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清平乐村居图文课件ppt
展开村 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朝诗人高鼎写的《村居》是一首诗,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
词是一种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的新文学样式,可以配乐歌唱。词最初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到了宋代,词进入全盛时期,成为继唐诗之后又一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体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并称“济南二安”。
1.先借助注释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2.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诗和词有什么不一样?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词牌名,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和曲调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诗意: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
清澈的小溪映着两岸的青草,仿佛草长在“溪水”上。
读了这两句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意: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
想象:这老两口喝酒时会聊些什么呢?
“老头子,你看咱两个大儿子多么的勤劳呀。就是咱家的小儿子太贪玩了。” “老婆子,小儿子还小。爱玩是他的天性。等长大了也会和他的两个哥哥一样勤劳的。” “哈哈,你呀,就知道疼你的小儿子。”
词的上阕描写了乡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景色,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自在、悠闲,让我感受到和谐、温暖、惬意的乡村生活。
词的上阕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乡村生活?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意: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几个孩子分别在做什么?他们有什么特点?
读了“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课后第2题)
我仿佛看到了身强力壮的大儿子在溪东的豆田里,正挥动着锄头锄草,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裳。二儿子坐在茅屋的不远处,正低着头神情专注地编织着鸡笼。小儿子正趴在溪头剥着刚摘下的莲蓬,一副顽皮、天真、可爱的模样。
联系整首词,想象喝着小酒的老两口,他们心中有几重“喜”?
一喜,居住的环境好,风景优美。
二喜,大儿、二儿勤劳懂事,小儿天真可爱。
三喜,老两口感情恩爱。
整首词里蕴含着词人对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词人赞美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呢?
景物 茅屋、小溪、青青草
翁媪:吴音相媚好
这首诗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诗句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王维《新晴野望》
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李白《树中草》
一、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然后打对勾。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茅檐低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____ _______,中儿___________,最喜小儿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背景图课件ppt,共30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习作,学习方法,习作实践,迁移运用方法,◎语文园地,归纳方法,◎口语交际,说新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识字蝶飞,指导朗读,整体感知,学法导读,写法借鉴,课文图示,主题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