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0分)1. 下列对排卵、受精和胚泡发育示意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为精子进入卵细胞,受精 B. ②为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化
C. ③为胚泡已发育成胚胎 D. ④为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2. 已知维生素C可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越高,高锰酸钾溶液的褪色速度就越快。现用甲、乙、丙、丁四种水果榨取的果汁,分别逐滴加入到四份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直至高锰酸钾褪色为止。所用果汁滴数为:甲:2滴;乙:5滴;丙:8滴;丁:12滴。请你据此判断,预防坏血病效果最好的水果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3. 医生从患者的消化道中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液体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物质,最有可能提取该液体的部位为( )A. 口腔 B. 胃 C. 小肠 D. 大肠4. 某遗传病患者体内的红细胞为镰刀型(如图),这是由于红细胞内存在着异常的血红蛋白所致,该患者最有可能出现的症状为( )
A. 身体出现炎症反应 B. 丧失凝血止血功能
C. 出现贫血症状 D. 血液运输废物能力下降5. 为了给居民提供最基本、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中国营养学会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基本原则有十条。下列各项中与这十条不符的是( )A.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B. 食物多样,肉类为主,粗细搭配
C.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D. 多吃新鲜卫生的食物6. 天气渐热,请同学们务必要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教诲: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的情况下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在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不会水性的同学切勿擅自下水等。因为一旦溺水,溺水者常常会因缺氧而危及生命,其原因是水进入呼吸道后直接影响( )A.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 B. 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C.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7. 结合如图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选项( )
A. 图中反映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B. 图中所示的血管具有多层扁平上皮细胞,且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C. 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可穿过血管壁到达组织细胞,最后被细胞利用
D. 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可穿过血管壁而进入血液被运走8. 2023年4月7日,在教育部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中,明确要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已受到广泛重视。如图图示中,属于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② D. ③④9. 同学们,此时的你一定在读题、审题、并结合学习过的知识回答问题。此刻帮助你处理大量信息的主要部位是( )A. 大脑 B. 脑干 C. 小脑 D. 脊髓10. 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环境日的主题,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B.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C.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共建共享绿色家园
D. 大力发展煤炭工业,力争煤炭开采量飞跃提升二、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11. 如图为甲、乙两人的尿液检查报告样本(部分结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尿液检查报告样本(部分结果) 样品项目甲检测结果乙检测结果参考值尿液葡萄糖++++-蛋白质+--红细胞+--水959695~97(g/100mL)无机盐1.41.20.9~1.6(g/100mL)尿素1.91.81.8~2.0(g/100mL)注:“-”表示未检出,“+”表示检出,“++”表示检出含量较高。
(1)分析尿液检测参考值,可知正常人尿液的主要成分包含水、尿素和 ______ 等物质。
(2)尿液检测结果显示,甲的红细胞和 ______ 两项结果异常,推测有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______ 结构出现了问题。
(3)乙在肾脏健康的情况下,葡萄糖检测结果异常,形成“糖尿”。进一步检查发现乙的血糖浓度超出正常水平。分析形成“糖尿”的主要原因是: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较高,超出了肾小管 ______ 作用的承受范围,此时可通过注射 ______ 降低血糖浓度。12. 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两个同样的水槽编成甲、乙两组,放在同一环境中。在甲、乙两水槽中分别注入2000毫升河水,并各放入8只相同品种、同样大小、生长状态相同的蝌蚪进行培养。
②每隔一天向甲组水槽中添加甲状腺激素5毫克,持续5次;作为对照,乙组 ______ ,其他培养条件都相同。
③对蝌蚪的发育周期及数据进行记录;数据整理如下: 长出后肢所需的平均时间/天长出前肢所需的平均时间/天尾消失所需的平均时间/天尾消失时的平均体长/厘米甲组47260.7乙组59371.3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对乙组的处理为 ______ 。
(2)发育成青蛙所需时间较短的为 ______ 组,发育成青蛙后体型较大的为 ______ 组。
(3)实验表明:甲状腺激素可以 ______ 蝌蚪的生长发育,但若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 ______ ,则会导致发育成的青蛙体型消瘦。13. 当大货车从我们的身边呼啸而过,并鸣响喇叭时,巨大的声响使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捂住自己的耳朵,并闭紧嘴巴。请结合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及反射的相关知识,分析动作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1)“下意识的捂住耳朵”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巨大声响”的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它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 ______ 完成的,使手臂完成“捂耳”动作的肌肉属于此神经结构中的 ______ 。
(2)迅速的“捂耳”“闭嘴”可以使耳内 ______ (填写图中数字符号)两侧的大气压力平衡,有效的保护我们的耳和听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 ______ 的方式,同样可以在遭受巨大声响时对耳和听觉起到保护作用。
