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742826/0-1692671316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742826/0-16926713167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742826/0-169267131681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742826/1-16926713226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742826/1-16926713226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742826/1-16926713226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温州市2024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
温州市2024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
展开
这是一份温州市2024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文件包含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原卷版docx、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
科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因为化学变化而变小的是( )
A.浓盐酸 B.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浓硫酸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但在空气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
B、石灰水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的溶质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会减小,故正确;
C、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是可溶性的碳酸钠和水,因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但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增大,故错误;
D、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B。
2.2021年9月台州首次发现中国特有的鸟类——白颈长尾雉,下列对白颈长尾雉描述正确的是( )
A.体外受精 B.用鳍游泳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
【解答】解:A、白颈长尾雉属于鸟类,体内受精,A错误。
B、白颈长尾雉属于鸟类,具有鸟类的特征,用鳍游泳不属于鸟类特征,B错误。
C、白颈长尾雉属于鸟类,鸟类体温恒定,C正确。
D、白颈长尾雉属于鸟类,鸟类靠产卵繁殖后代,而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D错误。
故选:C。
3.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3,而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氦—4的形式存在。如图是氦—3和氦—4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代表(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解答】解:由图可知,氦—3和氦—4是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都是2,根据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氦—3和氦—4的中子数不同,故“”代表中子,故选:B。
4.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过滤 D.氢气还原氧化铜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氢气还原氧化铜,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导管应伸入试管的底部、氧化铜的上方,试管口不能塞塞子,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5.铪是一种金属,耐高温抗腐蚀,是原子能工业重要材料。铪(Hf)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2,相对原子质量为179,则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79 B.108 C.72 D.251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铪(Hf)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2,故其核外电子数为72。
故选:C。
6.下列实验能证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此实验可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符合题意。
B、此实验可以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C、此实验可以验证植物蒸腾作用释放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D、瓶内是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温度计度数升高,瓶内热量来源于种子呼吸作用,所以此实验可以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了能量,符合题意。
故选:D。
7.小乐将米饭置于装水的盆中,罩上吸水性较好的棉纱布,纱布的边缘浸在水中,如图所示。将其放置在通风处,经验证可让米饭保鲜大约60个小时。则此“简易冰箱”利用的主要原理是( )
A.液化放热 B.汽化吸热 C.凝华放热 D.熔化吸热
【解答】解:纱布袋边缘浸在水里会吸盆里的水,从而使整个纱布袋保持湿润,篮子上罩纱布袋可以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水蒸发时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故选:B。
8.某学习小组将船体改装成“水下飞机”,并通过调节“机翼”形状来实现其在水中的不同浮沉状态。某次调试过程时“机翼”形状如图所示,该小组想要“水下飞机”实现的状态是( )
A.上浮 B.下沉 C.漂浮 D.悬浮
【解答】解:
在相同时间内,经过流线型的下方的路程比经过上方路程长,水流速大压强小,流线型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下力,故该小组想要“水下飞机”实现的状态是下沉。
故选:B。
9.为实现“碳达峰”,世界各国协约节能减排。我国大力推行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弱温室效应。液氨可用作未来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的微观过程如图。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答】解: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图中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质单质和化合物,因此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2022年3月22日,中国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天宫课堂”。下列实验在空间站能正常完成的是( )
