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平衡
展开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平衡
一、单选题
1.(2023春·浙江绍兴·高三校联考期中)将18mol的气体平均分成两份,分别通入容器A、容器B(容积均为1L),其中一容器为绝热环境,另一容器为25℃恒温环境,在容器内均发生: ,相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容器A
0
0.8
1.5
2
2.3
2.4
2.4
容器B
0
1
1.8
2.5
3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A为25℃恒温环境,计算可知该温度下达平衡后化学平衡常数
B.当容器B中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时,可以说明气体的分解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C.0~60min内,25℃恒温环境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D.可通过降低容器的温度,从而加快逆反应的速率,达到抑制气体分解的目的
2.(2023春·浙江·高三校联考期中)和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已知:(a、b、c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开2molHI分子中的H-I键所需的能量大约是(b+c-a)kJ
B.形成2molH-I键放出的热量大于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吸收的总热量
C.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g)和2mol(g),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等于2akJ
D.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与上述反应能量变化图一致
3.(2023·河北张家口·统考二模)我国在H2和CO合成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向某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为2:1的比例充入H2和CO,发生反应:。测得不同压强下的平衡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该反应的焓变ΔH>0
C.N点时对应该反应的
D.M、N两点使用不同催化剂时,正反应速率可能相等
4.(2023春·山东青岛·高三青岛二中校考期中)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选项为
①,ab段的消耗量小于bc段的消耗量
②浓度:a点小于c点
③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④体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⑤混合物颜色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⑥反应在c点到达平衡
⑦逆反应速率图像在此时间段内和上图趋势相同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⑤⑦ D.③④⑤
5.(2023春·重庆九龙坡·高三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联考期中)在碳中性循环的模式下,通过制备甲醇能减少或避免向大气中排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使用铜基催化剂时,体系内发生如下反应:
① kJ⋅mol
② 2kJ⋅mol
③
在两个相同容器内以1∶3的比例分别充入和,其压强分别为2 MPa和5 MPa,测得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kJ⋅mol
B.曲线Ⅰ压强为5 MPa,曲线Ⅱ压强为2 MPa
C.随温度升高转化率先减小后增大,其原因是低温下主要发生反应①,高温主要发生反应②
D.若将纵坐标改为产率,则图像变化趋势与原图一致
6.(2023春·浙江·高三校联考期中)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一定有
B
向5mLKI溶液中滴加5-6滴相同浓度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KI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C
用硫酸将铂丝洗净,蘸取X溶液进行焰色试验,观察到火焰呈绿色
X溶液中一定有
D
向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少量水,温度降低
该反应吸热
A.A B.B C.C D.D
7.(2023春·湖北黄冈·高三校联考期中)从含Cl-和I-的混合溶液中得到AgCl和AgI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沉淀I”步骤中发生的反应有:Ag++Cl-=AgCl↓,Ag++I-=AgI↓
B.AgCl可溶于4 mol∙L−1的氨水,原因是生成配离子[Ag(NH3)2]+,使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C.“溶解”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2NH3=[Ag(NH3)2]+
D.“沉淀Ⅱ”步骤中可以用盐酸代替硝酸
8.(2023·广东梅州·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B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C
比较和酸性强弱
相同温度下,测定等浓度的和溶液的pH
D
比较和的大小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其中继续滴加几滴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
A.A B.B C.C D.D
9.(2023春·安徽芜湖·高三芜湖一中校考期中)工业上合成氨反应为 ,对于国计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下列有关合成氨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将温度升高至500℃左右,不仅可提高的产量,还可提高平衡产率
C.将生成的氨及时的液化分离,有利于反应向生成氨的方向进行
D.工业生产合成氨时,压强越大越好
10.(2023春·江苏无锡·高三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校考期中)在2L恒温密闭容器中通入气体X并发生反应:(正反应放热),X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有、无催化剂的情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进行到a点时放出的热量多于反应进行到b点时放出的热量
B.虚线表示使用催化剂的情形
C.反应从开始到a点的平均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D.b、c两点表明反应在相应的条件下达到了最大限度
