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南充高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2021级生物理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每题1分,21-40每题2分,共60分)
    1. 经过诱变处理后,基因A发生了如图所示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因A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B. 三种肽链的形成体现出基因突变具有随机发生的特点
    C. 诱使基因A突变的因素可能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D. 肽链A3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A发生突变导致转录出的mRNA中终止密码子延后出现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最易发生于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即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导致体细胞发生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导致生殖细胞发生突变)。
    【详解】A、基因A突变后可表达三种不同长度的肽链,肽链变长可能是碱基对增添、肽链变短可能是碱基对缺失,肽链不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A正确;
    B、三种肽链的形成体现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形成等位基因,B错误;
    C、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基因突变,C正确;
    D、肽链A3长度延长,可能是由基因A发生突变后转录出的mRNA中终止密码子延后出现导致,D正确。
    故选B。
    2.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一对同源染色体也不存在基因重组
    B. 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和重组性状,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
    C. 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
    D.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详解】A、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基因重组,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A错误;
    B、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只能产生新基因型和重组性状,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B正确;
    C、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C正确;
    D、基因重组使子代基因组合具有多样性,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A。
    3. 对于低温诱导洋葱(2N=16)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 )
    A. 制片的基本流程: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 为使组织中的细胞固定,应选用卡诺氏液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C.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见16或32条染色体
    D. 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可通过抑制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体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 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详解】A、制片的基本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
    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杀死细胞,固定根尖形态,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使细胞分裂固定在某一个时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
    C、低温诱导后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会加倍,部分细胞未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见32或16条染色体,C正确;
    D、低温与秋水仙素均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错误。
    故选C。
    4. 造成人类遗传病的原因有多种。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某21三体综合征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A和aa,据此可推断,该患者染色体异常必定是其母亲的原始生殖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造成的
    B. 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丈夫的基因型为BB,妻子的基因型为bb)生出了一个患有猫叫综合征的孩子,若这个孩子表现出基因b的性状,则可能是父亲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的
    C.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和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等特点
    D. 就色盲和白化病来说,如果父母表现型均正常,则女儿可能会患白化病,不可能患色盲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详解】A、某21三体综合征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A和aa,据此可推断,该患者染色体异常,可能是其母亲在产生卵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两个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造成的,也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经过着丝粒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A错误;
    B、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丈夫的基因型为BB,妻子的基因型为bb)生出了一个表现出基因b性状的患有猫叫综合征的孩子,说明这个孩子的体细胞中没有基因B,则可能是父亲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的,B正确;
    C、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而多基因遗传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和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C正确;
    D、女儿的X染色体遗传自父亲,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父母表现型均正常,则父亲的X染色体上没有色盲的致病基因,但父母均可能携带有白化病的致病基因,所以女儿女儿可能会患白化病,不可能患色盲,D正确。
    故选A。
    5.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现及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正确地解释了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
    B. 雌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 生物多样性形成就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能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A正确;
    B、狮虎兽不具有生殖能力,雌虎和雄师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错误;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新物种的形成只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方面,D错误。
    故选A。
    6.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
    47

    A. ①内缺乏Na+会引起于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B. ②属于血浆,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 激素、血红蛋白和参与细胞呼吸的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 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表格分析:题中表格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或淋巴。
    【详解】A、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为细胞外液,其中缺乏Na+会引起于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因为钠离子内流的数量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有关,A正确;
