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 一年级 《体操》
展开
落实“双减”展妙招 家校携手助健康
小学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体操类(水平一)单元作业设计
1
落实“双减”展妙招 家校携手助健康
——小学体育与健康人教版体操类(水平一)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教
材
学科
体育
年级
学期
单元名称
体操
版
本
人
教
版
基本
信息
一年级
第一学期
单 元 组
织方式
自然单元
课时名称
重组单元
序号
1
对应教材内容
第四章
发展静态支撑能力练习:俯支撑与游戏
发展静态支撑能力练习:仰支撑与游戏
发展静态支撑能力练习:支撑组合练习与游戏
发展静态平衡能力练习:单脚站立与游戏
2
第四章
3
第四章
4
第四章
发展静态平衡能力练习:不同身体姿态的单脚
站立与游戏
5
第四章
6
发展静态平衡能力练习:平衡组合练习与游戏
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团身滚动与游戏
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直体滚动与游戏
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滚动组合练习与游戏
发展攀爬能力的练习:仿生动作与游戏
第四章
课时
信息
7
第五章
8
第五章
9
第五章
10
11
12
13
14
第四章
发展攀爬能力的练习:爬越不同高度的物体与
游戏
第四章
发展攀爬能力的练习:攀爬组合练习与游戏
支撑、平衡、滚动、攀爬组合练习与游戏
第四章
第四章、第五章
支撑、平衡、滚动、攀爬自主创编练习与游戏 第四章、第五章
2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
程标准》)中属于水平一第三部分“体育运动技能”中第四章“基本身体活动”
和第五章“体操类活动”内容。结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
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形象的游戏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
了解体验体操中移动性技能和非移动性技能的内容和练习方法,掌握基本运动技
能,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体操运动概念及体操运动能力。
◆ 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体验体操类运动的乐趣与成功;
◆ 基本掌握并运用体操类活动中支撑、平衡、滚翻、攀爬等基本活动技能,
在实际生活中学会灵活应用;
◆ 在体操练习中增强学生控制身体稳定性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作准确性、
方位意识、时空概念及学生的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动作速度;
◆ 通过体操基本动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强、勇敢坚毅、不怕挫折、
自尊自信、乐观开朗等意志品质。
(二)教材分析
1.体操教材内容价值
水平一体操类活动主要内容有支撑、平衡、滚翻、攀爬四个部分组成。支撑、
平衡、滚翻、攀爬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是学习体操运动的基础,具有很大的实
用价值。教材内容动作结构简单易行、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强,对培养学生良好的
身体姿态,保持个人体态健美,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对提高学生的柔韧、协调、
平衡、速度等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深受学生喜爱。教学中重点体现个体练
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凸显体操类运动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自信
心和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价值。
2.体操教材的设计思路
水平一体操类教学内容应具有情境化、游戏化和生活化等特点,因此可以结
合教材特点和学生需求,采用适合本学段学生的教法,如启发式、学导式,合作
式和情景式等,激发学生学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并给学生创造展示个人的机会,
满足学生体验和享受活动的乐趣。
3.体操教材搭配的建议
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术和基础运动知识之后,根据本单元所学的支撑、平衡、
滚翻、攀爬等动作内容,进行组合练习及创编,作为本单元比赛和考核内容,也
可以根据动作要求、场地、器材等要素进行简化,创设适合本学段的体操锦标赛
等。
(三)学情分析
1.认知水平
有一定运动能力,但对于体操运动项目的动作概念尚不清楚。对于动作的记
3
忆以具体形象和机械记忆为主,在教学中需要反复强化,促进运动概念的形成。
2. 身心特点
一年级学生活泼,喜欢运动,喜欢游戏,喜欢模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
位,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自控能力较差,互帮互助意识较淡薄,交流和评价能
力较弱。
3.能力水平
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基本身体活动能力,由于支撑、平衡、滚翻、攀爬对
身体协调能力、柔韧性、力量及身体控制能力等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学生个体差
异大。通过创设性的开展生动活泼的运动情景环境,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
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或跟随语言提示进行学练,促进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发展。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一)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单元的学练,能够说出 4 种体操类教材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概念及体操
