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版本北师大版必修一优秀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
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单元测试第三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上·农安期末)依据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 )
A.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B.B细胞只要接受了相应抗原的直接刺激就会分泌特异性抗体
C.刚得了感冒又痊愈的人不会再患流感
D.浆细胞分泌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杀死受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2.(2022高二上·虎林期末)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传统的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不尽如人意,目前的研究热点是人类如何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消灭癌细胞。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癌症的发生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
B.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远离致癌因子
C.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D.B淋巴细胞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3.(2021高三上·汕头期末)根据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T细胞可分为具有呈递抗原功能的Th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Tc细胞。下列有关Th和Tc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
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
C.细胞表面都含有可以识别信号分子的受体
D.受刺激后只有Th细胞可以经历增殖和分化过程
4.(2021高二上·潮阳竞赛)下列关于浆细胞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主要来源于直接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
B.B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为浆细胞
C.部分浆细胞产生于T细胞呈递抗原之后
D.当记忆细胞再次接触抗原时,全部分化成浆细胞
5.(2021高三上·丹东月考)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为更有效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计划。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灭活的新冠病毒保留了抗原特性,一般不会致病
②接种后抗原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③接种后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
④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6.(2021高三上·建平月考)《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增强人体免疫力,我国中医认为有几个方面要注意:一是要顺应四时季节的气候变化;二是要调节情绪;三是要节制饮食,即饮食要均衡;四是如果经过上述调理仍有不适,可做适当的药物调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B.顺应气候变化有助于维持体温恒定,冬季,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
C.情绪稳定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为最主要的调节
D.人体中组成抗体的单体主要来自食物中的蛋白质类物质的消化吸收
7.(2021高三上·洮南月考)2020年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COVID-19)疫情而受到影响。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人感染该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发挥免疫功能来消灭该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
C.效应T细胞分泌的相应抗体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结合
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8.(2021高二上·沈阳月考)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T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B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与肠道病毒特异性结合,并消除病毒
D.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并消灭抗原
9.(2021高二上·辽宁月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在人体内环境中产生
B.组织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位于人体内环境
C.细胞呼吸的产物既可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
D.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下丘脑既能作为感受器,也能作为神经中枢,但不能作为效应器
10.(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淋巴细胞被激活而引起的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前体细胞不同,成熟场所也不同
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侵入内环境中的病原体
D.DNA疫苗注入机体后不能直接激活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反应
11.(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2020年6月16日,中国医药集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若机体多次接种该疫苗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
C.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与新冠病毒在内环境中结合
D.接种的疫苗将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淋巴)因子
12.(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
B.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C.扁桃体、肾脏、脾等都属于免疫器官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13.(2021高二上·洮南月考)下列有关免疫学原理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供体与受体的主要HLA有80%相同,才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B.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是用减毒的病毒制成的
C.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
D.临床诊断中,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检测病原体
14.(2021高二上·鹤岗月考)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15.(2021·浙江模拟)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灭活疫苗通常需要接种两剂或三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新冠病毒在完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再经灭活和纯化,可制成灭活疫苗
B.灭活的疫苗保留了抗原特性,能诱发机体产生多种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
C.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产生的记忆细胞都来自T细胞
D.第二次接种疫苗,人体相应的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泌抗体
16.(2021·杨浦模拟)核酸检测是新冠疫情期间实施“早发现早隔离”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采用被称为“探针”的单链核酸识别新冠病毒特征性的核酸序列。据所学知识判断,该识别的原理属于( )
A.核酸碱基互补配对 B.抗体抗原特异性识别
C.蛋白质与核酸空间结合 D.磷酸与五碳糖之间共价结合
17.(2021·新田模拟)对人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的灭活病毒在内环境中表达抗原蛋白,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
B.注射新冠疫苗加强针能提高机体的抗体浓度和记忆细胞的数量
C.接种狂犬病毒疫苗比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注射的大分子蛋白质类疫苗,其有效成分能被人体的B细胞识别
18.(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科研人员通过向大型哺乳动物注射破伤风杆菌类毒素来制备破伤风杆菌抗血清。破伤风杆菌类毒素是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经过甲醛脱毒制成的,失去外毒素毒性,但保留了其抗原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该方法制备的抗血清中含有多种抗体
B.人类注射该抗血清可以治疗破伤风
C.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均可直接刺激成熟的B淋巴细胞,使其致敏
D.人类注射抗血清可获得对抗破伤风杆菌的免疫力,且持久性比注射类毒素更长
19.(2021·浙江模拟)据媒体报道,在印度各地发现了多达240种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240种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的存在说明变异具有多方向性
B.发热病人只需一次核酸检测阴性即可证明未感染新冠病毒
C.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等是防控新冠病毒的有效方式
