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Word版附解析)
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三小说阅读A
展开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三小说阅读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强化练(三) 小说阅读A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文本一
烟火漫卷①
迟子建
刘建国驾驶着“爱心护送”车从道里出发,去南岗的一家医院接翁子安时,是清明节的前一天。
翁子安是一周前来哈尔滨入院的,他这病来得急,脱离危险也快。他提前办好相关手续,给刘建国打了个电话,以老朋友的口吻说:“嗨,我又来了,明天接我出院吧,时间不变。”
刘建国第一次接到翁子安的电话,是三年前的阴历二月初二。也许是被医院门前泛着蓝光的路灯给映照的,翁子安给刘建国的第一印象,显得阴郁。他四十上下,背一个黑白色双肩包,中等个,瘦削,浓眉,发丝波痕似的微卷,轮廓分明,气质不俗。翁子安羚羊似的奔向车子,熟练地打开后厢门,轻盈地跃上车,说:“往太阳岛开。”之后他放下双肩包,调亮蓬灯,躺在担架上,取出一本书读起来。
车过松花江桥时,与江面上自由的风,大面积遭逢。翁子安放下书,聆听风声。待到风声骤然衰落。他知道江桥已过,吩咐刘建国:“往绥化开。”
刘建国那时感觉自己像是遭绑架了,任由驱遣。而他并不反感,翁子安与他的寻找对象年龄相仿,属于这个年龄段的陌生男性,总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当然,因为多年没有寻到因自己而丢失的朋友的孩子,这个年龄段不断变幻,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成年,一路跟着他在寻人空间静悄悄地成长,而刘建国也奔七十了。
他们到达绥化时,曙色微露。翁子安让他停车,说要打点肚子。他们进了一家早点铺,吃了肉、豆腐脑和葱油饼,之后又一起进理发店剃头。饭钱翁子安率先结了,所以刘建国抢着结了两人的理发费。刘建国的头发白了多半,而翁子安微卷的头发是漆黑的。他们剪下来的发丝混合在一起,先于他们握了手。
他们再上路时,翁子安突然问:“过了七十岁,您就不能开这车了吧?”
刘建国摸了摸自己的头,说:“我看上去很老了么?”
翁子安说:“别人讲您的故事,我知道您的大概年龄了。但您看着真不像,要是把头发染黑,多说五十岁吧。还有,您看上去酷帅酷帅的!”
刘建国苦笑一声,反问一句:“酷帅?”
翁子安点点头,说:“要是需要,我可以帮您改档案。您要是改年龄,是为了能开车去找孩子,这个高尚!”
就是这番话,让刘建国对翁子安有了好感。他说虽然自己是翁子安的长辈了,但不习惯别人以“您”称呼他,请翁子安像别人一样,叫他刘师傅或是刘建国。
翁子安很快作出选择,以兄弟的口吻说:“遵命,刘建国。”
他们不约而同向对方伸出了手。翁子安的手很凉,刘建国也就多握了一刻,把他的手焐热。
他们再次上路,翁子安给出的目的地是北安。车最终到北安的一家汽修厂停下,翁子安跟刘建国结算路费,给了他双程费用,让汽修厂的师傅,搬出一台半新的摩托车,抬到“爱心护送”车上,说是空车回去浪费汽油,这台摩托车顶一个人的费用。翁子安塞给刘建国一张写有一个人电话的纸条,说这台摩托车是送他的,进城后打电话问一下送货的具体位置。
刘建国回到哈尔滨后给接货人打电话,才知道他是翁子安新结识的病友,一个泥瓦匠,常年干装修贴瓷砖,累伤了腰。他可能无意中说自己骑一辆破旧的电瓶车,奔波在城市,所以翁子安才送他一台性能好的摩托车。
翁子安以后再来哈尔滨急救,无论出院是回嫩江、富锦还是尚志,刘建国返城时,他总是让刘建国捎点东西,付双程车费,不让刘建国空跑回去。有时捎的是物——工艺品或土特产,有时捎的则是人——通常是搭顺风车去哈尔滨看病的。
这次刘建国接到翁子安,感觉清冷路灯下的他,就像一根冰冷的铅笔,更加的瘦削,也更加沉默。刘建国没问他是在哪儿发的病,只问他这次去哪儿。
翁子安说:“过阳明滩大桥,先到松北去。”刘建国点了点头。
翁子安上了车,依然是调亮蓬灯,躺在担架上捧起一本书。刘建国发现翁子安在读书上是个杂食动物,有时读哲学书,有时读医学和植物学的书。刘建国忍不住问他:“这次带的什么书?”他淡淡回道:“桥梁建筑。”
刘建国心想,怪不得你要走阳明滩大桥呢。
文本二
2019年岁末,长篇初稿终于如愿完成了。记得写完最后一行字时,是午后三点多。抬眼望向窗外,天色灰蒙蒙的。我穿上羽绒服,去了小说中写到的群力外滩公园。十二月的哈尔滨,太阳落得很早。何况天阴着,落日是没得看了。公园不见行人,一派荒凉。候鸟迁徙了,但留鸟仍在,寻常的麻雀在光秃秃的树间飞起落下。它们小小个头,却不惧风吹雪打,该有着怎样强大的心脏啊。
我沿着外滩公园猩红的塑胶跑道,朝阳明滩大桥方向走去。
