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专题17:九上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专题17:九上文言文阅读(含解析)第1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专题17:九上文言文阅读(含解析)第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专题17:九上文言文阅读(含解析)第3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专题17:九上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专题17:九上文言文阅读(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甲乙二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7:九上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

    一、(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
    (乙)
    ①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②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③余自钱塘移守胶西②,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③;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④,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为苟全⑤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④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⑥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⑦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⑧,曰:“乐哉游乎!”
    ⑤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⑨
    注:①餔,吃。啜,喝。糟,浊酒。醨,薄酒。②胶西,指密州,今天的诸城市。③蔽采椽之居,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④比,连续,常常。登,丰收。⑤苟全,大致完备。⑥庶几,表希望或推测。⑦卢敖,秦时人。遁,隐居。⑧秫,黏高粱,可以做烧酒。瀹(yuè),煮。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改任密州太守,勤政厉为,密州政局初定,于是修葺园圃北旧台一新,并作文记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③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守:
    ④南望马耳、常山                       南:
    2.分别概括两文所体现的“忧乐观”并说明其由来。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二、(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①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午: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未:下午一点到三点。申:下午三点到五点。②夕春:夕阳。
    4.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非丝非竹   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不知人之乐   学而不思则罔
    C.皆在朝日始出   皆指目陈胜 D.月景尤为清绝   哀转久绝
    5.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安可为俗士道哉?
    6.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与“伛偻提携”都指代老人和孩子。
    B.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心旷神怡”都出自《醉翁亭记》。
    C.【乙】文“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既写出了杭人游湖的时间,又引出了下文作者对湖景的描写。
    D.【甲】【乙】两文都是游记散文,所选片段都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甲】【乙】两文中都写到了“乐”,结合选文简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三、(2022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②,水与提平,丝管夹岸。跌坐③古根上,茗饮④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⑤,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⑥,喧嚣怒诟⑦,山情水意,了不相属⑧,于乐何有也。
    (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
    【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②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跌(fū)坐:双脚交叠而坐。④茗(níng)饮:饮茶。⑥侑(yò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⑥筵(yán)中人:设席饮酒的人。⑦诟(gòu):骂。⑧了不相属(zhǔ):全不相关。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拥毳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拥:______
    (2)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       谓:______
    9.下面是前人阅读【甲】文后的两处批注。你认为这两处批注恰当吗?请选择其中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批注:景象寒气逼人)
    (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画)
    10.【甲】文中舟子的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为什么?
    11.【甲】【乙】两段选文中主人公的“痴行”有多重内涵。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四、请你参与“范仲淹的情怀”阅读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利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瑾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②,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③。”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④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⑤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殍殣(piǎo jì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号召民间富户卖出余粮。③役:事。④敖仓:粮仓。⑤无虑:大约,不少于。
    1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为术甚备
    课内迁移法: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1)______
    仰食于公私者
    查阅词典法:①脸向上;②仰视:③敬慕;④依靠。
    (2)______

    1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15.【甲】【乙】两文共同表达了范仲淹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五、阅读甲乙二文,回答问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南阳刘驎之①,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②。于时苻坚临江③,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訏谟④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⑤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⑥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⑦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南阳刘驎之》
    【注】①刘驎之(lín):字子骥,南阳(今属河南)人。②阳岐:村名。③临江:指兵临长江。④訏谟(mó):宏图大计。⑤赠贶 (kuàng):赠送礼物。⑥上明:东晋时曾是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南。⑦翛(xiāo)然:超脱自在的祥子。
    16.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文有关内容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即入正题,第2段描写洞庭湖“胜状”,以“然则”一转,提出“异”字,开启下文。
    B.甲文3、4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抒发“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C.甲文第5段作者范仲淹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D.乙文中的刘驎之超然退隐,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
    17.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
    B.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
    C.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
    D.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缘道以乞穷乏     (4)值己匮乏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南阳刘驎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
    20.写出《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政治抱负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这种政治抱负也是他恪守的人生信条。


    六、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谈谈范仲淹是如何实践的。
    【阅读链接】
    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济之,不计家用有无。既显,门中如贫贱时,家人不识富贵之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②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③以悲泫然④不能自已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①委: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和景明                         景:日光
    B.沙鸥翔集                         集:集合
    C.林木历历可数                  历历:清清楚楚
    D.意致闲淡。                    意:情趣
