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优秀课堂检测
展开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 1.2.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林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 松毛虫繁殖力强 B. 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
C. 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 当时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2.下列描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森林里的所有树 B. 一滴煮沸的水 C. 生物圈 D. 池塘中的水
3.下面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块农田 B. 一片小麦 C. 一群大雁 D. 一堆蘑菇
4.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5.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能正确表示图中一条食物链的是( )
A. 鹰→鼠→蛇→绿色植物 B. 绿色植物→鼠→蛇→鹰
C. 鼠←绿色植物←鹰←蛇 D. 蛇←鹰←绿色植物←鼠
6.夏季,草原上雨量充沛时草很茂盛,野兔数量会增加,草被吃掉过多,但过一段时间,野兔数量又会下降,草又多起来。因为
A. 草太少,野兔跑掉了 B. 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
C. 草大量减少,野兔被饿死 D. 草比原来长的快
7.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指( )
A. 进行生产创造的人类 B. 以捕捉其他生物为食的动物
C. 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植物 D. 能分解动植物遗体,在物质循环中起作用的细菌、真菌等
8.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
A. 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 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 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 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9.美国西部有一片森林用来养鹿,其中也发现该片森林有许多鹿的天敌如狼、豹、山狮等,假如只把这片森林中的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更可能是如图( )所示
A. B.
C. D.
10.青蛙能够消灭农业害虫.如果人们大量捕捉青蛙,农田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 )
A. 害虫大量繁殖,农作物减产 B. 农田环境受到污染
C. 农作物遭受破坏,大量死亡 D. 农田发生水土流失
11.在草原上,如果消灭了危害人、畜的狼,草原会出现哪种情况( )
A. 草畜两旺 B. 加速沙化 C. 减慢沙化 D. 没有变化
二、填空题
12.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例如:①邵阳市市区﹣﹣城市生态系统;②农村梯田﹣﹣农田生态系统;③绥宁黄桑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④城步南山牧场﹣﹣草原生态系统;⑤资江水城﹣﹣淡水生态系统;⑥邵阳县双江口拟建的湿地生态公园﹣﹣湿地生态系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 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________ 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的多样性、________ 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3)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稻→蝗虫→青蛙→蛇.若该生态系统存在有毒物质,则该食物链中,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
(4)目前许多城市“雾霾”严重,下列四项中,不会引起“雾霾”的是________ .
A.汽车尾气 B.工业废气 C.燃放烟花 D.城市绿化.
13.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是________,动物是________,腐生性微生物是________.
14.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________ ,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________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________ 和________ 流动的。
15.将下列各项与相应的成分搭配
藻类 ________ 消费者
鲫鱼 ________ 分解者
空气 ________ 非实物成分
细菌 ________ 生产者
16.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说明生态系统________ 能力是有限度的。
三、解答题
17.北美驯鹿是可爱的动物,它们在广阔的草原上生活.可是,它们常受到狼的威胁,于是,人们为保护驯鹿而捕杀草原上的狼,驯鹿家族繁盛起来.可是,过了一些年后,人们发现草原被驯鹿糟蹋的很厉害,而且北美驯鹿有时成批死亡.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北美驯鹿失去了天敌狼后,种群扩大了,草场不足,草原被破坏,而且哪些老弱病残的鹿也不能及时被淘汰,加剧了草场不足的困难.加之,没有狼的追杀,北美驯鹿的运动少了,体质下降,病死的北美驯鹿也增加了.于是,人们又把“狼”请了回来.
(1)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2)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
(3)在我国北方,牧民放牧时常有狼来偷食羊,于是牧民们联合起来将狼消灭光了,他们的这种做法对吗?
(4)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综合题
18.下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
(2)图一的食物网由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
(3)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
(4)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 .
(5)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
(6)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将会________ ,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过一段时间之后,生态系统各生物的数量又会恢复平衡状态,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 .
19.广东沿海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了。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给淹死了,田鼠却跑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现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1)写出上面资料所述情形中的食物链:________。
(2)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总是从________开始,流向________食性动物,再流向________食性动物。
食物链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这些能量________(可以\不能)循环流动。
(3)在这则资料中,影响田鼠生存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影响蛇生存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一般情况下,人工林中物种种类单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减少,森林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所以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而自然林区往往生物种类多,森林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较低。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人工马尾松林中常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人工林生物物种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的因素,明确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森林里的所有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一滴煮沸的水,只是部分环境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D、池塘中的水,只包括了这湖所在的环境,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可简写成: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一块农田,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
B、一片小麦,只是部分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
C、一群大雁,只是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
D、一堆蘑菇,只有部分分解者,没有生产者、消费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
所以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一块农田.
