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45 折叠变换模型(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展开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
2、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折叠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这样便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
首先清楚折叠和轴对称能够提供给我们隐含的并且可利用的条件.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我们运用方程解决时,应认真审题,设出正确的未知数.
考点一: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
【例1】.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BC=3,点D是BC边上的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将∠B沿直线DE翻折,点B落在射线BC上的点F处.当△AEF为直角三角形时,则折叠后所得到的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 .
变式训练
【变式1-1】.如图,等边△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把△ABC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D处,折痕与边AB、AC分别交于点M、N,若AM=2,AN=3,那么边BC长为 .
【变式1-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D为BC的中点,将△ABC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EF为折痕,则AF:CF=( )
A.2:1 B.3:2 C.5:3 D.7:5
【变式1-3】.如图,在△ABC中,∠BAC=45°,AD⊥BC于点D,BD=6,DC=4,求AD的长.小明同学利用翻折,巧妙地解答了此题,按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以AB,AC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画出△ABD和△ACD的对称图形,点D的对称点分别为点E,F,延长EB和FC相交于点G,求证:四边形AEGF是正方形;
(2)设AD=x,建立关于x的方程模型,求出AD的长.
考点二:矩形中的折叠问题
【例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O为原点,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1,2),连接OB,将△OAB沿直线OB翻折,点A落在点D的位置,则cos∠COD 的值是______
变式训练
【变式2-1】.如图(1)是一段长方形纸带,∠DEF=a,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2),再沿BF折叠成图(3),则图(3)中的∠CFE的度数为( )
A.180°﹣3a B.180°﹣2a C.90°﹣a D.90°+a
【变式2-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12,点E为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连接CF,则CF的长为( )
A. B.6 C. D.
【变式2-3】.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使B点落在AD上一点E处,折痕FG的两端点分别在AB、BC上(含端点),且AB=6,BC=10.则AE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
考点三:菱形中的折叠问题
【例3】.如图,将菱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菱形的对角线交点O处,折痕为EF,若菱形ABCD的边长为2cm,∠B=60°,那么EF= cm.
变式训练
【变式3-1】.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E为AB的中点,将△AED沿DE翻折得到△GED,射线DG交BC于点F,若AD=2,则BF= .
【变式3-2】.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60°,AD=6,点E在边CD上,且DE=4,F是边AD上一动点,将△DEF沿直线EF折叠,点D落在点N处,当点N在四边形ABCD内部(含边界)时,DF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考点四:正方形中的折叠问题
【例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点E是CD边的中点,点F是边BC上不与点B,C重合的一个动点,把∠C沿直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当△ADC′为等腰三角形时,FC的长为 .
变式训练
【变式4-1】.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则下列结论:①△ABG≌△AFG;②BG=CG;③AG∥CF;④S△EGC=S△AFE,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1.如图,将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D落在点E处,AE恰好过BC边中点,若AB=3,BC=6,则∠B的大小为( )
A.30° B.45° C.60° D.90°
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E为CD边上一点,将△BCE沿BE折叠,使得C落到矩形内点F的位置,连接AF,若,则CE=( )
A. B. C. D.
3.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8,现将A、C重合,使纸片折叠压平,设折痕为EF,则图形中重叠部分△AEF的面积为 .
4.如图,矩形ABCD中,AB=4,AD=6,点E为BC上一点,将△ABE沿AE折叠得到△AEF,点H为CD上一点,将△CEH沿EH折叠得到△EHG,且F落在线段EG上,当GF=GH时,则BE的长为 .
5.将矩形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E、EG、FG为折痕,若顶点A、C、D都落在点O处,且点B、O、G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点E、O、F在另一条直线上,则的值为 .
6.如图,在边长为8的菱形ABCD中,∠A=60°,M是边AD的中点,N是AB上一点,将△AMN沿MN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B,则A'B的取值范围 .
7.如图,将矩形ABCD(AB<AD)沿BD折叠后,点C落在点E处,且BE交AD于点F,若AB=5,BC=10.
(1)求DF的长;
(2)求△DBF和△DEF的面积;
(3)求△DBF中F点到BD边上的距离.
8.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点E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连接DG.
(1)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
(2)求证:EG2=AF•GF;
(3)若AG=6,EG=2,求BE的长.
9.如图1,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B=OD,OC=OA+AB,AD=m,BC=n,∠ABD+∠ADB=∠ACB.
(1)填空:∠BAD与∠ACB的数量关系为 ;
(2)求的值;
(3)将△ACD沿CD翻折,得到△A′CD(如图2),连接BA′,与CD相交于点P.若CD=,求PC的长.
10.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ABC对折,折痕为CD.展平后,再将点B折叠在边AC上(不与A、C重合),折痕为EF,点B在AC上的对应点为M,设CD与EM交于点P,连接PF.已知BC=4.