    B、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或淋巴。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引起组织液渗透压相对上升,导致③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激素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和参与细胞呼吸的酶都存在于细胞内液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③是组织液或淋巴,④为细胞内液,二者之间成分存在差异是由于细胞膜导致的,即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C。
    7. 某反射弧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①~⑥为基本结构,a与b为可测膜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在实验前后细胞始终保持活性,反射弧的结构保持正常状态,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刺激①后,引起⑥收缩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B. ③处可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C. 分别刺激②和⑤,a、b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相同
    D. ④为突触,其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为突触,⑤是传出神经,⑥是效应器。
    【详解】A、刺激①(感受器)后,兴奋最终到达传出神经末梢,末梢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⑥(肌肉),引起⑥收缩,A正确;
    B、③是神经中枢,可产生兴奋并对传入信息分析和综合,B正确;
    C、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方向为①→②→③→⑤→⑥,刺激②,a、b电流计均发生2次方向相反偏转,刺激⑤.a电流计不偏转,b电流计发生2次偏转,C错误。
    D、④为突触,兴奋在突触结构上只能单向传递,故其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D正确。
    故选C。
    8. 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图1中①②③④表示神经纤维膜上的位点,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刺激①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 兴奋传导到②时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如图2所示
    C. 若增加培养液中Na+的浓度,图2的峰值会减小
    D. 若将阻断Na+通道的麻醉剂放在④处,电流计的测量结果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
    【详解】A、刺激①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A错误;
    B、兴奋传导到②时,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膜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B正确;
    C、若增加培养液中Na+的浓度,兴奋时Na+内流增多,动作电位峰值增大,图2电流计指针的偏转幅度会增大,C错误;
    D、本来电流计偏转两次,若将阻断Na+通道麻醉剂放在④处,兴奋不能传到③处,电流计只偏转1次,不能发生第2次偏转,电流计的测量结果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B。
    9.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结构,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B.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运输至突触后膜不需要消耗能量
    C. 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后,膜上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酶解灭活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
    【详解】A、相邻的两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建立联系,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A正确;
    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兴奋在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引起了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从而产生兴奋,C错误;
    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酶解灭活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D正确。
    故选C。
    10.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
    B.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脑干
    C. 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见文字
    D. 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功能,小脑具有维持躯体平衡的中枢。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详解】A、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A正确;
    B、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是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B正确;
    C、患者若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见文字,而若S区受损则不能讲话,C错误;
    D、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成人大脑皮层发育完善,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D正确。
    故选C。
    11. 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膀胱逼尿肌接受兴奋后收缩,产生排尿反射。逼尿肌收缩时,又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直至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产生尿意的过程:牵张感受器→④→脊髓→②→大脑皮层
    B. 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的截瘫病人无法完成排尿
    C. 正常成年人排尿的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D. 成年人能根据环境情况适时排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会受到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A、大脑皮层产生尿意途径是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传入神经→脊髓,脊髓再通过神经②传导大脑皮层,A正确;
    B、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脊髓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但是在脊髓的控制下仍可以完成排尿反射,B错误;
    C、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的过程存在正反馈调节,C正确;
    D、成年人能根据环境情况适时排尿,体现了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控制,也就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B。
    12. 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内分泌腺,数字表示激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B. ①②③依次代表TRH、TSH、甲状腺激素
    C. 若饮食中长期缺碘,则人体中b会增生肿大
    D. 人体中激素②只能作用于b,激素③只能作用于a和c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其中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
    【详解】A、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存在负反馈调节,A正确;
    B、③可作用于c和a,说明③是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②属于促甲状腺激素(TSH),①属于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B正确;
    C、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若饮食中长期缺碘,则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增生,因此人体中b甲状腺会增生肿大,C正确;
    D、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b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机体的几乎所有的细胞,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作为信息分子,由血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起调节作用
    B. 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C. 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起作用,它作用速度快,作用时间短