(3)呼啸而过的喇叭声是环境噪声污染之一,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你还知道哪些现象属于环境噪声污染?请你举出一例: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14. 在一次工厂事故中,甲、乙两人不幸受伤,受伤情况及身体状况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中信息,并结合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受伤情况及身体情况 出血量/毫升血型原有疾病甲300AB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乙1200O无(1)甲的出血量较少,但因其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应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性地输入 ______ ,而不需要输入全血,这属于 ______ 输血。
(2)乙的出血量较大,需进行大量输血,应根据 ______ 的原则,给予乙输入 ______ 型血。
(3)输血时,可选择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作为输血的“入口”,请用箭头加数字符号的形式完成以“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为起点,以“肺静脉”为终点的循环途径: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 ______ (用数字符号表示各部分结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图中①表示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A正确。
B、②为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
C、③表示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C错误。
D、④表示胚泡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这是怀孕。D错误。
故选:A。
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答案】A 【解析】解: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将用甲、乙、丙、丁四种水果榨取的果汁分别逐滴滴入同浓度、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从题干中看出滴加的果汁滴数甲最少,为2滴,因此,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水果是甲,甲预防坏血病效果最好。
故选:A。
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中,有不稳定的“C=C”,又有“-OH”,所以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当维生素C溶液与高锰酸钾接触后,即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向高锰酸钾中滴加维生素C,滴的滴数少,维生素C含量高。如果像蔬菜汁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直到加入高锰酸钾不被褪色为止。滴的滴数越少,表明维生素C的含量越少;滴的滴数越多,表明维生素C的含量越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维生素C的特性以及鉴定方法。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
3.【答案】C 【解析】解: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医生从患者的消化道中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液体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物质,最有可能提取该液体的部位为小肠。C正确。
故选:C。
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答案】C 【解析】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容易破裂导致贫血。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所以贫血患者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致使组织细胞因氧气含量不足影响能量的释放。贫血患者应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当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时,人就会出现贫血。
熟练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薯类主要是糖类,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因此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但食不过量,A正确。
B、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B错误;
C、三餐要分配合理,少吃零食,适当吃,C正确;
D、食物要新鲜卫生,利于身体健康,D正确。
故选:B。
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含义。
6.【答案】C 【解析】解: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综上所述:溺水者常常会因缺氧而危及生命,这是因为溺水直接影响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故选:C。
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呼吸全过程的了解情况,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A、图中是血管中的营养物质和氧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管,反映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A正确。
B、图中所示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且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B错误。
C、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可穿过血管壁到达组织细胞,最后被细胞利用,C正确。
D、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血液被运走,D正确。
故选:B。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毛细血管的特点和理解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8.【答案】B 【解析】解:图①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②是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图③是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后方,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图④表示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所以图中属于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的是①④。
故选:B。
(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像特点及其矫正措施。
9.【答案】A 【解析】解: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读题、审题、并结合学习过的知识回答问题,需要神经中枢、语言中枢等多个中枢的共同参与,所以处理大量信息的主要部位是大脑。
