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3月)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
    材料一:
    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悲剧之演成》)
    材料二:
    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摘编自王博《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材料三:
    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
    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
    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
    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
    (摘编自冯其庸《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还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
    C.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
    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悲剧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
    B.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
    C.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
    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不同的一项( )
    A.《孔雀东南飞》 B. 《哈姆莱特》 C. 《雷雨》 D. 《边城》
    4.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从论证方法、语言、论据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5.材料一认为《红楼梦》的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请结合三则材料,以“宝、黛爱情悲剧”或“宝、钗婚姻悲剧”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贾府听戏
    且说史湘云住了两日,因要回去。贾母因说:“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史湘云听了,只得住下。又一面遣人回去,将自己旧日作的两色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 
    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躅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凤姐凑趣笑道:“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拘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勒捎①我们……这个够酒的,够戏的?”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贾母亦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风姐又引着贾母笑了一回,贾母十分喜悦。
    到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定昏之余,大家娘儿姊妹等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次日便先送过衣服玩物礼去,王夫人,凤姐、黛玉等诸人皆有随分不一。
    这日早起,宝玉因不见林黛玉,便到他房中来寻,只见林黛玉歪在炕上。宝玉笑道:“起来吃饭去,就开戏了。你爱看那一出?我好点。”林黛玉冷笑道:“你既这样说,你特叫一班戏来,拣我爱的唱给我看。这会子犯不上借光儿问我。”宝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
    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风姐点。风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又让王夫人等先点。贾母道,“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黛玉方点了一出。然后宝玉、史湘云、迎,探、惜、李纨等俱各点了,按出扮演。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戏。”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扭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狡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与一个做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屈了我。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注】①勒捎:刁难、强迫。②《山门》鲁智深醉打山门的戏。③《妆疯》北曲折子戏,讲尉迟敬德挂帅出征而假装疯病。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母专为宝钗庆生,又两次让宝钗先点戏,宝钗虽是晚辈,却是当日寿星,贾母的做法符合礼仪。
    B.王熙凤暗示戏子像黛玉,宝钗顾及黛玉的面子猜着了却不肯说;宝玉担心黛玉多心,猜着了却不敢说。
    C.宝玉先是使眼色惹恼湘云,后又解释缘由让她更不高兴,最后赌咒发誓,表现了宝玉好心却自以为是。
    D.从节选内容看,《红楼梦》善于生动再现生活场景,内容多是贵族家庭日常琐事,属于“世情小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曲文往往具有暗示作用。“没缘法转眼分离乍”暗寓宝钗和宝玉没缘法,转眼分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则暗示宝玉最终出家。
