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猫》教案
课题:《猫》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污涩、怂恿、预警、怅然、蜷伏、畏罪潜逃”等词语的读音及词义。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学会用简洁准确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第三只猫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教学难点:
体会感情,培养怜爱弱小者、善待生命的品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一组猫的图片,学生谈猫的可爱之处;出示另一组流浪猫的图片,学生畅谈对流浪猫的看法,以及对两组猫的对比。
2、教师归纳:钱钟书帮猫打架;季羡林的老猫亦步亦趋随他散步;宗璞看着猫冢暗自神伤;海明威的著名小说《战地钟声》就是在猫的陪伴下完成的……古往今来,多少人有着爱猫情结并与猫为友。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著名作家郑振铎养猫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从他养猫的过程中,又领悟到哪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二、初步认知
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著有短篇小说《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另有《郑振铎文集》。
2、字词梳理
生字词
郑振铎(duó) 污涩(sè) 红绫(línɡ) 乞丐(ɡài) 诅骂(zǔ)
屋脊(jǐ) 懒惰(duò) 怅然(chànɡ) 蜷伏(quán) 虐待(nüè)
忧郁(yù) 惩戒(chénɡ) 妄下断语(wànɡ) 怂恿( sǒnɡ yǒnɡ )
词语解释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跑。
妄下断语:随便地下结论。
三、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内容。
1、课文中写了几只猫?(三只)
2、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并解决问题:
根据三只猫的故事把课文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只猫(1-2) 第二只猫(3-14) 第三只猫(15-34)
结合P99页课后习题第一题,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结局这几个方面,分别说说这三只猫,在课文中找出原句并划横线。
第一只猫:
来历:从隔壁要来的
外貌: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性情:很活泼
在家中的地位:招人喜爱
结局:病死
第二只猫:
来历:从舅舅家要来的
外貌:浑身黄色
性情:有趣、活泼、会爬树、会捉鼠
在家中的地位:全家人都喜爱它
结局:被一个路人捉去了
第三只猫:
来历:在门口拾来留养的
外貌:毛色花白,不好看,又很瘦;被火烧脱了好几块毛,样子更难看了。
性情:不活泼、忧郁、懒惰
在家中的地位:若有若无、不加注意、大家不喜欢它
结局:被冤枉、误打、流浪而死
四、情景再现
1、概述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
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读第17-29段)。
(答: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争当小法官,来判一判这起“芙蓉鸟被害案”(在课文中找原句)
(一)案发现场情况
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二)犯罪嫌疑人:丑猫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案发前的表现: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案发后的表现: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五)案件真凶:一只黑猫
(六)案件定性:冤案
(七)案件反思: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难过、自责、内疚)
2、第三只猫为什么会被冤枉?
第三只猫在外形、性情和家中地位上都不如前两只猫,一家人对它存有偏见私心,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所以冤枉它。
五、作业:
思考题:假如在养第一、第二只猫时,芙蓉鸟死了,作者一家会不会认为猫是凶手?他们会作何反应?
六、课堂小结
第一只 活泼可爱 招人喜爱 病亡
猫 第二只 活泼有趣 全家人都喜爱 亡失
第三只 忧郁懒惰、丑 大家都不喜欢它 冤死
初中人教部编版猫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猫教案,共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文导入,逼真描写,形象生动,巧用伏笔,结构严谨,鲜明对比,中心突出,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