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同步讲义】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能力提升单元检测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743234/0-16926728436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能力提升单元检测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743234/0-16926728436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能力提升单元检测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743234/0-169267284372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能力提升单元检测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743234/1-16926728469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能力提升单元检测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743234/1-169267284695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能力提升单元检测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743234/1-169267284697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同步讲义】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能力提升单元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能力提升单元检测,文件包含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能力提升单元检测学生版docx、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能力提升单元检测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晶体结构与性质》能力提升单元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所属晶体类型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共价晶体
石墨
生石灰
碳化硅
金刚石
分子晶体
冰
固态氨
氯化铯
干冰
离子晶体
氮化铝
食盐
明矾
胆矾
金属晶体
铜
汞
铝
铁
A. B. C.C D.
【答案】D
【解析】A.氮化铝常用作砂轮及耐高温的材料,熔融时不导电为共价化合物,熔点高、硬度大,为原子晶体,石墨为混合晶体,选项A错误;
B.生石灰为,为离子晶体,选项B错误;
C.氯化铯为活泼金属的氯化物,为离子晶体,选项C错误;
D.金刚石为原子晶体,干冰为分子晶体,芒硝为,属于离子晶体,铁属于金属晶体,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下列关于物质特殊聚集状态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超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能表现出不同于单个分子的性质
B.非晶体基本构成微粒的排列是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
C.液晶内部分子沿分子长轴方向有序排列,使液晶具有各向异性
D.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与颗粒间的界面两部分,两部分都是长程有序的
【答案】D
【解析】A.超分子能表现出不同于单个分子的性质,其原因是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A正确;
B.构成非晶体的微粒,在非晶体中的排列,遵循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规则,B正确;
C.液晶具有各向异性,其原因是液晶内部分子沿分子长轴方向进行有序排列,C正确;
D.纳米材料实际上是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级尺度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纳米材料内部具有晶体结构,但界面处则为无序结构,D错误;
故选D。
3.根据图中相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NaCl晶体中,距离Na+最近的Cl-形成正八面体
B.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4F4或F4E4
C.1个Zn的晶胞中含有2个Zn原子
D.KO2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6个紧邻的K+,每个周围有6个紧邻的
【答案】C
【解析】A.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的配位数都是6,则距离Na+最近的六个Cl-形成正八面体,选项A正确;
B.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分子,每个分子为一个整体,所以该分子的化学式为E4F4或F4E4,选项B正确;
C.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1个Zn的晶胞中含有9个Zn原子,而均摊占有8+1=2个Zn原子,选项C不正确;
D.KO2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6个紧邻的O2-,每个O2-周围有6个紧邻的K+,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4.下列性质可能符合分子晶体特点的是(深度解析)
①熔点,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②熔点,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③能溶于,熔点,沸点
④熔点,质软,固态能导电,密度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B
【解析】在分子晶体中,相邻分子靠分子间作用力相互吸引。分子晶体熔化时,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化学键,所以分子晶体一般具有较低的熔点。此外,分子晶体还具有硬度小、易升华、有较强的挥发性、一般不导电等特点。
①熔点高,不是分子晶体的性质;
②熔点低,不导电,可能是分子晶体的性质;
③熔沸点不高,可能是分子晶体的性质;
④固态能导电,不是分子晶体的性质;
故选B。
5.根据下列性质判断,属于共价晶体的物质是。
A.熔点为2700℃,导电性好,延展性强
B.无色晶体,熔点大于3500℃,不导电,质硬,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C.无色晶体,能溶于水,质硬而脆,熔点为801℃,熔化时能导电
D.沸点为-78℃,微溶于水,硬度小,固态或液态时不导电
【答案】B
【解析】A.原子晶体的熔点高,但不能导电,因此熔点2700℃,导电性好,延展性强应该是金属晶体,选项A错误;
B.无色晶体,熔点3500℃,不导电,质硬,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符合原子晶体的性质特点,选项B正确;
