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生物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 番茄 B. 变形虫 C. 新冠病毒 D. 念珠藻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然界生物可以分为有细胞结构的细胞生物和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细胞生物根据是否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常见的原核生物包括衣原体、支原体、蓝藻、放线菌、细菌等,常见的真核生物有动物、植物、真菌等。
【详解】A、番茄是植物,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
B、变形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B错误;
C、新冠病毒属于病毒的一种,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C正确;
D、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也具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C。
2. 图甲、乙分别表示叶绿素分子和血红蛋白分子的局部结构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高 B. 无机盐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 叶绿素和血红蛋白中存在N元素 D. 合成叶绿素和血红蛋白分别需要镁和铁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叶绿素分子,含有Mg元素;乙为血红蛋白分子,含有Fe元素。
【详解】A、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占1~1.5,不高,A正确;
B、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叶绿素和血红蛋白中存在N元素,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合成叶绿素和血红蛋白分别需要镁和铁,D正确。
故选B。
3. 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 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C. 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 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和休眠种子的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A正确;
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B正确;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C正确;
D、与休眠种子相比,同种植物萌发种子代谢旺盛,含水量大,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水的有关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 以下关于细胞学说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
B.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组成
C. 所有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D. 细胞学说伴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19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其基本内容有三条:
(1)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没有对细胞的多样性进行解释,A错误;
B、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
C、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所有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C正确;
D、观察细胞需要显微镜,故细胞学说伴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D正确。
故选A。
5. 原核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
A. 染色体和线粒体 B. 细胞膜和叶绿体
C. 内质网和细胞壁 D. 细胞膜和核糖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原核细胞都没有染色体和线粒体,A错误;
B、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但是都没有叶绿体,B错误;
C、原核细胞不都具有细胞壁,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但是无细胞壁,且原核生物都没有内质网,C错误;
D、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和核糖体,D正确。
故选D。
6. 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 )
A. 肽键 B. 肽链 C. 空间结构 D. 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高温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变性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详解】蛋白质凝固变性失去活性是因为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还没有破坏到肽链或肽键的结构,因为如果破坏了肽链或肽链之间的连接肽键,蛋白质不是凝固,而会变成短肽或氨基酸。
故选C。
7.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为反应物提供能量
B.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C. 温度和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B错误;
C、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C正确;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生物体内和体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脂肪,且存状态相同
B. 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 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细胞的生成
D. 胆固醇能参与某种物质的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0,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细胞中常见的脂质有:(1) 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作用: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成分。(3)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①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口: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肪在动物体内为固态,在植物体内为液态,A错误;
B、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重要的储能物质,B正确;
C、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细胞的生成,维持第二性征,C正确;
D、胆固醇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A。
9. 下面是一组探究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编号顺序①-⑤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
待测物
试剂
颜色
蛋白质
①
④
脂肪
②
橙黄色
还原糖
③
⑤
A. 双缩脲试剂、碘液、本尼迪特试剂、紫色、红色
B. 本尼迪特试剂、碘液、双缩脲试剂、红色、紫色
C. 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本尼迪特试剂、紫色、红黄色
D. 本尼迪特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紫色、红黄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III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蛋白质的鉴定需要用双缩脲试剂,两者反应呈紫色;脂肪可用苏丹III染液进行染色,两者反应呈橘黄色;还原糖的检测试剂是斐林试剂,两者可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
故选C。
10.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中嵴的形成有助于增大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B.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
C. 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来扩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扩大膜面积。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增大了线粒体的面积,A正确;
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反应在膜内进行,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有序地进行,B正确;
