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三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表达方式不正确的是
A. 杂化轨道模型: B. 12-冠-4分子:
C.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D. 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sp2杂化轨道是由能量相近的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组合而形成,每个杂化轨道含有三分之一的s轨道成分和三分之二p轨道成分,杂化轨道间夹角为120°,呈平面三角形,sp2杂化轨道模型为,A正确;
B.的命名为12-冠-4分子,B正确;
C.Cl-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C错误;
D.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D正确;
故选C。
2. 化合物M( )是合成药物盐酸沙格雷酯的中间体,M中含有的官能团为
A. 酯基、羟基、碳碳双键 B. 苯环、羟基、酯基
C. 醛基、羟基、碳碳双键 D. 苯环、羟基、碳碳双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合物M中含有酚羟基、醛基和碳碳双键这三种官能团,苯环不是官能团,故答案选C。
3. 某学习小组设计的蔗糖水解反应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稀硫酸和热水浴都能加快蔗糖水解速率
B. 滴加NaOH溶液的目的是调溶液的pH至碱性
C. 加热至沸腾后试管内生成黑色沉淀
D. 实验现象证明蔗糖水解有还原性物质生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稀硫酸是蔗糖水解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热水浴相当于对反应体系加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酸性条件下,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会与稀硫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影响后续蔗糖水解产物的检验,滴加NaOH溶液的目的是调溶液的pH至碱性,消除稀硫酸对后续实验现象的影响,故B正确;
C.蔗糖在稀硫酸存在、水浴加热时发生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葡萄糖分子结构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热至沸腾后试管内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故C错误;
D.结合C项分析,以及实验现象,氢氧化铜转化为氧化亚铜,Cu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证明蔗糖水解有还原性物质生成,故D正确;
答案选C。
4. 已知聚乳酸 可在乳酸菌作用下分解,下列有关聚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聚乳酸是一种纯净物
B. 聚乳酸的单体是HO-CH2-CH2-COOH
C. 聚乳酸是由单体之间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
D. 聚乳酸是一种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聚乳酸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由聚乳酸的结构可知,该物质是由羟基和羧基脱水而形成的,属于缩聚反应,故B错误;
C.反应为缩聚反应,故C正确;
D.聚乳酸中酯基结构能水解,所以聚乳酸是一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故D错误;
答案选C。
5. 下列关于微粒间的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
①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②金属的导电性、延展性均与金属键有关
③金属晶体的熔沸点不一定高于分子晶体
④晶体的熔沸点:金刚石
⑤中的键成键原理完全相同
⑥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晶体的熔点和沸点越高
⑦离子键的强弱:
⑧比熔沸点低
A. ①③④⑦ B. ②③④⑥ C. ②④⑦⑧ D. ②③④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金属与非金属可形成共价键,如氯化铝为共价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故①错误;
②金属键是由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形成的作用力,金属能发生形变及导电、导热,则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及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些性质均与金属键有关,故②正确;
③金属晶体的熔沸点不一定高于分子晶体,比如汞在常温下为液体,而蔗糖为固体,故③正确;
④金刚石为共价晶体,晶体的熔沸点为金刚石,故④正确;
⑤中的键有共价键和配位键,成键原理不相同,故⑤错误;
⑥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与晶体的熔点和沸点无关,故⑥错误;
⑦一般来说相应离子半径越小,带电量越大,离子键越强,所以离子键的强弱:,故⑦正确;
⑧中存在分子内氢键,使熔沸点降低;中存在分子间氢键,使熔沸点增大,故⑧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④⑦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6.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主族元素,X的价电子构型为;Z第一电离能最大;W与X位于同一主族,其某种氧化物有剧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Y、Z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B. 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C. X、W简单氢化物的键角W
【答案】A
【解析】
【分析】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主族元素,X的价电子构型为nsnnpn+1,则n=2,X为N元素;Z第一电离能最大,Z为F元素;结合原子序数,Y为O元素;W与X位于同一主族,其某种氧化物有剧毒,W为As元素。
【详解】A.X、Y、Z的简单氢化物依次为NH3、H2O、HF,由于H2O分子间氢键的数目大于NH3分子间、HF分子间氢键的数目,故X、Y、Z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Z>X,A项错误;
B.XZ3为NF3,N上的孤电子对数为×(5-3×1)=1,σ键电子对数为3,故NF3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B项正确;
C.X、W的简单氢化物依次为NH3、AsH3,NH3中N原子、AsH3中As原子的孤电子对数都为1、价层电子对数都为4,分子的空间结构都为三角锥形,由于电负性:N>As,故NH3分子中N与H之间的共用电子对更靠近N,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变大,则X、W简单氢化物的键角W<X,C项正确;
D.即,中心原子As上的孤电子对数为×(5+1-6×1)=0,σ键电子对数为6,价层电子对数为6,由于没有孤电子对,故空间结构为正八面体,D项正确;
答案选A。
7. 已知:乙醇可被强氧化剂氧化为乙酸。可经三步反应制取,发生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A. 水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B. 加成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