C.无色晶体,能溶于水,质硬而脆,熔点800℃,熔化时能导电,符合离子晶体的性质,属于离子晶体,选项C错误;
D.熔点-56.6℃,微溶于水,硬度小,固态或液态时不导电,符合分子晶体的性质,属于分子晶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6.用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F中HF分子的个数为
B.60g二氧化硅中键个数为
C.1mol白磷中含有的键个数为
D.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且为
【答案】D
【解析】A.标准状况下,HF是液体,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A项错误;
B.60g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为1mol,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形成4个键,则含有4mol键,即含有键个数为4NA,B项错误;
C.白磷分子中含有6个键,则1mol白磷中含有的键个数为6NA,C项错误;
D.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其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且为NA,D项正确;
答案选D。
7.已知:发生水解反应的机理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的键角与白磷(P4)的键角相同
B.脱水后加热分解得到的晶体中每个Si可参与形成12个12元环
C.和均属于共价晶体(原子晶体)
D.不能按照上述机理发生水解反应,原因是C的原子半径小
【答案】B
【解析】A.是和甲烷相似的结构,正四面体中心与顶点夹角为,为中空的正四面体结构,键角为60°,故A错误;
B.脱水后加热分解得到二氧化硅,一个Si被12个12元环共用,故B正确;
C.属于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是共价晶体(原子晶体),故C错误;
D.不能按照上述机理发生水解反应,是因为C原子只有两个电子层,没有d轨道,难以形成杂化,故D错误;
选B。
8.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B.氯化钠溶于水时晶体中的离子键被破坏
C.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D.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
【答案】B
【解析】A.晶体中如果含有阳离子,可能不含阴离子,如: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故A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电离为氯离子和钠离子,晶体中的离子键被破坏,故B正确;
C.分子的稳定性取决于分子内原子间共价键的键能大小,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故C错误;
D.离子晶体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故D错误;
故选:B。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含有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②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
③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均与自由电子有关;
④共价键的强弱决定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
⑤共价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⑥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⑦NaCl晶体中,阴离子周围紧邻的阳离子数为6;
⑧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C
【解析】①金属晶体含有金属阳离子,故含有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故错误;
②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故错误;
③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均与自由电子有关,故正确;
④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故错误;
⑤共价晶体是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所以共价晶体含有共价键,故正确;
⑥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如汞在常温下为液体,碘是分子晶体,常温下为固体,故错误;
⑦NaCl晶体中,阴离子周围紧邻的阳离子数为6,故正确;
⑧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均为原子晶体,键能越大,硬度越大,原子半径:C>Si,键长:C-C>C-Si>Si-Si,键能:C-C>C-Si>Si-Si,故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故正确;综上所述,共4个正确;
故选C。
10.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晶体熔点:> B.硬度: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晶体熔点:Na>Mg>Al D.晶体熔点:NaF>NaCl>NaBr>NaI
【答案】C
【解析】A.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要高于形成分子内氢键的物质,对羟基苯甲酸是分子间氢键,邻羟基苯甲酸是分子内氢键,A正确;
B.均为共价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硬度越大,B正确;
C.均为金属晶体,熔点高低取决于原子半径大小以及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其规律是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多,熔点越高,则熔点Al>Mg>Na,C不正确;
D.离子键越强,晶体熔点越高,阳离子相同时,离子键的强弱与阴离子半径有关,半径越小,则离子键越强,D正确;
故选C。
11.“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下列类推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从CH4、NH、SO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PH、PO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B.H2O常温下为液态,H2S常温下也为液态
C.金刚石中C-C键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的键长为140~145pm,所以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
D.CH4和P4都为正四面体形,CH4中键角为109°28ˊ,P4中键角也为109°28ˊ
【答案】A
【解析】A.CH4、NH、SO、PH、PO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都是4,无孤电子对,均为正四面体结构,故A正确;
