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单元复习】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讲义(讲义+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单元复习】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讲义(讲义+检测),共21页。
第六
单元
❤
基础
❤
复习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鬻(yù)盾
赞誉(yù)
吾辈(wú)
人弗(fú)能应(yīng)也
豆蔻(kòu)
孙膑(bìn)
引荐(jiàn)
输赢(yíng)
夫(fú)不可陷(xiàn)之盾
耄耋(màodié)
模仿(mó)
放肆(sì)
模样(mú)
撕开(sī)
出谋划策(móu)
桅杆(wéi)
吓唬(hu)
瞄准(miáo)
咧(liě)嘴
及笄(jī)
一艘(sōu)
期颐(yí)
桅杆(gān)
龇牙(zī)
钻来钻去(zuān)
二、易考多音字
划:划(huá)船
出谋划(huà)策
着:着(zháo)急
沉着(zhuó)冷静
看着(zhe)
模:模(mú)样
模(mó)仿
吓:吓(xià)人
恐(hè)吓
扎:扎(zhā)进
挣扎(zhá)
扎(zā)头发
三、形近字
誉:赞誉
赢:赢利
拳:拳头
纽:纽扣
誉:誉写
嬴:嬴氏
券:入场券
扭:扭动
艘:一艘
咧:咧嘴
桅:桅杆
航:航行
搜:搜寻
冽:凛冽
跪:跪下
杭:杭州
钩:鱼钩
撕:撕开
瞄:瞄准
舱:船舱
钓:钓鱼
嘶:嘶鸣
描:描绘
沧:沧桑
四、易写错的字
划拳
计策
引荐
航行
放肆
桅杆
吓唬
鱼钩
咧嘴
海鸥
瞄准
“矛”:不要写成“予”。
“丧”:下部是“”,不要在横下多写一撇。
“耀”:“光”的末笔是竖提,“翟”下部是“隹”,共四横。
“蔑”:上中下结构,下部是“戍”,不要写成“戊”。
“赢”:部件较多,依次是“亡、口、月、贝、凡”。
“艘”:左部“舟”为部首时,长横不出头,“叟”上部的短竖要出头。
“桅”:“木”做部首时末笔撇变成点。
“钩”:右部是“勾”,不要写成“勺”。
五、近义词
赏识→欣赏
把握→掌握
信任→信赖
引荐→推荐
环游→周游
吓唬→恐吓
胸有成竹→稳操胜券
心惊胆战→提心吊胆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兴高采烈
不动声色→不露声色
放肆→放任
六、反义词
灵巧→笨拙
放肆→收敛
胸有成竹→束手无策
兴致勃勃→兴趣索然
遥遥领先→一落千丈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心惊胆战→泰然自若
摇摇晃晃→稳稳当当
七、词语归类
ABB式词语:眼巴巴 皱巴巴 胖嘟嘟 懒洋洋
ABCC式词语:得意扬扬 文质彬彬 生机勃勃 死气沉沉 言之凿凿 气势汹汹
描写神态的词语: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得意扬扬 哭笑不得 龇牙咧嘴
眉飞色舞 全神贯注 大惊失色 兴高采烈 神采奕奕
含有人体器官的词语:心惊胆战 胸有成竹 手舞足蹈 眉开眼笑 膀大腰圆
形容楚人尴尬的词语: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洋相百出、呆若木鸡、目瞪口呆
描写失败时神态的词语:垂头丧气、愁眉苦脸、灰心丧气、黯然神伤
描写胜利时神态的词语:得意洋洋、眉飞色舞、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形容情况危急的词语:千钧一发、迫在眉睫 、十万火急、危在旦夕、岌岌可危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15课:《自相矛盾》
1.《自相矛盾》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启示: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要前后一致 。
2.重点词语
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之:誉,称赞。之,指示代词,代盾。 陷:刺破。
或:有的人。 以:用。
何如:怎么样。 其人:这里指那个楚国人。
弗:不。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同世而立:同时存在于世界上。同,同时。立,存在。
3.问题探究
(1)想一想:楚人的两句话里矛盾之处在哪儿?
如果他的矛能刺破他的盾,说明他的盾不够坚固,这与他夸耀盾的话矛盾;如果他的矛不能刺破他的盾,说明他的矛不够锋利,这与他夸耀矛的话矛盾。
(2)【个性感悟】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第16课:《田忌赛马》
1.《田忌赛马》选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从而赢了齐威王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寻找创新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才能成功。
2.《田忌赛马》中孙膑帮助田忌巧妙地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后,田忌赢得了赛马的胜利。孙膑告诉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3.孙膑通过观察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所以让田忌最差的马对齐威王最好的马,输掉这一场;然后分别用上等马和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和下等马,这两场一定会赢。这样最终胜两场输一场,转败为胜。
4.重点句子
❶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对话描写】“胸有成竹”说明孙膑已想好计策,并对取胜有十足的把握,足见他的自信和出色才能。
❷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神态描写】从“微微一笑”可以看出田忌看到孙膑的计策奏效后很满意。
❸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神态描写】“满意地笑了”较第二场的“微微一笑”更深一层,从中可以看出田忌胜利后的满足,也说明孙膑的计策十分有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❹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语言描写】齐威王的“好奇”反衬出孙膑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计策非常了不起。
5.问题探究
❶【品析文段】第3—9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呢?