这条由一家商业银行铺设的公益跑道,全长近四公里。最初铺设完工后,短短两三年时间,跑道多处破损,前年不得不铲掉重铺。如今的塑胶跑道早已修复,它早以全新的面貌,更韧性的肌理,承载着人们的脚步。去冬雪大,跑道边缘处有被风刮过来的雪,像是给火焰般的跑道镶嵌的一道白流苏。
还记得去年十一月中旬,长篇写到四分之三时,我从大连参加完东北学会议,乘坐高铁列车回哈尔滨。
透过车窗望着茫茫黑夜,第一次感觉黑暗是滚滚而来的。一个人的内心得多强大,才能抵抗这世上自然的黑暗和我不断见证的人性黑暗啊。列车经过一个小城时,不知什么人在放烟火,冲天而起的斑斓光束,把一个萧瑟的小城点亮了。但车速太快,烟火很快被甩在身后,前方依然是绵延的黑暗。这种从绽放就宣告结束的美好,摄人心魄。所以回到哈尔滨后,我给小说中的一个历经创痛的主人公,放了这样一场烟火。
(有删改)
[注] ①文本一为迟子建长篇新作《烟火漫卷》的节选,文本二是迟子建《烟火漫卷》后记。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建国不习惯别人以“您”称呼他,是因为他希望自己与他人像朋友一样交往,也透露出豁达超脱的心态。
B.小说两次写到了“握手”,分别是发丝的“握手”和真正的握手,两次握手的过程也正是二人逐渐熟识的过程。
C.翁子安每次都给刘建国双程车费,并在回程时也不让他空车,表现出他对刘建国的尊敬与善意。
D.“年龄段不断变幻,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成年”,看似平淡的一句话背后却是刘建国半生的艰辛与执着。
解析:A项,“豁达超脱”不恰当,刘建国不愿他人称他“您”,不愿因年长而以长辈自居,但“豁达超脱”的表述有些言过其实,程度过重,比如“刘建国苦笑一声,反问一句:‘酷帅’”,为了寻找孩子,历经苦难和折磨,且一直在找寻的路上,可见不能说豁达超脱。
答案:A
2.下列对两则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一的故事主要依托刘建国的“爱心护送”车来生发,身患疾病的翁子安和一直在寻人的刘建国两个人物的命运彼此交织又各自独立地向前发展,使小说具有一定的张力。
B.文本二中作者写了外滩公园的塑胶跑道由新成到破损再到重铺的变迁,看似无意的描述却寓意深刻,丰富读者的联想,耐人寻味。
C.文本一的情节安排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跨度,看似松散无序,实则紧扣“爱心护送”这一核心事件,用质朴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
D.两则文本无论是小说中的人物的不幸遭遇还是后记中的日落黄昏与茫茫黑夜,始终笼罩在一种低沉黯淡的色彩中,萦绕着一种悲伤的叙事氛围。
解析:D项,“始终笼罩在一种低沉黯淡的色彩中,萦绕着一种悲伤的叙事氛围”错误,并非“始终”“萦绕”,比如文本一中的翁子安对他人的帮助,后记中的“黑暗中的烟火”,两则文本虽有伤感,但并不低沉。
答案:D
3.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以翁子安的形象为例,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正面描写:①用肖像、动作等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文中通过刘建国的眼睛对翁子安的肖像和动作进行描写,“阴郁”“气质不俗”“奔向车子”等,使这个人物在一出场时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②语言描写。与刘建国的对话,展现了翁子安热心、年轻、对人尊重、身体状况不佳等形象特点。侧面描写:①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爱心护送的路途中的蓬灯、担架、书,衬托了翁子安的心态、个性和爱好。②借助其他人物来烘托人物品质。由刘建国刚开始觉得“自己像是被绑架了”“并不反感”到后来对翁子安“有了好感”,侧面反映了翁子安的人格魅力和性格特点。
4.请结合文本一、文本二的内容,分析迟子建创作本篇小说的意图。(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表达生命本身是无常的,悲伤和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翁子安尽管正当壮年却摆脱不掉病痛的折磨;文本二中塑胶跑道的变迁,显示着世事的无常变化。②表达坚韧与顽强应是生命的底色。刘建国即使年近七十,依旧通过驾驶“爱心护送”车的方式接触不同的人、去不同的地方寻找当年丢失的孩子,勇敢地面对生命的苦难。翁子安一次次入院出院,依旧热爱读书、顽强生活。文本二中麻雀无惧风雪吹打,飞起降落,对抗命运,内心强大就可以抵御黑暗。③表达无论经历过什么,都应该心存善念有尊严地活着。翁子安尽管自身患病,但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刘建国坦诚地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彰显了生命应有的尊严,像烟火一样绽放,摄人心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8分)