B.H2S常温下为气态,故B错误;
C.金刚石是共价晶体,C60是分子晶体,所以C60的熔点低于金刚石,故C错误;
D.CH4和P4都为正四面体形,CH4中键角为109°28ˊ,P4中键角为60°,故D错误;
选A。
12.泽维尔研究发现,当用激光脉冲照射NaI使Na+和I-的核间距为1.0~1.5nm时,呈共价键。根据泽维尔的研究成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A.NaI晶体是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混合物
B.离子晶体可能含有共价键
C.NaI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共价键和离子键没有绝对的界限
【答案】D
【解析】A.NaI晶体是离子化合物,如改变离子的核间距,可能为共价化合物,但为纯净物,不是混合物,A错误;
B.NaOH晶体中就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但不是泽维尔的研究成果,B错误;
C.NaI晶体中当Na+和I-的核间距为1.0~1.5nm时,呈现共价键,但不存在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情形,C错误;
D.NaI为离子晶体,钠离子和碘离子之间是离子键,但是当Na+和I-的核间距为1.0~1.5nm时,呈现共价键,故共价键和离子键没有绝对的界限,D正确;
故选D。
13.硼氢化钠(NaBH4)与水在催化剂作用下获得氢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BH4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B.BH3中 B—H 键键长小于 H2O 中 O—H 键键长
C.整个过程中涉及的含硼微粒有 6 种
D.每产生 1mol H2 转移 2mol 电子
【答案】C
【解析】硼氢化钠(NaBH4)与水在催化剂作用下获得氢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A.NaBH4为离子化合物,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为离子键,B-H之间为极性共价键,A错误;
B.B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半径越大,键长越长,键能越小,故BH3中 B—H 键键长大于 H2O 中 O—H 键键长,B错误;
C.整个过程中涉及的含硼微粒有,共6种,C正确;
D.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 H2 转移 1mol 电子,D错误;
故选C。
14.在水溶液中与HCHO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HO的分子构型是是三角锥形
B.基态的电子排布式为
C.中与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H
D.1mol中所含键的数目是6mol
【答案】D
【解析】A.HCHO中含碳氧双键,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A错误;
B.基态的电子排布式为,B错误;
C.H2O中O原子含孤电子对,故与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O,C错误;
D.的结构式为,单键全部是键,三键中含1个键和2个键,1mol中所含键的数目是6mol,D正确;
故选D。
15.配合物[Cu(NH3)4](OH)2的中心离子、配体、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分别为
A.Cu2+、OH-、2+、2 B.Cu+、NH3、1+、4
C.Cu2+、NH3、2+、4 D.Cu2+、NH3、2+、2
【答案】C
【解析】配合物[Cu(NH3)4](OH)2的中心离子是Cu2+,4个氨分子和Cu2+形成配位键,配体是NH3,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为+2,配位数为4,故选C。
16.通过下列实验以印刷线路板碱性蚀刻废液(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制备Cu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元素位于周期表中d区
B.中配位原子是N
C.“还原”时离子方程式为
D.CuCl晶胞如图所示,与等距离且最近的有2个
【答案】B
【解析】A.d区元素包含ⅢB~ⅦB、Ⅷ族。ds区的元素包含了ⅡB和ⅠB族元素,而铜位于ⅠB族为ds区元素,A项错误;
B.配位键是一方提供空轨道(主要是含空轨道的金属提供)而另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形成,NH3中N有孤电子对,所以配位原子是N,B项正确;
C.该方程式没有配平,应该为,C项错误;
D.以面心的Cl-为例该晶胞中两个Cu2+离它最近,晶体延伸后还有两个,则离该Cl-最近的Cu2+有4个,D项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4小题,共52分)
17.(13分)回答下列问题:
(1)N和Cu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N原子个数为_______,Cu的原子个数为_______。
(2)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3)S和Cu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S与Cu的微粒个数比为_______。
(4)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的原子,其原子元素符号为_______。
(5)CuaSnbSc中Cu元素有+1和+2两种价态,从结构上分析基态Cu+、Cu2+中_______更稳定,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1 3
(2)Cu3N
(3)1:1
(4)Mn
(5) Cu+ 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全充满的稳定结构
【解析】(1)N原子所在位置为顶点,根据均摊法,N原子个数为:;铜原子所在位置为棱心,个数为:;
(2)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3N;
(3)根据晶胞结构,S原子所在位置为顶点和面心,个数为:,Cu原子所在位置为内部,个数为4个,该化合物的S与Cu的微粒个数比为1:1;
(4)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的原子,其原子序数为27,原子元素符号为Mn;
(5)Cu+和Cu2+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和3d9,Cu+的价层电子排布全满,较稳定;原因: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全充满的稳定结构。
18.(13分)(1)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石墨烯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①在石墨烯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__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__个C原子。
②在金刚石晶体中,C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也为六元环,每个C原子连接_个六元环,六元环中最多有__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
