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球的公转 (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导学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18858/0-16923245659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 地球的公转 (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导学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18858/0-16923245660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 地球的公转 (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导学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18858/0-169232456602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地球的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导学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18858/1-16923245675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地球的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导学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18858/1-16923245675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地球的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导学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18858/1-16923245675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同步学案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精品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精品学案,文件包含12地球的公转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doc、12地球的公转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导学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2019) 选择性 必修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公转在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理解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影响。2. 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3.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4.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重点关注】 地球公转轨道、方向、速度、周期 2.黄赤交角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知识清单】一、地球公转:地球公转:地球绕 运行。2.轨道(黄道平面):近似正圆的 形。 3.方向:自 向 。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4.速度:近日点最 ,远日点最 。
周期:一个 年,365天6时9分10秒。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道面:地球 轨道面。赤道面:过地心并与地轴 的平面。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 。
“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 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5.“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 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6.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之间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 所形成的的夹角。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 ,地方时为中午12点。3.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2)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分布的两个规律:①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②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4.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日变化:①极点上: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
(2)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①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②确定房屋的朝向:房屋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③确定当地的地理坐标:纬度:已知太阳直射点纬度和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当地纬度。经度:已知某经线地方时,又已知另一条经线为正午(地方时为12::0),可利用时间差,求出另一条经线经度。④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⑤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为保证采光,在计算楼间距时,需先计算出该地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因此此时楼影长度最长。⑥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集热板与水平地面夹角 α=(ϕ ± θ )(ϕ当地纬度,θ为太阳直射点纬度。两者位于同一半球时用“一”,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如下图所示。
【课上检测】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时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图中四个位置节气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为秋分 B. ②为冬至 C. ③为秋分 D. ④为夏至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对图中①②③④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为黄赤交角,②角度为66.5°,③为赤道平面B.①为黄赤交角,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C.②为黄赤交角,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D.②为黄赤交角,③为赤道平面,④为黄道平面3.下列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A.黄赤交角是太阳直射纬线面和赤道面的夹角B.黄赤交角与地轴的空间倾斜度无关C.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D.黄赤交角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春分日,我国某地学生对当地部分时间的太阳高度和日影朝向进行了测量,并绘制出下图,图中OA为北京时间8:30测得的太阳高度,OB为北京时间10:00测得的太阳高度,OC、OD、OE、OF为四个不同时间测得的日影朝向。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当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
A.30° B.50° C.60° D.90°
5.当日该地地方时为15时,日影朝向为( )
A.OC方向 B.OD方向 C.OE方向 D.OF方向
6.该地的经纬度为( )
A.30°N,105°E B.40°N,105°E C.30°N,135°E D.40°N,135°E
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正午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达到最大时,正值当地(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图中地面上箭头P指示的方位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0-H,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郑州一年中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大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10.同一时间,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大的城市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郑州 D.上海
【知识清单答案】一、1,太阳 2.椭圆3.西、东4.快、慢5.恒星二、1.公转2.垂直3.23°26′三、1.地面2.正午【课上检测答案】 1.C 读图,根据图中地轴北极的倾斜方向,地轴北极靠近太阳是夏至日,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是逆时针方向,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判断图中四个位置节气①为春分,A错。②为夏至,B错。③为秋分,C对。④为冬至,D错。2.B 读图可知,①为黄赤交角,②角度为66.5°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B对。3.C 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C对;黄赤交角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平面和赤道面的夹角,A错;黄赤交角与地轴的空间倾斜度有关,B错;黄赤交角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不会变化,D错。故选C。 4.C 由材料可知,图中该日该地每1.5小时,太阳高度升高15°,北京时间8:30时太阳高度为15°,则该地北京时间7时应为日出时间(太阳高度为0),当地地方时为6时,说明当地正午12时,该地太阳高度为60°,故选C项。 C该日为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因此15时为(12时~18时)的中间时刻;太阳视运动方向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正午时刻在南边;故15时太阳的方位应为正南偏西45°,日影应当在正北偏东45°,与图中OE线重合,故选C项。 A读图并结合以上分析,该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则该地位于30°N,且该地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说明该地经度为105°E,故选A项。7.D .箭头①②③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其中①示意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应为夏至日,③示意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应为冬至日,②居中,应为春分日和秋分日。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此时浙江为冬季,故D项正确。8.D 杭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而言,正午太阳光线应从正南方向照射过来,射向正北方。因此图中地面上箭头P指示的方位是北。9.D 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900-H,与正午太阳高度为H互余;当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大时,正午太阳高度为H应该最小。根据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可知,当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故选项D正确。10.A 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大的城市,应该是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小的城市;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地区变化规律可知,在同一时间,纬度越高,与直射点所在纬度差距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在四个选项城市中,哈尔滨纬度最高,故选项A符合题意。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精品导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必备知识,预习自测,问题探究,规律总结,对点训练,真题研析,限时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优秀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关注,知识清单,课上检测,知识清单答案,课上检测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三节 天气系统精品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关注,知识清单,课上检测,知识清单答案,课上检测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