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新九年级科学暑假预习讲义(浙教版)
第03讲 酸的通性-2023-2024学年新九年级科学暑假预习讲义(浙教版)
展开第3讲 酸的通性 [知识目录] TOC \o "1-3" \h \z \u 模块一:酸的通性 1模块二:检验硫酸根离子与氯离子 5【巩固训练】 8 [知识掌握]模块一:酸的通性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2.金属 + 酸 =盐+氢气 将锌、铁等金属放入酸中,有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能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气体是 氢气 。这说明酸能和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写出锌与硫酸,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 H2SO4=ZnSO4+H2↑ 、 Mg+2HCl=H2↑ + MgCl2 3.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水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硫酸中,铁锈会消失,并生成 黄 色溶液,一段时间后会有气泡产生。这说明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请写出生锈的铁钉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 3H2SO4 = 3H2O + Fe2(SO4)3 、 Fe+ H2SO4=FeSO4+H2↑ 4.碱+酸 = 盐+水在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会溶解,变为蓝色溶液。这说明酸能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请写出氢氧化铜和盐酸,氢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Cu(OH)2+ 2HCl=2 H2O+ CuCl2 、 2Fe(OH)3 + 3H2SO4 = Fe2(SO4)3+6 H2O 5.盐 +酸 = 新盐+新酸 在石灰石、大理石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该气体是 CO2 。说明酸能和某些盐反应。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 H2O+CO2↑。(2022秋•杭州期末)在①氧化铜②金属镁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硝酸钡溶液这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答】解:氧化铜、金属镁、氢氧化钠分别属于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碱,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硝酸钡溶液与稀硫酸可以反应,但不是与H+反应,而是硫酸根与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没有表现“酸的通性”,①②③说法正确,故选:A。(2022秋•萧山区期中)现有①K2CO3、②Fe、③BaCO3、④CuO、⑤CO2五种物质,其中不能溶于水,但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无色气体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⑤ D.②④【解答】解:①K2CO3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②Fe难溶于水,能与稀硫酸反应且产生无色气体氢气,故选项正确。③BaCO3难溶于水,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正确。④CuO不能溶于水,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不会产生气体,故选项错误。⑤CO2能溶于水,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故②③符合要求。故选:B。(2022秋•椒江区校级期中)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乙试管溶液中只看到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则甲、乙试管内所盛试剂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是( )A.Zn、AgNO3溶液 B.Na2CO3、NaOH溶液 C.KOH、BaCl2溶液 D.CaCO3、Ca(OH)2溶液【解答】解:A、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甲试管中的气压增大,氢气沿导管进入乙试管,因此乙试管有气泡冒出;关闭止水夹后,氢气将氯化锌和未反应的盐酸压入乙试管,氯化锌和盐酸可与硝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则乙试管中出现浑浊,A正确;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甲试管中压强增大,二氧化碳沿导管进入乙试管中,乙试管有气泡冒出,关闭止水夹后二氧化碳将氯化钠和未反应的盐酸压入乙试管,盐酸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钠,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乙试管中不会出现浑浊,B错误;C、氢氧化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反应放热,甲中气压增大,乙试管中有气泡冒出,由于无气体产生,关闭止水夹后无现象,溶液也不会变浑浊,B错误;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甲试管中的气压增大,二氧化碳沿导管进入乙试管,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较少,因此乙试管有气泡冒出,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关闭止水夹后二氧化碳将氯化钙和未反应的盐酸压入乙试管,盐酸可将白色浑浊碳酸钙溶解,试管中溶液澄清,D错误;故选:A。(2022秋•临海市期末)为验证“酸的通性”,小科进行了如图实验。请回答:(1)能证明A中的NaOH被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有 铁或锌或铝等 (写出一种即可)。(3)反应结束后,B、C、D试管中溶液呈蓝色的是 C 。【解答】解:(1)能证明A中的NaOH被完全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故答案为: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2)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有铁或锌或铝等。故答案为:铁或锌或铝等。(3)反应结束后,B、C、D试管中溶液呈蓝色的是C,是因为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溶液是蓝色溶液。故答案为:C。(2022秋•苍南县期中)为了研究稀硫酸的性质,教材中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分别将过量的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氧化铁粉末、氧化铜粉末、氢氧化铜和氯化钡溶液的5支试管中。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反应均体现了酸的通性 B.把稀硫酸改成稀盐酸现象都相同 C.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D.反应后的溶液全部倒进废液缸不再有新的反应【解答】解:A、酸具有通性的本质是酸在水里能电离出氢离子,在这五种反应中,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不是酸的通性,故A错误;B、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稀盐酸和氯化钡不发生反应,故B错误;C、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那么生成的铁的硫酸盐中也应该是+3价,即生成硫酸铁而不是硫酸亚铁,故C错误;D、反应的产物:硫酸锌、硫酸铁和硫酸铜、稀盐酸,它们之间不能发生反应,故D正确;故选:D。模块二:检验硫酸根离子与氯离子1.