D.变异毒株的广泛存在可能会降低疫苗的有效性
20.(2021·南宁模拟)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全都依赖于免疫细胞来完成
B.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过敏反应主要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D.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各种免疫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二、实验探究题
21.(2022·潮州模拟)2022年2月4日,中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期拉开了北京冬奥会的序幕,以期为世界呈现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比赛场地温度较低,寒冷刺激会导致人体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增加产热,这一过程属于 调节。与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的方式相比较,寒冷刺激导致肾上腺素分泌的方式有何特点? (答出两点)
(2)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的决赛中,运动员武大靖体力不支,血糖含量降低,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受 (答出两种)等物质的调节。
(3)目前检测新冠病毒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核酸检测可甄别人体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原因是核酸中储存遗传信息且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 (填“能”或“不能”)采用抗体检测法进行检测。
(4)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治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措施。
①某新冠疫苗注射液(每针0.5mL)含有灭活的新型冠状病毒、氢氧化铝、氯化钠等物质,该疫苗在研制过程中必须经过对照实验来了解其免疫效果,其中对照组应进行的处理为: 。
②针对新的疫苗有灭活疫苗、核酸疫苗和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等,在检测该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动物实验中,考虑到个体差异,为了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对实验动物的选择应注意 (答出两点)。
22.(2021高二上·南关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可预防由HPV引起的子宫颈癌,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在人类研发癌症疫苗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疫苗通常是用灭活或减毒的 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HPV疫苗后,体内的B细胞会与 结合,在这两个信号作用下B细胞开始分裂分化,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当相同的HPV再次进入机体时,主要是记忆细胞参与免疫调节,是因为它的 上具有特异性受体。
(2)某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了如下接种实验。
第1步:接种前,根据 的特性进行检测,确定人体是否感染HPV。根据检出HPV的情况,分为未检出HPV的A1A2两组,检出HPV的B1B2两组;
第2步:将A1B1分别接种安慰剂(没有药物作用的针剂);A2B2分别接种 ;
第3步: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A1
A2
B1
B2
总人数
8000
8000
1181
1179
癌前病变人数
83
5
118
117
①A1组癌前病变明显低于B1组,由此可推测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是感染HPV。
②A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2组,说明接种该疫苗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HPV具有抵抗力。
③某同学认为感染HPV后,再注射该种疫苗,依然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实验结果说出你的理由: 。 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HPV疫苗 不同意,实验结果显示B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与B2组无明显差异,不能起到预防作用
三、综合题
23.(2022·南昌模拟)下图1表示肿瘤细胞表面的PD-LI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T细胞无法识别肿瘤细胞,实现肿瘤免疫逃逸;图2表示PD-1抗体阻断PD-1与PD-L1相互作用,恢复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肿瘤细胞的产生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抑癌基因的作用是 。
(2)图示中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过程属于 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 功能。
(3)为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制备了PD-1抗体,利用 的原理,通过阻断PD-1与PD- L1的联系,从而促进 细胞杀伤肿瘤。
(4)除上述方法(制备了PD-1抗体)外,请结合图示再提出一种阻断癌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的方法: 。
24.(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如图是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在细胞因子刺激下,有关腺体分泌的 和 激素(直接作用)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B淋巴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 的刺激和 的作用下,进行增殖、分化,小部分形成 细胞。当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时,机体消灭该病毒的免疫过程首先是 ,再次是 。
(3)H7N9病毒和HIV侵入人体后都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但HIV和H7N9病毒相比,HIV最终使免疫系统失去抵御作用,其原因是 。
(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 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 免疫。
25.(2021高二上·浙江月考)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内环境要维持稳态,它是依靠 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 。VZV感染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 ,该细胞的裂解需要依靠 细胞与之结合。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 反应,它是针对 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属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的这种免疫方式属于 免疫。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 。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T细胞既能参与细胞免疫,又能参与体液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A不符合题意;
B.B细胞接受了相应抗原的直接刺激后还需要与辅助性T细胞结合,激活B细胞才会分泌特异性抗体,B不符合题意;
C.流感病毒不止一种,且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所以刚得了感冒痊愈的人不一定不再患流感,C不符合题意;
D.浆细胞分泌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杀死受病原体感染的细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免疫
2.【答案】D
【知识点】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症的预防与治疗;细胞免疫
【解析】【解答】A、癌症的发生的原因分内因与外因,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A正确;
B、致癌因子大致分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三大类,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远离致癌因子,B正确;
C、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C正确;
D、B淋巴细胞不能杀伤肿瘤细胞,效应T细胞才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2)免疫自稳: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3)免疫监控: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3.【答案】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T细胞在骨髓中产生,迁移到胸腺中成熟,A错误;
B、Th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发挥作用,Tc细胞只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B错误;
C、免疫应答中需要识别抗原信息,Th和Tc细胞表面都含有可以识别信号分子的受体,能识别人体细胞中的分子标签,C正确;
D、Th细胞受刺激后可以增殖和分化形成辅助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Tc细胞受受刺激后可以增殖和分化形成Tc细胞和记忆T细胞,故受刺激后Th和Tc细胞都可以经历增殖和分化过程,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在骨髓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怀子因子)、溶菌酶等。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
3、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4.【答案】C
【知识点】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来源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或记忆细胞,A错误;
