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726740/0-16923682715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726740/0-169236827162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726740/0-169236827165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的生长发育开始于受精卵
B. 第二性征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的
C. 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D. 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
2. 小明的妈妈到市场上购买了下列蔬菜均为200g,请你说出其中含维生素C最多的是( )
A. 菠菜 B. 辣椒 C. 白菜 D. 胡萝卜
3. 气管、支气管中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的结构是( )
A. 气管软骨 B. 腺细胞 C. 气管纤毛 D. 喉
4. 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5. 下列与血液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成熟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B. 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C. 血浆能够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D. 贫血是指血浆中蛋白含量过少或红细胞数量过少
6. 当人的心脏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张开时,心脏中血液的流动情况是( )
A. 由心房流向心室 B. 由心室流向心房 C. 由心房流向动脉 D. 由心室流向动脉
7. 下面关于输血和ABO血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才会出现头晕、心跳和出冷汗等症状
B. 人在大量输血时,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A型血、B型血和AB型血
C. 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A型血的人可以少量输入AB型血
D. 血小板较少的病人只需要输入血小板,不需要输入全血
8. 在炎热的夏天,衣服上会留下“汗渍”,这些汗渍的成分是( )
A. 氯化钠 B. 无机盐 C. 尿素 D. 无机盐和尿素
9. 燕青患了阑尾炎,在进行血常规化验时,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现象( )
A.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 B. 白细胞高于正常值
C. 血小板含量减少 D. 各种血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10. 人体每日都应饮用适量的水,有利于( )
A. 肾小管的重吸收 B. 人体吸收葡萄糖
C. 人体吸收无机盐 D. 排出人体内的尿素等废物
11. 人体形成视觉和听觉的结构依次是( )
A. 视神经、听神经 B. 晶状体、鼓膜
C. 视觉中枢、听觉中枢 D. 视网膜、耳蜗
12. 回顾眼球结构,找出在功能上类似于显微镜光圈的那一项( )
A. 角膜 B. 晶状体 C. 瞳孔 D. 视网膜
13. 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 大脑 B. 耳蜗 C. 听小骨 D. 鼓膜
14. 下列反射活动,与“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时激动地泪流满面”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
A. 鹦鹉学舌 B. 孔雀开屏 C. 雄鸡报晓 D. 谈虎色变
15.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标志,患者常表现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少,即“三多一少”的症状。下列有关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胰岛分泌胰岛素不足引起的 B. 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C. 可以将胰岛素制成胶囊口服治疗 D. 患者应控制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16.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 B. 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
C.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17. 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与此无关的是( )
A.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 开发风能、太阳能
C.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18. 夏日的微风,带着大自然炽热的生命气息。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根植你的心底。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C. 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19. “绿色商品”是指对环境无污染的商品,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 )
A. 无铅汽油 B. 无磷洗涤剂 C. 无氟冰箱 D. 一般的洗衣粉
20. 下列语句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都是有害的
②砍伐森林后,只要抓紧植树绿化,生态系统就可以不受影响
③沙尘暴是天灾,人们没有办法减少它的发生
④近年来各地关于“水华”的报道不断发生,是河流湖泊受到污染的结果
⑤保护鸟类可以抑制害虫的发生,比用农药杀虫有利于保护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21. 如图为人体下肢某处组织细胞与周边血管内血流方向示意图,据图回答:
(1)血管A内流动的是含______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血管B的管腔很细小,有些部位只容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此为______血管。
