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6 实验与探究-【新题速递】2023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6 实验与探究-【新题速递】2023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第1页
    专题16 实验与探究-【新题速递】2023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第2页
    专题16 实验与探究-【新题速递】2023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第3页
    还剩8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6 实验与探究-【新题速递】2023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6 实验与探究-【新题速递】2023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共85页。


    专题16 实验与探究
    6. (2023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中试剂的使用,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试剂使用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生成
    C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用醋酸洋红对染色体染色
    D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加入碳酸钙作用是保护色素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检测蛋白质实验中不需要使用酒精洗去浮色,检测脂肪实验中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
    B、由于淀粉和蔗糖都不是还原糖,而它们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因此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可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生成,B正确;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用醋酸洋红对染色体染色,有利于观察染色体,C正确;
    D、在叶绿素提取实验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素,防止色素被破坏,D正确。
    故选A。
    16. (2023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或模型建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揭示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运用了模型建构法
    B. 抽样检测法可用于调查培养液中某些单细胞生物的种群密度
    C.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与他正确选材和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有关
    D.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桶中小球数量相等模拟了生物体内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1、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2、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①实验材料选择恰当;②精心设计实验方法;③精确的数学统计分析;④由单因素到多因素。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建立DNA的结构模型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A正确;
    B、抽样检测法可用于调查培养液中某些单细胞生物的种群密度,如探究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就是用该方法进行了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B正确;
    C、德尔发现遗传定律与他正确选材、精心设计实验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等有关,C正确;
    D、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由于生物体内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故两个桶中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D错误。
    故选D。
    18. (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三9月联考生物试题)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对应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A
    蝗虫的精巢细胞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B
    大蒜根尖伸长区细胞
    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C
    甘蔗果汁匀浆
    观察生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D
    兔子的红细胞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蝗虫精巢中有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可用于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需要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可用于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甘蔗汁中主要含有蔗糖,含有少量还原糖,但无法确定是否为葡萄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应该选择成熟的有中央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不能用来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详解】A、蝗虫精巢中有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可用于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A正确;
    B、大蒜根尖伸长区细胞不再分裂,无法观察染色体,B错误;
    C、甘蔗汁中含有少量还原糖,但无法确定是否为葡萄糖,C错误;
    D、动物细胞不含有细胞壁,不能用兔子的红细胞来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D错误。
    故选A。
    6.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中试剂的使用,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试剂使用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生成
    C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用醋酸洋红对染色体染色
    D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色素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检测蛋白质实验中不需要使用酒精洗去浮色,检测脂肪实验中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
    B、由于淀粉和蔗糖都不是还原糖,而它们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因此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可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生成,B正确;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用醋酸洋红对染色体染色,有利于观察染色体,C正确;
    D、在叶绿素提取实验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素,防止色素被破坏,D正确。
    故选A。
    16.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或模型建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揭示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运用了模型建构法
    B. 抽样检测法可用于调查培养液中某些单细胞生物的种群密度
    C.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与他正确选材和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有关
    D.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桶中小球数量相等模拟了生物体内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1、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2、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①实验材料选择恰当;②精心设计实验方法;③精确的数学统计分析;④由单因素到多因素。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建立DNA的结构模型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A正确;
    B、抽样检测法可用于调查培养液中某些单细胞生物的种群密度,如探究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就是用该方法进行了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B正确;
    C、德尔发现遗传定律与他正确选材、精心设计实验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等有关,C正确;
    D、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由于生物体内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故两个桶中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D错误。
    故选D。
    22.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进行生物学实验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其对应科学方法不匹配的是( )
    选项
    生物学实验
    科学方法
    A
    分离多种细胞器
    差速离心法
    B
    小鼠细胞与人体细胞融合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
    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建构物理模型法
    D
    用台盼蓝染液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
    染色排除法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详解】A、由于不同细胞器的质量不同,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多种细胞器,A正确;
    B、小鼠细胞与人体细胞融合运用荧光素标记法,用不同的荧光素分别标记小鼠细胞和人体细胞的蛋白质,B错误;
    C、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叫做物理模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属于物理模型,C正确;
    D、用台盼蓝染液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运用染色排除法,能被台盼蓝染色的是死细胞,D正确。
    故选B。
    1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
    B. 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结果的鉴定
    C. 给植物同时提供H218O和Cl8O2,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氧全部来自水
    D.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答案】A
    【解析】
    【分析】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详解】A、加热时过氧化氢易分解,对实验造成干扰,A正确;
    B、碘液能证明淀粉水解,但不能证明蔗糖是否水解,需要用斐林试剂,B错误;
    C、不能同时提供,分别提供H218O和Cl8O2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C错误;
    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应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
    故选A。
    2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下列与生物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新鲜的苹果汁与斐林试剂混匀后,即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砖红色沉淀
    B. 用苏丹Ⅲ鉴定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时,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C. 可选用黑藻成熟叶片为实验材料来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 用无水乙醇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后,可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有:①必须是活细胞;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必须有浓度差;③植物细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且液泡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
    2、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详解】A、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后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
    B、用苏丹Ⅲ鉴定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时,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原因是苏丹Ⅲ染液能溶于酒精,B正确;
    C、黑藻成熟叶片含有大液泡,同时其含量有的叶绿体可作为液泡大小的参照物,因此可选用黑藻成熟叶片为实验材料来观察质壁分离现象,C正确;
    D、光合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之后可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原因是各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D正确。
    故选A。
    3. (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下列有关化合物或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无叶绿体,也不宜作为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
    B. DNA、RNA被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有12种
    C.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红光
    D. 核仁与三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分化程度较低,无叶绿体,无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
    B、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4种碱基(A、T、C、G),磷酸和脱氧核糖,RNA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4种碱基(A、U、C、G),磷酸和核糖,产物共8种,B错误;
    C、叶绿素主要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红光,C错误;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某种RNA是指rRNA,D错误。
    故选A。
    26. (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下列有关同位素标记法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证实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 给苹果植株提供14CO2,果实细胞在缺氧时会出现14C2H5OH
    C. 小白鼠吸入18O2后,在其呼出的气体中不能检测到C18O2
    D. 卡尔文循环中,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DNA的半保留复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等探究过程中,均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详解】A、证实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标记N元素,A正确;
    B、给苹果植株提供14CO2,会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糖类中,含14C的糖类再参与呼吸作用,果实细胞在缺氧时会出现14C2H5OH,B正确;
    C、小白鼠吸入18O2后,会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水中,含18O的水再参与呼吸作用,会产生C18O2,C错误;
    D、卡尔文循环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先通过二氧化碳的固定,出现在C3中,再通过C3的还原,进入糖类等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C。
    11. (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题) 在遗传学研究中常采用同位素标记等方法追踪一些物质的转移、转化途径。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14N培养基中培养一代后,提取的DNA都含有15N
    B. 从在14N培养基中培养的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中提取的DNA都含有14N
    C.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可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用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可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从一个原始DNA分子产生两个相同DNA分子的生物学过程。DNA复制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
    【详解】A、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因此用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14N的培养基培养一代后,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是含15N,互补链是含14N,因此每个DNA分子都含15N,A正确;
    B、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因此用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14N的培养基培养,新合成的DNA单链都是含14N,因此每个DNA分子都含14N,B正确;
    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末标记的大肠杆菌,上清液也有可能出现少量放射性,因此还需要用35S标记的蛋白质做对照,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用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由于噬菌体是在大肠杆菌体内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故可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D正确。
    故选C。

    (2023届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高三摸底考)18. 下图表示科研工作者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R型细菌菌体表面有多糖荚膜,S型细菌菌体表面没有
    B. 该实验证明了转化R型细菌为S型细菌的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
    C.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蛋白质和DNA均发生了不可逆的失活
    D. 该实验运用了基因重组的生物学原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1、R型和S型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
    2、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详解】A、S型细菌表面有多糖英膜,菌落表现光滑,R型细菌没有荚膜,A错误;
    B、该实验说明S型菌有转化因子,可以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无法证明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B错误;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DNA在降温后恢复双螺旋结构,C错误;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运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D正确。
    故选D。
    (2023届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高三摸底考)12.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或梨的实验效果要好一些
    B. 图中加入的X可以是石英砂,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释放
    C. 斐林试剂的组成成分经蒸馏水处理后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
    D. 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在使用时要先加入NaOH溶液,后加入CuSO4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还原糖的鉴定:加入组织样液后,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注入),进行水浴加热,观察试管颜色变化,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即待测样品中含有还原糖。
    【详解】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或梨之类的浅色材料的实验效果要好一些,A正确;
    B、图中加入的X可以是石英砂,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释放,B正确;
    C、斐林试剂的组成成分经蒸馏水处理后改变用法,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C正确;
    D、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为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等量混匀同时加,D项错误。
    故选D。
    (2023届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高三摸底考)19.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中可用同位素15N标记噬菌体蛋白质或DNA
    B. 噬菌体增殖所需的DNA模板、原料、酶等物质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C. 将噬菌体DNA标记放射性后侵染无放射性的细菌,子代噬菌体均具有放射性
    D. 离心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并进行比较,可知噬菌体放射性的标记部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对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更具说服力的实验,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其实验步骤是: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用15N标记蛋白质或DNA,无法区分两种物质,A错误;
    B、噬菌体增殖所需的DNA模板由噬菌体DNA提供,B错误;
    C、含有母链的子代噬菌体带有放射性,并非所有噬菌体,C错误;
    D、噬菌体外壳较轻,出现在上清中,噬菌体DNA进入细菌,出现在沉淀中,离心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并进行比较,可知噬菌体放射性的标记部位,D正确。
    故选D。
    (2023届河南省杞县高中高三第一次摸底)4. 欲“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多组如图甲、乙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不同组别甲装置内的缓冲液pH不同,且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匀后再转动玻璃瓶
    B. 不同组别乙装置水槽中的清水水温应均相同且适宜,否则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
    C. 乙装置量筒内出现的气泡是氧气,气泡的产生速率可反映该实验因变量的变化情况
    D. 各组实验持续反应一段时间后,每组乙装置量筒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一定各不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pH,因变量为量筒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无关变量包括温度、反应时间等需保持一致。
    【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缓冲液要设置为不同pH,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匀后再转动玻璃瓶,使酶和底物混合,A正确;
    B、乙装置水槽清水的水温应设置相同且适宜,以避免温度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B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故量筒内收集到的气泡是氧气,气泡的产生速率反映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可反映该实验因变量的变化情况,C正确;
    D、酶在两种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中的活性可能相同,每组实验经足够时间反应后,有些乙装置中量筒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可能会相同,另外若各组的过氧化氢都彻底分解,则乙装置中量筒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应相同,D错误。
    故选D。
    (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5. 为了探究温度和pH对海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分别测定过氧化氢酶在10℃、20℃、30℃、40℃、50℃、60℃和70℃下的酶活性。同时,将酶液在20~70℃温度下分别保温30min后,再测定酶活性,观察酶的稳定性。用同样的方法,测定pH对海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测定酶的最适温度时,酶与底物先分别在设定温度下保温
    B. 测定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加入缓冲物质以维持pH的稳定
    C. 海蚌对50℃以下的温度变化可能具有较好的忍耐力
    D. 低温、pH=4条件下,保存海蚌过氧化氢酶效果最佳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和pH对海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和pH,因变量是酶的活性,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测定酶的最适温度时,酶与底物先分别在设定温度下保温,达到预设条件后再反应,A正确;
    B、测定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pH,应加入缓冲物质以维持pH的稳定,B正确;
    C、据图2可知,在50℃以前,酶活性的相对值下降较低,高于50℃后活性下降直至丧失,故海蚌对50℃以下的温度变化可能具有较好的忍耐力,C正确;
    D、据图可知,在pH=4条件下,海蚌过氧化氢酶活性低,此时酶空间结构被破坏,不适于保存酶,D错误。
    故选D。
    (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8. 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相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初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B.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少量带有32P
    C. 沃森和克里克以DNA衍射图谱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
    D. 查哥夫的“腺嘌呤的量等于胞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等于胸腺嘧啶的量”给了沃森和克里克重要启示
    【答案】B
    【解析】
    【分析】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详解】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得出存在“转化因子”的结论,但并未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A错误;
    B、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子代噬菌体少量带有32P,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以DNA衍射图谱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但是双螺旋结构的提出是在查哥夫提供的A=T、G=C的数量关系基础上,C错误;
    D、查哥夫的“腺嘌呤的量等于胸腺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等于胞嘧啶的量”给了沃森和克里克重要启示,D错误。
    故选B。
    (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4.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造血系统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血液肿瘤,通过As2O3等化学治疗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是目前治疗AML的重要手段之一。菊营酸是紫锥菊属植物中的一种天然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研究人员进行体外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的菊苣酸溶液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As2O3处理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处理
    对照组
    As2O3/(5μmoL·L-1)
    菊苣酸溶液浓度/(μmoL·L-1)
    10
    30
    100
    凋亡率/%
    3.2
    25.3
    4.2
    8.8
    21.1

