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736748/0-16925465448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736748/0-16925465449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736748/0-169254654493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峨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前应将其干燥
B.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前应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
C. 容量瓶可用来长期贮存溶液
D. 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固体、稀释浓溶液的容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需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处,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刻度线定容,则配制前可不用将其干燥,A叙述错误;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前不应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否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B叙述错误;
C.容量瓶是用来配制溶液的,不能用来长期贮存溶液,C叙述错误;
D.溶解固体、稀释浓溶液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导致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浓度不准,D叙述正确;
答案为D。
【点睛】配制溶液时,应在小烧杯中进行溶液的稀释或溶解,恢复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2. 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mol氖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25℃,1.01×105 Pa, 64g SO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22.4L水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NA
D. 常温常压下,28gC2H4与C3H6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6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氖气是1个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1mol氖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A正确;
B. 25℃,1.01×105 Pa,64g SO2的物质的量是64g÷64g/mol=1mol,其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B正确;
C. 常温常压下水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水中含有的分子数,C错误;
D. C2H4与C3H6的最简式均是CH2,则常温常压下,28gC2H4与C3H6混合气体所含“CH2”的物质的量是2mol,所含的原子数6NA,D正确;
答案选C。
3. 下面有关过渡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型高效催化剂多与过渡元素有关 B. 高效低毒农药多与过渡元素有关
C. 过渡元素中只有铁、锰等少数元素存在变价 D. 大多数过渡元素的单质不能与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新型高效催化剂多与过渡元素有关,选项A正确;
B、高效低毒农药多与元素周期表右上方的元素有关,选项B错误;
C、过渡元素多数都具有变价,选项C错误;
D、过渡元素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较少,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与酸发生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结构和应用,为高频考点,熟悉元素周期表结构及族之间的位置及构位性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题目难度不大。
4. 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它含有毒素,流入江河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一旦食用,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沟油是溶于水中的油脂
B. 地沟油经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
C. 牛油含较多饱和脂肪酸的甘油脂,熔点较低
D. 地沟油经过氢化可得到人造奶油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地沟油属于油脂,是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A错误;
B.地沟油属于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生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其中的高级脂肪酸钠是制取的肥皂的主要成分,故其经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B正确;
C.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室温下呈固态,熔点较高,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室温下呈液态,熔点较低,可见:牛油含较多饱和脂肪酸的甘油脂,其熔点应该较高,C错误;
D.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它含有毒素,不能食用;植物油经过氢化可得到人造奶油,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5. 在制备顺丁橡胶和高吸水性树脂时,都要加入交联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入交联剂都可使线型结构变为网状结构
B. 橡胶工业中将线型结构连接为体型结构是为了增强橡胶的强度
C. 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时将线型结构连接为体型结构是为了使它既吸水又不溶于水
D. 顺丁橡胶和高吸水性树脂都可溶于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交联剂可使线型结构连接为网状结构,故A正确;
B.橡胶工业中将线型结构连接为体型结构可以增加橡胶的强度,故B正确;
C.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时将线型结构连接为体型结构可以保留或者增强其吸水功能,又使它不溶于水,故C正确;
D.顺丁橡胶和高吸水性树脂都难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D。
6.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某一时刻、某种反应物的瞬时反应速率
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指反应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
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推知化学反应的快慢
D.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其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速率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A错误;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指反应1 s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0.8 mol·L-1,B错误;
C.反应速率反映了反应的快慢,C正确;
D.有些反应很快,但没有明显现象,D错误;
故选C。
7.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 HI(g) H2(g)+I2(g)。若c(HI)由0.1 mol·L-1降到0.07 mol·L-1时,需要15 s,那么c(HI)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A. 等于5 s B. 等于10 s C. 大于10 s D. 小于10 s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但由于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减小,速率减小,故c(HI)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时,实际时间应大于t1;
故选C。
8. 用锌粒与2mol·L-1的稀硫酸混合制备氢气时,若向其中分别再加入少量等体积的下列物质:①KCl溶液、②4mol·L-1盐酸、③CuC12溶液、④4mol·L-1CH3COONa溶液,则加入后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大小顺序是
A. ③>④>① B. ①>②>④