的实用价值。
2.通过体操单个基础动作和联合动作的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发展学生柔韧、
灵敏、协调、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
3.通过各种基本身体活动体验,在多种学练形式中养成乐于交流、合作的学
习习惯,在竞争挑战活动中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感受体育活动乐趣。
(二)课时学习目标
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聆听动作概念,能够说出支撑点并做出 3 种不同支撑点的俯支撑动作。
2.通过学练,掌握 2 种俯支撑练习方法,发展上肢力量及身体的协调性。
3.通过学练,培养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1.通过聆听、观察,能够做出 3 种不同支撑点的仰支撑动作。
2.通过学练,掌握 1 种仰支撑练习方法,发展上肢力量及身体的协调性。
3.通过游戏,培养不怕困难,努力坚持学练的意志品质。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第 3 课时
1.通过观察,能够辨别俯支撑、仰支撑及不同支撑点的支撑动作。
2.通过组合练习,锻炼支撑能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通过学练,培养尊重老师、爱护同学的优良品质。
1.通过聆听、观看动作示范,能够说出单脚站立平衡 3 个动作特征。
2.通过学练,掌握 2 种单脚站立练习方法,发展下肢力量及身体的平衡性
3.通过学练,培养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第 4 课时
第 5 课时
1.通过聆听、观察,能够做出 3 种不同身体姿态的单脚站立平衡动作。
2.通过学练,能够保持 5 秒单脚站立平衡,发展下肢力量及身体的协调性。
3.通过游戏,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体育品德。
1.能够完整说出单脚站立动作的动作特征,知道平衡练习的锻炼价值。
2.能够在学练环节中,完成 2 种平衡组合动作,发展平衡能力。
3.通过游戏,乐于挑战,不怕困难。
第 6 课时
第 7 课时
1.通过聆听讲解,观察示范,了解 2 种滚动的动作方法。
2.通过学练,掌握前后团身滚动的动作方法,发展协调性、柔韧性。
4
3.在帮助与保护环节,培养互帮互学的精神,在学练中能够表现自我。
1.通过聆听讲解,观察示范,说出 2 个直体滚动动作的关键特征。
2.通过学练,掌握左右直体滚动的动作方法,发展协调性、柔韧性。
3.在帮助与保护环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 8 课时
第 9 课时
1.通过聆听组合方法,做出 3-4 个前后、左右滚动的组合练习。
2.通过组合学练,掌握 2 种组合练习,发展灵敏性、协调性及肌肉力量。
3.通过游戏和比赛,培养并巩固学习滚动的兴趣,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1.能够说出 3 中以上不同爬行游戏的名称及方法。
第 10 课时 2.在仿身游戏中,能够做出 3 种以上不同的爬行动作,提高攀爬能力。
3.在游戏中与同伴友好交往、培养互帮互学的运动参与能力。
1.通过聆听和模仿练习,说出在不同高度的环境下 2 种攀爬方法。
第 11 课时 2.在游戏环节,让学生体验学生乐趣,发展灵敏协调能力。
3.通过练习,培养锻炼果敢、勇于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
1.知道并能说出游戏的名称和方法。
第 12 课时 2.能够在有一定高度限制的环境中做出不同攀爬组合练习。
3.通过学练,培养安全意识与合作意识,建立正确的先后顺序概念。
1.通过学练,能够完成 2 种以上不同的组合练习。
第 13 课时 2.通过组合学练,培养对知识的运用和创造能力,提高运动能力。
3.通过比赛,培养自尊自信,与同伴合作、友好相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通过练习,能够自主创编 2 种组合练习方法。
第 14 课时 2.通过学练,发展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3.通过比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单元作业目标
1.通过趣味情景作业游戏的设计激发学生参与体操运动的兴趣,体验运动乐
趣。
2.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后情景游戏,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中的学练标准。
进一步发展学生体操类支撑、滚翻、平衡、攀爬能力。
3.增进亲子关系,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安全意识,保持良好心态适应
自然和社会环境。将体育运动中形成的良好体育品德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四)课时作业目标
作业
类型
作业
功能
课时
作业目标
1.巩固静态俯支撑的基本动作,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技能类 课后
体能类 复习
第 1 课时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支撑能力,锻炼学生身体上肢力量。
3.学生体验高、中、低三种高度的练习方式,享受乐趣。
1.提升学生支撑能力,掌握支撑练习方法。
课后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改变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3.发展学生的核心力量,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第 2 课时
体能类
复习
1.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支撑能力及身体的协调性。
3.培养认真学习、刻苦锻炼的意志品质。
体能类 课后
技能类 复习
第 3 课时
5
1.巩固单脚站立动作,提升稳定性。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原地单脚站立稳定性,发展学生平衡
能力。
课后
复习
第 4 课时
第 5 课时
体能类
3.乐于挑战,感受成功的乐趣。
1.提升静态平衡的能力,掌握不同身体姿态和支撑点的平衡练
习。
课后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柔韧性、力量及平衡能力。
3.学会消除运动疲劳,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1.理解静态平衡的锻炼价值及意义。