故选:A.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在食物链“植物→兔→狼”中,若是把兔的天敌狼杀绝,兔先增多,植物(兔的食物)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以兔为食的动物也会随着兔的增多而增多,后来兔的数量随着植物(兔的食物)的减少或以兔为食动物的增多而减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我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兔子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升到某处然后急剧下降,比如说兔子数量过多,导致草快要吃光了,数量就会有所下降,而这时候可能还会有其它吃草者慢慢也减少,兔子数量便又上升一些,如此类推,兔子的数量图象应该为图4.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和识图作答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解答】A.鹰→鼠→蛇→绿色植物,起点是鹰属于消费者,不属于生产者,且不是捕食关系,应该把箭头方向反过来,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鼠→蛇→鹰,起点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终点是鹰属于消费者,三者之间有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B符合题意;;
C.鼠←绿色植物←鹰←蛇,起点是蛇,属于消费者,且鼠←绿色植物←鹰捕食关系混乱,C不符合题意;;
D.蛇←鹰←绿色植物←鼠,起点是鼠,属于消费者,且绿色植物←鼠不是捕食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6.【答案】B
【解析】【分析】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植物(草)数量增多时,以该植物为食的动物(野兔)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植物的数量,此外,动物因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例如,野兔数量下降,会使草的数量增加,野兔还要与牛羊争夺生存的空间和牧草,所以野兔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理解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进行解题。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的是营自养生活的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这些食物的作用是为自身及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提供取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它取食的是动植物残体,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获得能量.A:进行生产创造的人类是消费者.不合题意.B:以捕捉其他生物为食的动物是消费者.不合题意.C: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植物是生产者.故符合题意.D:能分解动植物遗体,在物质循环中起作用的细菌、真菌等是分解者.不合题意.故选:C.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及其作用.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千焦,则第三营养级最多能获得多少千焦?(40千焦);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由此可知,食物链中,假设蚱蜢与鼠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那么,选项D的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故选D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9.【答案】A
【解析】【解答】在食物链“植物→鹿→狼”中,若是把鹿的天敌狼杀绝,鹿先增多,植物(鹿的食物)随着鹿的增多而减少,以鹿为食动物也会随着鹿的增多而增多,后来鹿的数量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或以鹿为食动物的增多而减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我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即鹿群的变化: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捕食农业害虫,如果人们大量捕捉青蛙,会使害虫的天敌减少,导致害虫大量繁殖,造成农作物减产. 故选:A.
【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人类大量捕杀狼,使一些植食动物的数量增加,从而使草原上牧草受到危害,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加速沙漠化.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平衡的保护.解答时可以从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方面来分析.
二、填空题
12.【答案】森林;湿地;物种;蛇;D
【解析】【解答】解:(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因此上述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2)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在“食物链:水稻→蝗虫→青蛙→蛇”中,蛇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4)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烧煤等导致的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增加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选项中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燃放烟花都会促使雾霾的形成,而城市绿化能够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雾霾的形成.
故答案为:(1)森林;湿地;(2)物种;(3)蛇;(4)D.
【分析】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我国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13.【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腐生性微生物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14.【答案】食物链;食物网 ;食物链 ;食物网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消费者)直接以植物(生产者)为食,它们又是肉食性动物的食物,这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关系,它们形成的食物结构,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一种动物往往有多种食物,同时一种植物或动物又为多种动物所捕食,这样不同的食物链便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15.【答案】生产者;消费者;非实物成分;分解者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16.【答案】自动调节
【解析】【解答】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使一些草原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草原上牧草受到危害,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
三、解答题
17.【答案】答:(1)不能;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营养关系
(2)不能;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
(3)不能;导致以狼为天敌的野兔数量剧增,破坏草原植被.
(4)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
【解析】【解答】(1)通上以上资料的分析可知,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灭绝后,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切断,或该动物原来所控制的某种生物大量繁殖而失去生态平衡.
(2)不能.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动物还受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所限,其数量也不可能无限的增长.
(3)不对.狼灭光后,草原中野兔失去了天敌狼的控制,必然大量繁殖,数量剧增,会破坏草原植被,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4)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这种平衡的出现是因为生态系统就要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四、综合题
18.【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2)5
(3)草→鼠→蛇→鹰
(4)草
(5)鹰
(6)减少;自动调节
【解析】【解答】解:(1)图一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图一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兔→狐.(3)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4)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草.(5)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若图二中的甲、乙、丙表示“草→鼠→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时,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被草吸收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鹰位于该食物链的最顶端,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所以丙对应的生物是鹰.(6)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兔、鼠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鼠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多,因此草的数量会大量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1)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2;(3)草→鼠→蛇→鹰;(4)草;(5)鹰;(6)减少;自动调节.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是由食物链相互交错而形成的.(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5)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
19.【答案】(1)庄稼→田鼠→蛇
(2)生产者;植;肉;太阳;不能
(3)蛇;水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若蛇给淹死蛙,则田鼠的数量会由于失去青蛙的制约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庄稼的数量大量减少,造成减产;老农们买回蛇放到田里后,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其食物链是:庄稼→田鼠→蛇;
(2)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总是从生产者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光,这些能量不能循环流动;
(3)在这则资料中,影响田鼠生存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蛇,影响蛇生存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水。
故答案为:(1)庄稼→田鼠→蛇;(2)生产者;植;肉;太阳;不能;(3)蛇;水【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能量的流动:(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2)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 级减少.
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精品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六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胞的分裂优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生物六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胞的分裂优秀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二节 单细胞生物优秀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鲁科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二节 单细胞生物优秀课时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