    2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B.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C.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D.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2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昼夜之美景,乙文第二段描写的是洞庭湖一日之中的不同景象。
    B.甲文中“把酒临风”与乙文中“取酒共酌”两句,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的真实写照。
    C.乙文描写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楼前正对着君山,楼的景观因水而雄壮,因山而美丽。
    D.乙文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上午“闲淡”,中午“雄快”,傍晚“愀然以悲”。
    2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
    ②余奉使契丹   使:
    26.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山之僧智仙也          好奇之士也 B.而不知人之乐   闻而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D.醒能述以文者   归而以琴写之
    2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28.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回答。
    【甲】文:
    【乙】文:
    29.《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30.以下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赢得生前身后名
    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无丝竹之乱耳         终岁不闻丝竹声
    C.往来而不绝者,       湖中人鸟声俱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临危不惧
    31.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32.甲文通篇用一种句式“也”字句,有人说“也”字太多,也有人说“也”字妙用,透露作者真性情。请从下列两个句子中任选一个,说说简化句与原句有什么异同。
    (1)“环滁皆山也”简化为“环滁皆山”。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简化成“作亭者智仙,名之者太守”。
    33.乙文中的“与民共乐”的思想,在甲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九、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乙】
    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与之对枰③。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④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⑤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对枰(píng):对坐下棋。④参错:杂乱不齐。⑤怀远:人名。
    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
    (2)拥毳衣炉火   拥:________
    (3)僧澄波善弈   弈:________
    (4)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曳:________
    35.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不 图 观 瀑 之 娱 一 至 于 斯 亭 之 功 大 矣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37.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
    38.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心已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3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3)余挐一小舟
    4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B.①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C.①从武林门而西。                    ②学而不思则罔。
    D.①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41.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湖心亭看雪》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初至西湖记》表达了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4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冬日雪后的西湖,《初至西湖记》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景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①迫近;②因为;③任知州;④向南。
    2.甲文的忧乐观是“先忧后乐”,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来;乙文的忧乐观是“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从“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而来。
    3.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篇之中,借景抒情,对比手法。
    【解析】
    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②句意: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以,因为;
    ③句意: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守,任知州;
    ④句意:从台上向南望马耳、常山。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2.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作者观点的把握,要结合相关句子来分析。
    阅读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这句话点明了作者的忧乐观,即“先忧后乐”,也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阅读乙文,“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的意思是“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这句话点明了作者的忧乐观,即“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一个知足者常乐的人。
    3.
    此题考查比较阅读,要求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共同之处。
    甲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篇之中。第①段叙述事情的本末,交代作记的缘由;第②段描写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第③④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游人的不同心情,借景抒情;第⑤段抒情议论,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政治抱负。第③④段运用对比手法,一暗一明,一悲一喜,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乙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篇之中。第①段,从正面论述超然于物外的快乐;第②段从反面论述不超然必会悲哀的道理;第③段叙述自己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的情景;第④段描写登台远望的景象,借景抒情,抒发了对“超然台”的喜爱之情;第⑤段交待了其弟苏辙(子由)为此台命名并作赋的事,画龙点睛。第①②段运用对比手法一正一反,正反对照,有力地论证了只有超然于物外,才能无往而不乐;如果超然于物内,则必悲哀的道理。
    参考译文:
    甲: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
    乙: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4.D
    5.(1)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2)哪里可以对一般人说呢?
    6.B
    7.【甲】文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乙】文表现出作者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和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解析】
    4.
    A.都为名词,都是指“弦乐器”;
    B.都表示转折,都译为“但是、却”;
    C.都为副词,都译为“都”;
    D.副词,极/动词,消失;
    故选D。
    5.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从:跟从;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安:表反问,怎么、哪里;俗士:指一般人;道:说;哉:语气词,呢。
    6.
    B.“心旷神怡”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
    故选B。
    7.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可知,表面上太守因出游之乐,宴酣之乐而内心愉悦,实际上太守的快乐是建立在游人之乐的基础上的,展现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
    根据【乙】文“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可知,作者与“俗士”不同,能够领略到“朝日始出,夕春未下”时西湖的美丽景致,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喜爱清新雅致地月景,表现了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甲】参考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参考译文: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岚设色之美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清新雅致到了极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
    8.     穿着,带着     认为
    9.(1)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2)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
    10.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语气。因为舟子对于作者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环境下独去看雪、痴迷于山水的行为是不理解的。
    11.(1)痴迷山水,表达对山水美景的喜爱;(2)表达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
    【解析】
    8.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
    (1)句意为: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拥:穿着,带着。
    (2)句意为:而我们私下认为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谓:认为。
    9.