C. ②>①>④ D. ④>③>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加入等体积的KCl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为2mol/L,②加入等体积的4mol·L-1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还是4mol/L,③加入等体积的CuC12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为2mol/L,锌置换出铜,构成锌铜原电池,④加入等体积的4mol·L-1CH3COONa溶液,硫酸和醋酸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mol/L醋酸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2mol/L。
【详解】A. 加入等体积的KCl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为2mol/L,加入等体积的4mol·L-1CH3COONa溶液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2mol/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反应速率①>④,故A错误;
B. 加入等体积的KCl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为2mol/L,加入等体积的4mol·L-1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还是4mol/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反应速率②>①,故B错误;
C. 加入等体积的KCl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为2mol/L,加入等体积的4mol·L-1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还是4mol/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加入等体积的4mol·L-1CH3COONa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2mol/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反应速率②>①>④,故C正确;
D. 加入等体积的4mol·L-1CH3COONa溶液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2mol/L,加入等体积的CuC12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为2mol/L,锌置换出铜,构成锌铜原电池,原电池反应加快反应速率,则反应速率③>④
9. 下列对溶液、胶体和浊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三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顺序:乳浊液或悬浊液>胶体>溶液
B. 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稳定存在
C. 溶液和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而乳浊液或悬浊液不透明
D. 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粒子直径分散系分为乳浊液或悬浊液、胶体、溶液,粒子直径大小顺序:乳浊液或悬浊液>胶体>溶液,故A正确;
B.胶体处于介稳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稳定存在,故B正确;
C.溶液和胶体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比如硫酸铜溶液时蓝色的,氢氧化铁胶体是红褐色的,故C错误;
D.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分离胶体和悬浊液,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0. 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 B. S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当含硫化合物中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该化合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中S的化合价为-2价,为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A不符合题意;
B.S的化合价为0价,处于中间价态,既能降低也能升高,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S为单质,B不符合题意;
C.中S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既能降低也能升高,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属于化合物,C符合题意;
D.中S的化合价为+6价,为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1. 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NaBH4中H为﹣1价)能溶于水并和水反应,有如下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NaBH4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C. 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 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中,NaBH4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水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
【详解】A.NaB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aBH4是还原剂,故A错误;
B.NaB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aBH4是还原剂,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故B错误;
C.NaB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硼元素化合价不变,故C错误;
D.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NaBH4中的氢元素,被氧化,水中的氢元素被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中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数值相同,转移电子数相同,物质的量之比为1:1,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故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KClO3分解制取O2
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⑥CaCO3高温分解 ⑦CO2+C2CO
⑧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 ⑨C+H2O(g)CO+H2⑩Al与盐酸反应
A. ②④⑥⑦⑧⑨ B. ①②④⑥⑦⑧⑨
C. ①③④⑤⑥⑧⑩ D. ①②④⑧⑨
【答案】A
【解析】
【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双氧水分解是放热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反应(如铵盐和强碱),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④KClO3分解制取O2、⑥C aCO3高温分解等属于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而⑦CO2+C2CO、⑨C+H2O(g)CO+H2等属于以C、 氢气为还原剂的吸热反应;⑧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为吸热反应;
①液态水汽化、③浓硫酸稀释为物理变化,不是吸热反应,也不是放热反应;
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⑩Al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选:A。
13.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新型高效光催化剂能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主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电解相比,光解水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较低
B. 过程I、Ⅱ都要吸收能量
C. 过程Ⅱ既有极性键形成,又有非极性键形成
D. 利用膜分离技术分离氢气和氧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能量守恒可知,与电解相比,光解水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相等,选项A错误;
B、过程I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过程Ⅱ形成新化学键放出能量,选项B错误;
C、过程Ⅱ形成氧氧键和氢氢键,只有非极性键形成,没有极性键形成,选项C错误;
D、新型高效光催化剂能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利用膜分离技术分离氢气和氧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4. 下列过程与下图一致的是