这番对话是引发田忌赛马的关键因素,正是因为孙膑胸有成竹,田忌又很信任他,所以田忌才放心约了齐威王等人赛马。
❷【品读词句】赛马过程中,田忌从“一点儿都不着急”到“微微一笑”,再到“满意地笑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因为他按照孙膑的策略安排了马的出场顺序,认为自己稳操胜券,所以第一场输了时并不急躁,后面赢了时也不激动。
❸【个性感悟】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像孙膑一样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达到预期目的。
6.拓展提升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向齐威王求救。
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援赵国。田忌本打算带领军队直接支援赵国,但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打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打魏都大梁,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庞涓得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放弃邯郸,赶回救援。我们在半道上等着,给他一个迎头痛击,准能把他打败。”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向魏国国都大梁进发。庞涓得知消息,赶紧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设下埋伏,当庞涓率领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
齐军大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名师解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强大的对手时,不要直接正面交锋,而应从侧面攻击对手薄弱的要害部位,这样就可以分散、瓦解对手的力量,从而获得胜利。
第17课:《跳水》
1.《跳水》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课文叙述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不知不觉走上了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
经过: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走上横木遇到危险。
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要孩子往水里跳的原因跳海可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2.“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枋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原因;“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的大笑刺激了孩子的情绪;“水手们笑得更欢了”,他们的笑声加上猴子的戏弄,使得孩子更加生气,致使孩子做出冲动的举动——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水手们的“笑”推动故事情节向高潮发展。
3.船长:沉着冷静、机智果断、临危不惧、从容不迫、急中生智。
4.推想船长思维过程:因为发现自己的儿子处境危险,如果孩子横木上走回去,就
有跌下来的危险,摔到甲板上必然粉身碎骨,没有生还的可能;而跳入水中,既不会伤害到身体,又有水性好的水手们能迅速地打捞他,使他能够脱离危险。从当时的情形来看,跳水是最好的办法。
5.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应该先充分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6.重点句子
❶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动作描写】“跳、摘、戴、爬”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猴子在拿小孩子取乐,表现了猴子的“放肆”。
❷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哭笑不得”“眼巴巴”说明猴子的戏弄和水手们的取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很无奈,很难为情。“咬、撕、逗”写出了猴子的放肆。猴子是惹孩子生气的直接原因。
❸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神态描写】“笑得更欢了”说明水手们也在拿孩子取乐。“气得脸都红了”说明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十分恼怒,自然而然引出下文——孩子去追猴子。
❹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动作描写】“脱、爬、追、攀、夺”写出了孩子的灵活、但猴子比孩子更灵巧,一步步将孩子引向最危险的桅杆顶端。
❺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直接描写】“只要……就……”“即使……也…”两种情况的结果都不容乐观,写出了孩子的危险处境。
❻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侧面描写】从他人的反应突出情况的危急。
❼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立刻”及船长说的话说明船长反应敏捷,马上想出了办法,而且做法果断,可以看出他经验丰富、沉着机智、当机立断。
7.问题探究
❶【整体感知】读读第2一4自然段,说说孩子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变化?
由“笑得很开心”“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可以看出,孩子的心情由开心到无奈到恼怒再到愤怒。一是因为猴子的不断戏弄,猴子拿走了他的帽子,还不断爬向高处,逗他生气;二是因为水手们的多次取笑,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
❷【问题探究】面对危险的处境,孩子、水手们和船长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孩子: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水手们: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船长:果断用枪瞄准儿子,强迫他跳到海里去。
8.拓展提升
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之时,刘邦命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口迎击。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两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韩信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
交战时,二十万赵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无后退之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时潜伏的那两千轻骑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就被韩信打败了。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
名师解说:“背水一战”指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做最后决战,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而做最后一次努力。
语文园地六
1.字词理解
跃跃欲试:欲:想要 吾盾之坚:坚固 弗能应:应答
道旁李:道路 溺而不返:返回 冀复得兔:再次,重复
守株待兔:守候 豆蔻年华: 少女十三岁,豆蔻比喻人还未成年。
及笄之年: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
弱冠之年:指男子刚到成年的年纪。冠,就是帽子。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惑:迷惑。年:年龄。
知天命之年:五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稀:少。
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期颐(yí)之年:100岁。期颐:百年、高寿的意思。
2.拓展其他年龄段简称
束发:男子 15 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知命:50 岁。《论语》:“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 50 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单元高频考点
1.《自相矛盾》:①考查课文的背诵;②考查“誉、弗、立”的字义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翻译(刺不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③考查课文说明的道理(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2.《田忌赛马》:①考查孙膑调整后马的出场顺序(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②考查孙膑调整马的出场顺序的原因(马的脚力相差不多;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如果用同等级的马去比拼,胜负难以预料);③考查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3.《跳水》:①考查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里;②考查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推波助澜);③考查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4.语文园地:①考查运用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相对应的方法,理解文言字词;②考查仿照例句,写出关于时间过得很快或很慢的内心体验;③考查修改习作的方法;④考查“日积月累”中关于古代年龄别称的背诵和运用。
一、 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róng yù fú néng yīng yě hé rú
xiàn luò tóng shì ér lì cháng máo wú bèi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肆(sì) 推荐(jiàn) 计策(chè)
B.拳头(quán) 帽子(mào) 龇着牙(zhǐ)
C.桅杆(wěi) 家务(wú) 扭动(niǔ)
D.撕坏(sī) 荣誉(yù) 海鸥(ōu)
3.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赏识 脚力 放肆 兴志勃勃
B.吓唬 船舱 摩拳 胸有成竹
C.航行 撕裂 逗乐 龇牙咧嘴
D.炮弹 矛盾 坚固 心惊胆战
4.下列对题目“神奇的探险之旅”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神奇”是就写作内容而言,应该是充满想象、非常奇妙的一段旅程。
B.“探险之旅”告诉我们要经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使得习作更添趣味。
C.题目中的“险”指经历的危险环境,不然就失去了真实性。
D.虽然题目中没点明,但“我”必须是主要人物,从这个角度有利于表达。
5.下列对联中,最适合用来祝贺李老师七十岁寿辰的是( )
A.前寿五旬又迎花甲 待过十载再祝古稀
B.年逢花甲幸福满满 寿奕子孙喜乐融融
C.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偿恩重及门
D.天赐期颐长生无彬 人间百岁只庆有余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们给住院的校工送来水果,他感动地说:“谢谢同学们,你们的礼物我笑纳了。”
B.“小岩,你怎能给同桌抄你的作业?”“怪哉,君子成人之美,何罪之有?”小岩很不服气。
C.西瓜滞销,小京替卖瓜的叔叔写了张促销广告:“西瓜性凉可消暑,多食无益须谨慎。”
D.我对阿姨说:“对不起,我把借您的书弄破了。”她笑道:“没事儿,‘读书破万卷’嘛。”
