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课教案
展开25 王戎不取道旁李(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重点】
1.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重点)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
|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故事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都喜欢看历史精典故事吗?说说你看过哪些历史精典故事? 师:本单元,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历史精典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过渡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第一个历史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看看从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吧!(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这里由故事导入,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资料介绍 〔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戎马一生诸子百家竞赛唯一 (重点指导生字: 戎:“戎”和“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shù”; 诸:不要只读一半音,不要读成“zhě”; 竞:“竞”和“竟”是形近字,都读“jìng”。)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注意声母易读错:诸(zhū) 竞(jìng) 。 注意韵母易读错:戎(róng)。 (2)学习多音字:折(zhé shé zhē)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②读一读: 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尝 的确如此。 竞走 曾经。 唯 争着跑过去。 信然 只有。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在路边看到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认为必是苦李。)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 四、学习“会写字” 戎、尝、诸、竞、唯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诸、唯”属于“左窄右宽”;“衔”属于左中右结构;“尝、竞”是上下结构的字,“尝”上宽下窄;“竞”上小下大; “戎”是右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微、缓”和上下结构的字“茂”,学生练写。 戎:戈字左边没有撇、斜钩要长,下边一横稍往上拉、中间是一撇不是一竖。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初步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六、当堂检测 七、课后作业
|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重点)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
|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师:王戎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王戎不取道旁李》神话故事,仔细读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王戎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其他孩子“竞走取之”,只有王戎“巍然不动”) 三、精读古文,深入理解。 过渡: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个词语提的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诸”说明当时一起游玩的小孩很多,不是一两个,练习下文就知道当时其他孩子求取摘李子了,从侧面表现出王戎的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思考:其他孩子的表现与司马光的举动有什么关系? (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王戎观察的细致入微和推理判断的正确。) 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 为什么? (1)品尝(2)曾经(3)尝试 (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同桌说,指名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 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板书:起因:路边李树多子)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师:谁来说说第二幅? (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老师这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诸小儿怎么做的? (竞走) 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经过: 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动) 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 谁来说第三幅?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 (你怎么不摘李?你傻啦,为什么不去?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人问之,“之”是谁? (“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方法指导: 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 注释,好比拐杖,它可以帮助我们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门径。阅读文言文时,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然而,拐杖不是腿。用好注释,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分析,独立思考。 运用: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的注释是:李子很多,树枝快压断了。需要根据注释补充意思为:(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实,压得树枝都弯下去。 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 小古文是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 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采光了。) 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板书:结果:果为苦李) 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仔细观察 善于动脑 推理判断)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力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其次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3.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 (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合作朗读 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 五、课堂小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六、当堂检测(选做) 1.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教材课后题第2题。) 2.课后寻找其他的人物故事,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七、课后作业(选做)
|
|
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起因:路边李子多 仔细观察
经过: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动 善于动脑
结果:果为苦李 推理判断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在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从培养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开始着手,做到让学生读准节奏,才能正确理解意思。第一节课以读为主,理解大意,再做到熟读成诵。第二节课是以精读理解字意,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用法,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明白期中蕴含的哲理。教学环节上安排,把全文按照五个画面分开,让学生通过这五个画面,理解每字每句话的意思。图文结合,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不足之处:
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的方法,比如范读,课件作用,但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够到位,留下了许多遗憾。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改进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题导入,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感知理解,总结全文,阅读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精读小古文,小结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