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多地摄入咖啡、可乐会导致血液中Ca2+浓度偏低,从而引发青少年骨骼发育不良,易骨折等异常症状。下列选项中是骨细胞重要成分的是 ( )
A. 收缩蛋白 B. 磷酸钙 C. 血红蛋白 D. 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机盐的功能有:
(1)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
(4)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
【详解】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磷酸钙是骨细胞的重要成分,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 某同学的早餐食谱如下:稀饭、煮鸡蛋、肉包子和蔬菜。其中糖原含量最高的是( )
A. 稀饭 B. 煮鸡蛋 C. 肉包子 D. 蔬菜
【答案】C
【解析】
【分析】不同的生物中物质含量有差别,稀饭中含有较多淀粉,鸡蛋含有较多蛋白质,蔬菜含有较多纤维素。
【详解】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鸡蛋中蛋白质含量高,肉包子中糖原含量高,C正确。
故选C。
3. 雄孔雀开屏的行为与性激素有关,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 )
A. 蛋白质 B. 核酸 C. 糖类 D. 脂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质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详解】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属于脂质,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 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是( )
A. C、H、O B. C、H、O、N
C. C、H、O、N、P D. C、H、O、N、P、S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
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也含有少量P、S;
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
【详解】核酸的化学元素是C、H、O、N、P。
故选C。
【点睛】
5. 为更好地理解真核细胞的结构,某同学用橡皮泥、纸张等制作了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该模型属于 ( )
A. 数学模型 B. 概念模型 C. 物理模型 D. 实物模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模型方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详解】ABCD、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其中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所以某同学用橡皮泥、纸张等制作了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 将红细胞和洋葱外表皮细胞同时置于清水中,红细胞被涨破,而洋葱外表皮细胞不被涨破。原因是洋葱外表皮细胞具有 (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液泡 D. 细胞溶胶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小,而动物细胞无细胞壁,若将两种细胞同时置于清水中,则动物细胞会由于吸水涨破,而植物细胞则不会。
【详解】将红细胞和洋葱外表皮细胞同时置于清水中,红细胞会由于吸水涨破,而洋葱外表皮细胞由于外侧还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因而不会吸水涨破。
故选A。
7. 通常选用黑藻叶片作为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材料。下列选项中不是选其为材的原因是( )
A. 叶片小而薄
B. 分布范围广,取材容易
C. 叶肉细胞叶绿体大而清晰
D. 细胞质流动缓慢,不易受环境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沉水植物,其叶片小而薄,叶肉细胞内有大而清晰的叶绿体,液泡无色。
【详解】ABC、由于黑藻的叶片小而薄、 分布范围广,取材容易 ,且叶肉细胞叶绿体大而清晰,故常用黑藻叶片作为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材料,ABC正确;
D、黑藻的细胞质流动易受环境影响,D错误。
故选D。
8. 对某细胞进行研究,发现该细胞表现出细胞膜流动性降低,细胞质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增大,酶活性降低,线粒体数量减少等特点。则该细胞最可能是 ( )
A. 衰老的皮肤细胞 B. 胚胎干细胞
C. 海拉细胞 D. 受精卵
【答案】A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膜流动性降低,细胞质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增大,酶活性降低,线粒体数量减少等特点是衰老细胞的特点,衰老的皮肤细胞符合题意,A正确;
BD、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有较强的增殖分化能力,不符合上述衰老细胞特点,BD错误;
C、海拉细胞属于癌细胞,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不符合上述衰老细胞特点,C错误。
故选A。
9. 用蛋白酶处理大肠杆菌核糖体,使蛋白质完全水解。处理后其仍可催化某缩合反应。由此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成分是( )
A. 核苷酸 B. DNA C. RNA D. 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详解】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后,剩余部分为RNA。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说明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RNA,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 肠腔中葡萄糖的浓度远低于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但小肠上皮细胞仍能吸收葡萄糖。由此推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 ( )
A. 易化扩散 B. 主动运输 C. 渗透 D. 胞吞
【答案】B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1、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2、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3、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肠腔中葡萄糖的浓度远低于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为逆浓度方向进行,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 所有细胞都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都具有C、H、O、N等元素,都以DNA为遗传物质。以上事实说明 ( )
A. 细胞具有统一性
B. 细胞具有多样性
C. 细胞具有特异性
D. 细胞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然界中的细胞按照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多种多样,说明细胞具有多样性,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这又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详解】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DNA分子等,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故选A。