(1)若M为AC的中点,求CF的长;
(2)随着点M在边AC上取不同的位置,
①△PFM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②求△PFM的周长的取值范围.
11.已知在△ABC中,AC=BC=m,D是AB边上的一点,将∠B沿着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AC边的点P处(不与点A,C重合),折痕交BC边于点E.
(1)特例感知 如图1,若∠C=60°,D是AB的中点,求证:AP=AC;
(2)变式求异 如图2,若∠C=90°,m=6,AD=7,过点D作DH⊥AC于点H,求AH和AP的长;
(3)化归探究 如图3,若m=10,AB=12,且当AD=a时,存在两次不同的折叠,使点B落在AC边上两个不同的位置,请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
12.[初步尝试]
(1)如图①,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CB=90°,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C重合,折痕为MN,则AM与BM的数量关系为 ;
[思考说理]
(2)如图②,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C=BC=6,AB=10,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C重合,折痕为MN,求的值;
[拓展延伸]
(3)如图③,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B=9,BC=6,∠ACB=2∠A,将△ABC沿过顶点C的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边AC上的点B′处,折痕为CM.
①求线段AC的长;
②若点O是边AC的中点,点P为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将△APM沿PM折叠得到△A′PM,点A的对应点为点A′,A′M与CP交于点F,求的取值范围.
13.如图,将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纸片ABC按如下顺序进行两次折叠,展平后,得折痕AD、BE(如图①),点O为其交点.
(1)探求AO与O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②,若P,N分别为BE,BC上的动点.
①当PN+PD的长度取得最小值时,求BP的长度;
②如图③,若点Q在线段BO上,BQ=1,则QN+NP+PD的最小值= .
14.如图1,将△ABC纸片沿中位线EH折叠,使点A对称点D落在BC边上,再将纸片分别沿等腰△BED和等腰△DHC的底边上的高线EF,HG折叠,折叠后的三个三角形拼合形成一个矩形,类似地,对多边形进行折叠,若翻折后的图形恰能拼合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矩形,这样的矩形称为叠合矩形.
(1)将▱ABCD纸片按图2的方式折叠成一个叠合矩形AEFG,则操作形成的折痕分别是线段 , ;S矩形AEFG:S▱ABCD= .
(2)▱ABCD纸片还可以按图3的方式折叠成一个叠合矩形EFGH,若EF=5,EH=12,求AD的长;
(3)如图4,四边形ABCD纸片满足AD∥BC,AD<BC,AB⊥BC,AB=8,CD=10,小明把该纸片折叠,得到叠合正方形,请你帮助画出叠合正方形的示意图,并求出AD、BC的长.
15.如图,矩形OABC的边长OA=8,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点D为对角线OB的中点,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D、E、F,且tan∠BOA=.
(1)求边AB的长;
(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F点坐标;
(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矩形的边BC交于点F,将矩形折叠,使点O与点F重合,折叠分别与x、y轴正半轴交于点H、G,求线段OG的长.
16.已知一个矩形纸片OACB,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1,0),点B(0,6),点P为BC边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经过点O、P折叠该纸片,得点B′和折痕OP.设BP=t.
(Ⅰ)如图①,当∠BOP=30°时,求点P的坐标;
(Ⅱ)如图②,经过点P再次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直线PB′上,得点C′和折痕PQ,若AQ=m,试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m;
(Ⅲ)在(Ⅱ)的条件下,当点C′恰好落在边OA上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17.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BO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点B(0,1),点O(0,0).P是边AB上的一点(点P不与点A,B重合),沿着OP折叠该纸片,得点A的对应点A'.
(1)如图①,当点A'在第一象限,且满足A'B⊥OB时,求点A'的坐标;
(2)如图②,当P为AB中点时,求A'B的长;
(3)当∠BPA'=30°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18.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0,0),点A(2,0),点B在第一象限,∠OAB=90°,∠B=30°,点P在边OB上(点P不与点O,B重合).
(Ⅰ)如图①,当OP=1时,求点P的坐标;
(Ⅱ)折叠该纸片,使折痕所在的直线经过点P,并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Q,且OQ=OP,点O的对应点为O',设OP=t.
①如图②,若折叠后△O'PQ与△OAB重叠部分为四边形,O'P,O'Q分别与边AB相交于点C,D,试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O'D的长,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②若折叠后△O'PQ与△OA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当1≤t≤3时,求S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模型30 探照灯模型(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模型30 探照灯模型(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模型30探照灯模型原卷版docx、模型30探照灯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型18 奔驰模型(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模型18 奔驰模型(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模型18奔驰模型原卷版docx、模型18奔驰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型14 截长补短模型(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模型14 截长补短模型(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模型14截长补短模型原卷版docx、模型14截长补短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