(2)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_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__个原子。
(3)如图为S8的结构,其熔点和沸点要比二氧化硫的熔点和沸点高很多,主要原因为__。
(4)比较下列储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__。
GeCl4
GeBr4
GeI4
熔点/℃
-49.5
26
146
沸点/℃
83.1
186
约400
【答案】 (1) 3 2 12 4
(2) 共价键 3
(3) S8的相对分子质量比SO2的大,分子间范德华力更强
(4) GeCl4、GeBr4、GeI4的熔、沸点依次增高,原因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
【解析】(1)①由石墨烯晶体结构图可知,每个C原子连接3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的C原子数为;故答案为3;2;
②观察金刚石晶体的空间结构,以1个C原子为标准计算,1个C原子和4个C原子相连,则它必然在4个六元环上,这4个C原子中每个C原子又和另外3个C原子相连,必然又在另外3个六元环上,3×4=12,所以每个C原子连接12个六元环;六元环中最多有4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故答案为12;4;
(2)晶体硅与金刚石结构类似,属于共价晶体,硅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在金刚石晶胞中每个面心上有1个碳原子,晶体硅和金刚石结构类似,则面心位置贡献的原子数为6×2=3;故答案为共价键;3;
(3)S8和SO2均为分子晶体,分子间存在的作用力均为范德华力,S8的相对分子质量比SO2的大,分子间范德华力更强,熔点和沸点更高;故答案为S8的相对分子质量比SO2的大,分子间范德华力更强;
(4)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三种锗卤化物都是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依次增高,而熔、沸点的高低与分子间作用力强弱有关,分子间作用力强弱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故答案为GeCl4、GeBr4、GeI4的熔、沸点依次增高,原因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
19.(13分)回答下列问题:
(1)将等径圆球在二维空间里进行排列,可形成密置层和非密置层,在如图所示的半径相等的圆球的排列中,A属于___________层,配位数是___________;B属于___________层,配位数是___________。
(2)辽宁号航母飞行甲板等都是由铁及其合金制造的。铁有 三种同素异形体,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含有的铁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
②、两种晶体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___。
③若晶胞的边长为a cm, 晶胞的边长为b cm,则两种晶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1) 非密置 4 密置 6
(2) 2∶1 4∶3 b3∶(4a3)
【解析】(1)密置层的排列最紧密,靠的最近,空隙最少,在图1所示的半径相等的圆球的排列中,A中的排布不是最紧密,A属于非密置层,一个中心圆球周围有四个圆球,配位数是4;B中排布是最紧密的结构,B属于密置层,一个中心圆球周围有六个圆球,配位数是6;
(2)①晶胞中,Fe原子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则含有的铁原子数;晶胞中,Fe原子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和1个体心,则含有的铁原子数8×1/8+1×1=2,故答案为2∶1;
②晶体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为8,晶体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为6,故二者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8∶6=4∶3;
③若晶胞的边长为acm,其晶胞只含1个Fe原子,则晶体的密度为:,若晶胞的边长为bcm,其晶胞中含有4个Fe原子,则晶体密度为,则两种晶体的密度之比。
20.(13分)配位化学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经济、生产、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1)在配合物中部分分子或离子与中心离子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在溶液中能够稳定存在的整体,称为“内界”{书写时用“[ ]”与外界分离}。与中心离子结合不够紧密的离子则处于“外界”。内界和外界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如CoCl3与NH3形成的三种配合物A、B、C,Co3+的配位数均为6,但它们的颜色各异,如果各取1molA、B、C溶于水,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分别产生1mol、2mol、3mol白色沉淀。则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B:_______,C:_______,它们的配体分别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2)甲醇和CO合成乙酸时,使用铑羰基化合物[Rh(CO)2I2]-作为催化剂,使得原本需要高压下才能进行的反应在低压下也能进行。其催化机理如图:
①根据Rh的化合价可将I、II、III、IV、V分为:
1)化合价_______价,包含_______;
2)化合价_______价,包含_______;(有几种化合价填几类,可不填满,也可增加)
②上述机理中包括_______步反应,其中一步为氧化加成,该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Co(NH3)4Cl2]Cl [Co(NH3)5Cl]Cl2 [Co(NH3)6]Cl3 NH3和Cl- NH3和Cl- NH3
(2) +1 I、V +3 II、III、IV 5
+CH3I=
【解析】(1)CoCl3与NH3形成的三种配合物A、B、C,Co3+的配位数均为6,说明“内界”有6个配体,如果各取1molA、B、C溶于水,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分别产生1mol、2mol、3mol白色沉淀,说明“外界”Cl-的个数分别为1、2、3个,故化学式分别为A:[Co(NH3)4Cl2]Cl;B:[Co(NH3)5Cl]Cl2;C:[Co(NH3)6]Cl3;由以上结构可知,配体分别是A:NH3和Cl-;B:NH3和Cl-;C:NH3;
(2)①由图示可知,CO可以认为化合价为0,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Ⅰ中Rh化合价为+1价,Ⅱ中Rh化合价为+3价,Ⅲ中Rh化合价为+3价,Ⅳ中Rh化合价为+3价,Ⅴ中Rh化合价为+1价;故为Rh+1价,包含I、V;Rh+3价,包含II、III、IV;
②由图示可知,上述机理中包括5步反应,其中I到II的反应,Rh化合价由+1价变成+3价,作为还原剂被氧化,故氧化加成反应的方程式为+CH3I=。
《晶体结构与性质》能力提升单元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所属晶体类型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共价晶体
