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2022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2022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第1页
    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2022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第2页
    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2022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第3页
    还剩9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2022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2022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共101页。
    1.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野生酵母
    B. 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营造无氧环境,以利于发酵
    C.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醋酸杆菌能大量生长繁殖
    D. 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
    ②制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③制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详解】A、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葡萄皮表面附着的野生型酵母菌,故不需要对葡萄进行消毒,A正确;
    B、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以防止发酵液溢出,并封闭充气口以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错误;
    C、醋酸杆菌是好氧菌,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醋酸杆菌不能生长繁殖,C错误;
    D、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D错误。
    故选A。
    【点睛】
    2.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 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灭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
    A. 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
    B. 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为碳源
    C. 缺氧、呈酸性且含酒精的发酵液中,杂菌生长受抑制
    D. 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
    【详解】A、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在冲洗过程中,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A错误;
    B、其他杂菌能利用糖进行呼吸作用,B错误;
    C、在缺氧和呈酸性且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同时发酵产生的酒精也能起到抑制杂菌的作用,C正确;
    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但同时也会抑制自身的生长,D错误。
    故选C。
    【点睛】
    3.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果醋是以水果为主要原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酿制而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优良的酸味调味品。它兼有水果和食醋的营养保健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当氧气、糖原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B. 当缺少糖原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
    C. 酿制好的果酒变酸是因为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果酒转变成果醋
    D. 酿制好的果酒经过巴氏消毒后可以长时间密封保存不变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2、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1)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2)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A正确;
    B、当缺少糖原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B正确;
    C、果酒变酸是由于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果酒转变为果醋,C错误;
    D、酿制好的果酒经过巴氏消毒后,因为没有醋酸菌和乳酸菌的存在,所以可以长时间保存不变酸,D正确。
    故选C。
    4.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豆腐“毛坯”装瓶时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动作要迅速小心
    B. 加入卤汤后瓶口不用密封,因为其内有盐,不会再滋生其他微生物
    C. 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D. 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答案】B
    【解析】
    【分析】1、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2、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酒的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若酒的含量过低,则不能抑制杂菌污染;
    4、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详解】A、装瓶时动作要迅速小心,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污染,A正确;
    B、腐乳制作中虽然进行了加盐腌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但如果不注意无菌操作,一些耐盐微生物照样还可以滋生,B错误;
    C、为防止杂菌污染,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C正确;
    D、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可以起到防止杂菌污染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5.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关于豆腐乳的叙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传统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腌制时,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B. 青霉、曲霉、酵母、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传统发酵
    C. 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毛霉生产腐乳
    D. 卤汤中酒的含量过高,腐乳将提前成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研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4、密封腌制。
    【详解】A、为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传统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腌制时,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A正确;
    B、青霉、曲霉、酵母、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腐乳的传统发酵,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B正确;
    C、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到豆腐上,这样可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C正确;
    D、在配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D错误。
    故选D。
    6.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
    B. 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
    C. 制作泡菜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
    D. 制作泡菜过程中,温度过高、腌制时间过短、食盐用量过低容易造成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
    (1)发酵初期: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活动为主,同时还有一部分硝酸盐还原菌活动。该时期利用了氧气,产生了厌氧环境,乳酸菌才开始活动。此时乳酸菌和乳酸的量都比较少,而由于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动,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
    (2)发酵中期:由于乳酸菌产生了大量乳酸,其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只有乳酸菌活动增强。此时期乳酸菌数量达到最高峰,乳酸的量继续积累。由于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又被分解,因而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所以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3)发酵后期:由于乳酸的积累,酸度继续增长,乳酸菌活动也受到抑制。乳酸菌数量下降,而硝酸盐还原菌完全被抑制。
    【详解】A、制作泡菜时,所用的泡菜坛要用白酒擦拭消毒,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
    B、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故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B正确;
    C、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乳酸菌无氧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有机物的干重降低,但由于一些中间物质的产生,有机物的种类将增多,C错误;
    D、泡菜腌制时间过长,食盐用量过低,温度过高,都容易造成细菌大量滋生,亚硝酸盐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C。
    【点睛】
    7.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 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
    B. 绿色食品也会含有亚硝酸盐
    C. 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变成亚硝胺
    D. 亚硝酸盐具有致癌作用,同时对动物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可作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g时会引起人死亡;亚硝酸盐本身并没有致癌作用,它在胃酸等酸性环境中可以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是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详解】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可作食品添加剂,A正确;
    B、绿色食品,特别是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硝酸盐,蔬菜放置过久,果煮熟后存放太久,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盐可以转化为亚硝酸盐,B正确;
    CD、亚硝酸盐本身并没有致癌作用,它在胃酸等酸性环境中可以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是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同时对动物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C正确,D错误。
    故选D。
    8.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下列操作不属于消毒方法的是( )
    A. 牛奶在70—75℃下煮30min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B. 用酒精擦拭双手
    C. 接种室、接种箱使用前用紫外线照射30min
    D. 接种中试管口等易被污染的部位通过火焰
    【答案】D
    【解析】
    【分析】1、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2、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
    3、具体操作: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详解】A、牛奶在70—75℃下煮30min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属于巴氏消毒,A正确
    B、用酒精擦拭双手属于酒精消毒,;B正确;

    C、接种室、接种箱使用前用紫外线照射30min,是紫外线消毒,C正确;
    D、接种中试管口等易被污染的部位通过火焰,属于灼烧灭菌,不属于消毒,D错误。

    故选D。
    9.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下列有关消毒和灭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氯气消毒
    B.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
    C. 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D. 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不仅可以达到消毒目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 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和化学药物消毒法等。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主要适用于金属接种工具)、干热灭菌(主要适用于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具)和湿热灭菌(主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培养基)。
    【详解】A、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氯气消毒的,因为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杀菌功能,同时氯气具有极强挥发性,不致于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A正确;
    B、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B正确;
    C、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C错误;
    D、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常采用巴氏消毒法,不仅可以达到消毒目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D正确。
    故选C。
    10.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中同一种物质可能既做碳源又做氮源
    B. 配制培养基时应先灭菌再调pH
    C.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在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D. 只有平板划线法接种培养后可获得单菌落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
    【详解】A、培养基中同一种物质可能既做碳源又做氮源,如牛肉膏和蛋白胨,A正确;
    B、制备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一般调pH在灭菌之前,B错误;
    C、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 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防止杂菌污染,C错误;
    D、无论用平板划线法还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在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D错误。
    故选A。
    【点睛】
    11.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 下列关于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后,立即将培养皿倒立放置
    B. 在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C.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生长越有利
    D. 在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根据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根据作用分为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等。
    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A、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大约需5~10分钟)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A错误;
    B、在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B错误;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不能从培养基中吸水,将出现失水过多而死亡的现象,对生长不利,C错误;
    D、除提供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需求,如在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D正确。
    故选D
    12.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细菌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C. 琼脂是细菌生长和繁殖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
    D.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不都是尿素分解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种类: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乳酸菌是异养菌,硝化细菌是自养菌,二者利用的碳源不同;A错误;固体培养基中去除琼脂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B错误;琼脂不是细菌生长和繁殖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是凝固剂,是液体培养基转变成固体培养基所需要的物质;C错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不都是尿素分解菌,还有可能是自生固氮菌;D正确;故选D。
    13.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等待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才能开启锅盖
    B. 若要用血细胞计数板方法计数微生物,实验结果往往偏大
    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 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高压灭菌的操作步骤:(1)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2)放回灭菌桶,并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4)用电炉或煤气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 1.05kg/cm2,121.3℃,20分钟灭菌。(5)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6)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 37℃温箱培养24小时,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2、平板划线操作:①挑取他含菌样品:选用平整、圆滑的接种环,按无菌操作法挑取少量菌种。②划A区:将平板倒置于煤气(酒精)灯旁,左手拿出皿底并尽量使平板垂直于桌面,有培养基一面向着煤气灯(这时皿盖朝上,仍留在煤气灯旁),右手拿接种环先在A区划3-4条连续的平行线(线条多少应依挑菌量的多少面定)。划完A区后应立即烧掉环上的残菌,以免因菌过多而影响后面各区的分离效果。在烧接种环时,左手持皿底并将其覆盖在皿盖上方(不要放入皿盖内),以防止杂菌的污染。③划其他区:将烧去残菌后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边缘冷却一下,并使B区转到上方,接种环通过A区(菌源区)将菌带到B区,随即划数条致密的平行线。再从B区作C区的划线。最后经C区作D区的划线,D区的线条应与A区平行,但划D区时切勿重新接触A、B区,以免极该两区中浓密的菌液带到D区,影响单菌落的形成。随即将皿底放入皿盖中。烧去接种环上的残菌。④等平板凝固后,将平板倒置。
    【详解】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等待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才能开启锅盖,不能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A正确;结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时,由于死菌也计数在内,因此实验果往往偏大,B正确;
    C、经火焰灭菌后的接种环温度很高,若此时趁热挑起待纯化菌落会使其中的微生物死亡,C错误;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由于培养菌落时需倒置培养,为了方便查看,应标记在皿底上,D正确。
    故选C。
    【点睛】
    14.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及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配制培养基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养基的pH,培养霉菌应调至酸性
    B. 利用尿素固体培养基可迅速杀死其他微生物,而保留利用尿素的微生物
    C. 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糯米淀粉发酵得到糯米酒
    D. 醋酸菌是好氧菌,一般在30—35℃条件下培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培养基的概念及营养构成(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2、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详解】A、配制培养基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明确培养基的特定用途,同时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养基的pH,培养霉菌应调至酸性,A正确;
    B、尿素固体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不能杀死其他微生物,其筛选出尿素分解菌的原因在于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获得氮源,才能在此培养基中存活,其余微生物由于无法分解尿素,最终死亡,B错误;
    C、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糯米淀粉,需要利用淀粉酶将其水解成葡萄糖,利用葡萄糖发酵得到糯米酒,C正确;
    D、醋酸菌是好氧菌,也是一种嗜热菌,适合在30-35℃条件下培养,D正确。
    故选B。
    15.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 要设置对照,对于对照组的要求不包括哪项( )
    A. 对照组培养基也严格灭菌,且不接触任何生物 B. 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基放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C. 所用培养基成分及 pH 大小完全与实验组一致 D. 培养基的量的大小与实验组必须绝对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培养细菌时用了两套培养皿,实验的变量是有无细菌,进行了高温灭菌处理后,接种了细菌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即不接种的是对照组,进行空白对照。
    【详解】A、对照组培养基也要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为空白对照,A正确;
    B、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培养基都要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以保证单一变量,B正确;
    C、pH为无关变量,因此对照组所用培养基的成分及pH应与实验组完全一致,C正确;
    D、进行倒平板时对照组培养基用量的大小与实验组不一定绝对相同,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D错误。
    故选D。
    16.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在分离、纯化细菌的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下图,a、b、c、d是划线的四个区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灼烧灭菌
    B. 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C. 甲图中的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区域
    D. 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可看出本实验接种微生物的方法为平板划线法,该方法中会通过多次划线来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因此在最后的一个区域中可能获得单个菌落,该方法实施时为了严格的无菌操作,需要全程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
    【详解】A、平板划线法中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保证菌种来自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结束后也要灼烧接种环,防止污染环境、感染接种者,A正确;
    B、连续划线可以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B正确;
    C、图中a对应的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d区域菌落最多,因此a区域应该为划线的最终区域,d区域为划线的起始区域,C错误;
    D、为了防止空气中杂菌的污染,蘸取菌液和划线都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D正确。
    故选C。
    【点睛】
    17.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 下图表示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培养基从高压灭菌锅内取出应立即进行倒平板操作
    B. 步骤②接种环火焰灼烧后迅速蘸取菌液后划线
    C. 步骤③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
    D. 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大肠杆菌进行计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培养。
    【详解】A、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培养基从高压灭菌锅内取出由于温度过高不能立即进行倒平板操作,A错误;
    B、灼烧后的接种环需在火焰旁冷却后再沾取菌液进行平板划线,B错误;
    C、步骤③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C正确;
    D、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时无法对其计数,D错误。
    故选C。
    18.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科学家从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的热泉中,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下列关于该细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该硫细菌的新陈代谢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类型
    B. 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还为耐高温酶的潜在来源
    C. 硫细菌有核物质无拟核结构,核物质为DNA
    D. 青霉素等抗生素不能抑制该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硫细菌之所以被归类为自养型生物,是因它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供自己利用,只不过它不能像植物利用光能,而是利用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
    【详解】A、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故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A错误;
    B、该细菌生活在深海热泉中,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可为研究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材料,同时可提取耐高温酶,B正确;
    C、硫细菌为原核生物,含有拟核,C错误;
    D、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因此可抑制该细菌的生长繁殖,D错误。
    故选B。
    【点睛】
    19.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 油烟污染由多种有害物质组成,不易降解。某同学从长期受到金龙鱼油产生的油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油烟降解菌,其筛选分离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③的过程称为梯度稀释
    B. 在④中的固体培养基加入金龙鱼油,其作用是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
    C. 若要判断④固体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的作用,应设计一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
    D. 分离得到的降解菌可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长期保存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结合题干分析题图:图中以“金龙鱼油”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来培养土壤样品,可分离出能够分解油烟的微生物。
    2、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加入金龙鱼油作为唯一碳源,能够初步筛选出能分解油烟的微生物,并增大其浓度,该过程称为选择培养,A错误;
    B、金龙鱼油可作为油烟分解菌的碳源和能源,所以在④中的固体培养基加入金龙鱼油,其作用是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B正确;
    C、若要判断④固体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的作用,应再设置一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在对照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上接种等量的菌液后比较两培养基中菌落的数目,若固体培养基中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则可说明该培养基起到了选择作用,C正确;
    D、对分离得到的降解菌若要进行长期保存,可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D正确。
    故选A。
    20.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研究者观察到几个有透明圈的菌落。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透明圈内的刚果红染料已被分解
    B. 能产生淀粉酶微生物菌落周围可形成模糊的透明圈
    C. 菌落②中的菌株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
    D. 图中培养基可用牛肉膏、蛋白胨配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实验原理: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A、透明圈内的纤维素已被分解,而不是刚果红染料被分解,A错误;
    B、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菌落周围可形成模糊的透明圈,B正确;
    C、菌落①中的菌株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C错误;
    D、图中培养基应该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因此不可用牛肉膏、蛋白胨配制,D错误。
    故选B。
    21.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胶酶能够分解植物细胞壁和胞间层中的果胶
    B. 果胶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果胶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D. 果胶酶在细胞内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果胶酶能够分解植物细胞壁和胞间层中的果胶,A正确;
    B、酶具有催化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
    C、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总称,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D、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正确。
    故选C。
    22.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在固定化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 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制备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
    C.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能与产物分离
    D. 固定化酶的优势能固定一系列酶,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详解】A、固定化细胞技术是用于获得细胞的酶和代谢产物的一种方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固定化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制备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B正确;
    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都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C正确;
    D、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的是一系列酶,能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D错误。
    故选D。
    23.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 下面关于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凝胶是一些具有多孔的微小球体,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可以进入凝胶颗粒内部
    B. 最后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蛋白质
    C. 红细胞的洗涤效果与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无关
    D. 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可以采用电泳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在凝胶表面移动,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据此答题。
    【详解】A、凝胶是一些具有多孔的微小球体,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可以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A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故最后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蛋白质,B正确;
    C、红细胞的洗涤效果与洗涤次数、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有关,C错误;
    D、电泳法是利用待测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或鉴定。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可以采用电泳法,D正确。
    故选C。
    24.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分离红细胞时采用低速长时间离心
    B.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是低速短时间离心
    C. 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只需要加入蒸馏水就可
    D. 透析时要用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12h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离细胞时采用的离心方法是低速短时间离心,如500r/min,离心2分钟;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应该以转速2000r/min,离心10分钟;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过程要加入蒸馏水,使红细胞吸水涨破释放中其中的血红蛋白,同时应该加入甲苯,以溶解磷脂促进血红蛋白释放;透析时所用的透析液是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时间是12h,以除去分子量小的杂质。
    【详解】A、分离红细胞时采用的离心方法是低速短时间离心,A错误;
    B、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是高速长时间时间离心(转速2000r/min,离心10分钟),B错误;
    C、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的过程要加入甲苯,以溶解磷脂促进血红蛋白释放,C错误;
    D、透析时所用的透析液是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时间是12h,D正确。
    故选D。
    25.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下列对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水蒸气蒸馏出的玫瑰乳浊液中加入NaCl,利于油水分离
    B. 压榨法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C. 萃取法适用于提取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中的芳香油
    D. 薄荷油、薰衣草油等芳香油主要通过压榨法获得
    【答案】A
    【解析】
    分析】
    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基本方法有三种:蒸馏、压榨法和萃取。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适用于提取挥发性强的芳香油;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适用于易焦糊原料的提取;萃取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不同的原料应用不同的方法来提取。
    【详解】A、玫瑰乳浊液的处理过程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降低玫瑰油的溶解度,利用水、油分层,便于分液,A正确;
    B、萃取法提取有效成分时,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B错误;
    C、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往往适宜用压榨法提取,C错误;
    D、薄荷油、熏衣草油等芳香油主要通过蒸馏法获得,D错误。
    故选A。
    26 (静宁一中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 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常用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下列关于这三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压榨法的实验原理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植物的芳香油
    B. 蒸馏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水将芳香油溶解下来,再把水蒸发掉,剩余的就是芳香油
    C. 萃取法的实验原理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掉有机溶剂后就可以获得芳香油
    D. 蒸馏法适用于提取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植物芳香油的蒸馏提取过程:浸泡、加热蒸馏、乳浊液的分离。
    【详解】A、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将原料中的芳香油挤压出来,A正确;
    B、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可以分层,将芳香油分离出来,B错误;
    C、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之后再通过蒸馏装置蒸发出有机溶剂,剩下的就是要提取的物质,C正确;
    D、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D正确。
    故选B。
    24. (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届高三2021年7月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在同一片土地连续几年种植(简称连种)花生,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会逐渐降低,欲探究其中原因,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
    (1)花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组成成分),在食物链中是________营养级。
    (2)科学家连续种植花生5年,每年检测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格1所示。细菌和放线菌属于土壤微生物,对枯枝败叶有________作用。实验结果显示________。
    表1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变化统计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细菌数量(×104个/g)
    29.2
    24.8
    22.7
    21.2
    16.9
    放线菌数量(×104个/g)
    5.4
    5.2
    4.7
    4.2
    3.1

