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DNA连接酶将黏性末端的碱基对连接起来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取
C. 目的基因须由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D.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不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 如图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所用的质粒与目的基因。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限制酶Ⅰ、Ⅱ切割可以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
B. 限制酶Ⅱ可以切割两种标记基因,所以没有特异性
C. 可以用限制酶Ⅱ切割质粒、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
D. 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四环素抗性基因内完成构建
3. “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工程中利用标记基因筛选出的细胞不一定含重组质粒
B. 在诱变育种中需通过筛选才能得到数量较少的有利变异
C.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原生质体融合后获得的细胞需进行筛选
D.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以根据某毒蛋白中的氨基酸序列推mRNA中的核糖核苷酸序列,进而推测出毒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B. 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C. 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D. 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属于基因工程
5. 寒兰为名贵的兰花品种,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为了增加野生寒兰数量,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人工大量繁殖,再移栽至原有生活环境中。在人工繁殖时可以应用的最适合的生物工程技术手段是( )
A. 将生长素基因转入野生寒兰获得生长速度快的寒兰
B. 将寒兰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其他植物去核卵细胞中
C. 将寒兰的组织放置在培养基中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D. 将寒兰体细胞与繁殖力强的其他植物细胞进行融合
6.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机械的方法处理新鲜的组织使细胞分散
B. 原代培养的细胞分化程度低
C. 进行传代培养前需更换培养液
D. 杂交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7. 下列对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B. 通常采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C. 可通过显微操作法除去卵母细胞核
D. 克隆动物是对提供体细胞的动物进行了完全的复制
8. 在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只能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但是这种造血干细胞在体外受某些促进分化的因子诱导,还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基因
B.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上述各种类型的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造血干细胞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成各种血细胞
D. 造血干细胞中不同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9. 水是良好的溶剂,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也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是( )
A. 细胞中的葡萄糖、无机盐、花青素、叶绿素等都极易溶于水
B. 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因此相对容易沸腾
C. 水分子渗透作用的方向是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
D.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10. 如图是哺乳动物小肠上皮细胞与组织液、肠腔之间部分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转运蛋白①在运输Na+和葡萄糖时,一定会发生构象的改变
B. 转运蛋白②既有运输功能,也具有催化功能
C. 经小肠上皮细胞将葡萄糖吸收进入组织液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D. 饮食中长期钠盐摄入过少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
11. 如图所示为线粒体中某蛋白质M(由蛋白质1和蛋白质2构成)的合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程③中,核糖体沿着mRNA从右向左移动
B. 过程④和⑤可以同时进行
C. 线粒体具有一套相对自主的基因表达系统
D. 蛋白质M所控制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12. “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当重力方向发生改变时,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如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从而造成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很可能是一种脂溶性物质
B. 内质网膜上Ca2+转运蛋白缺陷的突变体植株,其根的向地性相对不明显
C. 钙调蛋白与Ca2+结合后,其空间结构改变,进而发生变性
D. 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引发根的向地性,生长素向远地侧运输引发茎的背地性
13. 生物体的同化量可分配于三种生命活动:①用于产生下一代,②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③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如图表示在四种情况下生物体同化量在各生命活动中分配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配到后代中的能量也可能沿着食物链流动
B. 相对于丁能量分配模式,甲模式更利于种群的扩大
C. 相对于乙能量分配模式,丁模式下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更小
D. 为降低某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乙丙两种能量分配模式效果不同
14. 如图为研究者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②、③、④的器皿中的菌种只有分解尿素的细菌
B. 步骤②、③、④配制的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C. 步骤③、④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都会鉴别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D. 步骤④中分解尿素能力强的细菌一定能产生更多的脲酶
15. 下列关于“克隆技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流程完全一样,但两者的目的不同
B. 将一个克隆的胚胎植入一个女性子宫发育成的婴儿的过程属于生殖性克隆
C. 生殖性克隆人涉及伦理问题,而治疗性克隆不涉及伦理问题
D. 我国政府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克隆技术
16. 某弃耕农田在一段时间内演替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相对于演替中的森林阶段,成熟森林阶段不再发生任何变化
B. 森林阶段的垂直分层现象比灌木阶段的明显
C. 从草本植物阶段到成熟森林阶段,优势种群发生了变化
D. 若环境条件恶化,则可能发生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的演替
17. 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经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能消灭大部分微生物