体能类 复习
体能类 课后
技能类 复习
第 6 课时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平衡能力。
3.培养认真学习、刻苦锻炼的意志品质,享受运动乐趣。
1.通过自主学练,初步掌握滚动的动作方法。
第 7 课时 2.提高滚动的能力,发展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3.提高学练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1.掌握直体滚动的动作要领,提高滚动能力。
第 8 课时 2.通过辅助练习,发展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3.激发学习兴趣,消除运动疲劳。
知识类 课后
体能类 复习
课后
体能类
复习
1.进一步理解滚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准确做出团身、直
体滚动动作。
体能类 课后
技能类 复习
第 9 课时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滚动能力,发展身体的灵敏和
协调性。
3.培养合作交流能力,体验滚动带来的乐趣。
1.通过学练掌握 3 种爬行动作。
知识类 课后
体能类 复习
第 10 课时 2.发展学生的柔韧、力量、灵敏及模仿力与创造能力。
3.通过体育游戏练习,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爬行,提高学生的攀爬能力。
2.通过情景化比赛,提升的力量及身体协调能力。
知识类
课后
复习
第 11 课时
体能类
技能类
3.对生活中各种爬行的模仿运用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
趣。
1.理解攀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准确做出各种攀爬动作。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不同情境下的攀爬能力,发展身体的
协调性。
知识类
体能类
技能类
课后
复习
第 12 课时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锻炼的意志品质。
1.理解不同组合练习的实践应用,80%以上的学生能够完成规定
的组合练习。
体能类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支撑、平衡、滚动、攀爬能力,发展 技能类 课后
第 13 课时
身体的协调性。
复习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锻炼的意志品质,培养合作意识,有
获得感与成就感。
1.能够说出本单元所学动作方法及要领。
2.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支撑、平衡、滚动、攀爬能力,发展 体能类 课后
第 14 课时 身体的协调性。
3.培养学生运动乐趣,培养合作意识,有获得感与成就感,提高
社会适应能力。
技能类 复习
6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1.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切实做好落实立德树人,结合“双减”
政策,遵循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通知》,贯
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 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建立和完善体育家庭
作业制度,提高体育作业的管理水平。体育家庭作业是学生强身健体、提高身
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本单元体操家庭作业以“一体化”教学设计思路,以课堂结
构化教学为依据,以目标引领、任务驱动模式进行趣味化形式设计了发展学生支
撑、平衡、滚翻及攀爬能力的多种游戏。
2.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学生利用家里现有场地、器材条件,通过一系列的亲子
活动,积极挖掘和发展学生学习和运动能力,以作业来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的知
识与技能,建立作业回收机制,提升学生锻炼活动的质量,增强学生身体素
质,巩固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
3.加强健康教育,将运动能力与健康知识有机融合,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
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形成健康和安全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建立终身体育的
健康思想。
五、课时作业
选择安全舒适的练习环境,遵循运动规律,练习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练
习后做好身心愉悦放松。
发展支撑能力的练习 (1-3 课时); 发展平衡能力的练习(4-6 课时); 发
展平衡能力的练习(7-9 课时);发展攀爬能力的练习(9-12 课时);展示与比
赛(13-14 课时)
1.第一课时作业
(1)作业内容:小猴下山——静态俯支撑 3 个动作
图 1
图 2
图 3
(2)练习方法:家长准备三个不同高度的物体,学生双手分别撑在不同高
度的物体上,如桌子、沙发和瑜伽垫。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来做选择,每个高度
保持 10 秒(如图 1、图 2、图 3),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
单人练习、亲子练习(2 人比支撑的时间谁更长)、多人比赛(一人做裁判,其
他的人进行比赛,可依次轮流进行,同时体验不同角色带来的感受)。
(3)时间要求:练习中的每个高度为三组,10 秒/组,每组间歇 1 分钟;
练习(2)每个时间点来回移动都为 3 组,10 秒/组,每组间歇 20 秒。总时间都
7
各为 15 分钟左右。
(4)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自评
★:收腹夹臀、直臂顶肩、身体保持一条直线,完
成椅背支撑练习。
互评
不同高度的
10 秒俯支撑
练习
★★:收腹夹臀、直臂顶肩、身体保持一条直线,
完成椅子面支撑练习。
师评
★★★:收腹夹臀、直臂顶肩、身体保持一条直线,
完成瑜伽垫支撑练习。
(5)作业分析:根据练习者的运动能力水平,选择手或脚支撑不同高度的
