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 选择题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2 大气运动规律 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2 大气运动规律 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T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2 大气运动规律
选择题50题
下图为孟加拉国降水量分布图(a季10月~次年3月,b季6~9月)。读图,回答(1)~(2)题:
(1)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是( )
A.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6月至9月略多
B.6月至9月为旱季,10月至3月为雨季
C.达卡两季降水量的差值在1 500 mm以上
D.雨季降水量自西部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增加
(2)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降水变率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B.雨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涝灾害
C.降水量较多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D.旱季持续时间长利于作物成熟
如图为北京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华北平原农村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图,该地区住宅的建设有“朝阳”和“朝阴”的说法。“朝阳”是指房屋朝向东南方向。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房屋“朝阳”的原因是( )
①方便日常出行 ②可避冬季寒冷的西北风 ③光照较好 ④可增加用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
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C.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图1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地25日、26日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1中甲处风向可能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图2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分别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2)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 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
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
(3)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 )
A.不消耗能源 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
C.风力恒定 D.风向恒定
2016年6月23日,中央气象台公布,未来7天,我国雨带仍位于淮河流域到长江沿江地区。如图为2016年6月23日08时~24日08时我国降水量预报图。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降水区域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锋面 D.高压脊
(2)关于该天气系统带来的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带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常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C.雨带的推移与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强弱无关
D.雨带向北推移得早会使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少
图1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图3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2和图3横坐标表示月份的顺序相同)。读图,回答(1)~(3)题:
(1)甲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3所示①~④四条曲线中,能反映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3)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第(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下图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971~200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2)关于图中各地积雪厚度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积雪厚度大只与地形抬升有关
B.乙地积雪厚度小主要是因为距湖远
C.丙地所在等值线的数值应是120
D.丁地等值线密集的原因是风力最大
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下图中T1、T2、T3为等温线,t1、t2、t3为气流辐合、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刻。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气温梯度为t1>t2>t3
B.图中沿虚线方向表示气流辐合过程
C.图中沿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现象
D.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主要标志
(2)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锋生现象十分明显。下列地区中属于主要锋生地带的是( )
A.四川盆地 B.西北地区 C.东北—内蒙古一带 D.青藏地区
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沿甲乙线出现冷锋 B.沿甲乙线出现暖锋
C.沿丙丁线出现冷锋 D.沿丙丁线出现暖锋
(2)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
A.天气转晴,气压升高 B.连续阴雨,气温升高
C.风和日丽,湿度降低 D.狂风暴雨,气温降低
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某季节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推测,图示季节下列气压系统最强的是( )
A.印度低压 B.蒙古高压 C.亚速尔高压 D.夏威夷高压