A.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B. 钠与水的反应
C. 碳酸钙高温分解 D.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示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低,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为放热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
B.活泼金属和水、酸反应置换出H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
C.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CaCO3分解生成CaO和CO2是吸热反应,C项符合题意;D.酸碱中和是放热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C。
【点睛】常见的放热反应:①金属与水或者与酸产生氢气的反应,如 Na,K与H2O,Al,Mg,Zn与HCl;②大多数化合反应;③中和反应;④所有的燃烧反应;⑤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②Ba(OH)2·8H2O和NH4Cl;③盐类的水解反应等。
15. 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B. Na2CO3、NaHCO3均为白色
C. 用Ca(OH)2溶液可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D. Na2CO3不能转化为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2CO3易溶于水,而NaHCO3能溶于水,故在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A错误;
B.Na2CO3、NaHCO3均为白色固体,B正确;
C.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加入Ca(OH)2溶液都会产生白色CaCO3沉淀,因此不能用Ca(OH)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C错误;
D.Na2CO3与少量HCl反应,或者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均可转化为NaHCO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6. 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金属都能通过焰色反应进行检验
B. 将金属钠燃烧,火焰呈白色
C. 若某溶液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该溶液为钠盐溶液
D. 蓝色钴玻璃是为了滤去黄色等对钾元素的焰色的干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并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产生焰色反应,如焰色反应所用的铂丝或铁丝的火焰就是无色,A错误;
B.金属钠及含钠元素的化合物的焰色均为黄色,B错误;
C.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但不一定是钠盐,也可能是NaOH溶液,C错误;
D.由于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容易被其它颜色的火焰掩盖,因此蓝色钴玻璃的作用是滤去黄色等其它颜色的火焰,D正确;
答案选D。
17.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Cl-和Cl2都有毒,可以用适宜的氧化剂氧化浓盐酸制取Cl2
B. 将AgNO3溶液滴入某溶液中,若出现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Cl-
C. 将NaCl溶液滴入AgNO3溶液中或将氯气通入AgNO3溶液中均会出现白色沉淀
D. 含Cl-的溶液和氯水一样均呈黄绿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Cl-无毒,而Cl2有毒,可利用Cl-的还原性,用适宜的氧化剂氧化浓盐酸制取Cl2,A错误;
B.将AgNO3溶液滴入某溶液中,若出现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也可能是Ag2CO3等,因此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Cl-,B错误;
C.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HCl和HClO,故NaCl溶液和氯水中都含有Cl-,将它们加入AgNO3溶液中都会产生AgCl白色沉淀,C正确;
D.只有含有Cl2氯水才显黄绿色,而含有Cl-的水溶液可能是无色的,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8.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烧瓶内充满氯气,底部有一层细沙(不参与反应),玻璃导管下口b处塞有一小块钠。从a口伸入一根细铁丝把钠块捅下去,再用滴管从a口滴下一滴水,恰好落在钠块上,立即剧烈反应。下列对此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所充氯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 反应中,烧瓶内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玻璃导管只起到定位加入钠和水的作用
D. 烧瓶中Cl2,可能参与四个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通常条件不与氧气等反应,故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B、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固体颗粒,有HCl生成,与水蒸气结合,故为白色烟雾,故B正确;
C、反应导致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玻璃导管可以平衡烧瓶内外压强,防止发生危险,故C错误;
D、滴加水,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氯气可以与钠反应、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氯气与氢气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19. 日常生活中,许多化学试剂的应用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下列应用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用小苏打片治疗胃酸过多 B. 过氧化钠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C. 84消毒液用于环境消毒防新冠病毒 D. 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漆防止钢铁生锈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胃酸的主要成分为HCl,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胃酸发生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选项正确;
B.过氧化钠做供氧剂发生反应,过氧化钠中所含氧元素化合价一部分从-1价升高到0价,一部分从-1价降到-2价,化合价发生变化,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选项错误;
C.消毒液中含有ClO-具有强氧化性,消毒时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项错误;
D.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漆是防止钢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D选项错误。
故选A选项。
20. 将少量SO3分别加入到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下列离子的物质的量不会减少的是
A. B. Ba2+ C. OH- D. Cl-
【答案】D
【解析】
【详解】SO3加入到水溶液中,SO3与水反应生成H2SO4;
A.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硫而减少;
B.Ba2+与形成硫酸钡沉淀而减少;
C.OH-与H+结合成水而减少;
D.Cl-不参与反应,不会减少;
答案选D。
21. 下列反应中,通过调节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可以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 B. 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
C. 铜在空气中加热 D. 铜与硝酸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需要催化剂,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不符合;
B.铁粉与硫粉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反应物量的多少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种类,故B不符合;
C.Cu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故C不符合;
D.铜和硝酸溶液反应,如果是浓硝酸,生成NO2,如果是稀硝酸,生成NO,产物与硝酸的浓度有关,故D符合;
故选D。
