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精品学案
展开素养目标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各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中的相互作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3.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知识导引
一、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________、土壤和________等要素组成。
2.自然地理要素都有各自的结构和________,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下表:
3.关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通过________物质循环、水循环等过程,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形成彼此之间相互依赖、________的复杂关系。
4.相互联系的主要表现形式: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
生物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它不能脱离环境,而必须依赖并适应环境,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它作为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特殊、重要的作用。
“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生动反映,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分析环境整体及要素的变化,关键是要找到能牵动全身的“一发”,由此理顺相关要素的变化,最后归纳到整体环境。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概念: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内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________,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变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功能
(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合成________的能力。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________的能力。
4.意义: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预测、________、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易误辨析]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等于各要素的功能之和吗?
提示:否。自然环境整体的功能大于各要素的功能之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
探究点一 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核心归纳
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2.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4.生物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应用体验
如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
A.⑧ B.⑦
C.⑥ D.⑤
探究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核心归纳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所示:
应用体验
读热带雨林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中包含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 )
①大气 ②土壤 ③生物 ④民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亚马孙热带雨林景观是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统一变化形成的。下列关于其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要素之间只进行着物质交换,没有进行能量循环
B.各要素之间只进行着能量循环,没有进行物质交换
C.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各要素之间没有平衡的功能
读我国某区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依次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4.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读图,回答1~2题。
1.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
A.a、b、c
B.d、e、f
C.a、c、e
D.b、d、f
2.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把江淮平原的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问题
如图为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C.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
D.土壤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
4.解决乙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退耕还林 ③治理沙漠 ④节约用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阅读下图,探究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该问题产生的核心自然环境要素是什么?
(2)说明图示中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
(3)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间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将下图中有关内容填写完整。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知梳理自主探究
一、
1.水文 生物
2.功能 反应 能量转化 水循环 热量 无机界 有机界 化学能
3.岩石圈 相互制约
二、
1.深远影响
2.牵一发而动全身
3.(1)有机物 (2)相对稳定
4.自然区划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1~2.解析:第1题,箭头①:气候→水文,表示气候对水文的影响,淮河和松花江流域气候条件不同,河流水文特征不同;箭头②:地貌→土壤,表示地貌对土壤的影响,而“喀斯特地貌”形成体现了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③:水文→土壤,表示水文对土壤的影响,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形成体现了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④:气候→土壤,表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而“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第2题,图示为沙丘,是沉积地貌,是气候对地貌影响的结果。
答案:1.A 2.D
探究点二
1~2.解析:第1题,民居是人类的居住地,属于人文地理环境要素,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第2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整体的地理环境。
答案:1.D 2.C
3~4.解析:该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应用。第3题,根据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判断,土壤湿度增大导致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导致气温变幅减小;土壤湿度增大、蒸腾作用加强,降水增加。第4题,图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3.B 4.B
随堂集训学业达标
1~2.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箭头可知,d、e、f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第2题,土壤盐碱化与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等有关,把江淮平原的旱地改造成水田,并不会加剧土壤盐碱化问题。
答案:1.B 2.D
3~4.解析:第3题,甲是大水漫灌和蒸发旺盛的结果,它表示受这两者影响而出现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工业、农业用水量大,人口、城市密集,需水量大,再加上植被覆盖率低,降水总量小、变率大等会导致水资源短缺。第4题,解决乙所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一方面可以实施跨流域调水,即从其他地区引水过来;另一方面应节约用水。
答案:3.D 4.D
5.答案:(1)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的最关键原因是植被破坏。
(2)随着地表植被的不断减少,降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不断增强,流水侵蚀地貌不断发育,土壤肥力不断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
(3)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演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具体演化过程如下:
要素
功能
地貌
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使它们发生不同的________和变化;是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物质交换和________的主要场所
气候
较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大气过程支配着海陆间的________和地表的________平衡
水文
各种水文过程是自然界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
土壤
结合________和________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环节
生物
动物
使自然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量利用更加充分,物质循环的速度更快
绿色植物
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合成为有机物质,并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储藏在有机物质之中,使无机界和有机界成为一个整体,保证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发展
水
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
大气
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
土壤
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
生物
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
大气
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
生物
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
水、地形
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岩石
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形成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气候、水文、土壤、地貌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发生反应,形成碳酸钙,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中图版2019 新教材高中地理 选修一 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学案(4份打包): 这是一份中图版2019 新教材高中地理 选修一 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学案(4份打包),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章末专题复习学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1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学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3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学案docx等4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2019 新教材高中地理 选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学案(4份打包): 这是一份中图版2019 新教材高中地理 选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学案(4份打包),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专题复习学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22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学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2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案docx等4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中图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中图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