    本题考查批注的评析,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大雪封湖之状,读来如觉寒气逼人。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故“景象寒气逼人”的批注是合适。
    (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以空灵之笔来写描绘湖中雪景,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构成一幅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故“文中有画”的批注是合适。
    10.
    本文考查文意理解。“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故此处的语调是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舟子无法理解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11.
    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理解。
    甲文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痴迷山水的美丽。“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
    乙文“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提平,丝管夹岸。跌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春日出游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痴迷。“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意思是“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写出了作者和俗人对待美景的不同方式,认为摆宴设席与美景丝毫无关,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
    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王生章甫、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中有薄薄的雾气,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
    12.     详尽,完备     依靠
    13.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14.(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2)(范仲淹)告诉他们说:“饥荒之年工钱极低,可以大力兴办土木建筑这类事。”
    15.【甲】文中范仲淹假托“古仁人”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他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乙】文中,范仲淹在饥年打开粮仓赈济灾民,鼓励民间赛船,动员佛寺大兴土木,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复苏经济,让濒于绝境的贫苦百姓凭劳力换得米粮,这些都是他济世情怀的体现。
    【解析】
    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为术甚备: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结合课内迁移法可知,备:完备,详细。仰食于公私者: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人。根据查阅词典法可知,仰:依靠。
    13.本题考查划分停顿。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本句翻译: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是岁”表示时间需与后文断开,“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是对情况的具体介绍,“皆文正之惠也”是总结概括。故断句: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1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1)尝,曾经。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2)谕:告诉。饥岁:饥荒之年。兴:兴办。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可见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乙】文“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希文乃纵民竞渡”“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以及“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可以看出范仲淹范仲淹在饥年不仅能够打开粮仓赈济灾民,而且还鼓励民间赛船,动员佛寺大兴土木,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提供工作机会,不仅让濒于绝境的贫苦百姓凭劳力换得米粮得以活命,还最大程度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这些可以看出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政治抱负体现在他采取的实际行动中。
    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
    16.D
    17.C
    18.(1)因为;(2)通“嘱”嘱托;(3)沿着;(4)正赶上
    19.南阳刘驎之,高尚直率擅长史传,在阳岐隐居。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乐善好施,帮助他人不计较自己得失;显贵时自己及家人依然保持清廉俭朴的生活作风;这种扶危济困、清正廉洁的品质,正是他对先忧后乐的政治主张的实践。
    【解析】
    1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根据乙文“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可知,刘驎之是一见到桓冲,便陈说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超然自在地辞去职务。并不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
    故选D。
    17.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刘驎之从命,于是上船出发,不过桓冲送的礼物他自己没有收下,一路上都拿来送给贫苦的人,等到了上明,礼物也都送完了。“驎之”做主语,“闻”“升”“受”“缘”是动词,做谓语,停顿节奏为: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
    故选C。
    18.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2)句意为: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属,通假字,同“嘱”,嘱托;
    (3)句意为:一路上都拿来送给贫苦的人。缘,沿着;
    (4)句意为:正赶上自己短缺了。值,正赶上。
    19.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斯,这;则,就;去,离开;国,国都;萧然,萧条的样子;极,极点;
    (2)高,高尚;率,直率;善,擅长;于,在。
    20.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甲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表达了范仲淹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的远大的政治抱负。用原文回答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一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之后的精神。在链接材料里,结合“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济之,不计家用有无”可以看出范仲淹无论是贫困时还是发达后,都会先考虑帮助他人,不考虑自己的生活处境;结合“既显,门中如贫贱时,家人不识富贵之乐”可以看出范仲淹即使自己显贵时,也与家人保持着清廉俭朴的生活作风。这种优秀的品质,正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的最好实践。
    参考译文:
    甲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文:南阳人刘驎之,高尚直率,熟悉历史,隐居在阳岐。当时,苻坚大军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要施展宏图抱负,就聘刘驎之做自己的长史,派人开船去迎接他,馈赠的礼物也很厚重。刘驎之从命,于是上船出发,不过桓冲送的礼物他自己没有收下,一路上都拿来送给贫苦的人,等到了上明,礼物也都送完了。他一见到桓冲,就陈说自己没有什么才能,然后潇洒地辞去了职务。他在阳岐住了多年,不管衣服和食物有多少,都与村里的人共同分享。正赶上自己短缺了,村人也会厚待他,他与乡里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安乐。
    链接材料翻译:范仲淹天性喜欢赠与,别人有急用,一定帮助他,不考虑家里的用度是否足够。发达之后,家里还像贫困时一般,家里的人不知道富贵的快乐。
    21.B
    22.B
    23.D
    24.(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如雪山汹涌起伏,震动摇撼着城郭。
    【解析】
    21.
