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二(20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二(20题含答案解析),共15页。
2020年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二
苏木吉林湖是我国的一个湖泊,其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读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图Ⅰ)及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图Ⅱ),回答(1)~(3)题。
(1)苏木吉林湖( )
A.位于青藏高原 B.处于湿润地区
C.湖盆呈漏斗状 D.湖面海拔1 180 m
(2)苏木吉林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邻湖湖水 B.大气降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
(3)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淡水湖泊,含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
②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
③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
④离冬季风源地远,沿湖地区植被茂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甲图),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几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回答(1)~(2)题:
(1)乙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岩盐是化学沉积的矿物组成的岩石,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地区的岩盐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2)关于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盐丘形成顺序为T2—T1—T3 B.图中岩盐层的年龄较新
C.油气不可能在盐丘下部聚集 D.盐丘形成主要受内力作用
内河航运船舶航道的区位选择要根据水流的速度、泥沙沉积的实际情况而定,应尽可能实现节省能源、降低运费成本、运转安全等效益最大化。下图为长江航运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上海港起航逆流运往武汉港的货轮选择泥沙淤积较少的河道左侧行驶。该侧泥沙淤积较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少
B.地基物质坚硬,地质条件优越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
D.落差较大,输沙清淤能力强
(2)货船从武汉港装载50万吨钢材返回上海港时,航线多选择河心附近主要是因为( )
A.航道宽阔,水深流急
B.船体受沿岸污水的腐蚀小
C.通信、导航设施完善
D.水流平稳,航运安全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第(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下图中M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洋流。据此完成第(1)~(2)题。
(1)洋流M( )
A.自东北流向西南 B.主要是极地东风作用下形成的
C.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 D.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2)受M洋流影响,N地河流( )
A.冰期缩短,流速趋缓 B.水量增大,流量趋稳
C.汛期缩短,含沙量趋少 D.水量减少,枯水期变长
展线指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纵坡常大于道路设计容许最大纵坡,加上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就需要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以到达路线终点。这种减缓纵坡,延长起、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称为展线。关角展线群位于青藏铁路一期工程(1958年开工建设)关角山附近,自南山站起至察汗诺站共有5组展线。读“关角展线示意图”,回答(1)~(2)题:
(1)南山站至察汗诺站采取展线方式的原因是( )
①沿山谷修筑,省工省力
②技术落后,长距离隧道修筑困难
③通过居民点,增大交通量
④坡度大,列车牵引力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014年新关角隧道通车,对关角展线群的利用应( )
①全部废止,恢复植被
②设置景点,旅游开发
③科学研究,博物展览
④继续通车,适当维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贵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如图)。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石蛋直径约30~60厘米,最重的达300余千克。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5亿年前,当时贵州还是一片海洋。据此,完成第(1)~(2)题。
(1)依据专家推测,这些石蛋的形成原因是( )
A.火山喷发后冷凝形成火山蛋 B.岩浆侵入经抬升后风化成球
C.碳酸钙经化学作用形成结核 D.风力侵蚀成球后沉积掩埋
(2)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岩石间风化差异 B.海水的强烈侵蚀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缓慢堆积
某中学生进行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试验。设计如下:准备两块搓衣板,如图放置在盆中,其中一块铺上毛巾,分别从上面淋上相等数量的水,并观察实验结果。据此回答(1)~(2)题。
(1)两块搓衣板淋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无毛巾:水流量较大 B.有毛巾:水流速度较快
C.无毛巾:蒸发量较大 D.有毛巾:盆底存水较多
(2)如果铺有毛巾的搓衣板模拟的是植被恢复后的山地,则该山地(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地表径流增加 ③下渗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分别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2)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 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
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
(3)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 )
A.不消耗能源 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
C.风力恒定 D.风向恒定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分别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2)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 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