12. 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内因是 ( )
A.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B. 受到紫外线的照射
C. 细胞失去分裂能力
D. 被病原体感染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致癌因子可以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3. 制作松软可口的面包时需要往面团中加入酵母菌,面团表面和内部均有酵母菌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内部酵母菌细胞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
B. 内部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酒精导致面团松软
C. 表层酵母菌在线粒体中将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
D. 表层酵母菌将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需要水的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内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
B、内部酵母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面团松软,B错误;
C、表层酵母菌在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即细胞质基质中将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C错误;
D、表层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需要水(第二阶段)的参与,D正确。
故选D。
14. 足球运动员在参加世界杯决赛时,其骨骼肌细胞中ATP水解的产物是( )
A. 腺苷 B. ADP、Pi
C. 腺嘌呤 D. ADP、Pi、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ATP水解的产物是ADP、Pi,同时释放能量能量,B符合题意。
故选B。
15. 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原因是植入的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 ( )
A. 可以运输氧气,提高血液溶解氧
B. 可以不断增大,成为巨大细胞
C. 可以发生癌变,形成无限增殖的细胞
D. 可以发生增殖,并分化出各种血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白血病患者常用异体骨髓移植的方法获得新的造血干细胞D,其新产生的血细胞与该白血病患者的其他体细胞相比,遗传物质将改变。
【详解】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原因是植入的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 可以发生增殖,并分化出各种血细胞。
故选D。
16.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 2具有催化功能
C. 3、4均由磷脂分子组成
D. 5既有水溶性部分也有脂溶性部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1是糖蛋白,2是糖脂,3是磷脂分子,4是胆固醇,5是蛋白质。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1是糖蛋白,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
B、2是糖脂不具有催化功能,B错误;
C、4是胆固醇不由磷脂分子构成,C错误;
D、5是蛋白质,既有水溶性部分也有脂溶性部分,D正确。
故选D。
17. 如图为细胞的某一生命历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B. 该过程在基因的控制下完成
C. ①表示凋亡小体,会引发炎症反应
D. 除图中的巨噬细胞外,临近细胞也会吞噬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B、图示过程是机体内的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在基因控制下完成的,属于细胞的编程性死亡,AB正确;
C、细胞凋亡产生的凋亡小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不会引起炎症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C错误;
D、除图中的巨噬细胞外,临近细胞也会吞噬①,激素细胞凋亡过程,D正确。
故选C。
18. 实验发现,一定浓度的可可碱(一种化学物质)处理鬼针草根尖后,分裂期细胞减少,其中分裂后期(以染色体移向两极为指标)的细胞数目相对减少最为显著。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可可碱抑制了( )
A. 纺锤体的形成 B. DNA的复制
C. 蛋白质的合成 D. 细胞质的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特点:前期:核内的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破裂以及纺锤体开始形成。中期:中期是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纺锤体完全形成时期。后期:后期是各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由赤道移向细胞两极的时期。末期:为形成二子核和胞质分裂的时期,染色体分解,核仁、核膜出现,赤道板上堆积的纺锤丝,称为成膜体。
【详解】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分别移向两极,可可碱处理鬼针草根尖后,分裂后期(以染色体移向两极为指标)的细胞数目相对减少最为显著,说明可可碱最有可能是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 地窖是建造于地下的简易相对封闭空间。北方冬季,农民常把蔬菜存储在地窖中保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窖中无氧、低温、干燥的环境有利于蔬菜保鲜
B. 地窖中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抑制了蔬菜的细胞呼吸
C. 储存于地窖中的蔬菜厌氧呼吸产生的水有利于保鲜
D. 储存于地窖中的蔬菜均进行厌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
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洪酵母前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
3、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
4、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5、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
6、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详解】A、封闭地窖里的蔬菜比较新鲜的原因是地窖氧气含量低,呼吸作用弱,地窖中温度一般较高,A错误;
B、由于通气不畅,封闭地窖里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抑制了蔬菜的呼吸作用,B正确;
C、储存于地窖中的蔬菜之所以能保鲜是因为地窖中的温度较低,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浓度高,有利于抑制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消耗,C错误;
D、储存于地窖中的蔬菜处在低氧环境中,因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B。
20. 某同学进行了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所设计的实验分组如图所示,各试管中均已加入等量、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剩余量
