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公开课教案设计
展开2.4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是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节的内容,主要是讲解了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由于发展方式一定时期比较粗放等原因,我国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虽然我国一直在发展环境保护事业,但是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所以我国需要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教育部把环境保护编辑在高中地理课本里,意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知道保护环境的措施等。
本节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一是介绍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主要介绍了我国三大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管理的手段和八项制度、以及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意义。二是分析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主要讲解了我国存在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获得的成效。三是分析了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如何推进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结合实例,了解中国环境政策保护体系,说明三大环境管理政策和八大环境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分析了解中国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综合思维)
3.结合中国保护事业的发展和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
1.三大环境管理政策和八大环境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2.中国环境保护的措施。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老师】展示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不错,但是不是很全面,那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展示:
【学生】听讲
【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示:
【学生】听讲、划重点
【老师】陈述:请同学们结合教学目标,先花5分钟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把学案里的基础梳理完成。待会由学生完成。
【学生】认真预习、思考
【老师】提问:时间到,有哪位同学来梳理一下第一个知识点——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并展示:
一、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1.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
(1)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的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状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的现状
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后又确立了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2.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预防为主,是指在环境未遭受破坏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性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问题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保证社会物质财富持续增长的范围之内。防治结合是指立足于预防的同时,对已发生的环境问题积极治理。
(2)谁污染,谁治理
明确污染者的环境治理责任,即由污染产生的损害以及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必须由污染者承担和补偿,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排污者积极釆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并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
(3)强化环境管理
我国现有的许多环境问题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基于这样的认识,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倾向,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问题。
3.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1)概念: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的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2)手段
•行政手段指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具体来说,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实施对环境和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法律手段指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主要包括制定环保法律法规,组建执法队伍,通过强制性手段调整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并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
•经济手段指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经济手段间接管理环境,使各类活动朝着有利于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方向发展。
•教育手段指利用多种形式,向公众传播环境科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国家环保方针、政策等,从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使公众自觉参与环保行动。
•技术手段指借助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4.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② “三同时”制度;
③ 排污收费制度;
④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⑤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⑥ 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⑦ 限期治理制度;
⑧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5.环境保护政策的意义
(1)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2)意义:
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环境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以国家强制力等保证实施和贯彻执行,从而在法治轨道上规范了企业和公民的行为,为实现环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学生】做笔记、划重点
【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展示: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表扬学生,讲解纠错。
【老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探究1—2。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展示:【活动探究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或其他开发建设活动,事先进行调查,作出预测和评估,论工程建设能否立项建设,并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某化工厂是一家生产化学添加剂的企业。2010年,该厂通过了当地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估审批,正式投入生产。2014年,该化工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利润,在未向环保局申报的情况下扩建了加工精制新产品的工艺和设备,但是污染防治设施没有相应改造,未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便投入生产。
该化工厂的行为是否遵循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老师】表扬分享成果的小组,并讲解
【参考】没有遵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没有事先进行预测、评估和论证,没有改造污染防治设施就投入生产,会使排放不达标,造成环境的污染。
【学生】认真听讲纠错
【活动探究2】
材料一 2005年1月1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布停建因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的30个违规建设项目,涉及总投资1 179.4亿元。这在中国刮起了“环保风暴”,使得中国的环保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此次叫停的30个项目中,有26个是电力项目,叫停的这些项目均为未经环境影响评估,而提前上马或不应该上马的工程。
材料二 2020年3月23日,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曝光,3月23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云山中队队员巡查中发现,郑某擅自往云山街道凯旋路与永进路交叉口中医院建设用地块倾倒建筑垃圾。郑某的行为违反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相关内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责令郑某立即将乱倾倒的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并依法对其作出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
1.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法》?体现了环境管理中的什么政策?
