-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3.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4.1被动运输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精品课时作业
展开5.1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世纪60年代以前,医院里用的葡萄糖是用盐酸催化淀粉水解的方法来生产的,生产过程需要在245kPa的高压和140-150℃的高温下进行,并且需要耐酸的设备。60年代以后改用酶法生产。下列对此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
A.酸可以催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水解,说明酸作为催化剂时,不具有专一性
B.提高酶法生产葡萄糖的速率,可以通过向反应中加入盐酸进行双重催化
C.酶催化淀粉水解后的产物不一定都是还原糖
D.无机催化剂作用时需控制温度、压强等条件,而酶不需要
2.常温下,在比较过氧化氢(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对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处理如下表。
试管编号
| 试剂及用量 | 处理
| H2O2分解速率 |
① | 2mLH2O2溶液 | 无 | 慢 |
② | 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 较快 | |
③ | 2滴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 | 很快 |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号试管为实验组
B.2mLH2O2溶液为自变量
C.③号试管为对照组
D.H2O2分解速率为因变量
3.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与pH、温度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减小,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将增大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
C.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
4.在利用植物性原料制作畜禽饲料时,常添加一些酶制剂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为提高饲料保存过程中酶制剂的稳定性,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MgSO4对储存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 ||||
每克酶蛋白加入MgSO4(g) | 0 | 0.31 | 0.61 | 1.19 |
保存8周后酶活性损失(%) | 52 | 37 | 26 | 15 |
A.保存温度、保存时间、加入MgSO4的量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B.由该实验可知添加的MgSO4越多,越有利于酶活性的保持
C.根据酶的作用原理推断,在饲料中加入纤维素酶,不可使饲料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畜禽
D.实验开始前,应先测定酶的初始活性
5.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红茶制作包括萎凋、揉捻、发酵、高温干燥等工序,其间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适量茶黄素是红茶风味形成的关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
B.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C.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不会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
D.高温灭活多酚氧化酶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
6.下列关于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探究淀粉酶是否具有专一性
B.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
C.酶与底物反应时需将试管放置一定的时间,确保反应充分进行
D.向两支试管滴入等量碘液,可通过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7.如图为某植物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的五种有机物中可能含有S元素的是酶
B.图中五种有机物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
C.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
D.图中蔗糖水解会产生两分子葡萄糖
8.下图表示在某条件作用下,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酶不能与相应的底物结合而失去催化作用,则图中的“某条件”不会是( )
A.高温 B.低温 C.强酸 D.强碱
9.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未收割的小麦会出现穗发芽现象,从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步骤 | 红粒管 | 白粒管 | 对照管 | |
① | 加样 | 0.5mL提取液 | 0.5mL提取液 | A__________ |
② | 加缓冲液(mL) | 1 | 1 | 1 |
③ | 加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④ | 37℃保温适当时间后,终止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B__________试剂显色 | |||
显色结果 | +++ | +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①步骤①和④中加入的A、B分别为__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__小麦。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X处理是__________。若I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__(深于/浅于)白粒管,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②a-淀粉酶和β-淀粉酶在水解淀粉的过程中分别断裂不同位置的糖苷键,形成的水解产物也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
10.胰脂肪酶是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板栗黄酮可调节胰脂肪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为研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在酶量一定且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检测了加入板栗黄酮对胰脂肪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曲线可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______,作用(填“促进”或“抑制”)。
(2)图2中A显示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胰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酶的作用具有_____性。图2中的B和C为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机理的两种推测的模式图。结合图1曲线分析,板栗壳黄酮的作用机理应为_______(填“B”或“C”)。
(3)为研究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本实验的目的为_______。本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需答出两点)
②由图3可知,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________。
③若要探究pH为7.4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在______条件下,设置一系列_____,分别测定______与______的酶活性,并计算其差值。
参考答案:
1.A
【分析】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而酸可以催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水解,说明酸作为催化剂(即无机催化剂)时,不具有专一性,A正确;
B、葡萄糖是用盐酸催化淀粉水解的方法来生产的,若向反应中加入酶,但过酸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从而是酶失活,加酶也不能提高生产葡萄糖的速率,B错误;
C、酶催化淀粉水解后的产物为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C错误;
D、酶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等条件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因此无机催化剂作用时需控制温度、压强等条件,而酶也需要,D错误。
故选A。
2.D
【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试管①为对照组,试管②③为实验组,因变量为H2O2分解速率。
【详解】AC、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过氧化氢(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试管①为对照组,试管②③为实验组,AC错误;
BD、实验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2mLH2O2溶液为无关变量,因变量为H2O2分解速率,B错误,D正确。
故选D。
3.D
【分析】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为0,高温下酶变性失活;过酸、过碱条件下酶均会变性失活。
【详解】A、甲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故在A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降低,B点限制反应速率的是酶浓度,故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A正确;
B、乙曲线左侧不与横轴相交,丙曲线两侧均与横轴相交,据此判断乙、丙分别代表该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pH之间的关系。图中E点代表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酶的最适pH,B正确;
C、酶的保存应该在最适pH(H点)、低温下(D点)保存,C正确;
