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四学制)初中数学 九年级上册 26.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教案
展开九年级上学期
26.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1)
课型: 代数新知(概念理解)课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是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课本中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二次函数一般式和顶点式的基础上,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第一课时。能明确所需独立条件的个数与二次函数两种表达式的关系。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实现新旧条件之间的转化。并进一步掌握待定系数法的基本运用。
二、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认识
重视对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和引领作用。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基础知识整理、基础知识运用,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两种表达式
2.能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比较合理的方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领悟化归的思想。
3.巩固待定系数法,领悟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4.精选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5.把学知与学做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认知获得、过程经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两种基本形式(一般式、顶点式),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2.学生独立学习学得会的:已知图像上的三点,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学生需要合作学习后才能达到的:
(1)选择合理的基本形式,正确地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数形结合,分析出图像上的特殊点,再比较出所选解题方法的优劣。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两种表达式.
2.能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比较合理的方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
3.巩固待定系数法,领悟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一般式 顶点式
- 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读 5分钟
1.回忆并小结:到目前为止,学过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基本类型。
一般式
顶点式
2.阅读教材例9,看懂解题思路和过程,并小结待定系数法的步骤。
待定系数法的一般步骤。(1)设解析式 (2)代入条件
(3)求解待定系数 (4)确定解析式
二.练――突出方法,领悟思想 8分钟(一)学生先练,独立的完成例题。5分钟
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8),(1,0),(0,-2),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二)教师出示变式训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收集学生的生成点。8分钟
变式1、条件改为:(-1,8)和顶点(1,4)。
变式2、条件改为:(-1,8),(1,0),对称轴为直线x=2。
变式3、条件改为:对称轴是直线x=-1,图像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
三.议----全班合作学习,共同解疑 13分钟
变式1、学生的相异构想:
(1)设一般式,代入(-1,8),结合顶点公式做。
(2)根据对称轴X=1,分析出(-1,8)的对称点(2,8),再转化成例题的形式。
(3)设顶点式,则m=-1,k=4,再代入(-1,8)求解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
变式2、学生的相异构想:
(1)设一般式,直接代入三个条件。
(2)根据对称性,分析出(-1,8)或(1,0)的对称点,再转化为例题的形式。
(3)分析出(1,0)的对称点(3,0)后,用交点式y=a(x-X1)(x-x2)来解。
变式3、学生的相异构想:
数形结合法分析出图像与x轴交点(-3,0),(1,0)后,或用一般式,或用交点式解决。
小结:知识、学法等方面.
1.怎样选取合理的解题方法?全班交流小结: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 适用范围 |
已知图像上的三点坐标(三对对应值) | |
设顶点式y=a(x+m)2+k | 已知图像上的顶点坐标和另外一点 |
|
|
(1)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应根据条件的特点,恰当地选用一种函数表达式。(2)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得图像上的特殊点,从而把问题转化为求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两种基本类型之一.
2.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题型,要善于实现新旧知识间的转化,领悟化归的数学思想。 3.待定系数法是基本的数学方法,要牢固掌握,熟练应用。四.深化巩固 先学生独立做题,后全班合作交流 10分钟
例2(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 OB=2OA.二次函数y=x2+mx+2的图象经过点A、B.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将△OA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0后,点B落到点C的位置.将上述二次函数图像沿y轴向上或向下平移后经过点C.请写出点C的坐标和平移后所得图像的函数解析式.
学习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画图,暴露相异构想,从解析式的特征出发,得出B的坐标,再结合OB=2OA得出A的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再用几何画板演示旋转和平移过程,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领悟运动的特征,最后让学生用平移规律解决本题。
(3)共同解难,小结思想和方法。
五.课堂总结:知识 学法 情意等。5分钟
六.布置作业:习题26.3(5)
课后反思:
对教法的认识
(一)注意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重视对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和引领作用。
2.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对教材内容的调整,体现“用教材”而不仅仅是“教教材”。把教材例9,拓展教材例4、例5整合作为本节课的例1;再补充了二次函数图像平移的问题作为例2。
3.灵活地提出本节课具体的课时阶段目标,把本节课设置为学生先学、引导暴露、共同解疑等环节,并结合目标,设置问题,使课堂教学更为融洽。
(二)注意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1.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将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归纳总结贯穿始终。
2.开始和结束时反复出示目标,重视学习目标的引领作用。
3.充分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符合“后茶馆教学”的两个关键干预因素。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增强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4.注意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总结和感悟,加强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刻性、反思性和批判性。
5.关注学生的个性,折射出人文教育的光芒;亲切引导,激励性评价,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
6.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
7.开放式解答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导形式,使课堂教学的基本状态变为议为中心。
对学法的指导
1.把学知与学做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认知获得、过程经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2. 以二次函数解析式如何确定的问题为主线开展活动。采用了学生独立先学、小组相互交流、教师指导点拨的教学手段,重视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学生的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3.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操作实践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4.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进行计算、画图和推理;使学生得到数学中听、说、写等交流技能。为升入高中继续学习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三基。
5. 重视数学语言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重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重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转译过程,能运用数学语言和普通语言有条理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