(3)血管C内的血液最先流入心脏的哪个腔?______。分布在人体下肢处的静脉血管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
(4)为了抢救失血较多的病人,给患者输血时应以输______血为原则。
22.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过程如下: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观察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1)请你判断:______号试管里的浆糊将变成蓝色。______号试管里的浆糊没有颜色变化,原因是该试管里的浆糊中的淀粉已经变成了______。
(2)实验温度选择37℃温水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应该是______号试管。
23. 如图是尿的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肾单位是由图中的[②]肾小球、[④]肾小囊和[ ______ ] ______ 三部分构成的;
(2)写出图中a、b两处箭头所示的生理过程:
a ______ ,b ______ ;
(3)从图中结构⑤中流出的液体是 ______ 。
24. 生命活动的完成需依赖一定的结构基础,如图表示针刺手指后完成缩手反射并形成痛觉的过程示意图,其中1-5表示反射弧各部分结构。请分析回答:
(1)针刺能感觉到疼痛,但无法完成缩手反射,受损部位可能是______(用图中数字作答)。
(2)图中的5是效应器,表示______肌群,条件反射(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______(用图中数字作答)中。
(3)图中把刺激转化为兴奋的部位是______(用图中数字作答)。
(4)分析图示,说明脊髓的功能包括反射和______。
25.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主要原因与碳循环失去平衡有关,为减少温室效应的危害,保护全球环境,“低碳”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某种成分,①②③④⑤表示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中该气体是通过生态系统中的A进入生物部分,A是 ______。
(2)B是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 ______。
(3)D和C两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 ______,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和C两者的关系为捕食关系。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6. 为了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以下实验:
步骤一:把120粒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平均分为3组,分别放在以下3个培养皿中。
步骤二:每天定时对A、B、C3个培养皿分别喷洒等量且适量的酸性强的酸雨模拟溶液、酸性弱的酸雨模拟溶液、清水。
步骤三:7天后观察小麦种子萌发结果。
分析回答:
(1)此探究活动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______ ,变量为 ______ 。
(2)三个培养皿中萌发率最低的是 ______ 。
(3)该探究活动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4)小麦种子采用120粒,而不能太少的原因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标志着人的生命的开始,所以人体的生长发育开始于受精卵,不符合题意;
B、第二性征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的,性激素的作用,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殖功能,以及性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包括生卵、排卵、生精、受精、着床、妊娠及泌乳等一系列生殖过程.不符合题意;
C、青春期最显著特征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而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符合题意;
D、胚胎发育时,胎儿所需营养物质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胎盘排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标志着人的生命的开始.
B、性激素的作用,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殖功能.
C、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D、胎盘、脐带是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各种激素的作用和青春期的特点.
2.【答案】B
【解析】解:在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不同的营养物质,其中就包括维生素,维生素C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尤其是辣椒,含维生素C最多,每百克辣椒维生素C含量高达198毫克,居蔬菜之首位。可见B正确。
故选:B。
不同食物中所含维生素C不同,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很少,但作用却很大。
关键点:辣椒含维生素C最多.其它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也要注意掌握。
3.【答案】C
【解析】解: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
A、气管软骨起支架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B、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故不符合题意;
C、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符合题意;
D、喉以软骨支架是发声器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考查痰的形成过程.痰是气管和支气管上的黏膜腺细胞产生的黏液以及人体呼吸进入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病毒等,经人体咳嗽排出体外.
痰是气管和支气管上的黏膜腺细胞产生的黏液以及人体呼吸进入的有害物质,注意不要随地吐痰.