    B.《红楼梦》情节详略得当。选文详写宝钗点戏,黛玉点戏则只是略点一笔,并未出现戏名,因为宝钗才是这一回的主角,林黛玉只是陪衬。
    C.《红楼梦》善用冷热对比之法。选文中宝钗生日的热闹与第108回第二次宝钗生日时的清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红楼梦》善用伏笔照应之法,宝钗点的戏,带出《寄生草》的赏鉴,为后文“宝玉悟禅机”埋下伏笔。
    8.《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特色,试对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以赏析。
    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9.有同学读完《红楼梦》后感慨;当今社会的“理想女性”就应该是薛宝钗这样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节选文本和全书其他章节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马自强,字体乾,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隆庆中,历洗马,直经筵。迁国子祭酒,振饬学政,请寄不行。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神宗为皇太子出閤,充讲官。敷陈明切,遂受眷。及即位,自强已迁詹事,教习庶吉士,乃擢礼部右侍郎,为日讲官。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至则迁吏部左侍郎,仍直经筵。甫两月,廷推礼部尚书。帝遣使询张居正尚书得兼讲官否,居正言,事繁不得兼。乃用为尚书,罢日讲,充经筵讲官。
    礼官所掌,宗藩事最多,先后条例自相抵牾,黠吏得恣为奸利。自强择其当者俾僚吏遵守,诸不可用者悉屏之。每藩府疏至,应时裁决,榜之部门,明示行止,吏无所牟利。龙虎山正一真人,隆庆时已降为提点,夺印敕。至是,张国祥求复故号,自强寝其奏。国祥乃重贿冯保固求复,自强力持不可,卒以中旨许之。初,俺答通贡市,赏有定额,后边臣徇其求,额渐溢。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世宗实录》成,加太子少保。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念阁臣在乡里者,高拱与己有深隙, 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帝即令居正推择,遂以人望荐自强及所厚申时行。诏加自强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与时行并参机务。自强初以救吴中行、赵用贤忤居正,自分不敢望,及制下,人更以是多居正。时吕调阳、张四维先在阁。调阳衰,数寝疾不出,小事四维代拟旨,大事则驰报居正于江陵,听其裁决。自强虽持正,亦不能有为,守位而已。
    已,居正还朝,调阳谢政,自强亦得疾卒。诏赠少保,谥文庄,遣行人护丧还。
    (节选自《明史·马自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B.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C.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D.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明朝皇帝朱厚熜的年号,使用时长仅次于万历,是明朝使用时间第二长的年号。
    B.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始称经筵,明代沿袭此制。
    C.阁臣,明代内阁大学士和以翰林学士入职内阁者的别称,因其入阁办事而称阁臣。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光武、世祖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自强整治学政,成绩显著。他担任国子祭酒时,整治学校政教,拒绝私人请托,后被提拔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B.马自强担任讲官,受到信赖。神宗即位后,他担任讲官,陈述得明白切实,受到神宗器重。
    C.马自强掌管礼部,明示行止。礼官掌管的事务多涉及宗室藩属,他选择恰当的条例执行,使黠吏无法谋奸利。
    D.马自强坚持原则,持守公正。张国祥曾请求恢复龙虎山正一真人被夺去的封号,马自强搁置了他的奏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

    2)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

    14.马自强曾经因为救助吴中行、赵用贤违逆张居正,张居正奏请增设内阁大臣时为什么会推荐马自强?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终南东溪中作
    岑参
    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①。
    【注】①沧洲:此处用“沧洲”典故代指归隐。《全唐诗典故辞典》:“‘沧洲’原指水边,由于隐者往往中意于彼,后因以‘沧洲’代指隐士的居处,并常用以表现归隐之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景色优美如画,溪水清碧胜过绿草,从烂漫的山花下面潺潺流淌而过。
    B.颔联承上,续写水中沙平能够洗足,溪水清浅无法行船,流露出怜爱之情。
    C.颈联叙事,朝朝暮暮清洗药材,年复一年溪边钓鱼,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
    D.本诗语言不事雕琢,纯用白描手法,风格清丽俊逸,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1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7.(1)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宫中女子服饰的华贵,同时也对前文写女子山眉深蹙、梦起迟妆作的原因作了交代。
