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师用书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师用书01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师用书02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师用书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师用书

    展开

    第三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褶皱

    (1)形成原因: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

    (2)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背斜

    向斜

    岩层形态

    向上拱起

    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

    中间老、两翼新

    中间新、两翼老

    常见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倒置地形

    2.断层

    (1)定义:强大的压力、张力超出岩石的承受能力,岩层发生断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对地貌的影响。

    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地貌,或派生出其他地貌,如东非大裂谷

    垂直

    相对上升(地垒)

    发育成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方向

    相对下降(地堑)

    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层沿线

    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1.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由多个不规则的板块组成,板块上覆于软流层之上。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2.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运动

    形成的地貌

    相向运动

    巨大山系、海沟、岛弧

    相离运动

    裂谷、海洋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1.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

    项目

    表现

    原因

    方式选择

    首选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与铁路相比,公路的建设成本低、难度较小

    线路分布

    主要分布在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地势相对和缓

    延伸方向

    迂回前进

    降低道路的坡度

    生态环保

    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

    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范自然灾害

    2.山地交通运输的变化

    (1)原因: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变化:越来越多地采用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

    (3)目的: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

    考点一 地质构造

    (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甲处(  )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思维培养】

    知识储备

    材料信息

    图像:①为沉积物,②是砂岩,③为大理岩,④是花岗岩;甲处岩层向下凹陷

    调运知识

    沉积岩的主要特点;褶皱、断层构造的成因及特点

    思维路径

    第(1)题

    第(2)题

    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向斜构造

    【我的解答】(1)B (2)A

     褶皱和断层的比较

    褶皱和断层是两种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项目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岩层形态

    向上拱起

    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岩层新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断层相对上升的一侧,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相对下沉的一侧,常形成谷地或低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地质构造的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结合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下水出露成泉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煤矿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注意: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油、气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

    避开断层

    断层处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隧道避开

    向斜

    向斜是雨水汇集区,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隧道选在

    背斜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考向1 地质构造的判读

    祁连山北坡酒泉盆地南缘发生过强烈褶皱活动,相邻的南部背斜向北推覆到下图所示地区地表之上(这种外来的地层称为推覆体),经长期复杂的地质作用后,形成出露下伏地层的安门口构造窗、与周围岩石地质年代不连续的飞来峰—妖魔山,构造剖面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透过安门口构造窗可以看到的构造地貌是( C )

    A.背斜   B.向斜

    C.背斜谷   D.向斜谷

    2.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地区( A )

    ①O1与J之间发生过地壳抬升与外力侵蚀

    ②妖魔山是推覆体被侵蚀的残留物

    ③下伏地层被侵蚀形成构造窗

    ④北侧O1、O2为连续地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向2 地质构造的意义

    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其相对强弱制约着地貌的发展方向。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据此完成 3~4题。

    3.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指出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推测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是(  )

    ①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

    ②丁为背斜构造,岩层不易被风化侵蚀

    ③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微弱

    丁处岩石的性质与其他地方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3.A 4.B 解析:第3题,甲处为背斜,属于天然的储油、储气构造,有利于钻探;乙、丁为向斜,丙为断层,其储存的油气资源少。故选A。第4题,据图可知,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①正确;丁为向斜构造,岩层坚硬,②错误;该区域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弱,③正确;丁处为沉积岩,岩石的性质与其他地方相同,④错误。故选B。

    考点二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1)~(2)题。

    (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

    (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思维培养】

    知识储备

    材料信息

    图像:阿留申海沟位于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太平洋

    调运知识

    六大板块的位置及运动特点;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思维路径

    第(1)题

    第(2)题

    【我的解答】(1)D (2)C

     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1.生长边界

    示意图

    地形

    实例

    裂谷、断层

    非洲板块内部:东非大裂谷

    海岭、海洋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冰岛、大西洋、中大西洋海岭。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红海、死海