石墨
生石灰
碳化硅
金刚石
分子晶体
冰
固态氨
氯化铯
干冰
离子晶体
氮化铝
食盐
明矾
胆矾
金属晶体
铜
汞
铝
铁
A. B. C.C D.
【答案】D
【解析】A.氮化铝常用作砂轮及耐高温的材料,熔融时不导电为共价化合物,熔点高、硬度大,为原子晶体,石墨为混合晶体,选项A错误;
B.生石灰为,为离子晶体,选项B错误;
C.氯化铯为活泼金属的氯化物,为离子晶体,选项C错误;
D.金刚石为原子晶体,干冰为分子晶体,芒硝为,属于离子晶体,铁属于金属晶体,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下列关于物质特殊聚集状态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超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能表现出不同于单个分子的性质
B.非晶体基本构成微粒的排列是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
C.液晶内部分子沿分子长轴方向有序排列,使液晶具有各向异性
D.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与颗粒间的界面两部分,两部分都是长程有序的
【答案】D
【解析】A.超分子能表现出不同于单个分子的性质,其原因是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A正确;
B.构成非晶体的微粒,在非晶体中的排列,遵循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规则,B正确;
C.液晶具有各向异性,其原因是液晶内部分子沿分子长轴方向进行有序排列,C正确;
D.纳米材料实际上是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级尺度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纳米材料内部具有晶体结构,但界面处则为无序结构,D错误;
故选D。
3.根据图中相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NaCl晶体中,距离Na+最近的Cl-形成正八面体
B.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4F4或F4E4
C.1个Zn的晶胞中含有2个Zn原子
D.KO2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6个紧邻的K+,每个周围有6个紧邻的
【答案】C
【解析】A.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的配位数都是6,则距离Na+最近的六个Cl-形成正八面体,选项A正确;
B.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分子,每个分子为一个整体,所以该分子的化学式为E4F4或F4E4,选项B正确;
C.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1个Zn的晶胞中含有9个Zn原子,而均摊占有8+1=2个Zn原子,选项C不正确;
D.KO2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6个紧邻的O2-,每个O2-周围有6个紧邻的K+,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4.下列性质可能符合分子晶体特点的是(深度解析)
①熔点,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②熔点,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③能溶于,熔点,沸点
④熔点,质软,固态能导电,密度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B
【解析】在分子晶体中,相邻分子靠分子间作用力相互吸引。分子晶体熔化时,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化学键,所以分子晶体一般具有较低的熔点。此外,分子晶体还具有硬度小、易升华、有较强的挥发性、一般不导电等特点。
①熔点高,不是分子晶体的性质;
②熔点低,不导电,可能是分子晶体的性质;
③熔沸点不高,可能是分子晶体的性质;
④固态能导电,不是分子晶体的性质;
故选B。
5.根据下列性质判断,属于共价晶体的物质是。
A.熔点为2700℃,导电性好,延展性强
B.无色晶体,熔点大于3500℃,不导电,质硬,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C.无色晶体,能溶于水,质硬而脆,熔点为801℃,熔化时能导电
D.沸点为-78℃,微溶于水,硬度小,固态或液态时不导电
【答案】B
【解析】A.原子晶体的熔点高,但不能导电,因此熔点2700℃,导电性好,延展性强应该是金属晶体,选项A错误;
B.无色晶体,熔点3500℃,不导电,质硬,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符合原子晶体的性质特点,选项B正确;
C.无色晶体,能溶于水,质硬而脆,熔点800℃,熔化时能导电,符合离子晶体的性质,属于离子晶体,选项C错误;
D.熔点-56.6℃,微溶于水,硬度小,固态或液态时不导电,符合分子晶体的性质,属于分子晶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6.用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F中HF分子的个数为
B.60g二氧化硅中键个数为
C.1mol白磷中含有的键个数为
D.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且为
【答案】D
【解析】A.标准状况下,HF是液体,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A项错误;
B.60g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为1mol,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形成4个键,则含有4mol键,即含有键个数为4NA,B项错误;
C.白磷分子中含有6个键,则1mol白磷中含有的键个数为6NA,C项错误;
D.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其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且为NA,D项正确;
答案选D。
7.已知:发生水解反应的机理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的键角与白磷(P4)的键角相同
B.脱水后加热分解得到的晶体中每个Si可参与形成12个12元环
C.和均属于共价晶体(原子晶体)
D.不能按照上述机理发生水解反应,原因是C的原子半径小
【答案】B
【解析】A.是和甲烷相似的结构,正四面体中心与顶点夹角为,为中空的正四面体结构,键角为60°,故A错误;
B.脱水后加热分解得到二氧化硅,一个Si被12个12元环共用,故B正确;
C.属于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是共价晶体(原子晶体),故C错误;