    D. 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它作用的范围较广泛,持续时间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需要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作用过程表现为迅速、作用时间短,作用范围有限;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并在靶器官、靶细胞部位发挥调节作用的,其作用特点为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速度慢。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详解】A、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可经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由于靶细胞表面有相应的受体,因而只对靶细胞起调节作用,A错误;
    B、神经递质以扩散方式通过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完成信息传递,B错误;
    C、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起作用,它作用速度快,作用时间短,作用部位精准,C正确;
    D、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它作用的范围较广泛,持续时间长,D错误。
    故选C。
    14.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体、抗原、淋巴因子和溶菌酶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 吞噬细胞属于淋巴细胞,可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
    C. 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D.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等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答案】D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
    ①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
    ②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
    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如唾液腺细胞可以产生溶菌酶;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
    B、吞噬细胞属于白细胞,可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B错误;
    C、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而浆细胞不具有识别作用,C错误;
    D、扁桃体、淋巴结、胸腺等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均属于免疫器官,D正确。
    故选D。
    15. 过敏反应是常见的一种免疫异常引起的疾病,全世界20%~40%的人被过敏问题困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只有在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时才会产生相应抗体
    B. 花粉、海鲜、动物的毛屑等物质都可能导致过敏
    C. 过敏反应具有遗传倾向,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D. 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严重地损伤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会引起体内将产生体液免疫反应,形成的浆细胞会产生抗体,A错误 ;
    B、花粉、海鲜、动物的毛屑等物质都可能作为过敏原,导致过敏反应,B正确;
    C、过敏反应一般具有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也迅速的特点,还具有遗传倾向,C正确;
    D、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严重地损伤组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正确。
    故选A。
    16. 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和感受单侧光的部位都是胚芽鞘尖端下部
    B. 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尖端下部
    C. 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跟某种化学物质在单侧光照射下分布不均匀有关
    D. 温特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化学物质吲哚乙酸有关,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实验分析:
    1、达尔文:①胚芽鞘+单侧光→向光生长;②去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③用锡箔罩住尖端+单侧光→生长,不弯曲。分析: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对下部产生影响,出现向光弯曲。
    2、鲍森•詹森: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弯曲;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单侧光→弯曲。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结论: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4、温特:①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②空白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
    5、1934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其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
    【详解】A、达尔文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A错误;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初步证明该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B正确;
    C、拜尔的实验不涉及单侧光照,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错误;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证明生长素成分的是郭葛,D错误。
    故选B。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广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催熟菠萝,可以做到菠萝有计划地上市
    B. 油菜扬花期遇到连续的阴雨,可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NAA减少损失
    C.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某种淀粉酶
    D. 使用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施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的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毒性、药物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在施用时,还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施用方式等。
    【详解】A、乙烯利作为生长调节剂,具有催熟作用,因此,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催熟菠萝,可以做到菠萝有计划地上市,A正确;
    B、油菜收获的是种子,而NAA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在油菜扬花期遇到连续的阴雨,通过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NAA不能减少损失,B错误;
    C、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可诱导淀粉酶的产生,因此,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某种淀粉酶,C正确;
    D、使用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即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表现更敏感,D正确。
    故选B。
    18.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大小可以不同
    B. 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可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
    D. 全国人口普查时使用的调查方法是逐个计数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详解】A、样方的大小因为植物的种类不同而又不同的大小,故调查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大小可以不同,A正确;
    B、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也可以采用样方法,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B正确;
    C、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
    D、全国人口普查要统计所有人,方法一般是逐个计数,D正确。
    故选C。
    19.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了正常的⑤
    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春运期间,南充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2、①表示种群密度,②是出生率,③是死亡率,④是年龄组成(年龄结构),⑤是性别比例。
    【详解】A、①表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A正确;