气象观察员
连俊超
卫星云图将一个白色旋涡呈现在马伟面前。
他透过大落地窗往外看了一眼,白色旋涡似乎还没有到来,眼下街道上阳光暗淡,天色灰蒙,却没有出现他所想象的黑云压境、车辆喧鸣、人仰马翻的景象。当他转过身,试图跟身旁的方子玉谈论这张卫星图片时,方子玉正跟另外两位同事讲解如何把一船石油从伊朗贩运回来。他已经给不同的人讲解了一整天,似乎坚信自己不久就会成为中国的洛克·菲勒。
马伟又把目光聚焦在卫星云图上,脑海中却想象着方子玉描述的伊朗的石油河,黑色的石油河里打起了旋涡。马伟把图片数据上报,从办公室走出来。
院子里的风速仪正悠闲地转悠着。马伟知道,过不了多久,整个城市就会被大片浓云覆盖,那时候风速仪就会像着了魔似的飞速旋转起来。
马伟迫不及待想看到暴雨来临时的情景。要知道烈日已经暴晒了半个月,血液都要从血管中蒸发出来了。在公交车上,他和许多人挤在一起,汗水湿透了他的白衬衫,不断有人在他身边蹭来蹭去,让他厌烦透顶。他看到天色阴得更重了,而车内这些人的脸上并没有由于暴雨将至而流露出一丝兴奋,这让他略感不满。他们不知道久违的凉爽空气就要到来,会有一阵风贯通这个竹筒似的公交车,把这里的污浊之气排解一空。
马伟在第三人民医院下车,看望因为哮喘病在这里住院的母亲,他已经连续两天晚上守在这里。当他走进病房的时候,他看到姐姐坐在母亲床头,今晚由她守夜。马伟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告诉母亲和姐姐,今天晚上就要下暴雨了。姐姐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句:哦,手机短信上说了。马伟知道她的心思完全不在天气上,她只考虑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丈夫从不可救药的出轨行为中拉回来。马伟握住母亲的手,跟她说大雨来临,空气会变得清新,对她的气管也有好处。母亲眼睛微闭着,灰暗无光的眼神随意地斜了一眼窗外渐渐变暗的天色。自从马伟的父亲离开之后,母亲的眼睛就不像从前那样炯炯有神了。她拍了拍马伟的手,想要说什么,却被一个咳嗽截断了。这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咳嗽,母亲似乎用尽了全力,却不能把一团黏着呼吸道深处的痰清理出来。她喘着刺啦响的气息,不再勉强说话。
从医院走出来,马伟觉得空气已经不像午后那么沉闷了。一缕凉风怯生生地流动起来,马伟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似乎这沁凉的风是他随手一挥扇出来的。他知道,那个白色的旋涡正在朝这边赶来,要将千万吨的雨水倾注在这个地区。届时这个城市排水不畅的街道将变成一条条浑浊的河流,狂风吹折的树枝会将电线、电话线一并砸断,广告牌雨伞满天飞,车流拥堵,航班延误,这个城市会被搅个底朝天。这样的情景似乎让马伟倍感得意,他急切地想与一个人分享自己的愉悦。因此,当看到那个手提雨伞从人行便道上跑来的男子时,他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男人跑到他身边时,他上前迈了一步,似乎要同时用身体和有关天气的话题把男人留住,男人却用一记慌乱的摆拳为自己扫清了障碍。马伟躲开拳头,失足倒地,他看到一个摩托巡警正蜿蜒在杂乱的人流中追赶那个奔跑的男人。当摩托经过眼前时,巡警朝自己看了一眼,伸了个大拇指。
马伟在众人的注视下爬起来,觉得乌云已经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世界将变成一个低矮黑暗的茅草屋,暴雨驾着风的马车正从天空驶向地面。马伟坐上了一辆公交车,他希望暴雨能在自己回家之前到达,他笑容可掬地对身旁的人说:“暴雨来临了。”
那人看了他一眼,说:“看得出来。”然后便埋头看自己的报纸。
下车的时候,大风夹杂着雨点落了下来,马伟慢悠悠地走着,看着人们从自己身边跑来跑去。他突然想起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办,却想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事。雨水很快便成滂沱之势,马伟走在雨中,让雨水从头顶从脚底从四面八方冲洗自己,在凉爽的同时感到一丝隐隐的遗憾。
当马伟推开屋门的时候,妻子看到的是一个浑身湿透的人,他身上的雨水很快就在脚下的地板上漫延开来。马伟笑了笑,对妻子说:“这雨来势凶猛,你要是看了卫星图片就会知道,起码得下到明天早上。”
妻子见他两手空空,便问道:“你给儿子买的蛋糕呢?”