    (3)土壤中的酶主要来自微生物,科学家检测了单位质量土壤中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结果如表2所示。结合表2的结果,分析花生连种对C、N元素循环的影响________。
    表2 土壤中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蔗糖酶活性
    30.0
    27.0
    25.5
    24.5
    24.6
    脲酶活性
    0.49
    0.46
    0.43
    0.42
    0.41
    (4)根据表2中的结果,科学家推测,施加无机氮肥(如硝酸铵)可以缓解连种导致的花生减产。请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________。
    【答案】 ①. 生产者 ②. 第一 ③. 分解 ④. 随着连种的年数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逐年降低 ⑤. 随着连种年数增加,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逐渐降低,蔗糖酶在有机碳变为无机碳的过程中起作用,脲酶可以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中起作用,花生连种不利于C、N元素循环(或导致C、N元素循环减缓) ⑥.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进行相同年数的花生连种,实验组施加硝酸铵/无机氮肥,对照组不做处理,每年检测花生的数量和质量
    【解析】
    【分析】分析表1可知,连续种植花生后,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逐年降低;分析表2可知,连续种植花生后,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逐年降低,不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利用。
    【详解】(1)花生属于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是第一营养级。
    (2)细菌和放线菌属于土壤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枯枝败叶有分解作用,分解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获取能量。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连续种植花生后,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后一年都比前一年低,说明随着连种的年数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逐年降低。
    (3)据表2分析可知,随着连种年数增加,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逐年降低,蔗糖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进而加快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在有机碳变为无机碳的过程中起促进作用,脲酶催化尿素的分解,可以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中起作用,花生连种后这两种酶的活性都降低,不利于C、N元素循环(或导致C、N元素循环减缓)。
    (4)设计实验验证施加无机氮肥(如硝酸铵)可以缓解连种导致的花生减产,即自变量为是否施加硝酸铵/无机氮肥,故可设计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进行相同年数的花生连种,实验组施加硝酸铵/无机氮肥,对照组不做处理,每年检测花生的数量和质量,可预测施加无机氮肥(如硝酸铵)的实验组花生的数量比对照组更多,质量比对照组更大。
    【点睛】本题以探究连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能准确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能够解读数据,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设计实验检验生物学观点。
    31.(湘豫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考试生物试题) 某研究小组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淀粉分解菌,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筛选淀粉分解菌的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
    (2)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分解淀粉能力强的细菌,获得土壤样品培养液后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用碘液处理培养基,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测量菌落和透明圈的直径,结果如下表所示。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分解淀粉能力强的菌种是_______________。
    菌种
    菌落直径(mm)
    透明圈直径(mm)
    细菌Ⅰ
    5.1
    11.2
    细菌Ⅱ
    8.1
    13.0

    (3)若对(⑵)筛选得到的分解淀粉能力较强的菌种进行长期保存,应采用_______________法。
    (4)实验后,对使用过的培养基要进行_______________处理后再倒掉。
    (5)以淀粉为原料采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葡萄糖,所需的酶更适合采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法固定化。
    【答案】(1) ①. 淀粉 ②. 选择培养基
    (2)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②. 细菌Ⅰ
    (3)甘油管藏 (4)灭菌
    (5) ①. 化学结合 ②. 物理吸附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小问1详解】
    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培养液接种于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 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小问2详解】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分解淀粉能力强的细菌,获得土壤样品培养液后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结合表中数据可知,细菌Ⅰ的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之比(5.1/11.2)大于细菌Ⅱ (8.1/13.0),故细菌Ⅰ分解淀粉能力强。
    【小问3详解】
    可采用甘油管藏法对(⑵)筛选得到的分解淀粉能力较强的菌种进行长期保存。
    【小问4详解】
    实验后,对使用过的培养基要进行灭菌处理后再倒掉,以防止培养物污染环境。
    【小问5详解】
    以淀粉为原料采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葡萄糖,所需的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
    【点睛】本题以淀粉分解菌为载体,考查微生物培养和计数、固定化酶技术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长春市2022届高三质量监测(一))41. 生物反应器是利用生物体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体外或体内通过生化反应或生物自身的代谢获得目标产物的装置系统、细胞、组织或器官等。微生物因其繁殖速度快、代谢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反应器,但也存在生产过程易染菌、大量消耗淡水等缺点。科学家计划从自然环境中筛选耐高温、耐盐碱的微生物菌株来解决这些缺点,流程如下。请回答:
    样品→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挑选保存
    (1)获得纯净微生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筛选微生物菌株时,应配制_______培养基,以阻止或抑制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长。
    (2)上述流程中,鉴定微生物时用_______________法接种,此方法可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筛选得到的菌种若要临时保藏,应接种到试管的_______斜面培养基上。欲降低生产成本,可将筛选得到的菌种利用________法进行固定,以便在生产中反复利用。
    (4)用筛选得到的耐高温、耐盐碱菌种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过程不易染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②. 选择
    (2) ①. 稀释涂布平板 ②. 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3) ①. 固体 ②. 包埋
    (4)在高温、高盐碱条件下,杂菌一般无法存活
    【解析】
    【分析】1、实验室中无菌操作的要求一般有: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消毒;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2、分离纯化微生物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但前者只能分离纯化得到单菌落,后者不仅可以得到单菌落,还能用于活菌计数。
    【小问1详解】
    获得纯净微生物反应器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为了阻止或抑制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长,在筛选微生物菌株时,应配制选择培养基。
    【小问2详解】
    根据题中流程信息,鉴定微生物时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菌种,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计数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小问3详解】
    菌种的临时保藏,应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可以利用包埋法将筛选得到的菌种进行固定,以便在生产中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小问4详解】
    筛选得到的菌种具有耐高温、耐盐碱的特性,生产过程可以设置高温、高盐碱的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杂菌一般无法存活,实现降低杂菌污染的概率。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实验中的无菌操作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掌握微生物分离和计数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补充与判断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40. 急性肠胃炎、手足口病分别是由细菌、病毒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导致的。因此检验饮用水的细菌含量和病毒含量是有效监控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请回答下列与检验饮用水有关的问题。
    (1)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如图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是用该方法得到的是____________。

    (2)如分别取0.1mL已稀释104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三个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培养基记录到大肠杆茵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个。此方法对活菌计数时,其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低,原因是______,待检水样过程中可以用加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鉴别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如果培养基中出现______色菌落,则样品中含有大肠杆菌。
    【答案】(1)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D
    (2) ①. 5.6×108 ②. 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只统计为一个菌落 ③. 伊红美蓝 ④. 黑
    【解析】
    【分析】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划线平板法,根据菌落数与稀释倍数可以换算出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密度。用加伊红美蓝的固体培养基是否出现黑色菌落可以鉴别是否含有大肠杆菌
    【小问1详解】
    将样品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方法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选项中A、B、C都是由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D应是由平板划线法得到的。
    【小问2详解】
    根据计数得出培养基上得到的大肠杆茵的平均菌落数为56,则原水样中每升大肠杆菌数为5.6×104÷0.1×103=5.6×108个。此方法对活菌计数时,其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低,是因为稀释涂布时若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则只统计为一个菌落。待检水样过程中可以用加伊红美蓝的固体培养基签别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如果培养基中出现黑色菌落,则样品中含有大肠杆菌。
    【点睛】本题考查环境中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以及计数方法,属于较为基础的能力考查。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41. 某些微生物能通过合成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__________。
    (2)某同学从牛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然后进行培养,需要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制成.固体培养基。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_____染色法,加入的物质能够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进而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
    (3)若要获得纯化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接种过程中要对接种环采用________(填“高压蒸汽”或“灼烧”)的灭菌方法,注意要等______后进行划线。
    (4)另一同学在提取和分离纤维素酶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抵制外界酸和碱对酶活性的影响,采取的措施是向提取液和分离液中添加________;若探究纤维素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应如何设置对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葡萄糖 (2) ①. 琼脂 ②. 刚果红
    (3) ①. 灼烧 ②. 冷却
    (4) ①. 缓冲溶液 ②. 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进行相互对照
    【解析】
    【分析】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成,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刚果红(CR)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灭菌的方法:
    (1)灼烧灭菌: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的灭菌;
    (2)干热灭菌:160-170℃下加热1-2h。适用于玻璃器皿(如试管、培养皿、吸管、注射器)和金属器具(如针头、镊子、剪刀等)的灭菌;
    (3)高压蒸汽灭菌:100kPa、121 ℃下维持15-30min. 最常用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它可以杀灭所有的生物,包括最耐热的某些微生物的休眠体,同时可以基本保持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4)其他灭菌方法:紫外线、超声波、微波、化学药物消毒等。
    【小问1详解】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小问2详解】
    某同学从牛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然后进行培养,需要向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制成固体培养基。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刚果红(CR)染色法,加入的物质能够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当培养基中的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进而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
    【小问3详解】
    在接种过程中,接种环一般通过灼烧法灭菌,灭菌后要等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划线,不然温度太高会将菌种杀死。
    【小问4详解】
    另一同学在提取和分离纤维素酶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抵制外界酸和碱对酶活性的影响,采取的措施是向提取液和分离液中添加缓冲溶液。若探究纤维素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应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进行相互对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纤维分解菌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纤维素分解菌的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42. 水果可以用来加工制作果汁、果酒和果醋等。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果汁时,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和________。
    (2)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提高出汁率,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_。
    (3)现有甲乙丙三种不同来源的果胶酶,某同学拟在果泥用量、温度、pH等所有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比较这三种酶的活性。通常,酶活性的高低可用_____来表示。
    (4)获得的果汁(如苹果汁)可以用来制作果酒,制作果酒需要____菌,这一过程中也需要O2, 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细胞的固定化常用_______法,酶的固定化常用______法和______法
    【答案】(1)澄清度 (2)温度对果胶酶活性有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高,出汁率最高
    (3)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增加量
    (4) ①. 酵母 ②. 促进有氧呼吸,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5) ①. 包埋 ②. 物理吸附 ③. 化学结合
    【解析】
    【分析】1、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果胶酶的作用:将果胶分解为可溶于水的半乳糖醛酸。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成,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3、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 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可通过比较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4、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小问1详解】
    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纤维素酶能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纤维素酶能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澄清度。
    【小问2详解】
    温度是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出汁率,需要将温度控制在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使得果胶酶活性最高,从而提高出汁率。
    【小问3详解】
    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 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在该实验中可通过比较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小问4详解】
    制作果酒需要酵母菌,这一过程中也需要O2,O2的作用是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小问5详解】
    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果胶酶在果汁生产和果酒制作中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果胶酶的种类和作用,识记果酒制作的菌种,明确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因素,以及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酶技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43. 下图中图1是茉莉油的提取流程图,图2是产生胡萝卜素的微生物体中胡萝卜素提取流程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提取茉莉油的方法是________,此方法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也可采用此方法,理由是________。
    (2)图1中加入物质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一般加入的物质C是________。
    (3)图2中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________接种,酵母菌R的培养一般采用________培养基(填物理性质)。浓缩之前要过滤,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图3是某同学对萃取的胡萝卜素样品所做的鉴定实验的结果,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 ①. 水蒸气蒸馏法 ②. 蒸馏的时间与温度 ③. 薄荷油与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或答也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④. 使油水分层 ⑤. 无水Na2SO4 ⑥. 平板划线法(或答稀释涂布平板法) ⑦. 液体 ⑧. 除去萃取液中不不溶物 ⑨. 萃取样品中不含β-胡萝卜素
    【解析】
    【分析】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
    2、水蒸气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水中蒸馏的方法对于有些原料不适用,如柑橘和柠檬。这是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因此,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通常使用压榨法,不适于用水蒸气蒸馏的原料,可以考虑使用萃取法。
    【详解】(1)提取茉莉油的方法是水蒸气蒸馏法,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蒸馏的时间与温度。主要提取挥发性强、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在水中稳定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物质。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也可采用此方法,理由是薄荷油可以挥发,并且不溶于水,(薄荷油与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可以蒸馏。
    (2)B是NaCl,主要作用是增加水的密度,促进油水分离,C物质是无水硫酸钠,可以吸收芳香油中少量的水分。
    (3)筛选酵母菌R时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来接种,酵母菌R的培养是获得更多的R菌,一般用液态培养基,增加R菌的浓度,提高产量,浓缩之前要过滤的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不溶物。
    (4)图中萃取样品得出的结论是萃取样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后没有和标准样相应的色素点,说明萃取样品中不含β-胡萝卜素。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考查对提取原理、操作过程的识记与理解。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35. 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在我国历史悠久,遍布民间,请回答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问题:
    (1)在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__________,在发酵液中还存在多种其他微生物,但是通常不对发酵液进行灭菌,也能发酵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温度和氧气是醋酸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在果醋制作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_______℃。
    (3)发酵过程中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卤汤的配料等,卤汤中加酒和香辛料除了调制腐乳的风味外,还有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泡菜和酸奶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常见的乳酸菌有________________,该类微生物与酿酒所用菌种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野生型)酵母菌 ②.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2)30-35 (3) ①. 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 ②. 防腐杀菌(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4) ①. 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②.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解析】
    【分析】果酒果醋的制作:
    1、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冲洗,切莫在冲洗前除掉枝梗。
    2、有条件的可用榨汁机榨汁,无条件的可用手工挤压,只要将汁水挤压出来即可。榨汁机使用前应当洗净并晾干。手工挤压的无需倒掉渣滓,只是做出来的成品会有沉淀而已,滤掉即可饮用。按口味向汁水内投入碎冰糖。白糖也可,只是口感可能会较为稀散,不厚重。
    3、将榨汁完毕后的汁水灌装。最好选用带盖子的玻璃罐。发酵后期可能会胀气,故塑料瓶不会是好选择,盖子方便我们定时的放气。葡萄汁装入玻璃罐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
    4、若温度在18到25摄氏度,10到12天即可做成果酒。若不知道温度,也可在放气的时候,视酒气而定。若温度在30到35摄氏度,7到8天即可做成果醋。若不知道温度,也可在放气的时候,视酒气而定。
    5、注意事项:放气时,拧松盖子待酒气自己跑出即可,不需将盖子全部拧开。放气频率,由最开始的3到4天放一次,可以逐渐变成每天放一次,闻着酒气你就知道是否应该开始享用了。
    【小问1详解】
    在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所以即使不对发酵液进行灭菌,通常也能发酵成功。
    【小问2详解】
    温度和氧气是醋酸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在果醋制作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同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小问3详解】
    在发酵过程中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卤汤的配料等都可能会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除了调制腐乳的风味外,卤汤中加酒和香辛料还有抑制微生物生长(防腐杀菌)的作用。
    【小问4详解】
    泡菜和酸奶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该类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酿洒所用菌种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在结构上二者最大的区别是酵母菌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泡菜和腐乳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泡菜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泡菜和腐乳制作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11. Ⅰ 下图为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________。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产品的质量。
    (2)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的作用:一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__;二是能使腐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制作泡菜的初衷是为了延长蔬菜保存期限。请回答:
    (1)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3)市场上购买的真空包装酸菜,在没有发生漏气状态下发生了“胀袋”现象,A同学怀疑是杂菌污染导致的,B同学怀疑是乳酸菌大量繁殖导致的,说出你支持谁的观点并说出理由。支持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毛霉孢子 ②. 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 ③. 抑制微生物生长 ④. 独特的香味 ⑤. 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⑥. N —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⑦. A ⑧. 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不产生气体(或乳酸菌呼吸作用不产生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详解】Ⅰ(1)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现代的腐乳生产将优良的菌种接种在豆腐上,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2)卤汤中的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Ⅱ(1) 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
    (2)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 —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3)乳酸菌是厌氧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没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若从市场上购买的真空包装酸菜,在没有发生漏气状态下发生了“胀袋”现象,应是杂菌污染导致的,因此A同学的观点正确。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适应性月考卷)11. 研究者欲从土壤中筛选尿素分解菌,相关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将用到的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本实验所用培养基都应以__________为唯一氮源,其中培养基甲能选择出尿素分解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利用培养基乙进行尿素分解菌的鉴定时,所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__。 培养基中应添加_______________指示剂,其鉴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可以 (2) ①. 尿素 ②. 尿素分解菌能利用尿素为氮源,能正常地生长繁殖,而其他微生物不能利用尿素为氮源,生长繁殖受抑制
    (3)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酚红 ③. 尿素分解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中碱性增强,酚红指示剂变红
    【解析】
    【分析】无菌技术
    (1)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具体操作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小问1详解】
    干热灭菌可以对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进行灭菌。
    【小问2详解】
    可以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筛选尿素分解菌。因为尿素分解菌能利用尿素为氮源,能正常地生长繁殖,而其他微生物不能利用尿素为氮源,生长繁殖受抑制。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图示可知,用培养基乙进行尿素分解菌的鉴定时,所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尿素分解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中碱性增强,酚红指示剂变红,故可以向培养基中添加酚红指示剂来进一步鉴定尿素分解菌。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的基本知识,重点是掌握无菌技术的操作要求和方法。