7.下列说法与课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跳水》这一课的船长不顾孩子安危,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B.《田忌赛马》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
C.《自相矛盾》这一课告诉我们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前后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D.从《田忌赛马》这一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善于观察、足智多谋的人。
8.下面的句子表现了田忌怎样的心理变化?选一选,填序号。
A.信心十足 B.缺少信心 C.生气 D.疑惑
1.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
2.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 )
3.田忌没有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 )
4.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
9.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说明孩子所处的境地。
A.绝境 B.乐境 C.险境 D.窘境
1.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
3.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
4.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
10.按照要求写句子。
(1)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表示时间很短,却让人觉得漫长:
(2)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表示时间很长,却让人觉得短暂:
【答案】
1.矛盾 荣誉 弗能应也 何如 陷落 同世而立 长矛 吾辈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弗、誉、矛盾”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计策(chè)——cè;
B.龇着牙(zhǐ)——zī;
C.桅杆(wěi)——wéi;家务(wú)——wù
D.正确。
3.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B、C、D选项正确;
A.有误,兴志勃勃——兴致勃勃: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趣浓厚,情绪高昂。
4.C
【详解】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
“神奇的探险之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首先可以描写探险的过程,第二个可以描写在探险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第三个可以描写在探险中学到了哪些人生启示。
A.正确。“神奇”是就写作内容而言,是想象作文,是充满想象、非常奇妙的一段旅程。
B.正确。“探险之旅”的意思是到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告诉我们要经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使得习作更添趣味。
C.错误。题目中“险”的意思是:不同寻常。不是指危险的环境。
D.正确。虽然题目中没点明,但“我”必须是主要人物,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更有利于表达。
5.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先把题目读懂,找好答题要点“李老师”“70岁寿辰”,然后再看选项:
A项,“又迎花甲”指的是迎来了60岁寿辰,不符合题目意思,“古稀”符合了男子70岁的说法,但没有体现“李老师”这个关键点。
B项,“年逢花甲”指的是迎来了60岁寿辰,不符合题目意思,“寿奕子孙”没有体现“李老师”这个关键点。
C项,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赞扬老师从事多年教育行业,学问修养很高,如今70岁值得庆贺,老师不知疲倦地教书育人,学生感受老师的恩情太多太多。这副对联既切合了“70岁寿辰”,又符合“李老师”的职业。
D项,“期颐”指的是一百岁,不符合题目意思。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得体的语言表达。
A项,“笑纳”属于敬辞,表示请人收下礼物,用在别人身上的,此处用于自己收下礼物,不恰当。可以改为“你们的礼物我就厚颜收下了”。
B项,“成人之美”指的是成全别人的好事,同桌抄作业的行为并不利于同桌学习,不利于他独立思考,在运用所学中得到锻炼和巩固。小岩把自己的作业给同桌抄,这是助纣为虐,非君子所为。
C项,既然“多食无益”,又怎能吸引大家来购买呢?如此,西瓜只会更加卖不出去。
D项,“读书破万卷”原意是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阿姨这么对“我”说,取的是字面上的意思,把一件不太美妙的事情,转换成了一个带有夸赞意思的话语,既是自我安慰,又巧妙地化解了“我”的羞愧之情,表达很得体。
7.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本题中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是A项,《跳水》这一课中,孩子遇到了生命危险,船长为了孩子的安全,用枪逼着孩子跳水,做得很果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船长经验丰富,沉着勇敢当机立断,并不是不顾孩子安危。
8.C D B 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信心十足:非常有信心,充满了自信心。
缺少信心:没有自信心。
生气:因不合心意而恼怒,不愉快。
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因不敢相信而猜测。
9.B D C 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
绝境:现在指没有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以前指与世隔绝的地方。
乐境:乐土;快乐的境地。
险境:危险的境地。
窘境:十分为难的处境。
10.上一个周末,爸妈要去邻居王阿姨家串门,让我自己在家写作业。爸妈走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恐怖的画面,我害怕极了。每一秒对于我都是煎熬。十分钟——我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一转眼,十五年过去了。”妈妈看到久未见面的、亭亭玉立的表姐时不由得感叹道。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1)观察例句可知,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秒都决定着孩子的安危,此时人们心里非常紧张,他们迫切希望孩子能够被早点打捞上来,所以虽然才过了四十秒,但人们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仿照例句的写法写一个表示时间很短,却让人觉得漫长的句子即可。如:我咬着牙走在黑夜里,感觉心都要跳出来了,觉得好像走了很久,可是一看手表,只不过几分钟而已,手心里全是冷汗。
(2)观察例句可知,“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是很长的时间,回顾琥珀形成的过程,虽然很长,但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中,又是很短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受。仿照例句写句子,如:一天,十天,两个月……时间转眼间就溜走了,这个暑假飞一般就过去了。明天,开学了。
二、 课内阅读
(一)(2023春·五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理解。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1)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2)鬻(yù):卖。(3)誉:夸耀。(4)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5)莫不 :没有不(6)或曰 : 有的人说。(7)应:回答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2.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我的矛的利益,在万物没有不穿的。
B.我的矛好处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它的。
C.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
D.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攻破它的。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的?
5.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1.C
2.C
3.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好处都夸大到了绝对化,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无法回答。
4.卖“矛”和“盾”的时候,分别说一个产品和自己的进行比较,用来说明自己矛的锐利和盾的坚固即可。
5.说话、做事要考虑周全,前后不要相互抵触不一致。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意思是:无法刺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夫”是语气词,无意义。所以断句应该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答案选择C。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意思是:我的矛很锋利,没有它刺不穿的东西。所以答案选择C。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其人弗能应也。”意思是: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由文中“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结合译文可知,卖矛和盾的楚国人,夸耀自己矛是最锋利的,夸耀自己的盾是最结实的,过于夸大自己的东西。所以当别人问他时,他无法自圆其说。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注意推销商品要让顾客知道商品的优点,注意要诚实宣传,不可夸大。
如:我会告诉大家我的矛很锋利,可以刺穿很多坚硬的东西,比如坚硬的钢铁。然后告诉大家我的盾很结实,可以抵挡许多锋利的东西,比如大刀。合理即可。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译文,可知楚国商人过于夸大自己的商品,前后矛盾。以至于最后遇到别人提问时无法自圆其说。所以我们以后做事情要考虑周全,不能前后矛盾。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二)(2022春·五年级单元测试)读一读,完成练习。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 第二场比赛开始了 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 胜了第二场 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6.给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7.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遥遥领先:
(2)不动声色:
8.田忌和齐威王比赛时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比赛结果,田忌________。这是因为:
9.孙膑的足智多谋主要表现在:______
(1)帮助田忌出谋划策。
(2)观察细致。
(3)胸有成竹。
10.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6.,。,。。