D.不能按照上述机理发生水解反应,是因为C原子只有两个电子层,没有d轨道,难以形成杂化,故D错误;
选B。
8.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B.氯化钠溶于水时晶体中的离子键被破坏
C.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D.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
【答案】B
【解析】A.晶体中如果含有阳离子,可能不含阴离子,如: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故A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电离为氯离子和钠离子,晶体中的离子键被破坏,故B正确;
C.分子的稳定性取决于分子内原子间共价键的键能大小,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故C错误;
D.离子晶体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故D错误;
故选:B。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含有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②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
③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均与自由电子有关;
④共价键的强弱决定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
⑤共价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⑥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⑦NaCl晶体中,阴离子周围紧邻的阳离子数为6;
⑧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C
【解析】①金属晶体含有金属阳离子,故含有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故错误;
②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故错误;
③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均与自由电子有关,故正确;
④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故错误;
⑤共价晶体是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所以共价晶体含有共价键,故正确;
⑥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如汞在常温下为液体,碘是分子晶体,常温下为固体,故错误;
⑦NaCl晶体中,阴离子周围紧邻的阳离子数为6,故正确;
⑧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均为原子晶体,键能越大,硬度越大,原子半径:C>Si,键长:C-C>C-Si>Si-Si,键能:C-C>C-Si>Si-Si,故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故正确;综上所述,共4个正确;
故选C。
10.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晶体熔点:> B.硬度: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晶体熔点:Na>Mg>Al D.晶体熔点:NaF>NaCl>NaBr>NaI
【答案】C
【解析】A.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要高于形成分子内氢键的物质,对羟基苯甲酸是分子间氢键,邻羟基苯甲酸是分子内氢键,A正确;
B.均为共价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硬度越大,B正确;
C.均为金属晶体,熔点高低取决于原子半径大小以及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其规律是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多,熔点越高,则熔点Al>Mg>Na,C不正确;
D.离子键越强,晶体熔点越高,阳离子相同时,离子键的强弱与阴离子半径有关,半径越小,则离子键越强,D正确;
故选C。
11.“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下列类推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从CH4、NH、SO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PH、PO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B.H2O常温下为液态,H2S常温下也为液态
C.金刚石中C-C键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的键长为140~145pm,所以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
D.CH4和P4都为正四面体形,CH4中键角为109°28ˊ,P4中键角也为109°28ˊ
【答案】A
【解析】A.CH4、NH、SO、PH、PO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都是4,无孤电子对,均为正四面体结构,故A正确;
B.H2S常温下为气态,故B错误;
C.金刚石是共价晶体,C60是分子晶体,所以C60的熔点低于金刚石,故C错误;
D.CH4和P4都为正四面体形,CH4中键角为109°28ˊ,P4中键角为60°,故D错误;
选A。
12.泽维尔研究发现,当用激光脉冲照射NaI使Na+和I-的核间距为1.0~1.5nm时,呈共价键。根据泽维尔的研究成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A.NaI晶体是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混合物
B.离子晶体可能含有共价键
C.NaI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共价键和离子键没有绝对的界限
【答案】D
【解析】A.NaI晶体是离子化合物,如改变离子的核间距,可能为共价化合物,但为纯净物,不是混合物,A错误;
B.NaOH晶体中就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但不是泽维尔的研究成果,B错误;
C.NaI晶体中当Na+和I-的核间距为1.0~1.5nm时,呈现共价键,但不存在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情形,C错误;