    21. (2022届湖南省湘潭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植物内生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 官内部的真菌,而宿主植物一般不表现出外在的症状。由于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在长期的 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生态关系,因而内生真菌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具有生理活 性的代谢产物。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与试剂:东北红豆杉树皮(红豆杉可产生紫杉醇,紫杉醇是一种良好的抗癌药物)、 80%乙醇、无菌水、葡萄糖、琼脂、青霉素、链霉素、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简称PDA培养 基)等。
    实验步骤:
    ①将PDA培养液均分成3份,编号甲、乙、丙。待高温灭菌后,在甲、乙中都加入青霉素 100mg/L、链霉素200mg/L的混合液20mL。甲、乙、丙都制成平板。
    ②将东北红豆杉树皮严格按程序消毒处理,剪切成0.25cm2的小块,放入甲平板中。28℃恒 温培养3〜15天,定时观察。
    ③观察到甲平板中组织块边缘有少量菌丝产生时,采用菌丝尖端挑取法将其转入乙平板中 培养。经鉴定后最终分离出真菌并保存。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功能上来看,甲、乙中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PDA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培养基需灭菌,东北红豆杉树皮需消毒,灭菌与消毒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平板丙的处理应该是____________。
    (3)获得内生真菌后可临时保藏:将菌种接种到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观察有菌丝长出后放入4℃冰箱保藏备用。分离红豆杉内生真菌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利用紫杉醇、BOS172722(一种抗肿瘤药物)对乳腺癌细胞进一步展开研究,处 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加入的药物
    迫使癌细胞加速分裂以导致 细胞凋亡所需的时间
    癌细胞存活率
    1
    空白对照
    不凋亡
    100%
    2
    紫杉醇
    110分钟
    40%
    3
    BOS172722
    52分钟
    29%
    4
    紫杉醇 + BOS172722
    15分钟
    0
    据此推测治疗乳腺癌的最好方式是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选择 ②. 马铃薯(滤液)、葡萄糖
    (2) ①. 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微生物(不包括芽抱和孢子) ②. 接种适量无菌水,与甲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作为空白对照
    (3)(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红豆杉内生真菌,大量生产紫杉醇,制备抗癌药物
    (4) ①. 同时使用紫杉醇和BOS172722 同时使用紫杉醇和BOS172722迫使癌细胞加速分裂以导致细胞凋亡 ②. 所需的时间最短,癌细胞存活率最低,作用快、效果好
    【解析】
    【分析】1、选择性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类)微生物特殊的营养要求或对某些特殊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能选择性区分这种(类)微生物的培养基。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可使混合菌群中的某种(类)微生物变成优势种群,从而提高该种(类)微生物的筛选效率。
    2、菌种保藏的原理:是为了达到长期保持菌种的优良特性,核心问题是必须降低菌种变异率,而菌种的变异主要发生于微生物旺盛生长、繁殖过程,因此必须创造一种环境,使微生物处于新陈代谢最低水平,生长繁殖不活跃状态。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常规转接斜面低温保藏法,半固体穿刺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含甘油培养物保藏法等,沙土管保藏法.特殊的有: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和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小问1详解】
    在甲、乙中都加入青霉素 100mg/L、链霉素200mg/L的混合液20mL,因此从功能上来看,甲、乙中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PDA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因此其中碳源是马铃薯(滤液)、葡萄糖。
    【小问2详解】
    消毒指对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的致死作用,但不能杀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因此消毒是不彻底的,不能代替灭菌。凡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剂,因此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灭菌杀灭物体中所有活的微生物(含芽孢)的作用,灭菌是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甲和乙属于选择培养基,丙是对照,因此丙要接种适量无菌水,与甲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作为空白对照。
    【小问3详解】
    临时保藏方法: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分离红豆杉内生真菌的意义是培养红豆杉内生真菌,大量生产紫杉醇,制备抗癌药物。
    【小问4详解】
    本实验研究紫杉醇、BOS172722(一种抗肿瘤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治疗作用,自变量为加入的药物种类,因变量为癌细胞的存活率,据表分析可知,紫杉醇 + BOS172722处理,癌细胞的存活率为0,因此推测治疗乳腺癌的最好方式是同时使用紫杉醇和BOS172722 同时使用紫杉醇和BOS172722迫使癌细胞加速分裂以导致细胞凋亡,因为据表可知该组所需的时间最短,癌细胞存活率最低,作用快、效果好。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1. (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学附中高三月考(一)生物试题)果胶酶在食品加工业中应用广泛,在果品加工业中,果胶酶的固定化将有助于提高酶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对固定化果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果胶酶包括果胶酯酶、果胶分解酶和_____________。
    (2)加热溶化的海藻酸钠需冷却才能与果胶酶混合,原因是__________。由图可知,海藻酸钠溶液对酶活性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_________________.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凝胶孔径过小,影响酶与底物结合。
    (3)进一步探究果胶酶活性,果胶酶分解果胶产生的半乳糖醛酸是--种还原糖,能与碱性条件下的3,5一二硝基水杨酸(DNS)生成棕红色的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反应液的颜色强度正相关,与已知浓度的______比较,测定还原糖的生成量,即可测定果胶酶的活性。
    (4)工业生产果胶酶常用黑曲霉菌株。为了获得高产果胶酶菌株,某研究小组的实验部分流程如下:称取大约1.0 g水果的果肉及果皮的腐烂部分,置于盛有10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用玻璃棒搅匀,得到10-2菌悬液,继续稀释,分别得到10-3、10-4.、10-5、10-6、10-7的菌悬液,将10-2菌悬液稀释得到10-3菌悬液的具体操作是______。用移液枪吸取少量相应稀释度的菌悬液至果胶琼脂培养基平板,每个稀释度设3个重复,用______涂布均匀。 然后将所有平板放人28°C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3-5d,待菌落长出纯化后得到21个单菌落。研究小组再从得到的21个单菌落中经选择和鉴定后得到1株高产菌株。
    (5)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通过______方法获得高产果胶酶黑曲霉菌株。
    【答案】(1)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2) ①. 避免高温使酶失活 ②. 随海藻酸钠溶液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浓度为3.5%时,酶活性最大 ③. 凝胶孔径过大,酶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3)标准显色液(半乳糖醛酸溶液)
    (4) ①. 取10—2菌悬液1mL,加入到9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 ②. 涂布器
    (5)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
    【解析】
    【分析】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而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
    【小问1详解】
    果胶酶包括果胶酯酶、果胶分解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酶可从细菌、真菌和植物中分离获得。
    【小问2详解】
    酶在高温条件下易失活,因此为避免高温使酶失活,加热融化的海藻酸钠溶液需冷却;由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增加,浓度为3.5%时,酶活性增高,当海藻酸钠溶液高于3.5%时,酶活性随着溶液浓度增加而降低,即随海藻酸钠溶液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浓度为3.5%时,酶活性最大;当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时,海藻酸钠固定的果胶酶数量少,凝胶孔径过大,酶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酶相对活性较低。
    【小问3详解】
    果胶分解后产生半乳糖醛酸等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与DNS生成棕红色的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反应液的颜色强度呈正相关,与已知浓度半乳糖醛酸溶液(标准显色液)比较,测定还原糖的生成量,还原糖的生成量越多果胶酶活性越高,即可测定果胶酶的活性。
    【小问4详解】
    溶液的系列梯度稀释的基本方法是向1mL原液中加入9mL无菌水,以达到稀释10倍的目的,所以将10-2菌悬液稀释得到10-3菌悬液的具体操作是:取10-2菌悬液1mL,加入到9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涂布平板的工具需用到涂布器,用移液枪吸取少量相应稀释度的菌悬液至果胶琼脂培养基平板,每个稀释度设3个重复,用涂布器涂布均匀。
    【小问5详解】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高产果胶酶黑曲霉菌株。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以筛选高产果胶酶菌株的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1. (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一)生物试题)常见的酿酒酵母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而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利用酶分解木糖产生酒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探究从自然界收集的某酵母菌菌株能否利用木糖进行酒精发酵,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搜集到的酵母菌放入培养液中扩大培养后,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的公式为(C÷V)×M,其中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化后的酶可以用SDS一聚丙烯酰胺电泳法测量其相对分子质量。在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___________的肽链电泳速度越快,根据其带谱与___________的带谱对比即可知其相对分子质量。
    (4)生产上常将该酵母细胞固定化,以实现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固定酵母细胞的材料的主要特点为___________,一般不选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的酶生产酒精,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将收集的酵母菌菌株接种到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在无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培养基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②. 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③. 小 ④. 标准样品 ⑤. 不溶于水、多孔 ⑥. 利用木糖进行酒精发酵是连续的反应,需要一系列酶
    【解析】
    【分析】1、统计细菌数量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细菌。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细胞多采用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如用海藻酸钠进行包埋。固定化酶固定的是一种具体的酶,不能催化一系列化学反应;与直接使用酶相比,固定化酶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一般来说,酶更合适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详解】(1)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而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利用酶 A 分解木糖产生酒精,故可将收集的酵母菌菌株接种到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在无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培养基中是否有酒精产生,若有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菌株能否利用木糖进行酒精发酵。
    (2)搜集到的酵母菌放入培养液中扩大培养后,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的公式为(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3)纯化后的的酶可以用SDS一聚丙烯酰胺电泳法测量其相对分子质量,在相同条件下,带电性质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越小;根据其带谱与标准样品的带谱对比即可知其相对分子质量。
    (4)固定酵母细胞一般采用包埋法,包埋材料是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常用的载体有海藻酸钠、明胶、琼脂糖、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等;因利用木糖进行酒精发酵是连续的反应,需要一系列酶,故一般不选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的酶生产酒精。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步骤;识记微生物计数方法及注意事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1.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入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人们在20世纪初发现一些难溶性的磷肥施入土壤中,经接种土壤微生物后,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增加了对磷的吸收。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微生物是否具有解磷能力一般有3种方法,一是平板法,即将解磷菌在含有___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测定_____________的大小,挑选出菌落后于基础培养基上采用_____________法接种进行多次纯化;二是液体培养法,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三是土壤培养,测定土壤中有效磷含量。
    (2)根际解磷菌中的磷酸酶的活性影响解磷效果。对已纯化的磷酸酶进行纯度鉴定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3)某科研小组选用液体培养法,将适量解磷菌接入已灭菌的含难溶磷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每天取样测定溶磷量和pH变化情况,结果见下图。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
    ②据图可知,在加入溶磷菌后的一段时间,溶液pH_____________,溶磷量开始增加,随着pH后续变化,溶磷量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溶磷菌可能通过_____________分解难溶性磷。
    【答案】(1) ①. 难溶性磷酸盐 ②. 菌落周围产生溶磷圈 ③. 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
    (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 ①. 培养时间 ②. 溶磷量和pH ③. 迅速降低 ④. 降低 ⑤. 产生酸性代谢产物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时间,因变量是溶磷量和pH,随着时间的推移,溶磷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其中第4天时溶磷量达到最大值;pH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其中第2天时pH最低。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分析,测定微生物是否具有解磷能力一般有平板法、液体培养法和土壤培养法三种方法,其中平板法是将解磷菌在含有难溶性磷酸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测定菌落周围产生溶磷圈的大小,挑选出菌落后于基础培养基上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进行多次纯化。
    【小问2详解】
    磷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其进行纯度鉴定,常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小问3详解】
    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时间,因变量是溶磷量和pH。
    ②根据图中的曲线分析可知,在加入溶磷菌后的一段时间内,溶液pH迅速降低,而溶磷量开始增加;后来pH逐渐增加,一定时间后溶磷量又逐渐降低,据此推测溶磷菌可能是通过产生酸性代谢产物来分解难溶性磷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微生物培养与分离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图形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弄清楚因变量岁自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1.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回答与甘蔗醋制作有关的问题:
    (1)为了获得酿造甘蔗醋的高产菌株,以自然发酵的甘蔗渣为材料进行筛选。首先配制醋酸菌选择培养基:将适量的葡萄糖、KH2PO4、MgSO4溶解并定容,调节pH,再高压蒸汽灭菌,经__________后加入3%体积的无水乙醇。然后将10 g自然发酵的甘蔗渣加入选择培养基,震荡培养24 h。用__________将少量上述培养液涂布到含CaCO3的分离培养基上,在30 ℃培养48 h。再挑取分离培养基上具有__________的单菌落若干,分别接种到与分离培养基成分相同的__________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置于4 ℃冰箱中保存。
    (2)优良产酸菌种筛选。将冰箱保存的菌种分别接入选择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合适接种量的菌液在30 ℃、150 r/min条件下震荡培养。持续培养至培养液中醋酸浓度不再上升,或者培养液中__________含量达到最低时,发酵结束。筛选得到的优良菌种除了产酸量高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特点。
    (3)制醋过程中,可将甘蔗渣制作成固定化介质,经__________后用于发酵。其固定化方法为__________。
    【答案】(1) ①. 冷却 ②. 玻璃刮刀 ③. 较大透明圈 ④. 斜面
    (2) ①. 乙醇 ②. 耐酒精度高、耐酸高
    (3) ① 灭菌 ②. 吸附法
    【解析】
    【分析】1、涂布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是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常用方法。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为:获取日的基因、形成重组DNA分子、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有日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表达。
    【小问1详解】
    高压蒸汽灭菌刚结束时,培养基温度较高,要等培养基冷却后再加入3%体积的无水乙醇。涂布分离法可用于单菌落分离,使用玻璃刮刀将待分离的菌液涂布到分离培养基的整个平面上。醋酸菌发酵产生的醋酸会使培养基中的CaCO3分解,形成透明圈。菌落小,透明圈大,代表着高产醋酸菌。菌种的贮存方法:在无菌操作下将较大透明圈的单菌落用接种环取出,再用划线法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培养24h后,置于4℃冰箱中保存。
    【小问2详解】
    醋酸发酵结束的标志性:产物不再增加(醋酸浓度不再上升)或原料消耗到最低值(乙醇含量达到最低)。优质菌种不光要产酸高,还要耐高酸,同时还要耐酒精(原料)等特点。
    【小问3详解】
    我们在利用微生物时,常常要求所利用的微生物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所以作为固定化介质的甘蔗渣需要经过灭菌处理。甘蔗渣类似果醋发酵装置中的锯末,可使醋杆菌吸附在甘蔗渣上进行发酵。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难点是微生物及接种的操作流程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条件。
    21.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入学考试生物试题)聚乙烯醇(PVA)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用于纺织、食品、医药、木材加工造纸等行业。但PVA属于典型的难降解高分子物质,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水体。为解决PVA带来的环境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他们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高效降解PVA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固定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确保能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细菌,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该种细菌,研究人员首先进行了选择培养过程,此过程的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为____________培养基(填“液体”或“固体”)。
    (2)实验中还应设置对照组。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当对照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明显____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时,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3)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分离得到了若干种能降解PVA的菌株。进一步研究发现PVA分解菌能产生PVA酶分解PVA,PVA与碘作用时能产生蓝绿色复合物,当PVA被分解时蓝绿色复合物消失,形成白色透明斑。研究人员想进一步比较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过程研究人员获得了高效降解PVA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固定化。固定该菌株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__(填“包埋法”或“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而固定化酶时一般不采用上述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固定菌株时需要配制海藻酸钠溶液,该过程最好采用____________加热的方法,以防止海藻酸钠发生焦糊。
    【答案】 ①. PVA ②. 液体 ③. 多于 ④. 在含相同PVA浓度的培养基加入碘,用该培养基来培养能降解PVA的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通过测定白色透明斑的大小(或直径)来确定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白色透明斑越大,该菌株降解PVA能力就越大 ⑤. 包埋法 ⑥. 酶分子体积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⑦. 小火或间断加热
    【解析】
    【分析】1、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有利于目的菌生长,同时阻止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
    2、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技术是指将酶或细胞固定于载体上,便于与反应物分离,并能重复使用的技术,固定化酶一般采用化学结合法,固定化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如用海藻酸钠进行包埋。
    【详解】(1)为了确保能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细菌,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该种细菌,需配制以PVA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只有能降解PVA的菌株才能获取碳源而大量繁殖。
    (2)为了证明配制的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需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若对照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时,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3)由于PVA分解菌能产生PVA酶分解PVA,PVA与碘作用时能产生蓝绿色复合物,当PVA被分解时蓝绿色复合物消失,形成白色透明斑。为比较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可在含相同PVA浓度的培养基加入碘,用该培养基来培养能降解PVA的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通过测定白色透明斑的大小(或直径)来确定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白色透明斑越大,该菌株降解PVA能力就越大。
    (4)固定该菌株是固定化细胞,一般采用包埋法。由于酶分子体积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所以固定化酶时一般不采用包埋法。
    (5)固定菌株时需要配制海藻酸钠溶液,该过程最好采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的方法,以防止海藻酸钠发生焦糊。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题干信息确定PVA分解菌的分离方法,同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思路来比较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
    21.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为探究细菌间的相互作用,科研人员对无法利用乳糖的大肠杆菌进行改造。
    (1)将乳糖酶基因转人大肠杆菌,获得营养菌(能利用乳糖);将抗生素CRO降解酶基因转入大肠杆菌,获得抗性菌。利用PCR技术对乳糖酶基因进行扩增,需加入__________酶和引物,加入引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体系中加入dATP、dTTP、dCTP和dGTP代替四种脱氧核苷酸,这是因为dATP、dTTP、dCTP和dGTP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两种菌分别用__________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然后用涂布法单独接种于含CRO并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均未出现菌落,推测两种菌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可遗传变异。
    (3)将两种菌混合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有菌落长出,且同时含有两种细菌。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原因,科研人员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在接种了营养菌和抗性菌混合菌液的培养板左侧,加入含CRO并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基可从左侧逐渐扩散到混合菌液培养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菌和抗性菌的变化趋势是二者均显著增加并逐渐向近培养基端(相对距离0的方向)增殖,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热稳定DNA聚合 ②.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③. 提供反应所需的原料和能量
