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48992/0-1692762758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48992/0-169276275872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48992/0-169276275875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48992/1-16927627605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48992/1-16927627605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48992/1-169276276061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品同步训练题
展开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
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
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收支平衡: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
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1)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机制。这一调节机制指在一个系统
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
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这
种能力的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及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
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 抵抗力稳定性 | 恢复力稳定性 |
概念 |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
核心 |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
表现差别 |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就越的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
实例 | 短时间气候干旱时,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变化不大,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仍可以保持清澈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停止故染物的排放后,河流的水环境又逐渐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
关系 | (1)一般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稳定性的大小呈负相关; (2)气候条件恶劣的生态系统,如苔原、荒漠等结构、营养结构简单,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原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 |
1.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的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能够使人类生产和生
活环境保持稳定。
2.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
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的利用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
度较大的生态系统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
协调。
1.设计要求:
(1)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2)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成
全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4)
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
2.相关分析: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能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温度,便于观
察;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考点0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分析
【典型例题】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C.适当增加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A
【详解】A、有些生态系统如极地苔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A错误;
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
C、适当增加物种丰富度可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度,有效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
【易错分析】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但是对于某些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很低,气候条件恶劣,其遭到干扰后恢复力恢复的时间会十分漫长,恢复力稳定性也很低。
考点02 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比较
【典型例题】
下图表示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反馈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以下调节不符合该模型的是( )
A.排尿反射 B.甲状腺激素分泌
C.体温调节 D.河水自我净化
【答案】A
【详解】A、该模型的调节为负反馈调节,排尿反射为正反馈调节,A错误;
B、甲状腺激素分泌为负反馈调节,与图示相符,B正确;
C、人体的体温经常可稳定在37°C左右,就是负反馈调控作用的结果,C正确;
D、河水自我净化的结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与图示相符,D正确。
【易错分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正反馈调节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常具有爆发性,经历时间短。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以下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荒漠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苔原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B
【详解】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在题干的4个选项中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B正确,ACD错误。
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
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答案】B
【详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结构中群落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B.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和数量保持不变
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长时间保持不变
D.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答案】D
【详解】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BC错误,D正确。
4.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该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生态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以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答案】C
【详解】A、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形成食物链或食物网,A正确;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符合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规律,B正确;
C、生态瓶应与外界环境保持相对立,应保持生态瓶的密闭状态,C错误;
D、生态瓶放在散射光下,以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D正确。
5.“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塞罕坝曾水草丰茂,禽兽繁集,后来清政府将树木砍伐殆尽,将美丽的高岭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降水不丰沛的高原上营造起万顷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塞罕坝林场所有的植物和动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B.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塞罕坝林场发生了初生演替
C.塞罕坝林场曾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D.人类活动会影响林场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方向
【答案】C
【详解】A、塞罕坝林场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A错误;
B、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塞罕坝林场发生的演替起始时具备基本的土壤条件,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C、塞罕坝林场曾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如果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大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就被打破了,C正确;
D、塞罕坝的变迁的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
6.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制作完成后要对生态缸进行密封处理
B.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
C.为了使生态缸有充足的能量供给 ,应将生态缸放置在直射光下
D.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
【答案】C