D.NaI为离子晶体,钠离子和碘离子之间是离子键,但是当Na+和I-的核间距为1.0~1.5nm时,呈现共价键,故共价键和离子键没有绝对的界限,D正确;
故选D。
13.硼氢化钠(NaBH4)与水在催化剂作用下获得氢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BH4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B.BH3中 B—H 键键长小于 H2O 中 O—H 键键长
C.整个过程中涉及的含硼微粒有 6 种
D.每产生 1mol H2 转移 2mol 电子
【答案】C
【解析】硼氢化钠(NaBH4)与水在催化剂作用下获得氢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A.NaBH4为离子化合物,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为离子键,B-H之间为极性共价键,A错误;
B.B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半径越大,键长越长,键能越小,故BH3中 B—H 键键长大于 H2O 中 O—H 键键长,B错误;
C.整个过程中涉及的含硼微粒有,共6种,C正确;
D.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 H2 转移 1mol 电子,D错误;
故选C。
14.在水溶液中与HCHO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HO的分子构型是是三角锥形
B.基态的电子排布式为
C.中与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H
D.1mol中所含键的数目是6mol
【答案】D
【解析】A.HCHO中含碳氧双键,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A错误;
B.基态的电子排布式为,B错误;
C.H2O中O原子含孤电子对,故与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O,C错误;
D.的结构式为,单键全部是键,三键中含1个键和2个键,1mol中所含键的数目是6mol,D正确;
故选D。
15.配合物[Cu(NH3)4](OH)2的中心离子、配体、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分别为
A.Cu2+、OH-、2+、2 B.Cu+、NH3、1+、4
C.Cu2+、NH3、2+、4 D.Cu2+、NH3、2+、2
【答案】C
【解析】配合物[Cu(NH3)4](OH)2的中心离子是Cu2+,4个氨分子和Cu2+形成配位键,配体是NH3,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为+2,配位数为4,故选C。
16.通过下列实验以印刷线路板碱性蚀刻废液(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制备Cu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元素位于周期表中d区
B.中配位原子是N
C.“还原”时离子方程式为
D.CuCl晶胞如图所示,与等距离且最近的有2个
【答案】B
【解析】A.d区元素包含ⅢB~ⅦB、Ⅷ族。ds区的元素包含了ⅡB和ⅠB族元素,而铜位于ⅠB族为ds区元素,A项错误;
B.配位键是一方提供空轨道(主要是含空轨道的金属提供)而另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形成,NH3中N有孤电子对,所以配位原子是N,B项正确;
C.该方程式没有配平,应该为,C项错误;
D.以面心的Cl-为例该晶胞中两个Cu2+离它最近,晶体延伸后还有两个,则离该Cl-最近的Cu2+有4个,D项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4小题,共52分)
17.(13分)回答下列问题:
(1)N和Cu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N原子个数为_______,Cu的原子个数为_______。
(2)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3)S和Cu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S与Cu的微粒个数比为_______。
(4)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的原子,其原子元素符号为_______。
(5)CuaSnbSc中Cu元素有+1和+2两种价态,从结构上分析基态Cu+、Cu2+中_______更稳定,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1 3
(2)Cu3N
(3)1:1
(4)Mn
(5) Cu+ 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全充满的稳定结构
【解析】(1)N原子所在位置为顶点,根据均摊法,N原子个数为:;铜原子所在位置为棱心,个数为:;
(2)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3N;
(3)根据晶胞结构,S原子所在位置为顶点和面心,个数为:,Cu原子所在位置为内部,个数为4个,该化合物的S与Cu的微粒个数比为1:1;
(4)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的原子,其原子序数为27,原子元素符号为Mn;
(5)Cu+和Cu2+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和3d9,Cu+的价层电子排布全满,较稳定;原因: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全充满的稳定结构。
18.(13分)(1)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石墨烯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①在石墨烯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__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__个C原子。
②在金刚石晶体中,C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也为六元环,每个C原子连接_个六元环,六元环中最多有__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
(2)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_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__个原子。
(3)如图为S8的结构,其熔点和沸点要比二氧化硫的熔点和沸点高很多,主要原因为__。
(4)比较下列储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__。
GeCl4
GeBr4
GeI4
熔点/℃
-49.5
26
146
沸点/℃
83.1
186
约400
【答案】 (1) 3 2 12 4