故选:A。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掌握脑的结构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共建共享绿色家园”,都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与“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环境日的主题相符。“大力发展煤炭工业,力争煤炭开采量飞跃提升”,是对资源过度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会破坏生态环境,与“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环境日的主题不相符。D正确。
故选:D。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1.【答案】无机盐 大分子蛋白质 肾小球 重吸收 胰岛素 【解析】解:(1)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分析尿液检测参考值,可知正常人尿液的主要成分包含水、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
(2)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就说明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增强,使原本无法进入原尿的血细胞和蛋白质经滤过作用进入了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无法被重吸收,就随尿液排出,形成了血尿和蛋白尿。尿液检测结果显示,甲的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两项结果异常,推测有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球结构出现了问题。
(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喝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但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一定限度。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可见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分析形成“糖尿”的主要原因是: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较高,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承受范围,此时可通过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故答案为:(1)无机盐
(2)大分子蛋白质;肾小球
(3)重吸收;胰岛素
(1)血液、原尿和尿液的区别是: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是血液,存在于血管中;含有葡萄糖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是原尿,存在于肾小囊腔内;既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又不含葡萄糖的是尿液,出现在肾小管的末端。
(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喝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尿液的形成过程。
12.【答案】不添加任何物质 不添加任何物质 甲 乙 促进 过多 【解析】解:(1)该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变量是甲状腺激素。步骤②中,每隔一天向甲组水槽中添加甲状腺激素5毫克,持续5次,因此需要对乙组的处理为不添加任何物质,乙组是对照组。
(2)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具有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可见,发育成青蛙所需时间较短的为含有甲状腺激素较多的甲组,而发育成青蛙后体型较大的为甲状腺激素较少的乙组。
(3)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但若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则会导致发育成的青蛙体型消瘦(代谢活动强烈)。
故答案为:
(1)不添加任何物质
(2)甲;乙
(3)促进;过多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本题考查了人体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3.【答案】反射弧 效应器 2 张开口 工业噪声(或建筑噪声、社会噪声) 【解析】解:(1)“下意识的捂住耳朵”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巨大声响”的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即反射,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的,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的。使手臂完成“捂耳”动作的肌肉属于此神经结构中的效应器。
(2)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迅速的“捂耳”“闭嘴”可以使耳内2鼓膜两侧的大气压力平衡,有效的保护我们的耳和听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张开口的方式,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对耳和听觉起到保护作用。
(3)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呼啸而过的喇叭声是环境噪声污染之一,除此之外属于环境噪声污染的还有:工业噪声、建筑噪声、社会噪声(如广场舞)等。
故答案为:
(1)反射弧;效应器
(2)2;张开口
(3)工业噪声(或建筑噪声、社会噪声)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图示中,1外耳道,2鼓膜,3听小骨,4听觉神经,5耳蜗,6前庭,7半规管。
熟练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保健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血小板 成分 输同型血 O 7→8→9→3→1→2 【解析】解:(1)再生障碍性贫血为全血细胞减少,其中血小板减少更明显,所以输血时应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性地输入血小板。甲的出血量较少,但因其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应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性地输入血小板,而不需要输入全血,这属于成分输血。
(2)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乙为O型血,乙的出血量较大,需进行大量输血,应根据输同型血的原则,给予乙输入O型血。
(3)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输血时,可选择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作为输血的“入口”,请用箭头加数字符号的形式完成以“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为起点,以“肺静脉”为终点的循环途径: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7上腔静脉→8右心房→9右心室→3肺动脉→1肺部毛细血管→2左心房。
故答案为:(1)血小板;成分
(2)输同型血;O
(3)7→8→9→3→1→2
图中的1肺部毛细血管、2肺静脉、3肺动脉、4左心房、5左心室、6主动脉、7上腔静脉、8右心房、9右心室、10下腔静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输血与型血的相关知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