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必修2)第3章 基因的本质(A卷·知识通关练)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3章 基因的本质(A卷·知识通关练)
核心知识1.考查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及相应扩展
1.为研究使肺炎链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某学习小组进行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假设是“使肺炎链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蛋白质或DNA”
B.甲组实验作对照,培养皿中应当有两种菌落
C.该实验控制自变量用到了“加法原理”
D.若乙组培养皿中有两种菌落,丙组培养皿中有一种菌落,则说明使肺炎链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DNA
2.如图为艾弗里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果1中只有S型肺炎链球菌,说明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存在转化因子
B.该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DNA酶的作用是水解S型菌的DNA
C.结果2中全部为R型菌,从而可推测DNA是转化因子
D.除图示部分外,还有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的实验,这样使实验结论更可靠
3.某同学对格里菲思的实验进行了改良,将R型菌、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的混合物分别接种到甲、乙、丙、丁四组相同的培养基上,在适宜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菌落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若培养前在甲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得到的菌落类型与丁不同
B.甲、乙两组作为丁组的对照组,丙组培养基无菌落产生,可以不必设置
C.丁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S型菌的DNA
D.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条件、培养时间等
核心知识2.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及扩展考查
4.如图为用35S或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含35S或32P
B.在这个实验的沉淀物中出现较高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
C.若用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全部具有放射性
D.通过35S和32P分别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45%。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D.T2噬菌体不能寄生在肺炎链球菌体内
6.科学家将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产生的RNA立即分离出来,分别与T2噬菌体DNA和大肠杆菌D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发现该RNA只能和T2噬菌体DNA中一条链杂交形成“杂交分子”,而不能和T2噬菌体DNA中另一条链、大肠杆菌DNA中任意一条链进行杂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分子”的形成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该RNA以T2噬菌体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C.分子杂交也可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
D.该实验的结果说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RNA
核心知识3.考查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7.下图是某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氢键,②是脱氧核苷酸链的5′端,③是3′端
B.DNA分子中A+T含量高时稳定性较高
C.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a链、b链方向相同,a链与b链的碱基互补配对
8.下图表示DNA分子结构的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为T,④为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
B.正常情况下,该DNA分子中的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
C.该片段中共包含了8个脱氧核苷酸、5种碱基
D.若该DNA分子中A、T碱基对的比例较高,热稳定性较高
9.下列关于D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
B.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C.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的数目关系是A+T=G+C
D.DNA分子的两条链以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核心知识4.考查基因的概念及与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10.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真核细胞中的基因都以染色体为载体
B.唾液淀粉酶基因在人体所有细胞中都能表达
C.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基因是由碱基对随机排列成的DNA片段
11.下列关于细胞中DNA的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利用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B.细胞中DNA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
C.DNA的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
D.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DNA能够准确复制的原因之一
12.下列关于基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核细胞的基因只存在于细胞核中,而核酸并非仅存在细胞核中
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C.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D.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核心知识5.考查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特点13.关于DNA分子复制机制,科学家用荧光染料给Rep(DNA解旋酶中作为引擎的那部分结构,驱动复制叉的移动)加上了绿色荧光蛋白从而获知被标记的分子相对于DNA分子的运动轨迹,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Rep可以破坏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B.DNA结合蛋白可能具有防止DNA单链重新形成双链的作用
C.根据材料推断Rep推动复制叉移动是通过水解ATP提供能量
D.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14.如图甲是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示意图,A和B代表两种不同的酶,将图甲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A为解旋酶,B为DNA聚合酶
B.图甲中b链和c链(A+G)/(T+C)的比值相等
C.图乙中7表示胸腺密啶脱氧核苷酸
D.图乙中5和6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核心知识6.考查DNA复制的相关计算15.某DNA片段(14N)含有2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同位素15N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甲所示的结果;若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DNA分子均含有15N
B.图甲X层为仅含14N的DNA,Y层的DNA仅一条链含14N
C.图乙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有4900个
D.图乙Z层与W层的脱氧核苷酸数之比是1:8
16.含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的A+T占40%,它的互补链中G与T分别占22%和18%,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为( )
A.240个 B.180个
C.114个 D.90个
17.某DNA分子(14N)含有3 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一所示结果;若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二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DNA分子
B.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有6 300个
C.Y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X层的3倍
D.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4∶1
核心知识6.综合非选择题
18.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3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________。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__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分裂一次,产生子代,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
(1)实验一、实验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结果C、D看,DNA复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理论上结果E中含14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
(4)若对结果C中的DNA分子先用解旋酶处理,然后再离心,结果为F,请在图中表示出。
(5)如果实验C、D、E的结果都为结果G,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________(填“是”或“不是”)半保留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