    (2) ①. 无菌水 ②. 未发生
    (3)抗性菌增殖,降解了 CRO,使营养菌能存活并增殖;营养菌增殖,分解乳糖,代谢产物为抗性菌生长提供碳源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一是目的基因的获取;二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三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四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若受体细胞为大肠杆菌等单细胞生物,则导入的目的基因会随单细胞生物的生殖遗传给后代。若受体细胞为植物细胞,则导入的目的基因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若受体细胞为动物的受精卵,则导入的目的基因可通过转基因动物的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由题意知,利用PCR技术对乳糖酶基因进行扩增,需加入热稳定DNA聚合酶和引物,由于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且不耐热,因此加入引物的原因是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反应体系中加入dATP、dTTP、dCTP和dGTP代替四种脱氧核昔酸,这是因为dATP、dTTP、dCTP和dGTP能提供反应所需的原料和能量。
    【小问2详解】
    稀释细菌要用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用涂布平板的方法接种于培养基,培养皿中均未出现菌落,说明两种菌都不能生存(两种菌都没有乳糖酶基因),导入不成功,两种菌未发生可遗传变异。
    【小问3详解】
    由题意知,培养一段时间之后,营养菌和抗性菌在近基端的数目都在不断增加,所以二者都在向近培养基端 (相对距离0的方向)增殖,营养菌不能再含CRO的地方生存,但抗性菌可以,所以可能的原因是抗性菌增殖, 降解了 CRO,使营养菌能存活并增殖;营养菌增殖,分解乳糖,代谢产物为抗性菌生长提供碳源。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022届湖北省恩施州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19. 咔唑是一种含N有机物,有潜在致癌性,其结构稳定难以清除。为了获得高效降解咔唑的微生物,研究人员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下列针对该方案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加入无菌水稀释前的油田淤泥样品无需灭菌
    B. 在CNFM中加入咔唑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C. 固体平板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分离得到降解咔唑的微生物
    D. 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测量经多瓶培养后培养瓶中目标微生物的数量小于实际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例如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
    鉴别培养基: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例如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
    【详解】A、样品不能进行灭菌,否则会杀死目的微生物,A正确;
    B、咔唑是一种含N有机物,能为降解咔唑的微生物提供氮源,而不能分解咔唑的微生物不能利用咔唑而缺少氮源而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该方案中的CNFM仅含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添加咔唑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是典型的选择培养基,B正确;
    C、微生物能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固体平板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筛选出降解咔唑的微生物,C正确;
    D、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的菌体数量包括了死亡的菌体,所以测出的微生物数量大于实际值,D错误。
    故选D。
    【点睛】
    (2022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25. 请运用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果酒制作与应用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小组从葡萄皮上成功分离出某品种的酵母菌后,用等量菌液分别接种于3个盛有等量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并分别置于转速为150/min、200r/min、250r/min的摇床上培养,检测结果如图甲所示,摇床转速为250r/min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最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如图乙所示的方法进行纯化培养时,用移液枪取最终的酵母菌稀释液0.1mL滴在培养基表面,然后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___________后再进行涂布。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4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60个、53个、55个、16个,则可以推测原酵母菌液中每毫升含菌数为___________个。
    (3)小组同学继续用分离出的酵母菌进行果酒的发酵,应将发酵的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用___________来鉴定,检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4)发酵完成后,某小组制作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方便后续年级使用,可将分离纯化出的酵母菌在-20℃长期保存,菌液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由于密封不严,果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白色菌膜,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摇床转速越高,提供的氧气越充足,酵母菌代谢旺盛,增殖快
    (2) ①. 灼烧冷却 ②. 5.6×107
    (3) ①. 18~25℃ ②. 重铬酸钾溶液 ③. 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呈现灰绿色
    (4) ①. 甘油 ②. 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解析】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①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②方法:用计数板计数; ③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②操作: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小问1详解】
    有氧时,酵母菌通过繁殖,个体数量增多。根据题意可知,摇床转速越高,提供的氧气越充足,酵母菌代谢旺盛,增殖快,因此繁殖的速度和总量越高,种群密度最大。
    【小问2详解】
    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时,要将涂布器灼烧(杀死杂菌)冷却后(以免杀死菌种)才能进行操作;根据图解可知菌液被稀释了105倍(M),同时选择菌落数目在30~300的进行计数,所以每毫升含菌数为(60+53+55)÷3÷0.1×105=5.6×107个。
    【小问3详解】
    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故小组同学继续用分离出的酵母菌进行果酒的发酵,应将发酵的温度控制在18℃-25℃。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葡萄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需用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
    【小问4详解】
    对于长期保存的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发酵完成后,该班同学制作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方便后续年级使用,可将菌液转移到甘油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在变酸的酒的表面可观察到一层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掌握菌落数目的计数方法,结合题干信息完成试题解答,难度适中。
    (2022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卷)25. 我校橙子辅导实验小组选用猪血进行提取与分离血红蛋白的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______,其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洗涤红细胞时要用______(试剂)反复洗涤、离心。向装有红细胞的烧杯中加______,让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
    (2)得到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即血红蛋白的粗分离.目的是除去______
    (3)装填色谱柱时不能有气泡存在,否则______降低分离效果。最后进行纯度鉴定,使用最多的是______(填方法)。
    (4)本实验用的是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其中“”表示______“75”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收水分______g。
    【答案】(1) ①. 柠檬酸钠 ②. 生理盐水 ③. 蒸馏水和甲苯
    (2)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3) ①. 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 ②.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4) ①. 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 ②. 7.5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提取和鉴定实验:
    1、原理: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2、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
    4、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5、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6、电泳法是利用待测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或鉴定。
    【小问1详解】
    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洗涤红细胞时要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离心,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为了让红细胞破裂,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
    【小问2详解】
    在样品粗分离操作中,将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放在透析袋中进行透析,透析的目的是去除分子量较小的杂质,其原理是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
    【小问3详解】
    在装填色谱柱时不能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粗分离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对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进行纯度鉴定,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小问4详解】
    本实验用的是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其中“ G”表凝胶的交联程度,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凝胶膨时吸收水分 7.5g。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19. 家庭制作果酒并没有严格的灭菌环节。在发酵初期通氧,密闭后发酵中期酵母菌产生的酒精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后期酒精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酵母菌自身的增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初期通氧有利于酵母菌进行生长繁殖而大量积累酒精
    B. 发酵中期因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积累,酵母菌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
    C. 无氧、酸性及有酒精存在的发酵环境,使酵母菌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
    D. 进入发酵后期,发酵瓶中各种微生物的种群数量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
    (2)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详解】A、在发酵的初期,通氧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A错误;
    B、发酵中期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酵母菌数量达到最大值,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斗争,B错误;
    C、无氧、酸性及有酒精存在的发酵环境,其他种类的微生物难以生存,使酵母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C正确;
    D、进入发酵后期,由于酒精的大量积累,发酵瓶内大部分微生物已严重不适应发酵环境而被淘汰,此时坛内各种微生物都受到抑制,种群数量下降,D错误。
    故选C。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20. 紫杉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科研人员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红豆杉愈伤组织中提取到大量的紫杉醇。下列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常选取红豆植株的茎尖或根尖组织经消毒后作为外植体
    B. 外植体脱分化成愈伤组织需要在适宜激素等条件下进行
    C. 外植体脱分化成愈伤组织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D. 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的愈伤组织细胞经培养能合成紫杉醇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条件:
    (1)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人工操作。
    (2)保证水、无机盐、碳源(常用蔗糖)、氮源(含氮有机物)、生长因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供应。
    (3)需要添加一些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愈伤组织再分化到一定阶段,形成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需光照。
    【详解】A、通常选取红豆植株的茎尖或根尖作为外植体,外植体需要消毒,A正确;
    B、外植体脱分化成愈伤组织需要在一定的营养和激素等条件下进行,B正确;
    C、外植体脱分化成愈伤组织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没有发生细胞分化,C错误;
    D、高度液泡化、不定形态的愈伤组织细胞经培养能合成大量的紫杉醇等细胞代谢产物,D正确。
    故选C。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24. 科学家尝试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奶牛,并设想从奶牛乳腺细胞分泌的乳汁中提取人胰岛素,其操作的基本过程是:PCR扩增胰岛素基因→导入牛的受精卵→早期胚胎培养→胚胎植人受体母牛子宫→分娩产下转基因奶牛。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转基因奶牛的培育过程应用了基因工程、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工程技术,其中基因工程中最核心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
    (2)对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的体外培养有严格要求,除了满足无菌、无毒的环境外,还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以及______________和气体等条件,该气体条件是指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选用__________时期的胚胎进行移植,不选用原肠胚进行胚胎移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保证分娩产下的是转基因奶牛,需要对导入目的基因之后的早期胚胎进行______。待转基因奶牛成年后,从其分泌的乳汁中提取相应的蛋白质进行________________实验,可确定其乳汁中是否含有人胰岛素。
    【答案】(1) ①. 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胚胎工程 ②.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 ①. 温度、pH ②. 含95%空气和5%的CO2
    (3) ①. 桑椹胚或囊胚 ②. 原肠胚细胞已出现分化,移植后影响发育
    (4) ①. 性别鉴定 ②. 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
    【分析】1、胚胎工程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2、体外受精包括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和体外受精。
    3、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4、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上述转基因奶牛培育过程应用了基因工程、核移植,胚胎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动物细胞培养等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小问2详解】
    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除无菌、无毒、充足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和适宜的温度和pH,气体环境是指95%空气和5%的CO2,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小问3详解】
    通常选用桑椹胚或囊胚时期的胚胎进行移植,不用受精卵及原肠胚的原因是其分化程度较高且不利于着床,移植成功率降低;
    【小问4详解】
    在导入目的基因前要对受精仰进行性别鉴定,待转基因奶牛成年后,从其分泌的乳汁中提取相应的蛋白质通过抗原—抗体检测,即可确定乳汁中是否含有人胰岛素。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识记试管动物技术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湖北省武汉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暑期模拟)15. 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都应注意适时排气
    B. 在发酵过程中都应该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
    C. 两者制作过程中都应该注意防止杂菌污染
    D. 发酵的适宜温度都应该维持在25℃左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详解】A、果酒制作过程中应注意适时排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发酵过程中应该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排气口一直打开,不需要适时排气,A错误;
    B、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发酵过程中应该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而酒精发酵需要无氧环境,不需要通入无菌空气,B错误;
    C、两者制作过程中都应该注意防止杂菌污染,保证果酒果醋品质,C正确;
    D、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醋酸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D错误。
    故选C。
    (湖北省武汉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暑期模拟)17. 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时间,降低处理成本。科研小组欲分离及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对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的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对培养基和操作者的双手进行灭菌
    B. 卫生纸类垃圾可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 科研小组若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如果有尿素分解菌存在,则培养基中该菌落的周围会出现黑色
    D. 培养过程需要向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目的是使菌体充分接触营养物质和溶解氧,促进细菌生长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详解】A、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对操作者的双手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
    B、卫生纸类垃圾若进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大气,结合题干信息,可采用卫生填埋利用分解菌将其分解,B错误;
    C、科研小组若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C错误;
    D、培养过程需要向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避免杂菌污染,搅拌的目的是使菌体充分接触营养物质和溶解氧,促进细菌生长繁殖,D正确。
    故选D。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8月质量检测)19. 科学家依据基因工程的原理最新研制的某种疫苗(DNA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个基因编码的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应。该DNA疫苗( )
    A. 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DNA分子上具有抗原
    B. 引起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增多,细胞周期将变长
    C. 能与浆细胞产生的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D. 制成的该DNA疫苗结构应包括抗原基因(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疫苗是编码抗原的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充当抗原,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A错误;
    B、引起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增多,细胞周期将变短,B错误;
    C、该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不能与浆细胞产生的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但其编码的产物能与浆细胞产生的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C错误;
    D、该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是基因工程构建表达载体,包括抗原基因(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D正确。
    故选D。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7月月考)25. 自从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食品发酵是由于微生物作用以来,人们认识到微生物在发酵食品的加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1). 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_________。
    A. 温度控制 B. 溶氧控制
    C. pH控制 D. 酶的控制
    (2). 苹果酒在________(填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深层发酵可形成苹果醋。乳酸菌与酿制果醋的菌种在代谢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将________,泡菜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将________。有位同学在家制作泡菜时,为避免杂菌污染而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该种微生物的细胞中,含有RNA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普通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从豆腐到腐乳,豆腐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两种酶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ABC
    (2). ①. 醋酸菌 ②. 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
    (3). ①. 减少 ②. 增加 ③. 青霉素杀死了乳酸菌
    (4). ①. 毛霉 ②. 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
    (5). 蛋白酶和脂肪酶
    【解析】
    【分析】1、制备果酒的菌种是酵母菌,条件:温度18-25℃,缺氧、酸性。
    2、果醋制备的菌种是醋酸菌,条件:温度是30~35℃,要适时充气。
    3、参与腐乳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4、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小问1详解】
    ABCD、酵母菌发酵需要控制条件:温度18-25℃;溶氧控制,即要先通气后密封;pH控制,偏酸性。AB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小问2详解】
    苹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乳酸菌和醋酸菌都是原核生物,在代谢方式的区别是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
    【小问3详解】
    由于乳酸菌发酵过程中分解有机物,因此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蔬菜中有机物的干重减少;乳酸发酵过程产生很多中间产物,有机物种类增加。
    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而抑制细菌繁殖,因此在制作泡菜时如果为了抑制杂菌污染而加入青霉素,青霉素会杀死乳酸菌造成发酵失败。
    【小问4详解】
    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为真核生物,RNA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
    【小问5详解】
    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下,普通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发酵和培养的相关知识,结合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制作原理进行解答,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重庆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24. 甘薯俗称“红薯”,它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纤维素和多种纤维素。就总体营养而言,甘薯可谓是粮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民间常用甘薯酿酒,从而提高其经济价值。请回答:
    (1)为提高甘薯的利用率,在工业化生产时,可加入果胶酶和淀粉酶,其中果胶酶可将果胶分解为______________。
    (2)在利用酵母菌发酵甘薯汁时,为了提高酵母菌的利用率,研究人员对酵母菌进行了固定化,过程如下:
    酵母细胞活化→_______→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①请将酵母细胞固定化过程补充完整。
    ②固定酵母细胞通常采用上述方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形成的凝胶珠不呈圆形或椭圆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个)。
    (3)研究人员发现甘薯发酵液中存在一种活性蛋白,可提高酒精的产量。研究人员欲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该蛋白质。此方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使蛋白质得以分离。在装填色谱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因为因为气泡会______________。向色谱柱中加样的过程,操作先后顺序应为____________(用下图中数字和“→”表示)。