B. 无菌技术的关键是杀灭实验室中所有的微生物
C. 100℃煮沸不能消灭所有微生物的芽孢、孢子
D. 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液体培养基进行灭菌
18. 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以下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
B. a、b、c表示pH值,则c>b>a
C. 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D. 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c>b>a
19. 以下关于实验中的处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给花生子叶滴加苏丹Ⅲ染液后,要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洗去浮色
B. 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甲、乙液混合后加入还原糖溶液,直接可观察到砖红色
C. 用健那绿染液处理黑藻叶片,可清晰地观察到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D. 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
20. 某实验小组以干酪素(蛋白质)为底物探究不同pH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可采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干酪素的水解情况
B. 在pH=8条件下,胃蛋白酶的活性会比肠蛋白酶的高
C. 适当升高温度,三种蛋白酶水解干酪素的速率均将降低
D. 相同pH条件下,幽门盲囊蛋白酶比肠蛋白酶提供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21. 山药、土豆切开后不久就会变为褐色,甚至发黑,该现象称为褐变。褐变是因为植物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催化无色多酚类物质生成了褐色醌类物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土豆切丝后立即爆炒仍可发生褐变 B. 山药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具有高效性
C. 山药细胞中多酚氧化酶在核糖体中合成 D. 低温会影响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22. 某地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弃耕地群落演替及群落优势种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弃耕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B. 荆条在与艾蒿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C. 阔叶林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较灌木群落高 D. 栎树林下不能找到一年蓬、艾蒿等植物
23. 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经培养获得的桑椹胚或囊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移植
B. 胚胎的早期培养必须在体内进行
C. 不需要对供体和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 胚胎移植过程一定伴随着胚胎分割技术
2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B.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主要是太阳能
C. 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
D. 非生物环境中的一些化学元素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5. 研究发现,氢气对水稻的生长素受体和各类抗氧化酶(逆境胁迫下抗氧化酶可迅速清除活性氧,以防其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影响,且水稻含有氢化酶基因,能产生氢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气可作为植物体内的一种信号分子
B. 生长素受体和抗氧化酶的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C. 逆境胁迫下水稻的氢化酶基因的表达可能增强
D. 水稻自身能产生氢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26. 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关系。如图表示光暗信号通过视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活动的调控。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激素是由 ______ 分泌,通过 ______ 传递,对靶细胞、靶器官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有机物。
(2)图中对光喑信号进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______ ;图中神经调节过程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 ______ ;作用于效应器的神经递质是 ______ 。
(3)褪黑素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过程存在 ______ 调节。
(4)若给正常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随后其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会 ______ 。
27. 利用山楂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与发酵相关的问题:
(1)处理山楂的方法主要是清洗干净,晾至山楂表面无水,该步骤相当于对山楂进行了 ______ (填“消毒”或“灭菌”)。酒精发酵前加入适量的白砂糖主要是为酵母菌提供 ______ 。
(2)白砂糖添加量对酒精生成量的影响情况如图2所示,白砂糖的添加量为 ______ 左右最为合理。加入的白砂糖要适量,不能过量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3)工业上酿制山楂醋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需要经过两次发酵,即先接种酵母菌获得果酒,再在果酒中接种某种细菌进一步发酵获得果醋;另—条途径是向捣碎的山楂汁中直接接种 ______ ,经过一次发酵制成。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持续通入 ______ 。
(4)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我国的泡菜品种较多,但它们的制作过程基本类似,都是主要利用 ______ 进行发酵。
28. 过氧化氢酶能分解H2O2,产生的氧气使焦性没食子酸氧化成橙黄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设计实验如表。
试管号
1%焦性没食子酸/mL
2%H2O2/mL
缓冲液/mL
过氧化氢酶溶液/mL
白菜梗提取液/mL
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
1
2
2
2
-
-
-
2
2
2
-
2
-
-
3
2
2
-
-
2
-
4
2
2
-
-
2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若1号试管不变色,2和3号试管都显橙黄色,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若1和4号试管都不变色,2和3号试管都显橙黄色,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过氧化氢酶的作用特性是具有 ______ 和 ______ 。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活力时,可用 ______ 来表示其活性的高低。
(3)图表示过氧化氢酶作用于一定量的H2O2(温度和PH等条件都保持最适。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则该曲线为 ______ (填图中字母A或B)过氧化氢酶之所以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它能 ______ 。Fe3+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但与过氧化氢酶相比,要达到生成物量的最大值,反应时间一般 ______ (“大于”或“小于”、“等于”)d分钟。
29. 下面甲图为人体细胞呼吸示意图,乙图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丙图表示某植物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成熟红细胞中发生的细胞呼吸总反应式为 ______。
