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五(20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五(20题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三产业和第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五
“银东直流输电工程”西起宁夏宁武坑口电站,东至山东胶州,全长1 333千米,是我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读图,回答(1)~(2)题:
(1)宁夏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来自于( )
A.水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核能发电
(2)银东直流输电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A.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B.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彻底解决东部地区的环境问题
C.促进东部地区髙耗能企业的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就业压力
D.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防止水土流失必须研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下面为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和地形坡度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关系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上面三幅图说明( )
A.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和地形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差异很小
B.随横坐标的数字增大,土壤侵蚀强度由小增大再减小
C.影响土壤侵蚀强度的三大因素也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D.年降水量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大小起主导作用
(2)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除了上述三项外,还有( )
A.土壤的干燥度和疏松度
B.岩层的性质和厚度
C.地壳活动的强度和频度
D.河流水的流速和流量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回答(1)~(2)题:
(1)以下最不可能是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主要来源的是( )
A.人类生活污染 B.海洋石油的开采 B.近海石油的加工 D.海洋石油运输
(2)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干旱程度加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更易诱发当地沿海的赤潮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
(1)“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
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
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回答(1)~(3)题。
(1)与我国其他沙漠相比,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相对较丰富 B.地处高纬度地区,年均温低、蒸发弱
C.高山冰雪融水更丰富 D.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
(2)形成该沙漠冬季稳定积雪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3)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D.降低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几年来多地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这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据此完成(1)~(3)题。
(1)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 )
A.气温与土壤类型分布图
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
C.工业与交通分布图
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
(2)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
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
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
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
(3)下图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下图示意2007—2013年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三大产业绝对联动程度。据此完成第(1)~(3)题。
(1)伊犁河谷地区第一、第三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绝对联动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B.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粗放农业的有效结合
C.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D.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2)该地区第一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度主要受制于( )
A.生态环境恶劣 B.干旱缺水严重
C.加工水平低 D.基础设施落后
(3)为提升伊犁河谷地区产业联动程度,应该( )
①调整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③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
④利用区位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H企业位于浙江沿海港口宁波市,成立于1986年,生产供应上海钢琴厂企业的核心部件。2001年,该企业引进了日本全数控高科技钢琴专用设备和生产线,长期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指导,开始生产钢琴,80%以上出口欧洲、日本和美国。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上海相比,H企业选址宁波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地租 B.原料 C.技术 D.交通
(2)2001年,H企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钢琴生产,其优势条件是( )
A.工艺水平先进 B.产业发展基础好 C.劳动力丰富 D.本地市场潜力大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第(1)-(2)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 )
A.调整产业结构 B.加剧环境污染
C.缓解能源紧张 D.促进资源开发