2.对郑某在交叉路口倾倒建筑垃圾作出罚款的依据是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哪条制度?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老师】表扬分享成果的小组,并讲解
【参考】
1.《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将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做出预测和评估的法律。论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政策。
2. 对郑某在交叉路口倾倒建筑垃圾作出罚款可让郑某承担其治理责任,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政策。
【学生】认真听讲纠错
【老师】总结、展示:
【学生】听讲、做笔记
【老师】提问:接下来有哪位同学来梳理一下第二个知识点——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并展示: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1.措施
①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
②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环境保护措施。
③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④积极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⑤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
2.成效
①全力推进污染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问题: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等问题时有发生。
具体措施:国家陆续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以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快环境治理工作。
成效:近年来,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和江河水的境质量逐步好转。
②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问题: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具体措施:国家逐步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
成效:我国森林覆盖率由21世纪初的近16.6%上升为2017年的21.63%;草场植被逐步得到恢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面积逐渐减少,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学生】做笔记、划重点
【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展示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表扬学生,讲解纠错。
【老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探究3—4,然后小组代表依次举手分享成果。
展示:【活动探究3】
为激发各市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性,2014年山东省按照“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和“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探索建立了基于大气环境质量的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大气环境质量同比改善的市,将得到省级财政补偿;大气环境质量同比变差的市,需要向省级补偿。以某市的“煤改电”示范项目为例,项目投入运行后,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4062吨、二氧化硫24.6吨、氮氧化物11.7吨、烟尘 7.7吨;项目投资的1/3来自财政补贴,而这部分资金正源自发放给该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
目前该省的生态补偿范围已从单一的大气环境扩展至水环境、土壤环境和自然保护区等领域。
1.生态补偿机制如何“撬动”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2.在生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之间,如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还可以建立哪些方面的生态补偿机制?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老师】表扬分享成果的小组,并讲解
【参考】
1.用环境质量的考核奖惩来激发各市的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2.生态保护区与受益地区之间的补偿机制:通过自愿协商建立横向补偿关系,如采取资金补助、对口协作、产业转移、共建园区、技术和智力支持、实物补偿等方式。
【学生】认真听讲纠错
【活动探究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三十条提出:“国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说说《国家安全法》提出的上述任务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老师】表扬分享成果的小组,并讲解
【参考】
制定符合国情的环境保护政策,采取严格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是改善生态环境状况、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学生】认真听讲纠错
【老师】总结、展示: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老师】提问:接下来有哪位同学来梳理一下第三个知识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并展示:
三、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环境形势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国际形象和对外贸易。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
①国家适时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
②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③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活,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体要求
①在思想上,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
②在政策上,应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位置;
③在措施上,应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④在行动上,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①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③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学生】做笔记、划重点
【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展示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表扬学生,讲解纠错。
【老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探究5。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展示:【活动探究5】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表达的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
B.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对外开放,拓展能源进口渠道, 从源头上改变能源来源
C.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是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D.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不会制约经济发展
(2)下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举措不合理的是 ( )
A.生态文明建设要重点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B.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C.要积极谋求生产与消费、经济与社会、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D.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区域资源开发力度,大力推进区域经济水平快速提高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老师】表扬分享成果的小组,并讲解
【参考】(1)选A,(2)选D。
第(1)题,图中“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所表达的涵义,是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图示不能体现加强对外开放,拓展能源进口渠道, 从源头上改变能源来源;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制约经济发展。
第(2)题,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举措中,生态文明建设要重点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积极谋求生产与消费、经济与社会、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要合理控制区域资源开发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区域经济水平提高。
【学生】认真听讲纠错
【老师】总结、展示:
【学生】听讲、做笔记
【老师】陈述:本节课的内容就上到这,下面通过习题检测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请同学完成当堂检测的习题。并举手分享解题成果及思路方法。
2017年7月31日我国财政部、环保部正式公布第二十期《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是国家为了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规定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必须优先采购获得环境标志认证产品的一种制度。据此回答1~3题。
1.国家强制采购绿色产品,体现了国家在环境管理中( )
A.是执行主体 B.是被管理对象
C.既是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对象 D.既不是执行主体又不是被管理对象
2.政府采购绿色产品,利用了环境管理的( )
A.技术手段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3.政府会取消一些生产排污不合格企业的政府采购资格,这利用了环境管理的( )
A.技术手段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2016年5月,国土资源部宣布,全国106个重点城市中已有89个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将就此展开专项督察,并重点关注其他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确保耕地红线,制止各地城市不断“摊大饼”式的扩张。据此完成4~6题。
4.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B.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C.我国低产农田急剧减少 D.粮食总产量逐年下降
5.确保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是( )
A.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 B.控制城市规模,降低服务等级
C.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D.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6.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举措,对我国城市建设的有利影响是( )
A.城市用地集约化,分散城市布局,遏制大城市病
B.有效疏散大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住房压力
C.将重化企业搬迁于城市边缘,防止城市环境污染
D.抑制房价,降低门槛,吸引农民工进城务工
7.读我国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
(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
(3)简述中国实施的环境管理政策。
【答案】1—6 CCBACA
7.(1)A:荒漠化。B:森林破坏。
(2)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使鱼类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木,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等。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学生】举手分享解题成果
【老师】针对性表扬并纠错、释疑。
鲁教版 高中地理选修3 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 参与环境保护 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高中地理选修3 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 参与环境保护 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探究1,活动探究2,活动探究3,活动探究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高中地理选修3 2.4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高中地理选修3 2.4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探究1,活动探究2,活动探究3,活动探究4,活动探究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五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优质课教案: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五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优质课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探究1,活动探究2,活动探究3,活动探究4,活动探究5,活动探究6,活动探究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