(2)图示时间,图中①②③④四城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城市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鄱阳湖周边德安气象观测站和鄱阳气象观测站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图(正距平为西风,负距平为东风),回答(1)~(3)题。
(1)有关两气象观测站风向的判读正确的是( )
①德安气象观测站8-19时吹西风
②德安气象观测站19时-次日8时吹西风
③鄱阳气象观测站11-21时吹东风
④鄱阳气象观测站21时-次日11时吹东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两气象观测站昼夜风向变化的原因是( )
A.湖陆的面积差异 B.湖陆的湿度差异
C.湖陆的海拔差异 D.湖陆的热力差异
(3)白天,自德安气象观测站至鄱阳气象观测站作等压面图,下列正确的是( )
蔬菜大棚是一种框架覆膜结构,人们可以根据蔬菜生长的需要对自然条件进行人工调节,可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下图为蔬菜大棚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某段时间,我国南方的菜农一般只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 )
A.削弱太阳辐射以减少蔬菜水分蒸腾
B.减少地面辐射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加大气逆辐射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增强地面辐射以提高白天气温
(2)我国北方地区在某个季节,菜农往往给大棚覆上多层保温塑料膜,夜间加盖草被。该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是2017年10月22日某区域气压形势图(粗线),细线表示某地理事象的非等间距等值线。据此,完成第(1)~(3)题。
(1)推测图中乙地附近的数值“125”表示的是( )
A.海拔 B.风速 C.降水量 D.蒸发量
(2)图中甲地数值可能是( )
A.1 016 B.1 008 C.1 024 D.29
(3)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 )
A.中心降水量最大 B.可能向东北方向移动
C.中心位置可见烈日当头 D.顶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
负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T乙 B.T甲T乙 B.T甲t2>t1;图中气温梯度变大,表示的是锋生过程,气流辐合;而气温梯度变小,表示锋消的过程,气流辐散。
第(2)题,我国在东北—内蒙古一带,由于纬度高,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再加上地形的影响,是冷空气聚集地区,也是主要锋生地带。
答案为:(1)D (2)B
解析:
第(1)题,据图示区域气压分布可知,甲、乙气压相等且中间气压低,从丙到丁气压升高,由此判断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丙丁线为由低压中心(丙附近)向外延伸出来的低压槽。结合锋面气旋的相关知识,槽线沿西北—东南向延伸,其位置处在低压的东部,可判断丙丁线处应为暖锋。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地位于暖锋锋前,暖锋过境时会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好。
答案为:(1)B;(2)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等压线数值和形状可以看出,图示区域北部气压较高,该地位于北纬30°附近,该高压为副热带高压带,和平均位置相比,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较为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蒙古高压最强。
第(2)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一定的角度。据此推断,图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城市有①和②。
答案为:(1)D;(2)D;(3)C.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德安气象观测站8-19时主要吹东风,19时-次日8时吹西风;鄱阳气象观测站11-21时吹西风,21时-次日11时吹东风。故选D。
第(2)题,两地昼夜风向变化是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故选D。
第(3)题,白天,陆地增温快,近地面为低压;湖泊增温慢,湖面附近为高压,高空等压面弯曲状态与近地面相反。故选C。
答案为:(1)A;(2)D;
解析:
第(1)题,“黑色”可以削弱到达大棚内部的太阳辐射,使得内部温度相对较低,减少蔬菜水分蒸腾。
第(2)题,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春季、秋季更低;大棚上覆盖多层保温塑料膜,夜间加盖草被,有利于减少大棚内部热量的散失,保证室内蔬菜生长所需的温度。
答案为:(1)C;(2)B;(3)B
解析:
第(1)题,图中乙地位于低压系统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量较大,故数值“125”最可能表示的是降水量。
第(2)题,图示甲地附近有降水,说明区域垂直气流上升,应处于低压系统附近,甲的数值应该是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中较小的数值,即1008,B项对。
第(3)题,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是乙地附近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成云致雨,但图示降水量最大范围并不是在气压中心,A、C两项错;底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D项错;受高空西风影响,天气系统向东北方向移动,B项对。
答案为:(1)C(2)A(3)D
解析:
第(1)题,西吉纬度较银川低,离冬季风源地更远一些,1961-1970年负积温理应比银川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此推断,影响银川与西吉负积温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西吉地势更高,故负积温更低。植被与负积温关系不大。
第(2)题,分别读取四个城市1961-1970年、2001-2003年的负积温数据,可知银川的负积温提高最多,表明其农作物越冬条件改善最明显。
第(3)题,由题干信息可知,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宁夏冬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引种品种多样化,则若引种抗寒性差的品种,将导致部分冬小麦种植区冷害加剧。
答案为:(1)A;(2)D;
解析:
第(1)题,结合风向频率图和珊瑚礁群岛分布特征可知,图示珊瑚礁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大致与盛行风向接近。
第(2)题,图示海域盛行“东北—西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应为南亚季风区,D项符合。
答案为:(1)C(2)B
解析:
第(1)题,读图,阳光照射后,甲管气体吸热快,体积膨胀快,品红溶液向乙管方向移动。两管内气体一定不同,A、B错。甲、乙两端管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二氧化碳和空气,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比空气吸热快,体积膨胀快,C对,D错。