A.粗盐提纯实验 B.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C.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D.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解答】解:A、粗盐提纯过程中利用的是物体的重力,在太空舱中不能完成,故A不符合题意;
B、天平是等臂杠杆,托盘上的物体由于失重,对托盘没有压力作用,故无法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光的传播与是否有重力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可以进行实验,故C符合题意;
D、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是由于液体的重力而产生的,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存在着压力差,故该实验需要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而在无重力的太空实验室无法完成该操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如图所示筷子盒在A处施加向下的力时,筷子会从出口滚出。忽略筷子的压力,以下能正确表示按下A处时杠杆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处施加的动力的方向是向下的,支点在杠杆的最左侧,所以阻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根据四个选项可知,A中图正确。
故选:A。
12.如图所示,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下列能改变像的位置的是( )
A.平面镜向右水平移动
B.观察者向平面镜靠近
C.在像和平面镜之间放一木板
D.平面镜向蜡烛方向水平移动
【解答】解:A、向右水平移平面镜,蜡烛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A错误;
B、人向平面镜靠近,蜡烛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像与镜间放一木板,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平面镜向蜡烛方向水平移动,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距减小,像距也减小,成像位置也会向前移动,相对原成像位置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3.某有机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图甲是该物质的元素质量分数饼状图,图乙是该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A、B、C分别表示氢、碳、氧
B.该有机物化学式表示为CH4O
C.乙中的生成物是两种氧化物
D.乙中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改变
【解答】解:由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1个甲分子由1个C原子、4个A原子和1个B原子构成,则其化学式为:BA4C。
A、该物质中氢、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2:(16×1)=1:3:4,元素三种元素A、B、C的质量比是:12.5%:50%:37.5%=1:4:3.所以元素A、B、C分别表示氢、氧、碳,故A说法不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有机物化学式表示为CH4O.故B说法正确;
C、乙中的生成物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是两种氧化物,故C说法正确;
D、乙中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点燃¯2CO2+4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乙中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改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4.下列所示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中正确的图象个数有( )
①图甲,在一定量Fe(NO3)2、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②图乙,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且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③图丙,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④图丁,向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答】解:①向一定量的AgNO3 Cu(NO3)2 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会首先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随着铁的量不断增加,会将硝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铁不会与硝酸亚铁反应,所以最后溶液中只剩下硝酸亚铁,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②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当参加反应的HCl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③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由于是硝酸钾饱和溶液,所以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④向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铁的质量小于锌,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15.如图甲,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Ω,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得到电压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15V
B.R1的阻值为15Ω
C.R2的最大功率为8.1W
D.为保证电压表安全,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5Ω
【解答】解:
(1)由图知,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电压,
由图像知当电压表示数为U1=9V,变阻器连入阻值R2=10Ω,
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中电流:I=I2=I1=U1R1=9VR1,
电源电压:U=U1+I2R2=9V+9VR1×10Ω﹣﹣﹣﹣﹣﹣﹣①
由图像知当电压表示数U1'=6V,变阻器连入阻值R2'=20Ω,
此时电路中电流I'=I2'=I1'=U1'R1=6VR1,
电源电压:U=U1'+I2'R2=6V+6VR1×20Ω﹣﹣﹣﹣﹣﹣②
由①②可得,R1=10Ω,U=18V,故AB错误;
(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R时,电路中电流:I=UR1+R,
则滑动变阻器上的功率为:P滑=I2R=(UR1+R)2R=U2(R1+R)2R=U2(R1-R)2+4R1RR=U2(R1-R)2R+4R1,