    2.消亡边界

    示意图

    地形

    实例

    山脉、高原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喜马拉雅山脉

    岛弧、海沟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新西兰南、北二岛

    海岸山脉、岛弧、海沟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岛弧;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

     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

    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而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亚欧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

     解释火山、地震分布及成因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此火山、地震活动多分布于板块交界处附近。

    考向1 板块构造运动

    图1示意海底平顶山的形成过程,其中箭头表示板块的移动方向;图2示意太平洋火山群岛分布,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岩浆喷发点依次形成的,岛屿边缘的数字表示其形成的距今时间(单位:百万年)。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造成图1中火山顶部平坦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B )

    A.风化   B.侵蚀

    C.沉积   D.岩浆活动

    2.根据图2信息判断,图中的太平洋板块( B )

    A.向东南移动

    B.向西北移动

    C.移动速度逐渐加快

    D.移动速度逐渐减慢

    考向2 板块运动对火山、地震的影响

    (2022·广东联考)地处板块交界处的堪察加半岛,是环太平洋“火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200多座第四纪火山。位于堪察加半岛中北部的克柳切夫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下图为堪察加半岛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堪察加半岛活火山发育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火山喷发频繁

    B.海洋地壳薄,岩浆易喷出

    C.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

    D.岛弧发生断裂,裂隙发育

    4.组成堪察加半岛的主要岩石(  )

    A.表面多有纹理

    B.存在气孔构造

    C.可以找到化石

    D.片理结构明显

    3.C 4.B 解析:第3题,依据图中信息,堪察加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沿地壳裂隙喷出形成火山。第4题,堪察加半岛多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出岩,在岩浆喷出到地面时,温度和压力骤减,所含挥发性成分以气体的形式逸出,使孔洞保留在岩石中,形成气孔构造,因此,存在气孔构造是喷出岩的主要特征之一;表面多有纹理的是大理岩,可以找到化石的是沉积岩,片理结构明显的是变质岩。

    考点三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太原天龙山公路全长30千米,为太原西山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公路宛若惊龙,腾飞在山脊之上,从起点到终点有四座高架桥和一处隧道。下图示意其中一座高架桥。据此完成(1)~(3)题。

    (1)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布线(  )

    A.投资少   B.起伏

    C.易施工   D.线路短

    (2)天龙山公路除了具有旅游功能外,还有利于防范(  )

    ①火灾 ②水灾 ③生态破坏 ④地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图示高架桥的修建主要是为了(  )

    A.增加景点   B.连接景区

    C.方便观景   D.降低坡度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

    公路布局:沿山脊布线,道路随地形起伏变化,因此起伏大;

    ②建设多层高架桥或隧道:降低道路坡度;投资多,技术难度;不一定比沿谷地布线的线路

    调动和运用知识

    公路建在山脊上,不会受到火灾、水灾的破坏,发生火灾、水灾时,可以安全、及时地将游客运出景区

    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

    地震对山脊上公路的破坏不会比山谷中的公路小

    综合思维

    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分布,无法盘山展线,只能建设多层高架桥或隧道以降低道路坡度,高架桥盘旋上升,使道路坡度减小,有利于车辆通过

    人地协调观

    在山脊上修公路不利于保护生态

    【我的解答】(1)B (2)A (3)D

     山区交通线路的选取原则与原因

    项目

    一般原则

    原因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低,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线

    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尽可能多地经过居民点;⑥尽量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线路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施工难度;③保障施工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安全性;⑤避免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线

    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山区交通线选址的技巧

    1.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安全,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例如,下图中在EF之间修建一般公路,应选择EHF;EF之间修建高速公路,可以在G处修建隧道,选择EGF。

    2.尽量穿过等高线稀疏地区

    (1)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这些地方坡度较缓,利于工程建设和行车安全。

    (2)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保证工程安全。

    (3)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

    3.选择地势较低处修建

    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交通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交通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交通线。

    考向1 山区交通线路的选择

    读某地区平面图,完成1~2题。

    1.综合图中信息,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是( C )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资源

    2.为发展a城镇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c港口城市的公路。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 A )