(2)甲图中A~E表示生理过程,X表示物质,X物质是 ______。甲图中C过程发生的场所是乙图中的 ______(填序号)。在跑马拉松等剧烈运动时,人体骨骼肌细胞中发生甲图中的生理过程包括 ______(填字母)。
(3)据丙图可知,随着氧浓度的增大,从丙图曲线上 ______点开始只进行有氧呼吸。若丙图的器官是某种种子,为了较长时间储存该种子,最合适的氧气浓度是丙图中 ______点对应的浓度,原因是 ______,同时还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是 ______(至少答出2点)
30. 人体心肌细胞中的肌钙蛋白由三种结构不同的亚基组成,即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C(cTnC),其中cTnI在血液中含量上升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为制备抗cTnI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完成了以下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 ______ 。
(2)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 ______ 。为了防止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可采用 ______ 的方法,以便清除代谢物。
(3)每隔2周用cTnI作为抗原注射小鼠1次,共注射3次,其目的是 ______ ,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脾脏内部分组织制成细胞悬液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
(4)甲、乙、丙中,只含杂交瘤细胞的是 ______ ,②过程表示将乙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之后稀释、培养、再检测,并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其目的是筛选获得 ______ 。
(5)上述单克隆抗体生产过程应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和 ______ 生物技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DNA连接酶将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和五碳糖连接起来,形成磷酸二酯键,A错误;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所以目的基因的获得要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正确;
C、目的基因不能直接导入受体细胞,需要与运载体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才能导入受体细胞,C正确;
D、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不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切割,D正确。
故选:A。
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答案】D
【解析】解:A、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两者产生的粘性末端相同,不能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A错误;
B、限制酶Ⅱ可以切割两种标记基因,是因为两种标记基因中含有-GATC-核苷酸序列,限制酶识别切割位点具有特异性,B错误;
C、目的基因只有一端具有GGATCC的片段,只能用限制酶Ⅱ切割。质粒上有两个GATC片段,若用限制酶Ⅱ切割,会将质粒切成两小段,只能用限制酶Ⅰ切割,C错误;
D、用限制酶Ⅰ切割质粒的切割位点在四环素抗性基因内部,所以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四环素抗性基因内完成构建,D正确。
故选:D。
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酶Ⅰ切割质粒不会把两个标记基因都破坏,最好选择限制酶I切割质粒。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ATC-,目的基因两端均有酶Ⅱ的识别序列,因此用限制酶II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的DNA。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各工具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答案】D
【解析】解:A、标记基因位于运载体上,因此基因工程中通过标记基因筛选出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重组质粒,也可能含有普通质粒,A正确;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因此在诱变育种中需要通过筛选才能得到数量较少的有利变异,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后,可获得多种融合细胞,因此需要对获得的细胞进行筛选,C正确;
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筛选出的是杂交瘤细胞,虽然能无限增殖,但不一定能产生所需抗体,D错误。
故选:D。
1、标记基因的作用: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2、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3、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4、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生物技术中“筛选”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答案】A
【解析】解:A、可以根据某毒蛋白中的氨基酸序列推mRNA中的核糖核苷酸序列,进而推测出毒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这个核苷酸序列并不唯一,A正确;
B、运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以便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B错误;
C、动物取食转基因作物后,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进入身体,目的基因不可能直接进入动物体细胞中,C错误;
D、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对生物进行的定向改造,而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不符合基因工程的概念,D错误。
故选:A。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5.【答案】C
【解析】解:A、得到数量较多的野生寒兰植株,不需要通过基因工程得到寒兰植株,A错误;
B、得到数量较多的野生寒兰植株,不需要进行细胞核移植,B错误;
C、“为了增加野生寒兰数量,对其进行人工大量繁殖,再移栽至原有生境”,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寒兰幼苗,然后再移栽,C正确;
D、由题干信息“为了增加野生寒兰数量,对其进行人工大量繁殖,再移栽至原有生境”,不需要与其他植物细胞进行融合,D错误。
故选:C。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答案】D
【解析】解:A、可用机械的方法处理新鲜的组织使细胞分散,A正确;
B、原代培养的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B正确;
C、因为原代培养后期会出现接触抑制,故进行传代培养前需更换培养液,C正确;
D、杂交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D错误。
故选:D。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具体过程及条件,区分识记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答案】D
【解析】解:A、体细胞的全能性低于胚胎细胞,所以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故A正确;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已经成熟,可以作为受体细胞,故B正确;
C、去除卵母细胞核时,可采用显微操作法,故C正确;
D、克隆动物的核基因完全来自供体动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受体细胞,因此克隆动物不是对提供体细胞的动物进行了完全复制,故D错误。
故选:D。
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克隆动物的核基因完全来自供体动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受体细胞.核移植包括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其中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因为体细胞的全能性低于胚胎细胞.