平板俯支撑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在支撑面的基础上保持身体稳定,不左右摇
摆晃动。学生在俯撑的时候,身体保持一个水平面;直臂顶肩。
(6)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锻炼学生手臂支撑能力、核心力量。
(7)作业提交:请在家长帮助下拍摄不同高度的 10 秒俯支撑练习的视频
发给老师。
2.第二课时作业
(1)作业内容:钟摆练习——动态俯支撑 2 个动作(手动脚不动、不同方
向)
图 4
图 5
(2)练习方法:学生双手撑在地面(可用瑜伽垫或体操垫)上,做手动脚
不动的钟摆练习,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共同完成“报时”游戏。起始时间放一标
志物设为 12 点(如图 4),当一人报整点时另外两人移动双手到指定时间的方
向,比一比谁的反应快,移动过程中尽量也要做的标准(图 5),可根据学生的
掌握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单人练习、亲子练习(2 人比支撑的时间谁更
长)、多人比赛(一人做裁判,其他的人进行比赛,可依次轮流进行,同时体验
不同角色带来的感受)。
(3)时间要求:每个时间点来回移动都为 3 组,10 秒/组,每组间歇 20 秒,
总时间都各为 15 分钟左右。
8
(4)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自评
★:收腹夹臀、直臂顶肩、身体一条直线、移动过
程中保持身体稳定,能够完成 1 组练习。
互评
★★:收腹夹臀、直臂顶肩、身体一条直线、移动
过程中保持身体稳定,能够完成 2 组练习。
师评
钟摆练习组数
★★★:收腹夹臀、直臂顶肩、身体一条直线、移
动过程中保持身体稳定,能够完成 3 组及以上练习。
(5)作业分析:在练习的过程中,在支撑面的基础上保持身体稳定,不左
右摇摆晃动。学生在俯撑的时候,身体保持一个水平面;直臂顶肩。
(6)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锻炼学生手臂支撑能力、核心力量。
(7)作业提交:请在家长帮助下拍摄俯支撑钟摆练习的视频发给老师。
3.第三课时作业
(1)作业内容∶蚂蚁运粮——动态俯支撑、仰支撑各 1 个动作
图 6
图 7
(2)练习方法∶准备标志线(起点、终点)间隔 3 米,将储物栏置于起点
线,将若干沙包置于终点线。练习者以俯支撑在起点线后准备,发令后开始倒计
时,练习者以俯支撑姿势向终点爬行,膝盖不着地(如图 1),到达终点后由俯
支撑改变为仰支撑,并将一个沙包放在腹部(如图 2),运送至起点并放入储物
栏后继续重复先前的过程(如图 3)。可进行单人练习、亲子练习、多人比赛(一
人裁判,其他人比赛,轮流进行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
(3)时间要求∶倒计时时间为 180 秒,比赛进行 3-4 组,每轮比赛结束后
休息 2 分钟,总时间约 15-20 分钟。
(4)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自评
180 秒内运 ★:双臂支撑有力,爬行过程中上臂与胸部夹角稳定
送 沙 包 个 在 90°左右双肘不弯曲,保持头与躯干的稳定,双膝
互评
数
弯曲,手脚交替协调发力,能够运送 1-2 个沙包。
★★:双臂支撑有力,爬行过程中上臂与胸部夹角稳
师评
9
定在 90°左右双肘不弯曲,保持头与躯干的稳定,双
膝弯曲,手脚交替协调发力,能够运送 3-4 个沙包。
★★★:双臂支撑有力,爬行过程中上臂与胸部夹角
稳定在 90°左右双肘不弯曲,保持头与躯干的稳定,
双膝弯曲,手脚交替协调发力,能够运送 5 个及以上
沙包。
(5)作业分析∶在动态俯支撑、仰支撑结合的练习中能够保持身体的稳定,
在行进的过程中灵活的变换不同的支撑动作和支撑点。
(6)设计意图∶发展支撑能力、身体核心力量、协调性、耐力等综合素质。
(7)作业提交:请在家长帮助下拍摄 180 秒内运送沙包个数的练习视频发
给老师。
4.第四课时作业
(1)作业内容:金鸡独立——单脚站立平衡
图 8-1
图 8-2
(2)练习方法:练习者双手侧平举打开,将一只脚站立在地面,另一只脚
抬离地面并让大腿与地面平行,在此过程中要求提起的脚不能触碰到另外一条
腿。
,看谁完成动作协调稳定时间长。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多种形
式的练习:单人练习、亲子练习(2 人比站立的时间谁更长)、多人比赛(一人
做裁判,其他的人进行比赛,可依次轮流进行,同时可以增加难度变换不同的条
件,体验不同难度带来的挑战)。
(3)时间要求:10 秒/组,每个练习 3 组,间歇 2 分钟;练习(1)和练习(2)
的总时间都各为 15 分钟左右。
(4)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单 脚 站 立 ★:支撑腿稳定置于地面膝部无明显弯曲,挺胸抬头, 自评
平 衡 保 持 目视前方,手臂水平外展,头与躯干保持稳定且直立。
互评
师评
稳定时间
保持平衡 5 秒。
★★:支撑腿稳定置于地面膝部无明显弯曲,挺胸抬
10
头,目视前方,手臂水平外展,头与躯干保持稳定且
直立。保持平衡 8 秒。
★★★:支撑腿稳定置于地面膝部无明显弯曲,挺胸
抬头,目视前方,手臂水平外展,头与躯干保持稳定
且直立。保持平衡 10 秒。
(5)作业分析: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练习内容选择由易到难,引导
学生感知体验在不同支撑面、不同身体姿势的状态下的平衡练习。同时要求完成
动作时做到练习的过程中,在支撑面的基础上保持身体稳定,不左右摇摆晃动。
(6)设计意图:发展学生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锻炼学生下肢力量、腰腹
肌力量,为以后的动态平衡(走平衡木)、倒立平衡(仰卧推起成桥)打下良
好的身体素质。
(7)作业提交:请在家长帮助下拍摄单脚站立平衡练习的视频发给老师。
5.第五课时作业
(1)作业内容:快乐的字母“U”和“V”:
图 9
图 10
(2)练习方法:练习者在瑜伽垫或体操垫上,根据家长说出的字母“U”(如
图 8)和字母“V”(如图 9)分别做出在仰(俯)卧位,和用臀(腹)部支撑的
基础上做手脚相连的动作,可以和家长比一比谁更加稳定。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
况,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单人练习、亲子练习(2 人比稳定的时间谁更长)、
多人比赛(一人做裁判,其他的人进行比赛,可依次轮流进行,同时可以增加难
度变换条件,体验不同难度带来的挑战)。
(3)时间要求:10 秒/组,每个练习 3 组,间歇 2 分钟;总时间都各为 15
分钟左右。
(4)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字母“U”和 ★:支撑点明显,上下肢协调发力,身体保持稳定, 自评
字母“V”标 无多余动作。能够标准完成 1 组。
互评
师评
准完成组数
★★:支撑点明显,上下肢协调发力,身体保持稳
