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明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填空题答案请用黑色水笔写在相应的答题卡上,不得超出答题扫描区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80
第Ⅰ卷
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蔬菜、粗粮中的纤维素有助于消化
C. “热敷袋”与“冷敷袋”均是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D. 叠氮化钠()可作汽车安全气囊中的气体发生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钠溶液碱性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A错误;
B.蔬菜、粗粮中的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故B正确;
C.“热敷袋”利用放热反应原理,“冷敷袋”利用吸热反应原理,均是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故C正确;
D.叠氮化钠受撞击分解产生钠和氮气,可作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剂,故D正确;
故选:A。
2. 我市部分县农家有自制米酒的习俗,制作过程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加热“蒸米”
米饭“拌曲”
装缸“发酵”
“炊液”成酒
A. “蒸米”时适当鼓风可加快木柴燃烧速率
B. “拌曲”时趁热搅拌,有利于加快米饭的发酵
C. “发酵”时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D. “炊液”时利用了蒸馏的原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A.“蒸米”时适当鼓风,增大氧气浓度,可加快木柴燃烧速率,故A正确;
B.酒曲酶是蛋白质,温度过高会发生变性反而失去生理活性,“拌曲”时不能温度过高,故B错误;
C.“发酵”时葡萄糖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所以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故C正确;
D.乙醇和水沸点不同,“炊液”时利用了蒸馏的原理,故D正确;
选B。
3. 工业上生产尿素的方程式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互为同位素
B. 二氧化碳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C. 是尿素的同分异构体
D. 的结构式为,分子构型是直线形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与质子数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为直线形分子,分子空间填充模型: ,故B不符合题意;
C.和CO(NH2)2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符合题意;
D.的结构式为,分子构型是V形,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原理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强电解质
B. 18g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C. 标准状况下,5.6L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D. 每生成2mol转移电子数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属于盐,属于强电解质,A正确;
B.18g物质的量为0.5mol,每个含有的中子数为20,18g中含有的中子数为,B正确;
C.标准状况下,5.6L物质的量为0.25mol,每分子含有22个电子,5.6L中含有的电子数为,C不正确;
D.反应生成1mol氮气转移12mol电子,每生成2mol转移电子数为,D正确;
故选C。
5.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和溶液反应:
B. 检验溶液中的:
C. 向酸性溶液中滴加双氧水:
D. 用醋酸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B
【解析】
【详解】A.和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A正确;
B.不是沉淀,检验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故B错误;
C.向酸性溶液中滴加双氧水离子方程式:,故C正确;
D.用醋酸清洗水壶中的水垢的离子方程式:,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6. 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能大量存在,故A符合题意;
B.在酸性溶液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酸性溶液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 计算机模拟催化剂表面水煤气产氢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程Ⅰ、Ⅱ均需要吸收能量 B. 过程Ⅲ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形成
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 由图可知比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程Ⅰ和过程Ⅱ都是物质能量增加的过程,均为吸热过程,均需要吸收能量,A项正确;
B.由图知,过程Ⅲ既有极性键C=O键形成,又有非极性键H-H的形成,B项正确;
C.由图象分析可知,水煤气产氢反应最后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正确;
D.根据图示数据不能判断两者稳定性强弱,D项错误;
答案选D。
8. 已知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X为常见的碱性气体,则反应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 若Y为常温下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则A是强酸
C. 若A为烧碱,则Z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D. X可能是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XNH3,Y为NO、Z为NO2,二氧化氮和水生成硝酸和NO,均为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若X为硫化氢,硫化氢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转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生成硫酸,A为强酸硫酸,B正确;
C.若A为烧碱(NaOH),则X为Na,Y为Na2O,Z为Na2O2,Z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C错误;
D.X可能是有机物,有机物不充分燃烧生成Y为CO,CO和O2反应生成CO2,CO2和H2O反应生成H2CO3,D正确;
故选C。
9. 某离子反应涉及、、、、、种微粒,其中随反应进行逐渐增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还原性: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C. 反应后溶液的减小
D. 若有1.5mol氧化剂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某离子反应涉及、、、、、种微粒,其中随反应进行逐渐增大,根据元素守恒,可知→,Mn元素化合价升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Bi元素化合价降低,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5+14H+=5+2+7H2O。
【详解】A.Mn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Bi化合价降低,是还原产物,还原性:,故A错误;
B.Mn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Bi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故B错误;
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5+14H+=5+2+7H2O,反应消耗氢离子,反应后溶液的升高,故C错误;
D.Bi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3,是氧化剂,若有1.5mol氧化剂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D正确;
选D。
10. 在“价—类”二维图中融入“杠杆模型”,可直观辨析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及其定量关系。下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常见含氯元素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通过加热二氧化锰和a的浓溶液制取d气体
B. c是一种弱酸,只有氧化性