11.(2023春·江西南昌·高三南昌市第三中学校考期中)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在某催化剂表面上发生氨的分解反应:,测得不同起始浓度和催化剂表面积下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编号
时间/min
c(NH3)/(10-3mol•L-1)
表面积/cm2
0
20
40
60
80
①
a
2.40
2.00
1.60
1.20
0.80
②
a
1.20
0.80
0.40
x
③
2a
2.40
1.60
0.80
0.40
0.40
A.实验①,0~20min内,v(N2)=1.00×10-5mol•L-1•min-1
B.实验③,60min时处于平衡状态
C.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D.相同条件下,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
12.(2023春·上海·高三期末)合成氨反应为。图1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2表示在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平衡时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自发反应,由图1可得加入适当的催化剂,E和都减小
B.图2中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从起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为,则的变化曲线为d
C.图3中,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的转化率最高的是b点
D.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图3中和表示温度,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则:
13.(2023·全国·模拟预测)在一个体积恒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① 和反应② ,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及气体总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升高温度,反应①的平衡常数减小
C.A点正反应速率与B点逆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是
D.在B点时氨气的转化率为50%
14.(2023·安徽宣城·统考二模)“衣食住行,还有医药,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这些。”习主席如是说。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布料涤纶()的单体有两种
B.合成氨工业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合成氨选择较高温度是为了提高产率
C.建筑住宅楼所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D.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药物,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青蒿素属于萃取操作
二、非选择题
15.(2023春·四川遂宁·高三四川省蓬溪中学校校考期中)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一定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可发生下列反应:。下表为反应在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
0
500
1000
1500
(mol)
10.00
7.04
4.96
4.96
请回答:
(1)从反应开始到500 s,生成的平均速率_______。
(2)温度下,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_______。
(3)NO和NO2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在此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4)对于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不可能100%转化为
C.该条件下当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D.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以提高该反应进行的程度
E.200℃时,转化率几乎为0,可能原因是能量不足以破坏的分子间作用力
(5)①若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发生反应:,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解释正反应速率如图变化的原因:_______。
②氮的另一种氢化物肼(),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键能是指破坏1 mol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下列共价键的键能信息如表所示:
共价键
N-H
N-N
O=O
O-H
键能(kJ/mol)
391
161
498
946
463
关于反应,则32g 与完全反应将放出热量_______kJ。
16.(2022秋·陕西西安·高三长安一中校考期末)高温条件下,H2S可以发生热解反应:2H2S(g)2H2(g)+S2(g) ΔH>0。
(1)在某温度下,将1mol H2S气体放入某恒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当下述各量不再改变时,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体系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质量 c.容器的体积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e.混合气体中H2S的体积分数
(2)在某温度T1℃、100KPa下,将1molH2S气体放入某恒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平衡时混合气体中H2S和H2的分压相等,H2S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若达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2L,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3)在某温度T2℃、100KPa下,将1molH2S气体和n molAr(n分别等于0、1、2、3、4)同时放入上述恒压密闭容器中,热分解反应过程中H2S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已知1.7秒时均已达到平衡)如图所示:
①图中n=4对应的曲线为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②通过与(2)中数据的对比,可判断出T1___________T2(填“>”、“<”、“=”或“无法确定”)
17.(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正定中学校考阶段练习)Ⅰ.在1×105Pa, 25℃时,H-H键、N ≡N键和N- 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945 kJ·mol-1和391 kJ·mol-1。
(1)①根据上述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25℃时,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消耗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理论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实际生产中,加入0.5 mol氮气和1.5 mol氢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 Q1与Q2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Q1> 2Q2 b. Q1<2Q2 C. Q1=2Q2 d.2Q1>Q2
Ⅱ. 某可逆反应在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0~3 min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4)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v(A)=2v(B)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2v正(A)=v逆(B)
d.容器内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
(5)在密闭容器里,通入一定量的A、B、C,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后,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速率会减小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正催化剂 ③减小容器容积
Ⅲ.为了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其装置如图:
(6)乙装置中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7)丙装置中溶液碱性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8)假设开始时甲装置中两电极质量相等,导线中转移0.3 mol电子时,两电极质量相差___________ g。
1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某空间站的生命保障系统功能之一是实现氧循环,其中涉及反应:CO2(g)+4H2(g)CH4(g)+2H2O(g)
(1)某研究小组模拟该反应,温度t下,向容积为10L的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1 mol CO2和0.1 mol H2,反应平衡后测得容器中n(CH4)=0.05 mol。则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2)在相同条件下,CO2(g)与H2(g)还会发生不利于氧循环的副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在反应器中按n(CO2):n(H2)=1:4通入反应物,在不同温度、不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进行到2min时,测得反应器中CH3OH、CH4浓度(μmol·L-1)如下表所示
催化剂
t=350℃
t=400℃
c(CH3OH)
c(CH4)
c(CH3OH)
c(CH4)
催化剂I
10.8
12722
345.2
42780
催化剂II
9.2
10775
34
38932
在选择使用催化剂Ⅰ和350℃条件下反应,0~2min生成CH3OH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μmol·L-1·min-1;若某空间站的生命保障系统实际选择使用催化剂Ⅱ和400℃的反应条件,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2H2S(g)⇌2H2(g)+S2(g) ΔH>0,绝热条件下,温度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S2的含量降低,可知A为绝热条件,B为恒温条件。
【详解】A.B为25℃恒温环境,平衡时c(S2)=3mol/L,列三段式可知,则平衡常数K== =12,A错误;
B.容器B中为恒温条件,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中的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一直不变,无法说明说明H2S气体的分解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B错误;
C.容器B为25℃恒温环境,60min时S2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0~60min内,参加反应的H2S的物质的量为6mol,则H2S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为6mol/L,则容积为1L的容器中硫化氢的反应速率为,C正确;
D.降低容器的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慢,D错误;
故答案为:C。
2.B
【详解】A.△H=反应物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b kJ/mol+c kJ/mol-2E(H-I)=-akJ/mol,得到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E(H-I)约为(a+b+c) kJ,A错误;
B.该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则形成2molH-I键放出的热量大于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吸收的总热量,B正确;
C.有一定的限度,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C错误;
D.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为吸热反应,能量变化图与上述反应能量变化图不一致,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A.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反应,所以压强越大,平衡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的平衡体积分数越高,,A项正确;
B.温度升高,的平衡体积分数减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B项错误;