B、B细胞存在于骨髓中,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部位,B错误;
C、部分浆细胞产生于T细胞呈递抗原之后,C正确;
D、当记忆细胞再次接触抗原时,部分分化成浆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液免疫:
5.【答案】B
【知识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学的应用
【解析】【解答】①灭活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失去增殖能力,保留抗原成分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一般不会致病,①正确;
②灭活疫苗已经失去侵入和增殖能力,抗原失去增殖能力,而且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更不会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②错误;
③灭活疫苗已经失去侵入和增殖能力,接种后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体液免疫,③正确;
④第一次接种后通过特异性免疫,在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并可长时间保留;二次接种记忆细胞快速做出反应,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的免疫防御功能,④错误。
综上①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注射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
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
6.【答案】B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正确;
B、冬季,人体的体温依然是恒定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
C、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情绪稳定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为最主要的调节,C正确;
D、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单体是氨基酸,人体内的氨基酸主要来自食物中的蛋白质类物质的消化吸收,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2、体温调节过程: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和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量,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增强细胞代谢等过程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和汗腺分泌增强,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不只可以做抗体),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
7.【答案】A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作为抗原会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正确;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新型冠状病毒,但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
C、能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C错误;
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再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
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2)免疫自稳: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3)免疫监控: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8.【答案】A
【知识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体液免疫,此时B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A正确;
B、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B错误;
C、细胞因子是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C错误;
D、记忆细胞可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体液免疫中产生浆细胞的途径有三条:
第一条:抗原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第二条:抗原刺激B细胞,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第三条: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9.【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都是在细胞内产生的,可以分布在内环境,A错误;
B、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既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C正确;
D、下丘脑可作为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也可以作为效应器分泌相关的激素,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免疫活性物质有的由免疫细胞产生,如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有的则由非免疫细胞产生,如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如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10.【答案】C
【知识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前体细胞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其中B细胞成熟于骨髓,T细胞成熟于胸腺,A正确;
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第一次免疫过程中都会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二者的二次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正确
C、浆细胞不能识别病原体,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C错误;
D、DNA疫苗注入机体后需要编码出相应的抗原,才能激活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这些细胞除吞噬细胞外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11.【答案】B
【知识点】免疫学的应用
【解析】【解答】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功能的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疫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
B、机体多次接种疫苗会增加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数量,不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B错误;
C、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主要在内环境中分布,因此可与新冠病毒在内环境中结合,C正确;
D、疫苗的本质是抗原,可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淋巴)因子,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
B、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B正确;
C、肾脏不属于免疫器官,C错误;
D、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如溶菌酶不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13.【答案】A
【知识点】免疫学的应用
【解析】【解答】A、供体与受体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移植,受体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A错误;
B、糖丸是一种口服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的,能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B正确;
C、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可预防由HPV引起的子宫颈癌,C正确;
D、抗原与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因此临床诊断中,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检测病原体,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细胞免疫;免疫学的应用
【解析】【解答】A、外毒素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大多数情况下是蛋白质,A错误;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错误;
C、鼠疫杆菌释放的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C正确;
D、该免疫过程有抗毒素(一种抗体)产生,为体液免疫,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2、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疫苗有三种类型:a、灭活的微生物;b、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他产物;c、减毒微生物。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2)免疫治疗方法: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
(3)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4)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人体器官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免疫排斥和供体器官不足等,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可以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T细胞的增殖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15.【答案】D