    B、⑤是性别比例,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性别比例,进而通过降低出生率,使种群数量下降,B正确;
    C、④是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C正确;
    D、②是出生率,③是死亡率,春运期间,南充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
    故选D。
    20. 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此图表示鲤鱼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在e点开始捕捞即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B. 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防治害虫应在c点之前进行,越早越好
    C. 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仍可能发生变化
    D. 若此图表示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增大该种群的K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其中c点种群数量为K/2,此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e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
    【详解】A、若此图表示鱼的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达到e点开始捕捞,可获得最高日产量,但不会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错误;
    B、c点种群数量为K/2,此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则防治害虫应在c点之前进行,越早越好,B正确;
    C、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当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仍可能在该值上下波动,C正确;
    D、若此图表示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因而可以增大该种群的K值,D正确。
    故选A。
    21. 下列有关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B.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或多倍体
    C. 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D.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
    【答案】B
    【解析】
    【分析】1、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
    2、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属于二倍体。
    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详解】A、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A错误;
    B、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就称为几倍体,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发育来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或多倍体,B正确;
    C、单倍体指的是由本物中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细胞内含有染色体组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也可能是多倍体,如三倍体,C错误;
    D、由二倍体生物形成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一般不育,但由某些多倍体生物形成的单倍体则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一般也可育,D错误。
    故选B。
    22. 下图表示小麦育种的几种方式,其中序号表示获得的目的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得①和⑥的育种原理相同,获得②和③的育种原理也相同
    B. 如果用获得的①②杂交,则子代植株高度不育
    C. 获得④⑤的过程中,出现的变异个体不全都符合农业生产需要
    D. 多代连续自交筛选获得①,该方式使不符合要求的基因的频率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杂交育种,②是单倍体育种,③是多倍体育种,④和⑤都是诱变育种,⑥是基因工程育种。
    【详解】A、①是杂交育种,⑥是基因工程育种,二者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②是单倍体育种,③是多倍体育种,育种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A正确;
    B、①杂交育种的子代和②单倍体育种的子代均为正常二倍体,①②杂交子代可育,B错误;
    C、④和⑤都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出现的变异个体不全都符合农业生产需要,C正确;
    D、多代连续自交筛选获得①,是通过人工选择的方式使不符合要求的基因的频率下降,D正确。
    故选B。
    23. 下列有关基因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地区红绿色盲患者在男性中约占8%,在女性中约占0.64%,由此可知该地区红绿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约为8%
    B. 基因频率变化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不受环境的影响
    C. 种群中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一般更适应环境
    D. 一个种群中某些个体的死亡会引起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1、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详解】A、若控制色盲的基因为b,已知女性中色盲XbXb=0.64%,男性中XbY=8%,推出女性中Xb基因频率约为8%,男性中Xb基因频率为8%,故人群中红绿色盲Xb基因频率约为8%,A正确;
    B、可遗传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型,使有利的变异积累,相应的基因型也被保留,从而改变基因频率,故可遗传变异、环境都可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错误;
    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种群中频率高的基因(说明是选择留下的)所控制的性状一般更适应环境,C正确;
    D、种群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因此某个体的死亡会引起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24. 宿主是病原体赖以生存的环境,只有宿主与病原体各自形成一套生存体系,病原体对宿主表现为低致病性或无致病性,宿主具有防御能力,才能使两者“和谐共存”,否则“两败俱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宿主强大的免疫能力导致病原体发生定向变异
    B. 病原体对宿主致病性的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病原体与宿主协同进化是实现和谐共存的机制
    D. 病原体的快速进化可导致新型感染症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功能。
    【详解】A、先有病原体发生不定向变异,后有宿主的定向选择,A错误;
    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病原体对宿主致病性的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故病原体与宿主协同进化是实现和谐共存的机制,C正确;
    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故病原体的快速进化可导致新型感染症的出现,D正确。
    故选A。
    【点睛】
    25. 内环境中离子平衡对神经元产生电位和传导兴奋有重要影响,如细胞内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神经元膜上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进一步增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流出细胞促进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B. Ca2+流入细胞内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
    C. K+外流消耗能量,而Na+内流不消耗能量 D. 离子在细胞内外的均匀分布是维持稳态的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是神经递质释放的前提,想要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到突触小泡;K+流出细胞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不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
    【详解】A、K+外流会导致神经元膜上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进一步增强,会阻碍动作电位的产生,A错误;
    B、细胞内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B正确;
    C、K+外流和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都不消耗能量,C错误;
    D、不同离子在机体细胞内外的分布仍有可能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如细胞内的K+数量高于细胞外,而Na+相反,这正是神经兴奋产生和传导的基础,D错误。
    故选B。