马伟对妻子忽视自己话题的行为感到窝火,同时想起了那件忘办的事情。
妻子解下围裙,摔在沙发上,气呼呼地瞪着马伟,抱怨道:“给你交代了多少遍!没有蛋糕你让儿子的生日怎么过,吃什么?”
马伟看了一眼窗户,雨水正愤怒地打在上面,雨声哗哗地吵闹着。此时儿子伴随着马桶冲水声从厕所走出来,满脸委屈地望着马伟。马伟觉得一股比暴雨更加猛烈的恼火蹿上脑袋,他几乎是跳起来吼道:“吃屎!”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子玉和马伟一样,都是气象观察员,但他并没将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异想天开琢磨做石油生意。
B.由天色灰蒙到阴得更重再到凉风吹来、暴雨突至,明写天气变化,暗写马伟心情由悲到喜的波动。
C.马伟想象狂风暴雨到来后将给这个城市的通讯、交通、城建等造成严重的破坏,表现了他的职业精神。
D.马伟的妻子将儿子的生日看得很重要,对淋成落汤鸡的马伟不但没有丝毫关心,反而责怪他健忘。
解析:B项,小说开始并没有表现马伟的“悲”,后文也没有明显表现马伟的心情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B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小说标题和开头的描述看,马伟的职业就是气象观察员,他忠于职守,关注现实,但在与他人分享气象信息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回应。
B.小说描写马伟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将他因感受车内闷热而不满的情绪与他预知暴雨来临的喜悦心情构成对比,使人物内心情感得到强化。
C.马伟由于过度关注暴雨将要来临的信息,忘记了给儿子买生日蛋糕,这个细节的设计是符合小说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发展逻辑的。
D.马伟回到家中与妻子、儿子的冲突,既是小说发展的高潮,又是小说的结局,高潮与结局的叠加,打破了小说情节发展逐步推进的模式。
解析:B项,“因感受车内闷热而不满的情绪”错误,马伟在乘坐公交车时流露出不满情绪,是因为车内人们对天气变化的麻木表现,不是因为天气的闷热。
答案:B
7.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情节特点和语言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情节富有戏剧性:马伟本想与跑过来的男人分享大雨到来的愉悦,却被男人打了一拳;马伟无意做好事,却被巡警误以为帮助拦截坏人,得到巡警的夸赞。②语言生动传神,轻松诙谐:如写巡警在杂乱的人流中骑着摩托追赶男人时用了“蜿蜒”一词,形象地表现出在特定环境中驾驶摩托行驶的状态;写男人打马伟时用“慌乱的摆拳”“扫清了障碍”,将男人慌乱逃窜的情态轻松幽默地呈现出来。
8.小说借马伟的经历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们怎样的心理状态?(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分享”困境(受阻):马伟将天气预报的信息在向同事、家人、陌生人进行分享时,遇到了冷漠、敷衍和抵触,说明在现实中,“分享”是受人的爱好、追求、情绪、事务等条件限制的,不是所有的分享都能顺利实现,许多分享会陷入困境。②人各有“志”:小说中,同事专心于赚钱,姐姐陷入感情纠葛,母亲思念已故的父亲,男人被警察追着跑,妻子为儿子过生日,这些现象反映了现实中的生活百态,人们大都生存在自我设定的状态之中,无心关注“身外”之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二小说阅读,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散文阅读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四小说阅读B,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