【知识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学的应用
【解析】【解答】A、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
B、疫苗具有专一性,一般而言一种疫苗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B错误;
C、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产生的记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T细胞,C错误;
D、第二次接种疫苗,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过程,人体相应的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分泌抗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疫苗有三种类型:a、灭活的微生物;b、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他产物;c、减毒微生物。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
3、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16.【答案】A
【知识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免疫学的应用
【解析】【解答】核酸检测基本原理是采用被称为“探针”的单链核酸识别新冠病毒特征性的核酸序列,核酸与核酸之间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流程:
(1)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首先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样本要求“部分进行样本采集,常规的样本类型包括咽拭子、鼻拭子、痰液、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等。
(2)获得患者样本后,需尽快进行检测,如无法立即检测需要转运的样本,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低温封装,并送到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机构收到样本后,对样本进行核酸提取,核酸提取试剂应使用批准产品说明书中指定的核酸提取试剂盒。
(3)病毒RNA需要首先逆转录为cDNA,再进行扩增检测。PCR扩增和检测应使用批准产品说明书中指定的荧光定量PCR仪,通过荧光定量PCR所得到的样本Ct值的大小,可以判断患者样本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
17.【答案】A
【知识点】体液免疫;免疫学的应用
【解析】【解答】A、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面,注射的灭活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A错误;
B、当再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因此注射新冠疫苗加强针能提高机体的抗体浓度和记忆细胞的数量,B正确;
C、接种疫苗后机体可通过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保存较长时间,故接种狂犬病毒疫苗比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C正确;
D、注射的大分子蛋白质类疫苗属于抗原,其有效成分能被人体的B细胞识别,并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注射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
18.【答案】D
【知识点】体液免疫;免疫学的应用
【解析】【解答】A、抗血清中除了含破伤风抗毒素外还有其他多种抗体用于抵御病原物,A正确;
B、该抗血清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通过注射该抗血清治疗破伤风,B正确;
C、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均可直接刺激成熟的B淋巴细胞,引起体液免疫,合成和分泌抗体,C正确;
D、注射抗血清不能使人获得对破伤风杆菌的长期免疫能力,因为机体内没有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制备抗体的传统方法是用抗原多次接种于适当的成年健康动物,刺激其产生免疫应答,血清中含有大量特异性抗体,又称抗血清或免疫血清;外毒素是细菌毒素的一种,是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对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毒性消失,仍留其免疫原性,成为类毒素,据此答题。
19.【答案】B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免疫学的应用
【解析】【解答】A、目前印度各地发现了多达240种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可见新冠病毒变异是多方向,A正确;
B、发热病人需要三次核酸检测,一次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B错误;
C、该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可以通过戴口罩减少其从呼吸道进入人体的途径,C正确;
D、疫苗会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有特异性,所以变异毒株的广泛存在可能会降低疫苗的有效性,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基因突变:
(1)概念: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时间: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3)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4)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生物界中普遍存在;②低频性:自然情况下突变频率很低(10-5-10-8);③随机性: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④不定向性:突变是不定向的;⑤多害少利性:多数对生物有害。
(5)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6)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核酸检测的原理:新冠病毒需要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增殖,所需要的原料和能量来自于人体(宿主)细胞;该病毒的基因组是指病毒体内以核苷酸序列形式存储的遗传信息。以新型冠状病毒的RNA分子为模板,经逆(反)转录过程形成DNA;用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灵敏度较高的原因是逆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具有很强的专一性。
3、疫苗有三种类型:(1)灭活的微生物;(2)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他产物;(3)减毒微生物。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20.【答案】B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主要依赖于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完成,A错误;
B、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参与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参与抗原的摄取、处理和呈递,B正确;
C、过敏反应主要与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是免疫功能过强的表现,C错误;
D、有些免疫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如浆细胞等,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21.【答案】(1)神经-体液;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
(2)血糖、神经递质、胰岛素
(3)新冠病毒含有特异性的遗传信息(或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具有特异性);能
(4)注射0.5mL不含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但含有氢氧化铝、氯化钠等物质的注射液;数量足够多、有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性别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血糖平衡调节;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1)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肾上腺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该过程存在神经-体液调节。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属于激素调节,而寒冷刺激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属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
(2)血糖含量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可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也会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因此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受血糖、神经递质、胰岛素的共同调节。
(3)核酸中储存遗传信息且新冠病毒含有特异性的遗传信息,因此核酸检测可通过检测病毒特异性的遗传信息来判断是否携带该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也会发生特异性免疫,也会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抗体,因此对于无症状感染者,也能采用抗体检测法进行检测。
(4)①本实验是检验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自变量为是否接种疫苗,其它处理与实验组相同,则对照组应注射0.5mL不含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但含有氢氧化铝、氯化钠等物质的注射液。
②在检测该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动物实验中,考虑到个体差异(如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为了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对实验动物的选择应注意数量足够多(若个体数量少,偶然因素可导致实验失败)、有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性别。
