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7地球的历史新人教版
展开1.该湖区沉积速度最快时段对应的深度为( )
A.0~50cmB.50~100cm
C.100~200cmD.200~300cm
2.从沉积地层上分析,图示时段该地经历的气候演变过程主要是( )
A.湿润—干旱B.湿润—干旱—湿润
C.干旱—湿润D.干旱—湿润—干旱
下图是某地局部地层剖面,以及地质学家根据各地层埋藏的化石绘制了其形成时期的场景想象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地层的主要形成时期是( )
A.太古代B.元古代
C.古生代D.中生代
4.该地地层的主要形成时期,地球环境( )
A.由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B.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演化
C.由水域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转变
D.由物理演化阶段向生物演化阶段转变
叠层石是由藻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其碎屑颗粒粘结、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在地球演化史上,叠层石曾几乎覆盖所有海洋浅滩,每平方米岩石上生活着几十亿蓝细菌等微生物,微生物的光合作用持续约20亿年,对地球上孕育高等生命起到促进作用。如图示意叠层石景观。读图,完成5~6题。
5.叠层石的成因主要是( )
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D.生物沉积
6.叠层石对地球上高等生命孕育的主要促进作用是( )
A.增加大气中的氧气
B.扩大陆地面积
C.增加海洋中的溶解氧
D.降低大气的温度
[2023·天津月考]如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
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
B.恐龙化石——前寒武纪
C.甲化石——新生代
D.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8.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 )
A.藻类化石——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
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
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
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
[答题区]
课时作业7 地球的历史
1~2.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不同深度沉积物的历时可知,0~50cm深度沉积物的历时约3800年;50~100cm深度沉积物的历时约2200年;100~200cm深度沉积物的历时约2000年;200~300cm深度沉积物的历时约3000年。所以该湖区沉积速度最快时段对应的深度为100~200cm,故选C。第2题,由图可知,距今约8000年以前,该地地层主要是湖泊沉积物,说明当时气候湿润;距今约3800~8000年,该地地层主要是沼泽环境下的沉积物,说明当时气候较为干旱;距今约3800年前,该地地层主要是湖泊沉积物,说明该时期气候又变湿润,故选B。
答案:1.C 2.B
3~4.解析:第3题,图中甲岩层“蝾螈”出现在古生代后期,乙图中的“原始鱼类”出现在晚古生代,丙图中的“三叶虫”出现在早古生代,故选C。第4题,鱼类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说明生物是由水域向陆地演化的,故选C。
答案:3.C 4.C
5~6.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叠层石主要是由原核生物(包括蓝细菌、光合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周期性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矿物沉积和胶结作用而形成的叠层状生物沉积构造,其形成主要为生物沉积作用,故选D。第6题,在地球演化史上,叠层石普遍存在于海洋浅滩,岩石上的蓝细菌等微生物经过20亿年的光合作用,大大增加了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从而促进地球上高等生命的孕育。故选A。
答案:5.D 6.A
7~8.解析:第7题,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出现在新生代;恐龙化石出现在中生代;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故选D。第8题,读图可知,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古生代中期出现鱼类,陆地面积大大增加,联合古陆形成,B正确。
答案:7.D 8.B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9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9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8走向整体的世界: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8走向整体的世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6中古时期的世界: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6中古时期的世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