4.【答案】D
【解析】解: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90%的成分是水,所以血液中的物质大都是溶于水被运输的,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故选:D。
根据血液的组成和各分部的作用分析解答。
血液的成分可以借助于血液分层示意图进行掌握。
5.【答案】C
【解析】解:A、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无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错误;
B、白细胞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错误;
C、血浆能够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正确;
D、当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错误。
故选:C。
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细胞的功能。
6.【答案】D
【解析】解: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静脉与心房连接,动脉与心室连接。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动脉与心室之间有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心室里的血液进入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液回流心房。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循环。在心脏的四个腔中:由于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并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血液不能流过,即只能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循环。
7.【答案】D
【解析】解:A、当失血量在800-1000毫升时,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出冷汗和呼吸急促;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A错误。
B、人在大量输血时,必须输同型血。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因此可以少量而缓慢的输入O型血以及少量A型血或B型血,B错误。
C、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A型血的人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C错误。
D、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只需要输入血小板,不需要输入全血。D正确。
故选:D。
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无偿献血的意义和原则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较小。
8.【答案】D
【解析】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所以,在炎热的夏天,衣服上会留下“汗渍”,这些汗渍的成分是无机盐和尿素,D符合题意。
故选:D。
排泄有三条途径:
(1)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2)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3)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明确排泄的概念、途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因此,燕青患了阑尾炎,在进行血常规化验时其化验结果可能白细胞高于正常值,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通过血常规化验单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是考查的重点,多以材料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10.【答案】D
【解析】解:人体内的废物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我们每天应饮用适量的水,这样有利于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故选:D。
人体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须维持在相对的平衡,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熟记尿的排出对人体的重大意义。
11.【答案】C
【解析】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角膜和房水,从瞳孔进入眼球,再通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刺激,将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因此人体形成视觉和听觉的结构依次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把握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即可解答。
12.【答案】C
【解析】解: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大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小的,相当于显微镜光圈;视网膜上分布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
故选:C。
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眼球的成像的原理和照相机是一样的。
13.【答案】A
【解析】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选:A。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蜗内有感受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听觉产生的部位。
14.【答案】D
【解析】解: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鹦鹉学舌、孔雀开屏和雄鸡报晓等都属于简单反射。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如画饼充饥、谈虎色变等。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时激动地泪流满面,是出生后才有的,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理解了电影的内容。因此属于复杂反射。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不同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15.【答案】C
【解析】解:A、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A正确;
B、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B正确;
C、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人体消化,因此只能注射。C错误;
D、糖尿病是由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患者应控制饮食、合理运动、避免过度劳累。D正确。
故选:C。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考查的重点,可通过对比掌握。
16.【答案】A
【解析】解: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会污染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A符合题意;
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可以减少环境污染,B不符合题意;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有利于节约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有利于节约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保护环境,就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17.【答案】A
【解析】解: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所以,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都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轻温室效应;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无关。
故选:A。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碳-氧平衡。
理解掌握人类为保护环境而提出的“低碳环保”生活的倡议和措施。
18.【答案】C
【解析】解:A、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这种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即浪费了资源,有破坏了环境,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D、正确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这种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故选:C。
(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
(2)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现在有很多与绿色相关的环保名词,就是基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提出来的
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破坏,不利于环保。
19.【答案】D
【解析】解:A.含铅汽油燃烧时生成的物质中含有一氧化碳、铅的氧化物等物质,能污染空气,无铅汽油被称为“绿色商品”,A不符合题意。
B.磷元素大量进入水中时容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形成水华和赤潮现象,所以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无磷洗衣粉可称为“绿色商品”,B不符合题意。
C.含氟冰箱中的氟利昂进入空气会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含量下降。无氟冰箱无氟利昂添加、环保、低炭,不破坏大气臭氧层,能称为“绿色商品”,C不符合题意。
D.一般的洗衣粉中富含磷元素,若进入水体容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形成水华和赤潮现象,污染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绿色商品”是指在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置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并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再回收的商品。
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①人类的活动对环境不都是有害的,如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故说法错误.
②砍伐森林后,既是抓紧植树绿化,也需要很长的生长期,生态系统就可会受影响,故说法错误;
③沙尘暴虽然是天灾,但人们应该有办法减少它的发生,所以说法错误;
④近年来各地关于“水华”的报道不断发生,是河流湖泊受到污染的结果,是正确的;
⑤保护鸟类可以抑制害虫的发生,比用农药杀虫有利于保护环境,是正确的.
所以正确的是④⑤.
故选:D.
①人类的活动对环境不都是有害的;
②砍伐森林后,只要抓紧植树绿化,生态系统就可以不受影响,是错误的;
③沙尘暴虽然是天灾,但人们应该有办法减少它的发生;
④近年来各地关于“水华”的报道不断发生,是河流湖泊受到污染的结果;
⑤保护鸟类可以抑制害虫的发生,比用农药杀虫有利于保护环境.