    26.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脑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兴奋性递质)传递效能下降有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是一种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如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是突触前膜,能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B. 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将导致细胞Y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C. 抑郁症可能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过少引起的
    D. MAOI的作用原理是破坏单胺类神经递质,使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浓度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细胞X是突触前神经元,细胞Y是突触后神经元,①表示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蛋白M表示神经递质的受体,能够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同时还是钠离子通道;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降解酶可以将神经递质降解,使得神经递质灭活。
    【详解】A、由图可知,①是突触前膜,接受兴奋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进而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A正确;
    B、蛋白M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兴奋传到突触后膜,使细胞Y膜外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从而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
    C、抑郁症可能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过少,进而使神经递质传递效能下降有关,C正确;
    D、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MAOI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增加,D错误。
    故选D。
    27. 河豚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但其体内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从而导致神经麻痹等,使人迅速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极微量的河豚毒素可以作为镇痛和局部麻醉的药剂
    B. 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C. 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
    D. 河豚毒素的毒性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详解】A、由题意“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从而导致血管运动神经和呼吸神经中枢麻痹”,因此极微量的河豚毒素可以作为镇痛和局部麻醉的药剂,A正确;
    B、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
    C、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因为河豚毒素会抑制Na+内流,进而阻止了动作电位的产生,C正确;
    D、据题意可知,河豚毒素的毒性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进而可以作用麻醉剂和镇痛剂,D正确。
    故选B。
    28. 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据下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激传递至下丘脑,再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之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
    B.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
    C. 血糖升高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起效果后,会通过相关途径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D. 抗体2作用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的受体,则该患者体内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均可能偏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
    【详解】A、刺激传递至下丘脑,再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之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为反射,属于神经调节,A错误;
    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B正确;
    C、血糖升高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经胰岛素作用后,血糖浓度降低,使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反馈调节),C正确;
    D、抗体2与受体结合后,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不能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无法降低,故该患者体内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均可能偏高,D正确。
    故选A。
    29. 如图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X代表CO2,则b、d对应时刻,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度最高
    B. 若X代表血糖,则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肝糖原的分解
    C. 若X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则b→c段的变化可能与反馈调节有关
    D. 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c→d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较少,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详解】A、若X代表CO2,CO2可通过体液运输作为与脑干中的呼吸中枢,b、d时浓度最大,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度最高,A正确;
    B、若X代表血糖,a→b段血糖含量上升,有可能是肝糖原分解,B正确;
    C、若X代表促甲状腺激素,b点时促甲状腺激素较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
    D、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c→d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D错误。
    故选D。
    30. 人和高等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与下丘脑有关,下丘脑形成体温基准点,简称调定点。正常人调定点温度定为37℃,但细菌感染等病理反应导致发热,调定点可能轻微上移(如38℃)并达到新的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温度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表面
    B. 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起作用
    C. 细菌感染引起发热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对机体也有益处
    D. 机体发热使体温维持在38℃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的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A错误;
    B、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起作用,即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可以做出神经调节,同时还能分泌相应的激素进行激素调节,进而共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正确;
    C、细菌感染引起发热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对机体也有益处,如发热条件下,机体免疫功能会上升,C正确;
    D、机体发热使体温维持在38℃时,此时体温相对稳定,此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正确。
    故选A。
    31. 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的过程能彻底杀死侵入人体内的新冠病毒
    B. 图示表示体液免疫过程,细胞b只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C. 当新冠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细胞d会直接产生大量物质乙
    D. 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促进细胞c增殖分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记忆细胞,细胞e是浆细胞,物质甲是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物质乙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
    【详解】A、图中所示的过程为体液免疫过程,不能彻底杀死侵入人体内的新冠病毒,还需要借助细胞免疫的配合,A错误;
