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同步练习试题之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4757453/0-169292238905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同步练习试题之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同步练习试题之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同步练习试题之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同学们都在忙碌地复习自己的功课,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前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同步练习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一、选择题1. 如图,在10×6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将△ABC平移到△DEF的位置,下面正确的平移步骤是( )A.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B.先把△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C.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D.先把△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3. 如图,将△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A′OB′,若∠AOB=15°,则∠AOB′的度数是( )A.25° B.30° C.35° D.40°4. 将四边形ABCD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那么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A.(6,1) B.(0,1) C.(0,-3) D.(6,-3)5. P是正△ABC内的一点,若将△P1BA,则∠PBP1的度数是( )A.45° B.60° C.90° D.120°二、填空题1.如图所示,△ABC沿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若BE=2㎝,则CF= .2.如图,在等边△ABC中,AB=6,D是BC的中点,将△ABD绕点A旋转后得到△ACE,那么线段DE的长度为 .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为CD边上的一点,DE=1.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得△ABE′,连接EE′,则EE′的长等于__________.4.如图,在△ABC中,AB=BC,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α,得到△A1BC1,A1B交AC于点E,A1C1分别交AC,BC于点D,F,下列结论: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①∠CDF=α;②A1E=CF;③DF=FC;④AD=CE;⑤A1F=CE.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图形的平移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