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环境污染是防止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措施,抵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21.【答案】氧 毛细 右心房 静脉瓣 同型
【解析】解:(1)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所以A内应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C内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2)B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C体静脉中的血液最先流入心脏的右心房。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四肢静脉内的瓣膜叫静脉瓣。
(4)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故答案为:(1)氧;(2)毛细;(3)右心房;静脉瓣;(4)同型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图中由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
22.【答案】1 2 麦芽糖 人体的体温接近37℃ 1
【解析】解:(1)1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因此2号试管内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说明淀粉被分解了。
(2)消化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低温会抑制酶的催化能力,高温会使酶的活性丧失,人体内的温度37℃是消化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因此实验过程中水温是37℃。
(3)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在这个实验中,1号试管没有接受实验变量的处理,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故答案为:
(1)1号;2号;麦芽糖;
(2)人体的体温接近37℃;
(3)1号。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3.【答案】⑤ 肾小管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液
【解析】解:(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②]肾小球和[④]肾小囊,囊腔与⑤肾小管相通。肾小管对原尿起重吸收作用。
(2)由图中看出,a过程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过程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恰似一个过滤器,流经肾小球的血液成分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均被滤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大约99%的水分以及一些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如钠、钾、葡萄糖等重新回到血液中,只有1%的水分和多余的无机盐成为终尿而被排出体外。
(3)从⑤肾小管流出来的液体是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该液体为尿液即终尿。
故答案为:
(1)⑤肾小管(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尿液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的形成是各种考试考查的重点,本题结合尿的形成示意图考查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本题考查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并以图解的形式考查尿的形成,做此类题目,一是记住肾单位的组成,牢记各部分的功能,二是明确尿的形成过程。
24.【答案】4或5 肱二头肌 7 1 传导
【解析】解:(1)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射活动。某人被针扎之后,能够感觉到疼痛,但不能完成缩手动作,原因可能是上图中的4传出神经或5效应器受损所致。
(2)图中的5是效应器,在本题的反射活动中,5所代表的是完成缩手反射的肱二头肌肌群。复杂反射是人出生后产生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1感受器是最早接受外界刺激,并把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的结构。
(4)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脊髓是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传导的重要通路,全身的深、浅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冲动,都经脊髓白质的上行纤维束才能传到脑。由脑发出的冲动,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下行纤维束才能调节躯干、四肢骨骼肌以及部分内脏的活动;脊髓可执行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包括排尿反射和排便反射。
故答案为:(1)4或5;(2)肱二头肌;7;(3)1;(4)传导。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图中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图中6是下行的神经纤维,7是大脑皮层,8是上行的神经纤维。
(2)反射的类型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
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5.【答案】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 分解者 真菌 消费者
【解析】解:(1)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并放出氧气,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因此,A是绿色植物。
(2)图中的动植物的遗体遗物被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分解,形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再返回环境中被植物体利用,可见B是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作为分解者参与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3)而D和C两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和C两类动物,C以D为食,两者的关系为捕食关系。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绿色植物
(2)分解者;真菌
(3)消费者;捕食。
图中表示的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某种成分,由图图示箭头方向可以确定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和D是消费者;①消耗二氧化碳,表示光合作用;②③④释放二氧化碳,均表示呼吸作用;⑤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碳循环,涉及的知识面较多,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注意答题要灵活。
26.【答案】C 喷洒溶液的pH(酸碱度值) A “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酸雨”酸性越强,萌发率越低 避免发生偶然性
【解析】解:(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结合题干信息“对A、B、C培养皿分别喷洒等量且适量的酸性强的酸雨模拟液、酸性弱的酸雨模拟液、清水”可知,此探究活动中作为对照组的是C(清水),AB分别为实验组,变量为喷洒溶液的pH(酸碱度值)。
(2)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一定的酸碱度等,酸雨的强度越高,种子的萌发率越低。所以,三个培养皿中萌发率最低的是A(酸性强的酸雨)。
(3)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该探究活动可得出的结论是:“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酸雨”酸性越强,萌发率越低。
(4)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小麦种子采用120粒,而不能太少的原因是:避免发生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1)C;喷洒溶液的pH(酸碱度值);
(2)A;
(3)“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酸雨”酸性越强,萌发率越低;
(4)避免发生偶然性。
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的危害有: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使河水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爬行动物的是,可以用来做面包、馒头的菌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