    (4)在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后,还需要对得到的蛋白质进行分子量的测定,通常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这种方法中SDS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半乳糖醛酸
    (2) ①. 配制CaCl2溶液 ②. 细胞体积大,不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③. 海藻酸钠浓度偏高 或 注射器离液面太近 或 注射器中的溶液推进速度过快
    (3) ①.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②. 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③. ④→①→②→③
    (4) ①. 消除蛋白质所带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 ②. 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解析】
    【分析】1、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果胶酶的作用:将果胶分解为可溶于水的半乳糖醛酸。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3、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根据被分离物质(如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利用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凝胶的分子筛作用,来进行分离。
    4、凝胶色谱法的原理: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在凝胶的外部移动,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5、凝胶装填时尽量紧密,以降低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装填凝胶柱时不能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6、 样品加入与洗脱:调节缓冲液面→滴加透析样品→样品渗入凝胶床→洗脱→收集。

    【小问1详解】
    果胶酶将果胶分解为可溶于水的半乳糖醛酸。
    【小问2详解】
    固定化酵母菌过程:酵母细胞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固定酵母细胞通常采用包埋法是因为细胞个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用包埋法不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若形成的凝胶珠不呈圆形或椭圆形,其原因是海藻酸钠浓度偏高或注射器离液面太近或注射器中的溶液推进速度过快。
    【小问3详解】
    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根据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使蛋白质得以分离,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在凝胶的外部移动,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在装填色谱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因为因为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向色谱柱中加样的过程,操作先后顺序应为:调节缓冲液面→滴加透析样品→样品渗入凝胶床→洗脱→收集,即④→①→②→③。
    【小问4详解】
    SDS的作用是消除蛋白质所带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和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酶、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酵母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固定化的过程及蛋白质分离的原理,难度不大。
    (重庆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25. 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备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生胡萝卜素的微生物体中提取获得。薰衣草精油气味芳香,能够清热解毒,清洁皮肤,祛斑美白,深受女性朋友的喜爱,研究还发现薰衣草精油有抑菌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薰衣草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薰衣草精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是否为纯的薰衣草精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探究薰衣草精油抑菌实验时,以滴加等体积精油小圆形滤纸片为中心的透明圈的大小来比较薰衣草精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如下表所示。
    薰衣草精油对两种细菌活性影响的测定
    浓度(μg/disc)
    0.5
    1
    2.5
    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mm)
    6.72
    6.93
    8.66
    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mm)
    5.8
    6.21
    6.95
    由表数据可知,薰衣草精油对______________抑菌效果更好,且表中数据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知薰衣草精油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的最佳浓度。
    (3)探究薰衣草精油抑菌实验时所用的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胡萝卜素常用萃取法提取。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_______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②. 不是。薰衣草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
    (2) ①. 大肠杆菌 ②. 不能
    (3)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
    (4) ①. 乙酸乙酯 ②. 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属于水溶性有机溶剂
    【解析】
    【分析】玫瑰精油的提取:
    (1)玫瑰精油的性质: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2)提取流程:①在开花的盛期(时期)采收玫瑰花瓣,与清水以质量比为1:4的比例进行混合;②在水蒸气蒸馏装置中进行蒸馏,在锥形瓶中收集到乳白色(颜色)的乳浊液;③向乳化液中加入NaCl,增加盐的浓度,静置,出现油水分层;④用分液漏斗将其两层分开,得到油层;⑤向油层中加入一些无水硫酸钠吸水,静置约12h,过滤得到的液体为玫瑰油。
    (3)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增大盐水的密度,有利于玫瑰油与水的分层;加入无水Na2SO4的目的是吸收精油中残留的水分。
    【小问1详解】
    薰衣草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薰衣草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薰衣草精油,这是因为薰衣草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若要得到提纯的薰衣草精油还需要分离油、水层,并将油层中的水分吸收掉。
    【小问2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大肠杆菌抑菌圈直接大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这说明薰衣草精油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更好。表中,随着薰衣草精油浓度的升高,大肠杆菌抑菌圈的直接逐渐变大,因此据此不能得知薰衣草精油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的最佳浓度。
    【小问3详解】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需要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尽后,才能关闭排气阀,以保证锅中的高压只来自于水蒸气,从而能随着加热的进行将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若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则会出现锅内压力达到要求,而温度并没有达到相应要求的现象。
    【小问4详解】
    提取胡萝卜素,应选乙酸乙酯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物。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要求考生识记植物芳香油的特点,掌握提取植物芳香油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返校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关于无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植体用次氯酸钠消毒后接种到培养基中
    B.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都需无菌操作
    C. 在超净台操作时需打开紫外灯和过滤风
    D. 制作果酒和果醋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
    【答案】B
    【解析】
    【分析】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
    (1)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
    (2)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
    (3)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
    【详解】A、外植体用次氯酸钠消毒后需要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才能接种到培养基中,A错误;
    B、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都需要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
    C、在超净台操作时需关闭紫外灯,避免对外植体造成影响,同时也避免对操作者造成伤害,且需要打开过滤风,C错误;
    D、在制作果酒和果醋时为了防止菌种受到伤害,不需要进行无菌操作,D错误。
    故选B。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叙述正确的是( )
    A. 微生物都可以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
    B. 苹果青霉应该在弱酸性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C. 微生物的培养基都需要有碳源和氮源
    D. 用稀释涂布的方法进行细胞计数通常会使计数偏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特殊生长因子。
    2、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操作顺序如下:称量、溶化、调节pH、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等。
    3、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酵母菌是一种真菌,适合用麦芽汁液体培养基来扩大培养,LB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实验室培养细菌,A错误;
    B、苹果青霉应该在弱酸性的条件下进行培养,B正确;
    C、有些微生物可以固定空气中的碳元素或者氮元素,因此不需要培养基中额外添加碳源或者氮源,C错误;
    D、用稀释涂布的方法进行细胞计数通常会使计数偏少,因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稀释菌落中会存在两个或者多个细菌粘合在一起的情况,在读数时往往产生误差,统计的菌落数往往偏少,D错误。
    故选B。
    (辽宁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生物试题)下图为谷氨酸发酵装置图。

    (1)图中3、6处是发酵罐夹层中水的进出口,水在发酵罐夹层流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当培养液呈______时,会积累谷氨酸。当培养液呈____________时,会生成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__________(填“过滤、沉淀”或“提取、分离和纯化”)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可得到产品。
    (4)图中5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1)冷却(或降温)
    (2) ①. 中性或弱碱性 ②. 酸性 ③. 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
    (3)过滤、沉淀 (4)把无菌空气打成细小气泡,增加溶解氧,并能使菌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解析】
    【分析】谷氨酸生产所用菌种是好氧菌,通风和搅拌不仅会影响对氮源和碳源的利用率,而且会影响发酵周期和谷氨酸的合成量,尤其是发酵后期,加大通气量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当菌体生长到稳定期,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生产谷氨酸。在发酵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的利用,代谢产物的积累,培养液的pH会不断变化分别随着氮源的利用,放出氨,pH会上升;当糖被利用生成有机酸,pH会下降。
    【详解】
    (1)在利用发酵罐进行发酵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搅拌等都能产生大量的热,使发酵液温度升高,为防止温度过高降低酶的活性,而降低谷氨酸产量,采取了水在发酵罐表层中流动而达到冷却降温的措施。
    (2)由于谷氨酸显酸性,随着它的积累pH变化趋势会下降,控制办法是加碱(或氨水),以保持pH的相对稳定,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当培养液呈中性或弱碱性时,会积累谷氨酸。当培养液呈酸性时,会生成发酵过程中若谷氨酸积累过量,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导致合成途径中断,会生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
    (3)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由于细胞较重,可以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可得到产品。
    (4)谷氨酸棒状杆菌为好氧菌,在4处需要通入空气,图中5的作用是把无菌空气打成细小气泡,增加溶解氧,并能使菌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百师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试题河北卷)苯酚是含酚工业废水的主要成分,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某污水处理厂检测出要处理的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欲从淤泥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甲和乙营养成分相同,都要加入________作为唯一的碳源,甲中还加入了________使其与乙物理性质不同;甲、乙两种培养基按用途划分,均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图中振荡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C培养基中的菌液稀释并涂布在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在平板上长出一些形态、大小和颜色不完全相同的菌落,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涂布平板后,通常要将甲倒置培养,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还能防止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挥发。
    (3)用涂布平板法统计苯酚降解菌的数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应选择菌落数为________的平板计数。在统计菌落数目时,一定要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数据作为结果,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苯酚超过某一浓度时,细菌对苯酚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离纯化所得菌种如需长期保存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
    【答案】(1) ①. 苯酚 ②. 琼脂(或凝固剂) ③. 选择
    (2) ①. 使菌体与培养液、空气充分接触,利于菌体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 ②. 能降解苯酚的菌株有多种 ③. 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3) ①. 30~300 ②. 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计数时遗漏部分菌落
    (4)当培养基中的苯酚超过某一浓度时会抑制菌株生长 (5)甘油管藏
    【解析】
    【分析】1、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2、选择性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类)微生物特殊的营养要求或对某些特殊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能选择性区分这种(类)微生物的培养基。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可使混合菌群中的某种(类)微生物变成优势种群,从而提高该种(类)微生物的筛选效率。
    【详解】
    (1)该实验目的是从淤泥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故培养基甲和乙都要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的碳源,甲是固体培养基,乙是液体培养基,故要在甲中加入琼脂(或凝固剂);甲、乙两种培养基按用途划分均属于选择培养基。
    (2)摇床振荡培养的目的是使菌体与培养液、空气充分接触,利于菌体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不同的菌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同。接种后平板上长出形状、颜色、隆起度不同的菌落,这说明苯酚降解菌有多种。涂布平板后,通常要将甲倒置培养,目的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还能防止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挥发。
    (3)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苯酚降解菌的数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应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计数。在统计菌落数目时,一定要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数据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计数时遗漏部分菌落。
    (4)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苯酚超过某一浓度时,细菌对苯酚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当培养基中的苯酚超过某一浓度时会抑制菌株生长。
    (5)分离纯化所得菌种如需长期保存可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辽宁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生物试题)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2021年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再分别倒入相同量的煮沸并冷却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泡菜制作过程中盐水需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后再用是为了防止温度过高杀死所需菌种
    B. 在腌制过程中泡菜坛中的溶液会增加,这是由于盐水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C. 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兼性厌氧菌,用水封坛的目的是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
    D. 由题图知,该小组对每个坛中的数据分别画出曲线,这是不科学的,设置三个泡菜坛目的是进行平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使实验数据更真实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在1、2、3号坛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都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1月7日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到1月14日亚硝酸盐的含量下降到最低水平,之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在泡菜腌制的初期,坛内环境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这些细菌可以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增加,乳酸菌也大量繁殖,对硝酸盐还原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生长繁殖受影响,造成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又有所下降。
    【详解】A、泡菜制作过程中需要消毒,盐水需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后再用是为了防止温度过高杀死所需菌种,A正确;
    B、在腌制过程中由于加入盐水,由于盐水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泡菜坛中溶液会增加,B正确;
    C、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C错误;
    D、由题图知,每个坛亚硝酸盐含量测定间隔时间不同,该小组对每个坛中的数据分别画出曲线,这是不科学的,设置三个泡菜坛目的是进行平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使实验数据更真实,D正确。
    故选C。
    (辽宁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生物试题)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配制培养基和接种时,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②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在使用前,可用紫外线照射30min进行消毒;③可以通过化学消毒法处理水源,还可通过生物消毒法净化污水④培养基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方可调节pH;⑤高压蒸汽灭菌是在压力为101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来灭菌的
    A. ①③ B. ②⑤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菌技术
    (1)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具体操作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详解】①配制培养基时,不需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①错误;
    ②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在使用前,可用紫外线照射30min进行消毒,②正确;
    ③可以使用化学药剂即通过化学消毒法处理水源,还可用微生物分解水体的有机物,即通过生物消毒法净化污水,③正确;
    ④培养基需先调节pH后经高压蒸汽灭菌,④错误;
    ⑤高压蒸汽灭菌是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来灭菌的,⑤错误。
    故选D。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固定化酶是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下图是用海藻酸钠固定蔗糖酶的方法,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海藻酸钠是应用广泛的水溶性海藻酸盐,海藻酸钠遇到钙离子可以迅速发生离子交换,生成凝胶冻,从而把酶_____________在其中使其固定化。图中的微囊相当于一层_____________,既能阻止_____________的通过,又能允许底物和产物自由通过。
    (2)跟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活性可能会_____________,所以在固定化酶完成之后常进行酶活性的鉴定,本实验固定的蔗糖酶其催化蔗糖后产物是还原性糖,可以和DNS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因此用_____________法可以测定蔗糖酶的活力。
    (3)固定化酶制备物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所要固定化的酶分子、载体材料及_____________;固定化酶活性的改变,主要是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种)等发生变化引起的。
    【答案】(1) ①. 包埋 ②. 半透膜 ③. 蔗糖酶
    (2) ①. 下降 ②. 光电比色法
    (3) ①. 酶和载体之间固定化的方法 ②. 活性部位、空间结构以及所处的微环境等
    【解析】
    【分析】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详解】
    1、海藻酸钠是应用广泛的水溶性海藻酸盐,海藻酸钠遇到钙离子可以迅速发生离子交换,生成凝胶冻,从而把酶包埋在其中使其固定化。图中的微囊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既能阻止蔗糖酶的通过,又能允许底物和产物自由通过。
    2、在固定化过程中是有酶损失,因此跟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活性可能会下降,所以在固定化酶完成之后常进行酶活性的鉴定,本实验固定的蔗糖酶其催化蔗糖后产物是还原性糖,可以和DNS(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因此用光电比色法可以测定蔗糖酶的活力,即借助光电比色计来测量一系列标准还原性糖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然后根据被测试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求出被测还原性糖的含量的。
    3、固定化酶制备物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所要固定化的酶分子、载体材料及酶和载体之间固定化的方法;固定化酶活性的改变,主要是酶的活性部位、空间结构以及所处的微环境等发生变化引起的。

    21.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届高三年级第--次调研测试)煤化工污水是一种含盐量较高的难降解的工业废水,为了提高生化处理的效果,研究人从煤化工企业生产污水中分离出一株耐盐菌株,对耐盐菌进行初筛和复筛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葡萄糖
    氯化铵
    K2HPO4
    MgSO4
    NaCl
    琼脂
    无菌水
    初筛培养基/(g•L-1)
    5
    1
    0.5
    0.5
    9.98
    20
    1000mL
    复筛培养基/(g•L-1)
    5
    1
    0.5
    0.5
    9.98
    0
    1000mL

    (1)培养基中加人葡萄糖的作用是_________,若耐盐菌是细菌,则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
    至_________。
    (2)耐盐菌细胞质的渗透压可能会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非耐盐菌,初筛培养基上大部分是耐盐菌菌落,但也有少量的不耐盐菌菌落,不耐盐菌能生长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对初筛培养基接种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为_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
    (4)耐盐菌在复筛培养基中的繁殖速度大于在初筛培养基中的繁殖速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为细菌生活提供碳源 ②. 中性或微碱性
    (2) ①. 大于或等于
    ②. 初筛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不耐盐菌能生长的原因可能是在固体培养基中渗透作用发生的不够充分,失水不够多而没有死亡。
    (3)30~300
    (4)初筛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复筛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因为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与营养接触更充分,更适合细菌的生长,所以耐盐菌在复筛培养基中的繁殖速度大于在初筛培养基中的繁殖速度。

    【解析】
    【分析】1、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种和氧气的要求。
    2、微生物常见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小问1详解】
    培养基中加人葡萄糖的作用是为细菌生活提供碳源,若耐盐菌是细菌,则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小问2详解】
    耐盐菌细胞质渗透压可能会大于或等于非耐盐菌,初筛培养基上大部分是耐盐菌菌落,但也有少量的不耐盐菌菌落,原因是初筛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不耐盐菌能生长的原因可能是在固体培养基中渗透作用发生的不够充分,失水不够多而没有死亡。
    【小问3详解】
    若对初筛培养基接种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小问4详解】
    初筛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复筛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因为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与营养接触更充分,更适合细菌的生长,所以耐盐菌在复筛培养基中的繁殖速度大于在初筛培养基中的繁殖速度。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菌落计数方法等知识,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21.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尿素并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以下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相关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耐热Taq细菌是一般从热泉环境中被筛选出来的,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也是运用了类似原理,该原理为______。对微生物进行分离时往往用固体选择培养基,这种类型的培养基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来调查微生物的多样性。
    (2)某实验小组欲从土壤中获取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将土壤样品置于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选择出来的是______(填“一种”或“一类”)细菌。
    (3)对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纯化和计数常用______方法进行接种,该方法接种培养以后,挑取单个菌落可获得一种纯化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②. 不可以
    (2) ①. 增加尿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分离得到目的菌 ②. 一种
    (3)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能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解析】
    【分析】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对微生物进行接种时常使用的两种方法,二者都能使微生物纯化,但平板划线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不能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能使单菌落分离,便于计数。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就可以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小问1详解】
    微生物筛选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固体选择培养基抑制了某些微生物的生长,不可用来调查微生物的多样性。
    【小问2详解】
    将土壤样品置于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可以增大尿素分解菌的浓度,保证能分离得到目的菌。只有能利用尿素的细菌能生长繁殖,不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不能生长,这样选择出来的是一种细菌,一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小问3详解】
    微生物纯化的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能用于计数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原理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能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因而挑取单个菌落可获得一种纯化培养。
    【点睛】微生物的这部分知识点常考的考点有微生物的实验室操作、微生物的分离,这部分内容知识点比较多,要归类整理好,熟练的记忆,防止混淆。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44. 提取植物有效成分时,不同的有机物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所采用的提取方法也不同。下图表示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相关装置、实验流程和实验结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与此相关的问题:

    (1)图甲所示装置常用于以_________________法提取玫瑰精油, 在此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影响玫瑰精油提取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品质量就会比较差;图乙表示对初步收集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处理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操作D的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装置也常用于胡萝卜素萃取过程的浓缩环节,对萃取液浓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丙是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其中A、B、C、D四点中, A、D是β—胡萝卜素标准样品点,B、C是萃取样品点,纸层析结果可以鉴定萃取样品是否含有β—胡萝卜素及其纯度,由图丙呈现出的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水蒸气蒸馏(水中蒸馏) ②. 蒸馏温度太高,时间太短 ③. 固体硫酸钠(或固体Na2SO4)
    (2) ①. 将萃取剂和胡萝卜素分开(使萃取剂挥发,得到胡萝卜素) ②. 萃取样品中含有β—胡萝卜素和其他杂质
    【解析】
    【分析】1、玫瑰精油的提取流程①在开花的盛期(时期)采收玫瑰花瓣,与清水以质量比为1:4的比例进行混合。②在水蒸气蒸馏装置中进行蒸馏,在锥形瓶中收集到乳白色(颜色)的乳浊液。③向乳化液中加入NaCl,增加盐的浓度,静置,出现油水分层。④用分液漏斗将其两层分开,得到油层。⑤向油层中加入一些无水硫酸钠吸水,静置约12h,过滤得到的液体为玫瑰油。(3)分析: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增大盐水的密度,有利于玫瑰油与水的分层;加入无水Na2SO4的目的是吸收精油中残留的水分。
    2、分析图示:装置甲表示的是植物芳香油提取中的水蒸气蒸馏法,常用于玫瑰精油的提取和胡萝卜素提取中的浓缩过程。
    3、据丙图分析:A、B、C、D四点中,标准样品是A、D,提取样品是B、C;由于A、D点是标准样品,所以层析后只形成胡萝卜素层析带;B、C是提取样品,含有杂质,所以层析后将会出现胡萝卜素层析带和其他色素和杂质
    【小问1详解】
    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装置甲表示的是植物芳香油提取中的水蒸气蒸馏法,常用于玫瑰精油的提取;提取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玫瑰精油的品质,例如蒸馏温度太高,时间太短,会导致产品的品质比较差;图乙表示对初步收集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处理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操作D的目的是除去用于吸收精油中残留的水分的固体硫酸钠。
    【小问2详解】
    图甲装置还可用于胡萝卜素提取中的浓缩过程,在进行该过程前,要过滤除去萃取液中的杂质等,为了使萃取剂挥发,得到胡萝卜素,要对对萃取液进行浓缩;根据丙图示分析可知:在A、B、C、D四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两点,提取样品是B、C,纸层析结果表明,上面的四个层析带表示β—胡萝卜素,下面的层析带代表的物质是其他色素和杂质,故萃取样品中含有β—胡萝卜素和其他杂质。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方法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入学考试)11. 在酿酒、酿醋、制作腐乳、酸奶过程中都要涉及各种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酿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然后再进行酒精发酵,检测酒精的原理是: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________________色。如果葡萄酒酿造过程中葡萄汁中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葡萄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控制为_______________。
    (3)在臭豆腐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微生物,在制作时一般要加盐、酒,若加入的酒精浓度(含量)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用水封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检测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使用检测试剂后颜色变为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灰绿 ②. 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或醋酸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是30~35 ℃条件下,才能将糖转化为醋酸或因为酒精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的发酵需要充足的氧气)
    (2)30—35℃ (3) ①. 毛霉 ②. 培养基
    (4)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豆腐腐败变质
    (5) ①. 制造无氧环境 ②. 玫瑰红色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在有氧条件下可生产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可生产酒精和二氧化碳。
    2、腐乳制作中用盐腌制的目的:①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②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③有调味作用。
    【小问1详解】
    检测酒精的原理是: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或醋酸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是30~35 ℃条件下,才能将糖转化为醋酸或因为酒精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的发酵需要充足的氧气),所以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葡萄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小问2详解】
    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为兼性厌氧型,即在有氧条件下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醋酸发酵的主要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的最适宜温度是30-35℃,故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控制为30~35℃;
    【小问3详解】
    豆腐的发酵中参与的微生物很多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将豆腐中的营养基质如蛋白质、脂肪等分解;豆腐相当于培养基,能提供毛霉等菌种生长的条件;
    【小问4详解】
    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微生物,在制作时一般要加盐、酒(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加入的酒精浓度(含量)过低,会出现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的现象;
    【小问5详解】
    泡菜的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属于厌氧型细菌,用水封坛的作用是隔绝空气,制造无氧环境,为乳酸菌的发酵提供无氧环境;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果酒的制作、腐乳的制作、腌制泡菜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12. 微生物发酵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20℃
    B. 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C.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
    D. 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A错误;
    B、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好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或乙醇)分解为醋酸,B错误;
    C、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正确;
    D、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14. 产脂肪酶细菌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科研人员用射线照射从土壤中分离的菌株,反复筛选后获得产酶能力提高的菌株,具体流程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取土壤样品溶于无菌水中制成菌悬液
    B. 步骤②的固体平板可以是以脂肪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
    C. 步骤②射线照射可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D. 步骤③透明圈越大的菌落,其脂肪酶活性一定越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碳源的作用:①构成生物体细胞的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②既是碳源又是能源(有机碳源)。无机碳源:CO2、NaHCO3;有机碳源:糖类、脂肪酸、花生饼粉、石油等。
    【详解】A、土壤样品中包含目的菌株,可取土壤样品溶于无菌水中制成菌悬液,再通过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固定培养基上进行筛选,A正确;
    B、组成脂肪的化学元素有C、H、O,要筛选可以产生脂肪酶的细菌,需要用以脂肪作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错误;
    C、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C错误;
    D、透明圈大的菌落,酶活性不一定大,因此对初筛选的透明圈大的菌落要进行发酵培养,进一步对发酵液进行酶活性检测,D错误。
    故选A。
    【点睛】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8. 处理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用微生物对其进行降解。下图表示筛选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筛选所用培养基中的碳源应为牛肉膏和蛋白胨
    B. 将菌液接种到培养基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C. 菌落①与菌落②透明圈大小不同的原因是其对碘的分解能力不同
    D. 扩大培养时用不加琼脂的液体培养基效果更好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为了筛选出高效降解淀粉菌种,该培养基应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由于培养基中含有淀粉,而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能产生淀粉酶分解淀粉,淀粉被分解后与碘液不呈现蓝色,因而随着淀粉被分解,蓝色褪去出现透明圈。
    【详解】A、筛选所用培养基应以淀粉作为唯一的碳源,这样才能将降解淀粉的菌种筛选出来,A错误;
    B、由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可知,将菌液接种到培养基的方法是稀释涂布法,B错误;
    C、由于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淀粉,而淀粉遇碘液会变蓝,故菌落①与②周围透明圈的大小不同原因可能是两个菌群对淀粉的分解能力不同,C错误;
    D、液体培养基可增大溶氧量,也能增加菌种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故扩大培养时用不加琼脂的液体培养基效果更好,D正确。
    故选D。
    (山东省青岛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不定项)20. 研究发现,因餐厨垃圾水分和有机物含量丰富、极易腐败、发臭,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细菌会大量繁殖,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及资源利用。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保存方式对抑菌效果的影响,测定了各组大肠杆菌数量随保存时间的变化,具体结果如图所示(CFU/ml是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具有核糖体和细胞壁
    B. 据图分析,直接厌氧保存组的保存方式抑菌效果最好
    C. 乳酸菌的代谢产物可对大肠杆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D. 餐厨垃圾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是通过平板划线法测得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灭菌+乳酸菌厌氧保存组大肠杆菌数为0;加入乳酸菌后厌氧保存对大肠杆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如直接厌氧保存组显著;与自然保存相比,直接厌氧保存可以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增殖。
    【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具有核糖体和细胞壁,由题干“因餐厨垃圾水分和有机物含量丰富、极易腐败、发臭,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细菌会大量繁殖”,说明大肠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化能异养型生物,A错误;
    B、据图分析,与灭菌+乳酸菌厌氧保存组大肠杆菌数为0效果最好的应为灭菌+乳酸菌,即厌氧保存组,B错误;
    C、与自然保存相比,加入乳酸菌后厌氧保存对大肠杆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大肠杆菌数量减少,C正确;
    D、平板划线法不能统计大肠杆菌数量,D错误。
    故选C。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1.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食品生产过程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泡菜时将新鲜蔬菜洗净,切成块状或条状,混合均匀,晾干后与蒜瓣、生姜等香辛料混合装满泡菜坛
    B. 酿制果酒时,取新鲜葡萄,去除枝梗和腐烂的籽粒,再用清水冲洗1~2次,沥干然后榨汁装入发酵瓶中
    C. 制作果醋时,可以先在碗中倒入少量醋,一段时间后用其表面产生一层薄膜进行接种可以明显缩短制作果醋的时间
    D. 传统发酵食品生产利用了天然存在的菌种,品质稳定,风味独特,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2、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A、制作泡菜时将经过预处理的新鲜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莱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A错误;
    B、制作果酒时,为避免杂菌污染,挑选新鲜葡萄,先进行冲洗,再除去枝梗,B错误;
    C、制作果醋时,可以先在碗中倒入少量醋,一段时间后用其表面产生的一层薄膜进行接种可以明显缩短制作果醋的时间,C正确;
    D、传统的发酵没有进行严格的灭菌,生产的食品安全性较低,品质也不够稳定,D错误。
    故选C。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13. 化细菌是化能自养菌,通过 NH4+→NO2- →NO3- 的氧化过程获取菌体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作用。图是分离硝化细菌的培养基配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H4)2SO4可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和能源
    B. 培养基中的 Na2CO3是硝化细菌的主要碳源
    C. K2HPO4和 NaH2PO4能维持培养基的 pH
    D. 硝化细菌能清除水体中的铵态氮及亚硝态氮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菌,以培养基中的NH4+为氮源和能源,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而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详解】A、题中显示,硝化细菌能够通过NH4+→NO2-→NO3-的氧化过程获取菌体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故(NH4)2SO4可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和能源,A正确;
    B、由分析可知,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菌,以培养基中的NH4+为氮源和能源,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故硝化细菌的碳源是二氧化碳,B错误;
    C、K2HPO4和NaH2PO4属于无机盐,能够调节和维持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pH,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硝化细菌能进行NH4+→NO2-→NO3-的氧化过程,故可用硝化细菌清除水体中的铵态氮及亚硝态氮,D正确。
    故选B。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24. 大肠菌群是指一类在35~37 °C条件下培养48 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的总称,大肠杆菌属于大肠菌群的一种。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关于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标准是:一、细菌总数1 mL水中不超过100个;二、大肠杆菌数1 L水中不超过3个。国标一般采用多管发酵法检测样品中大肠菌群数,具体分为三步:
    蛋白胨
    10.0
    牛肉膏
    3.0
    乳糖
    5.0
    氯化钠
    5.0
    pH
    7.3±0.2
    H2O
    定容至1000 mL
    ①初发酵试验:将待测样品稀释后,选择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到5支发酵管中,37 °C培养48 h,观察是否产气。
    ②平板分离:将产气发酵管中的菌液分别接种于伊红美蓝培养基(生长在此培养基上的大肠菌群呈深紫色,有金属光泽)上,置于37°C恒温箱内培养24h,观察菌落形态。
    ③复发酵试验:挑取平板上呈深紫色,有金属光泽的菌落,进行染色镜检。将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的菌株重复初步发酵试验。最后根据证实为大肠杆菌阳性的管数,按统计学原理即可得出大肠菌群数(每升或每100 毫升中的个数)。
    (1)初发酵乳糖蛋白胨培养基配方(g/L)如表所示,按物理性质分类,乳糖蛋白胨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其中的碳源有__________
    (2)若检测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数,则①步骤无须稀释,原因_______ ,①步 骤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到5支发酵管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
    (3)②步骤中不能直接用涂布器把菌液涂布在平板上进行大肠菌群计数,原因是__________
    (4)伊红美蓝培养基在配制后通常用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③步骤中只能挑取符合特征的菌落其中的一小部分进行镜检,这是因为_______
    【答案】 ①. 液体 ②. 牛肉膏、乳糖 ③. 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非常少 ④. 平行重复实验,减小实验误差 ⑤. 初发酵过程扩大了大肠菌群的数量,若使用涂布法可能由于菌液中细菌数目过多得不到单菌落 ⑥. 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⑦. 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的菌株还需重复初步发酵试验,而镜检的菌株因为杂菌污染无法使用
    【解析】
    【分析】(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
    (2)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要证明所用培养基已经彻底灭菌只需对未接种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如无菌落出现,则证明培养基灭菌彻底。
    (3)为测定哪些菌落属于大肠杆菌,可选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对该菌落进行鉴定,大肠杆菌的菌落在该培养基上呈现黑色
    【详解】(1)按物理性质分类,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不含凝固剂,属于液体培养基,其中的碳源有牛肉膏、乳糖。
    (2)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数非常少,无须再进行稀释;每个稀释度都分别接种到5支发酵管中为的是遵循平行重复原则,减小实验误差。
    (3)②步骤中菌液的细菌数目已经很大,直接涂布培养可能由于菌液中细菌数目过多得不到单菌落。
    (4)伊红美蓝培养基在配制后通常用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③步骤中只能挑取符合特征的菌落其中的一小部分进行镜检,这是因为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的菌株还需重复初步发酵试验,而镜检的菌株因为杂菌污染无法使用。
    【点睛】本题考查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和计数,主要为选修一中的基本知识点的识记,难度不大。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B)12. 下列关于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酸豆角以其色泽金黄、咸酸适宜、鲜香嫩脆的特有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酸豆角腌制过程中,仅有厌氧的乳酸菌活动,故发酵时需营造严格的无氧环境
    B.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 上述腐乳制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毛霉中只存在一种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
    C. 豆瓣酱制作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曲霉。发酵过程中,上层的酱发酵效果好于下层,因而常需要将下层的酱翻至上层,说明参与发酵的菌种属于厌氧型
    D. 酒精发酵时,发酵液中的葡萄皮等固体物质会上浮覆盖在发酵液表面,形成“酒帽”, “酒帽”的出现会降低发酵速度,原因是葡萄皮上的菌种无法浸入发酵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腐乳是好氧发酵,主要用的是毛霉,是霉菌。它是利用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分解豆制品中的蛋白质,使用不易消化吸收的大分子蛋白质分解为易于吸收的多肽,并产生多种风味物质。泡菜是厌氧发酵,主要用的是乳酸菌,是细菌。它是利用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产生乳酸,使蔬菜产生酸味,同时产生多种风味物质。
    【详解】A、酸豆角腌制过程中主要是厌氧菌乳酸菌的活动,也有比如酵母菌的活动,发酵时需营造严格的无氧环境,A错误;
    B、腐乳制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毛霉是一种真菌,是真核生物,具有各种复杂的细胞器,B错误;
    C、上层更容易接触到氧气,如果上层的酱发酵效果好于下层,说明参与发酵的菌种属于好氧型,C错误;
    D、“酒帽”的出现会降低发酵速度,原因是葡萄皮上的菌种无法浸入发酵液,D正确。
    故选D。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B,不定项)20. 洗手液中添加抑菌物质能够有效地减少“病从口入”。常见的抑菌物质包括植物源抑菌物质、食用菌源抑菌物质和微生物源抑菌物质。为了研究这三类抑菌物质对常见细菌的抑制效果,将不同的致病菌接种于含三种抑菌物质的培养基中,测定菌悬液的细胞密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对照组
    植物源抑菌物质
    食用菌源抑菌物质
    微生物源抑菌物质
    金黄色葡萄球菌
    9.33
    0.64
    0.32
    0.03
    致病性大肠杆菌
    6.22
    0.53
    0.19
    0.02
    注:cfu•mL-1指每毫升样品中培养出的菌落数
    A. 测定细胞密度需将适量的菌悬液用平板划线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
    B. 培养基中的抑菌物质为细菌提供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
    C. 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相比,植物源抑菌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更强
    D. 微生物源抑菌物质可能通过阻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核内 DNA 的复制,从而抑制其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培养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详解】A、测定细胞密度需统计菌落数,需将适量菌悬液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A错误;
    B、培养基中含有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不是抑菌物质提供的,B错误;
    C、植物源抑菌物质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活比例为0.64/9.33≈6.8%,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存活比例为0.53/6.22≈8.5%,所以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相比,植物源抑菌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更强,C正确;
    D、微生物源抑菌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2022届山东省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生物试题)12. 樱桃果实富含糖、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物质,但不易储存,人们常利用其酿制成果酒、果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时的温度要比制作果醋时的温度低
    B. 制作果酒时,需要对樱桃和发酵装置进行消毒
    C. 发酵过程中,醋酸菌与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相同
    D. 醋酸菌糖源充足、有氧条件下利用乙醇进行发酵
    【答案】A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果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制果酒的温度(18~25℃)要比制果醋的温度(30~35℃)低,A正确;
    B、利用樱桃制作果酒时,需要对发酵瓶进行消毒处理,但不需要对樱桃进行消毒处理,否则会杀死樱桃果子上的菌种酵母菌,B错误;
    C、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醋酸菌是需氧微生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D、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果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错误。
    故选A。
    【点睛】
    (2022届山东省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生物试题,不定项)20. 一些真菌中的漆酶可以分解油漆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漆酶可以氧化愈创木酚,产生红棕色物质,因此根据真菌生长过程中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可以挑选出具有潜在漆酶活性的土壤真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愈创木酚的平板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 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C. 倒置平板培养可防止培养基被滴落的冷凝水污染
    D. 制备培养基的步骤依次是溶化、灭菌、定容、倒平板
    【答案】ABC
    【解析】
    【分析】1、选择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2、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定容、灭菌、倒平板。
    【详解】A、从功能上分析,含有愈创木酚的平板培养基可用于筛选具有潜在漆酶活性的土壤真菌,属于选择培养基,A正确;
    B、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应采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B正确;
    C、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置培养,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正确;
    D、制备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定容、灭菌、倒平板,D错误。
    故选ABC。
    【点睛】