    A. HL-60细胞由正常细胞突变而来,其凋亡过程仍受相关基因的控制
    B. 对照组的目的是验证菊苣酸是否会对人体内的正常细胞产生不利影响
    C. 从紫锥菊属植物中提取的菊苣酸纯度会影响本实验的实验结果
    D. 本实验结果并不能表明菊苣酸一定能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2、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HL-60细胞由正常细胞突变而来,但控制细胞凋亡的基因没有发生突变,所以其凋亡过程仍受相关基因的控制,A正确;
    B、对照组的目的是验证正常条件下该细胞的凋亡率,B错误;
    C、如果菊苣酸纯度不够,带有杂质也会影响凋亡率,C正确;
    D、验证是否能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且科学的验证过程,仅通过本次实验结果不能表明菊苣酸一定能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D正确。
    故选B。
    (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6. 下列有关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用猪血细胞制备细胞膜,主要原因是猪血容易获得且便于观察
    B. 不能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表皮细胞的叶绿体时,需保持有水状态且无须染色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都可以大蒜为实验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的选择:(1)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不含细胞壁,因此制备细胞膜时,适宜选择动物细胞;(2)一般动物细胞都含有细胞器和细胞核,有细胞器和核膜的干扰,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适宜制备细胞膜。
    【详解】A、选用猪血细胞制备细胞膜,主要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器和细胞核,因此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用其作为制备细胞膜实验的材料能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A错误;
    B、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颜色,因此可以能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作实验材料来“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错误;
    C、菠菜叶表皮细胞无色,且不含叶绿体,C错误;
    D、大蒜根尖分生区分裂旺盛,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都可以大蒜根尖为实验材料,D正确。
    故选D。
    (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10. 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能转化为S型菌,其实质是基因突变
    B.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链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C. 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需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同位素标记
    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两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均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能转化为S型菌,其实质是基因重组,A错误;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需分别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进行同位素标记,C正确;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两组实验中,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均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D错误。
    故选C。
    (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28. 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神经调节影响,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列材料和试剂进行了实验。
    材料和试剂: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大鼠若干,浓度分别为0.5g·L-1、1g·L-1、1.5g·L-1、2g·L-1、2.5g·L-1的醋酸铅溶液、蒸馏水。(用灌胃方式施加醋酸铅溶液)请你完善以下实验方案,并分析有关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分组并编号:将大鼠______,编号为A、B、C、D、E、F。
    ②A组灌胃适量______,B、C、D、E、F分别灌______的0.5g·L-1、1g·L-1、1.5g·L-1、2g·L-1、2.5g·L-1的醋酸铅溶液。
    ③各组每天按上述处理60天,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④60天后测定脑组织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酶活性(AchE)并记录;注: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⑤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预测实验结果:
    结果发现随施加的醋酸铅浓度增大,大鼠乙酰胆喊酯酶活性下降,请用坐标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
    (3)分析讨论:
    乙酰胆碱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与______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_____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脑组织中铅含量越高,乙酰胆碱水解速度越______。
    【答案】(1) ①. 随机均分成6组 ②. 蒸馏水 ③. 等量
    (2)
    (3) ①. 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 ②. 胆碱 ③. 慢
    【解析】
    【分析】1、实验组:经过处理的组是实验组;对照组:未经过处理的组是对照组。
    2、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①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②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③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小问1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铅中毒对大鼠神经调节的影响,自变量为醋酸铅溶液的浓度,因变量为脑组织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实验思路:①将大鼠随机均分成6组,编号为A、B、C、D、E、F;②A组为对照组,灌胃适量蒸馏水,B、C、D、E、F组为实验组,分别灌胃等量的0.5g·L-1、1g·L-1、1.5g·L-1、2g·L-1、2.5g·L-1的醋酸铅溶液;
    【小问2详解】
    结果发现随施加的醋酸铅浓度增大,大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绘制坐标曲线时应以自变量做横坐标,因变量为纵坐标,坐标曲线图如图:
    【小问3详解】
    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因此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的胆碱生成量,进而计算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脑组织中铅含量越高,大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越低,说明乙酰胆碱水解速度越慢。
    (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名校调研摸底)7. 某实验小组利用真空渗水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设置了以下实验装置:在实验架的上圆盘上设置了三圈放置含圆形小叶片的注射器的小孔,各小孔均匀分布,呈镶嵌状排列不互相遮挡从圆心LED灯发出的光。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开始前需利用注射器负压逐出叶肉细胞间的空气使叶圆片下沉
    B. 要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将注射器置于上圆盘内圈、中圈和外圈来获得不同光照强度
    C. 要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在注射器内吸取等量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
    D. 该装置只能研究单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能同时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及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可用于探究光照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自变量为光照(通过小孔与LED灯的距离控制),因变量为O2的产生量(以每组叶圆片上浮到液面的平均时间衡量),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开始前需利用注射器负压逐出叶肉细胞间的空气使叶圆片下沉,然后以每组叶圆片上浮到液面的平均时间衡量,A正确;
    B、要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将注射器置于上圆盘内圈、中圈和外圈,通过小孔与LED灯的距离控制,获得不同光照强度,B正确;
    C、要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在注射器内吸取等量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通过NaHCO3溶液浓度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其他条件相同,C正确;
    D、结合上述选项可知,本实验可通过光源和NaHCO3溶液探究光照和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名校调研摸底)12. 下列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S型菌后其DNA已变性,因此不会导致小鼠死亡
    B. 在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可以稳定遗传
    C. 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因保温时间过短导致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肺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能导致小鼠死亡的原因是: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蛋白质加热后失去活性,丧失侵染能力,而S型菌的DNA加热后并没有失去活性,A错误;
    B、在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因此能稳定遗传,B正确;
    C、35S标记的噬菌体是标记蛋白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不进入细菌,经搅拌和离心后在上清液中,故侵染实验中因搅拌不充分导致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保温时间短不会,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但不能证明主要是DNA,D错误。
    故选B。
    (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名校调研摸底)23. 利用植物自身对水质的净化能力对污染水体进行生物治理成为治污的辅助方法。某研究团队通过对不同植物净化某铬污染水体的动态研究,发现挺水植物香蒲、浮水植物菱和沉水植物金鱼藻净化效果较佳。下图为三者对铬污染的治理情况数据,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析图1可知,金鱼藻和菱对铬离子的去除率差别不大,且都高于香蒲的去除率
    B. 分析图2可知,三种植物混种对铬的去除率比任意两种植物混种对铬的去除率都高
    C. 对比图1、2数据可知,两种或三种混合种植的净化效果都高于单独种植的净化效果
    D. 三者混种净化效果较佳可能与它们在水中形成垂直群落结构并有效利用水体空间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随时间的推移,铬离子浓度降低越多,说明植物去除效果越好。
    【详解】A、分析图1可知,金鱼藻和菱培养水样中铬离子浓度低于香蒲培养水样中的浓度,说明金鱼藻和菱对铬离子的去除率差别不大,且都高于香蒲的去除率,A正确;
    B、分析图2可知,三种植物混种培养水样中铬离子浓度低于任意两种植物混种培养水样中的浓度,说明三种植物混种对铬的去除率比任意两种植物混种对铬的去除率都高,B正确;
    C、对比图1、2数据可知,香蒲和金鱼藻混种最后培养水样中铬离子的浓度和单独种植金鱼藻的培养水样浓度差别不大,C错误;
    D、三者混种净化效果较佳可能与它们在水中形成垂直群落结构并有效利用水体空间有关,充分吸收去除了各水层的铬离子,D正确。
    故选C。
    (河南省安阳市铁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7. 在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发现,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氢受体”,如二氯酚吲哚酚(简称DCPIP),那么照光后便会使水分解并放出氧气,这个反应被称为“希尔反应”。反应的过程如下(注: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
    DCPIP(蓝色)+H2O DCPIP-H2(无色)O2
    为验证“希尔反应”需要光能和叶绿体,现提供如下材料和用品:试管若干、离体叶绿体、0.5mol/L蔗糖溶液、1%DCPIP溶液、蒸馏水、量筒、锡箔纸、离心机。
    请依据“希尔反应”涉及实验原理,把下面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并回答有关问题:
    (1)方法步骤:
    第一步:离体叶绿体溶解于0.5mol/L蔗糖溶液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
    第二步:选取3支试管,编上1号、2号和3号。
    第三步:
    ①向1号试管中加入1%DCPIP溶液0.5mL和叶绿体悬浮液5mL,给予光照处理。
    ②向2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③向3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第四步:将上述试管放置在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
    第五步:一段时间后,对各试管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观察试管内上层清液的颜色。
    (2)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观察结果:离心后1~3三支试管内上层清液的颜色依次为:__________;
    为什么不直接观察试管内的溶液颜色而是要在离心后观察上清液的颜色?__________。
    实验结论:“希尔反应”需要光能和叶绿体。
    【答案】 ①. 1%DCPIP溶液0.5mL和叶绿体悬浮液5mL ②. 用锡箔纸遮光(或黑暗) ③. 1%DCPIP溶液0.5mL和0.5mol/L蔗糖溶液5mL ④. 给予光照 ⑤. .1号无色,2号、3号蓝色 ⑥. 排除叶绿体颜色的干扰
    【解析】
    【详解】(1)1号试管为对照实验(处于正常状态下),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可推知,应向2号试管中加入1%DCP1P溶液0.5mL和叶绿体悬浮液5mL,用锡箔纸遮光(或黑暗)处理;应向3号试管中加入1%DCP1P溶液0.5mL和0.5mol/L蔗糖溶液5mL,给予光照处理。
    (2)根据三支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和条件可以判断1号试管进行了光反应,2号试管、3号试管不能进行光反应。1号试管由于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导致二氯酚吲哚酚褪色,所以1号试管无色;2号试管和3号试管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二氯酚吲哚酚不褪色,仍然显示蓝色。叶绿体本身为绿色,为排除叶绿体颜色的干扰,不能直接观察试管内的溶液颜色而是要在离心后观察上清液的颜色。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7. 在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发现,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氢受体”,如二氯酚吲哚酚(简称DCPIP),那么照光后便会使水分解并放出氧气,这个反应被称为“希尔反应”。反应的过程如下(注: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
    DCPIP(蓝色)+H2O DCPIP-H2(无色)O2
    为验证“希尔反应”需要光能和叶绿体,现提供如下材料和用品:试管若干、离体叶绿体、0.5mol/L蔗糖溶液、1%DCPIP溶液、蒸馏水、量筒、锡箔纸、离心机。
    请依据“希尔反应”涉及的实验原理,把下面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并回答有关问题:
    (1)方法步骤:
    第一步:离体叶绿体溶解于0.5mol/L蔗糖溶液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
    第二步:选取3支试管,编上1号、2号和3号。
    第三步:
    ①向1号试管中加入1%DCPIP溶液0.5mL和叶绿体悬浮液5mL,给予光照处理
    ②向2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③向3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第四步:将上述试管放置在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
    第五步:一段时间后,对各试管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观察试管内上层清液的颜色。
    (2)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观察结果:离心后1~3三支试管内上层清液的颜色依次为:__________;
    为什么不直接观察试管内的溶液颜色而是要在离心后观察上清液的颜色?__________。
    实验结论:“希尔反应”需要光能和叶绿体。
    【答案】 ①. 1%DCPIP溶液0.5mL和叶绿体悬浮液5mL ②. 用锡箔纸遮光(或黑暗) ③. 1%DCPIP溶液0.5mL和0.5mol/L蔗糖溶液5mL ④. 给予光照 ⑤. .1号无色,2号、3号蓝色 ⑥. 排除叶绿体颜色的干扰
    【解析】
    【详解】(1)1号试管为对照实验(处于正常状态下),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可推知,应向2号试管中加入1%DCP1P溶液0.5mL和叶绿体悬浮液5mL,用锡箔纸遮光(或黑暗)处理;应向3号试管中加入1%DCP1P溶液0.5mL和0.5mol/L蔗糖溶液5mL,给予光照处理。
    (2)根据三支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和条件可以判断1号试管进行了光反应,2号试管、3号试管不能进行光反应。1号试管由于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导致二氯酚吲哚酚褪色,所以1号试管无色;2号试管和3号试管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二氯酚吲哚酚不褪色,仍然显示蓝色。叶绿体本身为绿色,为排除叶绿体颜色的干扰,不能直接观察试管内的溶液颜色而是要在离心后观察上清液的颜色。
    (河南省北大公学禹州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6. 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5克新鲜菠菜叶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碳酸钙、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后加以研磨
    B. 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细线均匀画出一道滤液细线,并连续、快速画2~3次
    C. 把画好滤液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浸没在层析液中
    D. 滤纸上相邻色素带间距离最小是叶绿素a与叶绿素b
    【答案】B
    【解析】
    【分析】1、将5g菠菜叶需要去掉茎脉,剪碎,然后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
    2、用毛细管吸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待晾干后再重复2-3次;
    3、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不能浸入到层析液中,防止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
    【详解】A、将5克新鲜菠菜叶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后加以研磨,A正确;
    B、画滤液细线时,不应连续、迅速画线而应等滤液干后再画线,B错误;
    C、把画好滤液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滤液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C正确;
    D、滤纸上相邻色素带间距离最小的是叶绿素a与叶绿素b,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色素提取过程中相关化学试剂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河南省北大公学禹州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7. 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阶段Ⅰ表示暗反应
    B. 阶段Ⅱ表示光反应
    C. 物质a表示[H]
    D. 物质b表示C3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图解如下:

    【详解】A、图中阶段Ⅰ能够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错误;
    B、图中阶段Ⅱ能够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并且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B错误;
    C、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H],因此物质a表示[H],C正确;
    D、在光反应阶段, ,因此图中b表示ATP,D错误。
    故选C。
    (河南省北大公学禹州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8. 如图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C表示叶绿体释放氧气的量,A+C可以表示总光合速率
    B. B、C表示线粒体吸收氧气的量,B+C可以表示呼吸速率
    C. 黑暗中,A、C的量为零
    D. 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可以用C或D来表示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示中,左侧为叶绿体,右侧为线粒体,ACB为氧气,DEF为二氧化碳。
    【详解】A、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A、C表示叶绿体释放氧气的量,A+C可以表示总光合速率,A项正确;
    B、线粒体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B、C表示线粒体吸收氧气的量,B+C可以表示呼吸速率,B项正确;
    C、黑暗中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C项正确;
    D、净光合速率可以用A或E表示,D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突破点在于理解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熟悉相关过程和场所,根据题意结合对应知识点答题即可。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6. 淀粉酶是人体消化液中重要的消化酶,在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探究不同物质对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甲是实验组,与其他组进行对照,目的是测定胰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的活性
    B. 乙和丙进行对照,说明芦丁可能强化了茶花粉提取液对胰淀粉酶的活性的抑制作用
    C. 丙和丁进行对照,说明维生素C可以缓解芦丁对胰淀粉酶的活性的抑制作用
    D. 甲和丁进行对照,推测维生素C对胰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实验是探究不同物质对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茶花粉提取液、芦丁溶液、维生素C溶液是否加入胰淀粉酶液。甲乙对照表明茶花粉提取液能抑制胰淀粉酶活性,乙丙对照表明,芦丁可能会强化茶花粉提取液对胰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详解】A、甲是对照组,与其他组进行对照,目的是测定胰淀粉酶在加入茶花粉提取液、芦丁溶液、维生素C溶液等后的活性,A错误;
    B、甲乙对照说明茶花粉提取液对胰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乙丙结果显示,加入芦丁后胰淀粉酶的活性更低,说明芦丁可能强化了茶花粉提取液对胰淀粉酶的活性的抑制作用;也可能芦丁本身能抑制胰淀粉酶活性,丙组同时加入茶花粉提取液和芦丁后,二者在抑制胰淀粉酶活性上实现了效果叠加,体现出胰淀粉酶活性更低,B正确;
    C、丙丁之间不满足单一变量原则,无法对照作推论,故不能说明维生素C、可以缓解芦丁对胰淀粉酶的活性的抑制作用,C错误;
    D、甲丁之间不满足单一变量原则,无法对照作推论,故不能推测维生素C对胰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乙丁酶活性相当,乙丁对照推测维生素C对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D错误。
    故选B。
    (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29.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是研究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最好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涨破,当涨破的红细胞将内容物释放之后,其细胞膜又会重新封闭起来,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血影。涨破的细胞又能重新封闭起来说明_____。
    (2)科学家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血影,去除部分膜蛋白,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处理
    膜蛋白类
    处理后红细胞形态
    血型糖蛋白
    带3蛋白
    带4.1蛋白
    锚蛋白
    血影蛋白
    肌动蛋白
    试剂甲
    +
    +
    +
    +
    -
    -
    变得不规则
    试剂乙
    -
    -
    +
    +
    +
    +
    还能保持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形态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__。
    (3)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如镶在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为了检测膜蛋白在膜上的分布位置,科学家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1所示)将细胞分为三组:
    甲组:不作处理;
    乙组: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的细胞,此时胰蛋白酶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丙组:先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再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细胞,此时胰蛋白酶能进入细胞。
    分别提取、分离三组的膜蛋白,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注:控制消化处理的时间,使胰蛋白酶不能消化位于磷脂内部的蛋白质部分;电泳能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蛋白质越小,迁移越快,反之则慢)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1-5号蛋白质中,如果有跨膜的水通道蛋白,最可能是_____,镶在膜内侧表面的蛋白质是_____(填编号)
    (4)研究发现,细胞膜中各种成分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体现了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这种结构的不对称性导致了膜功能的不对称性和方向性,是生命活动高度有序的保障。例如细胞运动、跨膜运输及_____等都具有方向性,这些方向性的维持依赖于膜蛋白、膜脂及膜糖分布的不对称性。
    【答案】(1)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2)血影蛋白、肌动蛋白
    (3) ①. 5 ②. 1和2
    (4)信息交流
    【解析】
    【分析】1、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获取的膜成分单一,只有细胞膜,因此是获取细胞膜的良好材料。
    【小问1详解】
    涨破的细胞膜又重新封闭起来的过程依赖于膜分子的运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小问2详解】
    由实验结果可知,当细胞膜上缺少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时,红细胞变得不规则,不能维持正常形态,所以这两种蛋白是维持细胞形态的重要蛋白。
    【小问3详解】
    水通道蛋白贯穿磷脂双分子层,乙组(消化暴露于膜外侧蛋白)和丙组(消化暴露于膜外侧和内侧蛋白)均会被部分消化,使分子量变小,电泳条带与完整蛋白不同,分析图2可知,只有蛋白5符合上述特征,故5可能是水通道蛋白;位于内侧镶在表面的蛋白在乙组实验中不会被消化,电泳条带应与甲组相同,但在丙组实验中会被完全消化,不出现电泳条带,所以应为蛋白1和2。
    【小问4详解】
    胞间信息交流过程中,膜外侧受体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分子,引起膜内侧相关物质的变化,此过程依赖于膜的不对称性。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细胞膜的制备方法和原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新世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6. 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视野,若将视野1转为视野2,则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标本
    A. ①→②→③→④ B. ⑤→④→②→③
    C. ②→①→⑤→④ D. ④→⑤→③→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从视野1转为视野2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结合分析中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可知要将将视野1转为视野2,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移动标本→④转动转换器→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综上可知,B正确。
    故选B。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48.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盐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
    (2)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若营养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4+
    【解析】
    【分析】可用假设法推理,假设作物甲偏好吸收NO3-,则营养液中NO3-的剩余量较少;假设作物甲偏好吸收NH4+,则营养液中NH4+的剩余量较少。
    【小问1详解】
    要验证作物甲对NH4+和NO3-吸收具有偏好性,可以把甲放在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培养前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变化即可以得出结论。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把作物甲放入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测定比较培养前后NH4+和NO3-的浓度,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
    【小问2详解】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若营养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4+。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15. 科学家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生命的奥秘。下列关于归纳法说法错误的是( )
    A. 达尔文依据大量的事例得出进化论应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B. 归纳法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C. 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可信的,而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则一定是可信的
    D. 太平洋已经被污染,大西洋已经被污染,印度洋已经被污染,北冰洋已经被污染,所以地球上所有大洋都已被污染。此结论的获得应用了完全归纳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归纳法又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那如果我们要研究的对象组成一个集合,现在我们只考察集合中有限的几个元素,就得出结论,这是不完全归纳法,如果考察了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再得出结论,这是完全归纳法。
    【详解】A、达尔文根据大量事实得出的进化论只观察了部分地区的生物,属于不完全归纳法,A正确;
    B、归纳法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结论的一般思维方法,可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B正确;
    C、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都是可信的,还需要经过实验验证,C错误;
    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地球上的全部大洋,对全部大洋进行统计归纳,属于完全归纳法,D正确。
    故选C。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15. 洋葱营养丰富,有“蔬菜皇后”之称,其管状叶呈绿色,鳞片叶的外表皮呈紫色、内表皮几乎无色,成熟后形成头状花序。下列以洋葱为材料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成熟的管状叶作材料,提取并分离绿叶中的光合色素
    B. 用鳞片叶的外表皮作材料,探究成熟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C. 用鳞片叶作材料,粗提取DNA并用二苯胺鉴定呈蓝色
    D. 以花序作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色素提取采用的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细胞,无水乙醇作用是提取色素;观察质壁分离的材料是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观察有丝分裂也要染色,细胞最好无色。
    【详解】A、洋葱的成熟管状叶呈绿色,说明其含有叶绿体,故可用成熟的管状叶作材料,提取并分离绿叶中的光合色素,A正确;
    B、鳞片叶的外表皮呈紫色,是因为其中央液泡中的细胞液呈现紫色,用鳞片叶的外表皮作材料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现象明显,B正确;
    C、鳞片叶的内表皮,其细胞液无色,有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可以用作观察D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C正确;
    D、以花序作材料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解离环节,导致细胞死亡,失去生命活动,因此不能观察到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D错误。
    故选D。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16. 某同学用薄层层析硅胶板代替定性滤纸,采用薄层层析法对绿叶中色素进行分离。薄层层析硅胶板板面纯白平整,均匀细密,层析所得色素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纸层析法更明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方法与纸层析法遵循相同的分离原理
    B. 若硅胶板上未出现色素斑点,可能是分离色素时点样处触及层析液
    C. 实验待测植物种类不同,四种色素斑点在硅胶板上的排列顺序不同
    D. 点样时无需画滤液细线,只需将样品点在圆心附近即可,降低了点样难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提取的原理: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分离的原理: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为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上升快,所以四种色素会分开。
    【详解】A、该方法与纸层析法遵循相同的分离原理,即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扩散得慢,A正确;
    B、若分离色素时点样处触及层析液,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会导致硅胶板上不出现色素斑点,B正确;
    C、不同材料中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相同,经过层析后在硅胶板上的排列顺序相同,C错误;
    D、与纸层析法相比,该方法点样时无需画滤液细线,只需将样品点在圆心附近即可,降低了点样难度,D正确。
    故选C。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36. 淀粉在淀粉酶催化水解的过程中会形成相对分子质量不等的过渡性产物(糊精),最终产物是麦芽糖,它们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在分解过程中,加入碘液后溶液的颜色依次为:蓝色、蓝紫色、橙红色、黄褐色(即碘液颜色)。为了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本实验中不考虑淀粉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步骤1 分别配制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各2mL。
    步骤2 将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分别在0℃、20℃、40℃、60℃、80℃保温处理3min。
    步骤3 将相同温度下处理的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混匀,并开始计时。
    步骤4 混匀后马上(0min)取反应液4滴置于多孔板,依次滴加盐酸、碘液各1滴。
    步骤5 每隔1min重复步骤4,直到与碘液颜色相近时停止实验,并记录此时的时间t。
    (1)pH属于本实验的_____(变量类型)。
    (2)实验操作过程中,每个温度下需做3组平行实验,目的是_____。
    (3)步骤2中,混匀前要先将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3min,原因是_____。
    (4)步骤3中,滴加碘液检测之前,先滴加盐酸处理的目的是_____。
    (5)如图表示的是60℃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则该温度下淀粉酶将淀粉彻底水解需要的时间大约为_____。