B. 1号与2号试管对照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 1号与4号试管对照可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D. 3号与4号试管对照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不同条件是自变量,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即氧气的产生情况。
【详解】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情况,A错误;
B、1号与2号试管对照可说明加热可加快化学反应,B错误;
C、1号与4号试管对照酶可催化化学反应,即可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C正确;
D、3号与4号试管对照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错误。
故选D。
21. 某研究小组对菠菜绿叶中的色素进行提取,并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分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色素带呈黄绿色,丙、丁色素带呈蓝绿色
B. 丁色素带最宽,所含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扩散速度最快
C. 菠菜绿叶的新鲜程度不会影响四种色素带宽窄的比例
D. 实验中通过研磨使细胞破裂,有利于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丁为胡萝卜素,丙为叶黄素,乙为叶绿素a,甲为叶绿素b;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是丁>丙>乙>甲,其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胡萝卜素的溶解度最大,所以色素带最宽的是乙,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详解】A、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丁为胡萝卜素(橙黄色),丙为叶黄素(黄色),乙为叶绿素a(蓝绿色),甲为叶绿素b(黄绿色),A错误;
B、光合色素乙(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是乙,B错误;
C、菠菜绿叶的新鲜程度会影响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色素含量,新鲜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丰富,否则色素可能分解,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D、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实验中通过研磨使细胞破裂,有利于有机溶剂提取色素,D正确。
故选D。
22. 某同学在用蔗糖溶液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实验中,观察到某一细胞的形态示意图如图。据图判断,此时( )
A 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B. 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C. 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D. 以上均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的图片,此时无法判断细胞是处于吸水还是失水过程,还是细胞处于吸水和失水相等的状态,所以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细胞液的浓度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符合题意。
故选D。
23. 用某根尖为材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由图推知,实验中解离时间较为适宜
B. 可以将清水以一定的速度滴加在根尖上进行漂洗
C. 染色后将根尖置于载玻片上,加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 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染色体清晰可见,实验中解离时间较为适宜,A正确;
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故可以将清水以一定的速度滴加在根尖上进行漂洗,B正确;
C、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进行压片,再进行镜检,C错误;
D、图中处于中期的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下方,由于显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要将处于中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还应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D正确。
故选C。
24. 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中不同荧光蛋白混合均匀所需的时间可说明( )
A. 细胞融合的速度
B. 膜蛋白流动的速度
C. 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
D. 抗体与膜蛋白结合的速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细胞融合实验过程中,刚开始融合的时候人膜蛋白抗体和鼠膜蛋白抗体在重组细胞中各占一半,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种不同的抗体在细胞表面分布均匀,说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很好的证明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的特点,可以说明膜蛋白流动的速度,B符合题意。
故选B。
25. 某研究小组在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时,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照强度为a时,限制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CO2浓度
B. 光照强度为c时,影响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C. 光照强度在a→c段时,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均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 由图可知,二氧化碳浓度在0.04%时,适当升高温度可提高该植物的光饱和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由于图中涉及自变量较多,因此可分组探究:曲线I和Ⅱ、曲线Ⅱ和Ⅲ;确定光照强度后曲线Ⅰ和Ⅱ的自变量为温度;而曲线Ⅱ和Ⅲ的自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A、光照强度为a时,曲线Ⅱ和Ⅲ的光照强度相同、温度相同,而曲线Ⅱ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曲线Ⅲ,说明此处造成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A正确;
B、光照强度为c时,曲线1和Ⅱ的光照强度相同,二氧化碳浓度相同,因此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B正确;
C、图中看出,光照强度为a→c段时,曲线I、Ⅱ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不再变化,C错误;
D、由图可知,二氧化碳浓度在0.04%时,曲线I、Ⅱ相比,适当升高温度可提高该植物的光饱和点,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 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已于1982年5月合成出一种具有镇痛作用且不会使人上瘾的药物,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化合物属于 _____(填具体的数量)肽,判断理由是 _____。