所以,当R=R1=10Ω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最大,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P2最大=U24R1=(18V)24×10Ω=8.1W,故C正确;
(3)因为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所以当电压表示数为15V时,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小,定值电阻分担电压最大,为15V,
由I=UR可得,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最大电流:I最大=U1最大R1=15V10Ω=1.5A,
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得,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最小=U﹣U1最大=18V﹣15V=3V,
由欧姆定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电阻:R2最小=U2最小I最大=3V1.5A=2Ω,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共40分)
16.2021年,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植物新物种浙南木犀,立刻对其实施了保护。浙南木犀有聚伞花序(如图所示),花梗有柔毛,叶缘有尖锐的细锯齿。
(1)从植物分类上看,浙南木犀属于 被子 植物。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能力 。
(3)叶缘锯齿对植物适应高温干旱等环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性状 C 。
A.由基因决定的
B.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的性状
C.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是高温干旱等环境因素所导致形成的
【解答】解:(1)浙南木犀能够产生种子,且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3)叶缘锯齿有利于植物适应高温干旱等环境,达尔文认为这是植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故答案为:
(1)被子。
(2)自动调节能力。
(3)C。
17.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论文,宣布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经科研人员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和自然生产的淀粉组成一致。
(1)已知淀粉的化学式为(C6H30O5)n,则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5 。
(2)科研人员认为人工合成淀粉和自然生产的淀粉相同。下列能作为他判断的依据是 D
A.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相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
D.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
(3)若人工合成淀粉的技术在未来投入生产运营,从环境保护度分析,其优势在于 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
【解答】解:(1)已知淀粉的化学式为(C6H30O5)n,则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6n):(1×30n)=12:5;故答案为:12:5;
(2)科研人员认为人工合成淀粉和自然生产的淀粉相同。能作为他判断的依据是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故答案为:D;
(3)该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若人工合成淀粉的技术在未来投入生产运营,从环境保护度分析,其优势在于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故答案为: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18.2022年2月2日,北京冬奥会首次实现由机器人在水下的火炬传递。火炬“飞扬”首次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1)氢气在物质分类上属于纯净物中的 单质 ,氢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原因是 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 。
(2)为让氢气在水下能稳定燃烧,设计人员采取了多种措施,下面解释不合理的是 B 。
A.燃烧器采用燃料和氧气多层喷注,可以使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
B.火焰中心通过预混燃烧,即在燃烧前燃料与氧气已经充分混合,可以提高燃料的着火点
C.双模态燃烧机制,即火炬在下水前会自主补氧、出水后切换为空气供氧,可以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解答】解:(1)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氢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原因是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故答案为:单质;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
(2)A.燃烧器采用燃料和氧气多层喷注,可以使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说法正确;
B.燃料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随意改变,说法错误;
C.双模态燃烧机制,即火炬在下水前会自主补氧、出水后切换为空气供氧,可以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19.如图所示,在3D打印笔中装入塑料条,接通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即可挤出热熔的塑料,塑料在空气中迅速冷却变成特定的形态。
(1)3D打印笔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 内 能。
(2)已知3D打印笔工作时的电压为5伏,电流为2安,此时打印笔的电功率是 10 瓦。
【解答】解:(1)3D打印笔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2)已知3D打印笔工作时的电压为5伏,电流为2安,此时打印笔的电功率P=UI=5V×2A=10W。
故答案为:(1)内;(2)10。
20.水能灭火,但有时也能生火.例如:将少量过氧化钠(Na2O2)固体用棉花包裹,再滴水,发现棉花会燃烧起来,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氧气和另外一种含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且该反应 放出 热量(填“放出”或“吸收”),从而达到着火点;将反应后的化合物加入到酚酞溶液中,发现酚酞变红了,说明另外一种生成物可能是 氢氧化钠 .
【解答】解:将少量过氧化钠(Na2O2)固体用棉花包裹,再滴水,发现棉花会燃烧起来,说明本实验一定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棉花团达到了着火点;能使酚酞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且该物质含有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放出;氢氧化钠.