    (6)本实验结果表明40℃时,淀粉酶将淀粉彻底水解所需时间最少,若要进一步探究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_____。
    【答案】 ①. 无关变量 ②. 重复实验,减少实验误差 ③. 确保酶和底物在预设的温度条件下反应 ④. 使酶变性失活,终止反应 ⑤. 6min ⑥. 在40℃左右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重复实验
    【解析】
    【分析】分析本实验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分解量或者有无蓝色出现,无关变量是pH,淀粉酶的体积,淀粉酶的浓度和体积,反应时间等。
    【详解】(1)pH属于本实验的的无关变量。
    (2)实验操作过程中,每个温度下需做3组平行实验,目的是进行重复实验,防止一次试验具有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小实验误差。
    (3)步骤2中,混匀前要先将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3min,确保酶和底物在预设的温度条件下反应,如果先混和再保温,酶具有高效性,可能酶和底物已经反应,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本实验中酶和底物之前已经在反应,滴加碘液检测之前,需要终止反应,观察实验结果,酶作用条件比较温和,加入盐酸会使酶失活,不能发生反应,从而终止反应。
    (5)淀粉遇碘会变蓝,图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变长,蓝色越来越浅,6分钟时颜色和稀释后的碘液颜色一致,说明此时淀粉完全被分解。
    (6)本实验结果表明40℃时,淀粉酶将淀粉彻底水解所需时间最少,说明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左右,若要进一步探究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需要在40℃左右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重复实验。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要求学会分析实验的目的,材料、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会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具有一定的难度。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7月半月考)3. 检测豆浆样液中的化学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热过的豆浆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也会出现紫色反应
    B. 用斐林试剂检测,经过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样液中含有葡萄糖
    C. 用苏丹Ⅲ染液检测,样液变成橘黄色,也不能说明含有脂肪
    D. 实验无需设置标准对照组,直接通过人眼确认显色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颜色通过化学变化改变了化学物质的颜色。硝酸与蛋白质反应,可以使蛋白质变黄。这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之一。
    【详解】A、加热过的豆浆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但肽键没被破坏,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也会出现紫色反应,A正确;
    B、用斐林试剂检测,经过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样液中含有还原性糖,B错误;
    C、用苏丹Ⅲ染液检测,样液变成橘黄色,说明含有脂肪,C错误;
    D、实验需设置标准对照组,D错误。
    故选A。
    【点睛】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7月半月考)4.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①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等量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②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③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④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先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然后再镜检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详解】①蛋白质鉴定时,先加入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①错误;
    ②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②正确;
    ③甜菜的块根含有较多的蔗糖,马铃薯的块茎含有较多的淀粉,蔗糖和淀粉都不是还原糖,因此不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③错误;
    ④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再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后再镜检,④正确。
    故选B。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7月半月考)26.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半透膜;②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浓度差是指单位体积溶质分子数量的差异,即物质的量浓度差异,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糖和乙糖的质量分数相同,但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因此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2倍。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叶细胞与溶液之间无溶质交换,而甲组的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可能是由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引起了细胞吸水,A正确;
    B、若乙糖溶液浓度不变,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叶细胞净吸水量为零,B正确;
    C、若乙糖溶液浓度降低,说明细胞失水,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
    D、若乙糖溶液浓度升高,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低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而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2倍,因此叶细胞的净吸水量应是乙组小于甲组,D错误。
    故选D。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4. 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检测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用酒精能洗去浮色是因为苏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
    B. 用斐林试剂检测苹果匀浆中的还原糖时,需先加入甲液,再加入乙液混匀加热
    C. 检测某种子中的淀粉时,种子与碘液反应呈现的蓝色较深,说明其含淀粉丰富
    D.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核糖体的组分时出现紫色,说明核糖体的组分中有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机物的鉴定方法:(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
    【详解】A、苏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所以检测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用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
    B、用斐林试剂检测苹果匀浆中的还原糖时,甲液和乙液混匀后再加入样液中,B错误;
    C、碘与淀粉反应呈蓝色,蓝色越深说明淀粉含量越多,C正确;
    D、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正确。
    故选B。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24. 高温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生长胁迫因子。叶片生长过程伴随着气孔的发育,气孔的发育状态对叶温调节可能会产生影响。为探究这一机制,研究人员在光照和气温(35℃)均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叶龄作物甲的气孔发育状态与叶温变化的关系,相关研究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叶龄
    气孔密度/个·mm2
    气孔平均直径/μm
    蒸腾速率/mmol·m-2.s-1
    气孔导度/ mmol·m-2.s-1
    叶温/℃
    -20
    645
    16.22
    0.32
    10.08
    36.8
    -16
    608
    17.54
    0.68
    17.52
    36.2
    0
    486
    24.86
    1.36
    36.54
    34.8
    10
    480
    24.92
    1.29
    36.48
    34.8
    注:叶龄“0”表示叶面积刚达到最大时的叶片,负值表示叶片为幼叶,正值表示完全成熟叶片。
    (1)该实验中,光照和气温(35℃)属于_________变量,各组实验光照和气温保持相同的目的是______。
    (2)新生叶片一般位于冠层顶部,暴露在强光下的幼叶会出现光抑制现象,以避免过剩光能给幼叶带来潜在危害。光反应抑制将导致碳还原速率_______,原因是______。
    (3)叶片发育过程中,气孔的发育逐渐趋于成熟,叶片对叶温的调节能力______。结合上述研究,其机制是______。
    (4)成熟叶片的光合速率比幼叶的光合速率高,结合实验研究说明这可能与_______(答三点)等因素有关。
    【答案】(1) ①. 无关 ②.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①. 降低 ②. 光反应抑制使ATP和NADPH合成减少,C3被还原的速率降低
    (3) ①. 增强 ②. 气孔的直径增大和气孔导度增大,使叶片的蒸腾速率加快,水分蒸发有利于降低叶面温度
    (4)气孔导度大、叶温低、叶绿素含量高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气孔的发育状态对叶温调节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叶龄和气孔密度、直径等,因变量是叶温,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叶龄作物甲的气孔发育状态与叶温变化的关系,即自变量是叶龄的不同,因变量是气孔发育状态和叶温的变化情况,而光照和气温(35 ℃)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这样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小问2详解】
    新生叶片一般位于冠层顶部,暴露在强光下的幼叶会出现光抑制现象,以避免过剩光能给幼叶带来潜在危害,光反应抑制则产生的ATP和NADPH合成减少,进而导致碳(C3)还原速率降低,使光合速率下降。
    【小问3详解】
    表中信息显示,随着叶龄的增加,叶温逐渐下降,避免了高温对叶片的伤害,原因是因为随着叶龄的增加,气孔越来越大,气孔导度越来越来越大,因而叶片调节温度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其调节机制可描述为随着叶龄增大,气孔的直径增大和气孔导度增大,使叶片的蒸腾速率加快,水分蒸发量增加,因而有利于降低叶面温度。
    【小问4详解】
    实验结果显示,成熟叶片的气孔导度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叶温低(避免温度过高对光合作用有关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叶绿素含量高(提高了光反应效率),因此成熟叶片的光合速率比幼叶的光合速率高。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2. 下列有关实验试剂的选择和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0.3g/mL的蔗糖溶液和清水先后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活细胞可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B.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宜选择斐林试剂检测淀粉的分解情况
    C.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酒精和盐酸需要等比例混合后再使用
    D. 提取绿叶中色素时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来代替无水乙醇
    【答案】B
    【解析】
    【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还原性糖的鉴定,但需要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详解】A、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所用蔗糖溶液的浓度为0.3g/mL,处理洋葱外表皮活细胞后,会因细胞失水而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再用清水处理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A正确;
    B、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由于斐林试剂需要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使用,会改变原本设定的温度条件,因此不宜用来检测淀粉的分解情况,应该使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残留量,B错误;
    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酒精和盐酸需要等比例混合成解离液后再使用,C正确;
    D、提取绿叶中色素时若无无水乙醇,也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来代替,D正确。
    故选B。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2. 显微镜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在一些科学研究中,使用光学显微镜就能达到实验要求。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于观察果蝇细胞中红眼基因突变为白眼等位基因
    B. 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正在进行质壁分离的洋葱细胞
    C.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中间亮、边缘较宽且较黑的一定是气泡
    D. 用显微镜观察蝗虫减数分裂装片视野较暗时,应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属于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基因。
    2、显微镜下观察时,若视野比较暗,可换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增大进光量,使视野变亮。
    【详解】A、基因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错误;
    B、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现象,B正确;
    C、气泡在视野中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有黑而粗的边缘,用镊子或解剖针按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移动,C正确;
    D、显微镜下观察时,若视野比较暗,可换用凹面镜和大光圈,D正确。
    故选A。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4. 为探究有机锗(Ge)对正常植株以及盐胁迫植株的影响,科研人员以大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其实验处理如下表,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叶面喷施
    根部浇灌
    CK
    纯净水
    纯净水
    Ge
    0.60g·L-1的有机锗溶液
    纯净水
    NaCl
    纯净水
    150 mmol·L-1NaCl溶液
    Ge+NaCl
    0.60g·L-1的有机锗溶液
    150 mmol·L-1NaCl溶液

