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教案】高中地理 鲁教版(2019) 必修第二册 同步教案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2.1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2.1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新知讲授,合作探究,对比小结,分组活动,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目标】1.理解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划分。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3.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理解《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教学重难点】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关于“中国最美乡村”的视频和本市宣传片,感受不同的聚落形式在规模、生产活动、建筑景观等方面的差异。指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聚落的概念、区分聚落的类型,比较乡村和城镇聚落的不同。 总结: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昏弥,分为城镇聚落和乡村聚落。 乡村城镇规模较小较大生产活动以农业为主以工业、服务业为主功能地位内部功能分区较为简单,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微弱。内部功能复杂多样,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越复杂,往往是一定区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知讲授】自读预习: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划分依据及结果。【思考】近年来我国城市周边地区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观察国内外乡村图片(如教材图2-1-2)(1)乡村的主要功能区有哪些?(2)这些乡村内部空间结构是否相同?(3)说一说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学生讨论并回答。(1)公共用地区、居住区、农业生产区等,还包括等级较低、规模较小的商业用地。(2)不完全相同。①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相对较大;②居住区和公共用地区:规模相对较小;③生产区几乎遍布整个乡村,居住区等点缀其间。(3)①在相对发达的地区,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庭院正转变为统一规划的居住区。②以道路为空间骨架,居民点和集镇、服务点、农业区等功能分化逐渐明显。【对比小结】乡村主要的功能区及内部空间结构。功能区特点分布位置公共用地区村民进行各种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具有公共性、文化性、多样性的特征。 常分布在乡村中心,距村民居住区相对较近,道路的通达度较高。居住区村民日常居住的地方。 一般分布在公共空间与生产区之间。农业生产区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土地。一般分布在乡村最外围。(课件展示图2-1-1)找出图中的乡村、小城镇和城市,说一说判断依据。新知探究 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分组活动】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本市不同功能区的景观图片,并将图片所在位置表示在地图上,分析各功能区分布的基本规律,总结各功能区的基本特征。(如课前没有安排搜集任务,可使用图2-1-7进行成都市用地结构进行探究分析)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并进行小组展示。 【教师总结】功能区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商业区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等组成。建筑物高大密集,城市规模越大,商业区数量越多;在有些大城市、特大城市还有高端商务活动集聚的中心商务区。大多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大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一般由中心城区最繁华的街区和街道组成。居住区(住宅区)为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镇最基本的功能区。住宅用地也是城镇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布在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主要交通线沿线。工业区由工业厂房及其配套设施组成,占地面积较大,污染物排放较多。一般分布在城镇边缘,并沿主要交通线分布。多分布在盛行风下风向,以减少大气污染;远离水源地或在河流下游,远离居民区和农田。生态区是城市具有特定生态环境、发挥特定生态功能的区域,主要包括休憩用地、绿化地带和特定生态保护地等。一般不受付租能力、市场等经济因素的约束。【案例探究】天津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明永乐二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今天,作为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具有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息。在天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有些老的功能区得到延续发展。也有新的城市功能区不断出现,还有些功能区功能发生了变化,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活动在课前已经布置好),给大家说说自己的发现吧!学生分组展示小组研究成果。【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1)历史原因:城市发展初期形成的功能分区延续下来,发展成现代城市的功能区。(2)经济原因(地价高低):由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随地价的降低依次分布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3)交通原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使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也促进新功能区的布局。(4)社会原因:主要影响居住区的形成。(5)行政原因:政府制定政策和进行城市规划而划定的功能区。学生结合上述形成原因的总结,分析不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形成的原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知识窗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分析地理学家们提出的不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总结】以上这些对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设想,说明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布是具有一定规律,也说明影响空间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是地价及交通运输方式等。学生思考并回答:略读图2-1-16,回答问题:(1)地价主要受什么因索的影响呢?(2)适合不同功能区分布的范围是什么?在图中圈出相应的范围。学生回答问题。(1)主要影响因素是与市中心的距离。(2)商业付租能力高,在城市中心附近形成商业区,工业付租能力低,在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住宅区分布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知识应用)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见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其中主要的是(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企业的支付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____________,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________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__________,故租金最____________。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___区,因这里既有利于____________,又方便________________。学生讨论:略【教师点评】1.C教师点评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要看各种经济活动付租能力强弱和付租意愿强弱;地价最高的地区,往往被经济效益最高的经济活动拥有。2.B教师点评分析:城市不同区域的土地地价不同,差异较大。造成地价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中心区域处于城市核心部位,地价较高;由市中心向外地价呈递减趋势。城市主干道两侧和城市主干道交叉处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地价较高。3.A 商业 消费人群 高 B教师点评分析:市中心地价高,其土地被经济效益最高的商业活动所占有。分析图示可知,A区域为居于市中心的商业区。该区域车流、人流集中,是消费人群集中的区域,利于商业活动,地价也最高。B区域位于商业区外围,为普通住宅区。4.住宅区 工人上下班 购物教师点评分析:B区域住宅活动经济竞争能力介于商业活动和工业活动之间,为住宅区。该区域为普通住宅区,距商业区和工业区均较近,既便于上下班,又便于购物。合作探究 案例:深圳蛇口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探究任务:自读课文,归纳深圳蛇口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经历了哪些阶段。学生探究、讨论:略教师总结:20世纪80年代,蛇口从乡村迅速发展成为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课堂检测】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图中各功能区布局合理。
(1)(区域认知)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_________。提示:偏南风(或东南风)(2)(综合思维)简要说明所示城市工业区分布位置的合理性。提示: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分布在城市外缘(或城市北侧),地价较低;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有隔离带(河流)分开,减少对居民区污染。(3)(综合思维)图中F、G两地适合建商业区的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提示:G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有利于发展商业活动。(4)(地理实践力)A、B、C、D四地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____,并说明高级住宅区在该地发展的原因。提示:A 风景区(环境好);地势高;远离工业区,污染小(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2019·北京高考)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该图体现 ( )
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思路点拨】解答该题,需要把握以下两点:(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2)熟练阅读地租变化曲线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商业用地分布在城区,农业用地分布在郊区,两种用地类型没有交错分布;两种地租线,斜率差异较大,说明两种地租变化率差异大;两种地租之间出现了断层,所以不是商业用地向郊区扩展,而是农业用地受到了保护。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精品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案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新知讲授,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