本题考查核移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8.【答案】B
【解析】解:A、造血干细胞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所以细胞核中含有与全套基因,A正确;
B、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例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C正确;
D、由于造血干细胞在体外受某些促进分化的因子诱导,所以不同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因子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全能性及其应用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9.【答案】D
【解析】解:A、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A错误;
B、由于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因此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B错误;
C、水分子跨越生物膜时,会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C错误;
D、水是生命之源,是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D正确。
故选:D。
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①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的自由流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转运蛋白①对葡萄糖的吸收是逆浓度方向,属于主动运输,转运蛋白①的构象会发生改变,A正确;
B、转运蛋白②既能运输Na+和K+,又可以催化ATP的水解,其转运离子的过程需要消耗ATP,B正确;
C、经小肠上皮细胞将葡萄糖吸收进入组织液的过程既有主动运输,也有协助扩散,整个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中消耗的是钠离子的梯度势能,C错误;
D、饮食中长期钠盐摄入过少,导致不能为葡萄糖的吸收过程提供能量,因而不利于通过转运蛋白①吸收葡萄糖,很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D正确。
故选:C。
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但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据图可知,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根据肽链的长短可知,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从右向左移动,A正确;
B、过程④和⑤表示线粒体内的转录和翻译,线粒体内的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B正确;
C、线粒体内可进行转录、翻译,所以具有一套相对自主的基因表达系统,C正确;
D、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有性生殖核基因的表达,蛋白质M所控制性状同时受线粒体基因的控制,所以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D错误。
故选:D。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由图可知,生长素需借助转运蛋白进行跨膜运输,由此推断生长素很可能不是脂溶性物质,A错误;
B、内质网膜上Ca2+转运蛋白缺陷的突变体植株,Ca2+无法及时激活钙调蛋白,无法显著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所以其向地性相对不明显,B正确;
C、钙调蛋白与Ca2+结合后,其空间结构改变,且是可逆的,即该过程中不引起蛋白质变性,C错误;
D、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引发根的向地性,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引发茎的背地性,这说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D错误。
故选:B。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原因:地心引力→横向运输(远地侧→近地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近地侧浓度高。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3.【答案】D
【解析】解:A、分配到后代中的能量也是属于该营养级的能量,可随着后代被捕食而进行能量流动,故分配到后代中的能量也可能沿着食物链流动,A正确;
B、甲能量主要分配给后代,则后代的数量会增加,甲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丁能量分配模式用于三方面消耗的能量差别不大,说明该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因此相对于丁能量分配模式,甲模式更利于种群的扩大,B正确;
C、乙能量大部分都用于竞争,则说明乙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激烈,即乙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较大重叠,C正确;
D、为降低某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则分配给后代的能量较低,所以乙、丙两种能量分配模式能起到相同的效果,D错误。
故选:D。
每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4.【答案】B
【解析】解:A、步骤①是土壤浸出液,步骤①的器皿中的菌种应该有其他菌种,A错误;
B、步骤②、③、④都具有筛选尿素分解菌的作用,故以尿素为唯一氮源,B正确;
C、刚果红染料用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尿素分解菌可利用酚红指示剂,C错误;
D、分解尿素能力强的细菌可能能产生更多的脲酶,也可能体现为其脲酶活性高,D错误。
故选:B。
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故选择应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选择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5.【答案】B
【解析】解:A、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技术流程不一样,治疗性克隆旨在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殊的细胞核组织,不会得到个体,A错误;
B、将一个克隆的胚胎植入一个女性子宫发育成的婴儿的过程属于生殖性克隆,该过程的目的是通过克隆技术获得完整的个体,因而属于生殖性克隆,B正确;
C、不论生殖性克隆还是治疗性克隆都涉及伦理问题,故我国政府态度明确,对治疗性克隆监控、管理严格,C错误;
D、我国政府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技术,D错误。
故选:B。
1、“治疗性克隆”将使人胚胎干细胞(简称ES细胞)造福于人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治疗性克隆是指把患者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形成重组胚胎,体外培养到一定时期分离出ES细胞,获得的ES细胞定向分化为所需的特定类型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血细胞),用于治疗;
2、生殖性克隆就是以产生新个体为目的克隆.即用生殖技术制造完整的克隆人,目的是产生一个独立生存的个体,与此相对的是研究性克隆或医学性克隆,指的是产生研究所用的克隆细胞,不产生可独立生存的个体。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6.【答案】A
【解析】解:A、群落发展到成熟的森林阶段,物种组成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但仍会发生变化,A错误;