C、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不利于根吸收水分,C错误;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气,D正确。
故选C。
11. 唾液淀粉酶从产生到进入唾液需要经过多种细胞结构,其中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并使之成为淀粉酶的细胞器是( )
A. 核糖体 B. 细胞膜 C. 高尔基体 D. 内质网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的过程中,核糖体的作用是合成肽链,内质网参与肽链的合成和初步加工,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分类和包装,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 猕猴桃被誉为“维C之王”,吃起来酸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液泡 D. 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详解】A、细胞壁在细胞外层,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不具有酸甜的物质,A错误;
B、 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不具有酸甜的物质,B错误;
C、液泡里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有机酸、糖类等,因此可推知这些酸甜的物质主要存在于液泡中,C正确;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不具有酸甜口感,D错误。
故选C。
13.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在活细胞内呈静止状态
C. 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组成 D. 呈透明的胶质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等,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是代谢的主要场所。
【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活细胞内,细胞质基质是呈不断流动的状态,B错误;
C、细胞质基质是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因而可以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正确;
D、细胞质基质呈透明的胶质状态,也称为细胞溶胶,D正确。
故选B。
14. 下列关于细胞骨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B. 细胞骨架与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化无关
C. 大部分微管是固定的结构,无法解体
D. 细胞骨架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是漂浮于细胞质中的,细胞质中有着支持它们的结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A错误;
B、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错误;
C、大部分微管不是固定的结构,可以解体和重建,C错误;
D、细胞骨架有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细胞骨架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D正确。
故选D。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下图是中心体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构模式图。研究发现中心体总是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接近于细胞的中心。同时进行分裂的细胞中,中心体的活动较为活跃。
15. 下列关于中心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中心体由蛋白质构成
B. 中心体与细胞的增殖有关
C. 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都有中心体
D. 中心体含有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16. 下列细胞器中,都不含磷脂的是( )
A. 中心体和叶绿体 B. 内质网和核糖体
C. 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D. 中心体和核糖体
【答案】15. C 16. D
【解析】
【分析】中心体:(1)分布: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如藻类);(2)形态: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许多管状物组成)及周围物质组成;(3)作用: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形成纺锤体。
【15题详解】
AD、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许多管状物组成)及周围物质组成,是由蛋白质组成的,AD正确;
B、细胞增殖过程中,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有关,B正确;
C、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内,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C错误。
故选C。
【16题详解】
磷脂参与构成生物膜,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A、叶绿体是双层膜结构,中心体是无膜结构,A错误;
B、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错误;
C、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C错误;
D、核糖体和中心体都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故均不含磷脂,D正确。
故选D。
17. 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 )
A. 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 B. 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
C. 果胶酶、脂肪酶、纤维素酶 D. 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的抱着脂质,酶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功能,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即能水解纤维素、果胶和蛋白质。
【详解】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酶能水解纤维素、果胶酶能水解果胶,从而破坏植物细胞壁;②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因此用蛋白酶可以将细胞膜破坏。
故选D。
18. 所谓“膜流”,是指由于膜泡运输,真核细胞生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细胞膜之间的常态性转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可作为“膜流”现象的例证
B. 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过程发生“膜流”现象
C. 唾液腺细胞通过胞吐,释放淀粉酶的过程不发生“膜流”现象
D. 胃蛋白酶合成和运输过程中,高尔基体是“膜流”的枢纽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①膜流是指膜泡运输,②发生在真核细胞各个膜性细胞器及细胞膜之间。
【详解】A、由题干知,“膜流”发生在“真核细胞生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细胞膜之间的常态性转移”,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只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与复原,没有涉及到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A错误;
B、mRNA等转录产物由细胞核的核孔进入细胞质的过程,没有“膜泡运输”,B错误;
C、大分子淀粉酶的释放过程是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通过胞吐把物质释放到细胞外,有“膜流”现象,C错误;
D、蛋白质类激素是分泌蛋白,其合成和运输过程中涉及内质网膜形成的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又形成囊泡转移至细胞膜,高尔基体是“膜流”的枢纽,D正确。
故选D。
【点睛】
19. 如图是细胞核模式图,①-④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都可以通过④自由进出细胞核
B. ②是核仁,与核糖体RNA的合成和中心体的形成有关
C. ③与细胞膜都是单层膜
D. ①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为染色质,②为核仁,③为核膜,④为核孔。
【详解】A、核孔是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孔也具有选择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A错误;
B、②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错误;
C、③核膜是双层膜,C错误;
D、①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D正确。
故选D。
20. 在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材料可以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代替