(2) 共价键 3
(3) S8的相对分子质量比SO2的大,分子间范德华力更强
(4) GeCl4、GeBr4、GeI4的熔、沸点依次增高,原因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
【解析】(1)①由石墨烯晶体结构图可知,每个C原子连接3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的C原子数为;故答案为3;2;
②观察金刚石晶体的空间结构,以1个C原子为标准计算,1个C原子和4个C原子相连,则它必然在4个六元环上,这4个C原子中每个C原子又和另外3个C原子相连,必然又在另外3个六元环上,3×4=12,所以每个C原子连接12个六元环;六元环中最多有4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故答案为12;4;
(2)晶体硅与金刚石结构类似,属于共价晶体,硅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在金刚石晶胞中每个面心上有1个碳原子,晶体硅和金刚石结构类似,则面心位置贡献的原子数为6×2=3;故答案为共价键;3;
(3)S8和SO2均为分子晶体,分子间存在的作用力均为范德华力,S8的相对分子质量比SO2的大,分子间范德华力更强,熔点和沸点更高;故答案为S8的相对分子质量比SO2的大,分子间范德华力更强;
(4)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三种锗卤化物都是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依次增高,而熔、沸点的高低与分子间作用力强弱有关,分子间作用力强弱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故答案为GeCl4、GeBr4、GeI4的熔、沸点依次增高,原因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
19.(13分)回答下列问题:
(1)将等径圆球在二维空间里进行排列,可形成密置层和非密置层,在如图所示的半径相等的圆球的排列中,A属于___________层,配位数是___________;B属于___________层,配位数是___________。
(2)辽宁号航母飞行甲板等都是由铁及其合金制造的。铁有 三种同素异形体,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含有的铁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
②、两种晶体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___。
③若晶胞的边长为a cm, 晶胞的边长为b cm,则两种晶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1) 非密置 4 密置 6
(2) 2∶1 4∶3 b3∶(4a3)
【解析】(1)密置层的排列最紧密,靠的最近,空隙最少,在图1所示的半径相等的圆球的排列中,A中的排布不是最紧密,A属于非密置层,一个中心圆球周围有四个圆球,配位数是4;B中排布是最紧密的结构,B属于密置层,一个中心圆球周围有六个圆球,配位数是6;
(2)①晶胞中,Fe原子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则含有的铁原子数;晶胞中,Fe原子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和1个体心,则含有的铁原子数8×1/8+1×1=2,故答案为2∶1;
②晶体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为8,晶体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为6,故二者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8∶6=4∶3;
③若晶胞的边长为acm,其晶胞只含1个Fe原子,则晶体的密度为:,若晶胞的边长为bcm,其晶胞中含有4个Fe原子,则晶体密度为,则两种晶体的密度之比。
20.(13分)配位化学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经济、生产、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1)在配合物中部分分子或离子与中心离子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在溶液中能够稳定存在的整体,称为“内界”{书写时用“[ ]”与外界分离}。与中心离子结合不够紧密的离子则处于“外界”。内界和外界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如CoCl3与NH3形成的三种配合物A、B、C,Co3+的配位数均为6,但它们的颜色各异,如果各取1molA、B、C溶于水,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分别产生1mol、2mol、3mol白色沉淀。则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B:_______,C:_______,它们的配体分别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2)甲醇和CO合成乙酸时,使用铑羰基化合物[Rh(CO)2I2]-作为催化剂,使得原本需要高压下才能进行的反应在低压下也能进行。其催化机理如图:
①根据Rh的化合价可将I、II、III、IV、V分为:
1)化合价_______价,包含_______;
2)化合价_______价,包含_______;(有几种化合价填几类,可不填满,也可增加)
②上述机理中包括_______步反应,其中一步为氧化加成,该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Co(NH3)4Cl2]Cl [Co(NH3)5Cl]Cl2 [Co(NH3)6]Cl3 NH3和Cl- NH3和Cl- NH3
(2) +1 I、V +3 II、III、IV 5
+CH3I=
【解析】(1)CoCl3与NH3形成的三种配合物A、B、C,Co3+的配位数均为6,说明“内界”有6个配体,如果各取1molA、B、C溶于水,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分别产生1mol、2mol、3mol白色沉淀,说明“外界”Cl-的个数分别为1、2、3个,故化学式分别为A:[Co(NH3)4Cl2]Cl;B:[Co(NH3)5Cl]Cl2;C:[Co(NH3)6]Cl3;由以上结构可知,配体分别是A:NH3和Cl-;B:NH3和Cl-;C:NH3;
(2)①由图示可知,CO可以认为化合价为0,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Ⅰ中Rh化合价为+1价,Ⅱ中Rh化合价为+3价,Ⅲ中Rh化合价为+3价,Ⅳ中Rh化合价为+3价,Ⅴ中Rh化合价为+1价;故为Rh+1价,包含I、V;Rh+3价,包含II、III、IV;
②由图示可知,上述机理中包括5步反应,其中I到II的反应,Rh化合价由+1价变成+3价,作为还原剂被氧化,故氧化加成反应的方程式为+CH3I=。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