C. 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D. 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先水解,溴原子被-OH取代,得到,然后其和氯化氢加成,最后用强氧化剂将醇氧化为羧酸即可,发生的反应类型依次为:水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故选A。
8. 涤纶的结构简式如下图,合成涤纶的单体有两种,其中能与NaHCO3反应的单体其核磁共振氢谱的峰面积之比为
A. 1:2 B. 1:4 C. 1:1:1 D. 1:2:2:1
【答案】A
【解析】
【详解】单体为 和,只有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中有2种等效氢,个数为2和4,故比例为1:2,故选A。
9. 某天然拒食素具有防御非洲大群蚯蚓的作用,其结构简式为 。该拒食素与下列某试剂充分反应,所得有机物分子的官能团数目减少,则该试剂是
A. Br2的CCl4溶液 B. Ag(NH3)2OH溶液 C. HBr D. 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拒食素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会引入2个溴原子,醛基和溴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羧基,分子中的官能团的数目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结构简式可知,拒食素分子中含有的醛基和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羧酸根,分子中的官能团数目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结构简式可知,拒食素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会引入2个溴原子,醛基和溴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羧基,分子中的官能团的数目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
D.由结构简式可知,拒食素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醛基一定条件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反应后的产物中的官能团为羟基,官能团数目减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柠檬醛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能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a.含有一个六元环,六元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b.能发生银镜反应
A. 3 B. 6 C. 9 D. 15
【答案】D
【解析】
【详解】六元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在环状结构上有3个位置;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CHO,取代基为-CH2-CH2-CH2-CHO或-CH2-CH(CHO)-CH3或-CH(CHO)-CH2-CH3或-C(CH3)2CHO或-CH(CH3)CH2CHO,则符合的同分异构体为3×5=15种。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某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式为ns2np1,该元素一定为ⅢA族元素
B. 苯和氯气生成C6H6Cl6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C. 分子式为C6H12的烃,其核磁共振氢谱可能只出现一个峰
D. 由分子式为C5H12O的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的烯烃有(不含立体异构)4种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在一定条件下某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式为ns2np1,该元素一定为ⅢA族元素,故A正确;
B.苯中不饱和键在苯和氯气生成的反应后变成饱和键,发生了加成反应,故B错误;
C.分子式为的烃,如果是环己烷,其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一个峰,故C正确;
D.由分子式为C5H12O的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的烯烃有(不含立体异构)5种分别为,,,,,共5种,故D错误。
故选BD
12. 化合物Z是合成某种抗结核候选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可由下列反应制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的分子式为C3H7N2
B. X、Z分别在过量NaOH溶液中加热,均能生成丙三醇
C. 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同时有水生成
D. Z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答案】AC
【解析】
【详解】A.根据其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应为C3H4N2,A错误;
B.X中含有氯原子,可以在NaOH水溶液中水解成羟基,从而生成丙三醇;Z中含有酯基,酯基和氯原子均水解后生成丙三醇,B正确;
C.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另一种产物为HCl,C错误;
D.Z中羟基所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可以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发生消去反应,D正确;
故选AC。
13. 核酸检测样品盛放在含有胍盐的标本保存液中,胍盐可以灭活病毒,有效保存多种病毒核酸。 胍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胍是有机物,所含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
B. 胍分子中C原子和3个N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C. 胍晶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和,均和氢键有关
D. 胍分子中两个单键N原子与C原子形成的键角小于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氢元素,则碳元素的电负性大于氢元素,故A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胍分子中双键碳原子和双键氮原子的杂化方式都为sp2杂化,单键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则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与3个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完全相同,故B错误;
C.由结构简式可知,胍分子中的氮原子具有孤对电子,能与氢离子形成配位键而表现碱性,所以胍分子中能吸收空气中的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而生成碳酸盐,则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氢键无关,故C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胍分子中双键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双键与单键之间电子对的斥力大于单键与单键之间电子对的斥力,所以胍分子中两个单键氮原子与碳原子形成的N—C—N键角小于120°,故D正确;
故选D。
14. 湖北蕲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的中药丹参,其水溶性有效成分之一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 可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C. 分子中有4个手性碳原子 D. 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9molNa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有机物中含有苯环,故A正确;