【分析】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2、血糖平衡调节:
3、体液免疫:
22.【答案】(1)病原体;病原体(或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细胞膜
(2)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HPV疫苗;不同意,实验结果显示B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与B2组无明显差异,不能起到预防作用。
【知识点】免疫学的应用
【解析】【解答】(1)疫苗通常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HPV疫苗后,体内的B细胞会与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结合,在这两个信号的作用下B细胞开始分裂分化,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当相同的HPV再次进入机体时,主要是记忆细胞参与免疫调节,是因为它的细胞膜上具有特异性受体。
故答案为:病原体;病原体(或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细胞膜。
(2)某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了如下接种实验。
第1步:接种前,根据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进行检测,确定人体是否感染HPV。根据检出HPV的情况,分为未检出HPV的A1A2两组,检出HPV的B1B2两组;
第2步:将A1B1分别接种安慰剂(没有药物作用的针剂);A2B2分别接种HPV疫苗;
第3步: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统计结果如表。①A1组癌前病变明显低于B1组,由此可推测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是感染HPV。 ②A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2组,说明接种该疫苗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HPV具有抵抗力。 ③某同学认为感染HPV后,再注射该种疫苗,依然能起到预防的作用。这种观点不合理(不同意),实验结果显示B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与B2组无明显差异,不能起到预防作用。
故答案为: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HPV疫苗;不同意,实验结果显示B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与B2组无明显差异,不能起到预防作用。
【分析】1、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再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
3、探究性实验需要遵循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
23.【答案】(1)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细胞;监控和清除
(3)抗体与抗原能够发生特异免疫反应;效应T细胞
(4)制备PD-L1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相结合
【知识点】细胞癌变的原因;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 (1)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T细胞大量增殖、攻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3)由于抗体与抗原能够发生特异免疫反应,所以制备PD-1抗体,可以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能够杀伤肿瘤细胞的是效应T细胞。
(4)由图1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故可以通过注射抗PD-L1抗体与T细胞表面的PD-1相结合,阻断肿瘤细胞的逃逸通路。
【分析】1、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2)免疫自稳: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3)免疫监控: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3、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再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
4、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24.【答案】(1)肾上腺素;甲状腺
(2)抗原;细胞因子;记忆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3)HIV主要破坏辅助性T细胞
(4)(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学的应用
【解析】【解答】据图分析,H7N9病毒→辅助性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细胞因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体温上升。
(1)细胞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导致与产热相关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体温上升。
(2)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即B淋巴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抗原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进行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小部分记忆B细胞。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先进行细胞免疫,释放出H7N9病毒,再进行体液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3)HIV主要破坏辅助性T细胞,最终使免疫系统失去抵御作用。
(4)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细胞毒性T细胞,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分析】1、人体体温维持正常,需要依靠神经—体液的调节。当人处于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当人处于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艾滋病(AIDS):
(1)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
(2)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25.【答案】(1)组织液;神经-体液-免疫
(2)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黏膜受损会导致病毒直接突破第一道防线;靶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3)过敏;非致病性
(4)主动;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机体内针对VZV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会下降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调节机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分析坐标图形,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第一剂次VarV接种率开始基本持平,2014年后下降;第二剂次VarV接种率逐年增加,水痘发病率逐年下降。
(1)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水疱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主要还是来自组织液。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内环境要维持稳态,它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2)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VZV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黏膜受损会导致病毒直接突破第一道防线),故更易被VZV感染。VZV 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被其感染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
(3)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它是针对非致病性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属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4)接种VarV的这种免疫方式属于主动免疫。易感人群接种VarV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VZV的作用。
(5)初次接种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机体内针对VZV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会下降,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追加第二剂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3、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
4、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5、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6、疫苗有三种类型:(1)灭活的微生物;(2)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他产物;(3)减毒微生物。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精练: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精练,共1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第二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第二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将细菌分泌的外毒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第一课时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第一课时习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