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16.2* 登泰山记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6.2* 登泰山记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登泰山记》基础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登泰山记》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__代__________派代表人物,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桐城三祖”。
2.下列划线的词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汶(wèn)水 济(jǐ)水 徂(cú)徕
B.绛(jiàng)皓 石罅(xià) 膝(qī)齐
C.若偻(Iǚ) 少圜(yuan) 樗蒱(chū pú)
D.须臾(yú) 山巅(diān) 姚鼐(nài)
3.下列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
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循:沿着
C.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流失
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4.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5.下列与“明烛天南”中的“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腰白玉之环
B.孔子师郯子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其阴,济水东流
6.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7.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多石,(山)少土
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
C.(山)少杂树,(山)多松
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指城市。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流派。
9.下列对泰山日出这段文字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先从日出前的风、雪、云写起,与上文“苍山负雪”照应;“大风扬积雪击面”,这是日出前在寒山之顶的感受,十分真切。
B.作者抓住日出时色彩变化的这一特点,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了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C.作者回头看西边山峰,是由高向低俯视,“绛皓驳色”,显示了“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日出美景。
D.此段上文是泰山夕照图,而此段是泰山日出图,前者着力指“静”状,后者有意给“动”态,动静相宜,相辅相成。
答案解析
1.《惜抱轩诗文集》 姚鼐 清 桐城 方苞 刘大櫆
2.B。膝xī
3.C。漫:模糊。
4.A。B项“至”是动词,抵达,“于”是介词,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C项“足下”指脚下,现多用于对朋友的敬称;D项“平方”指呈方形,今常用为数学名词。
5.A。A项与例句均为名词用作动词。B项,“师”为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C项,“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使……错。D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6.D。
7.D。(松)生石罅。
8.D。“桐城”指籍贯。
9.C。“是由高向低俯视”错,应该是站在日观峰平视、远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62课《登泰山记》同步检测原卷版docx、第162课《登泰山记》同步检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面问题,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