(2)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B.图乙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的特点
C.图丙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
D.图丁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如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据此回答(1)~(2)题:
(1)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 )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
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2)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
A.资金不足 B.交通不便 C.气候恶劣 D.氧气缺乏
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图回答(1)~(2)题。
(1)黄河各河段“病症”的主要成因及“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
①“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修筑梯田
②“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④“脚肿”—泥沙淤积—疏浚河道、加固堤坝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黄河流域开发整治的正确方向是( )
①全流域综合考虑,协调发展
②采用珠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开发措施
③不同河段的工农业发展方向一致
④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回答(1)~(3)题:
(1)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
A.技术要求高 B.劳动力投入大 C.种子成本高 D.单位面积产量低
(2)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 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C.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 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3)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
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 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
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 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弃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的绝对值。下图为湟水位置示意图及湟水流域2000~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图。据此回答(1)~(2)题:
(1)湟水流域人均生态赤字的变化趋势是( )
A.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呈扩大趋势
B.人均林地生态赤字呈减小趋势
C.人均草地生态赤字呈扩大趋势
D.人均水域生态赤字先减小后扩大
(2)据图推断,湟水流域各项人均生态赤字变化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
A.人均耕地生态赤字的变化主要是由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退化造成的
B.人均林地生态赤字的变化主要是由过度樵采、过度农垦造成的
C.人均草地生态赤字的变化主要是过度放牧及草原病虫鼠害造成的
D.人均水域生态赤字的变化主要是退耕还湖、降水增加造成的
读全球石化产业扩散模式图(图中带阴影的圆的大小表示对应量所占比例的大小),完成(1)~(3)题。
(1)图示三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生产集聚阶段、产品出口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
B.产品出口阶段、生产集聚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
C.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生产集聚阶段、产品出口阶段
D.生产集聚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产品出口阶段
(2)产品出口阶段,核心经济体在外围经济体内建厂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当地的( )
A.劳动力 B.市场 C.科技 D.资源
(3)在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核心经济体内( )
A.石化产业衰落 B.原油加工能力较弱
C.石化产业市场远小于外围经济体 D.石化产业原料多来自进口
下图为某市新生态城水循环利用模式图,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水循环利用模式( )
A.保障大气、水体的零污染
B.实现了“氢气—甲烷—风电”清洁能源生产
C.再生水直接用作补充景观用水
D.是基于“生产—生态—生活”的一体化设计
(2)图中化工产业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材料 B.能源 C.科技 D.劳动力
(3)图示生态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
A.节能、减排、再利用 B.净化、循环、再利用
C.降耗、节能、可持续 D.净化、降耗、可持续
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读图,完成第(1)-(2)题。
(1)农业科研人员在改造M区域不利生产条件时,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 )
A.改良土壤,施加石灰及有机肥
B.平整土地,修筑不同规模梯田
C.开挖运河,扩大河水灌溉面积
D.综合规划,作物播种收割统一
(2)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此举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避免农田生态退化
C.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
D.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
物联网是城市智能系统坚实的技术基础,支撑着整个城市智能系统,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结合物联网示意图,完成(1)~(3)题。
(1)促使物联网兴起的核心因素为( )
A.互联网 B.劳动力 C.大数据 D.原材料
(2)在城市智能系统中,不适合物联网应用的领域是( )
A.车流监测 B.文物保护 C.档案分类 D.垃圾分类
(3)在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位居首位的地区可能是( )
A.川渝地区 B.东北三省 C.长三角地区 D.环渤海地区
济平干渠是南水北调胶东输水干线的首段工程,自东平湖出湖闸至济南西部的小清河泺头瞳里庄闸,全长90千米,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第(1)-(2)题。
(1)济平干渠在沿线地区实施防渗衬砌措施,首次实现了大块塑薄混凝土板在渠道衬砌中的应用,渠道衬砌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B.防止渗漏损失,提高水渠利用效率和输水效率
C.防止沿途某些地区的水土流失
D.使水位平稳,改善航运条件