    (2)在《苏幕遮·燎沉香》中,作者运用对写法,写出朋友对自己的思念,从而深化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写出边境环境恶劣和军情紧急的两句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咫尺之遥,有一南湖。南湖,有一百亩荷花池。花开时,满湖姹紫嫣红青绿,必引得我      。
    (   )
    为荷所系,曾连续几天跟踪观察一朵荷花。那是一朵青翠欲滴的荷。含苞怒放的第二天最是艳丽,第三天色彩便淡了,第四天垂下花瓣,第五天开始闭合,第六天脱落。从含苞待放到绽放再至枯萎,荷把全部美好献给人们,只有不到七天时间,也算是      了。
    却从未想过,会在秋意深浓之际,在繁华褪尽之后,去赏那枯槁之荷。
    眼前的荷塘,逶迤连绵,浑如长卷,苍劲享然,每一朵荷似乎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何尝不是一幅关于秋荷的《清明上河图》?放眼望去,整整半个湖面的荷枯茎根根、残芭朵朵,却仍直直地挺立着。它们有的似悠然小憩,有的如冷眼观天,并无半点枯槁的落寞与苍凉,独具风韵与自信,令我油然而生出敬意。
    那全然没有了往日红绿粉白之艳丽的荷,在秋风中自在摇曳,分明在      ,光彩夺目的美虽曾属于它们,却是过往,更是外在。而今虽已枯萎,却怡然自得-淡薄、清冷、空寂,气象万千。与这冷霜寒雪中的沧桑、肃然相比,昔日那炫目的美是多么不值一提!只有盛开过、沧桑过,才能有所积淀,拥有当下       的安然。这枯荷,让我想到了万古长空、无欲无我之境,这是荷之灵魂的升华。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流连忘返  电光石火    揭示    静如止水
    B.依依不舍  昙花一现    揭示    波澜不惊
    C.流连忘返  昙花一现    昭示    波澜不惊
    D.依依不舍  电光石火    昭示    静如止水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荷不仅仅清丽、淡雅,更有对坚贞、清正的敬仰,令人喜欢。
    B.荷不仅仅有对坚贞、清正的敬仰,更清丽、淡雅,令人喜欢。
    C.喜欢荷,不仅仅因对坚贞、清正的敬仰,更因其清丽、淡雅。
    D.喜欢荷,不仅仅因其清丽、淡雅,更因对坚贞、清正的敬仰。
    20.下列各项中,与画浪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读《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可以领略全书浓厚的诗意,而且对于学习诗词的写作、领悟小说的意蕴大有裨益。
    《红楼梦》中的诗词是我们学习诗词创作的典范。就其形式而言,包括了古体诗、近体诗等;  (1) ,有咏怀、咏物、即事、即景等;就诗的创作方法看,有的限韵,有的限题,有的限时;等等。这些诗词不是作家为自己而写,(2)   。薛宝钗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林黛玉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其诗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史湘云性格大度、潇洒风流,  (3)   。
    《红楼梦》中的诗词和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把小说语言的表达效果也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林黛玉是诗性人物,她通过诗来宣泄情感,支撑生命。她不仅在大观园公共场合和姊妹们吟诗联句,也在私人空间通过吟诗抒发感情。第二十七回,芒种节时,黛玉感到“众花皆卸,花神退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便吟成了长诗《葬花吟》,为已经谢去的飞花惋惜,更为自己的命运悲叹,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她的孤苦伶仃。书中还用大量的联句排律和谶语诗,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映射家族兴衰……可以说,《红楼梦》对诗词的运用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在中国小说史上独树一帜。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22.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埋葬落花,一首《葬花吟》道出了无尽悲愁。请你结合原著简要分析其葬花时伤感的原因。(6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中国将组建成自己的国家太空站;2020年,中国将首次实施火星探测任务······进入2020年,我国将迎来更多的成就、更新的变化,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必将参与到2020年的发展之中。
      对于祖国的发展,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3月)答案
    (一)、1. C.
    【解析】 A.“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错,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可见,原文是“不是如此”,而非“不只如此”。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错,曲解文意,“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这是作者的观点,而非鲁迅的观点。D.“有意规避‘伤时骂世’”错,根据原文“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可知,是表面上说“伤时骂世”,“有意规避”的说法错误。
    2. D.
    【解析】“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错,曲解文意,过于绝对。根据原文“《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可知,作者认为新生事物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的缘故。而且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说法曲解文意,且过于绝对。