    A. 设置CK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 B. NaCl组叶绿体中合成的活跃化学能最少
    C. 正常大蒜苗添加Ge能促进光合速率 D. Ge能缓解盐胁迫对大蒜幼苗的不良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DPH和ATP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
    【详解】A、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而本题中施用纯净水就是对照组,即CK组,A正确;
    B、根据题图对比,NaCl浇灌组即盐胁迫组,叶绿素含量最少,因此光反应最弱,合成的ATP(活跃的化学能)最少,B正确;
    C、通过比较CK组与单独添加Ge组,叶绿素含量几乎不变,因此不能得出正常大蒜苗添加Ge能促进光合速率,C错误;
    D、通过NaCl浇灌组和Ge+NaCl浇灌组对比,发现Ge+NaCl浇灌组对叶绿素含量有所恢复,说明Ge能缓解盐胁迫对大蒜幼苗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6. 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更有利于获得克隆动物
    B. 选择茎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这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C. 选择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直接进行染色、压片、镜检,找到染色体
    D. 选择平滑肌细胞,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抗体的合成与分泌
    【答案】B
    【解析】
    【分析】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而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只有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详解】A、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更难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因此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不有利于获得克隆动物,A错误;
    B、茎尖等分生区组织几乎不含病毒,选择茎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该过程茎尖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发育成了完整的个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
    C、选择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直接进行染色、压片、镜检,难以找到染色体,本实验还需要在染色之前进行解离和漂洗,有助于细胞的分离,避免重叠,C错误;
    D、平滑肌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错误。
    故选B。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7. 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条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酶悬液的结果。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第2组实验提高了( )

    A. 悬液中酶的浓度 B. H2O2溶液的浓度
    C. 反应体系的温度 D. 反应体系的pH
    【答案】B
    【解析】
    【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由图可知,第2组比第1组生成的氧气的总量高。
    【详解】A、提高酶的浓度能够提高速率,不能提高氧气的量,A错误;
    B、提高H2O2溶液的浓度,就是提高底物浓度,产物的量增加,B正确;
    C、适度的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产物的量,C错误;
    D、改变反应体系的pH,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提高产物的量,D错误。
    故选B。
    【点睛】
    (河南省濮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8. 在下列与教材中的实验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双缩脲试剂A液、B液和蒸馏水的组合既可用来鉴定蛋白质,也可用来鉴定还原糖
    B.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置于甲基绿染液中染色
    C. 科学家通过伞藻的嫁接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控制着伞藻帽的性状
    D 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先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三次,形成自身前后对照
    【答案】C
    【解析】
    【分析】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详解】A、斐林试剂是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是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所以如果仅依赖于双缩脲试剂A液、B液和蒸馏水的组合只能鉴定蛋白质,不能鉴定还原糖,A错误。
    B、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将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直接置于滴加在载玻片中央的健那绿染液中染色即可,B错误;
    C、科学家做了伞藻的嫁接实验,实验中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所以证明了伞藻的伞帽由假根决定,不能验证明乙的细胞核是控制着伞藻帽的性状,因为假根内除了细胞核还有其他物质,C正确;
    D、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先后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三次,形成自身前后对照,D错误。
    故选C。
    (河南省濮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9. 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P标记的核糖核苷酸培养干细胞,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能检测到放射性
    B. 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高尔基体中放射性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C. 向两组植物分别提供H218O和CO2、H2O和C18O,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则两组植物释放的氧气分别是18O2、O2
    D. 适宜光照条件下,用14C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放射性首先出现在C5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添加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用同位素置换后的物质,除同位素效应外,其化学性质通常没有发生变化,可参与同类的化学反应。
    【详解】A.核糖核苷酸参与RNA的合成,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会被转运到细胞质,故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能检测到放射性,A正确;
    B.胰腺腺泡细胞中内质网会对亮氨酸参与合成的肽链进行初步加工,然后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高尔基体,该过程高尔基体的放射性增大,之后在高尔基体中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后以囊泡形式运输到细胞膜并分泌出去,该过程高尔基体的放射性减小,B正确;
    C.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因此向两组植物分别提供H218O和CO2、H2O和C18O2,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则两组植物释放的氧气分别是18O2、O2,C正确。
    D.CO2参与暗反应阶段,与C5反应生成C3放射性首先出现在C3中,D错误。
    故选D。
    (河南省豫北名校普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测评(一))25. 显微镜进行观察时,一些情况下可以用染色剂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处理后再观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都有洗去浮色的处理
    B. 用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和红墨水染色的蔗糖溶液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 用台盼蓝对细胞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被染色的活细胞
    D.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与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需要分别进行染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详解】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没有洗去浮色的处理,有漂洗处理,错误;
    B、用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和红墨水染色的蔗糖溶液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为红色区域增大,B正确;
    C、台盼蓝能对死细胞进行染色,活细胞不被染色,C错误;
    D、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与 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不需要分别进行染色,D错误。
    (河南省郑州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11. 下图表示用韭菜宿根进行相关对照实验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提取色素时,要加入SiO2 和 CaCO3进行充分研磨
    B. 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
    C. 实验结果①可说明叶绿素合成需要光照
    D. 实验结果②表明韭菜中提取的色素吸收光的种类更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提取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充分,而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A正确。
    B.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因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B错误。
    C.实验结果①提取出来的色素带不同,可说明叶绿素合成需要光照,C正确。
    D.实验结果②表明韭菜中提取的色素吸收光的种类更多,D正确。
    故选B。
    【定位】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河南省郑州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12. 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之一。下列用洋葱所做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先要用1:1的盐酸与酒精混合液对剪取的洋葱根尖进行解离
    B. 用白皮洋葱进行还原糖的检测实验,需要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然后水浴加热
    C. 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要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D.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洋葱根尖要先在卡诺氏液中浸泡,然后在4℃环境下培养
    【答案】D
    【解析】
    【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2、还原糖的鉴定实验: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详解】A、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首先要将剪取的根尖放入1:1的盐酸与酒精混合液中,在室温下进行解离,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正确;
    B、洋葱中含有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会生成砖红色沉淀,选用白皮洋葱不会影响实验效果。实验时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然后水浴加热,B正确;
    C、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对DNA和RNA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
    D、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卡诺氏液能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要先进行低温诱导,然后用卡诺氏液固定,D错误。
    故选D。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34. 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所示。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现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

    (1)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菠菜、清水、浓盐水、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吸水纸、滴管、镊子等
    (2)实验步骤:①取菠菜叶,用镊子剥取表皮;
    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表皮放放清水中,_________________,制成临时装片。
    ③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气孔,__________________,再换高倍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气孔状态;
    ④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______,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盖玻片下的液体,反复做几次。
    ⑤继续观察________________,并做记录。
    (3)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①在清水中气孔应开启。因为当细胞液浓度_______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变形,气孔开启;
    ②在浓盐水中气孔应关闭。因为当细胞液浓度______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答案】(1) ①. 盖上盖玻片 ②. 移动到视野中央 ③. 浓盐水 ④. 气孔变化
    (2) ①. 大于 ②. 小于
    【解析】
    【分析】本题通过植物细胞气孔结构图示,考查成熟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要求学生理解题中所给文字和图表信息,运用已学生物学知识和掌握的实验技能,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
    【小问1详解】
    ②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实验材料放入清水中,盖上盖玻片。
    ③使用高倍镜观察时,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进行观察;
    ④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浓盐水,目的是制造溶液的浓度差。
    ⑤本实验室内的目的是观察气孔的变化。
    【小问2详解】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①在清水中,根据植物渗透作用的原理,因为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变形,气孔开启。
    ②在浓盐水中,根据植物渗透作用的原理,因为当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22. 下列有关实验表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高温处理→冷却→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B. 鸡蛋清→加入食盐→出现白色絮状物→兑水稀释→絮状物消失
    C. 花生子叶切片→加入苏丹III→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D. 口腔上皮细胞→健那绿染液→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灰绿色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实验中颜色反应的总结
    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原理:还原糖+菲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注意:菲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是需要加热。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4、碘液检测淀粉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染色剂原理:淀粉+碘液→蓝色;碘液能使动植物细胞着色。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5、DNA的染色与鉴定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7、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详解】A、蛋白质变性后其中的肽键仍然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A正确;
    B、蛋白质溶液加入食盐溶液,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这是盐析过程,蛋白质只是沉淀,并未变性,加水后即恢复溶解,B正确;
    C、脂肪颗粒可以被苏丹III染成橘黄色,C正确;
    D、健那绿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D错误。
    故选D。
    (河南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29.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在根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单向的
    B. 利用台盼蓝染色剂判断细胞的死活时,活细胞会被染液染成蓝色
    C. 当动物细胞内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的时候,细胞会吸水膨胀
    D. 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与烧杯内溶液浓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情况下,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
    动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细胞内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有差异,导致细胞吸水或失水。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有,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详解】A、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水分子自由可进出细胞,因此水分子在根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双向的,A错误;
    B、台盼蓝染色剂不是细胞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可被台盼蓝染色成蓝色,B错误;
    C、当当动物细胞内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的时候,水分子进入细胞内数量多于从细胞中出来的,表现为细胞会吸水膨胀,C正确;
    D、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的渗透压与水柱对水分子的压力相等,表现为水分子进出半透膜数量相等,此时漏斗内溶液浓度大于烧杯内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C
    (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8月入学摸底考试)15.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盐酸浓度和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是为了设定酸性条件
    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所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C.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所用盐酸的浓度和作用相同
    D. 斯他林和贝利斯利用盐酸直接刺激狗的胰腺,从而发现了第一种动物激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
    2、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促胰液素,其由小肠黏膜分泌,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A、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是为了设定酸性条件,从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可起水解的作用,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正确;
    C、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所用盐酸的浓度和作用相同,作用都是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C正确;
    D、斯他林和贝利斯利用盐酸直接刺激狗的小肠黏膜,从而发现了第一种动物激素(即促胰液素),D错误。
    故选D。
    (豫北名校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27. 某种能使小鼠患流感的病毒(简称S病毒)是一种有包膜的RNA病毒,该病毒由包膜(主要由磷脂组成)和核壳体(由蛋白质和病毒RNA组装而成)构成。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S病毒失去包膜以后是否具有侵染性,进行了相关实验。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材料:小鼠、注射器、含S病毒的溶液、磷脂酶、小鼠食物等。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若干只_____________的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
    第二步:向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向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含有S病毒的溶液;向丙组小鼠注射_____________。
    第三步:将3组小鼠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2)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①若_____________,则说明S病毒失去包膜将不具有侵染性。
    ②若_____________,则说明S病毒失去包膜仍具有侵染性。
    (3)实验讨论:S病毒侵染细胞时,进入宿主细胞内的是_____________(填“包膜”或“核壳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健康、生理状态和大小等相同 ②. 经磷脂酶处理的含S病毒的溶液
    (2) ①. 甲组和丙组小鼠不患流感,乙组小鼠患流感 ②. 甲组小鼠不患流感,乙组和丙组小鼠患流感
    (3) ①. 核壳体 ②. 核壳体由蛋白质和病毒RNA组成,RNA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核壳体进入宿主细胞才能感染宿主细胞(或合成自身成分)并增殖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S病毒失去包膜以后是否具有侵染性,则实验的自变量是S病毒包膜的有无,因变量是侵染性是否保持,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等原则,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S病毒包膜的有无,因变量是侵染性是否保持,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等原则,据此分析作答,故可设计实验如下:
    第一步:取若干只健康、生理状态和大小等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无关变量一致)
    第二步:向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向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含有S病毒的溶液;向丙组小鼠注射经磷脂酶处理的含S病毒的溶液。(单一变量)
    第三步:将3组小鼠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小问2详解】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①若S病毒失去包膜将不具有侵染性,则甲组(生理盐水组)和丙组(磷脂酶处理后,包膜被破坏)小鼠不患流感,乙组小鼠患流感。
    ②若S病毒失去包膜仍具有侵染性,则乙组和丙组小鼠患流感,而甲组不患流感。
    【小问3详解】
    S病毒的核壳体由蛋白质和病毒RNA组成,RNA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核壳体进入宿主细胞才能感染宿主细胞(或合成自身成分)并增殖,因此S病毒侵染细胞时,进入宿主细胞内的是S病毒的核壳体。