C.N点时对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M点相同,列三段式,,M点的平衡体积分数即物质的量分数为40%,则,解得x=0.67,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3-2×0.67=1.66mol,p(H2)=,p(CO)=, p(CH3OH)=,该反应的,C项正确;
D.M、N两点使用不同催化剂时,催化剂活性不同,速率不同,压强也不同,正反应速率可能相等,D项正确;
故选:B。
4.B
【详解】①时,vΔt=Δc,根据图像可知,ab段反应物浓度变化Δc小于bc段,则ab段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小于bc段,即ab段的消耗量小于bc段的消耗量,故①正确;
②反应向正反应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所以NO2浓度a点大于c点,故②错误;
③从a到c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③错误;
④在绝热条件下,温度改变,则该反应压强也发生改变,故体系压强不再变化,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④正确;
⑤混合物颜色不再变化,说明二氧化氮浓度不再变化,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⑤正确;
⑥当正反应速率不变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由图可知,c点正反应速率开始减小,所以c点不是平衡点,故⑥错误;
⑦该时间段内,在达到平衡之前,生成物浓度一直在变大,逆反应速率应该一直变大,故⑦错误;
故①④⑤正确;
故选B。
5.D
【详解】A.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③=①-②, kJ·mol,A正确;
B.直接涉及转化的反应为①、②,压强增大时,①平衡右移,②不移动,总体转化率增大,曲线Ⅰ为5 MPa,曲线Ⅱ为2 MPa,B正确;
C.反应①放热,反应②吸热,故低温下主要发生反应①,高温下主要发生反应②,温度升高时反应①平衡左移,转化率减小,到一定温度时发生反应②,且随温度升高平衡右移,转化率增大,总体先减小后增大,C正确;
D.只有反应①③才生成甲醇,均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甲醇产率降低,D错误;
故选D。
6.B
【详解】A.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或Ag+,故A错误;
B.向5mLKI溶液中滴加5-6滴相同浓度溶液,发生反应,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虽Fe3+不足,但溶液中仍有Fe3+,说明KI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故B正确;
C.做焰色试验,应该先用盐酸将铂丝洗净,故C错误;
D.向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少量水,不是化学反应,所以不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
选B。
7.C
【分析】向含Cl-和I-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酸化硝酸银溶液生成碘化银、氯化银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氨水,氯化银沉淀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硝酸,得到氯化银沉淀,过滤。
【详解】A.根据前面分析“沉淀I”主要是沉淀氯离子和碘离子,则发生的反应有:Ag++Cl-=AgCl↓,Ag++I-=AgI↓,故A正确;
B. AgCl(s)存在溶解平衡,向AgCl(s)溶解平衡溶液中加入4 mol∙L−1的氨水,生成配离子[Ag(NH3)2]+,致使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正确;
C.“溶解”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Cl+2NH3∙H2O=[Ag(NH3)2]++Cl-+2H2O,故C错误;
D.“沉淀Ⅱ”步骤中可以用盐酸代替硝酸,将[Ag(NH3)2]+中NH3与氢离子反应,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8.C
【详解】A.Fe3+与I-反应,Fe3+过量,无论是否存在平衡溶液中均存在Fe3+遇KSCN变红,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苯酚和溴水反应产生三溴苯酚,但其与苯互溶而无法分离。可以选择NaOH溶液洗涤分液,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酸的酸性越弱对应的盐水解程度越强,对比等浓度的 NaHCO3 和 CH3COONa 溶液的pH可确定H2CO3 和CH3COOH酸性强弱,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一般情况下,溶解度大的可以转化为溶解度小的沉淀。同类型的,Ksp大的转化为Ksp小的。但该反应中AgNO3过量,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中有AgNO3与KI产生黄色沉淀,无法实现沉淀间的转化,无法确定大小,D项不能实现实验目的;
故选C。
9.C
【详解】A.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合成氨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产率降低,B错误;
C.将生成的氨及时液化分离,减小生成物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反应向生成氨的方向进行,C正确;
D.合成氨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氨的生成,但压强越大,对生产设备的要求越高,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工业生产,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反应进行到a点时与反应进行到b点时相比,进行到a点消耗的X量要少,则放出的热量少,故A错误;
B.从图中看出,虚线是增大了反应速率,平衡时n(X)没有变化,说明虚线表示使用催化剂的情形,故B正确;
C.反应从开始到a点的平均反应速率可表示为,故C正确;
D.b、c两点时物质的量不变,均达到平衡状态,则b、c两点表明反应在相应的条件下达到了最大限度,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1.C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20min时,实验①消耗氨气的浓度为(2.40—2.00) ×10-3mol/L=4.00 ×10-4mol/L,由方程式可知,0~20min内氮气的反应速率为=1.00×10-5 mol/(L·min),故A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③中60min时氨气的浓度与80min时相同,说明6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处于平衡状态,故B正确;