(2)该化合物中有 _____个﹣NH2,_____个﹣COOH,由 _____种氨基酸缩合形成。
(3)若用显色反应对该化合物进行初步鉴定,可选用的试剂是 _____。
【答案】(1) ①. 五##5 ②. 该多肽链含有4个肽键
(2) ①. 1 ②. 1 ③. 4
(3)双缩脲试剂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该分子中含有4个肽键,5个R基依次是-CH2-C6H4OH、-H、-H、-CH2-C6H5、-CH2-CH(CH3)2。
【小问1详解】
该图所示化合物的含有4个肽键,是由5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五肽。
【小问2详解】
该化合物的R基上都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则该多肽链中有1个﹣NH2,1个﹣COOH,5个氨基酸中,有2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则共有4种氨基酸。
【小问3详解】
多肽链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27. 图中Ⅰ、Ⅱ、Ⅲ、Ⅳ、Ⅴ为5种生命单位的结构示意图,①﹣⑩表示结构。
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Ⅳ代表的生命单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原因是 _____。Ⅳ与Ⅰ、Ⅱ、Ⅲ相比,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 _____。
(2)以下生物常作为生物实验材料:蓝细菌、绿藻、水稻、果蝇、流感病毒。其中属于Ⅱ的有 _____,属于Ⅲ的有 _____。
(3)若Ⅰ表示胰腺腺泡细胞,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入该细胞,则放射性在该细胞的细胞器中出现的顺序依次为 _____→内质网→_____,最终将被3H标记的胰蛋白酶分泌至细胞外。该过程中膜面积短时间内减小相对明显的细胞器是 _____。
(4)②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有助于 _____,进而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⑤为 _____,其上的核孔 _____(填“有”或“无”)选择透过性。
(5)Ⅴ属于非细胞生物,必须 _____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答案】(1) ①. 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②. IV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 ①. 水稻 ②. 绿藻
(3) ①. 核糖体 ②. 高尔基体 ③. 内质网
(4) ①. 有氧呼吸有关酶的附着 ②. 核膜 ③. 有 (5)寄生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图中①是中心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核膜,⑥是叶绿体,⑦是核糖体,⑧是细胞膜,⑨是DNA,⑩是片层膜。
【小问1详解】
图Ⅳ代表生命单位是蓝藻(蓝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原因是 含有光合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IV是原核生物,Ⅰ、Ⅱ、Ⅲ是真核生物,Ⅳ与Ⅰ、Ⅱ、Ⅲ相比,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IV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小问2详解】
II是高等植物细胞,上述生物中属于Ⅱ有水稻;III同时含有中心体和叶绿体,属于低等植物细胞,属于Ⅲ的有 绿藻。
【小问3详解】
胰腺腺泡细胞可以分泌胰蛋白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可检测到放射性的细胞结构依次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小问4详解】
②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有助于有氧呼吸有关酶的附着,进而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⑤为 核膜,其上的核孔 有选择透过性:允许蛋白质等通过,但不允许DNA进出。
【小问5详解】
Ⅴ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8. 如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物质,⑤⑥表示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为 _____,②为 _____。其中①在⑥中的作用是 _____。在不改变二氧化碳浓度且光照强度未达到光饱和点的条件下,突然增强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五碳糖的含量将 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⑤为 _____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 _____。
(3)夏季中午,光照充足但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而出现“午休”现象,其原因是 _____,此时可以采取 _____等措施可减弱“午休”现象。
(4)在供给C18O2极短时间后,除了糖类物质含有18O以外,从另一种光合产物 _____中也应当能够检测到18O。
(5)图中色素分子的功能是 _____。农业生产中选用 _____(填“无色”或“红色”或“绿色”)的透明薄膜制作大棚,更有利于增产。
【答案】(1) ①. NADPH ②. ATP
③. 为C3的还原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④. 升高
(2) ①. 光反应
②. 类囊体薄膜
(3) ①. 气孔关闭,进入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减少 ②. 适当遮光 (4)水
(5) ①.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②. 无色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NADPH,②为ATP,③为CO2,④为(CH2O),⑤为光反应,⑥为暗反应,具体答题。
【小问1详解】
图中①②分别为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NADPH在反应过程⑥中的作用是为C3的还原提供还原剂和能量。突然增强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五碳糖的合成增加,而五碳糖的消耗不变,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五碳糖的含量将升高。
【小问2详解】
⑤为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小问3详解】
夏季中午,由于气温过高,光照强度过强,会使植物叶片气孔关闭,进入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减少,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为减弱“午休”,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当遮光。
【小问4详解】
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产物有糖类和水,因此水中也能检测到18O。
【小问5详解】
光合色素的功能为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种植大棚作物选用无色透明的薄膜,以透过所有的色光,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29. 图一表示某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①②③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图二表示某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_____,该时期位于图一中的 _____(填数字符号)区段。