B、森林阶段比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类更多,优势植物更高,其垂直分层现象比灌木阶段的明显,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
C、草本植物阶段的优势种群为草本植物,而成熟森林阶段的优势种群为乔木,故从草本植物阶段到成熟森林阶段,优势种群发生了变化,C正确;
D、若环境条件恶化,会不利于乔木、灌木等植物的生长,可能发生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的演替,D正确。
故选:A。
群落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1)定义: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过程(裸岩):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举例:如在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1)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2)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林。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7.【答案】B
【解析】解:A、消毒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故经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能消灭大部分微生物,A正确;
B、无菌技术的关键是防止杂菌的污染,而不是杀灭实验室中所有的微生物,B错误;
C、100℃煮沸只能杀死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细胞,不能杀死芽孢、孢子,C正确;
D、液体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可以杀死培养基中微生物,D正确。
故选:B。
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本题主要考查无菌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答案】C
【解析】解:A、若a、b、c表示温度,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是a>b>c,但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后,a<b<c,A错误;
B、若a、b、c表示pH,在达到最适PH之前,则是a>b>c,在达到最适PH之后,a<b<c,B错误;
C、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a、b、c表示酶的浓度时,a>b>c,C正确;
D、若a、b、c表示温度,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是a>b>c,但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后,a<b<c,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图: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图中a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最短,表示a的反应速度最快,该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b,最后是c.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四个主要因素(温度、pH、酶浓度和底物浓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曲线图,特别是温度和pH两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9.【答案】D
【解析】解:A、给花生子叶滴加苏丹Ⅲ染液后,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
B、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甲、乙液混合后加入还原性糖溶液,需要经过水浴加热才可观察到砖红色,B错误;
C、健那绿是线粒体专一性活体染色剂,不能对叶绿体染色,叶绿体呈绿色,观察叶绿体不用染色,C错误;
D、叶绿体中的色素可溶于无水乙醇,所以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用纸层析法来分离色素,D正确。
故选:D。
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0.【答案】C
【解析】A、由于蛋白酶自身也是蛋白质,故不能采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干酪素的水解情况,A错误;
B、据图可知,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在pH=8条件下,胃蛋白酶失活,B错误;
C、据题干信息,除pH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故适当升高温度,三种蛋白酶水解干酪素的速率均将降低,C正确;
D、据图,在相同pH条件下,幽门盲囊蛋白酶比肠蛋白酶的活性更高,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不能提供活化能,D错误。
故选:C。
该实验自变量为pH和消化道不同部位的蛋白酶。据图可知,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2左右,肠蛋白酶和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pH在8左右,但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活性明显高于肠蛋白酶。
本题考查酶的活性和酶的作用机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答案】A
【解析】解:A、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土豆切丝后立即爆炒,所含多酚氧化酶被高温破坏而失活,不会发生褐变,A错误;
B、酶具有高效性,山药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也具有高效性,B正确;
C、山药细胞中多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在核糖体中合成,C正确;
D、酶活性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故低温会影响多酚氧化酶的活性,D正确。
故选:A。
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及应用,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2.【答案】D
【解析】解:A、弃耕地含有土壤条件和某些植物繁殖体,其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正确;
B、荆条比艾蒿高,可得到充足的光照,因此在与艾蒿的竞争中占据优势,B正确;
C、灌木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阔叶林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对光能的利用率较灌木群落高,C正确;
D、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该地区演替至阔叶林群落时,一年蓬、艾蒿仍然存在,但失去了其优势,D正确。
故选:D。
群落演替: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
(1)类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23.【答案】A
【解析】解:A、为了保证胚胎移植的成活率,经培养获得的桑葚胚或囊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移植,A正确;
B、胚胎的早期培养可以在体内进行,也可以在体外进行,B错误;
C、对供体和受体母牛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保证胚胎移植入相同的生理环境,C错误;