B.该有机物中含有羟基和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另外,该有机物可以燃烧,即可以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将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形象地称为手性碳原子,在该有机物结构中,标有“*”为手性碳,则一共有4个手性碳,故C正确;
D.该物质中含有7个酚羟基,2个羧基,2个酯基,则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11molNaOH,故D错误;
故选D。
三、非选择题(共54分)
15. 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备I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由设备II进入设备III的物质A是_____(填化学式)。由设备III进入设备IV的物质B是_____(填化学式)。
(2)设备I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3)设备VI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_____(填化学式)。通过_____(填操作名称),产物相互分离。
(4)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有NaOH溶液、_____、_____、CaO。(填化学式)
【答案】(1) ①. 萃取 ②. 分液 ③. C6H5ONa ④. NaHCO3
(2)
(3) ①. CaCO3 ②. 过滤
(4) ①. C6H6 ②. CO2
【解析】
【分析】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加入苯在设备I中,通过萃取分液,得到苯酚和苯的混合溶液,加入溶液,通过分液得到A溶液,A为,在设备III中,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得到苯酚和溶液,最后加入,在设备Ⅳ中产生,在设备Ⅴ中 分解生成,循环使用。
【小问1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加入苯在设备I中,通过萃取分液,得到苯酚和苯的混合溶液,加入溶液,通过分液得到A溶液,A为,在设备III中,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得到苯酚和含有溶液,B为;
【小问2详解】
设备III中在设备III中,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得到苯酚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设备VI中物质B水溶液与CaO反应后,生成沉淀,通过过滤除去;
【小问4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和图示信息,能循环使用的物质为:溶液、 和。
16. 1,2-二氯乙烷是杀菌剂稻瘟灵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的中间体。它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83.6℃;在光照下易分解:碱性条件下易水解。化学家们提出了“乙烯液相直接氯化法”制备1,2-二氯乙烷,相关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图如图。
已知:C2H5OHCH2=CH2↑+H2O;甘油的沸点为290℃。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装置己中水的作用是_____。
(2)丁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写出装置丁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
(3)丁中反应前先加入少量1,2—二氯乙烷液体,其作用_____(填序号)。
a.作催化剂 b.溶解Cl2和乙烯 c.促进气体反应物间的接触
(4)庚中采用甘油浴加热,该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
(5)已知C4H8液相直接氯化法可生成1,2—二氯乙烷的同系物C4H8Cl2,满足分子式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写出其中符合以下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
①核磁共振氢谱图有3组峰;②峰面积之比为1∶3∶4
【答案】(1) ①. 分液漏斗 ②. 除去乙烯中的乙醇杂质
(2) ①. 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物反应更充分 ②. CH2=CH2+Cl2→ClCH2CH2Cl ③. 加成反应
(3)bc (4)加热温度恒定、受热均匀,加热温度较高
(5) ①. 9 ②. ClCH2CH(CH3)CH2Cl
【解析】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甲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乙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丙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装置庚中在五氧化二磷和甘油浴加热条件下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装置己中水除去乙烯中的乙醇,装置戊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乙烯,装置丁中乙烯和氯气溶于1,2—二氯乙烷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
【小问1详解】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由分析可知,置己中水除去乙烯中的乙醇,故答案为:分液漏斗;除去乙烯中的乙醇杂质;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丁中乙烯和氯气溶于1,2—二氯乙烷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Cl2→ClCH2CH2Cl,实验时丁中的多孔球泡可增大乙烯和氯气与1,2—二氯乙烷的接触面积增大气体的溶解度,有利于乙烯和氯气充分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故答案为: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物反应更充分;CH2=CH2+Cl2→ClCH2CH2Cl;加成反应;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丁中乙烯和氯气溶于1,2—二氯乙烷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丁中反应前先加入少量1,2—二氯乙烷液体,可增大乙烯和氯气与1,2—二氯乙烷的接触面积增大气体的溶解度,有利于乙烯和氯气充分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故选bc;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庚中在五氧化二磷和甘油浴加热条件下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实验时采用甘油浴加热可以提供较高的反应温度,并便于控制反应温度,使反应物受热均匀,有利于乙烯的生成,故答案为:加热温度恒定、受热均匀,加热温度较高;
【小问5详解】
分子式为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丁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2个氯原子取代所得结构,符合题意的结构简式为、、、、、、、、,共有9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有3组峰,峰面积之比为比为1:3:4的结构简式ClCH2CH(CH3)CH2Cl,故答案为:4;ClCH2CH(CH3)CH2Cl。