检验Cl-:取样,先加AgNO3,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就证明有Cl-2.检验SO42-:方法一:取未知液少许,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明显变化(排除Ag+、CO32-);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未知液中一定有SO42-。【此方法适用范围是所有溶液】方法二:取样,先加Ba(NO3)2,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就证明有SO42-。【此方法是教材中的方法,但不能排除SO32-的可能】3.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1)加入过量Ba(NO3)2和稀硝酸,过量Ba(NO3)2目的是排除溶液中可能存在的SO42-,稀硝酸为了除去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干扰;如果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SO42-(2)过滤生成的BaSO4沉淀(3)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Cl-(2022秋•鹿城区校级月考)下表是某种饮料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香料、苯甲酸钠、白砂糖等则不显酸性。(1)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 无色晶体,能溶于水 。(2)小明想利用此种饮料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①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饮料倒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红色。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 。②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一步操作,把①中已经变红的混合液体加热,若看到 红色不褪 ,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了。【解答】解:(1)根据信息可以看出,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无色晶体,能溶于水;(2)①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饮料倒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红色,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具有酸性,是因为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②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因为饮料中含有碳酸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把①中已经变红的混合液体加热,碳酸分解,若看到红色不褪,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了。故答案为:(1)无色晶体,能溶于水;(2)①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②红色不褪。(2021•上城区模拟)下列检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检验溶液中的Cl﹣,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 B.检验溶液中的Cl﹣,先加稀硝酸,再加AgNO3溶液 C.检验溶液中的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 D.检验溶液中的SO42﹣,先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解答】解:检验溶液中的Cl﹣,为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一般要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即可先加稀硝酸再加硝酸银也可先加硝酸银在加稀硝酸,AB都正确;先加过量盐酸酸化,以除去银离子的干扰,然后再加BaCl2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硫酸根。先加氯化钡可能产生的是氯化银白色沉淀,故C正确,D不正确。故选:D。(2021秋•鹿城区校级月考)兴趣小组完成了以下四组实验,结合现象最终能确定未知溶液中含有Cl﹣,不含有CO32﹣的是( )A.未知溶液→AgNO3溶液无现象→稀HCl白色沉淀 B.未知溶液→Ba(NO3)2溶液无现象→AgNO3溶液白色沉淀 C.未知溶液→稀HCl无现象→AgNO3溶液白色沉淀 D.未知溶液→AgNO3溶液白色沉淀→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解答】解:A、先加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Cl﹣、CO32﹣,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由于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不能说明未知溶液中含有Cl﹣,故选项错误。B、先加硝酸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SO42﹣、CO32﹣,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未知溶液中含有Cl﹣,故选项正确。C、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CO32﹣,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于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不能说明未知溶液中含有Cl﹣,故选项错误。D、先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l﹣或CO32﹣,再滴加稀吸收,沉淀部分消失,说明沉淀中含有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还含有能溶于硝酸的碳酸银,说明溶液中含有CO32﹣,故选项错误。故选:B。(2022秋•上城区校级期中)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H+、C1﹣和SO42﹣,现在想要检测两种阴离子是否存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1)取适量溶液,先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硝酸钡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SO42﹣存在;(2)再取上层清液加 硝酸银 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有C1﹣存在。(3)若要检测是否含有H+,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是 碳酸钠溶液 。【解答】解:(1)检验是否含有SO42﹣,可用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一般用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则证明有SO42﹣存在。(2)再取上层清液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氯化银沉淀,则证明有Cl﹣存在。(3)若要检测是否含有H+,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是碳酸钠溶液,若产生气泡,则证明含有H+。故答案为:(1)硝酸钡;(2)硝酸银;(3)碳酸钠溶液。【巩固训练】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21•萧山区校级模拟)向某无色的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溶液里( )A.一定含有SO42﹣ B.一定含有Ag+ C.可能含有SO42﹣或Ag+或两者同时存在 D.