21.最近,长江江豚“升格”为独立物种,它与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均属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某同学根据图中动物的特征编制了如下检索表:
甲是 扬子鳄 ,①处填写内容是 嘴狭长 。
【解答】解:长江江豚、白鳍豚属于哺乳动物,中华鲟属于鱼类,它们无四肢。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有四肢,所以甲是扬子鳄。
白鳍豚的嘴狭长,尾巴和鳍能竖立。长江江豚的上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
故答案为:扬子鳄;嘴狭长。
22.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我国西藏日喀则等地也受到地震影响,出现人员伤亡。
(1)刚从平原进入高原的救援人员,由于高原上夜间气温低,许多人冻得瑟瑟发抖,这种行为的生理意义是 增加产热 。到了12月,一些援建人员发现,日喀则的一些哺乳动物换上了一层厚重的皮毛,这对动物来说有什么好处? 减少散热 。
(2)小玲是一名支援日喀则灾后重建的工作人员,一天她感冒发烧了,医生为其测量体温并认真检查,但小玲的体温在24小时内均在39℃左右,则小玲在这24小时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 B 。
A.产热大于散热
B.产热等于散热
C.产热小于散热
【解答】解:(1)在夜晚许多人冻得瑟瑟发抖,是肌肉收缩,骨骼肌战栗的表现,这样可以增加产热来抵御严寒;哺乳动物换上一层厚厚的皮毛,是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减少热量的散失;
(2)小玲虽然感冒发烧了,但她的体温在24小时内均在39℃左右,说明此时其体温处于动态平衡,即小玲体内的产热与散热是相等,不然无法维持体温的平衡。
故答案为:
(1)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2)B。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共36分)
23.继马里亚纳海沟检测到微塑料之后,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峰项附近也发现了微塑料。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鼠数量 (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g/只)
甲
20
?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乙
20
每只小鼠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连续28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丙
20
每只小鼠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连续28天
基本消失
﹣0.12
(1)甲组是对照组,其饲喂方式为 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8天 。
(2)如果每组小鼠数量3只,则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是 增大实验的误差,导致实验结论不可信 。
(3)由实验结果可知导致乙、丙两组小鼠体重增长值均比甲小的原因是 微塑料导致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
【解答】解:(1)该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所以甲组的饲喂方式是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8天,甲组起对照作用。
(2)实验过程中每组选用多20只小白鼠,而不是一只小白鼠的原因是;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如果每组小鼠数量3只也会增大实验的误差,增大实验的误差,导致实验结论不可信。
(3)据表中的数据可见: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乙组增长较慢,而丙组体重下降,可见浓度较大的微塑料对小鼠的消化系统伤害较大。
故答案为:(1)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8天。
(2)增大实验的误差,导致实验结论不可信。
(3)微塑料导致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24.做酸碱实验时,小明将稀盐酸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实验过程如下:
【建立猜想】
①氢氧化钡过量
② 盐酸过量
③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
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
步骤二: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若观察到 先出现气体,后生成沉淀 ,猜想②正确;若只观察到白色沉淀,猜想③正确。
【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 AC 。
A.紫色石蕊试液
B.铜片
C.铁锈
【解答】解:(1)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可能氢氧化钡过量;可能盐酸过量;还可能氢氧化钡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答案为:盐酸过量。
(2)猜想②正确,盐酸和碳酸钠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体生成,然后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故答案为:先出现气体,后生成沉淀。
(3)A、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可鉴别盐酸是否过量,A正确。
B、铜片和盐酸不反应,无论过量与否都无现象,无法鉴别盐酸是否过量,B错误。
C、铁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可鉴别盐酸是否过量,C正确。
故答案为:AC。
25.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5cm刻度处。
(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
(2)当小明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了烛焰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 30 cm刻度处时,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由图可知,u>v,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光具座30cm刻度处,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缩小;30。
26.小明同学在利用图甲连接的实物图进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电源为2节新干电池。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符合实验实际情况,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灯泡变亮。
(2)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实验测得多组数据,绘制出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此时电压如图丙所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0.225 W。
(3)继续实验时灯泡突然熄灭,经分析:可能是灯泡断路,也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小明通过观察 电压表 有读数(选填“电压表”或“电流表”),初步判断出灯泡断路。
(4)为了减小误差,小明将三次实验测得的灯丝电阻值取平均值后作为灯丝的电阻,你认为他处理数据的方式是否合理,理由是: 不合理,由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实验中,不能取电阻的平均值 。