    A.①线路   B.②线路 

    C.③线路   D.④线路

    考向2 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

    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边境樟木镇,是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拥有外贸、边贸公司20余家,日平均流动人口1 000人左右,年商品交易额已突破2亿元,对内辐射西藏及相邻省区,对外辐射尼泊尔及毗邻国家和地区。下图为中尼边境交通图(图1)和樟木口岸放大图(图2)。据此完成3~4题。

    图1       图2

    3.樟木口岸区道路弯曲,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气候 

    C.人口   D.地形

    4.图1中数据212最可能是(  )

    A.聂拉木到定日的路程(千米)   

    B.无霜期(天)

    C.年降水量(毫米)   

    D.相对高度(米)

    3.D 4.A 解析:第3题,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因受山地地形影响,山区道路应选在缓坡,陡坡呈“之”字形弯曲。故选D。4题,观察图分析,两个城市之间根据距离远近不同而出现不同数据,所以212很可能是聂拉木到定日的路程。故选A。

    考向3 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修建难度巨大,设计时速160~200千米,成为继318国道(国家级干线公路)之后从川西入藏的又一交通干线。据此完成5~6 题。

    5.川藏铁路设计时速明显低于东部新建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A.沿途人口稀疏   B.高寒缺氧

    C.地形地质复杂   D.气候多

    6与318国道相比,川藏铁路(  )

    A.连接更多城镇   B.桥隧比更低

    C.建设成本更低   D.连续性更好

    5.C 6.D 解析:第5题,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跨越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地势起伏大,地质环境复杂,桥隧比大,而东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所以川藏铁路设计时速明显低于东部新建铁路,C正确。沿途人口密度对其时速的影响相对较小,A错误。高寒缺氧、气候多变不是影响其时速的最主要原因,B、D错误。第6题,国道连接的城镇更多,A错误。国道展线长,而铁路多以直达为主,铁路的桥隧比更高,B错误。国道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但受自然因素(如天气、滑坡、泥石流等)影响大,其连续性较铁路低,铁路的建设成本高,连续性更好,C错误,D正确。

    (2022·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  )

    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

    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

    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

    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

    【判图流程】

    【我的解答】B

    地质剖面图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质剖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图件。地质剖面图与地质图相配合,可以获得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地质剖面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剖面方向、地形及地层的岩性、厚度、年代及产状,它可表现出褶皱形态、断层性质、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地壳运动状况及所受到的地质作用等。

    图1     图2

    图3

    第一步: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的岩层类型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2甲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3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2),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第二步:判断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1 M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3丙处)。

    第三步: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

    图1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3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3中乙处的地貌类型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

    第四步: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2022·扬州模拟)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地区可能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岩浆侵入—下沉沉积—岩层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下沉沉积—岩层断裂—抬升侵蚀—岩浆侵入—下沉沉积

    C.下沉沉积—岩浆侵入—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层断裂

    D.抬升侵蚀—岩浆侵入下沉沉积岩层断裂下沉沉积

    2图中所示该地岩层断裂前岩石形成时的环境特征是(  )

    A.温暖广阔的浅海   B.干旱寒冷的大陆

    C.封闭的高原山地   D.开阔的内陆盆地

    1.C 2.A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花岗岩切断了页岩,说明页岩先形成,页岩为沉积岩,所以先有下沉沉积,页岩形成后,有岩浆侵入;页岩及花岗岩表面深度不同且高低不平,说明有抬升过程,抬升后被外力侵蚀。侵蚀面上有新的沉积层(石灰岩),说明又发生了下沉沉积。断层切断了所有岩层,说明断层形成最晚。第2题,据图可知岩层断裂前形成的岩石为石灰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下形成的,所以当时的环境特征为温暖广阔的浅海。