(2)济平干渠的建成,对该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A.向东营市区及沿途县区补充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
B.减少沿线地区的水污染
C.利于东平湖雨季泄洪
D.从根本上解决济南市的供水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解析
答案为:(1)C;(2)D;
解析:
第(1)题,宁夏煤炭资源较为丰富,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来自火力发电。
第(2)题,将宁夏的火电输往东部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答案为:(1)B;(2)A;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年降水量300~600mm之间对土壤侵蚀影响显著,故A错;年降水量与地形坡度二者之间基本没有关系,故C错;图中显示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和地形坡度三者对土壤侵蚀都影响很大,而且随横坐标的数字增大,土壤侵蚀强度由小增大再减小,故D错,B正确。
第(2)题,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主要有风力大小、植被覆盖率、降雨量、土质疏松程度、坡度(坡度越陡,土地被侵蚀得越快)、人类活动等;与岩层、地壳活动、河流水等无关,故选项A
正确。
答案为:(1)A;(2)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海洋沙漠化效应”是海面油膜覆盖造成的,人类生活污染排放的油污较少,故选A。
第(2)题,赤潮是人类大量排放含N、P等营养废弃物造成的,油污不会导致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进而引发赤潮,故选D。
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利用“昆明水少”的信息及图示概况注记,可知滇池流域面积相对水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稀释作用弱。水体更新周期长短还与水体总量、进出水量有关,注记显示滇池水体总量大,加上进出水量小,更新速度慢,增加了其更新周期。
第(2)题,引金沙江的水入滇,一方面缓解昆明的用水紧张状况;另一方面增加滇池汇入水量,提高滇池水体的自净能力。
答案为:(1)D(2)B(3)A
解析:
第(1)题,读材料可知,该地“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A错;该地地处44°N~46°N,位于中纬度地区,B错;“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由此推断,该地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C错、D对。
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地处北半球中纬度,且盆地西侧地形有豁口,冬季强盛的西风将大西洋水汽带入该盆地。
第(3)题,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可以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A对;积雪的反射率高,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从而降低大气温度,B、C错;积雪融化会提高土壤湿度,D错。
答案为:(1)B(2)D(3)A
解析:
第(1)题,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与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及植被稀少等因素有关,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第(2)题,结合材料中“近几年来”“短期”“水土流失现象”可以判断主要是人为原因,结合材料中“低山丘陵区”可排除选项A、B;生态环境改善不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排除C;水土流失的原因可能是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故D正确。
第(3)题,一般情况下,随坡度增大,水流流速越快,流水侵蚀作用越强,单位面积产沙量越高,随着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由于地表径流量减小,加上土壤本身含沙量减少,因此变化趋于平衡,故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曲线是①。
答案为:(1)D;(2)C;(3)B
解析:
第(1)题,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矿产资源开发属于第二产业,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图示伊犁河谷地区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主要原因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D项正确。
第(2)题,加工业属于第二产业,新疆地处内陆,经济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导致第一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度不高,C项正确。
第(3)题,伊犁河谷地区第二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二产业,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加产业联动效应,B项正确;重化工业污染较大,且投资较大,应慎重发展;伊犁河谷地区科技水平较低,没有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优势。
答案为:(1)A;(2)B
解析:第(1)题,H企业位于宁波市,生产的零部件供应上海。与上海相比,宁波地租、技术和交通通达度较低,A项对,C、D两项错。钢琴核心零部件需原料少,故原料不是主导因素,B项错。
第(2)题,引进高科技钢琴专用设备和生产线,长期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指导,故其生产钢琴时本身并无工艺优势,A项错;H企业长期生产钢琴核心部件,故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B项对;钢琴生产是技术导向型,故C项错;钢琴80%以上出口欧洲、日本和美国,故D项错。
答案为:(1)A;(2)D
解析:
第(1)题,抓住黄土高原的核心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
第(2)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那么河流的流量和流速需要达到某一阈值才能完成。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泥沙不断沉积,此时水库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故D项正确。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偏小,对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不是最佳,排除B项。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排除A、C两项。
答案为:(1)C;(2)D;
解析:
第(1)题,本题易错选D,错因是没有注意到本题考查的是工程对“调入区”的影响。“疆电外送”是能源的输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是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故选C。
第(2)题,本题易错选A,错因是不能正确认识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图甲新疆晾房利用了当地气候干燥、蒸发旺盛的特点;图乙是陕西窑洞,体现了当地黄土深厚、直立性强的特点;图丙是青海牧场,青海经济水平落后,科技水平低;图丁是四川水田,当地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露天煤炭开采,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选项B正确。冰川面积萎缩是气温升高,冰雪大量消融造成的,选项A错误;河流年径流量受河流补给状况影响,选项C错误;草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结果趋向简单,选项D错误。