【解答】解:(1)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并联在灯泡两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灯泡变亮,说明电路中电流变大,电阻变小,故变阻器选用左下接线柱与电源串联接入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
(2)由(1)可知,电压表选用小量程,根据图丙可知,电压表分度值0.1V,其示数为1.5V,由图乙可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5V时,通过灯泡的实际电流为0.15A,小灯泡实际功率为:
P=UI=1.5V×0.15A=0.225W;
(3)灯泡断路或滑动变阻器断路,此时电路中无电流,故不能通过直接观察电流表示数判定电路故障的原因;直接观察电压表示数,若电压表无示数,则是滑动变阻器断路,若电压表有示数,则是灯泡断路;
(4)不合理,由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实验中,不能取电阻的平均值。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0.225;(3)电压表;(4)不合理,由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实验中,不能取电阻的平均值。
四、解答题(共6题,共44分)
27.ECMO是一种体外膜肺氧合器,通常称为人工肺,该设备可在短时间完全代替一个人的心肺功能。如图是ECMO设备工作原理图:
(1)该设备中的“氧合器”代替了肺的功能,那么“泵”代替了循环系统中 心脏 的功能(填器官名称);
(2)A管流的是 动脉血 (选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膜式人工肺由数万根中空纤维集束组成,使用数万根微型中空纤维管而不直接用一根大纤维管的原因是 增大气体与血液接触面积 。
【解答】解:(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所以图中的“泵”相当于人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
(2)图中的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氧合器时,氧合器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使血液中氧气浓度升高,图中血管A由含氧低静脉血变成了含氧高动脉血。
(3)膜式氧合器中的一根根中空纤维管模拟的是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使用大量微型中空纤维管而不直接用一根大纤维管的原因是增大气体与血液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1)心脏
(2)动脉血
(3)增大气体与血液接触面积。
28.某科学兴趣小组对一份含铁的固体样品进行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 17.6 克固体样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定的数据如图乙所示。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Fe2O3+3CO高温¯2Fe+3CO2,Fe+H2SO4=FeSO4+H2↑
(1)图一实验装置体现了 CO 具有的化学性质有 还原性、可燃性 。
(2)计算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
(3)将上述反应后 14 克的固体中加入 150 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 0.1%)。
【解答】解:(1)图一实验装置体现了 CO 具有的化学性质有还原性、可燃性。
故填:还原性、可燃性。
(2)反应后质量减小了3.6g,说明氧化铁中氧元素质量是3.6g,则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3.6g÷48160=12g,
答:氧化铁质量是12g。
(3)设生成硫酸亚铁质量为x,生成氢气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152 2
14g x y
5614g=152x=2y,
x=38g,y=0.5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8g14g+150g-0.5g×100%=23.2%,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3.2%。
29.“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体积约为30米3,空载时质量约为22吨,最大荷载240千克。
(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沉是采用注水方式实现的,则至少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海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
【解答】解:
(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潜艇受到浮力:
F浮=G空载=m空载g=22×103kg×10N/kg=2.2×105N;
(2)满载时需要下沉时潜水器排开海水的体积V排=V船=30m3,
此时F浮′=ρ海gV排=1.0×103kg/m3×10N/kg×30m3=3×105N,
满载总重力G满=m满g=(22×103kg+240kg)×10N/kg=2.224×105N,
G注水=F浮′﹣G满=3×105N﹣2.224×105N=7.76×104N,
则由G=mg=ρgV可得注入水的体积:
V注入=G注入ρ水g=7.76×104N1.0×103kg/m3×10N/kg=7.76m3。
答:(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2.2×105N;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沉是采用注水方式实现的,至少注入7.76m3的水。
30.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 NaOH (填化学式)。
(2)要配制50克15%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 25 克。
(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 由图2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12mL,说明此时放热最多,温度最高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溶液pH由小于7逐渐升高,是把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中,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NaOH。
故填:NaOH。
(2)要配制50克15%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质量:50g×15%÷30%=25克。
故填:25。
(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由图2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12mL,说明此时放热最多,温度最高。
故填:由图2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12mL,说明此时放热最多,温度最高。
(4)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加热蒸干所得固体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D。
31.小明的爸爸体重为60千克,新买的汽车质量为1800千克,行驶过程中汽车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12m2,发动机牵引力为总重的0.05倍。若他驾驶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2分钟。则汽车在行驶过程中:
(1)受到的摩擦力为 930 N。
(2)在12分钟内通过的路程为 14.4 km。
(3)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有多大?