定,无多余动作。能够标准完成 2 组。
11
★★★:支撑点明显,上下肢协调发力,身体保持
稳定,无多余动作。能够标准完成 3 组及以上。
(5)作业分析: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练习内容选择由易到难,引导
学生感知体验在不同支撑面、不同身体姿势的状态下的平衡练习。同时要求完成
动作时做到练习的过程中,在支撑面的基础上保持身体稳定,不左右摇摆晃动。
(6)设计意图:发展学生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锻炼学生下肢力量、腰腹
肌力量,为以后的动态平衡(走平衡木)、倒立平衡(仰卧推起成桥)打下良
好的身体素质。
(7)作业提交:请在家长帮助下拍摄字母“U”和字母“V”标准完成练习
组数的视频发给老师。
6.第六课时作业
(1)作业内容:头顶轻物走
图 11
图 12
(2)练习方法:准备标志线(起点、终点)间隔 6 米,练习者将轻物放在
头顶上,沿直线向前走,行进过程中不得触碰轻物不掉落,也不能用手去碰。若
轻物掉落则练习结束,和爸爸或妈妈比一比谁头顶轻物走的远。单人练习看谁走
的距离远;亲子练习(两人同时走,看谁的轻物先掉下来);多人比赛(两人练
习比赛,另一人对两人进行干扰或发口令要求练习者在移动的过程中身体的姿态
发生变化。轮换循环练习)。
(3)时间要求:每个情景比赛 3 次,间歇 1 分钟。每个情景的时长各为 15
分钟左右。
(4)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自评
头顶轻物走 ★:头与躯干保持稳定,目视前方,双臂外展维持平
6 米直线往 衡,双脚交替前移落点位于同一条直线,脚尖指向前
互评
返次数
进方向,动作流畅无明显停顿,能够标准完成 1 次。
★★:头与躯干保持稳定,目视前方,双臂外展维持
师评
12
平衡,双脚交替前移落点位于同一条直线,脚尖指向
前进方向,动作流畅无明显停顿,能够标准完成 2 次。
★★★:头与躯干保持稳定,目视前方,双臂外展维
持平衡,双脚交替前移落点位于同一条直线,脚尖指
向前进方向,动作流畅无明显停顿,能够标准完成 3
次及以上。
(5)作业分析: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在多种比赛形式上发生变
化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同时要求轻物不落地做到在行进的过程中如何通过身体的
协调配合保持身体的平衡。
(6)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在练习的过程中,如何通过身体的其他部位来
维持自己的身体平衡,为走平衡木练习打好基础。
(7)作业提交:请在家长帮助下拍摄头顶轻物走 6 米直线往返次数的视频
发给老师。
7.第七课时作业
(1)作业内容:小刺猬学本领——团身滚动(2 个动作多种形式练习)
图 13
图 14
(2)练习方法:观察小刺猬学本领,在多种生活情景条件下做各种身体应
激动作。在家长的协助下,通过一定的音乐设置森林环境,学生扮演“小刺猬”,
妈妈扮演“小刺猬妈妈”;爸爸扮演“大灰狼”。当遇到大灰狼危险来临时,学
生迅速低头团身双手抱膝,进行前后、左右的团身滚动保护自己;当和刺猬妈妈
玩耍时,学生俯卧或仰卧屈膝屈肘左右滚动,仰卧低头双手抱膝前后滚动(如图
10 和图 11)。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单人练习、
亲子练习(2 人比一比看谁滚动的更圆滑)、多人比赛(一人做裁判,其他的人
进行比赛,可依次轮流进行,同时可以增加难度变换条件,体验不同方向带来的
快乐)。
(3)时间要求:1.5 分钟/组,每个情景练习 3 组,间歇 1 分钟;总时间都
各为 15 分钟左右。
(4)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13
前 后 团 身 ★:两手抱小腿,低头,膝靠近胸部;团身后倒,经
自评
互评
师评
滚动次数
臀、腰、背、肩、颈、头后部依次着垫,前后滚动圆
滑连贯,能够完成滚动 5 次。
★★:两手抱小腿,低头,膝靠近胸部;团身后倒,
经臀、腰、背、肩、颈、头后部依次着垫,前后滚动
圆滑连贯,能够完成滚动 8 次。
★★★:两手抱小腿,低头,膝靠近胸部;团身后倒,
经臀、腰、背、肩、颈、头后部依次着垫,前后滚动
圆滑连贯,能够完成滚动 10 次及以上。
(5)作业分析:通过一定的情景环境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要求完成
动作时做到团身滚动要求团身紧,滚动圆滑连贯。
(6)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低头团身姿势,发展学生柔韧协调和平衡能力,
为前滚翻练习打好基础。
(7)作业提交:请在家长帮助下拍摄前后团身滚动次数的视频发给老师。
8.第八课时作业
(1)作业内容:双腿夹娃娃滚——直体滚动(1 个动作多种形式)
图 15
(2)练习方法:练习者在滚动的过程中在双腿之间夹一个布娃娃,体验团
身紧;体验下肢绷紧,更有利于学生滚动。练习一定时间学生和家长互换角色,
观察谁在滚动过程在做得更直(如图 12)。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多种
形式的练习:单人练习、亲子练习(2 人比一比看谁滚动的更顺畅)、多人比赛
(一人做裁判,其他的人进行比赛,可依次轮流进行,同时可以增加难度变换条
件,体验 2 个或多个连续直体滚动带来的挑战)。
(3)时间要求:1.5 分钟/组,每个情景练习 3 组,间歇 1 分钟;总时间各
为 15 分钟左右。
(4)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14
直体滚动 ★:双腿并拢伸直,脚背绷直,双臂伸直、贴近头部
练习组数 两侧,身体挺直,上下部协调用力,能够练习 1 组。
自评
互评
师评
★★:双腿并拢伸直,脚背绷直,双臂伸直、贴近头
部两侧,身体挺直,上下部协调用力,能够练习 2 组。
★★★:双腿并拢伸直,脚背绷直,双臂伸直、贴近
头部两侧,身体挺直,上下部协调用力,能够练习 3
组及以上。
(5)作业分析:通过一定的情景环境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要求完成
动作时做到团身滚动要求团身紧,滚动圆滑连贯。
(6)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低头团身姿势,发展学生柔韧协调和平衡能力,
为前滚翻练习打好基础。
(7)作业提交:请在家长帮助下直体滚动练习组数的视频发给老师。
9.第九课时作业
(1)作业内容:春种秋收——连续直体滚动运送沙包
图 15-1
图 15-2
图 15-3
图 15-4
(2)练习方法:准备 8 个沙包,放在瑜伽垫的两端端。练习者在滚动的过
程中要求双腿并拢绷紧,双手持沙包,从垫子左端圈内拿着沙包以连续直体滚动
的方式将沙包带到垫子的右端圈内,同时将右端圈内沙包运回到左端圈内。练习
15
一定时间后学生和家长互换角色,观察谁在滚动过程中做得更直、更顺畅(如图
15)。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单人练习、亲子练习、多