7.远远地走在最前面。 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8.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然后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再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赢了 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取长补短、转败为胜了。
9.(2)
10.遇到挫折时别气馁,换一种思考方式,采取正确的策略,你就可以把自己的劣势转为优势。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理解,注意结合句意理解。
逗号表一句话未说完。句号是用于陈述句末尾的标点。即为: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
遥遥领先:远远地走在最前面。文中指的是齐威王的马远远地走在最前面。
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文中指的是田忌输了,但是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意仔细读短文分析。
通过阅读短文可知,田忌在第一场,用的是下等马,齐威王用的是上等马;在第二场田忌用的是上等马,齐威王用的中等马;在第三场田忌用的是中等马,齐威王用的是下等马。把马的上场顺序调换了一下,取长补短,最后取得了胜利。
由此可知田忌和齐威王比赛时采取的方法是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然后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再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嬴了。结果,田忌赢了。这是因为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取长补短、转败为胜了。
9.本题考查人物分析,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
从田忌用调换马顺序的方式,让自己取长补短,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善于观察环境、条理清晰、观察细致、足智多谋的人。故选第二项。
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注意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
文中主要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由于田忌的马实力不够,最后在孙膑的帮助下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最后转败为胜的故事。体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观察细致,即使输了,也临危不乱。
因此可以得到的启发为:遇到挫折时别气馁,换一种思考方式,采取正确的策略,你就可以把自己的劣势转为优势。
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围绕“遇到挫折该如何做”这一角度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三)(2022春·陕西榆林·五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理解。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1.选文第二自然段中对船长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船长( )
A.脾气非常暴躁,言语粗暴。
B.关心爱护孩子,说话很有感情。
C.语气坚定,遇事沉着冷静。
12.船长在千钧一发之际,立刻让孩子跳进海里。下面不是船长考虑到的一项是( )
A.孩子跳海有可能生还,不然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
B.要是孩子能够转身回来就不开枪。
C.海面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海里后的危险降低了很多。
D.水手们的水性很好,救起孩子的可能性很大。
13.“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明明很短,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14.选文讲述了在危急关头父亲救下儿子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1.C
12.B
13.因为大家的心情非常焦急,担忧孩子,所以觉得时间很漫长。
14.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冷静果断地采相应的措施。
【解析】
11.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的分析,需要认真的阅读短文,结合文段来选出最合适的。
根据阅读第二自然段: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可知船长是沉着冷静并且语气坚定。故而选择C。
12.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信息的抓取,需要认真的阅读句子,找出合适的选项。
在阅读短文后可知:这是在海上要考虑到孩子跳海有可能生还,不然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面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海里后的危险降低了很多。水手们的水性很好,救起孩子的可能性很大。
故而选择B。由“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可知,要是孩子能够转身回来就不开枪不是船长考虑到的。
13.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信息的找取,需要认真体会其中句子中的意思。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的,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里的四十秒,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孩子的担心。
14.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需要认真的体会其中告诉我们的道理,书写合理即可。
例如:当遇到危机情况时要沉着对待,机智应对!遇到危险时,最重要的是要冷静,不要轻举妄动。在观察分析情况后,而且行动要果断,不要犹豫。
三、拓展提升
(一)(2022春·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
数鳄鱼
有一天,一只鹿睡着了。河水突然泛滥起来。鹿醒来之后,发现四周全被淹没了,自己被困在一个很小的孤岛上。
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
“得了吧!”机灵的鹿回答,“你不知道我的肉有毒吗?如果一条鳄鱼吃了我,就会中毒而死。不过要是把我分给一千条鳄鱼吃,那就谁也不会中毒,谁也不会被毒死了。”
“你休想骗我!”老鳄鱼哪里肯信,仍一步步逼近岸边,“我要吃掉你!”
“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瞎说!不就一千条吗?有什么难的!”
“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鳄鱼为了争口气,回头把自己的弟兄、儿子、孙子和曾孙们全都招呼来了。
“噢,”鹿笑了起来,“这里的鳄鱼果真不少!不过,真的有一千条吗?我得亲自数一数,等确定有一千条以后,你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吃掉我了。”
“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儿!我们都饿坏了!”
“这样吧,”鹿说,“你们一条挨一条趴在水面上,而且要安静,不然我会数错的。”
鳄鱼们照办了。它们一条接一条地排着,老长老长的队伍,从小岛一直延伸到河对岸。
“一、二、三、四……”鹿一边沿着鳄鱼的脊背跳跃,一边数着。当最后跳到河对岸时,它回头对鳄鱼们说:“我原本以为河里只有一条愚蠢的鳄鱼,现在看来,愚蠢的鳄鱼整整有一千条呢!”
说完,鹿高高兴兴地跳跃着跑进了树林。
15.结合语境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屑一顾:
心安理得:
16.读读短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简要概述短文的主要内容。
(1)鹿说自己有毒—→( )—→( )
(2)主要内容:
17.鹿脱险的办法好在哪儿?从中看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鹿?
【答案】
15.不值得去看 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16.用激将法让鳄鱼排成一队 假装数鳄鱼,趁机脱逃 鳄鱼要吃掉鹿,鹿运用计策让鳄鱼搭成桥,然后从鳄鱼背上跳到了岸上逃走了。
17.计策的好处:面对鳄鱼,鹿无法逃脱。鳄鱼要吃掉鹿,鹿运用计策让鳄鱼搭成桥,然后从鳄鱼背上跳到了岸上逃走了。这是一只聪明机智的鹿;是一只有勇有谋的鹿。
【解析】
1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不屑一顾:不屑:认为不值得。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己对人都很坦然。
找到文中“‘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这里是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我得亲自数一数,等确定有一千条以后,你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吃掉我了。”这里指的是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文中第①到③段鹿骗鳄鱼说自己身上的肉有毒。第④到⑧段,鹿用激将法让鳄鱼招来一千只鳄鱼。第⑨到⑮段,鹿假装数数乘机逃跑。
鹿说自己有毒——用激将法让鳄鱼排成一队——假装数鳄鱼,趁机脱逃
主要内容概括为:鳄鱼要吃掉鹿,鹿运用计策让鳄鱼搭成桥,然后从鳄鱼背上跳到了岸上逃走了。
17.本题考查分析评价能力。
计策的好处:面对鳄鱼,鹿无法逃脱。鳄鱼要吃掉鹿,鹿运用计策让鳄鱼搭成桥,然后从鳄鱼背上跳到了岸上逃走了。鹿不仅没有被吃掉还逃出了被困的孤岛。
从文中鹿和鳄鱼的表现及对话来形容他们,鹿知道鳄鱼要吃它,并没有慌张,而是用激将法激怒鳄鱼鳄鱼排成一队,假装数鳄鱼,趁机脱逃。足见它机灵、临危不惧,告诉我们遇事要认真思考,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慌张,要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的道理。
(二)(2021春·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姥姥的剪纸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嘖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hao)草……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唰唰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感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唰唰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
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噢!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我嚷着还要。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问:“看明白了吗?
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
姥姥把我接在怀里夸道:“机灵鬼!”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要,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开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出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边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8.第3自然段中“□”内依次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
A.:“,??” B.:“,?。” C.:“,,?” D.:“。??”
