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单元卷:第04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A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单元卷:第04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A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3 h,3~2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生物卷(A)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结果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及相关推论叙述正确的是( )
A.浸泡时用勺子翻动琼脂,若挖动其表面对实验结果亦无影响
B.NaOH在边长1 cm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最大
C.本实验可说明,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
D.NaOH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
2.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时间数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是( )
A.该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7.3 h
B.着丝点分裂发生在0~2、19.3~21.3、38.6~40.6这3个时段内
C.细胞中的线粒体和核糖体在19.3 h~21.3 h活动最旺盛
D.0~19.3和19.3~38.6是两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分裂前期的特点是出现了染色体和纺锤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C.分裂后期的DNA分子数目和染色体数目都是前期的两倍
D.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4.二倍体生物细胞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DNA一定是由母链和子链组成的双链结构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D.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5.下图是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横坐标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则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都发生在ac时期
B.若该图为减数分裂,则cd时期的每个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C.de时期表明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
D.在ac时期细胞核中发生了DNA解旋、DNA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6.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过复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不一定能形成四分体
B.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C.每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7.如图所示为基因型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种二倍体动物的两个正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相同
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
C.两个细胞中A、a基因的位置异常,其原因相同
D.两个细胞发生了相同类型的可遗传变异
8.人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期时,染色体会向两极移动。正常情况下,下列对处于分裂后期细胞某一染色体组成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2个染色体组,46条染色单体
B.1个染色体组,46条染色体
C.无同源染色体,23条染色单体
D.无同源染色体,46条染色体
9.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让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子细胞至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
C.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不被标记
D.有半数的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
10.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11.关于下图说法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等位基因B与b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同源染色体1与2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12.一对夫妻中,女性色盲,男性正常,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色觉正常的儿子,产生这种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和时期分别是( )
A.卵细胞或精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卵细胞、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后期
C.精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卵细胞或精子、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后期
13.某色盲男孩的母亲色觉正常,该母亲的一个卵原细胞可能产生的卵细胞与极体数及基因型是( )
A.卵细胞:1个XB,极体:3个Xb
B.卵细胞:1个Xb ,极体:3个XB
C.卵细胞:1个XB,极体:1个XB、2个Xb
D.卵细胞:4个XB ,极体:4个Xb
14.下列是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尖培养时,洋葱底部要接触水面,并定期换水
B.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为解离、染色、漂洗和压片
C.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要升降镜筒,然后再转换成高倍镜观察
D.找到分裂前期的细胞后,可以在该细胞中继续观察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15.细胞无丝分裂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分裂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C.分裂中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D.分裂中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16.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 )
A.每个植物细胞都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植物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17.关于人体内细胞正常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B.细胞器的数量和种类改变
C.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D.细胞核遗传物质已改变
18.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细胞中,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最大的是①
B.与①相比,②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减弱
C.c过程中,细胞内的DNA不变,mRNA也相同
D.⑤⑥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
19.李白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细胞学的角度分析,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
A.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从而妨碍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
B.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
C.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D.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减弱
20.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细胞凋亡是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
C.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D.细胞凋亡不属于细胞分化
21.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的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22.人体细胞中的某基因活化后,导致细胞癌变。相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
A.该基因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B.该基因活化后其细胞周期缩短
C.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数量会明显增多
D.癌细胞中DNA聚合酶活性降低
23.如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其中酶Ⅰ能够将DNA分子切割形成DNA片段;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
