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语法修辞“补白”七上微课《词义和语境》(PPT+任务单)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737141/1-16925747348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教材语法修辞“补白”七上微课《词义和语境》(PPT+任务单)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737141/1-16925747348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教材语法修辞“补白”七上微课《词义和语境》(PPT+任务单)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737141/1-1692574734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教材语法修辞“补白”七上微课《词义和语境》(PPT+任务单)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737141/1-169257473492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教材语法修辞“补白”七上微课《词义和语境》(PPT+任务单)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737141/1-1692574734949/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教材语法修辞“补白”七上微课《词义和语境》(PPT+任务单)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737141/1-169257473496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教材语法修辞“补白”七上微课《词义和语境》(PPT+任务单)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737141/1-1692574734986/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教材语法修辞“补白”七上微课《词义和语境》(PPT+任务单)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737141/1-169257473501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教材语法修辞“补白”七上微课《词义和语境》(PPT+任务单)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737141/0-16925747293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教材语法修辞“补白”七上微课《词义和语境》(PPT+任务单)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737141/0-16925747293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教材语法修辞“补白”七上微课《词义和语境》(PPT+任务单)
展开《词义和语境》微课学习任务单设计
一、任务指南
1.课题名称:(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词义和语境》
2.达成目标:
了解词义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义理解要结合语境。
3.学习方法建议:
听讲、讨论。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重点认识语境对于词义的影响。
二、微课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在理解词义时,往往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老师的讲解。但是,在有些场合是没有工具书或老师讲解的,比如在考场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词义呢?有一种方法就叫做根据语境解释词义。
三、知识清单
(一)认识词义
1.什么叫词义?
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如“眼馋”,指看见自己喜爱的事物,极想得到。
词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词的语法意义、词的色彩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2.词义的特点。
(1)概括性。
如“鞋”的词义是“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而且没有高筒的东西”,这个意义就是从皮鞋、布鞋、棉鞋、平跟鞋、高跟鞋、球鞋、旅游鞋、拖鞋等各种具体的鞋子中抽象出来的,它反映了各种鞋所共同具有而他类事物所没有的特征,而各种鞋在材料、款式、用途等方面的差别则被舍弃了。
(2)模糊性。
词义具有概括性,但有些词的意义所概括的范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如“温开水”“高”“矮”“傍晚”等, 这类词的词义缺少具体统一的标准,或没有明确的标准。
(3)社会性。
语言是社会现象,所以词义也具有社会性特点。
从词的形成看,词义是使用同一语言的全体成员共同确定的,具有约定俗成性;
从词的使用看,词义的运用受社会制约,全体成员对同一个词的意义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就影响交往。
3.词义的演变。
(1)词义扩大。
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就是词义的扩大。如汉语中的“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现指所有的江河;“皮”原专指野兽的皮,现则泛指皮肤,这些都是词义的扩大。
(2)词义缩小。
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如“丈人”,原指年长的男子,现专指妻子的父亲;“臭”原指一切好闻和难闻的气味,现则只指臭味,这些都是词义的缩小。
(3)词义转移。
即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词义的转移。如“涕”原指眼泪,今指鼻涕;“牺牲”原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牛羊等牲畜,现指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生命。
词义的转移还包括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轻重的变化等。
4.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
单义词是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如“茶会”(一种备有茶水、水果、点心等的社交性聚会);“原子”(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分子的无限可分的微粒)。
(2)多义词。
多义词是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一个词不论有几个意义,总有一个意义是最初的、最基本的、最常用的,这个意义就是词的本义。在词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词的引申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来比喻另一事物时产生的新意义是词的比喻义。例如:
①漫山遍野开满了这种黄色的花。(本义)
②他累得头昏眼花。(引申义)
③她穿了一件漂亮的小花褂。(引申义)
④她是我们学校的校花。(比喻义)
例①中的“花”是其本义,指可供观赏的植物的繁殖器官;例②中的“花”是取其引申义,引申为(眼睛)模糊迷乱;例③中的“花”也是取其引申义,引申为颜色或种类错杂;例④中的“花”是其比喻义,比喻年轻漂亮的女子。
(二)认识语境
先来听一个小故事。
有一刚学过点儿中文的美国老外来到中国,中国朋友请他吃饭。到了饭店落座,中国朋友说:“对不起,我去方便一下。”见老外不明白,在座的中国朋友告诉他说“方便”在中文口语里是“上厕所”的意思。席中,中国朋友对老外说:“希望我下次到美国的时候,你能帮助提供些方便。”老外纳闷了:他去美国,让我提供些厕所干吗?道别时,另一位在座的中国朋友热情地对老外说:“我想在你方便的时候请你吃饭。”见老外惊讶发愣,中国朋友接着说:“如果你最近不方便的话,咱们改日。”老外无语。朋友道“咱找个你我都方便的时候一起吃饭?”