    B、细胞b是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发挥作用,B错误;
    C、细胞d是记忆细胞,当新冠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细胞d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物质乙,即抗体,C错误;
    D、物质甲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b)产生的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细胞c),使其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D正确。
    故选D。
    32. 下图表示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大致关系,下列关于艾滋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第I阶段表明免疫系统可以摧毁人体内大多数HIV病毒
    B. 第Ⅱ、Ⅲ阶段HIV浓度增加与人体内T细胞数量减少有关
    C. HIV在人体内长时间积累,使艾滋病患者免疫能力全部丧失
    D. 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能够阻止HIV在人体内的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HIV侵入人体,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能逆转录形成病毒DNA并整合到染色体的DNA上,并能随寄主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且不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大量的T淋巴细胞的死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相继严重缺陷,各种病原体乘虚而入。
    【详解】A、第Ⅰ阶段中免疫系统可以摧毁人体内大多数HIV病毒,但是由于T细胞的被HIV病毒持续攻击,造成免疫的下降,从而使得HIV病毒的数量又得以增加,A正确;
    B、由于HIV攻击的是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因此,第Ⅱ、Ⅲ阶段HIV浓度增加与人体内T细胞数量减少有关,B正确;
    C、HIV主要侵入并破坏 辅助性T细胞,HIV在人体内积累时间较长,可造成人体免疫能力大部分丧失,C错误;
    D、艾滋病病毒为逆转录病毒,因此,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能够阻止HIV在人体内的繁殖,D正确。
    故选C。
    33. 如图为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是未经单侧光处理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B. 甲、乙分别是胚芽鞘的背光侧和向光侧
    C. 图中结果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单侧光导致甲侧生长素浓度高于乙侧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再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
    【详解】A、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没有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因此不弯曲,但是其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因此其应该直立生长,A错误;
    B、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B正确;
    C、图中生长素浓度条件下,均表现为促进生长,因此实验结果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
    D、单侧光导致甲侧即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乙侧即向光侧,D正确。
    故选A。
    34. 下图甲为一株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的生长情况,图乙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影响实验结果,其中E、B两点促进生长的作用相同。下列对图甲和图乙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幼苗受重力影响,远地侧的生长素会向近地侧运输
    B. 图甲中b、c、d处细胞的生长都受到促进,且c点促进作用比d点强
    C. 若图甲中c侧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的B点对应值,d侧浓度应该在FE点对应值之间
    D. 若图甲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的E点对应值,a侧浓度可能小于C点对应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长素合成部位和感光部位都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和胚芽鞘向光弯曲的部位都是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照可以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少,生长慢。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
    【详解】A、图甲中,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远地侧的生长素会向近地侧运输,因而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c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d点,A正确;
    B、由图甲可知,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b侧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a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c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d点,且均表现为促进生长,因而茎表现为背地生长,B正确;
    C、若甲图c侧的浓度在图乙的AB间,由于c侧浓度大于d侧浓度,且促进作用强于d侧,所以d侧浓度应该在FE点对应值之间,C正确;
    D、若图甲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的E点对应值,此时表现为低浓度促进,而a侧浓度表现为抑制生长,因而大于C点对应值,D错误。
    故选D。
    35. 某同学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处理甲、乙两种植物下胚轴插条,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可知,促进乙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IAA浓度范围在0~1 μmol·L-1之间
    B. 乙比甲对IAA更敏感,同一浓度的IAA可能对甲、乙生根产生相反的效果
    C. 当IAA浓度为0时,插条生根,可能原因是插条自身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 两组实验结果均体现了IAA的作用特点,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处理甲、乙两种植物下胚轴插条的结果,甲组实验显示随着IAA浓度增加,甲组插条不定根数都比对照组多,说明甲组所用的IAA浓度都能促进生根;乙组结果显示IAA浓度超过1μmol·L-1后插条不定根数就少于对照组。
    【详解】A、由图可知,促进乙植物生根的最适IAA浓度在0~1μmol·L-1范围内,A正确;
    B、从图中信息可知,随着IAA浓度增加,甲组插条不定根数都比对照组多,乙组IAA浓度超过1μmol·L-1后插条不定根数就少于对照组,说明乙比甲对IAA更敏感,同一浓度IAA可对甲、乙生根产生相反的效果,B正确;
    C、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插条自身也可产生生长素。当IAA浓度为0时,插条生根的可能原因是插条自身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C正确;
    D、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之一是具有两重性,指的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由图可知,只有乙组的结果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甲组实验所用的浓度都能促进生根,D错误。
    故选D。
    36. 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结果说明外施脱落酸可以延长马铃薯的贮藏时间
    B. 比较对照组中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6周大于第1周
    C. 外施脱落酸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 马铃薯块茎发芽受到不同激素的共同调节,赤霉素和脱落酸起协同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脱落酸促使叶子脱落外尚有其他作用,如使芽进入休眠状态、促使马铃薯形成块茎等;赤霉素最突出的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赤霉素可以提高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而生长素直接调节细胞的伸长),对细胞的分裂也有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赤霉素还有着抑制成熟,侧芽休眠,衰老,块茎形成的生理作用。
    【详解】A、由图可知,脱落酸组马铃薯块茎延迟发芽,即脱落酸具有抑制马铃薯块茎发芽的作用。所以,外施脱落酸可以延长马铃薯块茎的储藏时间,A正确;
    B、据图可知,第1周时种子未萌发,而第6周时对照组种子萌发,说明此时赤霉素含量>脱落酸含量,即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6周大于第1周,B正确;
    C、与对照相比,外施脱落酸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C正确;
    D、由图可知,对照组在4周左右发芽,与对照组比,赤霉素组马铃薯块茎发芽时间更早,而脱落酸组发芽时间更晚,说明赤霉素和脱落酸起抗衡(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D。