D、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淀粉在酸性条件会分解,故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不可得到上图曲线,D错误。
故选D。
4.D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催化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本实验探究的是MgSO4对储存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则保存温度、保存时间、酶的种类均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加入MgSO4的量属于自变量,A错误;
B、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浓度范围内,MgSO4浓度越高酶活损失越少,但没有更高浓度的实验数据,不能确定添加的MgSO4越多,越有利于酶活性的保持,B错误;
C、在饲料中加入纤维素酶,纤维素被分解,动物可更好的吸收,使饲料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畜禽,C错误;
D、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应该在实验开始前测定酶的初始活性,以与实验开始后的数据对比,形成自身前后对照,D正确。
故选D。
5.C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以及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详解】A、红茶制作时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其释放的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A正确;
B、发酵过程的实质就是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将温度设置在酶的最适温度下,使多酚氧化酶保持最大活性,才能获得更多的茶黄素,B正确;
C、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会降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C错误;
D、高温条件会使多酚氧化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D正确。
故选C。
6.D
【分析】1、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实验设置的原则是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
【详解】A、淀粉酶只作用于淀粉,催化淀粉的水解,无法催化蔗糖的水解,因此该实验可以探究淀粉酶是否具有专一性,A正确;
B、淀粉水解的产物是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糖,蔗糖水解的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是还原糖,B正确;
C、酶与底物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需将试管放置一定的时间,确保反应充分进行,C正确;
D、由于碘液遇蔗糖溶液不变色,所以不能通过加入碘液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D错误。
故选D。
7.D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是苹果成熟期各种有机物质的变化图,其中果糖在初期含量很低,8月份后明显增高;葡萄糖含量在6、7月份上升,7月份后不再上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蔗糖7月份之前含量较低,7月份后明显升高,9月份达到较高水平,然后又逐渐下降;淀粉在7、8月份含量最高,然后下降。
【详解】A、果糖、蔗糖、葡萄糖和淀粉都属于糖类,元素组成只有C、H、O,酶的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可能含有S元素,A正确;
B、图中五种有机物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淀粉是多糖,蔗糖是二糖,酶是蛋白质或RNA,B正确;
C、分析曲线图,10月份还原糖的含量最大,所以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C正确;
D、蔗糖水解会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D错误。
故选D。
8.B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
【详解】酶的作用条件温和的原因是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从而使酶失活,只有低温不破坏酶的结构,所以“某条件”不会是低温,B符合题意。
故选B。
9.(1) 0.5mL蒸馏水、碘液(碘-碘化钾试剂) 控制无关变量(单一变量),保证反应体系中pH不发生改变 红粒 低
(2) 加入某试剂,使β-淀粉酶失活 深于
专一性
【分析】1、实验原理:淀粉遇碘液变蓝;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淀粉水解后不能使碘液变色;进行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有且只有一个自变量)和等量原则(除自变量外,无关变量应相同)。
2、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红、白粒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观测指标是:淀粉剩余量(用碘液鉴定),实验结果显示:红粒小麦的淀粉酶活性较低,由“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可以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据此答题。
【详解】(1)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的类型,则“加样”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步骤①中加入的A是0.5mL蒸馏水作为对照;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pH,控制无关变量(单一变量),保证反应体系中pH不发生改变;实验的观测指标是:步骤④中淀粉剩余量,用B碘-碘化钾试剂(碘液)鉴定,淀粉遇碘变蓝。
②根据实验结果,红粒小麦组颜色最深,白粒小麦组颜色最浅,说明红粒小麦较白粒小麦淀粉被分解的少,说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红粒小麦;由题可知,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而红粒小麦中酶活性较低,所以可推测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
(2)①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Ⅰ组使α-淀粉酶失活,Ⅱ组作为对照,X处理方法可以是加某试剂,破坏β-淀粉酶,使β淀粉酶失活;若实验Ⅰ(α-淀粉酶失活)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实验Ⅱ(β-淀粉酶失活)中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则可以说明α-淀粉酶活性对显色结果造成了影响,即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②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在水解淀粉的过程中分别断裂不同位置的糖苷键,形成的水解产物也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10.(1)抑制专一B是否加入板栗壳黄酮和不同pH大浓度梯度
(2) 专一 B
(3) 研究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铜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是否加入板栗壳黄酮和不同pH 大 pH7.4 板栗壳黄酮浓度梯度 对照组 加入板栗壳黄酮组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1)据图1实验结果显示,加入板栗壳黄酮后酶促反应速率比对照组低,说明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2)图2中A显示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胰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这说明酶促反应的发生需要酶与底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图2中的B的作用机理显示板栗壳黄酮与酶结合后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进而使脂肪无法与脂肪酶发生结合,从而实现了对酶促反应速率的抑制,该抑制作用会导致脂肪的分解终止,此种抑制不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缓解,C图显示的作用机理为板栗壳黄酮和脂肪竞争胰脂肪酶上的活性位点,从而减少了脂肪与胰脂肪酶的结合几率,进而是酶促反应速率下降,此种抑制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缓解,据图1可知,加入板栗壳黄酮组的酶促反应速率低于对照组,且增加脂肪浓度,反应速率依然比对照组低,因此板栗壳黄酮的作用机理应为B。
(3)①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铜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板栗壳黄酮和不同pH。
②由图3可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效率最高时的pH值约为7.4。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大,即由7.4变成了7.7。
③若要探究不同浓度的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为板栗壳黄酮浓度,因变量为酶促反应速率,因此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在pH7.4条件下,设置一系列板栗壳黄酮浓度梯度,分别测定对照组与加入板栗壳黄酮组的酶活性,并计算其差值。
人教版 (2019)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51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练习1解析版docx、51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练习1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51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练习1解析版docx、51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练习1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doc、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1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