(2)图一中②区段所示细胞的DNA含量与染色体数之比为 _____(填“大于1”、“等于1”或“小于1)”,其原因是 _____。
(3)图二所示时期,发生的先后顺序为 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A所示细胞中有 _____条染色体,该图所示时期最大的特点是 _____。
(4)图二C所示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为 _____。请描述C所示时期至分裂结束,甲位 置在形态上的主要变化 _____。
【答案】(1) ①. 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②. ①
(2) ①. 等于1 ②. 着丝粒分裂
(3) ①. B→A→C ②. 4##四 ③. 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4) ①. 0 ②. 向内凹陷,最终缢裂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图中②染色体数目是4n,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2:A细胞表示有丝分裂中期,B表示间期,C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该时期中染色体数目是2n,位于图一中的 ①区段。
【小问2详解】
图一中②区段所示细胞染色体数目是4n,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粒分裂,DNA含量与染色体数之比为 1∶1。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A细胞中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中以染色质丝形式存在,处于间期,C中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发生的先后顺序为B→A→C;染色体数目=着丝粒数目,据图可知,A所示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该图所示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最大的特点是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小问4详解】
图二C所示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此时染色单体数目为0;甲位 置在图示(后期)至分裂结束,主要变化是:向内凹陷,最终缢裂为2个子细胞。
30.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能使人患疟疾,出现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 _____(写出两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能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从细胞膜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____。
(3)为探究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表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电子传递链的功能相对值)
1
疟原虫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
2
加入青蒿素
0.57
3
大鼠线粒体
1
4
加入青蒿素
0.95
①电子传递链位于线粒体的 _____上,参与需氧呼吸的第 _____阶段,在该阶段中[H]经过传递,与 _____结合生成水,产生大量ATP。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和 _____。表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文字是 _____。
③1、2组结果表明 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大鼠细胞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功能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答案】(1) 单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2)疟原虫能够依靠自身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的受体
(3) ①. 内膜 ②. 三 ③. 氧气 ④. 是否加入青蒿素 ⑤. 线粒体的种类 ⑥. 不加入青蒿素 ⑦. 青蒿素能抑制疟原虫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功能 ⑧. 青蒿素对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功能的影响存在物种差异
【解析】
【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叫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这个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的传递,与氧结合生成水,产生大量ATP,所以,需氧呼吸在最后一步才用到氧。
【小问1详解】
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体内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多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氨基酸、单糖、核苷酸,所以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氨基酸、单糖、核苷酸等。
【小问2详解】
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依靠自身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的受体。
【小问3详解】
①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在该阶段中[H]经过传递,与氧气结合生成水,产生大量ATP,即电子传递链位于线粒体的内膜上,参与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该阶段中[H]经过传递,与氧气结合生成水,产生大量ATP。
②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加入青蒿素以及实验材料中线粒体的类型,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可知,表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文字是不加入青蒿素。
③1、2组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青蒿素,因变量为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功能相对值,结果表明加入青蒿素的一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功能相对值相对较低,故推测青蒿素能抑制疟原虫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功能;对比3、4组实验结果可知,大鼠细胞的线粒体中电子传递链的功能相对值与是否加入青蒿素差别不大,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青蒿素对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功能的影响存在物种差异(或青蒿素能抑制疟原虫的繁殖)。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生物试题卷docx、高一生物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金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金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金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金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