B. 图中结构①的伸缩性小于结构②的伸缩性
C. 图示状态时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D. 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未设置对照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会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相互分离,这就是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详解】A、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应选择成熟的有大液泡的植物,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A错误;
B、结构①是细胞壁,结构②是原生质层,结构①的伸缩性小于结构②的伸缩性,是植物质壁分离发生的内因,B正确;
C、图中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中,也可能正在复原过程中或动态平衡,故无法判断此时细胞外液与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C错误;
D、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有自身前后对照,D错误。
故选B。
21. 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以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
A. 6;18 B. 5;18 C. 5;17 D. 6;17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③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详解】该22肽是由2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因此,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为1+2+2=5个。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2-(1+2+2)=17个。
故选C。
【点睛】
2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运用了荧光标记法 B. 用同位素示踪法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C. 用彩泥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是构建物理模型 D. 用光学显微镜来认识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1、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元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2、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详解】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运用了荧光标记法,该实验证实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利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B正确;
C、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用彩泥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是构建物理模型,C正确;
D、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在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D错误。
故选D。
23. 某杂志刊登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的废物清除过程涉及细胞间信息的交流,能识别旧的或受损蛋白
B. 细胞膜塑形蛋白含量与该细胞降解胞内废物的能力呈负相关
C. “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其内部的水解酶的修饰加工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D. “分子垃圾袋”的作用是运输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其可能来自高尔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详解】A、根据题意得知,细胞内的废物清除过程是指处理细胞内的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不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
B、细胞降解胞内废物的能力与“分子垃圾袋”的数量呈正相关,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分子垃圾袋”的形成,B正确;
C、溶酶体内部的水解酶的修饰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来完成,C错误;
D、“分子垃圾袋”的作用是运输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囊泡(分子垃圾袋)可能来自高尔基体,D正确。
故选BD。
24.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不同温度下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水解作用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mL3%淀粉溶液
+
+
+
+
+
+
1mL2%蔗糖酶溶液
-
-
-
+
+
+
1mL2%淀粉酶溶液
+
+
+
-
-
-
反应温度(℃)
40
60
80
40
60
80
2mL本尼迪特试剂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A. 本尼迪特试剂使用需要水浴加热,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 若①中红黄色沉淀最明显,说明40℃是淀粉酶水解的最适温度
C. ④⑤⑥试管中未出现红黄色沉淀,原因是蔗糖酶水解淀粉产生非还原糖
D. 该实验可说明,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蔗糖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A、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需要使用需要水浴加热,可能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A正确;
B、若①中红黄色沉淀最明显,说明40℃时淀粉酶的活性较高,但该温度未必是最适温度,B错误;
C、④⑤⑥试管中未出现红黄色沉淀,原因是蔗糖酶不能将淀粉水解为非还原糖,C错误;
D、该实验可说明,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而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A。
【点睛】
25. 对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 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像,则向右移动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
C. 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D. 若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换成400×,则图④视野中的64个组织细胞将变为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图①中b物镜离载玻片的距离比a近,这说明b的放大倍数大于a;③是植物细胞;④放大400倍后,能够观察的细胞个数为64÷42=4个。
【详解】A、图①中的a、b带有螺纹是物镜,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是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
B、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像,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则向左移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B错误;
C、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虚像,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是顺时针,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C错误;
D、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若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换成400×,则图④视野中的64个组织细胞将变为64× (1/4)2 =4个,D正确。
故选D。
26. 下列关于ATP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TP的结构简式中的“A”代表腺嘌呤
B. ATP并非细胞内唯一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C. 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生成磷酸和腺苷
D. 蓝藻细胞内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常见的原核生物包括衣原体、支原体、蓝藻、放线菌、细菌等。
【详解】A、ATP的结构简式中的“A”代表腺苷,A错误;
B、ATP并非细胞内唯一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如GTP等也是高能磷酸化合物,B正确;