D、胚胎分割移植实现同卵多胎的成功率随着胚胎数目的增多而减少,但胚胎移植过程不一定伴随着胚胎分割技术,D错误。
故选:A。
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本题主要考查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4.【答案】C
【解析】解: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得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得物质能够不断的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故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A正确;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因为自然界中的生物的能量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能,B正确;
C、动物同化的能量不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该部分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C错误;
D、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且具有全球性,其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D正确。
故选:C。
1、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2、能量流动是指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得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得物质能够不断的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5.【答案】B
【解析】解:A、氢气对植物的生理功能具有非常强大的调节效应,特别是对植物对抗不利环境因素中的作用,推测氢气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气体信号分子,A正确;
B、生长素受体和抗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逆境胁迫下抗氧化酶可迅速清除活性氧,以防其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故逆境胁迫下水稻的氢化酶基因的表达可能增强,C正确;
D、为了抵抗逆境,水稻产生氢气,故水稻自身能产生氢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答案】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体液(或血浆) 反射 松果体 去甲肾上腺素 分级调节和(负)反馈 降低
【解析】解:(1)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分泌,通过体液(或血浆)传递,对靶细胞、靶器官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微量有机物。
(2)该神经调节的反射弧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据图可知,轴突末端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松果体表面的受体,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素。
(3)图中下丘脑通过控制垂体从而调节性腺分泌性激素,这是分级调节,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垂体和下丘脑有抑制作用,这是反馈调节。
(4)若给正常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抑制作用加强,所以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下降。
故答案为:
(1)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体液(或血浆)
(2)反射 松果体 去甲肾上腺素
(3)分级调节和(负)反馈
(4)降低
分析图解: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睾丸,并且在对雄性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
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7.【答案】消毒 碳源(或能量) 15% 加入过量的白砂糖可能会导致酵母菌失水,影响酵母菌的代谢活动甚至使其死亡 醋酸菌 无菌空气(或氧气) 乳酸菌
【解析】解:(1)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处理山楂的方法主要是清洗干净,晾至山楂表面无水,该步骤较为温和,不会杀死山楂皮上附着的酵母菌,因此相当于对山楂进行了消毒。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白砂糖的组成元素为C、H、O,因此酒精发酵前加入适量的白砂糖主要是为酵母菌提供碳源和能源。
(2)据图分析可知:酒精生成量最多时,白砂糖添加量为最低为15%,此时白砂糖的浓度既有利于酒精的产生,也可以避免物质的浪费。加入的白砂糖要适量,不能过量的原因可能是加入过量的白砂糖可能会导致酵母菌失水,影响酵母菌的代谢活动甚至使其死亡。
(3)工业上酿制山楂醋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需要经过两次发酵,即先接种酵母菌获得果酒,再在果酒中接种某种细菌进一步发酵获得果醋;若要经过一次发酵制成山楂醋,可向捣碎的山楂汁中直接接种醋酸菌,因为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持续通入无菌空气(或氧气)。
(4)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可用于乳制品的发酵、泡菜的腌制等。
故答案为:
(1)消毒 碳源(或能量)
(2)15% 加入过量的白砂糖可能会导致酵母菌失水,影响酵母菌的代谢活动甚至使其死亡
(3)醋酸菌 无菌空气(或氧气)
(4)乳酸菌
1、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2、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可用于乳制品的发酵、泡菜的腌制等。乳酸菌种类很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都有乳酸菌分布。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本题主要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8.【答案】白菜梗(提取液)的有无 白菜梗提取液含有过氧化氢酶 白菜梗提取液含有过氧化氢酶,但高温后容易使酶失活 高效性 专一性 单位时间内氧气的产生量 A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大于
【解析】解:(1)实验设置必须遵循对照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白菜梗(提取液)的有无,3号与1、2号对照,3号管、2号管显橙黄色,1号不变色,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3号试管和4号试管的自变量是温度,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与3号对照,说明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
(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过氧化氢酶的作用特性是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或特异性)。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活力时,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生成量)来表示其活性的高低。