    (2021·北京卷)读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3~4题。

    甲        乙

    丙        丁

    3.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

    4.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D 4.C 解析:第3题,花岗岩是地下岩浆向上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之上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形成变质岩,花岗岩形成于地下,丁图花岗岩位于地下,甲、乙、丙图花岗岩出露地表,说明丁图最早出现。因地壳抬升,花岗岩之上的变质岩被外力侵蚀,其厚度逐渐变薄,部分区域花岗岩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花岗岩表面变得起伏不平,因此丁图之后应该是乙图,再以后是丙图;甲图中出现断层,使原来的花岗岩、变质岩发生断裂错位,相对下沉的部分接受沉积,出现松散沉积物。因此正确的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丁乙丙甲。故选D。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中,①是花岗岩,形成最早;②④是变质岩,形成晚于①花岗岩;③是松散沉积物,形成于断层下降岩块上。因此最初是断层使原来的变质岩发生断裂,形成②④两块变质岩,其中④是下降岩块,之后在④之上沉积形成松散沉积物,故形成最晚的是③。故选C。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重要湖泊,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枯水期面积约为500平方千米,丰水期面积超过4 000平方千米,“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是其真实写照。下图为鄱阳湖所在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鄱阳湖属于(  )

    A.海迹湖   B.构造湖

    C.火山口湖   D.牛轭湖

    6.图中P处的构造地貌是(  )

    A.向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山   D.背斜谷

    5.B 6.D 解析:第5题,由鄱阳湖所在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可知,鄱阳湖为地壳断裂下陷后积水而成的湖泊,属于构造湖,故选B。第6题,据图可知P处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破碎,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故图中P处的构造地貌为背斜谷,选D。

    十八 构造地貌的形成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23·浙江1月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岩浆岩(  )

    ①沿断层F侵入 ②切穿背斜轴部 ③切穿向斜轴部 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1.A 2.C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浆岩位于断层F中,说明岩浆沿断层F侵入,形成岩浆岩,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岩层两翼新中间老,为背斜,岩浆岩切穿背斜轴部,②正确,③错误;岩浆岩将寒武纪岩层切断,说明岩浆岩形成晚于寒武纪,④错误。第2题,该地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岩石,然后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变形,在进一步受到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发生岩浆活动,所以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2022·淮安模拟)正断层和逆断层均为地质构造中断层的类型。正断层指上盘(断层面以上岩块)沿断层面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断层1、断层2分别属于(  )

    A.正断层 正断层   B.正断层 逆断层

    C.逆断层 正断层   D.逆断层 逆断层

    4.下列岩层及地质作用在图示区域最晚形成的是(  )

    A.砂砾层   B.黏土层

    C.花岗岩   D.断层

    3.A 4.C 解析:第3题,正断层指上盘(断层面以上岩块)沿断层面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结合图示可知,断层1左侧为上盘,右侧为下盘,上盘相对下降,因此断层1是正断层;断层2右侧为上盘,左侧为下盘,上盘相对下降,因此断层2也为正断层。第4题,由图可知,剖面图中最完整的是花岗岩,没有被断层切割,因此选项中岩浆侵入冷却形成花岗岩的时间最晚,要晚于断层1的形成;区域地质运动过程首先是外力作用导致黏土层和砂砾层的沉积,然后是地壳断裂导致形成断层1,之后是岩浆侵入冷却形成花岗岩。

    太平洋板块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底山脉)或孤立海山(洋底火山)。1963年,地质学家为夏威夷—帝王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热点顺次形成的。下图为太平洋夏威夷—帝王海山链位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图中单位Ma表示一百万年)。据此完成5~6题。

    5.帝王海山链(  )

    A.整体向南移动   B.主体为花岗岩

    C.较夏威夷岛链年轻   D.未出露水面

    6.4 700万年前,帝王海山链延伸方向出现变化,标志着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曾发生改变。推测大觉寺海山出现后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