人比赛(一人做裁判,其他的人进行比赛,可依次轮流进行,同时可以增加难度
变换条件,体验单位时间内完成不同个数沙包运送做连续直体滚动带来的挑战)。
(3)时间要求:3 分钟/组,每个情景练习 3 组,间歇 1 分钟;总时间各为
15 分钟左右。
(4)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自评
直 体 滚 动 ★:双腿并拢伸直,脚背绷直,双臂伸直、手持沙包
运 送 沙 包 贴近头部两侧,身体挺直,上下部协调用力,能够运
互评
个数
送 2 个沙包。
师评
★★:双腿并拢伸直,脚背绷直,双臂伸直、手持沙
包贴近头部两侧,身体挺直,上下部协调用力,能够
运送 3 个沙包。
★★★:双腿并拢伸直,脚背绷直,双臂伸直、手持
沙包贴近头部两侧,身体挺直,上下部协调用力,能
够运送 4 个及以上沙包。
(5)作业分析:通过一定的情景环境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要求完成
动作时做到直体滚动要求下肢绷紧,滚动流畅连贯。
(6)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核心收紧、下肢绷紧的姿势,发展学生身体控
制能力和协调能力,为滚翻动作打下基础。
(7)作业提交:请在家长帮助下拍摄直体滚动运送沙包个数练习的视频发
给老师。
10.第十课时作业
(1)作业内容:动物爬行——大象行
图 16
(2)练习方法:视频观看动物园运动会。在家长的帮助下,布置 5-8 米的
安全场地,在俯卧、仰卧手脚支撑的基础上,模仿小动物爬行,如:大象行(图
16
13)。选择其中的一种小动物进行往返爬行比赛,一定时间内模仿另一种小动物
进行比赛。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单人练习、亲子练习)、
多人比赛(一人做裁判,其他的人进行比赛,可依次轮流进行,同时可以增加难
度变换条件,体验 3 米或 5 米不同距离大象行带来的挑战)。
(3)时间要求:1.5 分钟/组,每个情景练习 3 组,间歇 2 分钟;总时间都
各为 15 分钟左右。
(4)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大象行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自评
★:上体前屈手撑垫,臂腿充分伸直,同侧手脚撑蹬
交替向前移动 3 米。
互评
★★:上体前屈手撑垫,臂腿充分伸直,同侧手脚撑
蹬交替向前移动 5 米。
师评
★★★:上体前屈手撑垫,臂腿充分伸直,同侧手脚
撑蹬交替向前移动 8 米。
(5)作业分析:根据学生不同的运动水平,选择不同身体重心的爬行比。
(6)设计意图:发展学生腹背肌力量及上下肢协调性,提高控制身体的能
力。同时,要求在完成动作时做到模仿形象逼真,上下肢协调配合,动作连贯。
(7)作业提交:请在家长帮助下拍摄大象行的视频发给老师。
11.第十一课时作业
(1)作业内容:动物爬行——蚂蚁爬
图 17
(2)练习方法:根据课本中的图片,在家长的帮助下,布置 5-8 米的安全
场地,在俯卧、仰卧手脚支撑的基础上,在家长的陪同下分别尝试 2 种小动物的
爬行练习,主要是:蚂蚁爬(如图 14))。选择其中的一种小动物进行往返爬
行比赛,一定时间内模仿另一种小动物进行比赛。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
多种形式的练习:单人练习、亲子练习、多人比赛(一人做裁判,其他的人进行
比赛,可依次轮流进行,同时可以增加难度变换条件,体验 3 米或 5 米不同距离
蚂蚁爬带来的挑战)。
(3)时间要求:1.5 分钟/组,每个情景练习 3 组,间歇 2 分钟;总时间都
17
各为 15 分钟左右。
(4)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自评
蚂蚁爬
★:双臂支撑有力,爬行过程中上臂与胸部夹角稳定
在 90°左右双肘不弯曲,保持头与躯干的稳定,双
膝弯曲,手脚交替协调发力移动 3 米。
互评
师评
★★:双臂支撑有力,爬行过程中上臂与胸部夹角稳
定在 90°左右双肘不弯曲,保持头与躯干的稳定,
双膝弯曲,手脚交替协调发力移动 5 米。
★★★:双臂支撑有力,爬行过程中上臂与胸部夹角
稳定在 90°左右双肘不弯曲,保持头与躯干的稳定,
双膝弯曲,手脚交替协调发力移动 8 米。
(5)作业分析:根据学生不同的运动水平,选择不同身体重心的爬行比。
(6)设计意图:发展学生腹背肌力量及上下肢协调性,提高控制身体的能
力。同时,要求在完成动作时做到模仿形象逼真,上下肢协调配合,动作连贯。
(7)作业提交:请在家长帮助下拍摄蚂蚁爬练习的视频发给老师。
12.第十二课时作业
(1)作业内容:动物爬爬乐——蝎子爬、猩猩爬、螃蟹爬
图 18
图 19
18
图 20
(2)练习方法:视频观看动物园运动会。在家长的帮助下设置情景,选择
一块 6 米的安全场地,模仿动物爬行的往返比赛,例如:蝎子爬(如图 19)、
猩猩爬(如图 20)、螃蟹爬(如图 21)。选择其中的 1 种或 2 种小动物在一定
时间内进行往返爬行比赛。可根据学生的比赛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单人
练习、亲子练习(2 人比一比看谁模仿更像)、多人比赛(一人做裁判,其他的
人进行比赛,可依次轮流进行,同时可以增加难度变换条件,体验不同高度或不
同距离动物爬带来的挑战)。
(3)时间要求:1.5 分钟/组,每个情景练习 3 组,间歇 2 分钟;总时间都
各为 15 分钟左右。
(4)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自评
蝎子爬、猩猩爬、
螃蟹爬各爬行 6 米
★:模仿形象逼真,动作协调连贯,标准完成一
种动物爬行。
互评
★★:模仿形象逼真,动作协调连贯,标准完成
两种动物爬行。
师评
★★★:模仿形象逼真,动作协调连贯,标准完
成三种动物爬行。
(5)作业分析:根据学生不同的运动水平,选择不同方向或不同高度的爬
行比。
(6)设计意图:发展学生身体核心力量及上下肢协调性,提高控制身体的
能力。同时,要求在完成动作时做到模仿形象逼真,上下肢协调配合,动作连
贯。
(7)作业提交:请在家长帮助下拍摄蝎子爬、猩猩爬、螃蟹爬各爬行 6 米
练习的视频发给老师。
13.第十三课时作业
(1)作业内容:障碍闯关——俯支撑、滚动、攀爬、平衡各 1 个动作。
19
图 21
图 22
图 23
图 24
(2)练习方法:在空旷的场地上依次准备起点线、小垫子、2 米长地标
线,终点线。练习者以俯支撑在起点线后准备,发令后开始计时,练习者先静
态俯支撑 5 秒(如图 1),随后进行直体滚动至垫子末端(如图 2),再以四
肢爬行至地标线处(如图 3),起身双脚沿地标线平衡走至终点完成(如图 4)。
可进行单人练习、亲子练习、多人比赛(一人裁判,其他人比赛,轮流进行体
验不同角色的感受)。
(3)时间要求:比赛进行 3-4 组,每轮比赛结束后休息 2 分钟,总时间
约 15-20 分钟。
(4)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自评
组合动作 ★:连续流畅完成组合动作,能通过所有障碍。
★★:连续流畅完成组合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出 2