B.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可反映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细胞凋亡由细胞自身基因控制,外部因素不影响细胞凋亡
D.酶Ⅰ发挥作用后的产物是各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24.以下是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的某些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②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③无限增殖
④糖蛋白减少 ⑤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
A.细胞衰老具有①②③ B.细胞衰老具有①②④
C.细胞癌变具有③④ D.细胞癌变具有②③⑤
25.如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造血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
B.干细胞分化使细胞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
C.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但细胞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D.组织细胞的凋亡不利于个体发育,但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26.(8分)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采用以下技术路线。据图回答:
(1)可用______________对图中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
(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去幼苗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_____区的细胞。若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染色体数。下表分别为幼苗Ⅰ中甲株和幼苗Ⅱ中乙株的统计结果。
幼苗
计数项目
细胞周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甲株
细胞数
x1
x2
x3
x4
x5
细胞染色体数
/
/
y
2y
/
乙株
细胞染色体数
/
/
2y
4y
/
可以利用表中数值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比较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
(3)依表结果,绘出形成乙株的过程中,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
27.(10分)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系列幼红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____。通常情况下,某个体所有造血干细胞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某毒素只能与染色质结合,导致染色质中的DNA不能解旋。在该毒素作用下,造血干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受阻,从而使造血干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
(3)制备细胞膜可以将成熟红细胞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曾用_____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8.(12分)BAK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促凋亡基因,癌细胞内的BAK基因表达异常。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凋亡是由________决定的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2)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而导致的。在癌变细胞内,BAK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_________。
(3)将体外扩增的BAK基因导入癌细胞诱导细胞凋亡,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途径。用实验验证导入的BAK基因在胃癌细胞中大量表达所起的作用,结果如下图。完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
①用__________处理胃癌细胞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分为A、B、C三组。
②B组细胞导入空载体,则A组细胞___________,C组细胞___________。
③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5天,统计各组活细胞数,并从分子水平上比较__________的含量。C组细胞明显少于A组和B组,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2分)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8分)下图1表示某动物个体(2n=4)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图2表示其体内的一些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b、c表示染色体的是 ,图1四个时期细胞中肯定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2)图1中Ⅱ时期对应于图2中 细胞,图2中丙细胞对应图1的 时期。
(3)图2中丙细胞名称为 ;若D染色体为X染色体,则E染色体一定为 ;D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A、a,其原因有
。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生物卷(A)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答案为:D
解析:若挖动琼脂块表面会改变其体积和表面积,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错误;图中显示NaOH在各种边长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相等,B错误;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C错误;本实验通过NaOH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进而说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D正确。
2.答案为:B
解析:该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 h,A错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分裂期的后期,故发生在0~2、19.3~21.3、38.6~40.6这3个时段内,B正确;由于间期进行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细胞中的线粒体和核糖体在分裂间期活动旺盛,故2 h~19.3 h活动最旺盛,C错误;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应先是分裂间期,后是分裂期,故0~19.3和19.3~38.6不是两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错误。
3.答案为:C
解析:分裂间期时间长,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主要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分裂前期的特点是出现了染色体和纺锤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B正确;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含量不变,C错误;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排列在赤道板上,便于观察,D正确。
4.答案为:A
解析: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A正确;着丝点分裂不会导致DNA数目加倍,但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若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5.答案为:D
解析:该图表示每条染色体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故ac段表示间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也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ef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因此A中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都发生在cd时期且为减数分裂;de时期表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若该图为减数分裂,则cd时期若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则每个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若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则无同源染色体。综上所述,D正确。
6.答案为:C
解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之后形成的。每个四分体中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有两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以及4个DNA分子。综上所述,C正确。
7.答案为:D