第(2)题,实验效果阴天比晴天差,晴天时太阳光照充足,A错。石蜡上铺砂石比不铺砂石好,砂石吸热快,管内升温快,B对。早晚光照较弱,不如中午光照好,C错。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比高差,浓度越高,吸热、保温效果越强,D错。
答案为:(1)B;(2)A;
解析:图中5 100米到5 800米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海拔高处说明等压面上凸,气压较高;海拔较低处说明等压面下凹,气压较低,由图中可读出该高空水平面南部、西南部气压高,北部气压低,又因在5 000米左右的高空,摩擦力很小,故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西北风(风向大致与图中等高线平行)。
答案为:(1)A(2)C(3)B
解析:
第(1)题,依据材料中的定义,可知图示适宜区为气候相似区,华盛顿位于适宜区。
第(2)题,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半年降水较少,不利于源于西雅图的园林植物在此生长。
第(3)题,利用气候相似原理,可在气候类似地区种植相同植物,使各地气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并没有增加生物种类,也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为:(1)B;(2)A
解析:
第(1)题,从机票信息中可知,杨先生从昆明返航时飞机起飞时间是早晨。昆明位于云贵高原,这里地表崎岖,山谷众多,夜间容易产生山风,冷空气下沉,使机场附近产生大雾。第(2)题,长春位于昆明的东北方向,而杨先生返程过程中发现飞机飞行时间比预定时间缩短,说明飞机飞行的方向与高空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一致或较为接近,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受到强劲西风的影响。
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降水量最大的节气比前后两个节气的降水都多,因此差值应先正值后负值,且变化较大,从图中看应是大暑,B项正确。
第(2)题,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为负值,说明降水一直减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势力逐渐减弱,C项正确。
答案为:(1)C(2)D(3)B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石质地面增加了地面的不平整度和摩擦力,A错误;石质地面增加了下渗,B错误;增加石质地面主要是为了增强“穿堂风”,不是为了降低夜晚时庭院的温度,D错误;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C正确。
第(2)题,只留一个进风口或者减少墙面的长度等均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排除A、C;穿堂风主要是屋前屋后的温差形成的热力环流,房屋的朝向不影响穿堂风的形成,排除B;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为屋前屋后预留风的通道,在空气流通两侧的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便于穿堂风形成,D正确。
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穿堂风的风向和风力不稳定,排除C、D;空调风不是自然风,消耗电能较多,长期吹空调风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不适,而穿堂风是自然风,其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因此人们更喜欢穿堂风,B正确。
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塑料薄膜能透过太阳辐射而拦截棚内地面辐射,起到隔热保温作用,因而直接影响的辐射是地面辐射;夏季气温高,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目的是避免大棚内温度过高,直接影响的辐射是太阳辐射。故选B项。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黑色尼龙网是为了高温时削弱太阳辐射,故选B项。
答案为:(1)A;(2)C;
解析:
第(1)题,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纬度30°附近,盛行西风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因此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西风带的方向其纬度是增加的。
第(2)题,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位于30°N附近,接近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因此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时间较长,而受西风带的影响时间较短,③符合题意。
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读图a可知,10 ℃等温线在落基山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图b,甲和乙两地海拔相同,但甲位于落基山内部、乙位于山脉外部,则甲气温要高于乙。
第(2)题,图示甲、乙两地海拔相同,但甲距离山体(近地面)较近、乙距离山体较远,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故甲地吸收的地面辐射多于乙地,从而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材料中“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说明每两点之间所用的时间相等,那么两点间的距离越长,其漂移速度就会越快,说明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越大。据图可知,③→④的距离最长。
第(2)题,根据图中经度数值大小及分布可知,此为以南极为中心的南半球部分区域图,可判断图中探空气球运动方向⑦→⑧为西南→东北方向,故该处吹西南风。由⑦到⑧,空气大致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运动,⑦点的气流相对于⑧点为冷气流,故⑦⑧两点近地面受冷锋影响。
答案为:(1)A;(2)C;
解析:
第(1)题,材料显示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则夏季为6~8月。图中显示②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则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A项正确。
第(2)题,图中显示①地年降水量明显小于②地,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图示地形,可知①地位于背风坡、②地位于迎风坡,故地形是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
答案为:(1)D (2)A
解析:
第(1)题,甲地全年高温,降水量在1 200 mm左右,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在800 mm左右,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为800 mm左右,且年际变化大,为地中海气候;丁地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年降水量600 mm左右,为温带季风气候。根据各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判断。故选D。