个动作的关键动作特征。
互评
师评
★★★:连续流畅完成组合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出
3 个或 3 个以上个动作的关键动作特征。
(5)作业分析:在支撑、滚翻、攀爬、平衡结合的练习中能够保持身体
的稳定,在行进的过程中灵活的变换不同动作。
(6)设计意图:通过组合练习,发展支撑、滚动、攀爬、平衡等综合运
动能力、提升身体协调性、耐力等综合素质。
20
(7)作业提交:请在家长帮助下拍摄静态支撑、直体滚动、四肢爬行、平
衡走组合练习的视频发给老师。
14.第十四课时作业
(1)作业内容:体操小达人挑战赛
图 25
图 26
图 27
图 28
图 29
图 30
(2)练习方法:选择 3—5 米的场地,设置起点和终点,中间放置两块瑜伽
垫,比赛路线由起点至终点再返回至起点。比赛流程准备姿势—单脚站立平衡(3
秒)—爬行动作(3—5 米)—单脚站立(3 秒)—直体滚动(3—5 米)—结束
姿势。可进行单人练习、亲子练习、多人比赛(一人裁判,其他人比赛,轮流进
行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
(3)时间要求:比赛进行 3-4 组,每轮比赛结束后休息 2 分钟,总时间约
15-20 分钟。
21
(4)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自评
★:掌握比赛方法及要求,能够完成比赛。
体操比赛 ★★:掌握比赛方法及要求,且在比赛的过程中能够
充分展现出 1 个动作的关键技术特征。
互评
师评
★★★:掌握比赛方法及要求,且在比赛的过程中能
够充分展现出 2 个或 2 个以上动作的关键技术特征。
(5)作业分析:让学生模拟体操比赛,通过平衡接爬行、平衡接滚动组合
练习,发展学生的支撑、滚翻、攀爬、平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比赛的规则意识。
(6)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体育展示和比赛中,展现出顽
强拼搏,自尊自信,乐于展示,遵守比赛规则的意志品质。
(7)作业提交:请在家长帮助下拍摄准备姿势—单脚站立平衡(3 秒)—
爬行动作(3—5 米)—单脚站立(3 秒)—直体滚动(3—5 米)—结束姿势的
组合练习视频发给老师。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1.组合动作一:直体侧滚翻 3 周+俯支撑 30 秒
2.组合动作二:爬行 5 米+闭眼单脚站立平衡 15 秒
(二)单元作业检测方法
开展家庭“体育小达人”称号活动,和爸爸妈妈进行荣誉争夺赛。一人发
令两人比赛,每人比赛 2 次。最终比赛成绩叠加得分高的获取荣誉称号。活动
开始前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选择安全的比赛场地和器材。比赛结束后和爸爸
妈妈做适当的身心放松练习。
1.组合动作一方法:在床(或瑜伽垫)上,由体操准备姿势开始,听到发令
后比赛者快速平躺在床(或瑜伽垫)上,连续做两次左右侧滚翻后做俯支撑。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自评
组合练习:直体侧滚翻 ★:俯支撑保持 20 秒以下
3 周+俯支撑
★★:俯支撑保持 20—30 秒
互评
★★★:俯支撑保持 30 秒及以上
师评
22
2.组合动作二方法:选择较宽敞的场地,由支撑动作准备姿势开始,听到
发令后比赛者向前爬行 5 米后做闭眼单脚站立。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评价)
评价形式
自评
组合练习:爬行 5 米+ ★:保持 10 秒及以下
闭眼单脚站立平衡
★★:保持 15 秒
互评
★★★:闭眼单脚站立保持 30 秒及以上
师评
(三)单元作业检测评价:
本单元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测试过程中注意动作完成的时间及
定性评价;同时依据典型动作单脚站立平衡、爬行、直体侧滚翻的技术动作的关
键特征进行定量评价。
1.单脚站立平衡动作如下图:
单脚站立平衡动作整体构成序列综合检测表
姓名
下肢
头与躯干
上肢
整
体 1.支撑腿足 2.非支撑 3.双腿 4. 挺 胸 5.头与躯 6. 保 持 双
评 底稳定置于 腿 弯 曲 , 皆能保 抬头,目 干能够保 臂 水 平 外
测 地面上,膝部 未触碰支 持 平 视前方。 持稳定且 展,无多余
✓ 无明显弯曲。 撑腿。
或
衡。
直立。
动作。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O
定量
评价
定性
评价
备注:
(1)表格中 1、3、6 部分是综合评测的基础动作环节,是完成高质量动作的必要
条件,其完成质量将对整个动作连贯性、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
23
(2)表格中 2、4、5 部分是综合评测的调控动作环节,是进行动作精细调整的控
制变量,通过动作调控以适应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确保动作顺利完成。
(3)定量评价:记录测试条件、动作测试完成标准和测试场地布置;记录单脚站
立的时间(s)。
(4)定性评价:记录动作评测的单个动作环节完成质量,“✓”为成功、“O”
为失败;定性评价等次共分为三等,依次是优秀、中等、一般。
2.爬行动作如下图:
爬行动作整体构成序列综合检测表
姓
名
下肢
头与躯干
上肢
整
体
检
测
1.双脚与 2.手与 3.保持头 4.双臂支撑
肩同宽, 脚配 与 有力,与肩同
5.肩
部两
6.手臂能够
与对侧腿交
脚前掌稳 合动作 躯干的稳 宽稳定放置
定置于平 流畅、 定与水平, 平面上,爬行
面上,双 无明显 无明显抖 过程中上臂
膝曲,手 停顿。 动,髋部两 与胸部夹角
侧无 替协调用力,
明显 双臂不超过
上下 身体中线,双
✓
或
O
起伏
和晃
动。
侧动作幅度
适度。
腿交替协
调发力。
侧无上下 稳定在 90 度
起伏。
左右,双肘不
弯曲。
定
量
评
价
定
性
评
价
备注:
(1)表格中 1、3、5 部分是综合评测的基础动作环节,是完成高质量动作的必
要条件,其完成质量将对整个动作连贯性、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
(2)表格中 2、4、6 部分是综合评测的调控作环节,是进行动作精细调整的控
24
制变量,通过动作调控以适应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确保动作顺利完成。
(3)定量评价:儿童爬行测试过程中的动作完成质量和测试场地布置;记录儿
童 10m 爬行的时间(s)和手脚移动的总次数。
(4)定性评价:记录动作评测的单个动作环节完成质量,“✓”为成功、“O”
为失败;定性评价等次共分为三等,依次是优秀、中等、一般。
3.直体侧滚翻动作如下图:
侧滚翻动作整体构成序列综合检测表
姓
名
预备阶段
头与躯
干
推进阶段
头与躯干
结束阶段
头与躯干
整
体
评
测
下
肢
上肢
下肢
上肢
1.