这是一个笑话。“方便”这个词义为什么会出现多种理解呢?这其实和语境有关,下面我们就从语境角度说说对词义的理解。
1.什么叫语境?
语境(语言环境)就是运用语言的具体环境。一般情况下,把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
(1)上下文语境是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构成的言语环境。
(2)情景语境是交际时的具体场合或社会背景。
2.词义与语境。
词义在语境中具体化,语境使词义更丰富。
例1:婆借冷笑道:“你这黑山倒乖,把我一似小孩儿般捉弄,我便先还了你招文袋、这封书,歇三日却向你讨金子……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水浒传》
解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果没有具体语境,表达的意思是泛指的,但在更大的语境中,表达就很清楚了,阎婆惜手里拿着的这封信,就是“货”,梁山泊送的一百两金子便是“钱”。
例2: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春》
解析:“卖弄”一词原意是炫耀,有贬义,但在这个语境中就变为“尽情地表现”,从贬义色彩转为褒义色彩。
例3: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真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背影》
解析:“聪明”这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显然有了“反语”的味道,而不是真的聪明。
需要注意的是,语境有时候会赋予一个词以临时的意义。例如: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又而粗犷。(刘湛秋《雨的四季》)“热烈”常用于形容人的情绪或环境气氛,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在这个语境中则带上了“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
小结:同样的一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词义是可以确定的,可以把握的,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是不等值的,这一现象说明了语境使词义变得多样、丰富。
四、能力达成
1.填空。
(1)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如“鱼塘”“桑树”等,这样的词叫______。
(2)汉语中更多的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如“关系”等,这样词叫_________。
(3)语境对于词的意义起_________作用。
2.指出下列加点词意义。
(1)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莫怀戚《散步》)
(2)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刘湛秋《雨的四季》)
3.“给力”,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网络热词,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请你根据语境,分别写出例句中“给力”的相应意思。
例1:昨晚的比赛,西班牙队太给力了!
例2:政府抑制菜价上涨的举措很给力。
例3:比赛就要开始了,队员们要给力啊!
4.请你指出下列非连续文段中的“东西”的含义。
①在我下楼时,碰到美女邻居,赶忙热情地打招呼:“干啥去呢?”美女邻居甜甜地笑曰:“到菜市场去买点东西。”
②两位女同事吵架。一个说:“你算个什么东西!”另一个还嘴说:“你是个什么东西!”
③一个失恋的女闺蜜,一边喝着酒,一边抱着我痛哭流涕:“爱情是个什么东西!”
④一位女子看到一位朋友嘴里包着东西:“你一个人在偷吃什么好东西?”
……
【答案】
1.(1)单义词(2)多义词(3)限制
2.(1)理所当然(2)热情四溢
3. 例1:“精彩”“带劲”“很棒”等均可。
例2:“有作用”“有成效”“得力”等均可。
例3:“加油”“努力”等均可。
4.①指某种物品 ②骂人的意思 ③指虚无缥缈的感情 ④食物或非食物或一种表情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