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上册 6.18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步练习(含答案)
展开苏科版八年级上第18章生态系统的稳定
(共16题)
一、选择题(共13题)
-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
A.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B.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气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D.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核 D.细胞膜
- 梨园是市民夏天游览、纳凉的一个良好场所,从植物园旁边走过总有一种凉爽的感觉,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树冠遮挡阳光 B.大树刮风,吹走了热量
C.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D.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 大白菜外层叶片光照充分显绿色;靠近中心的叶片光照不足显黄色。以上事实说明
A.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B.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在无光的条件下植物能活得很好
- 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A.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 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C.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D.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
-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现象,而植物体内的水是自下而上运输的。这种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 正午光照过强时,叶片上的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状态为
A.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B.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关闭
C.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张开 D.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 请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问题。
做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的调控,是提高大棚作物产量的关键。除此之外,由于大棚是一个密闭空间,很容易积累有毒气体,控制好棚内空气流动和交换也至关重要。大棚蔬菜的产量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A.无机盐 B.有机物 C.二氧化碳 D.化学能
- 如图是植物气孔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B.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C.气孔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可以张开或关闭
D.图中的气孔是关闭的
- 早春时节,杏花、玉兰等植物的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就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请你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
A.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B.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它们是根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
D.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转运到花瓣的
- 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存、发展和繁行的基础。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绿色植物的全部器官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可以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下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 、 两个果实。已将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环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果实 可获得有机物继续长大 B. 处的树皮有机物积累逐渐膨大
C.两个果实均会因为缺水而脱落 D.果实 有机物来源不足停止生长
- 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氧气与消耗氧气云的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B. 点氧气产生和消耗量相等
C. 段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D. 段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二、综合题(共3题)
- 甲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可能来源与去路, 、 代表细胞结构,数字和箭头表示来源和去路;乙图中的曲线表示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 甲图中 代表的细胞结构是丙图中的[ ] ,其内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甲图中的气体主要通过叶片的 进出;此结构也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那么此株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2) 甲图中 代表的细胞结构内进行的生理活动的实质是 。
(3) 分析乙图中的曲线 、 ,判断曲线 表示的生理活动是 ,其进行的场所主要是丙图中的[ ] 。
(4) 请写出丙图中几个结构的名称: , , 。
- 岱崮地貌生态优美、植被繁茂、生物种类繁多,被誉为“中国地质公园”。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考察该地某区域生物分布情况时,绘制了如图一所示的生物网,同时测定了其中一条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某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如图二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虫、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
(2)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 和 。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 ,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
(3) 该生态系统中,当昆虫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鹰和食虫鸟数量的增加又使昆虫和兔的数量减少,使得该地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 图二对应图一中的食物链是 ,该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
(5) 岱崮植物种类丰富,有效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 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自身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图一中的 、 、 表示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二表示一段时间内小麦叶片吸收二氧化碳相对含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三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
(1) 图一中,植物吸收的水分运送到叶肉细胞,绝大部分通过图一中的[ ] 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同一株植物的叶片不会互相遮挡有利于植物进行图中[ ] 的过程;卧室内不要摆放绿色植物,是因为夜间植物的生理活动[ ] 会对人体有影响。
(2) 图二中,光照强度在 (填字母)点之后,小麦体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写出小麦制造有机物的过程表示式: 。
(3) 图三中,实验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用序号和箭头),设置步骤②的目的是 ;步骤④脱色时小烧杯内放的是 ,该物质能溶解叶绿素,使叶片变成 色;步骤③滴加碘液后,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不变蓝,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一、选择题(共13题)
1. 【答案】A
【解析】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 氧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必须需要能量,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故选A。
2. 【答案】A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炭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
3. 【答案】D
【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凉爽宜人;此外蒸腾作用为植物的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提供了向上的动力;蒸腾作用还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故D正确。
故选D。
4. 【答案】B
【解析】叶绿素的形成受光照,温度的影响。光照弱叶绿素的形成减慢,温度低叶绿素形成受阻,大白菜的心叶是淡黄色或白色的,外面叶片是绿色,其原因是心叶接受的阳光少的缘故,说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故选择B选项。
5. 【答案】D
【解析】A选项,B选项,C选项:在阴天或傍晩移栽植物、移栽稙物时去掉部分枝叶、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故ABC错误;
D选项: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目的是保证根的呼吸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6. 【答案】C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7. 【答案】A
【解析】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就关闭;正午光照过强时,叶片上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故A正确。故选A。
8.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B正确。
故选择B选项。
9. 【答案】D
【解析】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A正确;
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B正确;
气孔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可以张开或关闭,C正确;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此图中的气孔是张开的,D错误;
故选择D选项。
10. 【答案】D
【解析】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并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不吸收有机物,A错误;
花瓣属于植物体的生殖器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根能吸收水和无机盐不能转化成有机物,C错误;
有机物是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有机物来自上一年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输送到花瓣,D正确。
故选择D选项。
11.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有: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还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的碳氧平衡。因此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人类所用能源的主要来源,保证了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只有绿色部分,见光的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B正确。
12. 【答案】C
【解析】 处以上的树皮未剥,叶通过光能,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能通过筛管从上往下运输到果实 ,所以果实 可获得有机物继续长大,A正确;
处以下的树皮被剥,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从上往下运输到此处不能在向下运输,故 处的树皮有机物积累逐渐膨大,B正确;
虽然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环剥, 处和 处的筛管被破坏,但木质部的导管正常,水和无机盐能自下而上运输到各部位,两个果实均不会因为缺水而脱落,C错误;
枝条两个部位 处和 处的树皮环剥,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从上往下运输到 处不能在向下运输,果实 有机物来源不足停止生长,D正确。故选择C选项。
13. 【答案】C
二、综合题(共3题)
14. 【答案】
(1) ;叶绿体;光合作用;气孔;蒸腾作用
(2)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 呼吸作用;;线粒体
(4) 细胞核;细胞质;液泡
【解析】
(1) 甲图中的 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其内进行的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即丙图中的结构 。甲图中的氧气、二氧化碳主要通过气孔进出,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蒸腾作用能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2) 甲图中的 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其内进行的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 乙图中曲线 代表的生理活动在有光时才能进行,说明是光合作用。曲线 代表的生理活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不受光的限制,说明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丙图中的 是线粒体。
(4) 丙图是植物细胞结构图, 是细胞壁, 是叶绿体, 是细胞核, 是细胞膜, 是细胞质, 是液泡, 是线粒体。
15. 【答案】
(1) 生态因素
(2) 非生物成分;分解者;生产者
(3) 自动调节
(4) 绿色植物 昆虫 食虫鸟 鹰;鹰
(5) 生物影响环境
【解析】
(2) 因此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一个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生产者,生产者为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3) 在该生态系统中,当昆虫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鹰和食虫鸟数量的增加又使昆虫和兔的数量减少,使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4) 由图分析可知,该食物链是:绿色植物 昆虫 食虫鸟 鹰;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在最高营养级的动物身体中含量最多,图中鹰含有毒物质最多。
(5) 植物有效改善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16. 【答案】
(1) ;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3) ②①④③;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酒精;黄白;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解析】
(1) 植物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叶肉细胞中,绝大部分通过图一[ ]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参与水循环;同一株植物叶片不会互相遮盖,有利于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室内放置绿色植物,夜间植物进行[ ]呼吸作用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2) 光照强度在 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在 点后植物有机物开始积累,表示式为: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3)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实验步骤:②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①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 ④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正确的排序为:②③①④。步骤②的目的是让叶片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步骤④脱色用的是酒精,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得出结论是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