    (2022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二)理综生物试题)11. 人们利用酵母菌和山楂进行发酵,可以酿成甜美的山楂酒,还可以将山楂酒过滤稀释后再添加醋酸菌,在一定条件下发酵,就可以产生山楂果醋。请回答相关问题。
    (1)酵母菌与醋酸菌相比,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作山楂果酒时要控制的温度为________,若将山楂果酒继续制作成山楂果醋时,需要将发酵条件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楂酒发酵开始时瓶内要留1/3的空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答案】(1) ①.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②. 18~25℃ ③. 提高温度到30~35℃ ④. 有氧条件
    (2) ①. 为酵母菌的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 ②. 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3) ①.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②. 发酵瓶要清洗干净或用洗洁精洗涤,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解析】
    【分析】1、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可以将葡萄糖进行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小问1详解】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故酵母菌与醋酸菌相比,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果酒发酵温度为18~25℃,果醋发酵温度为30~35℃,故若将山楂果酒继续制作成山楂果醋时,需要将发酵温度提高到30~35℃,由于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故需要有氧条件。
    【小问2详解】
    山楂酒发酵开始时瓶内要留1/3的空间,这样既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小问3详解】
    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或用洗洁精洗涤,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22届云南省曲靖市富源一中高三第一次自主命题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11. 聚乙烯醇(PVA)是存在于化工污水中的一种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PVA分解菌能产生PVA酶分解PVA,PVA与碘作用时能产生蓝绿色复合物,当PVA被分解时蓝绿色复合物消失,形成白色透明斑,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筛选能高效分解PVA的细菌的培养基配方,X物质最可能为__________。实验中还应设置完全培养液对照组,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对照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__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从而说明选择培养基具由筛选作用。
    成分
    MgSO4
    蛋白质
    PVA溶液

    X物质
    用量
    5g
    10g
    1 000mL
    7g
    20g
    (2)若将100ml含有PVA分解菌的土壤样品溶液稀释104倍后,取0.1ml稀释液均匀涂布在选择培养基表面,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60个,空白对照组平板上未出现菌落,则100ml原菌液中有PVA分解菌__个,该方法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一般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要鉴定分离出的细菌是否为PVA分解菌,培养PVA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用于鉴别PVA分解菌。若用上述培养基比较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挑选出的PVA分解菌,应当接种在__________培养基上培养,长成菌落后,置于_______℃冰箱中做临时保藏。若要长期保藏,则需采用__________法。
    【答案】 ①. 琼脂 ②. 多于 ③. 1.6×109 ④. 偏小 ⑤. 碘 ⑥. 配置相同PVA浓度的培养基来培养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通过测定白色透明圈大小来确定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 ⑦. 固体斜面 ⑧. 4 ⑨. 甘油管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计数的知识点,解题要点是识记微生物培养中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培养基的种类及功能,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方法的计算。
    (1)分析题意可知,表格是筛选出能高效分解PVA的细菌的培养基配方,应该是固体培养基,所以X物质最可能是琼脂;由于完全培养液中任何微生物都可以生长,因此对照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从而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2)若将100mL含有PVA分解菌的土壤样品溶液稀释104倍后,取0.1mL稀释液均匀涂布在选择培养基表面,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60个,空白对照组平板上未出现菌落,则100mL原菌液中有PVA分解菌=160÷0.1×104×100=1.6×109个;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聚集在一起只能产生一个菌落,因此该方法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一般会偏小。
    (3)根据题意可知,“PVA与碘作用时能产生蓝绿色复合物,当PVA被分解时蓝绿色复合物消失,形成白色透明斑”,因此要鉴定分离出的细菌是否为PVA分解菌,可在培养PVA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加入碘用于鉴别PVA分解菌;若用上述培养基比较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含相同PVA浓度的上述培养基来培养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通过测定白色透明斑的大小(或直径)来确定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
    (4)对于挑选出的PVA分解菌,应当接种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培养,长成菌落后,置于4℃冰箱中做临时保藏。若要长期保藏,则需采用甘油管藏法。
    [点睛]:本题中的易混点有:1.本实验所用的是选择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效率。2. 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保藏、计数及菌落特征的观察等常用固体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

    (河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9月联考生物试题)25.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长纤维作物之一,黄麻在全世界的产量和种植面积仅次于棉花,享有“金色纤维”之称,在麻纺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沤麻是获取黄麻纤维的重要步骤,主要是在潮湿环境中利用一些细菌的作用分解黄麻韧皮部的果胶,从而将麻纤维释放出来,以便于后续处理。实验小组尝试从收割后的黄麻地里分离出高效分解果胶的细菌,应选用以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来筛选目的菌。有同学建议先将土壤悬液接种到液体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进行筛选,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若要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则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染液,以方便挑选目的菌株。
    (2)小华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灭菌后,小华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土壤浸出液中的目的菌,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均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的不当操作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2点)。
    (3)分离出目的菌后,某同学尝试用海藻酸钠对目的菌固定化,以便于重复使用,结果凝胶珠难以成形,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化细胞失败后,该同学又尝试分离目的菌中分解果胶的酶,他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2种)。
    【答案】(1) ①. 果胶 ②. 使菌液中目菌数量增大,便于后续的筛选纯化 ③. 刚果红
    (2) ①. 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 ②. 接种环灼烧后没有冷却就开始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划线
    (3) ①. 海藻酸钠浓度过大 ②. 凝胶色谱法、透析法、电泳等
    【解析】
    【分析】1、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实验原理: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实验过程:土壤取样:采集土样时,应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梯度稀释:用选择培养基培养,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涂布平板:将样品涂布于含刚果红的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固体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从产生明显的透明圈的菌落上挑取部分细菌,并接种到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上,在30~37℃条件下培养,可获得较纯的菌种。
    3、鉴定纤维素分解菌时,可以使用刚果红对其染色,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利用一些细菌的作用分解黄麻韧皮部的果胶”,所以从收割后的黄麻地里分离出高效分解果胶的细菌,应选用以果胶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来筛选目的菌。液体培养基可以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使菌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使菌液中目的菌数量增大,便于后续的筛选纯化。若要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则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刚果红染液。
    【小问2详解】
    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造成划线无菌落的不当操作可能有接种环灼烧后没有冷却就开始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划线。
    【小问3详解】
    凝胶珠难以成形的原因是海藻酸钠浓度过大。分离目的菌中分解果胶的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凝胶色谱法、透析法、电泳等。
    【点睛】本题考查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实验操作失误分析等,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11. 《LiveScience》曾撰文指出手机屏幕比马桶按钮单位面积上的细菌多,央视报道了某科研单位对手机屏幕单位面积上的细菌进行的实验调查,下图为实验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经研究发现手机屏上分布有大量微生物,其中有大家所熟知的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区别二者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在实验前需要对用于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________。图中电视台所采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法。
    (3)按图操作取样面积,实验员测定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量,将10mL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取0.1mL稀释倍数为104 的样品液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88、90、92,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______________个/cm2 。
    (4)已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C,并且有高度的耐盐性,可以在10%~15%NaCl肉汤培养基中生长,某同学想快速培养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应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培养结果是否可靠,还应该设置_________________的对照实验,该对照组无任何微生物说明实验成功。
    【答案】(1)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①. 高压蒸汽灭菌 ②. 稀释涂布平板
    (3)3.6×105个/cm2
    (4) ①. 配制含15%NaCl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7°C恒温箱中培养1-2天 ②. 空白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
    【解析】
    【分析】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1)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2)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3)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②操作: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小问1详解】
    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小问2详解】
    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在实验前需要对用于培养的培养皿常采用干热灭菌而培养基进行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图中两电视台所采用的接种方法均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还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但往往统计值比实际值偏低。
    【小问3详解】
    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88+90+92)÷3÷0.1×104÷(5×5)=3.6×105个/cm2。
    【小问4详解】
    已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并且有高度的耐盐性,可以在10%~15%NaCI肉汤培养基中生长,若想快速培养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应该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在高盐的肉汤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为了确保灭菌合格,需要将空白培养基的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该对照组无任何微生物说明实验成功。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菌种保存、微生物数量测定等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多,但都是教材中的识记类知识点,难度较小,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6. (贵州省安顺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阶段测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氮气
    B.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25℃恒温培养24~48小时
    C. 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
    D. 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A错误;
    B、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0~37℃恒温培养24~48小时,B错误;
    C、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求其平均值,C错误;
    D、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红,D正确。
    故选D。
    【点睛】
    27. (贵州省安顺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阶段测试生物试题)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成分
    (NH4)2SO4
    KH2PO4
    FeSO4
    CaCl2
    H2O
    含量
    0.4 g
    4.0 g
    0.5 g
    0.5 g
    100 mL

    (1)培养基的配方是要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而设定的,从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看,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利用该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来自_____。为防止杂菌污染,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对培养基灭菌。
    (2)若要观察微生物的菌落的特点,培养基中还应添加的成分是_____。鉴定菌种时,可根据菌落的_________(至少答两点)等方面的特征进行鉴定。
    (3)如果在上面的配方中加入一定的纤维素,就可以富集培养_________微生物, 在筛选该菌种的过程中,通常用_____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该菌种进行筛选。
    【答案】(1) ①. 自养型 ②.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 高压蒸汽灭菌
    (2) ①. 琼脂 ②. 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透明度
    (3) ①. 分解纤维素 ②. 刚果红
    【解析】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培养基中有氮源、多种无机盐等基础的培养基成分,但缺乏碳源,只能用于培养自养型微生物,培养基中添加了水,没有琼脂,应是液体培养基。
    【小问1详解】
    从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看,培养基中没有碳源,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的是自养型微生物。利用该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防止杂菌污染,常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对培养基灭菌。
    【小问2详解】
    若要观察微生物的菌落的特点,应使用固体培养基,故培养基中还应添加琼脂。鉴定菌种时,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透明度等方面的特征进行鉴定。
    【小问3详解】
    如果在上面的配方中加入一定的纤维素,就可以富集培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在筛选该菌种的过程中,通常用刚果红染色法。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功能选择微生物培养基的类型,以及培养基配制过程中的灭菌方法等基础知识点。
    28. (贵州省安顺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阶段测试生物试题)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和多种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类跨入了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时代。对蛋白质进行研究时,首先要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质。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准备从猪的血液中初步提取血红蛋白,设计的“血红蛋白提取、分离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________反复冲洗、离心。向红细胞悬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pH7.0的缓冲液并充分搅拌,可以破碎红细胞,破碎细胞的原理是________。
    (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
    (3)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差异,而产生不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4)一同学通过血红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观察到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电泳结果如上图所示。由图可知携带者有________(1种或2种)种血红蛋白,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作出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生理盐水 ②. 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涨破
    (2) ①. 除去小分子杂质 ②. 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3)带电性质以及分子大小、形状
    (4) ①. 2 ②. 携带者具有(控制血红蛋白的)一对等位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
    【解析】
    【分析】1、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电泳法是利用待测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或鉴定。
    【小问1详解】
    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生理盐水。向红细胞悬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pH=7.0的缓冲液并充分搅拌,可以破碎红细胞,其原理是渗透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涨破)。
    【小问2详解】
    透析的目的是除去小分子杂质;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小问3详解】
    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带电性质以及分子大小、形状等的差异,而产生不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携带者有2种血红蛋白,原因是携带者具有(控制血红蛋白的)一对等位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操作步骤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5.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在酿酒、酿醋、制作腐乳、酸奶过程中都要涉及各种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酿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然后再进行酒精发酵,检测酒精的原理是: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________________色。如果葡萄酒酿造过程中葡萄汁中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葡萄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控制为_______________。
    (3)在臭豆腐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微生物,在制作时一般要加盐、酒,若加入的酒精浓度(含量)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用水封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检测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使用检测试剂后颜色变为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灰绿 ②. 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或醋酸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是30~35 ℃条件下,才能将糖转化为醋酸或因为酒精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的发酵需要充足的氧气)
    (2)30—35℃ (3) ①. 毛霉 ②. 培养基
    (4)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豆腐腐败变质
    (5) ①. 制造无氧环境 ②. 玫瑰红色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在有氧条件下可生产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可生产酒精和二氧化碳。
    2、腐乳制作中用盐腌制的目的:①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②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③有调味作用。
    【小问1详解】
    检测酒精的原理是: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或醋酸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是30~35 ℃条件下,才能将糖转化为醋酸或因为酒精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的发酵需要充足的氧气),所以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葡萄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小问2详解】
    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为兼性厌氧型,即在有氧条件下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醋酸发酵的主要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的最适宜温度是30-35℃,故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控制为30~35℃;
    【小问3详解】
    豆腐的发酵中参与的微生物很多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将豆腐中的营养基质如蛋白质、脂肪等分解;豆腐相当于培养基,能提供毛霉等菌种生长的条件;
    【小问4详解】
    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微生物,在制作时一般要加盐、酒(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加入的酒精浓度(含量)过低,会出现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的现象;
    【小问5详解】
    泡菜的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属于厌氧型细菌,用水封坛的作用是隔绝空气,制造无氧环境,为乳酸菌的发酵提供无氧环境;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果酒的制作、腐乳的制作、腌制泡菜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检)5. 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它们适于分离的是( )

    成分
    KHSO4
    MgSO4.7H2O
    NaC1
    NaSO4.2H2O
    CaCO3
    葡萄糖
    纯淀粉
    甲培养基
    含量
    0.02%
    0.02%
    0.02%
    0.01%
    0.5%
    0.6%
    2%
    乙培养基
    含量
    0.02%
    0.02%
    0.02%
    0.01%
    0.5%
    -
    -