    3. B
    【解析】根据材料一“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分析可知,《红楼梦》的悲剧不是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而造就的悲剧。ACD中《孔雀东南飞》《雷雨》《边城》中的悲剧均源于社会以及个人之思想、性格、人生见地之不同,都未涉及善恶之攻伐。B.《哈姆莱特》讲的是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这已经涉及到了善恶之征伐。
    4.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如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阐述,论证有力。②论证语言严谨。如“几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表述严谨。③论据选择典型,文中选择了莎士比亚悲剧和《红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
    5.示例一:①宝、黛的爱情悲剧,主要源自于他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当时周围人的人生见地不同。贾府人看重封建大家族政治势力关系网的维系,而宝黛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毁灭。②宝、黛爱情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黛的爱情悲剧。示例二:①宝、钗的婚姻悲剧,主要源自于宝、钗二人的人生见地不同。宝玉追求自由本真,厌恶仕途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而宝钗却理性现实,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见地不同,最终也只能是悲剧。②宝、钗婚姻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钗的婚姻悲剧。分析:结合“《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分析可知,宝、黛追求爱情自由,而他们的这种追求与身边人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毁灭。结合“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分析可知,宝、钗的婚姻悲剧主要源自于宝、钗二人的人生见地不同。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而宝钗却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见地不同,最终也只能是悲剧。结合“《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分析可知,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是必然的,而宝黛爱情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黛爱情的灭亡。
    (二)6.C
    【解析】宝玉形象分析有误:宝玉“爱博而心劳”,整日为女儿悬心、为姐妹操劳,她们都是他同情、关切的对象,并非“自以为是”,而是设身处地地为她们着想。
    7.B
    【解析】B项“是因为宝钗才是这一回的主角,林黛玉在本回中只是起到陪衬作用”错误。不写黛玉所点之戏是采用“避难法”,因为如果林黛玉所点为自己喜欢的戏曲则很可能招致“不懂事”的非议,而如果其所点之戏为热闹之戏则有效法宝钗讨好贾母之嫌,故作者避而不谈。
    8.《山门》与《妆疯》本是互不相关的两出戏,黛玉将二者巧妙串联,一语双关。(1分)表面上是嘲讽宝玉兴奋过了头,骨子里则是嫉妒宝玉夸奖宝钗。(1分)这不仅体现出黛玉的机敏诙谐,同时,口头上的辛辣讽刺也将她内心酸楚的醋意表露无遗。(1分)语言多刺的背后,是终身大事无所依靠所造成的心性敏感,直率中不脱哀怨。(1分)
    9.示例一:我同意。其一,宝钗熟习人情世故,成熟稳重,处处替人着想。比如她过生日选菜点戏,都充分考虑到贾母的爱好,这是孝顺长辈的美德。【结合选文,2分】其二,宝钗乐于帮助别人。比如她知道黛玉读了杂书便好言相劝。(或:知道邢岫烟将衣服当出去换钱,便主动帮她赎回并经常接济她。)【能结合其他章节,举一例2分】在当今社会,有些人过于强调个性和自己的权益而不注意尊重、体谅、帮助别人;和这些人相比,宝钗的美德在今天确实可贵,宝钗堪称当今社会的“理想女生”。【合理联系当代社会2分】
    示例二:我不同意。其一,宝钗工于心计,善于讨好别人。比如她过生日选菜点戏,都迎合贾母的爱好,只为讨贾母的欢心,可谓阿谀奉承(2分)。其二,宝钗保守、教条,有很严重的封建思想。比如她得知黛玉读了《西厢记》,便告诉黛玉这是不合封建思想要求的杂书,并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2分)。在当今的社会里,认为这样的人是“理想女生”实际是社会追求功利化、世俗化的反映;殊不知,真正理想的人生应该有超越世俗功利的审美的追求(2分)
    10.C 
    11.D  
    12.B  
    13. 1)不久以左侍郎的身份掌管詹事府,像以前一样轮值讲读。遭逢继母去世回家。守丧期满,皇帝下令命他以原来的官职协助管理詹事府。
    2)马自强奏请申明旧约,过度请求的数额不给(他们),每年节省的费用不可计算。
    14. ①马自强有声望;②张居正宽容知人;③马自强对他的地位构不成威胁。
    【解析】10. “易与”的意思是容易对付,“惟徐阶老易与”的意思是只有徐阶年老容易对付,句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既念阶前辈”的意思是又考虑到徐阶是前辈,句意完整;“当位其下”的意思是应当位居他的下面,这是张居正对自己守丧期满回朝后的假设,“己还”是假设的条件,故应在“己还”前断开,据此排除D项。选C。
    11. “世祖”不是谥号,而是庙号。
    12.  由原文中的“神宗为皇太子出閤,充讲官。敷陈明切,遂受眷”可知,应是神宗做皇太子出閤读书时,马自强担任讲官,陈述得明白切实,受到神宗器重。
    13.略
    14.由原文第四段中的“遂以人望荐自强”可知,张居正推荐马自强的第一个原因是马自强有声望。再结合题干和原文“自强初以救吴中行、赵用贤忤居正,自分不敢望,及制下,人更以是多居正”可知,虽然马自强与张居正有过矛盾,但张居正依然推荐他,由此可知张居正推荐马自强的第二个原因是张居正宽容知人。最后,由“念阁臣在乡里者……增置阁臣”以及“大事则驰报居正于江陵,听其裁决。自强虽持正,亦不能有为,守位而已”可以看出马自强对张居正的地位构不成威胁,这是张居正推荐马自强的第三个原因。