    (2023届九师联盟高三摸底联考生物试题)5. 生物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和规律,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根据实验装置中是否有CO2生成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 可用引流法改变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
    C. 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原生质层的位置
    D. 同一细胞中的不同结构成分与醋酸洋红液的结合能力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A、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CO2,A错误;
    B、引流法中,随着液体的流动,可以改变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B正确;
    C、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原生质层的位置,C错误;
    D、醋酸洋红液属于碱性染料,容易与染色体结合,不易与其他结构成分结合,D错误。
    故选B。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8. 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有 _________ (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 。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
    ③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①③
    (2)①无色、绿色②红色、绿色③改变光圈大小 调节反光镜(电光源亮度)高温下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
    【解析】
    【详解】(1)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由于发生质壁分离,A处为蔗糖溶液,为无色。B处为细胞质有叶绿体显绿色。③要看的更清晰需要改变光圈大小 调节反光镜(电光源亮度),高温下使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使A处呈绿色。
    (甘肃省武威十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26. 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
    B. 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C. 实验材料应选择藓类的小叶或菠菜叶的上表皮
    D. 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叶绿体的形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内部结构。
    【详解】A、叶绿体本身带有颜色,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A正确;
    B、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B错误;
    C、实验材料应选择藓类的小叶或菠菜叶稍带叶肉细胞的下表皮,C错误;
    D、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即可,D错误。
    故选A。
    (甘肃省武威十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32. 油菜是生活中常见的油料作物。细胞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其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答下列问题:

    (1)油菜等其他粮食作物的种子收获后必须晒干储存,否则容易发芽。种子萌发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这种存在形式的水分子除了可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外,还具有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有些地方的农民喜欢将收获后的秸秆燃烧,留下灰烬肥田,灰烬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证明成熟10天的油菜种子含有还原糖,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两支试管,编号为A和B,依次向两支试管内注入2mL成熟10天的油菜种子匀浆和2mL蒸馏水。
    第二步:向两支试管内分别注入的斐林试剂(将溶液的甲液和溶液的乙液____________后再注入)。
    第三步: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第四步:观察结果。A试管:____________;B试管:____________。
    第五步:得出实验结论:成熟10天油菜种子含有还原糖。
    (3)取图中35天时的种子处理,获取提取液均分为两份(甲、乙),甲中加入碘液,乙中加入苏丹III染液。能发生颜色反应的组别是____________,产生的具体颜色为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②. 运输养料和废物 ③. 无机盐 ④. 等量混合均匀 ⑤. 出现砖红色沉淀 ⑥. 不发生颜色反应 ⑦. 乙 ⑧. 橘黄色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和淀粉都之间减少,30天后淀粉基本消失;而脂肪含量在10天后逐渐增加,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1)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的水分可以参与化学反应,也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还可以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秸秆燃烧后留下的灰烬为无机盐。
    (2)第二步:斐林试剂在使用时,甲液和乙液应该等量均匀混合后再加入。
    第四步:根据曲线可知,成熟10天时油菜种子含有可溶性糖,因此A试管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而B试管加入的是蒸馏水,因此不发生颜色反应。
    (3)根据曲线图分析,35天的种子脂肪含量很高,但是淀粉已经消失,因此甲中加入碘液没有颜色反应;乙中加入苏丹III染液,脂肪会被染成橘黄色。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糖类和脂肪的种类和功能,分析曲线图,弄清楚可溶性糖、淀粉、脂肪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的变化,进而判断三种有机物之间可能发生的转化情况。
    33. 某同学欲探究“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镁”。请根据下列相关材料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材料用具:小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镁培养液、200mL广口瓶两只、量筒等。
    实验原理:镁是植物体的重要成分,植物缺镁时叶片会变黄。
    实验步骤:取两只广口瓶,编号甲、乙;
    (1)在甲瓶加入100mL的完全培养液,向乙瓶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甲和乙中放置长势良好、数量相同的小麦幼苗,置于_____________环境下培养;
    (3)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甲中小麦幼苗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中小麦幼苗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缺Mg培养液
    (2)相同且适宜 (3) ①. 幼苗的叶片发育状况 ②. 叶片正常 ③. 叶片变黄 ④.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镁
    【解析】
    【分析】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镁”,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Mg元素,因变量是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温度、光照、培养液的体积、起始幼苗的发育状况和数量等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完善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并获取结论。
    【小问1详解】
    实验分为甲乙两组,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对照组,在广口瓶中分别加入完全培养液和缺Mg的培养液100ml。
    【小问2详解】
    幼苗的数量、生长状况、培养条件属于无关变量,因此两组实验栽入的小麦幼苗应该生长发育状况良好、数量相同,且置于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小问3详解】
    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实验结果:镁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也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甲组实验幼苗生长发育良好,乙组幼苗变黄。
    结论: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镁。
    【点睛】本题重在考查学生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完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的能力。
    (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3. 生物学实验中常利用颜色反应进行物质鉴定和细胞结构的染色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双缩脲检测某样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B. 可用台盼蓝检测某动物细胞是否具有活性
    C. 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可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 D. 醋酸洋红为碱性染料,可使染色体着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1.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双缩脲与双缩脲试剂不是同种物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某样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A错误;
    B、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会被台盼蓝染上色,因此可用台盼蓝检测某动物细胞是否具有活性,B正确;
    C、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可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据此可检验酒精的存在,C正确;
    D、染色体可被醋酸洋红、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D正确。
    故选A。
    (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9.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DNA与RNA分布的实验中,需用8%的盐酸对口腔上皮细胞水解
    B. 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后冷却,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会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测酒精
    D. 光合色素提取实验中,应该在研磨叶片后加入CaCO3,以防止色素被破坏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详解】A、观察DNA与RNA分布的实验中,需用8%的盐酸对口腔上皮细胞水解,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便于染色,A正确。
    B、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其中的过氧化氢酶已经失活,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不会出现大量气泡,B错误;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测二氧化碳,发生的颜色变化是由蓝变绿,再变黄,C错误;
    D、光合色素提取实验中,在研磨过程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D错误。
    故选A
    【点睛】
    (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25. 科研人员为探究已活化的酵母菌的细胞呼吸速率,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以葡萄糖为细胞呼吸底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装置中活化的酵母菌初期的细胞呼吸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_____来表示。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红色液滴会向_____(填“左”“右”)移。
    (2)实验应该在适宜且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温度属于实验要控制的_____变量。若要排除活化的酵母菌自身因素(实验误差)的影响或干扰,需要完善的设计是_____。
    (3)若将装置中的酵母菌换成新鲜的绿色叶片,用来测定其细胞呼吸速率,则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
    (4)若要继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分解、利用丙酮酸的场所,需要设法将_____分离,补充以_____作为反应底物的实验。
    【答案】(1) ①. 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 ②. 左移
    (2) ①. 无关 ②. 设置一组对照实验,把活化的酵母菌换为等量的煮沸的酵母菌,其它装置保持不变即可
    (3)把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进行
    (4) ①.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②. 丙酮酸
    【解析】
    【分析】装置中:NaOH吸收了CO2,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O2的吸收量,即当液滴不动,则无O2吸收,表明没有进行有氧呼吸;当液滴向左移动,则吸收了O2,进行了有氧呼吸。
    【小问1详解】
    开始时装置中含有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CO2,而NaOH吸收了CO2,所以消耗的O2会使液滴向左移动,因此装置中活化的酵母菌初期的细胞呼吸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来表示。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因此会使装置内的气体减少,红色液滴左移。
    【小问2详解】
    实验中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应该在适宜且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若要排除活化的酵母菌自身因素的影响或干扰,需要完善的设计是:设置一组对照实验,把活化的酵母菌换成等量煮沸的酵母菌,其他装置保持不变即可。
    【小问3详解】
    若将装置中的酵母菌换成新鲜的绿色叶片,用来测定其细胞呼吸速率,则要阻止新鲜绿色叶片的光合作用,所以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把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进行。
    【小问4详解】
    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继续不彻底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若要继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分利用丙酮酸的场所,需要设法将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离,补充以丙酮酸作为反应底物的实验。
    (广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2.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用番茄、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
    C.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实验结果
    D.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突触小体等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鉴定还原糖时应优先选用无色或白色,且富含还原糖的材料。
    植物细胞失水,液泡颜色加深,细胞渗透压增高,吸水能力增强。
    【详解】A、番茄有颜色,不能用作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A错误;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吸水能力增大,错误;
    C、由于斐林试剂发挥作用需要水浴加热,故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实验结果,C正确;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只能看到显微结构,不能观察到核糖体、突触小体等亚显微结构,D错误。
    故选C。
    (广西桂林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统一检测生物试题)4. 生物学是基于实验的自然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花生子叶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后,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
    B. H2O2溶液充足的情况下提高H2O2酶的浓度可提高酶的活性
    C.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层析液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D. 在青葡萄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充分摇匀后即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用苏丹Ⅲ溶液染色时,常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原因是苏丹Ⅲ溶液溶于50%的酒精。
    2、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 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可通过比较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3、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详解】A、在花生子叶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后,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因为苏丹Ⅲ溶液溶于50%的酒精,A正确;
    B、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酶浓度对酶活性没有影响,B错误;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C错误;
    D、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向葡萄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充分摇匀后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A。
    (广西柳州市2022-2023学年新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20. 生物学是基于实验的自然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花生子叶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后,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
    B. H2O2溶液充足的情况下提高H2O2酶的浓度可提高酶的活性
    C.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层析液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D. 在青葡萄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充分摇匀后即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用苏丹Ⅲ溶液染色时,常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原因是苏丹Ⅲ溶液溶于50%的酒精。
    2、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 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可通过比较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3、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详解】A、在花生子叶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后,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因为苏丹Ⅲ溶液溶于50%的酒精,A正确;
    B、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酶浓度对酶活性没有影响,B错误;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C错误;
    D、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向葡萄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充分摇匀后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A。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6. 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研究的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科学家
    研究的结论
    A
    施莱登和施旺
    指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
    列文虎克
    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C
    罗伯特森
    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D
    鲁宾和卡门
    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分裂产生。
    2、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详解】A、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修正,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A错误;
    B、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B错误;
    C、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C错误;
    D、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D正确。
    故选D。
    (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7. 下列有关遗传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人工杂交实验中去雄的植株叫做母本
    B. 孟德尔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属于演绎推理
    C. 用病毒中提取的RNA感染烟草证明R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减法原理”
    D. 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可用含有放射性的同位素15N和14N标记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1、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3、要证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就需要通过实验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14N的培养基上,两次分裂后,提取大肠杆菌的DNA,经过密度梯度离心,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详解】A、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豌豆属于两性花,需要对母本植株进行去雄处理,A正确;
    B、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其中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属于演绎推理,B正确;
    C、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用病毒中提取的RNA感染烟草的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实验中去除了蛋白质外壳的影响利用了“减法原理”,C正确;
    D、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用同位素15N和14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经过密度梯度离心,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但是15N和14N 没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D。
    (内蒙古达拉特旗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3. 下列关于生物学发展历程与研究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
    A. 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中氧气来自水
    B. 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魏尔肖提出新的细胞是由旧的细胞分裂产生的,完善了细胞学说
    D. 温特发现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导致的,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鲁宾和卡门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最终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详解】A、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分别标记H218O和C18O2,发现只有标记 H218O 的一组产生的O2中有标记,两组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A正确;
    B、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它并没有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C正确;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故选B。
    (内蒙古达拉特旗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7. 大麦在萌芽过程中可以产生﹣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已知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
    GA溶液
    缓冲液
    蒸馏水
    去胚半粒种子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1
    步骤2
    1
    0
    1
    1
    10颗
    25℃保温24 h后去除种子,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淀粉液
    25℃保温10 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2
    0.2
    1
    y
    10颗
    ++
    3
    0.4
    1
    0.6
    10颗
    +
    4
    0.4
    x
    0.6
    不加种子
    ++++