    考查翻译文言文字词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求学生平时注重积累,特别注意重点篇目的熟记;再者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另外重要的文言实词必须翻译出来,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B.“沙鸥翔集”意思是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故选B。
    22.
    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画线句意思是: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所以正确划分为: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故选B。
    2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D.“乙文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表述有误,阅读文章可知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的。“闲谈”是因为“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雄快”是因为“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愀然以悲”是因为“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
    故选D。
    24.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浮光,浮动的光;跃金,像跳动的金子;静影,静静的月影;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2)句重点词语:猛风,狂风;大起,大作;湖浪奔腾,湖面波浪奔腾;雪山汹涌,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
    参考译文: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洞庭湖是沅江、湘江等九条河流汇集而成。而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早早晚晚,看尽它变幻无穷的吞吐之态,这是岳阳楼奇特的地方。楼前面是君山,像一尊雀尾炉,劈开水面,正对着这座楼,山上的树木清晰可数。所以楼的气势,有了水才雄壮,有了山才美丽。
    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像白色丝绢一样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
    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25.(1)散开、消散(2)出使
    26.B
    27.有《醉翁吟》的曲谱而没有词,于是我写下了词来赠送他。
    28.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29.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解析】
    25.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的句意是: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开:散开、消散。
    (2)“余奉使契丹”的句意是:我奉命出使契丹。使:出使。
    26.
    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也:都是“助词,表判断”;
    B.而:表转折,却/表顺承,并,并且;
    C.于:都是“介词,在”;
    D.以:都是“介词,用”;
    故选B。
    27.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声(声音)、辞(词)、乃(于是)、为(填写)、以(来)”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8.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符合题意的内容作答。甲文中的“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和乙文中的“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分别交代了醉翁亭的建造者,一个是智仙和尚;一个中“我”。据此用原句作答即可。
    29.
    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酵翁亭记》一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作答时可结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能同其乐”等内容,作者的“乐”是“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与民同乐”。据此可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我在滁州建了座醉翁亭,太常博士沈遵是一个好奇的人,听说后前去游览。喜爱这里的青山绿水,回来创作了一支宫声三叠的琴曲《醉翁吟》。去年的秋天,我奉命出使契丹,沈遵与我在恩州、冀州恰好相会。喝酒到深夜,拿起琴弹奏了此曲,有曲谱却没有词,于是我填了词赠送给他。
    30.B
    3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
    32.(1)①原句加上“也”,表判断语气,又显得节奏舒缓。②包含着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丽山水环境的欣赏;③引领原文众多“也”字句,匠心独运,营造一种叙事抒情风格。简化句显得语气平淡,属于平实说明。(大意符合要求即可)
    (2)①原句用设问句式,加上结尾的“也”字,使节奏减慢,语气舒缓,②还透出作者任性自得的惬意,舒卷自如的趣味,③解释说明中有一种淡雅的幽默,富有诗意。简化句显得语气呆板,生硬,平淡,属于平实说明。(大意符合要求即可)
    33.与民同乐集中体现在滁人游和太守宴的具体场景中。滁州人男女老少都爱去山林里游玩,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样的游乐场景,就是政治清明、太平祥和的象征,百姓和乐,太守自信、得意。太守与宾客同游,酒食取自山间,简朴而别有滋味;没有高贵的丝竹管弦,只有投壶弈棋而已,这种山林野趣,可谓醉在其中,乐在其中。(大意符合要求即可)
    【解析】
    30.
    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实词,还要注意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
    A.命名/出名/美名;
    B.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指音乐;
    C.断绝/消失/绝妙;
    D.居高面下/靠近/面对;
    故选B。
    31.
