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9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1节走向生态文明教师用书
展开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一、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不同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及其认识
阶段 | 相互作用 | 人地关系 |
采集渔猎时代 |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 人类与环境保持原始的平衡关系,主要为依附自然 |
农业社会时期 | 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 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地主动适应和保护自然环境等思想,主要为半依附自然 |
工业社会时期 | 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大量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物排放 | 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主要表现为征服自然 |
2.生态文明
(1)含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二、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观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具体内容
(1)本质: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2)两个避免: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1)根本上: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2)具体要求。
考点一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2020·江苏卷)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量、SO2排放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
(3)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读信息 | ①相同点:我国GDP总量和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②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而GDP的增长速度加快; ③读图可知,2006年前SO2排放量呈上升趋势,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呈下降趋势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增强环境管理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①2006年以前: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排放的污染物量大; ②2006年以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措施的实施,能耗大幅下降——注重人地的协调,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
综合思维 | 结合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变化,从综合思维角度分析我国GDP、能源消费量、SO2排放量的变化及原因 |
【我的解答】
答案:(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
(2)SO2排放量先上升后下降。
(3)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
(4)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不同阶段人地思想的演变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1)生态文明的理解。
①重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核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③基本内涵: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①整体部署。
a.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b.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活。
②具体要求。
措施 | 具体做法 |
思想上 | 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 |
政策上 | 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
措施上 | 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
考向1 不同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
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利用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所示四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原始社会,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
B.农业社会,注重矿产资源的开发
C.工业社会,人地协调思想盛行
D.信息社会,环境质量逐渐改善
2.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B )
A.资源 B.科技
C.市场 D.交通
考向2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2022·揭阳模拟)生态文明的协调度是对一个地区的生态质量、经济和谐、社会发展、保障体系协调程度的评价。下图示意2010—2016年河北省生态文明子系统雷达图。据此完成3~4题。
3.2010—2016年,河北省生态文明的主要支撑系统为( )
A.经济和谐 B.社会发展
C.保障体系 D.生态质量
4.河北省在保持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需要( )
A.重视生态保护 B.推广农药使用
C.扩大耕地面积 D.改变作物熟制
3.B 4.A 解析:第3题,2010—2016年,在河北省生态文明子系统中,社会发展系统比重高,且增加趋势明显,因此社会发展是河北省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第4题,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相统一,A对;推广农药使用及扩大耕种面积都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B、C错;熟制由气候决定,难以改变,D错。
考向3 体现生态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德国政府曾承诺淘汰核电,但受2022年天然气荒的影响,放慢了弃核计划。德国在其仅约36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建有多达17座核电站。下图示意德国核电站位置。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德国核电站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 B.水源
C.政策 D.市场
6.支撑德国关闭核电站的理由是( )
A.科技水平较高 B.市场需求萎缩
C.第三产业发达 D.煤炭资源丰富
7.德国弃核后,短期内能源保障的有效措施可能是( )
A.加大常规能源的供给
B.提高进口能源比重
C.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
D.大力开发水能资源