第(2)题,丁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此时地中海沿岸在西风带影响下多雨;而江淮流域为冬季,不可能出现伏旱和桃红柳绿;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季是旅游旺季,此时为淡季。故选A。
答案为:(1)D;(2)C;
解析:
第(1)题,读图,横轴表示一天的时间,太阳辐射只在白天存在,所以b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所以地面辐射最高值比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早。所以a是气温,c是地面辐射,D对。
第(2)题,根据图中太阳辐射出现的时间段分析,北京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昼长约15小时,且日平均气温在29℃左右,此时北半球为夏季,最可能是7月份。
答案为:(1)C;(2)B;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由于寒潮主要为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因此锋面首先形成于蒙古和西伯利亚,然后依次由北向南推进,故C项正确。
第(2)题,图a武汉、图b天津位于冷锋锋后,其天气为大风降温;图c北京、图d杭州在冷锋锋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答案为:(1)B;(2)D;
解析:
第(1)题,冰川面积最小值应该在温度最高月份,海洋水体比热容较大,升温慢,所以推迟到9月水体温度最高,冰川面积最小。
第(2)题,图中显示从总体上看,北极冰川面积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在于气温升高。控制冰川面积下降的幅度必然要减小温度升高幅度,农业灌溉技术与全球温度变化关系不大。排除④,①②③⑤正确。
答案为:(1)A;(2)C
解析:
第(1)题,从题目所给条件“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而外部气温变化较大,由此可以判断白天外界气温高于洞内,结合题目所给“呼气”“吸气”的原理即可判断白天空气从洞外流入洞内,晚上从洞内流出。故选A项。
第(2)题,由于洞内气体性质相对稳定,而外界气温、气压的变化大,因此无法单一地说洞穴内气温(气压)高低;由于洞内缺乏绿色植物,因此其CO2浓度相对较高;洞内相对封闭,风速较小。故选C项。
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气候类型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B项正确。
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气候类型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所以乙地的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C正确。丙地气候类型是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0 ℃,冬季不常有较厚积雪。
答案为:(1)D;(2)B;(3)C
解析:
第(1)题,热岛效应显著,说明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大,读图,根据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大致在11月~次年1月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等温线最密集,说明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显著,此时为冬季,D对。
第(2)题,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说明①处气温较周围区域低。住宅区、商业区地表硬化,不会形成冷岛现象,A、C错。公园绿地、水面升温较慢,可能形成冷岛,B对。农田分布在城外郊区,不在市区内,D错。
第(3)题,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因气温较低,空气对流减弱,C对;年降水量减少,A错;热量交换减弱,B错;水汽蒸发减慢,D错。
答案为:(1)C;(2)D;
解析:
第(1)题,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风是从谷地沿两侧山坡吹的上升气流,谷地中心是下沉气流,不会形成雾,B、D错。夜晚吹山风,冷气流沿两侧山坡下吹,谷地中心是上升气流,底层受冷气流影响快速降温,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状态,容易出现浓雾天气。C对,A错。
第(2)题,浓雾天气出现条件,一是有逆温现象,二是静风天气。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湿水汽充足对雾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浓雾持续几天的原因,A、B、C错。风力较弱,不能吹散浓雾,是导致该天气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D对。
答案为:(1)D;(2)C;
解析:
第(1)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项错误;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项错误;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气温较高,为12℃,未降到5℃及以下,不会出现寒潮天气,C项错误;该地天气变化5月5日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D项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项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项错误;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总大气辐射较强,5月6日最低温比较高,大气逆辐射较强,③增强,C项正确;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
答案为:(1)D;(2)D;(3)C.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德安气象观测站8-19时主要吹东风,19时-次日8时吹西风;鄱阳气象观测站11-21时吹西风,21时-次日11时吹东风。故选D。
第(2)题,两地昼夜风向变化是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故选D。
第(3)题,白天,陆地增温快,近地面为低压;湖泊增温慢,湖面附近为高压,高空等压面弯曲状态与近地面相反。故选C。
答案为:(1)A;(2)A;
解析:
第(1)题,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由N上升至O。故A项正确。
第(2)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确。
答案为:(1)B;(2)B;(3)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50°S冬夏季西风分速差值最大。
第(2)题,由图可知,南半球冬夏季西风分速差值总体上比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大,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根据世界海陆分布可知,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海洋分布面积较大,由此可推断出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第(3)题,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的西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较为寒冷干燥;而大陆西岸的西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冬季受海洋影响,较为温暖湿润。