    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重点词:酣:尽情地喝酒;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射:投射。弈:下棋。
    32.
    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内容和句式特点旨进行分析。
    ①“环滁皆山也”意思是“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表判断语气,读起来节奏舒缓,富有韵味;“环滁皆山也”包含着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秀美山水环境的欣赏。同时,这句话作为文章首句,引领原文众多“也”字句,匠心独运,营造一种叙事抒情风格。“环滁皆山”是对滁州城周围环境的平实说明,语气平淡,不能表达作者的欣赏、喜爱之情。
    ②“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采用了设问句式,“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句末带“也”字,语气舒缓,“太守自谓也”还透露出作者任性自得的惬意。在介绍建亭者和命名者时,包含着一种自得的幽默。“作亭者智仙,名之者太守”属于平实说明,显得呆板、生硬,语气平淡,缺少韵味。
    33.
    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由【甲】文“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可知,滁州的男女老少都爱去山林里游玩,往来不绝,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这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
    由【甲】“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射者中,弈者胜”,酒食取自山间,简朴而别有滋味;没有高贵的丝竹管弦,只有投壶弈棋而已。与百姓同游,与宾客欢饮,欢乐祥和,自在和乐,太守“颓然乎其间”,这正是太守与民同乐的集中体现。
    参考译文:
    【甲】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并寄托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洌,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乙】 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于是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34.     这     抱,持,这里是穿着     下棋     拖,拖拉
    35.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36.(1)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
    37.甲文从视觉角度写景,乙文从听觉角度写景。
    38.《湖心亭看雪》写雪景,表现出清新雅致的特点;《峡江寺飞泉亭记》选段写飞泉亭,表现出万籁合奏,美妙至极的特点。
    【解析】
    34.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是日更定矣”的句意是: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是:代词,这。
    (2)“拥毳衣炉火”的句意是: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拥:抱,持,这里是穿着,裹着。
    (3)“僧澄波善弈”的句意是:澄波法师擅长下棋。弈:下棋。
    (4)“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的句意是:又有手杖触地的声音像从云中传来。曳:拖,拖拉。
    35.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的意思是:想不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然到了这般境界,这亭子的功劳实在大啊!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36.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三日(多日)、俱(全,都)、绝(消失)”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复(再)、作(起,这里是‘响起’)”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景角度的分析。从“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以看出,【甲】文写景侧重于视觉角度;从“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⑤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可以看出,【乙】文写景侧重于从听觉角度。
    38.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从【甲】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以看出,作者写景时采用白描和对比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妙的西湖夜雪图,写出了雪后西湖景色的清新雅致。从【乙】文“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可知,乙文主要从游人的感受角度写飞泉亭,突出了坐在飞泉亭上万籁合奏,美妙至极的特点。
    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乙】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厚的诗集,来求我作序。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
    39.(1)还(2)抬(3)撑(船)
    40.A
    41.B
    42.(1)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颜面,柔和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
    43.《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手法写景(或答出“白描”也可)。
    《初至西湖记》连用四个比喻,语言生动,浓墨重彩,描绘了西湖美景。
    【解析】
    39.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更:还。
    (2)句意: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举:抬头。
    (3)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
    40.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 者:都是助词,解释为“……的人”;
    B. 其:代词,他的/副词,表示反问语气。
    C. 而:连词,表示承接/连词,表示转折
    D. 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故选A。
    41.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B.从甲文的“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可以看出,两人相遇之时甚是开心,因此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选项中的“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表达不妥,故选B。
    42.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句子时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1)沆砀(hàng 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上下一白: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一:全。
    (2)娥:美女的黛眉。颊:颜面。绫:绸缎。注意四个短句要翻译成统一的句式。
    43.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从两个语段中分别找到景色描写的句子:从《湖心亭看雪》的写景语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可以看出,作者是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描绘所见之景,使用的是白描手法。而《初至西湖记》的写景语句连用四个比喻,如“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语言生动,描绘了西湖美景。
    甲文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文译文:
    从杭州武林门向西行走,远远看见保俶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颜面,柔和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绘(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在归宿途中,草草领略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专题19: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专题19: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一钱太守》,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专题17:九上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专题17:九上文言文阅读(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甲乙二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专题19: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专题19: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一钱太守》,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