5.B 6.A 7.B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德国核电站主要位于河流和沿海附近,说明核电站选址主要与水源有关。同时,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巨大热量,需要大量冷却水降温,B对;德国的核电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且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高科技工业园区,核电并没有围绕南部分布,说明技术不是影响德国核电站位置的主要因素,A错;国家政策会影响核电的区位选择,但不是主要因素,C错;读图可知,鲁尔区附近建设了一些核电站,但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能源充足,说明影响核电站位置的主要因素不是市场,D错。故选B。第6题,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第二产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日益短缺的常规能源,促使德国发展再生能源技术,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和传统化石能源,A对,B、C错;德国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由于煤炭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且发展火电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利于环保,且还会增加碳排放成本,D错。故选A。第7题,加大常规能源的供给,不但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烧煤需要买碳排放许可,成本会转嫁给消费者,引起民众不满,A错;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能源需求量很大,如果德国弃核后,将面临能源危机,而北欧有丰富的水能,南欧有丰富的太阳能,德国可以从这些国家及其他国家进口能源,这是短期内能源保障的有效措施,B对;德国传统产业所占比例大,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虽保护了环境,但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C错;水电站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且由于受地形地势、水能等因素的影响,德国水能资源不太丰富,需抽水蓄能,D错。故选B。
考点二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2021·浙江1月卷)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据此完成(1)~(2)题。
(1)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 )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加
C.大气吸收增加 D.地面反射增加
(2)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的优势有( )
①增加经济效益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减少土壤污染 ④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读信息 | 光伏发电系统:在大棚顶部搭建,有光伏板的遮挡,进一步减弱到达棚内的太阳辐射,从而使棚内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反射等也随之减弱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农业+新能源”的生产方式: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在几乎同样的土地面积上既种植了秀珍菇,还实现了光伏发电,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 |
学科素养 | 人地协调观 | 从人地协调可持续的角度分析“农业+新能源”这种生态高效生产方式的优点 |
综合思维 | 大气受热过程重点要了解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 |
【我的解答】(1)A (2)C
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的措施
具体措施 | 举例 |
生产方式 绿色化 | 绿色农业: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
绿色工业: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 | |
绿色服务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运输结构 | |
生活方式 绿色化 | 低碳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步行 |
严格实行垃圾分类,促进资源节约和回收利用 | |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消费品,如一次性餐具、购物袋、纸质贺卡等 |
低碳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比较
比较项目 | 低碳循环经济 | 循环经济 | 低碳经济 | |
不同点 | 提出背景 | 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 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
关注重点 | 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 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 |
定位 | 把经济活动重组成为“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 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 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 |
共同点 | 发展要求:应贯穿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 |||
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
基本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
考向1 绿色农业
品牌农业是指经营者通过取得相关质量认证、取得相应的商标权并且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口碑的农业产品,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品牌农业的产品,市场认可度高,具有质量和安全健康保证。我国有许多优质农产品,一直徘徊在自然经济的状态下,由于低值、易损、包装难等特点限制了其品牌的发展,导致“有品无牌”。下图示意品牌农业五大标准。据此完成1~2题。
1.低值、易损、包装难的农产品有( C )
A.坚果类 B.果脯类
C.鲜活水产品 D.脱水蔬菜
2.创建农产品品牌的战略措施有( A )
①创建独特标准,引领行业
②立足生态,注重质量,形成规模
③模仿知名品牌,缩短上市时间
④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向2 绿色服务业
(2023·济宁模拟)某高校研究团队对我国2015—2017年部分城市碳排放增速(ΔCO2%)与经济增速(Δ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下图)。图中e表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当e<1时,经济增长快于碳排放增长;当e>1时则相反。据此完成3~4题。
3.2015—2017年,下列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最为协调的是( )
A.武汉 B.沈阳
C.上海 D.北京
4.与低碳成熟型城市相比,低碳后发型城市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城市经济增长 B.深化能源结构调整
C.推进绿色城镇建设 D.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3.D 4.A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武汉属于低碳成长型,经济增速小于碳排放增速,需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沈阳属于低碳后发型,虽然碳排放增速为负,但经济增速也为负,需要协调发展;上海、北京属于低碳成熟型,但相比于上海,北京碳排放增速为负,且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因而北京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最为协调。第4题,低碳后发型城市经济增速多为负值,首要任务是实现经济增长;深化能源结构调整能够减少碳排放增速,但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限制作用;推进绿色城镇建设建立在城镇发展水平较高的基础上;促进低碳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城市是一种负担。
考向3 绿色低碳生活
我国大力支持绿色清洁生产,不断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支持绿色清洁生产的目的是( )
A.将污染控制在生产过程中
B.主要控制生产产品的无污染
C.防止原料、燃料的污染
D.减少产品最终报废过程中的污染