(3)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则生成物的量不变,但反应时间缩短,故曲线最高点不变,且位于原曲线的左侧,故选A。过氧化氢酶之所以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它能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无机催化剂较有机催化剂催化效率低些,故使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于d点。
故答案为:
(1)白菜梗(提取液)的有无 白菜梗提取液含有过氧化氢酶 白菜梗提取液含有过氧化氢酶,但高温后容易使酶失活
(2)高效性 专一性 单位时间内氧气的产生量
(3)A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大于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使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实验的自变量是白菜梗提取液,其中1号试管和2号试管是对照组,3号试管和4号试管是实验组。
本题考查了酶和ATP的相关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图示中的生理过程及其变化的原因.对于酶的本质、作用特点和作用机理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C6H12O6→酶2C3H6O3(乳酸)+能量 丙酮酸 ② ABCD C B 此氧气浓度下种子的细胞呼吸总体强度最低 温度、湿度
【解析】解:(1)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为乳酸,即:C6H12O6→酶2C3H6O3(乳酸)+能量。
(2)甲图中,A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所以产物X是丙酮酸;甲图中的C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乙图中的②(线粒体基质);人在跑马拉松等剧烈运动时除了进行有氧呼吸以外,还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骨骼肌细胞中发生的甲图中的过程包括ABCD。
(3)丙图中,C点二氧化碳释放量等于氧气吸收量,说明此时无氧呼吸停止,只进行有氧呼吸;储存种子要使其细胞呼吸达到最低,丙图中的B点,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则有机物分解量最小,即细胞呼吸最低。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还有温度、水等,故还要考虑温度和湿度。
故答案为:
(1)C6H12O6→酶2C3H6O3(乳酸)+能量
(2)丙酮酸 ②ABCD
(3)C B 此氧气浓度下种子的细胞呼吸总体强度最低 温度、湿度
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
2、肌细胞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酶2C3H6O3(乳酸)+能量。
3、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氧气的量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本题结合流程图、结构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旨在培养考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图形、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0.【答案】维持培养液的pH 抗生素 定期更换培养液 加强免疫,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的B淋巴细胞 乙和丙 能产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cTnI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动物细胞培养
【解析】解:(1)动物细胞培养时将其置于含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环境中,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2)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为了防止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可采用定期更换培养液的方法,以便清除代谢物。
(3)为了提高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一般通过3次注射相应抗原实现。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脾脏内部分组织制成细胞悬液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
(4)由图可知:杂交瘤细胞需要对甲筛选,因此乙和丙应该是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其中①代表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②过程表示将乙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之后稀释、培养、再检测,并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就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抗cTnI抗体的细胞。
(5)单克隆抗体生产过程在使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形成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应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在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应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故答案为:
(1)维持培养液的pH
(2)抗生素 定期更换培养液
(3)加强免疫,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的B淋巴细胞
(4)乙和丙 能产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cTnI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动物细胞培养
1、在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培养液中通常加入血清或血浆等天然成分,将其置于含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环境中进行培养,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为防止有害代谢物的积累,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适宜温度一般与动物的体温相近。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B、AA、BB型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动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识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掌握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及应用,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四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四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第三两个营养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阳高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阳高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