答案为:(1)A(2)B(3)C
解析:
第(1)题,中纬度风带为西风带,两侧风带、气压带分别是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纬度的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明显,说明西风增强,或起阻挡作用的风力(极地东风)减弱。
第(2)题,高空云是近地面大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而成的,其高度取决于大气上升的高度,夏季气温高而对流上升高度大,故夏季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由“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可知其气候效应是使气候变暖。
第(3)题,由“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可知,低空云向两极移动,会使高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但同时会使中低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因中低纬度太阳高度大于高纬度,则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增加,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为:(1)A;(2)C;
解析:
第(1)题,b处气流上升,应是赤道低气压带,结合指向标判断,图示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第(2)题,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结合图中指向标,b气压带是上升气流,只能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湿润,A、D错误。Q地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南风,B错误。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正确。
答案为:(1)C(2)A(3)D
解析:
第(1)题,图示西南部等温线最稀疏,则地势起伏最小。
第(2)题,水库库区气温低而气压高,P地受湖风影响而吹东北风。
第(3)题,白天山谷为谷风,此时水库周边吹湖风;水库北侧等温线稠密,说明为山地地形,此时谷风与湖风方向一致而相互叠加使风速加大;而南侧等温线稀疏,说明没有山地,则只有湖风;故北侧风速大于南侧。
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读图a可知,10 ℃等温线在落基山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图b,甲和乙两地海拔相同,但甲位于落基山内部、乙位于山脉外部,则甲气温要高于乙。
第(2)题,图示甲、乙两地海拔相同,但甲距离山体(近地面)较近、乙距离山体较远,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故甲地吸收的地面辐射多于乙地,从而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答案为:(1)D;(2)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在4~11月降水少,但水分需要量大,水分亏缺大,水分利用主要消耗的是储存水,而11月~次年3月降水多,水分需要量少,水分储存。表明该地有“雨热不同期”的特点,因此可以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
第(2)题,该地雨热不同期,要发展种植业就必须解决好灌溉问题。
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从早全新世→中全新世→现代,海岸线出现先大幅度后退再前进的过程,即海平面先大幅度上升再下降,推测气候先暖后冷。
第(2)题,气候变暖,海水热膨胀及极地冰川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冷,海平面会下降,从而导致海岸变迁。
答案为:(1)B (2)A (3)D
解析:
第(1)题,从格尔木各月日均最高气温和日均最低气温分布图可知,3月份气温日较差最大,超过15 ℃;3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格尔木太阳高度逐渐变大,白昼逐渐变长,气温回升快;同时格尔木春季干旱少雨,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
第(2)题,格尔木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大陆性强,因此气温日较差大。
第(3)题,格尔木夏季高温少雨;地势较高,年均温较低,适宜高寒牧草生长,有利于高寒牧业的发展;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作物品质优良;冬季气温低,羊毛品质优良。
答案为:(1)C(2)A(3)D
解析:
第(1)题,图示西南部等温线最稀疏,则地势起伏最小。
第(2)题,水库库区气温低而气压高,P地受湖风影响而吹东北风。
第(3)题,白天山谷为谷风,此时水库周边吹湖风;水库北侧等温线稠密,说明为山地地形,此时谷风与湖风方向一致而相互叠加使风速加大;而南侧等温线稀疏,说明没有山地,则只有湖风;故北侧风速大于南侧。
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等压线数值判断,图示为低压中心(气旋)。从中心附近向四周,风力逐渐减小。台湾北部位于气旋中心附近,风力最大。珠三角地区距中心较远,风力较小,A、C错。北半球气旋西侧是西北风,B对,D错。
第(2)题,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判断,此时,黄河下游地区与渤海湾地区受高压脊控制,多晴朗天气,A、D错。福建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B对。金沙江河段受低压中心影响,多阴雨天气,C错。
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存在,陆地白天气温高于海洋,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相反。
第(2)题,甲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夏季风。
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图中气压值中心低,四周高,为气旋;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故位于北半球。
第(2)题,图中斜线部分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水汽较充足;同时结合锋面气旋知识可知,该处位于暖锋锋前位置,故可能为阴雨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8 工业生产活动 选择题23题(含答案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7 农业生产活动 选择题28题(含答案解析),共16页。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7 农业生产活动 选择题28题(含答案解析),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