第(2)题,由材料可知,木里煤田位于祁连山附近,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修复困难,故选C。
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大量脱发”描述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的,①错误;“动脉阻塞”描述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②错误;“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是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的,因此要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正确;“脚肿”指下游的地上河,地上河的产生与中游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使河流含沙量大,下游地形平坦,流速慢导致的泥沙淤积有关,④正确。选B。
第(2)题,黄河流域的综合整治,要全流域综合考虑,并针对不同河段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确定相应的工农业发展方向,①对,③错;黄河流域主要属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河流径流量较小,不适宜采用珠江流域的开发措施,②错;黄河流域的开发整治“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从整体性角度考虑,④对。选C。
答案为:(1)D;(2)B;(3)A;
解析:
第(1)题,材料信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说明与杂交水稻相比,红米稻单位面积产量低。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类村是观光农业类村落,种植红米稻主要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体现梯田旅游。
第(3)题,根据种植结构,甲类村仍然是以自给自足为主,可推断甲类村位置比较偏僻,不能发展商品农业和旅游观光业;乙类村主要是梯田观光旅游,因此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区;丙类村虽然发展商品农业,但不能推断其地形状况,图中显示当地商品粮主要以杂交水稻、玉米为主,不属于旱地作物。
答案为:(1)C;(2)C;
解析:
第(1)题,读材料可知,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即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为负值时,才出现生态赤字;其负值的绝对值越大,生态赤字就越大。故读图可知,人均草地生态赤字呈扩大趋势,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呈减小趋势,人均林地未出现生态赤字。
第(2)题,人均草地生态赤字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人们传统习惯,以及生活水平提高后增加了对畜牧产品的消费,其次是过度放牧再加上病虫害、鼠害的影响,导致草地退化,沙地面积增多,草地的生产力降低,故选C。
答案为:(1)A;(2)D;(3)D
解析:
第(1)题,生产集聚阶段原油生产能力和原油加工能力都聚集在核心经济体内,该阶段是石化产业兴起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原油生产能力集中在外围经济体内,原油加工能力集中在核心经济体内,该阶段为石化产业的第三阶段;产品出口阶段为石化产业的第二阶段。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出口阶段,外围经济体原油生产能力增强,即核心经济体在外围经济体内建的主要是原油生产厂,其目的是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石化产业并未衰落,核心经济体内的原油加工能力依然很强,石化产业市场仍大于外围经济体,故A、B、C项错误。
答案为:(1)D (2)C (3)B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生态城水循环利用模式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D对。图中显示,再生水经过人工湿地及水生植物净化后才可用作补充景观用水,C错。图中未体现风电的生产,B错。该水循环利用模式并不能保障大气、水体零污染,A错。
第(2)题,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所以其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
第(3)题,该生态城建设的主要目标不包括节能和降耗,而是水资源的净化、循环、再利用。
答案为:(1)A;(2)D
解析:
第(1)题,M区域地处热带,植被茂盛,土壤中酸性物质含量较高,酸性强,应增施石灰及有机肥改良酸性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第(2)题,实施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属于混合农业。该农业生产方式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避免农田生态退化;农作物与牧草等绿色植物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与单一种植作物相比,交替种植作物与牧草,不利于机械化生产规模的扩大。
答案为:(1)A;(2)D;(3)C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及图可知,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故可以判定其兴起的核心因素为互联网,故选A。
第(2)题,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到城市各方面管理,小到生活中的出行、购物等,而考虑成本,垃圾分类不适合应用物联网,故选D。
第(3)题,物联网兴起的根本因素应为科技,结合我国各地区发展状况分析,长三角地区科技和经济实力更强,故选C。
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大块塑薄混凝土板在渠道衬砌中的应用,可以防止渗漏损失,提高水渠利用效率和输水效率;对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有作用,但其不是主要目的;与沿途地区水土流失关系不大;该设施只是输水线路,没有航运功能。故B项正确。
第(2)题,根据材料,济平干渠是自东平湖出湖闸至济南西部的小清河泺头瞳里庄闸,东营市区不在其沿线;不能减少沿线地区的污水排放,也不能减少水污染;济平干渠是将湖水引出,利于东平湖雨季泄洪;该设施只能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济南市的供水危机和改善生态环境。故C项正确。
答案为:D;
解析:
冬季休耕,太阳辐射利用率降低;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使冬春季节对水资源的利用量减少,可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该做法减少了冬小麦的种植规模,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但不能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宇宙中的地球 五(20题含答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B 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五(20题含答案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人口与城市 (20题含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万人,占总人口的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