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同步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同步教案
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典型例题,习题精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难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酶的作用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言: 当我们慢慢地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稍有些甜味儿,这是什麽原因呢?是不是馒头里含有那种甜甜的糖?观看、思考演示实验:将馒头泡在水中,检测馒头水中是否含有麦芽糖。1、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分组实验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2、淀粉的消化观看动画课件,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通过演示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3、消化的概念通过淀粉的消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消化的概念。启发、诱导4、简介消化道和消化腺读消化系统的组成图。引导学生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5、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读图,找出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部位。用课件简单讲述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6、总结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倾听讲授课后反思: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本节课运用实验和演示制作的计算机课件两种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酶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我对课本上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不仅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还增加了用尿糖试纸检测麦芽糖的有无及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淀粉只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才能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酶的重要性。又通过用尿糖试纸分别检测“经过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和“未经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在人工口腔内产生的麦芽糖的多少,证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中更多的淀粉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理解了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必要性。在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了淀粉经过淀粉酶的作用变成了麦芽糖之后,我又利用制作的动画课件示意了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葡萄糖的整个过程,使这一看不见的、难以理解的化学性变化形象化、明朗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最后,还利用计算机课件示意了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虽然这节课基本上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仍有一些地方值得改进,如课后练习题的处理、“淀粉变成了甜甜的糖”的说法等。本节课的背景资料1. 检测淀粉的存在:可使用碘液——淀粉遇碘变蓝。2. 检测麦芽糖的存在和含量的多少:可使用尿糖试纸。麦芽糖可使尿糖试纸变色,且麦芽糖的浓度不同,试纸改变的颜色也不同。尿糖试纸使用方法(1) 将试纸浸入液体中,湿透约1秒钟后取出。(2) 在30至60秒后观察试纸颜色并与标准色板对照,测得结果。详见下表说明:尿糖试纸颜色液体中麦芽糖含量(mg/dl)符号(“-”表示“阴性”;“+”表示“阳性”)蓝色“无”或“微量”-绿色100±浅黄绿250+深黄绿500++浅棕色1000+++深棕色2000++++3.尿糖试纸说明(见下图) 【典型例题】1.血液中没有( ) A.氨基酸 B.脂肪酸 C.麦芽糖 D.维生素 【答案】C。 【分析】而麦芽糖则不能被吸收,必需再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所以血液中没有麦芽糖。 2.小明患了急性肠胃炎,腹泻严重,这时进行治疗的方案有以下几种,请选择( )A.口服葡萄糖B.口服生理盐水 C.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D.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答案】C 【分析】由于小明患了急性肠胃炎,所以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但由于胃肠功能失调,所以不能口服,应该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来补充体内的水和无机盐。 3.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唾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肠液、胰液、唾液 【答案】C 【分析】植物油的成分是脂肪,该题实际上是考查脂肪的消化。乳化脂肪的消化液是胆汁,只起乳化作用(物理变化,将大分子脂肪变为脂肪微粒),胰液中有胰脂肪酶,肠液中有肠脂肪酶。 4.三个试管内有相同量的鲜牛肉,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温水中,分别加入不同的消化液,消化最快的一组是 ( ) A.胃液、肠液 B,胰液、胃液 C,胰液、肠液 D,唾液、胰液 【答案】C 【分析】鲜牛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此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蛋白质的消化,唾液内无蛋白酶,胃液内有胃蛋白酶,但要注意胃液呈酸性,只有胰液和肠液的生存环境相同,而且,胰液中有胰蛋白酶,肠液中有肠肽酶,能将蛋白质完全消化成氨基酸。 【习题精选】一、选择题 1.细嚼馒头,口腔内感觉有甜味,这是由于( ) A.牙齿咀嚼的缘故 B.舌搅拌的缘故 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缘故 D.与以上三条都有关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3.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 B.胃液 C胆汁 D.肠液 0 4.在消化道中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来自 ( )①唾液腺 ②胃腺 ③肝脏 ④肠腺 ⑤胰腺 A.①②③ B.②④⑤ C. ③④⑤ D.①③⑤5.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是: ( )①蛋白质 ②淀粉 ③脂类 ④无机盐 ⑤纤维素 A.①②③ B.①③⑤ C. ③②① D.②①③ 二、判断题 1.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 ) 2.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 3.小肠是食物最主要的消化场所,大肠是营养物质最主要的吸收场所( ) 三、填空题 1.肝脏有病的人怕吃油腻食物,这主要是因为 分泌不足。 3.能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三种有机物的消化液是 4.消化系统是由 和 组成的。 5.牙齿的咀嚼能将大块食物磨碎成小块,这样有利于消化的主要道理是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典型例题,习题精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精品教学设计,共10页。
这是一份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一等奖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