6.为“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公众应做的事情是( )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等
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D.绝对不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
5.A 6.C 解析:第5题,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是将污染控制在生产过程中,A正确。生产产品一定会有污染,不可能完全控制住,B排除。防止原料、燃料的污染,减少产品最终报废过程中的污染并不是绿色生产的目的,排除C、D。第6题,公众应广泛参与,将保护环境作为自身的自觉行动,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选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C正确。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不属于绿色低碳,应该少使用一次性物品,但注射器等为了安全考虑应该使用一次性的。
考向4 循环经济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18日,浙江省宁波市首个餐厨垃圾沼气发电项目正式投运并网。该项目配备800千瓦的沼气发电机及配套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首先对餐厨垃圾油水进行预处理,而后利用中温厌氧等过程产生的沼气发电,预计年处理餐厨垃圾约7万吨、年发电量600多万千瓦时,所发电量全部并入国家电网。下图为该项目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1)说出餐厨垃圾在预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简析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该项目运营的优势。
解析:第(1)题,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油污,处理难度大,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次生污染。解决措施从集中降解和回收利用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由图可知,餐厨垃圾沼气发电项目注重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能够避免污染环境;餐厨垃圾生产沼气后产生的沼渣、沼液可用于农业生产,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答案:(1)环境问题:油污处理难度大,可能产生次生污染。
解决措施:设置专门的油污降解池,对油污进行集中降解;油水集中分离,进行回收利用。
(2)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餐厨垃圾沼气发电项目注重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能够减轻环境污染;餐厨垃圾生产沼气后的沼液可用于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四十八 走向生态文明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生态效率是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的比值,其核心是通过最少的资源损耗和最低的环境污染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读2008—2019年长三角部分城市生态效率平均值统计表,完成1~2题。
城市 | 上海 | 南京 | 杭州 | 连云港 | 嘉兴 | 黄山 |
生态效率平均值 | 1.00 | 0.89 | 0.96 | 0.69 | 0.53 | 1.00 |
1.下列因素中,与生态效率存在正相关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C.对外开放程度 D.科学技术水平
2.为提高嘉兴生态效率,正确的措施有( )
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③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D 2.B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生态效率是“通过最少的资源损耗和最低的环境污染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故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生态效率不一定就高;第二产业比重高可能会导致资源损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生态效率下降;对外开放程度高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使得生态效率下降;科学技术水平越发达,能源和资源利用率越高,消耗越低,保护环境的技术条件越高,故与生态效率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第2题,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可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率,①正确;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能说明资源损耗低、环境污染轻,故不能提高生态效率,②错误;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并不能提高生态效率,③错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降低资源损耗,减轻环境污染,④正确。
2021年8月,全国许多省区陆续出台限电、有序用电政策。个别省区工业用电实行“停六开一”,要求制造业产能下降20%以上。据此完成3~4题。
3.本次限电政策实施的背景最可能是( )
A.实现减排目标 B.煤炭价格下跌
C.风电供应不足 D.消费市场饱和
4.制造业减轻限电影响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劳动力供应 B.研究节能新技术
C.产业全部转型 D.增加能源供应
3.A 4.B 解析:第3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拉闸限电可减少电力资源的消耗,进而可以减少煤炭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A正确。煤炭价格下跌,降低了我国发电的成本,会促使电力部门有更多资源发电,不会导致电力资源紧缺的现象, B错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风电所占比例较少,本次拉闸限电受风力影响较小,排除C。近几年受特殊情况影响,世界各地停产的工厂较多,世界市场相对广阔,不存在市场饱和的局面。第4题,碳排放主要是资源消耗过程中造成的,与劳动力并无关联,A错误。工厂大力推进节能技术的使用,能够大大降低资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B正确。制造业全部转型中的“全部”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增加能源供应并不能降低制造业所产生的碳排放,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碳排放量, D错误。故选B。
(2023·南京模拟)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6.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自然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自然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5.A 6.D 解析:第5题,图①生产活动以狩猎采集为主,说明是原始社会时期;图②生产活动表现为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并成为主导,说明是工业社会时期;图③知识劳动逐步成为主导,说明为现代文明时期;图④狩猎采集下降,种植畜牧上升并成为主导,说明是农业社会时期。第6题,②阶段为工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认识表现为人类中心论。
读某岛屿的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7~8题。
7.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有( )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了资源的合理开发
③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下列措施中,利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经济发展