    (1)根据单一变量原则,表格中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试管1、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______。
    (3)综合分析试管1、2和3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
    (4)GA的其他生理作用包括_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1) ①. 1 ②. 0.8
    (2)促进去胚种子产生淀粉酶
    (3)GA浓度越大,对淀粉酶产生的促进效果越强
    (4)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与果实发育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a-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遇碘液变蓝,1、2和3号试管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GA的浓度,说明GA含量越多时,试管中的淀粉越少;3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说明赤霉素溶液不能分解淀粉,但在无胚的情况下可诱导种子生成a-淀粉酶。
    【小问1详解】
    据表格可知,1、2和3号试管中缓冲液都是1mL,根据实验的等量原则可知,4号试管中缓冲液应该也是1mL,即x=1mL。据表格可知,1、3和4号试管中总溶液量都是2mL,因此2号试管中总溶液量也是2mL,因此y=2-0.2-1=0.8mL。
    【小问2详解】
    a-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遇碘液变蓝,据表格可知,试管4属于对照组,其中无种子,只含有GA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较深,即淀粉含量较高,说明赤霉素溶液不能分解淀粉,试管1也是对照组,其中是去胚半粒种子,观察到溶液颜色较深,即淀粉含量较高,说明去胚后的种子不能产生a-淀粉酶来分解淀粉,实验组试管3中加入了GA溶液和去胚半粒种子,观察到颜色较浅,即淀粉含量较少,说明GA溶液能促进去胚种子产生淀粉酶,分解淀粉。
    【小问3详解】
    据表格可知,试管1、2和3中的自变量为GA的浓度,由结果可知,GA含量越多时,试管中溶液颜色越浅,即淀粉越少,说明GA浓度越大,对淀粉酶产生的促进效果越强。
    【小问4详解】
    GA的其他生理作用包括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与果实发育。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5.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和采用合适的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中,选择材料和实验方法不合适的是( )
    A. 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及细胞质的流动:用高倍镜观察黑藻嫩叶的临时装片
    B. 探究C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检测14CO2中14C在含C物质中出现的顺序
    C.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用引流法改变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液体环境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气泡的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1、黑藻叶片很薄,幼嫩叶片中细胞质丰富、流动性更强,且黑藻的幼嫩叶片中含有大的叶绿体,而且可以取整片叶子直接制片,可用来观察叶绿体。
    2、同位素标记法:
    (1)可以用3H标记氨基酸,来探究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运输和分泌途径。
    (2)可以用18O来分别标记二氧化碳和水,来探究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3)可以用14C标记二氧化碳,来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同化途径。
    【详解】A、黑藻的幼嫩叶片中细胞质丰富、流动性更强,且黑藻的幼嫩叶片中含有大的叶绿体,用高倍镜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及细胞质流动,A正确;
    B、CO2是暗反应的原料,检测14CO2中14C在暗反应含C物质中出现的顺序,可以推测C元素在光合作用的转移途径,B正确;
    C、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有大型紫色液泡适合做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材料,引流法可以改变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液体环境,C正确;
    D、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受温度影响,D错误。
    故选D。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6. 同一种类的碱蓬在远离海边的地区生长呈绿色,在海滨盐碱地生长时呈紫红色,其紫红色与细胞中含有的水溶性甜菜素有关。酪氨酸酶是甜菜素合成的关键酶,下列表示有关酪氨酸酶活性的实验研究结果,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甜菜素可在细胞液中积累,其在细胞液中积累有利于吸水
    B. pH在4~5时,部分酶可能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活性较低
    C. 进行B、C两组实验时,应在pH约为6.6且适宜温度下进行
    D.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Na2S2O3和Cu2+分别是酶的抑制剂和激活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1、分析图A,可知:随pH升高,酪氨酸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当pH约为6.6时,酶的活性最高。
    2、分析图B,可知:当Na2S2O3浓度为0 mol·L-1时,酪氨酸酶活性较高。
    3、分析图C,可知:当Cu2+浓度为0.01 mol·L-1时,酪氨酸酶活性较高。
    【详解】A、根据题文,甜菜素是水溶性的,且和碱蓬的颜色有关,推测其可积累在细胞液中,能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利于吸水,A正确;
    B、由题图A可知,pH在4~5之间,酪氨酸酶的活性较低,原因可能是部分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B正确;
    C、根据题图A,pH为6.6左右时,酪氨酸酶的活性最高,故进行B、C两组实验时,应在pH约为6.6且适宜温度下进行,C正确;
    D、由题图B可知加入Na2S2O3导致酶活性降低,推测其为酶的抑制剂。由题图C可知,Cu2+浓度较低时,可提高酶的活性,而当Cu2+浓度较高时,可降低酶的活性,故不能简单的说Cu2+是酶的激活剂,D错误。
    故选D。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8. 诱导契合模型是为说明酶具有专一性而建立的假说,该模型的内容是:酶通过其活性中心与特定底物结合,该位点具有柔性,能够在结合底物后发生形变,令催化反应顺利地进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有一种名为L19RNA的核酶,其活性部位是富含嘌呤的一段核苷酸链,其作用底物是富含嘧啶的核苷酸链,由此推测其专一性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研究发现,L19RNA可以催化某些RNA的切割和连接,其切割和连接这些底物时与____________键的破坏与形成有关。
    (2)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组于2017年发现了塔宾曲霉菌通过分泌塑料降解酶对塑料发挥生物降解作用。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酸碱度、温度条件下塑料降解酶的活性,结果如图所示。


    注:酶相对活性指每分钟降解塑料的量
    ①塔宾曲霉菌通过_____的方式将酶分泌出细胞。
    ②据以上资料分析,塔宾曲霉菌在_______________条件下降解塑料的速度更快。
    【答案】(1) ①. 核酶与底物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 ②. 磷酸二酯
    (2) ①. 胞吐 ②. pH=5、温度为37℃
    【解析】
    【分析】1、核酸的功能:(1)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的物质;(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小问1详解】
    L19RNA的核酶,因为其活性部位是富含嘌呤的一段核苷酸链,其作用底物是富含嘧啶的核苷酸链,嘌呤和嘧啶间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来实现其专一性,RNA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因此L19RNA可以催化某些RNA的切割和连接,其切割和连接这些底物时与磷酸二酯键的破坏与形成有关。
    【小问2详解】
    ①塔宾曲霉菌是一种真菌,塔宾曲霉菌细胞内降解酶的合成起始于细胞的核糖体,后转移至内质网上盘曲折叠成为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由囊泡包裹转移至高尔基体,在这里完成对蛋白质的进一步修饰加工,再运至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将酶分泌出细胞。
    ②根据题图数据对应曲线分析可得,塔宾曲霉菌在pH=5、温度为37℃条件下,酶的活性较高,降解塑料的速度更快。