22.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7.1 g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B. 0.2 mol Na2O2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6NA
C. 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的C15H22O5的物质的量约为1 mol
D. 0.012 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为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7.1 g Cl2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则其中含有的Cl2分子数为0.1NA,A正确;
B.1个Na2O2中含有2个 Na+和1个,共3个离子,则0.2 mol Na2O2中含有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6 mol,因此其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6NA,B正确;
C.1个C15H22O5中含有15个C原子,6.02×1023个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则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的C15H22O5的物质的量约为 mol,C错误;
D.根据规定可知0.012 kg12C的物质的量是1 mol,其中所含的原子数为NA,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23. 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 L
B. 1 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可能是22.4 L
C. 气体摩尔体积不仅适用于纯气体,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D. 0.3 mol氢气与0.7 mol 氧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是22.4 L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温度压强不知,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为22.4L,故A错误;
B. 气体的体积取决于气体存在的温度和压强,升高温度体积增大,增大压强体积减小,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如不是标准状况,1mol气体的体积可能为22.4L,如温度高于0℃时,压强增大,1mol气体的体积可能为22.4L,故B错误;
C. 摩尔体积就是标况下1mol气体所占有体积,而一摩尔所含的分子数相同,无论是纯净气体或者是混合气体,只要分子数相同,在相同情况下所占据的体积就会相同,故C正确;
D. 没有说明是在标准状况下,所以0.3 mol氢气与0.7 mol 氧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不一定是22.4 L,故D错误;
正确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分析和条件应用判断,掌握概念实质和条件应用为解题关键。
2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2g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NA
B. 0.2molC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NA
C. 0.1molCO2、S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3.2g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NA,A正确;
B.1个CH4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则0.2molC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2×10 NA=2NA,B正确;
C.0.1molCO2、0.1mol SO2所含氧原子数都为0.2NA,则0.1mol该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2NA,C正确;
D.标准状况下,H2O呈液态,此时水的密度未知,无法计算22.4LH2O的分子数,D错误;
故选D。
25. 质量分数为90%的硫酸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
A. 大于50%
B. 等于50%
C. 小于50%
D. 不能做上述估计
【答案】A
【解析】
【详解】质量分数为90%的硫酸溶液和1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大小关系为:90%的硫酸溶液>10%的硫酸溶液。所以等体积(不是等质量)的这两种硫酸溶液的总质量:90%的硫酸溶液>10%的硫酸溶液,那么,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必定大于50%。故A正确,
本题答案为A。
【点睛】同种溶质的溶液,若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则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平均值;若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则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平均值。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大题,共50分)
26. 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下面是提取镁的流程图:
其中,MgO的熔点为2800℃,MgCl2的熔点为712℃
(1)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操作A是___________,试剂a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由无水MgCl2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中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得电子被还原。
(4)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氯化镁中是否含水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CuSO4∙5H2OB.无水硫酸铜C.浓硫酸
(5)有同学认为:可以在操作A得到Mg(OH)2后直接将其加热得到MgO,再电解熔融的MgO制金属镁,以简化实验步骤,体现实验的简约性原则。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_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为___________。
【答案】(1)蒸馏法 (2) ①. 过滤 ②. HCl
(3) ①. MgCl2(熔融)Mg+Cl2↑ ②. Mg
(4)B (5) ①. 不同意 ②. MgO熔点为3105℃,MgCl2熔点714℃,熔融MgO时耗费大量的能量,而增加生产成本
【解析】
【分析】生石灰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加入海水中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加入盐酸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失去结晶水得到氯化镁固体,熔融电解得到金属镁。
【小问1详解】
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最常用的方法是蒸馏法;
【小问2详解】
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可用过滤的方法,从沉淀池中得到氢氧化镁用过滤的方法;从氢氧化镁到氯化镁,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加入的足量试剂a是盐酸;
【小问3详解】
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阳极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阴极镁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镁单质,所以氯化镁电解会产生Mg和Cl2;
故答案为:MgCl2(熔融)Mg+Cl2↑,该反应中Mg被还原;
【小问4详解】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为蓝色,浓硫酸能吸水但无现象,故选B;
【小问5详解】
MgO熔点为3105℃,MgCl2熔点714℃,熔融MgO时耗费大量的能量,而增加生产成本。
27. 氢是宇宙中最轻的元素,其单质、化合物有许多独特的功能或用途.
(1)“人造太阳”可为人类提供用之不尽的清洁能源,我国在“人造太阳”领域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其工作原理可表示为。下列有关上述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是化学变化 B. 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C. R是 D. 是中子
(2)下列五种含氢元素的物质:①、②、③、④、⑤,其中只含有极性键的物质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的结构式为_______,NaH的电子式为_______。
(3)是一种温室气体,热稳定性:_______(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