(4)牵引力的功率是多少?
【解答】解:(1)汽车和人的总重力:G=mg=(60kg+1800kg)×10N/kg=1.86×104N;
因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等于牵引力,即:
f=F牵=0.05G=0.05×1.86×104N=930N;
(2)由v=st得,汽车通过的路程:
s=vt=72×13.6m/s×12×60s=1.44×104m=14.4km;
(3)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F=G=1.86×104N;
地面的受力面积:S=0.12m2;
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S=1.86×104N0.12m2=1.55×105Pa;
(4)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牵v=930N×72×13.6m/s=18600W。
故答案为:(1)930;(2)14.4;
(3)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有1.55×105Pa;
(4)牵引力的功率是18600W。
32.为解决贵重物品落水后不易打捞的问题,某科学小组设计了一款“防沉水挂件”,部分电路如甲图所示。当配有挂件的物品掉入水中,气囊充气装置检测到电压变化,装置中的电爆管通电,药品分解产生气体,气囊缓慢鼓起,使得物品最终上浮。同时指示灯发光,提示物品位置。
(1)电路中湿敏电阻R的阻值随湿度变化情况如乙图所示。解释落水后该装置中指示灯发光的原因。
(2)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5伏,指示灯的电阻恒为500欧姆,当指示灯两端的电压达到1伏时,计算此时电路消耗的功率?
(3)实验测得气囊内气体压强及体积随水的深度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实验测得10米水深时,挂件恰好能使20克的物品浮出水面,计算水深2.5米时,防沉水挂件能上浮时,所带物品最大质量?
水的深度/米
0
5
10
15
20
25
气囊内气体压强/×105Pa
1.0
1.5
2.0
2.5
3.0
3.5
气囊体积/cm3
50.0
33.3
25.0
20.0
16.6
14.3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落水后,湿敏电阻的阻值变小,电源电压不变,由I=UR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指示灯的实际功率变大,故指示灯发光;
(2)由图甲可知,指示灯与湿敏电阻串联,当指示灯两端的电压达到1伏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I灯=U灯R灯=1V500Ω=0.002A,
此时电路消耗的功率:P=UI=1.5V×0.002A=0.003W;
(3)设挂件的质量为m1,
要想使物品上浮,其所受的浮力至少要等于其自身的重力,
即F浮=G=mg,
实验测得10米水深时,挂件恰好能使20g=0.02kg的物品浮出水面,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气囊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1=25cm3=2.5×10﹣5m3,
ρ水gV排1=(m物1+m1)g
挂件的质量:m1=ρ水V排1﹣m物1=1×103kg/m3×2.5×10﹣5m3﹣0.02kg=0.005kg,
由表中数据可知,气囊内气体的压强与气囊的体积乘积为定值,则当水深为2.5m时,气囊内气压为1.25×105Pa,气囊体积为40cm3=4×10﹣5m3,
则ρ水gV排2=(m物2+m1)g
所带物品最大质量:
m物2=ρ水V排2﹣m1=1×103kg/m3×4×10﹣5m3﹣0.05kg=0.035kg=35g
答:(1)由图乙可知,落水后,湿敏电阻的阻值变小,电源电压不变,由I=UR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指示灯的实际功率变大,故指示灯发光;
(2)当指示灯两端的电压达到1伏时,此时电路消耗的功率为0.003W;
(3)水深2.5米时,防沉水挂件能上浮时,所带物品最大质量35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温州市2024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九),文件包含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九原卷版docx、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九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温州市2024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八),文件包含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八原卷版docx、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八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温州市2024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六),文件包含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六原卷版docx、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六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