2. 始 终 3. 双 4. 双 5.先转髋, 6. 双 7.身体上下
睁 开 双 臂 并 腿 伸 后转肩,随 臂 伸 部 协 调 用
眼 , 全 拢、伸 直、脚 后身体上下 直、贴 力,
双
腿
并
身 挺 直 直,紧 绷直, 部肌群协调 近 头 制动后呈仰
拢、 呈 仰 卧 贴 头 不 触 发力牵拉脊 部 两 卧或俯卧姿
✓
或
O
伸
或 俯 卧 部 两 地 借 柱翻转超越 侧 , 不 态。
直。 体姿。 侧。 力。 90 ° 垂 直 触 地
面。 借力。
定量
评价
定性
评价
备注:
(1)表格中 1、3、4、6 部分是综合评测的基础动作环节,是完成高质量动作的
必要条件,其完成质量将对整个动作连贯性、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
(2)表格中 2、5、7 部分是综合评测的调控动作环节,是进行动作精细调整的控
制变量,通过动作调控以适应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确保动作顺利完成。
(3)定量评价:记录测试条件、动作测试完成标准和测试场地布置;记录连续 5
次完成侧滚翻的时间(s)与距离(m)。
(4)定性评价:记录动作评测的单个动作环节完成质量,“✓”为成功、“O”为
25
失败;定性评价等次共分为三等,依次是优秀、中等、一般。
(四)单元检测时间要求:准备活动和身心放松各 3-5 分钟;每个组合动作
检测 2 次,每次 1 分钟间歇 2 分钟,总时长约 30 分钟左右。
(五)单元检测作业分析:根据学生不同的运动能力,分层次进行个体练习、
亲子活动等,对于学生动作整体构成序列进行综合检测,通过侧滚翻、俯支撑、
爬行、单脚站立平衡,发展学生滚翻、支撑、平衡及攀爬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
习和掌握体操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单元检测设计意图: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
行为、体育品德”理念,严格遵循新课标四位一体“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
人格、锤炼意志”要求执行。通过“侧滚翻接俯支撑”、“爬行接闭眼单脚站立
平衡”练习,依靠大肌肉群参与完成身体姿态控制和身体位移的相关动作。培养
学生的滚翻、支撑、攀爬、平衡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上肢、身体核心力量、身
体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及意志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单元的作业检测中了解所
学体操类活动基本知识和动作方法,并与家长有互动、有交流,有运动乐趣、有
情感体验,从而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体育素养、运动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
七、练习注意事项
1.运动时,着装要舒适,以运动装、运动鞋为佳。
2.充分热身6—8分钟,使身体发热进入锻炼状态为宜。
3.参照体育课放松方法,进行3-4分钟的自主放松,达到放松身心目的。
4.选择适宜的场地开展活动,合理补充水分,缓解身体疲劳。
5.请在家长的监督下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注意用眼卫生。
八、作业反馈机制
依托各班级体育作业提交平台(钉钉、QQ、微信),学生将进行练习视
频的提交;学生自主评价作业完成情况,同伴互相评价完成效果,组内约
定完成时效;教师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锻炼水平,制定课堂教学策略,
精准指导学生再练习活动。
九、单元作业设计反思
(一)作业情况:
本单元作业以兴趣激发、任务驱动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练习,每天作业设置
自主评价,记录动作及心率变化,作业上交率为 100%,练习时间达到 30 分钟以
上的达 85%,25 分钟以上达 93.2%,运动负荷达到要求的 72.1%,发热的达 98.6%。
综合评价结果达到三星级以上达 76.4%,达到二星级以上的为 100%。从上述数据
来看,本作业目标达成度较好,学生基本能够按照布置要求进行活动练习。从单
元质量检测及综合应用能力来看,学生运用动作技能能力较好。
(二)作业建议:
26
本单元作业设计根据作业反馈情况,考虑到完成对象为一年级学生,依
据身心发展规律、运动能力水平等特点,可进一步优化设计内容,建议:
1.注重亲子化,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很难独自完成作业,需要家长的帮
助。运动行为的培养及在练习过程中体验如何与他人合作练习。
2.注重生活化,作业内容的设计体验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实
际生活中动手操作的能力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3.注重情景化,通过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感知运动带来的快乐,享
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提高运动能力,养成运动习惯,为
今后体育家庭锻炼奠定基础。
27
人教版一至二年级第四章 基本身体活动第一节 走与游戏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至二年级第四章 基本身体活动第一节 走与游戏精品当堂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元《走与游戏》单元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 一年级 《跳短绳》: 这是一份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 一年级 《跳短绳》,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元信息,单元分析,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作业设计思路,课时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 一年级 《武术》: 这是一份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 一年级 《武术》,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元信息,单元分析,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作业设计思路,课时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