C.由表格数据可知,20min时,实验①消耗氨气的浓度为(2.40—2.00) ×10-3mol/L=4.00 ×10-4mol/L,实验②消耗氨气的浓度为(1.20—0.80) ×10-3mol/L=4.00 ×10-4mol/L,则相同时间内实验①消耗氨气的浓度与实验②相等,说明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20min时,实验①消耗氨气的浓度为(2.40—2.00) ×10-3mol/L=4.00 ×10-4mol/L,实验③消耗氨气的浓度为(2.40—1.60) ×10-3mol/L=8.00 ×10-4mol/L,则相同时间内实验①消耗氨气的浓度小于实验③,说明相同条件下,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12.B
【详解】A.加入催化剂活化能E降低,但不影响焓变,△H不变,由图1可知,合成氨是焓减熵减过程,△G<0反应自发进行,根据△G=△H−T△S可知,该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故A错误;
B.由图2可知,0~10min内氮气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6mol−0.3mol=0.3mol,,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H2)=3v(N2)=3×0.015mol/(L•min)=0.045mol/(L•min),11min压缩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故n(N2)的变化曲线为d,故B正确;
C.图3表示平衡时氨气含量与氢气起始物质的量关系,曲线上各点都处于平衡状态,故a、b、c都处于平衡状态,达平衡后,增大氢气用量,氮气的转化率增大,故a、b、c三点中,c的氮气的转化率最高,故C错误;
D.由图3可知,氢气的起始物质的量相同时,温度T1平衡后,氨气的含量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温度T1<T2,温度越高化学平衡越低,故K1>K2,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3.B
【详解】A.容器体积始终不变,气体质量随着反应进行发生改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选项A错误;
B.反应①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选项B正确;
C.由图可知,A点时反应正向进行,,B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点到B点过程中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则,选项C错误;
D.由图可知,B点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50%,气体总浓度为,则平衡时氨气的浓度为,消耗氨气的浓度为,则B点时氨气的转化率为,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4.B
【详解】A.属于高分子聚酯化合物,合成其化合物的单体有和两种,故A正确;
B.合成氨是用铁触媒作催化剂,在500℃、20MPa~50MPa下进行,自此温度下催化剂活性最高,故B错误;
C.复合材料是一种混合物,是将几种化学、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混合得到性能更加优异的材料,所以建筑住宅楼所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故C正确;
D.根据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不同,从溶解性小的溶剂里向溶解性大的溶剂里转移,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性大于水中,所以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青蒿素属于萃取操作,故D正确;
故选B。
15.(1)
(2)50.4%
(3) NO+NO2+2NaOH = 2NaNO2+H2O 1:1
(4)CE
(5) 温度升高大于反应物浓度下降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使正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浓度下降大于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使正反应速率减小;t3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87.5kJ/mol
【详解】(1);
故答案为:;
(2)根据数据可知,1000s时反应达到平衡,;故答案为:50.4%;
(3)NO和NO2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2NaOH = 2NaNO2+H2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比为1:1;
(4)A.刚开始反应时候,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浓度最小,则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最小,A正确;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N2O5不可能100%转化,B正确;
C.根据公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恒容容器的体积不变,则密度不变,C错误;
D.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促进平衡正向进行,D正确;
E.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物理性质,E错误;
故答案为:CE;
(5)①温度升高大于反应物浓度下降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使正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浓度下降大于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使正反应速率减小;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②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生成物键能=;
故答案为:287.5kJ/mol。
16.(1)cde
(2) 50% 0.125
(3) e 该体系恒压,通入稀有气体相当于给体系减压,该反应中反应物中气体的系数小于产物中气体的系数,减压平衡正移,H2S的转化率增大,通入的稀有气体越多,H2S的转化率越大,因此n=4时H2S的转化率最大,应对应曲线e >