解析:图示为基因型AaBb的某种二倍体动物的两个正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图A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B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见,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不同,A错误;两个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A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B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图A细胞中A、a基因的位置异常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图B细胞中A、a基因的位置异常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C错误;已知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图示的两个细胞中却有1条染色体上同时含有a、b基因,说明这两个细胞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
8.答案为:D
解析:人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有同源染色体,含4个染色体组,92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有同源染色体,含2个染色体组,46条染色体,92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无同源染色体,含2个染色体组,46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综上所述,D正确。
9.答案为:B
解析: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后,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但只有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单链含有标记。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到中期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但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标记,另一条不含。故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放射性标记,选B。
10.答案为:B
解析: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
11.答案为:A
解析:根据图解,1和2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姐妹染色单体是经复制形成的,遗传物质应完全相同,但图解中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正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由于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和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都可分离,A错误;B和b没有发生交叉互换,故其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正确。
12.答案为:C
解析:据题意可知,色觉正常的儿子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BX-Y,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可判断,XB和Y两条染色体均来自于父方,则X-来自于母方为Xb,因此确定是男性产生了不正常的精子(XBY);由于X和Y属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见是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X与Y之间没有正常分离所致。综上所述,C正确。
13.答案为:C
解析:由于该色盲男孩的母亲色觉正常,因此其母亲为携带者,基因型为XBXb,则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和3个极体的基因型特点是两两相同,可能产生的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1个XB和XB、Xb、Xb,C正确。
14.答案为:A
解析:根尖培养时,洋葱底部要接触水面,并定期换水,A正确;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为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盖六染七吸,B错误;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要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心,然后转换成高倍镜观察,C错误;找到分裂前期的细胞后,不一定可以在该细胞中继续观察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D错误。
15.答案为:B
解析:无丝分裂是相对于有丝分裂而命名的,有丝分裂是由于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所以叫有丝分裂。而无丝分裂是由于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所以叫无丝分裂,故B正确。
16.答案为:C
解析:每个植物细胞都有该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般不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A错误;植物细胞分化后,一般不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B错误;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C正确;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一般不能继续分化,D错误。
17.答案为:D
解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不变,D错误。
18.答案为:C
解析:分析图中过程有细胞生长、分裂、分化和衰老等过程。在各细胞中分化能力最强的应是细胞①,A正确;与①相比,②细胞有所长大,因为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变小,所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减弱,B正确;c过程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内的DNA不变,但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有所不同,C错误;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会收缩,D正确。
19.答案为:D
解析:细胞衰老后,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从而妨碍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A正确;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B正确;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某些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慢,C正确;细胞衰老后,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其物质运输能力降低,D错误。
20.答案为:B
解析: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A正确;细胞坏死是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B错误;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C正确;细胞凋亡不属于细胞分化,D正确。
21.答案为:A
解析: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A错误,B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受到损伤,导致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随着它们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一起丢失,则可能会岀现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C正确;综上分析,癌细胞中遗传物质(DNA)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
22.答案为:B
解析:该基因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该基因活化后导致正常细胞成为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故其细胞周期缩短,B正确;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数量会明显减少,C错误;癌细胞由于不断分裂,故细胞中DNA聚合酶活性升高,D错误。
23.答案为:A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凋亡基因的表达以及蛋白水解酶分解蛋白质的现象,A正确;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使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并传递信息,可反映出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是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C错误;酶Ⅰ能够将DNA分子切割形成DNA片段,而不是形成各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
24.答案为:C
解析:细胞衰老特征: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癌变特征:①细胞分裂分化失去控制,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②易分散、易转移,③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④糖蛋白减少。综上所述,C正确。
25.答案为:A
解析:人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A正确;干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越来越多,而数量不变,B错误;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细胞的结构也会发生改变,C错误;组织细胞的凋亡有利于个体发育,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26.(8分)答案为:(1)秋水仙素(或低温)
(2)分生 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2分) x1 x2+x3+x4+x5
(3)(2分)