    37. 下列关于三倍体无籽西瓜与二倍体无籽番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倍体无籽西瓜与二倍体无籽番茄培育的基本原理相同
    B. 二倍体无籽番茄没有种子是因为减数分裂联会紊乱,无法形成可育配子
    C. 三倍体无籽西瓜与二倍体无籽番茄的发育都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
    D. 对二倍体无籽番茄所在的植株枝条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新植株还是无籽番茄
    【答案】C
    【解析】
    【分析】三倍体无籽西瓜是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代,由于有3个染色体组,三倍体西瓜产生配子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而不产生种子,二倍体无籽番茄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培育的基本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未受粉的子房发育为果实。
    【详解】A、三倍体无籽西瓜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培育的基本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二倍体无籽番茄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培育的基本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未受粉的子房发育为果实,A错误;
    B、二倍体无籽番茄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培育的基本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未受粉的子房发育为果实,由于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故可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配子,B错误;
    C、无籽西瓜培育过程中,用二倍体的花粉刺激三倍体植株的雌蕊,即刺激生长素的产生,从而促进果实的发育,故三倍体无籽西瓜与二倍体无籽番茄的发育都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C正确;
    D、对二倍体无籽番茄所在植株的枝条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所得植株还是二倍体,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所结番茄是有籽的,D错误。
    故选C。
    38. 下列有关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
    A. 重捕前标志物脱落,会导致估计值比实际值偏小
    B. 标志物过于醒目,易被重捕到,会导致估计值比实际值偏大
    C. 被标记的个体易被天敌发现并捕食,会导致估计值比实际值偏小
    D. 被标记个体在重捕前迁出调查区域,会导致估计值比实际值偏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应该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
    (2)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详解】A、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因此在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脱落,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少,进而导致结果偏大,A错误;
    B、标志物过于醒目,易被重捕到,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多,进而导致结果偏小,B错误;
    C、被标记的个体易被天敌发现并捕食,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少,进而导致结果偏大,C错误;
    D、被标记个体在重捕前迁出调查区域,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偏少,进而导致结果偏大,D正确。
    故选D。
    39. λ表示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0-5年,种群呈“S”型增长 B. 5-15年,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C. 15-25年,种群年龄结构是稳定型 D. 第30年,种群数量最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题可知:λ表示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则λ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λ小于1,种群数量减小,λ等于1,则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详解】A、0-5年,λ=2,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A错误;
    B、5-15年,λ值较前段时间有所下降,但仍大于1,故种群数量仍增加,B错误;
    C、15-25年,λ等于1,则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种群年龄结构是稳定型,C正确;
    D、25-35年,λ小于1,种群数量开始减小,第35年,种群数量最少,D错误。
    故选C。
    【点睛】
    40. 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嘉陵江后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这种鱼迁入嘉陵江后,在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 f点时,该鱼群在嘉陵江中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C. g点后,这种鱼在嘉陵江中将逐渐消失
    D. g点时鱼群的种群数量约为f点的两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此曲线的纵坐标为“种群增长速率”,其种群为S型增长,f对应的时刻为种群数量为K/2;g时刻时刻种群数量达到K值
    【详解】A、这种鱼迁入嘉陵江后,在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
    B、f点时,该鱼群在嘉陵江中的该鱼群种群数量达到K/2,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图中的g点,B错误;
    C、g点后,这种鱼在嘉陵江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该鱼群处于最大环境容纳量状态,并不意味着消失,C错误;
    D、g点时鱼群的种群数量为K值状态,约为f点(K/2)的两倍,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 水稻颖壳黄色对白色、抗病对非抗病为元全显性,用某纯合白颖稻壳品系与另一纯合黄颖稻壳品系进行杂交实验,F1全为黄颖,F1自交,F2中黄颖:白颖=1796:1398,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决定水稻颖壳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获得的F2中杂合白颖个体自交,后代未发生黄颖和白颖的性状分离,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
    (2)水稻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发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的自由组合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时期__________的基因互换。
    (3)科研团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株7号染色体三体的水稻植株,其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其中6、7为染色体标号,D为抗病基因,d为非抗病基因。若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3条同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形成含有1条或2条染色体的配子,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现用非抗病水稻为母本(dd)、该三体抗病水稻为父本(Dda)进行杂交,F1水稻植株中,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请预测反交实验的F1中,抗病水稻中三体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答案】(1) ①. 2 ②. 出现黄颖需要含有2种显性基因,而白颖杂合子只含有1种显性基因,其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含2种显性基因的个体
    (2) ①.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②.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3) ①. 1/3 ②. 2/3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用某纯合白颖稻壳品系与另一纯合黄颖稻壳品系进行杂交实验,F1全部为黄颖,F1自交F2中黄颖:白颖=1796:1398≈9:7,是9: 3: 3: 1的变式,说明黄颖和白颖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代的基因型为双杂合子,当两对等位基因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为黄颖,其余为白颖。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用某纯合白颖稻壳品系与另一纯合黄颖稻壳品系进行杂交实验,F1全部为黄颖,F1自交后代F2中黄颖:白颖=1796:1398≈9:7,是9: 3: 3: 1的变式,说明黄颖和白颖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于黄颖为9份,所以要出现黄颖需要含有2种显性基因,而白颖杂合子只含有1种显性基因,其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含2种显性基因的个体,即后代均为白颖,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小问2详解】