C. b具有漂白性,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D. d在加热条件下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e和f,则
【答案】B
【解析】
【分析】a是氯元素最简单氢化物,a是HCl;b是氯元素+1价含氧酸,b是HClO;c是氯元素+7价含氧酸,b是HClO4;d是氯元素的单质,d是Cl2;e是氯化物,f是氯酸盐。
【详解】A.实验室通过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故A正确;
B.c是HClO4,HClO4是强酸,故B错误;
C.b是HClO,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故C正确;
D.氯气在加热条件下与强碱溶液反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6OH-+3Cl2=5Cl-+ +3H2O, ,故D正确;
选B。
11. 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除去乙醇中的水
检验石蜡油分解产物中的不饱和烃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故不选A;
B.硝酸易挥发,硝酸能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不能证明非金属性,故选B;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乙醇易挥发,加氧化钙蒸馏,可除去乙醇中的水,故不选C;
D.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石蜡油分解产物中的不饱和烃,故不选D;
选B
12. 2022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了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该矿物中除了含钙、铁()、钇()三种长周期元素外,还含有W、X、Y、Z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质子数之和为46,W、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9,W最外层电子数是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Y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
B. 铁()和钇()属于过渡元素,四氧化三铁俗称铁红
C.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D. W与X可形成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分析可知,W为O元素、X为Na元素、Y为Mg元素、Z为P元素,据分析答题。
【详解】A.Mg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 ,A错误;
B.铁()和钇()属于过渡元素,三氧化二铁俗称铁红,B错误;
C.O的非金属性强于P,因此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C错误;
D.O与Na可形成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D正确;
故选D。
13.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两支分别盛有少量酸性溶液和溴的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苯,振荡静置后溶液不褪色
苯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B
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含有
C
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该溶液中不含
D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的浓溶液,有蛋白质析出
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两支分别盛有少量酸性溶液和溴的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苯,振荡静置后溶液不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典型碳碳双键,苯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A正确;
B.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该溶液中可能含有或,故B错误;
C.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溶液,需要加热检验,故C错误;
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的浓溶液,发生盐析,故D错误;
选A。
14.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它们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均含有两种官能团
B. 它们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C. 对乙酰氨基酚的化学式是
D. 1mol布洛芬与足量的反应生成1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布洛芬含有羧基,对乙酰氨基酚含有酚羟基和酰胺基,A错误;
B.布洛芬含有羧基,对乙酰氨基酚含有酚羟基和酰胺基,它们均能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
C.对乙酰氨基酚的化学式是,C错误;
D.羧基可与钠按1:1进行反应,1mol布洛芬与足量的反应生成0.5mol,D错误;
故选B。
15.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电池。将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作为电极材料,电池总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金属钠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 放电时电流方向:负极→电解质溶液→正极
D. 放电时向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装置是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
B.金属钠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
C.放电时内电路电流方向:负极→电解质溶液→正极,C正确;
D.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放电时向钠极移动,D错误;
故选D。
16. 在不同条件下,用氧化一定浓度溶液的过程中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曲线①可知0~2h的反应速率比2~4h的慢
B. 由曲线①和②可知,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C. 由曲线②和③可知,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D. 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曲线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曲线①可知0~2h的反应速率比2~4h的快,A错误;
B.曲线①和②温度和pH均不同,无法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B错误;
C.曲线②和③pH不同,据图可知,越小,反应速率越快,C正确;
D.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C。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每个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
(1)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d、h、j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填离子符号)。
(2)f与h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室检验k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
(3)已知分子中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_______;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i、j两元素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原因:_______。
(4)c的简单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生成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
(5)门捷列夫在1871年预言类硅元素锗()的存在,下列关于锗及其化合物的推测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①单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②由该元素形成一种酸的化学式为
③分子为平面结构
④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弱于磷酸
【答案】(1) ①. 第2周期ⅦA族 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