③大力发展化学工业,实现产业升级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7.D 8.B 解析:第7题,从图中显示的信息来看,该地既注重发展经济(有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同时也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开发,并有水土保持林),②④正确,故选D。①③都只强调了该地的经济发展,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第8题,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该是继续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既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态环境效益,②④正确;①的做法易导致水土流失,③的做法易造成环境污染,都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下图是重庆某有机生态农场的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该生态农场远离主城区,主要考虑的条件是郊区( )
A.人口稠密、地价便宜
B.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C.污染较少、环境优美
D.地形多样、气候宜人
10.沼气池在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中作用重大,具体体现在( )
A.为农场各生产环节提供充足的能源
B.提供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
C.使用传统方法生产,减少科技使用
D.收集废弃物,增加废弃物处理成本
11.图中湿地景观的作用不包括( )
A.直接处理产生的沼液,减轻污染
B.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场发展
C.减轻农场雨涝,维护生物多样性
D.美化农场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
9.C 10.B 11.A 解析:第9题,该生态农场远离主城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郊区污染较少、环境优美,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郊区人口密度较小;远离主城区,距离市场较远;地形多样、气候宜人对生态农业生产影响较小,不是主要考虑的条件。第10题,据图可知,该农场需要从外部输入煤电能源,说明沼气池提供的能源不充足。沼气池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可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使沼气池在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中作用重大。科技与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关系不大。增加废弃物处理成本不利于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第11题,从图中可看出,沼液主要输入到绿化工程,没有直接排入湿地;湿地可以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场的发展;湿地蓄积雨水,调节旱涝不均的情况,且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湿地能够美化农场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
二、非选择题
12.(2022·成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磷矿石是磷肥及硫酸盐的原料,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磷矿石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仅次于摩洛哥,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磷矿石44%依靠小矿山获取,矿石品位低,小型矿山的平均开采回采率仅为76%,部分矿山的回采率仅为30%,大量的磷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随着我国农业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磷矿资源出现危机。下图为我国主要磷矿基地分布示意图。
(1)简述我国磷矿开采的不利条件。
(2)有专家提出,我国应限制磷矿石出口,请推测提出该观点的理由。
(3)请为我国磷矿石和磷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我国磷矿分布不均,主要位于西南地区,交通不便;我国磷矿石44%依靠小矿山获取,生产规模小;磷矿石品位低;“小型矿山的平均开采回采率仅为76%,部分矿山的回采率仅为30%,大量的磷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据此推断,生产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且磷矿石资源浪费严重。第(2)题,磷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限制磷矿石出口,保证国内供应;我国是农业大国,磷肥需求量大,对磷矿石消耗量大;限制磷矿石出口,利于保证我国农业用肥,保障粮食安全。第(3)题,“已探明储量仅次于摩洛哥,居世界第二位”,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扩大生产规模,由于磷矿石资源浪费严重,技术水平低,应该提高专业化水平;应限制磷矿石出口,发展磷矿石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开采资源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提高利用率;我国是农业大国,磷肥需求量大,应该开展新型肥料研发,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答案:(1)分布不均,生产规模小;主要位于西南地区,交通不便;磷矿石品位低;生产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磷矿石资源浪费严重。
(2)磷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磷肥需求量大;利于保证我国农业用肥,保障粮食安全。
(3)因地制宜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专业化水平;发展磷矿石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注意保护环境;提高利用率;开展新型肥料研发,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13.(2023·青岛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抉择。
材料二 据统计,北京城郊散布着各类垃圾填埋场,对城市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建设时间较早的一处垃圾填埋场。
材料三 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1)结合材料二,分析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位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材料三的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
(3)分析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
解析:第(1)题,据材料二可知,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北京西北郊,地处季风气候区,位于北京冬季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因此布局不合理。第(2)题,据材料三图可知,该模式体现了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是合理的。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第(3)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压力巨大;经济落后,资源短缺;环境危机深刻。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答案:(1)不合理。该填埋场位于北京冬季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位置。
(2)合理。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
(3)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短缺;环境危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