C、ATP的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生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C错误;
D、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不含线粒体,D错误。
故选B。
27. 下图甲表示酶催化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条件下该酶促反应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适当提高温度,图乙中的M值不变
B. 图甲中,如果c是二糖,那么它是麦芽糖
C. 若适当增加酶量,图乙中e点向左移动
D. 图甲中a与b结合后,b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图乙表示的是最适条件下的反应,适当提高温度,酶的活性下降,但是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点,A正确;
B、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图甲中,如果c是二糖,那么它是蔗糖,B错误;
C、若适当增加酶量,酶促反应的速率升高,e点将向左移动,C正确;
D、b是在反应前后形状没有变化,可推知b是酶。酶在反应前后活性不变、结构不变,但在作用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28. 人体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衰老损伤的物质或结构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中溶酶体水解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
B. 图中的水解酶(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 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膜的流动性
D. 溶酶体分解后的部分产物可能通过耗能的方式排出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1、溶酶体:“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排出细胞外。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详解】A、溶酶体水解酶包括催化多糖、蛋白质、脂质、DNA和RNA等的降解,不包括淀粉酶、纤维素酶等,A错误;
B、水解酶大多是蛋白质,蛋白质类的酶在核糖体合成,B正确;
C、图中溶酶体膜与自噬体膜的相互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D、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被细胞再度利用或者排出细胞外,可能以胞吐的方式,胞吐是一个耗能过程,D正确。
故选A。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44分)
29. 图甲为人体内某种细胞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图乙表示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细胞内几种膜结构表面积的变化。据图回答:(题中[ ]填写图内指示结构的数字)
(1)抗体含有的化学元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
(2)抗体的合成场所是[ ]___________,加工分泌的过程是③→______→______→⑥→⑦。
(3)细胞中很多细胞器都具有膜,这些细胞器膜和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4)若图乙表示的是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①③分别表示的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C、H、O、N ②. 蛋白质
(2) ①. ③核糖体 ②. ② ③. ④
(3) ①. 细胞膜 ②. 核膜
(4) ①. 内质网膜 ②. 细胞膜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小问1详解】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主要有C、H、0、N。
【小问2详解】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③核糖体合成蛋白质→②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④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⑥→⑦细胞膜,即③→②→④→⑥→⑦,这一过程说明细胞内的各种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小问3详解】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组成,这些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小问4详解】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后以“出芽”的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然后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再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排出体外。由此可知,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即曲线①;细胞膜面积增多,即曲线③;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即曲线②。
【点睛】本题借助图示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生物膜系统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各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联系的识记,进而使学生理解细胞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0. 下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A,B,D表示组成细胞膜的物质,a,b,c,d,e表示细胞内的不同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B表示_______,它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A所代表的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A和D组成的结构表示_______,它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
(2)图中以同种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物质是_______,这种运输方式称作_______。
(3)物质a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该运输方式需要_______和_______。
(4)除上图所示物质运输方式外,一些大分子物质还可以通过_______进出细胞,这是由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
【答案】(1) ①. 磷脂双分子层 ②. 蛋白质 ③. 糖蛋白 ④. 识别、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 ①. c、d ②. 协助扩散
(3) ①. 主动运输 ②. 载体蛋白 ③. 能量
(4) ①. 胞吞和胞吞 ②. 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和A表示糖蛋白,有糖蛋白的一侧是细胞外侧。a和e的运输耗能,属于主动运输,但二者运输方向不同;c和d都是顺浓度梯度,通过蛋白质协助的运输,都属于协助扩散;b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属于自由扩散。
【小问1详解】
图中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A表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膜蛋白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A和D组成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小问2详解】
有糖蛋白的 一侧是细胞外侧,a和e都是逆浓度梯度,并且消耗能量的运输,同属于主动运输,但a是进细胞,e是出细胞;c是通过蛋白通道的运输,d是通过载体蛋白的运输,二者都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并且都是进入细胞的物质。
【小问3详解】
由(2)分析可知,a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该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小问4详解】
除上图所示物质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外,一些大分子物质还可以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由于涉及到细胞膜的变形和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1. 如图1为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元素,已知A、B、C、D和E为生物大分子。图2为图1中某种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x、y代表的元素分别是______,图2是图1中_____(填“A”、“B”、“C”、“D”、“E”)的部分结构,它是由_______种氨基酸连接而成。
(2)A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从a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3)B在动物细胞中是______,其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