【详解】A、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以防外界的干扰,A正确;
B、生态缸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很弱,所以其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B正确;
C、生态缸不可放置在直射光下,以防温度过高,使得生物死亡,C错误;
D、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便于统计其稳定性的大小,D正确。
7.位于海口市内的美舍河曾经污染严重,水生植物、鱼类、鸟类等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近年来采取污水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美舍河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修复美舍河湿地生态系统,在种植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同时,还投放了鱼类、蟹类、螺类等动物和异养微生物,这些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该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的作用是_____。
(2)治理前,排入美舍河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若铅沿着:水生植物→鱼→鸟这条食物链迁移,则鸟体内铅的积累量与鱼相比,前者_____后者。
(3)美舍河曾经污染严重,种植水生植物后,能有效降低河水N、P含量,增加水体溶氧量,其主要原因是_____。
(4)在美舍河入海处重建红树林生态系统时,宜选种多个树种而不是单一树种,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解释其理由是_____。
【答案】(1)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 将动植物的遗体、动物的排遗物及污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大于
(3)这些水生植物可以吸收N、P,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因此N、P含量下降;同时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增加水体溶氧量。
(4)选种多个树种,增加生态系统组分,食物网更加复杂,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
(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
【详解】(1)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因而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投放的鱼类、蟹类、螺类等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而异养微生物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动物的排遗物及污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因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由于重金属铅不能被分解,因而会随着食物链进行富集,因此,鸟体内铅的积累量会大于鱼体内铅的含量。
(3)美舍河曾经污染严重,种植水生植物后,由于这些水生植物可以吸收N、P,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因而河流中N、P含量下降;同时由于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因而可增加水体溶氧量,可见种植水生植物能降低河水N、P含量,增加水体溶氧量,进而可改善水质,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4)在美舍河入海处重建红树林生态系统时,宜选种多个树种而不是单一树种,这是因为选种多个树种,进而可为动物提供较多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因而可增加生态系统组分,使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进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相对。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8.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
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等,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密度,①正确;
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土壤表层的有机物质逐渐增多,环境条件更优化,保水能力逐渐增强,更有利于植物生长,从而吸引更多的物种生存定居,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②正确;
③农田生态系统是相对单一的,物种丰富度较低,而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更高,③错误;
④北极苔原环境恶劣,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弱;热带雨林环境气候适宜,物种丰富,其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强,④错误。
9.许多同学设计制作小生态缸,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 )
A.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 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 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
【答案】A
【详解】小生态缸的维持时间越长,说明生物种类、数量及非生物成分的搭配越合理,物质循环持久,制作水平高。故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生态系统维持的时间长短。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小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扰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越低
D.减少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B
【详解】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大,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扰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
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就越高,还要看环境条件,如沙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B错误;
D、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使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会降低,D错误。
1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持和系统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就是“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措施之一。
(1)湿地生态系统的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________。湿地中生活在不同植物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精明的捕食者”,它们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其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3)退耕还湿,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_________的原理。湿地生态系统周边的农田退耕还湿后,该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因为其_______________而增强。
【答案】(1)物种组成 不同动物所需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
(2)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3)演替 物种多样性增加
【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2、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不一定是有害无益的,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老年、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详解】(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最显著的特征。不同动物所需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因此湿地中生活在不同植物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
(2)湿地生态系统中“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可以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3)恢复生态系主要利用群落演替的原理,大力推广退耕还湿,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2.某果园里生活着多种昆虫,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蚧虫、蚜虫和食心虫等;害虫的天敌(即天敌昆虫)为草蛉、异色瓢虫、螳螂等;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的中性昆虫有蚊、蝇、蚂蚁等。在果园中种草,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性昆虫在该果园生态系统中是多余的
B.卷叶蛾、蚧虫、蚜虫等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
C.卷叶蛾→螳螂→黄雀构成一条食物链,其中螳螂位于第二营养级
D.天敌昆虫的数量越多,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答案】B
【详解】A、中性昆虫可以增加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
B、卷叶蛾、蚧虫、蚜虫以植物为食,是初级消费者,B正确;
C、卷叶蛾一>螳螂一黄雀,缺少生产者,所以不能构成食物链,而螳螂是第三营养级,C错误;
D、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某一种生物是数量并不呈正相关,D错误。
13.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农作物与杂草间的竞争关系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C.“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黄蝶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特点
【答案】D
【详解】A、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A正确;
B、“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B正确;