    A.正南方向   B.正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5.D 6.D 解析:第5题,根据图片,夏威夷岛的年龄为0Ma,为火山活动热点所在的位置。热点与板块是相对运动关系,图示太平洋板块中越向西北的海底火山形成时代越早,说明越向西北的海底火山越早经过火山活动热点所在的位置,由此可以推断出太平洋板块移动的方向是西北方向,A错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B错误;夏威夷岛的年龄为0Ma,最年轻,C错误;属于海底山脉,未出露水面,D正确。故选D。第6题,大觉寺海山出现后,火山活动热点所在的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热点与板块是相对运动关系,代表板块向西北方向运动。故选D。

    二、非选择题

    7.(2023·唐山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代表断层。该区域的沉积岩层中富含地下水,但东西两侧的地下水互不连通,形成两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

    (1)指出甲、乙、丙中最有利于地下水资源钻探的部位,并阐述该地的优势。

    (2)判断图中②③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并简述依据。

    (3)用箭头(→)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断层①形成后两侧岩块在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移方向,推测导致其发生相对位移的作用力。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由材料可知,该区域的沉积岩层中富含地下水,特别是砂砾岩层储水条件最好,而且埋藏深度较浅,接近表层,易于开采钻探。第(2)题,②是砂砾岩,③是石灰岩,两者都是沉积岩,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因此②形成时间晚于③;可判断出先形成的是③,后形成的是②。第(3)题,结合图例可看出,图中断层①形成后,西侧的石灰岩、变质岩受重力作用,比东侧对应部分向下,所以,断层西侧岩块(上盘)相对下降,断层东侧岩块(下盘)相对上升。

    答案:(1)乙。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和甲、丙两地的石灰岩层相比,乙地砂砾岩层储水条件好,且位于表层(地下水埋藏)。

    (2)②岩层后形成(或③岩层先形成)。②③岩层均为沉积岩层,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

    (3)如图所示。断层西侧岩块(上盘)相对下降;断层东侧岩块(下盘)相对上升。

    作用力:重力(或张力)作用。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形(貌)效应是指某一岩层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在地质图上呈现出不同的露头形态。我国热带区域板块构造的地貌效应比我国北方地区明显。我国热带受到板块运动东、西两条“锋线”(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缝线)的夹击,青藏高原隆起速率增大,台湾岛存有我国热带唯一的末次冰期冰川遗迹。下图为台湾岛及其周边区域的板块构造(图1)及构造地貌带(图2)示意图。

    图1

    图2

    (1)指出东部“锋线”东西两侧的板块名称。

    (2)说明我国热带区域地貌效应比我国北方地区明显的主要原因。

    (3)判断台湾岛东翼褶皱山地的运动趋势并说明理由。

    (4)推测台湾岛存有我国热带唯一的末次冰期冰川遗迹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全球板块分布的相关知识可知,东部“锋线”(锋线指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缝线)的东侧为太平洋板块,其西侧为亚欧板块。第(2)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我国热带受到板块运动东、西两条“锋线”(锋线指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缝线)的夹击,青藏高原隆起速率增大。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我国热带区域距离东侧的太平洋板块与西侧的印度洋板块较近,处于两板块的汇聚地带,地质活动频繁,所以岩层在地质图上呈现出不同的露头形态更为明显,地貌效应比我国北方明显。第(3)题,读图可知,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是序号3,其西侧为序号4(中央山脉褶皱山地)和序号5(中央山脉西翼冲断丘陵),西侧为山地和丘陵,且台湾岛东翼褶皱山地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边界附近,受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其运动趋势将不断抬升。第(4)题,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台湾岛受板块挤压,山地强烈抬升,在末次冰期时期,气温显著下降,雪线下降,冰川范围扩大,形成冰川遗迹并得以保留。

    答案:(1)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2)我国热带区域距西(印度洋板块)、东(太平洋板块)两个板块汇聚边界较近;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频繁。

    (3)运动趋势:处于抬升过程中。理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正处于碰撞、挤压的相对消亡运动中;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是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左侧为山地、丘陵,说明其处于抬升过程中。

    (4)台湾岛强烈隆起;末次冰期时气温下降,雪线下降,台湾岛得以留下末次冰川遗迹。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师用书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