19.文中写的传统文化是( )。
A.喜鹊登枝 B.剪纸 C.大平原的小屯 D.窗花
20.对文章结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
B.说明剪纸是祖国文化的象征,歌颂了祖国文化的多样性。
C.表达了对姥姥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D.歌颂了姥姥任劳任怨、和善可亲的品质。
21.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地两根延长的手指。
22.你觉得姥姥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
18.A
19.B
20.D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姥姥剪纸的技艺非常高超,熟能生巧。 22.姥姥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深爱外孙的人。
【分析】
18.本题考查的是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根据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表示说话的内容时用冒号引号,一句话没有说完用逗号,一句话中表示疑问的语气,用问号,一句话结束用后引号即可。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内容“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可以得出本段文字中写的传统文化是剪纸。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结尾“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出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边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可以得出文章的结尾是对姥姥的辛劳品质的一种赞美。其他三项的概括有点片面。
21.本题考查的是对表达方式的分析和理解。根据原句的内容可以从句子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中“姥姥的手就是眼睛”这句话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姥姥的手比作眼睛,这也说明姥姥剪纸的技艺非常高超,熟能生巧。
22.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内容“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和“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等内容可以得出姥姥是一个非常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人。
第六
单元
❤
基础
❤
复习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鬻(yù)盾
赞誉(yù)
吾辈(wú)
人弗(fú)能应(yīng)也
豆蔻(kòu)
孙膑(bìn)
引荐(jiàn)
输赢(yíng)
夫(fú)不可陷(xiàn)之盾
耄耋(màodié)
模仿(mó)
放肆(sì)
模样(mú)
撕开(sī)
出谋划策(móu)
桅杆(wéi)
吓唬(hu)
瞄准(miáo)
咧(liě)嘴
及笄(jī)
一艘(sōu)
期颐(yí)
桅杆(gān)
龇牙(zī)
钻来钻去(zuān)
二、易考多音字
划:划(huá)船
出谋划(huà)策
着:着(zháo)急
沉着(zhuó)冷静
看着(zhe)
模:模(mú)样
模(mó)仿
吓:吓(xià)人
恐(hè)吓
扎:扎(zhā)进
挣扎(zhá)
扎(zā)头发
三、形近字
誉:赞誉
赢:赢利
拳:拳头
纽:纽扣
誉:誉写
嬴:嬴氏
券:入场券
扭:扭动
艘:一艘
咧:咧嘴
桅:桅杆
航:航行
搜:搜寻
冽:凛冽
跪:跪下
杭:杭州
钩:鱼钩
撕:撕开
瞄:瞄准
舱:船舱
钓:钓鱼
嘶:嘶鸣
描:描绘
沧:沧桑
四、易写错的字
划拳
计策
引荐
航行
放肆
桅杆
吓唬
鱼钩
咧嘴
海鸥
瞄准
“矛”:不要写成“予”。
“丧”:下部是“”,不要在横下多写一撇。
“耀”:“光”的末笔是竖提,“翟”下部是“隹”,共四横。
“蔑”:上中下结构,下部是“戍”,不要写成“戊”。
“赢”:部件较多,依次是“亡、口、月、贝、凡”。
“艘”:左部“舟”为部首时,长横不出头,“叟”上部的短竖要出头。
“桅”:“木”做部首时末笔撇变成点。
“钩”:右部是“勾”,不要写成“勺”。
五、近义词
赏识→欣赏
把握→掌握
信任→信赖
引荐→推荐
环游→周游
吓唬→恐吓
胸有成竹→稳操胜券
心惊胆战→提心吊胆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兴高采烈
不动声色→不露声色
放肆→放任
六、反义词
灵巧→笨拙
放肆→收敛
胸有成竹→束手无策
兴致勃勃→兴趣索然
遥遥领先→一落千丈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心惊胆战→泰然自若
摇摇晃晃→稳稳当当
七、词语归类
ABB式词语:眼巴巴 皱巴巴 胖嘟嘟 懒洋洋
ABCC式词语:得意扬扬 文质彬彬 生机勃勃 死气沉沉 言之凿凿 气势汹汹
描写神态的词语: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得意扬扬 哭笑不得 龇牙咧嘴
眉飞色舞 全神贯注 大惊失色 兴高采烈 神采奕奕
含有人体器官的词语:心惊胆战 胸有成竹 手舞足蹈 眉开眼笑 膀大腰圆
形容楚人尴尬的词语: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洋相百出、呆若木鸡、目瞪口呆
描写失败时神态的词语:垂头丧气、愁眉苦脸、灰心丧气、黯然神伤
描写胜利时神态的词语:得意洋洋、眉飞色舞、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形容情况危急的词语:千钧一发、迫在眉睫 、十万火急、危在旦夕、岌岌可危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15课:《自相矛盾》
1.《自相矛盾》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启示: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要前后一致 。
2.重点词语
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之:誉,称赞。之,指示代词,代盾。 陷:刺破。
或:有的人。 以:用。
何如:怎么样。 其人:这里指那个楚国人。
弗:不。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同世而立:同时存在于世界上。同,同时。立,存在。
3.问题探究
(1)想一想:楚人的两句话里矛盾之处在哪儿?
如果他的矛能刺破他的盾,说明他的盾不够坚固,这与他夸耀盾的话矛盾;如果他的矛不能刺破他的盾,说明他的矛不够锋利,这与他夸耀矛的话矛盾。
(2)【个性感悟】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第16课:《田忌赛马》
1.《田忌赛马》选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从而赢了齐威王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寻找创新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才能成功。
2.《田忌赛马》中孙膑帮助田忌巧妙地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后,田忌赢得了赛马的胜利。孙膑告诉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3.孙膑通过观察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所以让田忌最差的马对齐威王最好的马,输掉这一场;然后分别用上等马和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和下等马,这两场一定会赢。这样最终胜两场输一场,转败为胜。
4.重点句子
❶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对话描写】“胸有成竹”说明孙膑已想好计策,并对取胜有十足的把握,足见他的自信和出色才能。
❷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神态描写】从“微微一笑”可以看出田忌看到孙膑的计策奏效后很满意。
❸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神态描写】“满意地笑了”较第二场的“微微一笑”更深一层,从中可以看出田忌胜利后的满足,也说明孙膑的计策十分有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❹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语言描写】齐威王的“好奇”反衬出孙膑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计策非常了不起。
5.问题探究
❶【品析文段】第3—9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呢?
这番对话是引发田忌赛马的关键因素,正是因为孙膑胸有成竹,田忌又很信任他,所以田忌才放心约了齐威王等人赛马。
❷【品读词句】赛马过程中,田忌从“一点儿都不着急”到“微微一笑”,再到“满意地笑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因为他按照孙膑的策略安排了马的出场顺序,认为自己稳操胜券,所以第一场输了时并不急躁,后面赢了时也不激动。
❸【个性感悟】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像孙膑一样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达到预期目的。
6.拓展提升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向齐威王求救。
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援赵国。田忌本打算带领军队直接支援赵国,但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打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打魏都大梁,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庞涓得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放弃邯郸,赶回救援。我们在半道上等着,给他一个迎头痛击,准能把他打败。”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向魏国国都大梁进发。庞涓得知消息,赶紧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设下埋伏,当庞涓率领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
齐军大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名师解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强大的对手时,不要直接正面交锋,而应从侧面攻击对手薄弱的要害部位,这样就可以分散、瓦解对手的力量,从而获得胜利。
第17课:《跳水》
1.《跳水》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课文叙述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不知不觉走上了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
经过: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走上横木遇到危险。
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要孩子往水里跳的原因跳海可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2.“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枋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原因;“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的大笑刺激了孩子的情绪;“水手们笑得更欢了”,他们的笑声加上猴子的戏弄,使得孩子更加生气,致使孩子做出冲动的举动——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水手们的“笑”推动故事情节向高潮发展。
3.船长:沉着冷静、机智果断、临危不惧、从容不迫、急中生智。
4.推想船长思维过程:因为发现自己的儿子处境危险,如果孩子横木上走回去,就
有跌下来的危险,摔到甲板上必然粉身碎骨,没有生还的可能;而跳入水中,既不会伤害到身体,又有水性好的水手们能迅速地打捞他,使他能够脱离危险。从当时的情形来看,跳水是最好的办法。
5.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应该先充分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6.重点句子
❶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动作描写】“跳、摘、戴、爬”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猴子在拿小孩子取乐,表现了猴子的“放肆”。
❷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哭笑不得”“眼巴巴”说明猴子的戏弄和水手们的取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很无奈,很难为情。“咬、撕、逗”写出了猴子的放肆。猴子是惹孩子生气的直接原因。
❸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神态描写】“笑得更欢了”说明水手们也在拿孩子取乐。“气得脸都红了”说明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十分恼怒,自然而然引出下文——孩子去追猴子。
❹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动作描写】“脱、爬、追、攀、夺”写出了孩子的灵活、但猴子比孩子更灵巧,一步步将孩子引向最危险的桅杆顶端。
❺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直接描写】“只要……就……”“即使……也…”两种情况的结果都不容乐观,写出了孩子的危险处境。
❻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侧面描写】从他人的反应突出情况的危急。
❼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立刻”及船长说的话说明船长反应敏捷,马上想出了办法,而且做法果断,可以看出他经验丰富、沉着机智、当机立断。
7.问题探究
❶【整体感知】读读第2一4自然段,说说孩子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变化?