C、“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为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动物的保护色是指动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特点,D错误。
14.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总量,可用于计算某种群、某类群生物的或整个生物群落的干重。下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示意图。结合以上信息,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在农村生态系统中植物供给其他生物的有机物质更多
B.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口密度大,导致其生物量的比例较高
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D.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答案】D
【详解】A、据图可知,农村生态系统中植物占有的比例大于城市生态系统,因此在农村生态系统中植物供给其他生物的有机物质更多,A正确;
B、据图可知,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口密度大,因此导致其生物量的比例较高,B正确;
C、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
D、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D错误。
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B.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通常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D.极地冻原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答案】D
【详解】A、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而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A正确;
B、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超过该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B正确;
C、通常,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也越高,C正确;
D、极地冻原生态系统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D错误。
16.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馈调节普遍存在于生命系统中,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B.池塘被污染后鱼类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负反馈调节
C.血糖调节时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
D.自由基攻击生物膜时产生更多自由基继续攻击生物膜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B
【详解】A、负反馈调节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在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A正确;
B、反馈信息与输入的信息起相同作用,使得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是正反馈,则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B错误;
C、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当血糖降低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
D、细胞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磷脂和蛋白质分子而损伤细胞,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会产生的产物也是自由基,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继续攻击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导致细胞遭受更多的损伤,这正是正反馈调节,D正确。
17.“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类型之一是把人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转变为有机肥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堆肥和沤肥过程中,微生物将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B.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达到了生态平衡
C.农田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堆肥和沤肥更有利于农作物吸收有机肥中的能量
【答案】D
【详解】A、堆肥和沤肥过程中,微生物具有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正确;
B、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均衡,生物的种类组成稳定,即达到了生态平衡,B正确;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C正确;
D、将废弃物堆肥和沤肥后,其中的能量依旧是进入了分解者,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也没有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错误。
18.下列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非生物环境
B.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C.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跳蝻等害虫的种群密度,在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
D.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D
【详解】A、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非生物环境,即无机环境,A正确;
B、多数情况下演替的方向是朝着物种丰富度提高,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的方向进行的,故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加快,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B正确;
C、对于蚜虫、跳蝻活动力弱的害虫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种间关系之间存在信息实现相互制约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C正确;
D、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不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生物的种类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19.某城镇对某河流域进行了生态保护,对其生态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为调查白鹭在该河流域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计算出其种群密度低于理想密度时,可以改善其生存空间、食物等,从而提高_____,这是保护白鹭的根本措施。
(2)随着保护措施的进行,该河流域群落中白鹭的数量日益渐增,群落中原有的野鸭数量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野鸭移至周边其他群落,其直接原因是物种的_____重叠较多(相似),竞争较大。这种现象是生物与环境_____的结果。
(3)该河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为单细胞藻类,其生物量金字塔呈下窄上宽的原因是:_____。该生态系统中斑蛾在求偶时,会向外界分泌性信息素,这属于_____信息。
当某地区奶牛迁入该生态系统后,杂草数量先是迅速下降,然后恢复至原始数量,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通过_____恢复稳态。
【答案】(1)标记重捕法 环境容纳量(K值)
(2)生态位 长期适应(或协同进化/或自然选择)
(3) 藻类个体小、繁殖速度快,世代周期短,只能积累较少的有机物,可以被浮游动物整个吞食和消化,从而迅速转化为下一营养级的生物量 化学 负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
【分析】调查种群密度时,针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通常采用样方法;针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环境容纳量是指当环境不被破坏时,特定的空间可维持某种群的最大数量。
【详解】(1)白鹭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是常用标志重捕法。环境容纳量是指当环境不被破坏时,特定的空间可维持某种群的最大数量。当生存空间、食物条件得到改善时,环境容纳量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随着保护措施的进行,生态环境越来越适应白鹭的生存,由于白鹭与野鸭的生态位重叠较多,相互竞争大,导致野鸭数量减少,这种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的现象属于协同进化。
(3)由于藻类个体小、繁殖速度快,世代周期短,只能积累较少的有机物,可以被浮游动物整个吞食和消化,从而迅速转化为下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导致生物量金字塔出现倒置情况。性激素属于化学信息。当某地区奶牛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由于奶牛不是杂草,杂草数量迅速下降,导致奶牛食物减少是奶牛数量减少,杂草被捕时减少,然后恢复至原始数量,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恢复稳态。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品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节检测原卷版docx、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节检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6陶罐和铁罐第2课时课件pptx、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6陶罐和铁罐第2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6陶罐和铁罐第2课时分层作业含答案docx、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6陶罐和铁罐第2课时导学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生态工程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生态工程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43生态工程学生版docx、43生态工程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