    【参考译文】
    马自强,字体乾,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被授予检讨一职。隆庆年间,曾任洗马,在经筵轮值。晋升为国子祭酒,整治学校政教,不许私相嘱托。晋升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管翰林院。
    神宗做皇太子时出閤读书,马自强担任讲官。陈述得明白切实,于是受到神宗器重。等到神宗即位,马自强已经晋升为詹事,教导庶吉士,于是又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担任日讲官。不久以左侍郎的身份掌管詹事府,像以前一样轮值讲读。遭逢继母去世回家。守丧期满,皇帝下令命他以原来的官职协助管理詹事府。马自强到任后却被晋升为吏部左侍郎,仍然在经筵轮值。才过了两个月,廷臣推选他担任礼部尚书。皇帝派遣使者询问张居正尚书可否兼任讲官,张居正说,事务繁多不能兼任。于是任用马自强为尚书,免去其日讲官一职,(让他)担任经筵讲官。
    礼官掌管的事务中,宗室藩属的事情最多,先后的条例自相矛盾,狡猾的官吏借此肆意做非法谋取利益的事。马自强选择条例中恰当的让下属官吏遵守,许多不适宜使用的条例都被摒弃。每当藩府的奏疏送到,立即裁定判决,并在礼部门上张贴公示,明确地告示可行与禁止的事,官吏没有什么利益可谋取。龙虎山的正一真人,在隆庆年间已经被降任为提点,被剥夺了印敕。到这时,张国祥请求恢复他原来的封号,马自强搁置了他的奏章。张国祥就用厚礼贿赂冯保坚决请求恢复(封号),马自强极力主张不可行,最终因为皇帝的诏谕准许了这件事。起初,俺答往来贡市,赏赐有一定数额,后来边境的大臣顺从他们的请求,数额逐渐地超过定额。马自强奏请申明旧约,过度请求的数额不给(他们),每年节省的费用不可计算。《世宗实录》完成,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
    六年三月,张居正将要回家安葬父亲。思虑在乡间的内阁大臣,高拱与自己有很深的嫌隙, 殷士儋有很多得力的靠山,或许会利用此机会出山,只有徐阶年老容易对付,打算举荐徐阶代替自己。已经派遣使者告知徐阶,又考虑到徐阶是前辈,自己回来,应当位居他的下面,于是奏请增设内阁大臣。 皇帝当即让张居正推选,于是(张居正)根据声望推荐马自强以及自己所厚爱的申时行。下诏加封马自强为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与申时行一起参与机要事务。马自强当初因为救助吴中行、赵用贤违逆张居正,自己估计不敢有什么奢望,等到皇帝的命令下达,人们更加因为这件事称赞张居正。当时吕调阳、张四维先在内阁。吕调阳身体衰弱,多次卧病不出来,小的事情由张四维代替他草拟旨意,大的事情就快马赶到江陵报告给张居正,听从张居正的裁决。马自强虽然持守公正,但也不能有所作为,只是守着职位罢了。
    不久,张居正返回朝廷,吕调阳辞官退休,马自强也患病去世。下诏追封马自强为少保,谥号文庄,派遣行人护送他的灵柩回乡。
    15.C
    16.①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②诗人欣赏终南东溪景色,认为兴致来时,当随意而往,更希望弃官不做,长期隐居于此。③诗人借用“沧洲”典故,真切地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思。
    【解析】15.“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错误,诗人对这种生活是热爱的,没有厌倦之意,更多的是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惬意。
    16.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本诗的第5、6两句是说,每天早晚来回可清洗采来的药材,每年春秋往复能静心去钓鱼。古时隐士往往修心修身,追求长生,所以服食药饵;又追求宁静,往往垂钓。这两句渲染平居的惬意和闲暇。第7、8两句转向议论,借用“沧洲”典故,表明自己的兴趣向来听从自己所向往的,依然希望能在这溪水边风景如画的地方隐居。从这里可以看出,隐居就是为了远离红尘,求得宽心舒适,称心合意。
    18.(3分)C
    流连忘返:指因留恋美好的景物或事物而舍不得离去。多指对景致的眷恋之情。
    依依不舍:舍不得离开,形容很留恋。多指对人或物的眷恋之情。
    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电光石火:形容速度极快或事物转瞬即逝。
    揭示:公布(文告等):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
    昭示:指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提示:“揭示”强调把“原来不容易看出”的公布出来,而“昭示”是把已有的东西宣布出来让更多的人都知道)
    静若止水:心里平静得像不动的水一样。形容坚持信念,不受外界影响。
    波澜不惊:现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19.(3分)D 主要考虑和上下文的衔接更紧凑、连贯,上文写到荷引得我流连忘返,下文分别写到荷的清丽、淡雅和对坚贞、清正的敬仰,一一照应。
    20.(3分)C 。解析:A项夸张和拟人,B项借代和拟人,C项比喻、拟人,D项拟人。
    21.(5分)
    ①从诗的内容看(就其内容而言)(1分)
    ②而是为小说中性格各异的人物而写(没有“性格各异”这类定语扣1分)(2分)
    ③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意思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即可)(2分)
    22.(6分)
    ①前夜去宝玉处,晴雯不开门,黛玉错疑在宝玉身上,失望伤心。
    ②寄人篱下的命运。
    ③多愁善感的个性。
    ④正逢饯花之期,由落花飘零联想到自身处境。(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相关试卷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模块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模块检测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 第Ⅱ卷必须用0, 有人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