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评课课件ppt
展开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作者陶弘景给朋友谢中书写这封信的意图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三、合作探究 1、 以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山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先仰视“高峰入云 ”,再俯视“清流见底 ”,又平看“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最后 又按时间分“晓”“夕”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一、总写。以感慨发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你能根据以上的提示猜出他是谁吗?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嘉佑六年(1062年),苏轼开始为官。熙宁二年(1069)因上书反对新法被迫离京。后十年先后调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 之号便得于此时。元丰七年离开黄州贬去汝州。 张怀民当时也被贬官黄州,住于城南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请解释下列这些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亦未寝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的两个闲人罢了。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便高兴地起来走动。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 哪个晚上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文中用了那些表达方式?
记叙(第一节)描写(第二节)议论抒情(第三节)
简叙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起行——至( )—— (张怀民)——步于(中庭) 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用文中词语)欲睡→ →寻张怀民→ →绘景→抒怀。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 ──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皎洁、空灵、清丽、淡雅
此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不都在写“月”。“无月”,自不能明了夜间“庭下如积水空明”(正面描写);“无月”,而竹柏亦不会投影交横,这是明显的侧面衬托,曲笔写照。寥寥数笔,而明月朗照之境界全出,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藻荇交横” 是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作者抓住瞬间感受,把冷月淡光写到极处,融情于景,可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媲美。
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胸襟。沉浸在这样的境界中,作者定会摆脱沉重的迁谪之感,忘怀个人得失,进入一个表里澄澈、透明的世界。这几句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
两层意思:① 以闲人自居自傲。那些追求名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慨叹。) ②表现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也透露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和牢骚。
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你能从文中读出苏轼当时的心境吗?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贬谪中感慨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他渐渐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 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 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 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 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 夜不闭户B.自康乐以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清流见底 回清倒影D.沉鳞竞跃 物竞天择
【点拨】A项都是“门”的意思。B项,助词/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C项,形容词,清澈/形容词作名词,清波。D项,副词,争相/动词,竞争。
4. 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 但微颔之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无案牍之劳形C.山川之美 花之富贵者也D.以我酌油知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点拨】A项,助词,的/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B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都是助词,的;D项,都是代词。
5.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萎靡。
6. 理解性默写。(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作者内心的丝丝惋惜和些许自许。
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题目。7. 下列选项中加点部分的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清流见底 真知灼见 视而不见B.与其奇者 与虎谋皮 与世无争C.晓雾将歇 将功补过 行将就木D.与其奇者 出奇制胜 不足为奇
【点拨】A项,看见/见解/看见;B项,欣赏,领悟/跟,和/跟,和;C项,将要/拿/将要;D项,奇丽/出人意料的/惊异。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9. 【创设真实任务情境】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对话。小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便从①_____、②_____两种视角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可谓用笔洗练。小语:是啊,而且不仅仅有视角的变化,你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又从前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简介,理清课文结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背诵课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答谢中书书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答谢中书书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体--书,第二节译文注释,文章字眼,动静结合,作者的感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答谢中书书,自主学习三欣赏美点,自主学习四把握写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课文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