由“笑得很开心”“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可以看出,孩子的心情由开心到无奈到恼怒再到愤怒。一是因为猴子的不断戏弄,猴子拿走了他的帽子,还不断爬向高处,逗他生气;二是因为水手们的多次取笑,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
❷【问题探究】面对危险的处境,孩子、水手们和船长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孩子: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水手们: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船长:果断用枪瞄准儿子,强迫他跳到海里去。
8.拓展提升
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之时,刘邦命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口迎击。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两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韩信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
交战时,二十万赵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无后退之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时潜伏的那两千轻骑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就被韩信打败了。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
名师解说:“背水一战”指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做最后决战,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而做最后一次努力。
语文园地六
1.字词理解
跃跃欲试:欲:想要 吾盾之坚:坚固 弗能应:应答
道旁李:道路 溺而不返:返回 冀复得兔:再次,重复
守株待兔:守候 豆蔻年华: 少女十三岁,豆蔻比喻人还未成年。
及笄之年: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
弱冠之年:指男子刚到成年的年纪。冠,就是帽子。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惑:迷惑。年:年龄。
知天命之年:五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稀:少。
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期颐(yí)之年:100岁。期颐:百年、高寿的意思。
2.拓展其他年龄段简称
束发:男子 15 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知命:50 岁。《论语》:“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 50 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单元高频考点
1.《自相矛盾》:①考查课文的背诵;②考查“誉、弗、立”的字义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翻译(刺不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③考查课文说明的道理(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2.《田忌赛马》:①考查孙膑调整后马的出场顺序(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②考查孙膑调整马的出场顺序的原因(马的脚力相差不多;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如果用同等级的马去比拼,胜负难以预料);③考查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3.《跳水》:①考查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里;②考查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推波助澜);③考查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4.语文园地:①考查运用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相对应的方法,理解文言字词;②考查仿照例句,写出关于时间过得很快或很慢的内心体验;③考查修改习作的方法;④考查“日积月累”中关于古代年龄别称的背诵和运用。
一、 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róng yù fú néng yīng yě hé rú
xiàn luò tóng shì ér lì cháng máo wú bèi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肆(sì) 推荐(jiàn) 计策(chè)
B.拳头(quán) 帽子(mào) 龇着牙(zhǐ)
C.桅杆(wěi) 家务(wú) 扭动(niǔ)
D.撕坏(sī) 荣誉(yù) 海鸥(ōu)
3.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赏识 脚力 放肆 兴志勃勃
B.吓唬 船舱 摩拳 胸有成竹
C.航行 撕裂 逗乐 龇牙咧嘴
D.炮弹 矛盾 坚固 心惊胆战
4.下列对题目“神奇的探险之旅”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神奇”是就写作内容而言,应该是充满想象、非常奇妙的一段旅程。
B.“探险之旅”告诉我们要经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使得习作更添趣味。
C.题目中的“险”指经历的危险环境,不然就失去了真实性。
D.虽然题目中没点明,但“我”必须是主要人物,从这个角度有利于表达。
5.下列对联中,最适合用来祝贺李老师七十岁寿辰的是( )
A.前寿五旬又迎花甲 待过十载再祝古稀
B.年逢花甲幸福满满 寿奕子孙喜乐融融
C.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偿恩重及门
D.天赐期颐长生无彬 人间百岁只庆有余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们给住院的校工送来水果,他感动地说:“谢谢同学们,你们的礼物我笑纳了。”
B.“小岩,你怎能给同桌抄你的作业?”“怪哉,君子成人之美,何罪之有?”小岩很不服气。
C.西瓜滞销,小京替卖瓜的叔叔写了张促销广告:“西瓜性凉可消暑,多食无益须谨慎。”
D.我对阿姨说:“对不起,我把借您的书弄破了。”她笑道:“没事儿,‘读书破万卷’嘛。”
7.下列说法与课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跳水》这一课的船长不顾孩子安危,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B.《田忌赛马》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
C.《自相矛盾》这一课告诉我们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前后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D.从《田忌赛马》这一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善于观察、足智多谋的人。
8.下面的句子表现了田忌怎样的心理变化?选一选,填序号。
A.信心十足 B.缺少信心 C.生气 D.疑惑
1.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
2.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 )
3.田忌没有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 )
4.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
9.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说明孩子所处的境地。
A.绝境 B.乐境 C.险境 D.窘境
1.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
3.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
4.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
10.按照要求写句子。
(1)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表示时间很短,却让人觉得漫长:
(2)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表示时间很长,却让人觉得短暂:
【答案】
1.矛盾 荣誉 弗能应也 何如 陷落 同世而立 长矛 吾辈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弗、誉、矛盾”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计策(chè)——cè;
B.龇着牙(zhǐ)——zī;
C.桅杆(wěi)——wéi;家务(wú)——wù
D.正确。
3.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B、C、D选项正确;
A.有误,兴志勃勃——兴致勃勃: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趣浓厚,情绪高昂。
4.C
【详解】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
“神奇的探险之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首先可以描写探险的过程,第二个可以描写在探险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第三个可以描写在探险中学到了哪些人生启示。
A.正确。“神奇”是就写作内容而言,是想象作文,是充满想象、非常奇妙的一段旅程。
B.正确。“探险之旅”的意思是到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告诉我们要经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使得习作更添趣味。
C.错误。题目中“险”的意思是:不同寻常。不是指危险的环境。
D.正确。虽然题目中没点明,但“我”必须是主要人物,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更有利于表达。
5.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先把题目读懂,找好答题要点“李老师”“70岁寿辰”,然后再看选项:
A项,“又迎花甲”指的是迎来了60岁寿辰,不符合题目意思,“古稀”符合了男子70岁的说法,但没有体现“李老师”这个关键点。
B项,“年逢花甲”指的是迎来了60岁寿辰,不符合题目意思,“寿奕子孙”没有体现“李老师”这个关键点。
C项,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赞扬老师从事多年教育行业,学问修养很高,如今70岁值得庆贺,老师不知疲倦地教书育人,学生感受老师的恩情太多太多。这副对联既切合了“70岁寿辰”,又符合“李老师”的职业。
D项,“期颐”指的是一百岁,不符合题目意思。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得体的语言表达。
A项,“笑纳”属于敬辞,表示请人收下礼物,用在别人身上的,此处用于自己收下礼物,不恰当。可以改为“你们的礼物我就厚颜收下了”。