    3. 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然后立即转至高倍镜下观察
    B. 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物像倍数放大但观察范围缩小
    C. 换高倍镜后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至物像清晰
    D. 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调节通光孔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用显微镜观察时,要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把其移到视野中央,再转至高倍镜下观察,A错误;
    B、高倍镜下观察到的是低倍镜视野中央的一小部分,因此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范围,放大了观察的倍数,B正确;
    C、换高倍镜后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C错误;
    D、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调节通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D错误。
    故选B
    10.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后可获得细胞膜
    B. 可直接将藓类叶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
    C. 甲基绿染液可将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绿色并保持活性
    D.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跟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所以将之吸水涨破可以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A正确;
    B、藓类叶片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可直接将藓类叶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B正确;
    C、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并保持活性,C错误;
    D、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所以用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亮氨酸,可跟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D正确。
    故选C。
    (四川省德阳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考试)22.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就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
    B.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C.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胡萝卜素扩散最快是因为其溶解度最大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紫色大液泡,因而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时产生砖红色沉淀。
    【详解】A、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 A 错误;
    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 碘液只能检测淀粉的有无, 不能检测有无还原性糖生成, 所以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错误;
    C、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胡萝卜素扩散最快是因为其溶解度最大,C 正确;
    D、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D 错误。
    故选C。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零诊模拟)8. 在实验室里进行以下试验,选材最合理的是(  )
    A. 用甘蔗做实验材料检测组织中的还原糖
    B. 用洋葱根尖做实验材料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C. 用豆浆做实验材料进行蛋白质的检测
    D. 用胡萝卜汁做实验材料进行脂质的检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甘蔗中富含的蔗糖为非还原糖,因此甘蔗不能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A错误;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中央液泡,成熟区细胞虽然有中央液泡,但因无色,因此不是做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的最合理的实验材料,B错误;
    C、豆浆富含蛋白质,且为白色,因此是进行蛋白质检测的理想实验材料,C正确;
    D、胡萝卜汁呈现橘黄色,不适合做脂质检测的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若要准确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对教材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术的掌握,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与总结,而且还要站在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已做过的每一个实验,从中提取出真正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内容,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2. 黑藻是一种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是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黑藻叶临时装片,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内外双层膜
    B.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黑藻叶临时装片,可观察到叶绿体随细胞质按一定方向运动
    C. 黑藻叶代替洋葱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在0.5g/mL蔗糖溶液中可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
    D. 黑藻根尖代替洋葱根尖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可观察到大多数细胞含有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2、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叶绿体的内外双层膜,A错误;
    B、活细胞的细胞质是流动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随细胞质按一定方向运动,B正确;
    C、将黑藻叶浸泡在0.5g•mL-1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死细胞的细胞膜变为全透性,外界的蔗糖溶液进入细胞,因此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错误;
    D、只有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经解离、染色后制作临时装片,才能看到染色体,而黑藻根尖分生区细胞大部分处于分裂间期,看不到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4.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和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水的作用原理相近
    B. 盐酸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作用相同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
    D.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后将刮下的口 腔上皮细胞涂抹其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
    【详解】A、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中,水的作用原理相近,都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维持细胞形态或使细胞涨破,A正确;
    B、盐酸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是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中的作用除了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外,还具有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加速DNA与染色剂结合的作用,B错误;
    C、向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C错误;
    D、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为维持细胞形态,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后将刮下的口 腔上皮细胞涂抹其中,D错误。
    故选A。
    (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三零模)2. 下列实验中,须保持细胞活性的是( )
    A. 用台盼蓝染色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
    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D. 进行缘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选取的实验材料是新鲜的藓类叶片,或者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细胞,先在低倍镜下找到需要观察的叶绿体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详解】A、台盼蓝可将死细胞染成蓝色,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A错误;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酒精灯烘干及用盐酸处理,使细胞死亡,B错误;
    C、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所以细胞必须处于生活状态,观察线粒体用的是活性染料健那绿,能保持细胞活性,C正确;
    D、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加二氧化硅进行研磨,破坏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C。
    (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1. 下列有关物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所需的检测试剂要现用现配
    B.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成分和浓度相同,只是使用方法和反应条件不同
    C.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以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D. 双缩脲试剂使用时要现配现用,且需要50~65℃水浴加热
    【答案】A
    【解析】
    【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是由双缩脲试剂A(NaOH)和双缩脲试剂B(CuSO4)两种试剂组成,双缩脲试剂中溶液NaOH(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0.1g/ml,溶液CuSO4(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0.01g/ml,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2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CuSO4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详解】A、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所需的检测试剂是斐林试剂,要现用现配,混合使用,A正确;
    B、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是由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组成,氢氧化钠的浓度是相同的,但硫酸铜的浓度是不同的,斐林试剂使用时要现配现用,混合使用,需要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是先加氢氧化钠,再加硫酸铜,不需要加热,B错误;
    C、斐林试剂甲液与双缩脲试剂A液相同,但斐林试剂乙液与双缩脲试剂B液不相同,因此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C错误;
    D、斐林试剂使用时要现配现用,且需要50~65℃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不是,D错误。
    故选A。
    (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9. 某同学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后,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绘制出如图的细胞图像。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中的大液泡和叶绿体
    B. X→Y的变化为质壁分离,Y→X的变化为质壁分离的复原
    C. b过程后,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 水分子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出该表皮细胞,此时细胞Y的吸水能力大于细胞X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由X→Y的变化为质壁分离,细胞失水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由Y→X的变化为质壁分离的复原。
    【详解】A、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A错误;
    B、图中X→Y的过程发生原生质体收缩,发生质壁分离,Y→X的过程发生原生质体恢复,变化为质壁分离的复原,B正确;
    C、当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经b过程复原后,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等于外界溶液浓度,也可能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正确;
    D、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被动运输,发生a过程细胞失水后,细胞Y的细胞液浓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强,此时细胞Y的吸水能力大于细胞X,D正确。
    故选A。
    (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10.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生物学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以洋葱鳞片叶作材料,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拍摄的电镜下的照片是物理模型
    D.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用酸性重铬酸钾代替澄清石灰水检测CO2的产生情况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学探究实验中,人为控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称为因变量,对实验结构有影响的其他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详解】A、“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的处理条件,包括是否加热,是否加入催化剂等,A错误;
    B、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以洋葱鳞片叶作材料,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三次,B正确;
    C、拍摄的照片是原型本身,不属于任何模型,C错误;
    D、酸性重铬酸钾可用于检测酒精的产生,不能用于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D错误。
    故选B。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4. 下面是对四个教材实验提出的改进或创新方案,不合理的是( )
    A. 将西瓜汁用定性滤纸过滤获得的无色透明滤液,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可用水浴加热酒精脱色提取色素
    C. 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在第一个和第二个锥形瓶之间插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D. 可用冬瓜块代替琼脂块,浸泡在NaOH溶液中探究物质运输效率,节约制备琼脂块的时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光合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定二氧化碳;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
    【详解】A、西瓜的颜色主要是花青素,还原糖可溶于水,去掉色素剩下的液体含还原糖,A正确;
    B、绿叶中的色素溶于酒精,加热提取效果更佳,B正确;
    C、两瓶之间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定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干净,C正确;
    D、冬瓜是活细胞用NaOH溶液浸泡会导致细胞死亡,这样就不能探究物质运输的效率,D错误。
    故选D。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4.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都需要细胞保持活性
    B.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都需要用到显微镜
    C. “观察花生子叶临时装片中的脂肪”和“消毒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都会用到体积分数相同的酒精
    D. “还原糖的鉴定”和“蛋白质的鉴定”都使用的是质量浓度一样的CuSO4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1、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探究细胞吸水和失水,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都要保持细胞活性。2、有关颜色反应:①碘液用于鉴定淀粉,加入后出现了蓝色;②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③苏丹III染液用于鉴定脂肪,加入后出现了橘黄色;④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加入后出现了紫色;⑤鉴定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产生灰绿色。
    【详解】A、健那绿能将活细胞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故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蓝绿色的线粒体”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都需要细胞保持活性,A正确;
    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不需要显微镜,B错误;
    C、“观察花生子叶临时装片中的脂肪”需要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消毒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的是75%的酒精,C错误;
    D、“还原糖的鉴定”用的CuSO4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蛋白质的鉴定”用的CuSO4溶液质量浓度为0.01g/ml,不一样,D错误。
    故选A。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次月考)4. 酒精与盐酸是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两种试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无水乙醇可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和无水碳酸钠代替
    B. 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中,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进行皮肤消毒
    C. 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
    D. 在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用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在生物学实验中,酒精与盐酸是常用的试剂,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要无水酒精提取色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需要用酒精和盐酸配制形成解离液;在微生物实验中,需要酒精消毒等。
    【详解】A、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根据色素能够溶解到脂溶性溶剂中的原理而采用无水乙醇提取,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无水碳酸钠混合可通过无水碳酸钠对酒精中水的吸收获得无水乙醇,因而可以代替,A正确;
    B、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中,用体积分数75%的酒精进行皮肤消毒,B错误;
    C、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为自变量,可以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进而探究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C正确;
    D、在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15%的盐酸按照1∶1配制解离液,使根尖细胞相互分开,进而可在制作装片时将细胞分散成单层便于观察,D正确。
    故选B。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三检)6. 下列图示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秋天用菠菜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只能得到甲图中色素带①和②
    B. 若乙图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 丙图中培养酵母菌的锥形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目的是让酵母菌繁殖
    D. 丁图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不能接触到烧杯内液面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色素带①到④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分析图乙:该细胞中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已经分开,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的复原状态或动态平衡状态。
    分析图丙:图中酵母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分析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要接触到烧杯内液面,以便供给植物水分,利于根尖的生长。
    【详解】A、秋天新鲜的菠菜中含叶绿素,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能得到4条带,A错误。
    B、如果图乙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其吸水能力是逐渐增强的,B正确。
    C、酵母菌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目的是让消耗掉氧气,C错误。
    D、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要接触到烧杯内液面,D错误。
    故选B。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4.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与实验目的不匹配的组合是
    选项

    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目的

    A
    同位素示踪法

    研究细胞内物质变化的一系列过程

    B
    建立模型法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效率的关系

    C
    透析法

    研究某种物质分子的大小和渗透作用

    D
    显微镜观察法
    分离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结构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1、同位素示踪法是追踪某种物质的踪迹。
    2、显微观察法是观察细胞的结构。
    3、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利于细胞的生长。细胞趋向于小,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就越方便,对于大型生物而言,这就能够尽可能保证身体细胞的物质需求,也就利于生物自身。
    【详解】A、同位素示踪法是追踪某种物质的踪迹的一种技术,故可以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细胞内物质变化的一系列过程,A匹配;
    B、生物中涉及到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通过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模拟不同的细胞,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效率的关系,B匹配;
    C、通过透析法,研究某种物质分子的大小和渗透作用,C匹配;
    D、分离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结构采用差速离心法,D不匹配。
    故选D。
    (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三毕业班摸底考试)13. 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观察DNA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是三个重要的观察实验,这三个实验中相关操作的共同点是( )
    A. 观察时都需要使用显微镜 B. 都必须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C. 制作装片时都要使用生理盐水 D. 实验过程都要使实验材料保持活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需要保持细胞活性,且要借助显微镜,但不要染色;观察DNA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时,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但需要染色和借助显微镜来观察;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需要细胞保持活性,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实验现象。
    【详解】A、三个实验都要用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相应的结构或现象,A正确;
    B、观察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因为叶绿体本身有颜色(绿色),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若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观察的材料,也不需要染色,B错误;
    C、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制片时用的是清水,不是生理盐水,观察DNA在口腔上皮细胞分布的实验中,制片时需要用到生理盐水,C错误;
    D、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要保持细胞活性,观察DNA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D错误。
    故选A。
    (2023届四川省绵阳市盐亭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18. 下列有关实验方案或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质壁分离实验中吸水纸的作用是吸去多余的染液
    B. 利用菠菜观察叶绿体时,应选择带少许叶肉细胞的下表皮
    C. 鉴定还原性糖时,向苹果汁中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即可观察颜色变化
    D. 脂肪鉴定时,切取子叶薄片进行染色后,制作成临时装片即可进行观察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质壁分离实验步骤中用吸水纸的作用是吸引,让蔗糖溶液流到实验材料处,使植物细胞完全浸在液体中,A错误;
    B、利用菠菜观察叶绿体时,应选择带少许叶肉细胞的下表皮,由于本部分叶绿体数量少,体积大,易于观察,B正确;
    C、鉴定还原性糖时,向苹果汁中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还需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现象,C错误;
    D、脂肪鉴定时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制作过程为: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在进行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在转换高倍镜观察,D错误。
    故选B。
    (2023届四川省绵阳市盐亭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24. 下列检测生物分子的实验中,关于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淀粉遇碘液可显蓝色
    B. 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
    C.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
    D. 脂肪被苏丹IV染液染成橘黄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还原糖遇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时会呈现砖红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色反应。
    【详解】淀粉遇碘液会出现蓝色,A正确;葡萄糖与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会呈砖红色,B正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不需要水浴加热,C正确;脂肪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D错误。故选D。
    (2023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三零诊理综)3. 下列是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菠菜叶提取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时加入SiO2,来保护色素
    B. 制备细胞膜和观察线粒体都用到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 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再换上高倍镜进一步观察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还原糖的检测实验中都需要水浴保温
    【答案】D
    【解析】
    【分析】提取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时,加入的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迅速;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素不分解;加入丙酮用来溶解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时,用低倍镜观察的效果比用高倍镜观察要好,原因是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细胞比较大,用低倍镜观察放大倍数适中。
    【详解】A、用菠菜叶提取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用来保护色素,A错误;
    B、口腔上皮细胞含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制备细胞膜不适合以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B错误;
    C、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始终使用的是低倍镜,C错误;
    D、在“还原糖鉴定”需要进行水浴加热,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8%的盐酸水解时需要用30℃温水水浴加热,D正确。
    故选D。


    相关试卷

    专题16 基因工程-【新题速递】2022届江苏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4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16 基因工程-【新题速递】2022届江苏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4月刊),共61页。

    专题16 基因工程-【新题速递】2022届江苏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4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16 基因工程-【新题速递】2022届江苏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4月刊),共61页。

    专题17 生物技术实践-【新题速递】2023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

    这是一份专题17 生物技术实践-【新题速递】2023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共17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05=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