17. 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J、G六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元素的原子在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Y元素原子核外有三种不同的能级且各个能级所填充的电子数相同,W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J元素原子核外的3p能级有两个电子,G元素原子核外有6个未成对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G元素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
(2)Y、Z、W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可能的原因有_____。
A.氨分子和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B.NH3能与水反应 C.NH3与水都是极性分子
(4)判断J与W形成的化合物JW2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最科学的办法是_____;XYZ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
(5)G元素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三种晶体的晶胞中所含有的G原子数之比为_____。在γ晶胞结构中,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G原子半径为ap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g/cm3.(用含NA、M和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 ①. 3d54s1 ②. 3∶2
(2)C<O<N (3)ABC
(4) ① X-射线衍射法 ②. sp杂化
(5) ①. 2∶4∶1 ②. (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X元素的原子在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X为H;Y元素原子核外有三种不同的能级且各个能级所填充的电子数相同,即1s22s22p2,Y为C;W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W为O;X、Y、Z、W、J、G六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Z为N;J元素原子核外的3p能级有两个电子,即1s22s22p63s23p2,J为Si;G元素原子核外有6个未成对电子,即1s22s22p63s23p63d54s1,G为Cr,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G为Cr,则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Y2X2分子为C2H2即乙炔,结构式为H-C≡C-H,则分子中含3个σ键、2个π键,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3∶2;故答案为:3d54s1;3∶2;
【小问2详解】
Y、Z、W分别为C、N、O,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的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所以第一电离能C<O<N,故答案为:C<O<N;
小问3详解】
化合物ZX3的化学式为NH3,则NH3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原因有:NH3和H2O极性接近,依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氨分子和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大大增强溶解能力;部分氨气与水反应,使溶解量增大;故答案为:ABC;
【小问4详解】
晶体还是非晶体,最科学的办法是X-射线衍射法;XYZ分子是HCN,属于直线形分子,因此其中C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杂化;故答案为:X-射线衍射法;sp杂化;
【小问5详解】
G为Cr,利用均摊法,δ晶胞中Cr原子个数为:1+8×=2,γ晶胞中Cr原子个数为:8×+6×=4,α晶胞中Cr原子个数为:8×=1,则三种晶体的晶胞中所含有的Cr原子数之比为:2∶4∶1,γ晶胞中面对角线长度为4a,根据勾股定理晶胞边长为2a,晶胞体积为16a3×10-30cm3,γ晶胞中拥有4个Cr原子,用密度公式即可得到g/cm3.=g/cm3.。故答案为:2∶4∶1;。
18. 高分子化合物H是一种重要工业原料,其单体A不溶于水,可以发生如图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C的结构简式是_____。
(2)有机物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⑤的反应类型为_____。
(4)写出高分子化合物H的结构简式:_____。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6)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7)E的某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其结构简式为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分子中含两个甲基③能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答案】(1)CH3COOH
(2) ①. 碳碳双键 ②. 酯基
(3) ①. 取代反应(水解) ②. 加成反应
(4) (5)
(6)+H2O+CH3CH2OH
(7)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①的生成物,可知A为,与氢气加成得E,E为(CH3)2CHCOOH,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氧化成B乙醛,B继续氧化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D为乙酸乙酯;A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H:;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C是乙酸,有机物C的结构简式是CH3COOH。故答案为:CH3COOH;
【小问2详解】
A为:有机物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酯基。故答案为:碳碳双键;酯基;
【小问3详解】
水解生成和乙醇,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水解);反应⑤与氢气加成得(CH3)2CHCOOH,反应⑤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水解);加成反应;
【小问4详解】
A为,A发生加聚反应得到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H的结构简式:。故答案为:;
【小问5详解】
反应②为乙醇在催化剂作用和氧气生成乙醛,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小问6详解】
反应①为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和乙醇,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2O+CH3CH2OH。故答案为:+H2O+CH3CH2OH;
【小问7详解】
E为(CH3)2CHCOOH,的某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醛基,②分子中含两个甲基,③能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含有羟基,E的某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表达方式不正确的是, 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化学家们合成了一种新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