B项,“成人之美”指的是成全别人的好事,同桌抄作业的行为并不利于同桌学习,不利于他独立思考,在运用所学中得到锻炼和巩固。小岩把自己的作业给同桌抄,这是助纣为虐,非君子所为。
C项,既然“多食无益”,又怎能吸引大家来购买呢?如此,西瓜只会更加卖不出去。
D项,“读书破万卷”原意是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阿姨这么对“我”说,取的是字面上的意思,把一件不太美妙的事情,转换成了一个带有夸赞意思的话语,既是自我安慰,又巧妙地化解了“我”的羞愧之情,表达很得体。
7.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本题中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是A项,《跳水》这一课中,孩子遇到了生命危险,船长为了孩子的安全,用枪逼着孩子跳水,做得很果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船长经验丰富,沉着勇敢当机立断,并不是不顾孩子安危。
8.C D B 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信心十足:非常有信心,充满了自信心。
缺少信心:没有自信心。
生气:因不合心意而恼怒,不愉快。
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因不敢相信而猜测。
9.B D C 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
绝境:现在指没有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以前指与世隔绝的地方。
乐境:乐土;快乐的境地。
险境:危险的境地。
窘境:十分为难的处境。
10.上一个周末,爸妈要去邻居王阿姨家串门,让我自己在家写作业。爸妈走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恐怖的画面,我害怕极了。每一秒对于我都是煎熬。十分钟——我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一转眼,十五年过去了。”妈妈看到久未见面的、亭亭玉立的表姐时不由得感叹道。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1)观察例句可知,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秒都决定着孩子的安危,此时人们心里非常紧张,他们迫切希望孩子能够被早点打捞上来,所以虽然才过了四十秒,但人们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仿照例句的写法写一个表示时间很短,却让人觉得漫长的句子即可。如:我咬着牙走在黑夜里,感觉心都要跳出来了,觉得好像走了很久,可是一看手表,只不过几分钟而已,手心里全是冷汗。
(2)观察例句可知,“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是很长的时间,回顾琥珀形成的过程,虽然很长,但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中,又是很短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受。仿照例句写句子,如:一天,十天,两个月……时间转眼间就溜走了,这个暑假飞一般就过去了。明天,开学了。
二、 课内阅读
(一)(2023春·五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理解。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1)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2)鬻(yù):卖。(3)誉:夸耀。(4)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5)莫不 :没有不(6)或曰 : 有的人说。(7)应:回答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2.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我的矛的利益,在万物没有不穿的。
B.我的矛好处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它的。
C.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
D.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攻破它的。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的?
5.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1.C
2.C
3.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好处都夸大到了绝对化,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无法回答。
4.卖“矛”和“盾”的时候,分别说一个产品和自己的进行比较,用来说明自己矛的锐利和盾的坚固即可。
5.说话、做事要考虑周全,前后不要相互抵触不一致。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意思是:无法刺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夫”是语气词,无意义。所以断句应该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答案选择C。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意思是:我的矛很锋利,没有它刺不穿的东西。所以答案选择C。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其人弗能应也。”意思是: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由文中“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结合译文可知,卖矛和盾的楚国人,夸耀自己矛是最锋利的,夸耀自己的盾是最结实的,过于夸大自己的东西。所以当别人问他时,他无法自圆其说。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注意推销商品要让顾客知道商品的优点,注意要诚实宣传,不可夸大。
如:我会告诉大家我的矛很锋利,可以刺穿很多坚硬的东西,比如坚硬的钢铁。然后告诉大家我的盾很结实,可以抵挡许多锋利的东西,比如大刀。合理即可。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译文,可知楚国商人过于夸大自己的商品,前后矛盾。以至于最后遇到别人提问时无法自圆其说。所以我们以后做事情要考虑周全,不能前后矛盾。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二)(2022春·五年级单元测试)读一读,完成练习。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 第二场比赛开始了 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 胜了第二场 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6.给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7.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遥遥领先:
(2)不动声色:
8.田忌和齐威王比赛时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比赛结果,田忌________。这是因为:
9.孙膑的足智多谋主要表现在:______
(1)帮助田忌出谋划策。
(2)观察细致。
(3)胸有成竹。
10.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6.,。,。。
7.远远地走在最前面。 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8.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然后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再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赢了 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取长补短、转败为胜了。
9.(2)
10.遇到挫折时别气馁,换一种思考方式,采取正确的策略,你就可以把自己的劣势转为优势。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理解,注意结合句意理解。
逗号表一句话未说完。句号是用于陈述句末尾的标点。即为: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
遥遥领先:远远地走在最前面。文中指的是齐威王的马远远地走在最前面。
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文中指的是田忌输了,但是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意仔细读短文分析。
通过阅读短文可知,田忌在第一场,用的是下等马,齐威王用的是上等马;在第二场田忌用的是上等马,齐威王用的中等马;在第三场田忌用的是中等马,齐威王用的是下等马。把马的上场顺序调换了一下,取长补短,最后取得了胜利。
由此可知田忌和齐威王比赛时采取的方法是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然后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再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嬴了。结果,田忌赢了。这是因为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取长补短、转败为胜了。
9.本题考查人物分析,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
从田忌用调换马顺序的方式,让自己取长补短,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善于观察环境、条理清晰、观察细致、足智多谋的人。故选第二项。
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注意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
文中主要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由于田忌的马实力不够,最后在孙膑的帮助下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最后转败为胜的故事。体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观察细致,即使输了,也临危不乱。
因此可以得到的启发为:遇到挫折时别气馁,换一种思考方式,采取正确的策略,你就可以把自己的劣势转为优势。
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围绕“遇到挫折该如何做”这一角度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三)(2022春·陕西榆林·五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理解。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1.选文第二自然段中对船长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船长( )
A.脾气非常暴躁,言语粗暴。
B.关心爱护孩子,说话很有感情。
C.语气坚定,遇事沉着冷静。
12.船长在千钧一发之际,立刻让孩子跳进海里。下面不是船长考虑到的一项是( )
A.孩子跳海有可能生还,不然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
B.要是孩子能够转身回来就不开枪。