    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可知,由于三体可以产生含有1条或2条染色体的配子,因此,Ddd可以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D:dd:Dd:d=1: 1: 2: 2,又因为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当该三体抗病水稻为父本(Dda)进行杂交时,参与受精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D: d=1: 2,与母本(dd)杂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 dd=1: 2,其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1/3。反交实验中,即当三体抗病水稻作为母本时,所有配子均参与受精作用,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 ddd: Ddd: dd=1: 1: 2: 2,所以在抗病水稻(1Dd:2Ddd) 中,三体植株所占比例为2/3。
    42.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__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
    (2)脑脊液的作用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__________的媒介。
    (3)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_________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4)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__________对照。
    【答案】(1) ①. 属于 ②. 双向
    (2)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相对升高##升高
    (4)相互对照、自身对照
    【解析】
    【分析】体液是指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其中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构成,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脑脊液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因此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相当于组织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即血浆渗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成为血浆。
    【小问2详解】
    脑脊液的作用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小问3详解】
    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是脑外伤时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相对升高,脑脊液增加,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小问4详解】
    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CTH的治疗效果,自变量是药物的种类,因变量是组织水肿的相关指标。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方案体现了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对照,同时还有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
    43.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表现出发烧、咳嗽、全身酸软无力等典型症状,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抗体检测三大类,发烧患者在居家期间可利用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抗原自测,其原理如图所示:

    (1)抗原检测需进行鼻腔拭子采样,若鼻腔内存在新冠病毒,这些病毒需要突破由__________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后才能进入人体内,进入人体内的病毒还可以被__________非特异性地消灭。
    (2)加样后,待测样液通过毛细现象由样品垫向吸水垫移动,经过结合垫、检测线和质控线时会发生下图所示的反应,其中发生在检测线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若发烧患者检测结果为__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则检测为阳性,说明该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
    A. T线与C线都变红色 B. T线与C线都不变色
    C. T线不变色,C线变红色 D. T线变红色,C·线不变色
    (4)新冠病毒被清除后,人体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对这种病毒的记忆,若再次感染同种新冠病毒,机体会发生___________这一迅速高效的二次免疫过程,降低重症率和死亡风险,所以研发和注射疫苗,使人体提前产生免疫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
    【答案】(1) ①. 皮肤、黏膜 ②. 吞噬细胞 (2)③ (3)A
    (4)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解析】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为:(1)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信息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表面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2)B细胞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被病原体感染的寄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信息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2)细胞毒性T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3)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小问1详解】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进入人体内的病毒还可以被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非特异性地消灭;
    【小问2详解】
    待测样液通过毛细现象由样品垫向吸水垫移动,结合垫上吸附有胶体金(聚合后呈红色)标记的特异性抗体A,若样品中含有病毒,则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抗体A-病毒复合物,然后继续前进,与固定在检测线(T线)的抗体B与病毒结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检测线上,产生红色条带。游离的抗体A则继续向前到达质控线(C线),与此处固定的特异性抗体C的抗体结合,从而使C线发生颜色变化。根据图示,可以判断发生在检测线的反应是反应③;
    【小问3详解】
    根据(2)的分析,若感染新冠病毒,则T线与C线都变红色,故选A;
    【小问4详解】
    新冠病毒被清除后,人体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对这种病毒的记忆,若再次感染同种新冠病毒,机体会发生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这一迅速高效的二次免疫过程,降低重症率和死亡风险,所以研发和注射疫苗,使人体提前产生免疫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更快、更强烈、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4. 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脱落酸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其具有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答出1点)。
    (2)分析实验及结果可知:在干旱条件下,脱落酸会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茎叶的生长,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根的生长。
    (3)在干旱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其根系发达、根/冠的值大、叶片小、叶表面角质化。植物出现这些生理特征是与其生存的干旱环境长期_____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1) ①. 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②. 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2) ①. 抑制 ②. 促进
    (3)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解析】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干旱条件下,ABA对突变体幼苗的作用是促进茎叶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小问1详解】
    脱落酸是植物体内的一种激素,其合成部位主要是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该激素主要作用是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小问2详解】
    由图分析可知:在干旱条件下,突变体茎叶的生长大于野生型的,与突变体(不能合成ABA)相比,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茎叶生长受到抑制,说明在干旱条件下脱落酸会抑制茎叶的生长;分析实验及结果可知,突变体根的生长量小于野生型的,说明在干旱条件下脱落酸会促进根的生长。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