解析:(1)据题意“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对萌发的种子进行处理,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得到多倍体玉米。(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需要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取玉米幼苗的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进行观察。由于只有根尖的分生区进行细胞分裂,因此可观察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在进行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是使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是进一步使细胞相互分散开,如果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会使细胞均多层重叠。在观察细胞分裂时,材料经过解离已经死亡。观察到的某一状态的细胞数量越多,说明该时期持续时间越长。因此可用x1表示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间期时间长短,用x2+x3+x4+x5来表示甲株细胞周期中的分裂期的时间长短。(3)秋水仙素诱导导致幼苗在有丝分裂前期不出现纺锤体,因此后期染色体加倍后细胞不会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进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诱导之前染色体数目的两倍。再进行下一次细胞分裂时,按照加倍后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因此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见答案。
27.(10分)答案为:(1)细胞分化 造血干细胞来自同一个细胞有丝分裂(2分)
(2)DNA的复制和转录(2分) 间期
(3)清水中,使其吸水涨破 丙酮 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2分)
解析:(1)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系列幼红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由于造血干细胞都是来自同一个细胞的有丝分裂,因此某个体所有造血干细胞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2)解旋过程发生在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某毒素能与染色质结合,导致染色质中的DNA不能解旋,因此在该毒素作用下,造血干细胞内的核DNA的复制和转录(或染色质复制和核DNA的转录)过程受阻,而DNA的复制和转录都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这会使造血干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间期。(3)制备细胞膜可以将成熟红细胞置于清水中,使其吸水涨破。科学家曾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8.(12分)答案为:(1)基因
(2)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2分) 降低
(3)①胰蛋白酶
②不导入任何外源DNA(2分) 导入BAK基因表达载体(2分)
③BAK蛋白 C细胞中导入的BAK基因在胃癌细胞中大量表达并起促进凋亡的作用(2分)
解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遗传)决定的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2)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而导致的。BAK基因是一种促凋亡基因,在癌变细胞内,BAK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3)该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导入的BAK基因在胃癌细胞中大量表达所起的作用。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为:①用胰蛋白酶处理胃癌细胞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分为A、B、C三组;②根据各组胃癌细胞BAK蛋白电泳图,可知若B组细胞导入空载体,则A组细胞不导入任何外源DNA,作为空白对照,C组细胞导入BAK基因表达载体;③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5天,统计各组活细胞数,并从分子水平上比较BAK蛋白的含量。C细胞中导入的BAK基因在胃癌细胞中大量表达并起促进凋亡的作用,所以C组细胞明显少于A组和B组。
29.(12分)答案为:(1)分裂(或增殖) 免疫
(2)实验一:
①高于
②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
③iPSC和DB7表面具有类似的抗原,而正常的细胞表面没有(2分)
实验二:细胞
(3)①F ②D ③C ④B
(4)抑制和治疗肿瘤
解析:(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机体的免疫系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癌细胞。(2)实验一: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主要区别是一个注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一个注射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含有iPSC。①由表可知,免疫组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免疫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从而说明iPSC作为抗原,刺激小鼠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②由表可知,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但都高于空白组,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而DB7与免疫组的血清混合的结合率达到82%,说明血清中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与DB7结合,推知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可以看出,免疫组的iPSC和DB7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都较高,而正常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较低,实验结果表明iPSC有与癌细胞表面类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表面没有。实验二: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进入机体,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T细胞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和肿瘤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这属于细胞免疫。(3)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因此上面一组小鼠用DB7处理,下面一组小鼠用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处理,上面一组小鼠发生肿瘤病变,下面一组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在四周后提取第二组小鼠的血清,注射到第一组小鼠体内,从而第一组小鼠产生能与肿瘤细胞结合的效应T细胞,与肿瘤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肿瘤逐渐缩小,故答案为④B、①F、②D、③C。(4)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iPSC既能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刺激机体产生能与肿瘤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的效应T细胞,因此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抑制和治疗肿瘤。
30.(8分)答案为:(1)a Ⅲ、Ⅳ
(2)乙 Ⅲ
(3)次级精母细胞 常染色体 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基因重组)(2分)
解析:(1)判断染色单体,其技巧是数量可以为0,即可确定b柱表示染色单体。有单体时,DNA数等于染色体数的2倍,没有单体时,DNA数等于染色体数,所以可确定a柱表示染色体,c柱表示DNA。图1中Ⅰ为细胞处于染色体复制之前的间期,含同源染色体。Ⅱ可以是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复制后的着丝点分裂之前的时期,也可以是染色体复制后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前的时期,含同源染色体。Ⅲ是着丝点分裂之前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不含同源染色体。Ⅳ是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的精、卵细胞所处时期,无同源染色体。(2)图2乙细胞均等分裂,属于初级精母细胞,对应图1中Ⅱ。图2丙细胞属于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图1中Ⅲ。图2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3)细胞丙中无同源染色体,所以D为X染色体,则E染色体一定为常染色体。D染色体上出现等位基因A、a,说明基因发生突变或者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欢迎访问“高中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单元检测卷04 细胞的生命历程-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高效导与练,文件包含单元检测卷04细胞的生命历程原卷版docx、单元检测卷04细胞的生命历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单元检测卷04 细胞的生命历程-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单元检测卷04细胞的生命历程原卷版docx、单元检测卷04细胞的生命历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单元检测卷04 细胞的生命历程,文件包含单元检测卷04细胞的生命历程原卷版docx、单元检测卷04细胞的生命历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