C.海面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海里后的危险降低了很多。
D.水手们的水性很好,救起孩子的可能性很大。
13.“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明明很短,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14.选文讲述了在危急关头父亲救下儿子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1.C
12.B
13.因为大家的心情非常焦急,担忧孩子,所以觉得时间很漫长。
14.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冷静果断地采相应的措施。
【解析】
11.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的分析,需要认真的阅读短文,结合文段来选出最合适的。
根据阅读第二自然段: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可知船长是沉着冷静并且语气坚定。故而选择C。
12.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信息的抓取,需要认真的阅读句子,找出合适的选项。
在阅读短文后可知:这是在海上要考虑到孩子跳海有可能生还,不然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面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海里后的危险降低了很多。水手们的水性很好,救起孩子的可能性很大。
故而选择B。由“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可知,要是孩子能够转身回来就不开枪不是船长考虑到的。
13.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信息的找取,需要认真体会其中句子中的意思。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的,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里的四十秒,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孩子的担心。
14.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需要认真的体会其中告诉我们的道理,书写合理即可。
例如:当遇到危机情况时要沉着对待,机智应对!遇到危险时,最重要的是要冷静,不要轻举妄动。在观察分析情况后,而且行动要果断,不要犹豫。
三、拓展提升
(一)(2022春·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
数鳄鱼
有一天,一只鹿睡着了。河水突然泛滥起来。鹿醒来之后,发现四周全被淹没了,自己被困在一个很小的孤岛上。
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
“得了吧!”机灵的鹿回答,“你不知道我的肉有毒吗?如果一条鳄鱼吃了我,就会中毒而死。不过要是把我分给一千条鳄鱼吃,那就谁也不会中毒,谁也不会被毒死了。”
“你休想骗我!”老鳄鱼哪里肯信,仍一步步逼近岸边,“我要吃掉你!”
“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瞎说!不就一千条吗?有什么难的!”
“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鳄鱼为了争口气,回头把自己的弟兄、儿子、孙子和曾孙们全都招呼来了。
“噢,”鹿笑了起来,“这里的鳄鱼果真不少!不过,真的有一千条吗?我得亲自数一数,等确定有一千条以后,你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吃掉我了。”
“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儿!我们都饿坏了!”
“这样吧,”鹿说,“你们一条挨一条趴在水面上,而且要安静,不然我会数错的。”
鳄鱼们照办了。它们一条接一条地排着,老长老长的队伍,从小岛一直延伸到河对岸。
“一、二、三、四……”鹿一边沿着鳄鱼的脊背跳跃,一边数着。当最后跳到河对岸时,它回头对鳄鱼们说:“我原本以为河里只有一条愚蠢的鳄鱼,现在看来,愚蠢的鳄鱼整整有一千条呢!”
说完,鹿高高兴兴地跳跃着跑进了树林。
15.结合语境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屑一顾:
心安理得:
16.读读短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简要概述短文的主要内容。
(1)鹿说自己有毒—→( )—→( )
(2)主要内容:
17.鹿脱险的办法好在哪儿?从中看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鹿?
【答案】
15.不值得去看 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16.用激将法让鳄鱼排成一队 假装数鳄鱼,趁机脱逃 鳄鱼要吃掉鹿,鹿运用计策让鳄鱼搭成桥,然后从鳄鱼背上跳到了岸上逃走了。
17.计策的好处:面对鳄鱼,鹿无法逃脱。鳄鱼要吃掉鹿,鹿运用计策让鳄鱼搭成桥,然后从鳄鱼背上跳到了岸上逃走了。这是一只聪明机智的鹿;是一只有勇有谋的鹿。
【解析】
1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不屑一顾:不屑:认为不值得。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己对人都很坦然。
找到文中“‘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这里是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我得亲自数一数,等确定有一千条以后,你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吃掉我了。”这里指的是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文中第①到③段鹿骗鳄鱼说自己身上的肉有毒。第④到⑧段,鹿用激将法让鳄鱼招来一千只鳄鱼。第⑨到⑮段,鹿假装数数乘机逃跑。
鹿说自己有毒——用激将法让鳄鱼排成一队——假装数鳄鱼,趁机脱逃
主要内容概括为:鳄鱼要吃掉鹿,鹿运用计策让鳄鱼搭成桥,然后从鳄鱼背上跳到了岸上逃走了。
17.本题考查分析评价能力。
计策的好处:面对鳄鱼,鹿无法逃脱。鳄鱼要吃掉鹿,鹿运用计策让鳄鱼搭成桥,然后从鳄鱼背上跳到了岸上逃走了。鹿不仅没有被吃掉还逃出了被困的孤岛。
从文中鹿和鳄鱼的表现及对话来形容他们,鹿知道鳄鱼要吃它,并没有慌张,而是用激将法激怒鳄鱼鳄鱼排成一队,假装数鳄鱼,趁机脱逃。足见它机灵、临危不惧,告诉我们遇事要认真思考,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慌张,要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的道理。
(二)(2021春·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姥姥的剪纸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嘖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hao)草……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唰唰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感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唰唰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
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噢!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我嚷着还要。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问:“看明白了吗?
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
姥姥把我接在怀里夸道:“机灵鬼!”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要,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开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出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边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8.第3自然段中“□”内依次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
A.:“,??” B.:“,?。” C.:“,,?” D.:“。??”
19.文中写的传统文化是( )。
A.喜鹊登枝 B.剪纸 C.大平原的小屯 D.窗花
20.对文章结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
B.说明剪纸是祖国文化的象征,歌颂了祖国文化的多样性。
C.表达了对姥姥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D.歌颂了姥姥任劳任怨、和善可亲的品质。
21.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地两根延长的手指。
22.你觉得姥姥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
18.A
19.B
20.D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姥姥剪纸的技艺非常高超,熟能生巧。 22.姥姥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深爱外孙的人。
【分析】
18.本题考查的是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根据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表示说话的内容时用冒号引号,一句话没有说完用逗号,一句话中表示疑问的语气,用问号,一句话结束用后引号即可。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内容“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可以得出本段文字中写的传统文化是剪纸。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结尾“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出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边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可以得出文章的结尾是对姥姥的辛劳品质的一种赞美。其他三项的概括有点片面。
21.本题考查的是对表达方式的分析和理解。根据原句的内容可以从句子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中“姥姥的手就是眼睛”这句话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姥姥的手比作眼睛,这也说明姥姥剪纸的技艺非常高超,熟能生巧。
22.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内容“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和“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等内容可以得出姥姥是一个非常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人。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