【详解】(1)a.该体系为恒压体系,不管是否达到平衡该体系的压强都恒定不变,a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b.该体系的生成物和反应物都是气体,不管是否达到平衡该体系中混合气体的质量都保持恒定,b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c.该反应中气体反应物的系数之和小于气体生成物的系数之和,未达到平衡则体系中气体分子数不确定,则容器的体积会变化,达到平衡则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c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d.体系内的混合气体的总质量确定,未达到平衡则气体总分子数目不恒定,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也会变化,达到平衡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d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e.混合气体中H2S的体积分数和反应程度有关,达到平衡则混合气体中H2S的体积分数恒定,e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答案选cde。
(2)平衡时混合气体中H2S和H2的分压相等,说明平衡时有n(H2S)=n(H2),则设xmolH2S转化为了生成物,则有1-x=x,解得x=0.5,则H2S的平衡转化率为。若达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2L,则根据题意,平衡时c(H2S)=0.25mol/L,c(H2)=0.25mol/L,c(S2)=0.125mol/L,则K=mol/L。
(3)①该体系恒压,通入稀有气体相当于给体系减压,该反应中反应物中气体的系数小于产物中气体的系数,减压平衡正移,H2S的转化率增大,通入的稀有气体越多,H2S的转化率越大,因此n=4时H2S的转化率最大,应对应曲线e。
②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则平衡正移,H2S的转化率则更高,当温度为T1时,H2S的转化率为50%,当温度为T2时,H2S的转化率(n=0)小于50%,则T1>T2。
17.(1) 放热 a
(2)2A(g)+B(g) 2C(g)
(3)0.1mol·L-1·min-1
(4)d
(5)①
(6)
(7)减弱
(8)18
【详解】(1)①根据反应过程中,断键时吸收能量,形成键的时候放热,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2NH3中,断裂键需要的能量时945+3×436=2253kJ,形成键时放出的能量是6×391=2346kJ,故放出的多,放出了能量为93kJ,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②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实际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理论值,故Q1>2Q2,故选a;
(2)根据图像判断,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增大的物质生成物,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的A、B、C物质的量之比为(5-3): (2-1): (4-2)=2:1:2;且因为2min后各物质都存在,且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达到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方程式为:2A(g)+B(g) 2C(g);
(3)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 mol·L-1·min-1;
(4)a.速率没有说明正逆,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装置,a不符合题意;
b.容器体积和气体总质量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不符合题意;
c.不同物质的速率比值不等于系数比,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不能说明达到平衡,c不符合题意;
d.容器内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平衡不再移动,能作为平衡标志,故d符合题意;
故选答案d;
(5)根据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降低温度时速率会减小,加入正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物质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选①;
(6)乙装置中铝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
(7)丙装置中总反应为甲烷和氧气、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反应消耗氢氧根离子,故溶液碱性减弱;
(8)甲装置中两电极质量相等,反应时铁极溶解生成亚铁离子,Pt极上铜离子得到电子析出铜单质,导线中转移0.3 mol电子时,铁极减小0.15mol铁,质量为8.4g,Pt极析出0.15mol铜,质量为9.6g,两电极质量相差18g。
18.(1)50%或0.5
(2) 5.4 相同催化剂,400℃的反应速率更快,相同温度,催化剂Ⅱ副产物浓度低,甲烷与甲醇比例高
【详解】(1)温度t下,向容积为10L的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1 mol CO2和0.1 mol H2,反应平衡后测得容器中n(CH4)=0.05 mol,则CO2的转化率为.
(2)在选择使用催化剂Ⅰ和350℃条件下反应,由表中信息可知,0~2minCH3OH的浓度由0增加到10.8 μmol·L-1,因此,0~2min生成CH3OH的平均反应速率为;由表中信息可知,在选择使用催化剂Ⅰ和350℃条件下反应, 0~2minCH3OH的浓度由0增加到10.8 μmol·L-1,c(CH4):c(CH3OH)=12722:10.8≈1178;在选择使用催化剂Ⅱ和350℃的反应条件下,0~2minCH3OH的浓度由0增加到9.2 μmol·L-1,c(CH4):c(CH3OH)=10775:9.2≈1171;在选择使用催化剂Ⅰ和400℃条件下反应, 0~2minCH3OH的浓度由0增加到345.2μmol·L-1,c(CH4):c(CH3OH)=42780:345.2≈124;在选择使用催化剂Ⅱ和400℃的反应条件下,0~2minCH3OH的浓度由0增加到34μmol·L-1,c(CH4):c(CH3OH)=38932:341145.因此,若某空间站的生命保障系统实际选择使用催化剂Ⅱ和400℃的反应条件的原因是:相同催化剂,400℃的反应速率更快,相同温度,催化剂Ⅱ副产物浓度低,甲烷与甲醇比例高。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平衡: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平衡,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平衡: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平衡,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平衡: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平衡,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