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优秀巩固练习
展开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程标准 | 课标解读 |
| 1.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
|
知识点01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知识点梳理: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即学即练1】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此主题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后再利用 B.大力采矿促进经济发展
C.沙漠生态修复打造绿洲 D.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
【答案】B
【详解】
A.垃圾分类处理,资源重复利用,防止污染,节约资源,A不符合题意。
B.大力开发化石燃料,会增加对环境的污染,B符合题意。
C.植物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沙漠恢复绿洲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C不符合题意。
D.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环境污染,可以减少碳排放,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即学即练2】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植树造林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B
退耕还林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围湖造田不利于保护环境,B符合题意。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微点拨】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练习】酸雨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科学家研究不同pH的酸雨和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配制不同pH的等量模拟酸雨,分别采取分次喷淋和一次性喷淋的方式喷淋小白菜幼苗,用超纯水作为对照组(CK),以小白菜的干重作为观测指标。将大棚内的土地分为大小相同的多个小区,每个pH的酸雨喷淋5个小区。测定结果如下图。
(1)根据研究目的,以喷淋方式为实验变量,提一个研究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pH的酸雨喷淋5个小区,在实验设计中属于设置________。
(3)比较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应保证除喷淋方式外,其他条件均__________;根据图示,采用____________方式对小白菜生长比较不利。
(4)本实验结论揭示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是:酸雨pH越________,单次喷淋量越大,小白菜干重降低越明显。
【答案】(1)酸雨的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生长有影响吗
(2)重复实验
(3) 相同且适宜 一次性喷淋
(4)小
【解析】
【分析】
(1)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预防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石油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等净化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的工作。
(2)探究过程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①单因子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实验变量,观察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欲处理的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前后一致。②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要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③可重复性原则:一次实验的结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1)
根据“配制不同pH的等量模拟酸雨,分别采取分次喷淋和一次性喷淋的方式喷淋小白菜幼苗”,结合题图,可知所研究的问题是酸雨的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生长有影响吗?
(2)
据柱状图可见:同一喷淋方式时,酸雨的pH越低,小白菜干重降低越明显。每个pH的酸雨喷洒5个小区,属于重复试验,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
(3)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为保证变量唯一,比较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的影响,应保证除喷淋方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据柱状图可见:采用一次性喷淋的小白菜的干重普遍低于同组的小白菜,故该方式对小白菜生长比较不利。
(4)
据柱状图可见:酸雨pH越小,单次喷淋量越大,小白菜干重降低越明显。由此给我们的生活启示是要控制酸雨的排放,减少对植物的危害。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做法与环境保护不相符的是( )
A.提倡低碳出行 B.实施垃圾分类处理
C.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2.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提倡无纸化办公,文件、通知等主要以通讯APP、电子邮件等形式下发,其生物学意义在于( )
A.保护森林 B.节省办公经费 C.减少垃圾 D.实现现代化
3.下列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
D.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4.“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社会发展”,请将下列四种垃圾从左至右放入图中的垃圾桶中,排序为( )
①过期药品 ②剩菜剩饭 ③尘土 ④矿泉水瓶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5.某班开展了关于“保护生物圈”的主题班会,下列行为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垃圾分类 B.植树造林 C.围湖造田 D.节能减排
6.“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下列垃圾投放不正确的是
A.B. C. D.
7.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下列关于环境污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
B.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C.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发生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有效地的减轻环境污染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2021年5月22日是第28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其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相违背的是( )
A.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C.对生态林进行合理采伐利用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争做环保小达人”活动中,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A.小东将剩菜剩饭投放到“其他垃圾”桶中 B.小南将饮料瓶收集起来卖废品
C.小西出门购物时,自己带购物袋 D.小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3.两年的生物学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根植你的心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研发绿色清洁能源 B.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C.购物时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垃圾分类管理,可回收物循环利用
4.“垃圾分类,文明社会”,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积极践行垃圾分类。一些小区还将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变“废”为“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题中的“肥”实际指的是无机盐
B.为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做出巨大贡献的是分解者
C.植物运输“肥”主要依靠的是导管,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D.植物吸收“肥”主要依靠的是伸长区的根毛
5.践行“关爱自然,绿色环保”的理念,下列做法科学合理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B.家用电器不用时,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
D.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6.近几年我市人民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美丽家园,下列行为中与创建文明城市不相符的是( )
A.鼓励各乡镇向南溪登峰村、里湖下营古寨、占陇下寨村等生态文明村学习,打造美丽新普宁
B.开拓荒山,加快房产建设,吸引人口聚集
C.加快排水截污设施建设,加强对河道设施的维护保养,切实改善整体环境
D.加强广场、公园的清扫保洁、道路的绿化修剪、整形及卫生死角垃圾的清理
7.在2020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据图回答:
(1)图1显示,1963-2019年间,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都逐年______。
(2)图2中,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生物是______;导致目前碳循环失衡的最主要过程是______(填字母)。
(3)用图2中字母列出等式表示“碳中和”:______。
(4)为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一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这一最新研究成果有望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为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提供一种新思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B.这项成果可能对节约农业种植的耕地和淡水资源有重大作用
C.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能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提供帮助
D.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漫步在沂河湿地,耳边有悦耳的鸟鸣环绕、眼中是自然的清新俊秀,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四季变换不同的美。搭乘生态文明建设的东风,沂河湿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实现了湿地公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该湿地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如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水鸟等。图甲示大美沂河上生机勃勃的景象,图乙示该湿地部分物质循环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下图分析回答:
(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故有“地球之肾”之称。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共同组成的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光能是通过图乙中_____(填数字)过程实现的。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平衡。
(3)图乙中参与物质循环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填数字),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将动植物的遗体中的___________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参与物质循环。
(4)第十届中国·沂河放鱼节于2020年10月24日在沂河沙滩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涵养水生资源,共建生态文明”,本次放鱼公益活动累计向沂河增殖放流鲢鱼、鳙鱼鱼种220万尾,参加活动的临沂市民热情高涨,该活动可提高沂河湿地的__________能力。
(5)据EIA发布的预测:世界二氧化碳碳排放量到2030年将达423亿吨,“低碳生活”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你应该如何去做?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1条合理措施)。
3.当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我们称之为酸雨。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选取了150粒大小均匀的饱满小麦种子进行如下实验:
培养皿 | 小麦种子数量 | 种子所处环境 | 种子发芽率 | |
A组 | 50粒 | 定时喷洒清水(pH=7) | 置于25℃橱柜中 | 96% |
B组 | 50粒 | 定时喷洒pH=5.5的模拟酸雨 | 置于25℃橱柜中 | 75% |
C组 | 50粒 | 定时喷洒pH=4的模拟酸雨 | 置于25℃橱柜中 | 0% |
请据探究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和B组以及A组和C组分别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都是______,设置A组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2)若要探究“酸雨酸性的强弱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可选择______两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3)根据A、B、C三组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______作用,且酸性越强,该作用越大。
(4)此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激素调节精品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激素调节精品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4《激素调节》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4《激素调节》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2《血流的管道血管》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2《血流的管道血管》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精品课时练习,文件包含同步讲义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1《流动的组织血液》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1《流动的组织血液》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