一定含有SO42﹣和Ag+,可能含有CO32﹣【解答】解:A、由于氯化钡能与银离子结合产生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故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错误;B、由于氯化钡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故不一定含有银离子,错误;C、氯化钡溶液能与含有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沉淀,能与银离子结合产生氯化银沉淀,故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和银离子,正确;D、根据C推断,可以确定D错误;故选:C。2.(2021秋•平阳县期中)以下验证“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水→+石蕊试液不变红色→+NaCl溶液不变红色→+稀HCl红色 B.稀HCl→+石蕊试液变红色→+适量NaOH溶液红色褪去 C.①稀HCl→+石蕊试液变红色;稀H2SO4→+石蕊试液变红色②NaCl溶液→+石蕊试液不变红色;Na2SO4溶液→+石蕊试液不变红色 D.①稀HCl→+石蕊试液变红色;稀H2SO4→+石蕊试液变红色②H2O→+石蕊试液不变红色;NaNO3溶液→+石蕊试液不变红色【解答】解:A、由于水中含有水分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离子,这两种物质都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水分子和氯离子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从而说明稀盐酸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粒子是氢离子,故设计合理;B、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的粒子发生了改变,水分子和氯离子都没有变化,氢离子没有了,溶液由红色变成了紫色,说明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氢离子有关,故设计合理;C、通过第一组实验可以看出,盐酸和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和水分子,而变红,说明可能与氢离子或者水分子有关,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结果。而氯化钠和盐酸的对比,可以看出由于两者都含有水分子和氯离子,所以盐酸使石蕊变红,而氯化钠溶液不能使石蕊变红,说明与水分子和氯离子无关。所以可以得出氢离子使石蕊变红。硫酸钠和硫酸的对比,说明变红一定与水分子和硫酸根离子无关,本实验可以不做,做了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故设计合理;D、由于该实验分别设计了水、硝酸钠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水分子和钠离子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从而说明了氢离子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由于盐酸中不含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所以做硝酸钠的对比实验是不必要的,故D设计不合理。故选:D。3.(2021秋•定海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待测固体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或HCO3﹣ B.向待测溶液中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待测液中一定含SO42﹣ C.向待测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待测液中一定含有Cl﹣ D.向待测溶液中加氧化铜,固体消失,溶液变蓝色,待测液中一定含有H+【解答】解:A.向待测固体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或HCO3﹣,说法错误,因为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也能生成气泡,故A错误;B.向待测溶液中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待测液中一定含SO42﹣,说法错误,因为AgCl也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故B错误;C.向待测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待测液中一定含有Cl﹣,说法错误,因为硫酸银微溶,也能产生白色沉淀,故C错误;D.向待测溶液中加氧化铜,固体消失,溶液变蓝色,待测液中一定含有H+,说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D。4.(2022秋•淳安县期中)小陈在完成如图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的反应的实验后,想判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过量,他取出部分反应后的液体,利用下列方法进行判断,不可取的是( )A.加入镁条,是否有气体生成 B.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加入少量氢氧化镁,白色固体是否消失 D.利用pH试纸测定,结果是否小于 7【解答】解:A、加入镁条,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能判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过量,故选项错误。B、硫酸钠、硫酸均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判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过量,故选项正确。C、加入少量氢氧化镁,氢氧化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根据白色固体是否消失,能判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过量,故选项错误。D、利用pH试纸测定,结果是否小于7,能判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过量,故选项错误。故选:B。5.(2022秋•义乌市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稀硫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A.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解答】解:A、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的通性;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的通性;C、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是酸的通性;D、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盐酸不能和氯化钡反应,不是酸的通性。故选:D。6.(2022秋•义乌市校级月考)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如:Cl2+H2O=HCl+HClO,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你能用来鉴别纯净水真伪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稀硫酸 C.硝酸银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纯净水经过消毒,水中含有Cl﹣;A、盐酸不会使酚酞变色,不能鉴别,故A错误;B、纯净水遇硫酸没有明显的变化,不会鉴别出来,故B错误;C、硝酸银溶液中有Ag+,可以与自来水中的Cl﹣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所以可以用硝酸银溶液来检验到底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故C正确;D、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但是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C。7.(2022•金华模拟)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打开止水夹时,可以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则小科同学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A.