(4)D和E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
(5)图2为______肽,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a,则图二所示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答案】(1) ①. N、P ②. A ③. 5
(2)a(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3) ①. 糖原 ②. 储存能量(储能物质)
(4)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不同
(5) ①. 六 ②. 6a-90
【解析】
【分析】分析图1为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元素,已知A、B、C、D和E为生物大分子,D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DNA,E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是RNA,所以C是核酸,小分子c是核苷酸,核苷酸由C、H、O、N、P组成。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x是N,y是P,A是蛋白质,小分子a是氨基酸,糖类是由C、H、O组成,所以B是多糖,小分子b是葡萄糖。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图1中的x、y代表的元素分别是N、P。图2为多肽链,是图1中A蛋白质的部分结构,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图2多肽中有5种R基,故它是由5种氨基酸连接而成。
【小问2详解】
在细胞内,组成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可能成千上万,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极其多样。从a氨基酸角度分析,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小问3详解】
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B是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在动物细胞中多糖为糖原,所起的作用是储存能量。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D表示DNA,E表示RNA,二者都含有磷酸基团、五碳糖和四种含氮碱基,但DNA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DNA含有的四种含氮碱基为A、C、G、T,RNA含有的四种含氮碱基为A、C、G、U。
【小问5详解】
图2中该多肽含有6个氨基酸,所以为六肽。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而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所以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a-(6-1)×18=6a-90。
32. 如图1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图2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
(1)分析图1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实验目的)是_______。
(2)图1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______。
(3)如表是图1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1可知表中③处应是_______,⑧处应是______。
温度(℃)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A酶活性(mmol·s-1)
3.1
3.8
5.8
6.3
5.4
2.9
0.9
B酶活性(mmol·s-1)
1.1
2.2
3.9
⑧
3.4
1.9
0
(4)在图2上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____。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本尼迪特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红黄色沉淀,原因是_____。
【答案】(1)探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2)A酶 (3) ①. 40℃ ②. 5.0
(4) (5)A酶已被蛋白酶催化分解
【解析】
【分析】分析图1:该曲线的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酶活性,故该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图2:根据图1相同温度下A酶的活性大于B酶,故图2中如果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A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大于B酶。
【小问1详解】
分析表格:表格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①②③④⑤⑥⑦之间的温度梯度为10℃,看图可知⑧处应是温度为50℃时,B酶的活性为5.0。根据图1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可知本实验的探究课题是探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小问2详解】
图1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A酶,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
【小问3详解】
根据图1曲线可知,该实验温度梯度设置是10℃,①温度应该是20℃,A酶活性为3.0左右。故③处应是40℃,看图可知⑧处应是温度为50℃时,B酶的活性为5.0。
【小问4详解】
30℃时A酶活性大于B酶,故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大于B酶.曲线如图: 。
【小问5详解】
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A酶即纤维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已被蛋白酶催化分解,使得纤维素不能分解产生还原糖。
33.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光现象普遍存在,生物通过细胞的生化反应而发光。请设计实验探究萤火虫的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萤火虫荧光器晒干后研制成的粉末、ATP粉末、蒸馏水、大小相同的小烧杯若干、大小相同的试管若干、标签纸若干及其他实验所需材料。
(1)实验步骤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ATP溶液,置于小烧杯中,贴上标签。
②将____________分成若干等份,分别放入试管中,贴上标签。
③在每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
④观察发光现象并记录。
(2)实验现象预测及结论
现象预测
结论
a随ATP浓度升高,发光现象渐强
荧光强度与ATP浓度_____________
b.随ATP浓度升高,发光现象_____________
荧光强度与ATP浓度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荧光强度与ATP浓度无关
(3)实验讨论
①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哪一个?______________
②萤火虫发光是______________能转变成______________能的过程。
【答案】(1) ①. 萤火虫的荧光器粉末 ②. 等量不同浓度的ATP溶液
(2) ①. 成正比 ②. 渐弱 ③. 成反比 ④. 随ATP浓度升高,发光现象无变化
(3) ①. a ②. (ATP中活跃的)化学 ③. 光
【解析】
【分析】 ATP又叫腺苷三磷酸,简称为ATP ,其结构式是:A-P~P~P , 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本题要探究萤火虫的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关系,自变量为ATP浓度,可配制不同浓度的ATP溶液,因变量为萤火虫的发光强度,萤火虫的发光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这一过程由ATP提供能量,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小问1详解】
本实验要探究萤火虫的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关系,故试管中应放入等量的荧光器粉末,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ATP溶液,故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ATP溶液,因变量为萤火虫的发光强度,其他无关变量应相同,并观察发光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小问2详解】
预测实验现象时要全面,要预测出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可根据实验结论预测相应的现象,如果荧光强度与ATP浓度呈正相关,说明随ATP溶液浓度与发光强度成正相关,故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发光现象逐渐增强;如果荧光强度与ATP浓度呈反比,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发光现象逐渐降低;如果随ATP浓度升高发光现象没有变化,则说明荧光强度与ATP浓度无关。
【小问3详解】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a种结果,因为ATP为发光过程提供能量,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逐荧光强度渐增强,萤火发光是ATP释放的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