    A.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
    B.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C.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D.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甲培养基中含有的葡萄糖和淀粉,可以作为碳源和能源,适于异养微生物生长;乙培养基中不含有机碳源,适用于自养微生物的生长。两种培养基之间的共同点是都不含氮源,说明这两种培养基只能培养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
    【详解】(1)固氮菌中能独立生存是自生固氮菌,甲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和淀粉,可以作为碳源和能源,由此推出该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的自生固氮菌;
    (2)乙培养基中不含有机碳源,所以可用来分离培养自养型的自生固氮菌。
    故选B。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测)13. 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液的pH都会降低
    B. 果酒制成后只需要将装置移至温度略高的环境中就能酿成果醋
    C. 制作所用原料和器具都需严格灭菌,且发酵全过程都需在无菌环境
    D. 无氧条件和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1、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最适温度在20℃左右最好,一般控制在18~25℃,属于兼性厌氧型细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果醋制备的菌种是醋酸菌,温度为30~35℃,属于好氧性细菌,发酵时需要持续通入无菌气体或氧气。
    【详解】A、果酒制作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果醋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醋酸都会导致发酵液中的pH下降,A正确;
    B、果酒制成后处需要将装置移至温度略高的环境中外,还应持续通入无菌空气才能酿成果醋,B错误;
    C、为避免菌种被杀死,所用制作原料不需要进行严格灭菌,发酵全过程无需在无菌环境,C错误;
    D、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错误。
    故选A。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测)14. 下图为选育高产β一胡萝卜素的布拉霉菌的过程。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菌体颜色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β一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属于诱变育种
    B. 过程②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C. 过程③应选择黄色菌株进行富集培养
    D. 培养基中添加β一紫罗酮起选择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图中过程①表示利用紫外线诱导基因突变,过程②表示微生物接种,过程③④表示选择培养,过程⑥表示浓缩。
    【详解】A、过程①表示利用紫外线诱导基因突变,故过程①属于诱变育种,A正确;
    B、过程②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或者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②操作,B正确;
    C、菌体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所以进行③过程时,应选取橙红色的菌落接种至液体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C错误;
    D、结合题意“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一定浓度的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为选出高产β-胡萝卜素的布拉霉菌突变菌株,应向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β-紫罗酮。从功能上来看,该培养基具有选择功能,所以属于选择培养基,D正确。
    故选C。
    (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7. 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在纸片周围会出现透明区域抑菌圈,可测定该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接种方法可能为平板划线法或者稀释涂布平板法
    B. 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
    C. 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
    D. 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实验原理:若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在该抗生素周围会出现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越敏感,若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不敏感,则不会出现透明圈。
    【详解】A、图示确保正确无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涂布法,A错误;
    B、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对该抗生素不敏感,B错误;
    C、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敏感程度较低,C错误;
    D、在平板上扩散速度慢的抗生素,形成的透明圈可能会比实际结果偏小,因此,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D正确。
    故选D。
    (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13. 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要先清洗再切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B. ②过程加入果胶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
    C. ③过程发酵所用的醋酸菌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D. ④过程需要将图2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打开
    【答案】C
    【解析】
    【分析】酿制苹果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酿制苹果醋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属于好氧菌。
    【详解】A、①过程要先清洗后切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A正确;
    B、②过程加入果胶酶可以破坏细胞壁,提高苹果的出汁率,B正确;
    C、③过程发酵属于酒精发酵,所需要的菌种为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存在具膜结构的细胞器,C错误;
    D、④过程为醋酸发酵,所需要的菌种为醋酸杆菌,为需氧菌,故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打开,D正确。
    故选C
    (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卷)20. 菌种 M 和菌种 N 在发酵工程应用上具有不同的优越性,为了获得具有它们共同优良性状的融合菌,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已知菌种M 为组氨酸依赖(组氨酸合成相关基因突变为B-),菌种 N 为色氨酸依赖(色氨酸合成相关基因突变为 A-),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菌种M 和N 可通过人工诱变和选择性培养筛选获得
    B. 用 PEG 诱导融合之前需要去除菌种 M 和N 的细胞壁
    C. 在培养基X 中添加组氨酸和色氨酸以筛选出杂种融合菌
    D. 从培养基X 中分离出的杂种融合菌P 对两种氨基酸均不依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获得兼具M、N两种菌的优良性状的菌种P,菌种融合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够成功,故在培养基X上必然留下单独的M、N菌成为杂菌,故培养基X的作用是筛选出兼具M、N菌优良性状的融合菌。
    【详解】A、人工诱变可获得不同类型的突变体,再利用选择培养基从中选取组氨酸依赖型和色氨酸依赖型的菌种,即为M、N菌种,A正确;
    B、M、N菌均为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再由图示流程可知,M、N菌经处理后得到与之前形态不同的原生质体,再用PEG处理,所用M、N菌均有细胞壁结构,B正确;
    C、培养基X筛选的菌种是M菌和N菌融合后的细胞,同时含有M、N两种菌的基因,即基因型为A+B+,故培养基X中应不添加组氨酸和色氨酸,C错误;
    D、培养基X筛选的菌种是M菌和N菌融合后的细胞,同时含有M、N两种菌的基因,即基因型为A+B+,对组氨酸和色氨酸均不依赖,D正确;
    故选C。
    (2022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14. 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下图: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生素Ⅲ的效果大于抗生素Ⅰ
    B. 为了获得上述结果,应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 抑菌圈中离纸片越近的菌落对抗生素Ⅳ的抗性越强
    D. 抑菌圈中出现菌落的原因可能是病原菌中出现了能抗抗生素Ⅳ的突变株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实验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检测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结果可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抑菌圈越大表示杀菌能力越强。
    【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抗生素Ⅰ的透明圈明显小于抗生素Ⅲ,因此对于该试验所用测试菌而言,抗生素I效果小于抗生素III,A正确;
    B、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据图可知,图示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的结果,B正确;
    C、在抑菌圈中出现的菌落均是对该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菌株,无法通过题图信息分析判断它们之间抗性的强弱,若要判断它们之间抗性的强弱还需进一步实验才能确定,C错误;
    D、抑菌圈中出现菌落的原因可能是病原菌中出现了能抗抗生素Ⅳ的突变株,能够抵抗抗生素作用,D正确。
    故选C。
    (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第一次调研考试)14. 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与人体细胞内DNA分子复制相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DNA聚合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
    C. 都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D. 复制方式都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1、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自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2、PCR反应过程是:变性→复性→延伸。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复性:温度下降到50℃左右,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延伸:72℃左右时,TaqDNA聚合酶有最大活性,可使DNA新链由5'端向3'端延伸。
    【详解】A、DNA分子的体外复制和体内复制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PCR技术是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因此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B正确;
    C、PCR技术是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打开双链后进行扩增的,不是边解旋边复制的,C错误;
    D、DNA复制方式都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C。
    (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第一次调研考试)7. 下图为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有关操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步骤①中,需将接种工具灼烧至变红,以杀灭杂菌
    B 步骤②中,将接种工具冷却时不宜距酒精灯火焰太远
    C. 图中接种方法的目的是使菌种逐渐稀释,经培养后获得单个菌落
    D. 接种后应将培养皿倒置培养,培养后可以根据结果进行微生物计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图1步骤①中,接种前灼烧接种环至变红,目的是杀灭接种环上可能引起污染的微生物,A正确;
    B、步骤②中,将接种工具冷却时不宜距酒精灯火焰太远,防止受到杂菌濡染,B正确;
    C、所示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目的是使接种的菌种逐渐稀释,经培养后获得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C正确;
    D、图示的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D错误。
    故选D。
    (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10. 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获取高性能的纤维素酶某科学研究小组将产生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诱变处理获得能产生高性能纤维素酶的新菌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操作前用70%左右的乙醇对双手进行消毒处理
    B. 图中1号培养基中所显示的接种和计数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C. 用1号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获得单个菌落
    D. 由于诱变后的菌株突变方向是不定向的,因此需要用2号培养基进行筛选
    【答案】B
    【解析】
    【分析】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实验流程为: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详解】A、操作前用70%左右的乙醇对双手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杂菌污染,A正确;
    B、据图可知,图中1号培养皿中所显示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但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应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B错误;
    C、据图可知,图中1号培养皿中所显示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分离菌株的目的是获得单个菌落,C正确;
    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诱变后的菌株突变方向是不定向的,所以2号培养基应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菌株,D正确。
    故选B。
    (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14. 有关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表明,亚硝酸盐的含量高低和亚硝酸盐含量峰值时间的早晚与食盐的浓度有关(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食盐的浓度越高,亚硝酸盐生成快。亚硝酸盐含量峰值出现的早
    B. 取食泡菜时,时间别太长,防止空气进入
    C. 臭味的产生可能与取食过程中带入坛内油脂类物质有关
    D. 所用的食盐水经煮沸后可除去水中的氧气并杀灭杂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制作泡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从而使泡菜出现独特的风味。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亚硝酸盐含量上升最快的是食盐浓度为5%时,其峰值出现最早,当食盐浓度上升到7%,亚硝酸盐含量上升相对较慢,A错误;
    B、泡菜的制作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乳酸发酵,所以取食泡菜时,时间别太长,防止空气进入对乳酸菌有抑制作用,B正确;
    C、如果在取食过程中混入油脂,可能会破坏发酵过程,使泡菜出现臭味,C正确;
    D、泡菜制作过程中,所用的食盐水经煮沸后可除去水中的氧气并杀灭杂菌,D正确。
    故选A。
    (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卷)(多选)26. 化工厂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等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为了筛选目的菌
    B. 实验培养过程中进行振荡培养,可使目的菌和培养液充分接触
    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立即快速挑取菌落
    D. 将固体培养基得到的目的菌重复多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获得大量菌种
    【答案】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在以化合物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只有能降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才能以化合物A为碳源和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利用化合物A的微生物因缺乏碳源和氮源,无法生长繁殖。
    【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因此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为了筛选目的菌,A正确;
    B、实验培养过程中进行振荡培养,可使目的菌和培养液充分接触,B正确;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需要冷却后再挑取菌落,否则会导致高温使菌种死亡,C错误;
    D、在以化合物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只有能降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才能生长繁殖,不能利用化合物A的微生物因缺乏碳源和氮源,无法生长繁殖,将固体培养基得到的目的菌重复多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对菌种“纯化”,D错误。
    故选CD。
    (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多选)18. 重叠延伸PCR技术是一种通过寡聚核苷酸链之间重叠的部分互相搭桥、互为模板,经过多次PCR扩增。从而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该技术在扩增较长片段的DNA、不同来源的DNA片段拼接、基因的定点诱变等方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图表示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扩增某目的基因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引物中G+C的含量越高,引物与模板DNA结合的稳定性越高
    B. 在第一阶段由于引物2和引物3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因此两者置于不同反应系统中
    C. 引物1、2组成的反应系统和引物3、4组成的反应系统中均进行一次复制,共产生4种双链DNA分子
    D. 在引物1、2组成的反应系统中,经第一阶段要形成图示双链DNA,至少要经过3次复制
    【答案】AB
    【解析】
    【分析】PCR扩增运用DNA分子复制的原理,经过变性、复性、延伸,最终获得大量DNA的过程。
    【详解】A、引物中G+C的含量越高,C和G之间是三个氢键连接,因此引物与模板DNA结合的稳定性越高,A正确;
    B、图中可知,引物2和引物3分别作用同一段DNA的两条链,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因此两者置于不同反应系统中,B正确;
    C、引物1、2组成的反应系统和引物3、4组成的反应系统中均进行一次复制,共产生2种双链DNA分子,C错误;
    D、在引物1、2组成的反应系统中,经第一阶段要形成图示双链DNA,至少要经过2次复制,D错误。
    故选AB。
    (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第一次调研考试)(多选)18. 下列有关利用不同材料进行“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鸡血细胞液中,加入0.14mol/L的NaCl溶液有利于瓦解细胞膜
    B. 洋葱鳞片叶碎片中,加入沐浴液和食盐后研磨有利于去除细胞壁
    C. 鱼白(精巢)提取的DNA滤液中,加入嫩肉粉有利于去除蛋白质
    D. 菜花提取的DNA滤液中,加入冷酒精有利于析出DNA
    【答案】CD
    【解析】
    【分析】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在0.14mol/L的氯化钠中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
    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不同。
    3、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A、鸡血细胞液加入蒸馏水,使得鸡血细胞的细胞膜吸水涨破,A错误;
    B、洋葱鳞片叶碎片中,加入沐浴液有利于去除细胞膜,食盐能溶解DNA,B错误;
    C、向DNA粗提取物中加入嫩肉粉,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能破坏其中的蛋白质,有利于去除蛋白质,获得较纯净DNA,C正确;
    D、由于DNA不溶于酒精,蛋白质溶于酒精,因此需向DNA滤液中加入冷酒精有利于析出DNA,一步纯化DNA,D正确。
    故选CD。

    (2022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30. 苹果汁、苹果酒、苹果醋等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品。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是在苹果酒的基础上制作苹果醋的流程图。苹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________溶液来鉴定。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_________(答“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常用的醋酸菌是可以在食醋中获得,分离和纯化该微生物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配制培养基。根据物理性质,纯化微生物常用的培养基为______________。
    第二步:采用______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第三步:接种。
    第四步:培养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_。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3)某同学计划统计食醋中该发酵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涂布,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重铬酸钾 ②. 不能 ③. 醋酸菌是好氧菌,酒精发酵时氧气不足
    (2) ①. 固体培养基 ②. 高压蒸汽灭菌 ③. 30—35℃
    (3) ①. 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 ②. 检查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
    【解析】
    【分析】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小问1详解】
    酒精的检测可以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进行检测,如果出现灰绿色说明有酒精的产生;在酒精发酵旺盛时,因为是厌氧条件而醋酸菌是需氧型微生物,此时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
    【小问2详解】
    第一步:根据物理性质分类,培养纯化微生物常用固体培养基。第二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第三步:接种。第四步:培养,醋酸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小问3详解】
    实验设计过程应遵循对照原则,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以证明培养基制备是否被杂菌污染。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11. 2021 年 6 月 1 日起,江浙沪 Starbucks 所有门店将全面试用 Foopak 生物可降解饮品杯。该饮品杯经填埋处理后,能被微生物经分解作用完全降解,可替代传统塑料及普通部分降解饮品杯,从而避免“白色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从填埋 Foopak 生物可降解饮品杯的土壤中分离 Foopak 分解菌时,应先从土壤取样,并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再将选择后的样品进行梯度稀释,__________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需进行梯度稀释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在整个分离过程中无杂菌污染,培养基上出现多种菌落特征,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在测定培养液中 Foopak 分解菌的数量时,需至少做三个重复实验。做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做重复实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增加Foopak分解菌的数量 ②. 涂布 ③. 选择培养后的菌液中Foopak分解菌的浓度较大,直接涂布很难分离得到单个菌落 ④. Foopak分解菌的种类较多 ⑤. 排除偶然因素产生的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⑥. 将一定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在三个平板中
    【解析】
    【分析】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实验室中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利用此方法统计微生物数量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一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1)从填埋Foopak生物可降解饮品杯的土壤中分离Foopak分解菌时,应先从土壤取样,并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目的是增加Foopak分解菌的数量。经过选择培养后,Foopak分解菌的浓度较大,直接进行涂布接种难以分离得到单个菌落,因此先进行梯度稀释再涂布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
    (2)若在整个分离过程中无杂菌污染,培养基上出现多种菌落特征,则最可能的原因是Foopak分解菌的种类较多,形成不同的菌落。
    (3)在测定培养液中Foopak分解菌的数量时,需至少做三个重复实验,起相互对照的作用,其目的是排除偶然因素产生的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重复实验时,需要将一定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在三个平板中。
    【点睛】本题结合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重点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的操作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11.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某同学通过实验比较了几种洗衣粉的去渍效果(“+”越多表示去溃效果越好),实验结果见下表。

    加酶洗衣粉A
    加酶洗衣粉B
    加酶洗衣粉C
    无酶洗衣粉(对照)
    血渍
    +++
    +
    +++
    +
    油渍
    +
    +++
    +++
    +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加酶洗衣粉A中添加的酶是________,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是____________。
    (2)表中不宜用于洗涤蚕丝织物的洗衣粉有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相对于无酶洗衣粉,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关于酶的应用,除上面提到的加酶洗衣粉外,固定化酶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如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已经用于高果糖浆生产。固定化酶技术是指____________。固定化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1) ①. 蛋白酶 ②. 蛋白酶和脂肪酶
    (2) ①. 加酶洗衣粉A和加酶洗衣粉C ②. 蚕丝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会被蛋白酶催化水解
    (3)酶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易溶于水,从而将污渍与洗涤物分开
    (4) ①. 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②. 固定在载体上的酶可以被反复利用,可降低生产成本(或产物容易分离,可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或固定化酶稳定性好,可持续发挥作用)
    【解析】
    【分析】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2、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小问1详解】
    分析表格可知,加酶洗衣粉A去除血渍效果好,加酶洗衣粉B去除油渍效果好,加酶洗衣粉C去除血渍和油渍效果都好,说明加酶洗衣粉A中添加的酶是蛋白酶;加酶洗衣粉B中添加的酶是脂肪酶;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是蛋白酶和脂肪酶。
    【小问2详解】
    由于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可能会分解蚕丝织物中的蛋白质而损伤衣物,因此不宜用加酶洗衣粉A和C洗涤蚕丝织物。
    【小问3详解】
    因为酶可以将污渍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污渍易从衣物上脱落,所以相对于无酶洗衣粉,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好。
    【小问4详解】
    固定化酶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固定化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优点是固定化酶能够反复利用,从而能降低生产成本。
    【点睛】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实验原理和相关注意事项及固化酶技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入学考试生物试题)11. 施一公研究团队在《科学》上报道了人源γ­分泌酶结合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结合底物后γ­分泌酶发生的构象变化。该研究团队对这些构象变化的功能进行了生化研究,为研究与癌症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研究进行时,需控制温度、酸碱度等条件,因为高温、过酸、过碱会使γ­分泌酶的________遭到破坏,失去活性。
    (2)根据蛋白质的各种特性,如蛋白质的________、所带电荷的________、以及溶解度、吸附性质、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等,可用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从而得到γ­分泌酶。
    (3)γ­分泌酶由4个跨膜蛋白亚基组成。若对γ­分泌酶的4个跨膜蛋白亚基进行分离、纯化及分子量测定,可采用________及电泳技术。前者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_(填“大”或“小”)的跨膜蛋白亚基移动速度较慢。
    (4)电泳是指________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对γ­分泌酶的4个跨膜蛋白亚基进行分子量测定时,通常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该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相对分子量的大小,原因是_____。
    【答案】 ①. 空间结构 ②. 形状和大小 ③. 性质和多少 ④. 凝胶色谱 ⑤. 小 ⑥. 带电粒子 ⑦. SDS所带负电荷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
    【解析】
    【分析】根据提供信息分析,γ-分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数量和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蛋白质的活性受温度、pH影响,温度低时蛋白质的活性较低,而高温、强酸、强碱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得蛋白质丧失活性。
    【详解】(1)γ-分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过酸、过碱会使γ-分泌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失去活性。
    (2)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依据的原理有: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吸附性质、 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和蛋白质分子的溶解度等。
    (3)γ-分泌酶由4个跨膜蛋白亚基组成。若对γ-分泌酶4个跨膜蛋白亚基进行分离、纯化及分子量测定,需采用凝胶色谱及电泳技术。前者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 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
    (4)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对γ-分泌酶的4个跨膜蛋白亚基进行分子量测定时,通常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由于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故该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相对分子量的大小。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相关知识,考查内容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理综生物试题)11. 葡萄除了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外,还含有果胶、酒石酸、多种维生素和21种花青素,其中花青素可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除了鲜食,许多家庭有自制葡萄酒或葡萄醋的习惯。制作流程如下图。
    鲜葡萄汁甲葡萄酒乙葡萄醋
    回答下列问题。
    (1)酿酒时容器内要留1/3空间,目的是发酵初期 ___________耗尽O2后进行___________其产物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进行检测,产生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
    (2)甲过程一般不需要灭菌,原因是___________为更好地进行乙过程,在甲基础上将实验条件改为____________(答两点)。
    (3)葡萄籽是提取花青素的良好材料,因花青索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和乙醇、不易挥发的特点,生产上常采用萃取法而不采用蒸馏法提取,原因是________。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同时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因此,萃取前要将葡萄籽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供菌种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②. 酒精发酵 ③. 橙色变为灰绿色
    (2) ①. 随发酵的进行,酸性、缺氧环境可抑制大多数杂菌的生长 ②. 通入空气、升高温度至30—35℃
    (3) ①. 花青素易溶于水和乙醇,而用水和乙醇进行萃取,而花青素不易挥发,不能用蒸馏法 ②. 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③. 粉碎和干燥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小问1详解】
    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这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氧气耗尽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即进行酒精发酵;酒精发酵的产物之一酒精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进行检测,产生的颜色变化是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小问2详解】
    由于随发酵的进行,酸性、缺氧环境可抑制大多数杂菌的生长,故甲过程一般不需要灭菌;结合分析可知,在甲酒精发酵的基础上变换为乙果醋发酵,需要将实验条件变化为通入空气、升高温度至30—35℃。
    小问3详解】
    由于花青素易溶于水和乙醇,故用水和乙醇进行萃取,而花青素不易挥发,故不能用蒸馏法;萃取效率的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萃取前要将葡萄籽进行粉碎和干燥,以提高萃取效率。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及植物色素的提取等,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原理、实验条件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相关试卷

    专题17 生物技术实践-【新题速递】2023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

    这是一份专题17 生物技术实践-【新题速递】2023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共17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05=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2021届山东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6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2021届山东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6月刊),共29页。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学生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学生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