镁粉 B.铜粒 C.木炭 D.硫酸钡【解答】解:装置是由于广口瓶内的气压增大从而把广口瓶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产生喷泉。而气压增大可能是气体增多或温度升高引起的;其中A锌粒与盐酸产生氢气,C铜与盐酸不反应,C木炭与盐酸既不反应也不放热,D硫酸钡钾与盐酸既不反应也不放热,经分析;故选:A。8.(2021秋•慈溪市期中)如图是硫酸卡片和物质 a、b、c、d 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氧化物d不可能是( )A.MgO B.CO2 C.CuO D.Fe2O3【解答】解: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能与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氧化物d不可能是CO2。故选:B。9.(2021秋•瑞安市期中)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解答】解:A、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它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属于酸的通性,故选项错误。B、硫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其它酸也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属于酸的通性,故选项错误。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其它酸不能,不属于酸的通性,故选项正确。D、硫酸能与Mg反应放出氢气,硫酸等酸也能与Zn反应放出氢气,属于酸的通性,故选项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5小题)10.(2022秋•鹿城区月考)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它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 锌、铁等金属 .(填一种即可)(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BaCl2+H2SO4═BaSO4↓+2HCl .【解答】解:(1)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锌、铁等金属.(2)由题意,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属于碱,X为金属,则Y应为盐,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合理即可),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锌、铁等金属. (2)BaCl2+H2SO4═BaSO4↓+2HCl11.(2022秋•定海区校级月考)某人患有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及胃溃疡(胃壁糜烂,胃壁较薄)等胃病。在治疗胃酸过多时,医生建议服用氧化镁而禁忌服用碳酸钙。(1)请写出胃酸与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O+2HCl═MgCl2+H2O 。(2)请说明禁忌服用碳酸钙的理由 碳酸钙会与胃酸反应生成CO2会使胃胀损伤胃 。【解答】解:(1)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2HCl═MgCl2+H2O。(2)在治疗胃酸过多时,医生建议服用氧化镁而禁忌服用碳酸钙,是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使胃胀损伤胃。故答案为:(1)MgO+2HCl═MgCl2+H2O;(2)碳酸钙会与胃酸反应生成CO2会使胃胀损伤胃。12.(2022秋•海曙区期中)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它们都能除铁锈,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首先看到锈迹溶解,溶液呈 黄 色。不一会儿,又看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Fe+2HCl=FeCl2+H2↑ 。【解答】解: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的水溶液为黄色,除去铁锈后盐酸与铁反应产生氢气和氯化亚铁,故又会观察到右气泡产生,故填:黄;Fe+2HCl=FeCl2+H2↑。13.(2021秋•婺城区期末)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小科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1)若用紫色石蕊试液实现①,会得到 红 色溶液。(2)若要实现④,可选用 Fe2O3(合理即可) (填化学式)和稀硫酸反应。【解答】解:(1)稀硫酸显酸性,若用紫色石蕊试液实现①,会得到红色溶液。(2)若要实现④,可选用氧化铁,氧化铁(Fe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生成的硫酸铁溶液显黄色。故答案为:(1)红;(2)Fe2O3(合理即可)。14.(2021秋•新昌县期末)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两种基本方法。请判断下列操作或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1)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会看到 白雾 ,这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2)向一只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发现试液变成 红色 ,说明稀盐酸呈酸性。(3)将鸡蛋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发现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表面有 气泡产生 。【解答】解:(1)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会看到白雾;故答案为:白雾;(2)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所以向一只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发现试液变成红色;故答案为:红色;(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表面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气泡产生。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5.(2022秋•慈溪市校级月考)为验证“酸的化学性质“,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果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1)一定没有明显现象的试管是: A 。(2)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性质,D试管中的固体单质可以是 Fe (填一种即可)。(3)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废液中所含溶质最多有 4 种。(溶质不计指示剂与气体)。【解答】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和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盐和氢气。(1)一定没有明显现象的试管是:A;(2)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通性,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是铁、锌、铝、镁等;(3)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废液中所含溶质最多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铜、氯化亚铁、氯化氢等4种。故答案为:(1)A;(2)Fe;(3)4。配料碳酸水(水、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钠)保质期18个月注意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