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
(3)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 )
A.不消耗能源 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
C.风力恒定 D.风向恒定
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1)~(3)题。
(1)该考察区域( )
A.位于长白山的山麓 B.西北部的海拔最低
C.西南部地势起伏小 D.属于暖温带湿润区
(2)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3)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 B.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
C.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 D.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
下图为孟加拉国降水量分布图(a季10月~次年3月,b季6~9月)。读图,回答(1)~(2)题:
(1)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是( )
A.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6月至9月略多
B.6月至9月为旱季,10月至3月为雨季
C.达卡两季降水量的差值在1 500 mm以上
D.雨季降水量自西部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增加
(2)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降水变率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B.雨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涝灾害
C.降水量较多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D.旱季持续时间长利于作物成熟
“枸杞、蔬菜、羊”是格尔木的三大主导产业。如图是格尔木各月日均最高气温和日均最低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格尔木日较差最大的月份及原因是( )
A.1月份 太阳高度较小,白昼时间短
B.3月份 气温回升快,大气逆辐射弱
C.7月份 白天气温高,夜晚降温幅度大
D.10月份 太阳高度变小,冷空气势力加强
(2)导致格尔木日均温差大的根本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地形 C.天气 D.植被
(3)关于气温对格尔木三大主导产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利于蔬菜生长
B.年均气温高,利于牧草生长
C.气温日较差小,枸杞品质优良
D.冬季气温低,羊毛品质优良
读鄱阳湖周边德安气象观测站和鄱阳气象观测站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图(正距平为西风,负距平为东风),回答(1)~(3)题。
(1)有关两气象观测站风向的判读正确的是( )
①德安气象观测站8-19时吹西风
②德安气象观测站19时-次日8时吹西风
③鄱阳气象观测站11-21时吹东风
④鄱阳气象观测站21时-次日11时吹东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两气象观测站昼夜风向变化的原因是( )
A.湖陆的面积差异 B.湖陆的湿度差异
C.湖陆的海拔差异 D.湖陆的热力差异
(3)白天,自德安气象观测站至鄱阳气象观测站作等压面图,下列正确的是( )
读阿留申群岛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 )
A.大洋西部洋流向西南流 B.大洋东部洋流为寒流
C.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大洋西部比东部温暖
(2)阿留申群岛附近( )
A.渔业资源极度贫乏 B.多大风、雨雾天气
C.四季温差较大 D.洋流对地理环境无影响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下图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971~200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2)关于图中各地积雪厚度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积雪厚度大只与地形抬升有关
B.乙地积雪厚度小主要是因为距湖远
C.丙地所在等值线的数值应是120
D.丁地等值线密集的原因是风力最大
下图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图。读图,回答(1)~(2)题:
(1)等压面上A点的风向应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2)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B.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图1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图3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2和图3横坐标表示月份的顺序相同)。读图,回答(1)~(3)题:
(1)甲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3所示①~④四条曲线中,能反映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3)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读“北京某月某日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气温、地面辐射
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
D.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2)图示最有可能的月份是(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答案解析
答案为:(1)C(2)D(3)B
解析:
第(1)题,图示等水位线,外围海拔高处较稀疏、湖盆部海拔低且密集,说明湖盆形状口大底小,呈漏斗状,则C正确。材料显示“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说明位于沙漠地区,则B错误;图示离湖泊最近的等水位线为1 180 m,湖面要低于该高程,且湖面应不断变化,则D错误。
第(2)题,图示总补给量冬春较少、夏秋较多,常年变化不大,与地下水补给特点一致,则可能是地下水补给。
第(3)题,该地气候干旱、海拔高,可能位于北方而冬季气温低;处于被沙山包围的低洼区域,周围沙山也对风起到阻挡作用而风速较小,故②③说法正确。沙漠地区湖泊多为咸水湖,湖泊周边为沙山而植被稀疏,则①④说法错误。
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波浪岩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图乙中②为岩浆岩。
第(2)题,波浪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因而首先是岩浆的侵入形成岩浆岩,然后经过地壳运动出露地表经风化侵蚀以后形成。
答案为:(1)D;(2)D
解析:
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岩层层理构造明显,这是沉积岩的最重要特征,故选D项。
第(2)题,盐丘的形成,可以联系岩层形成变化的过程。如图所示,首先形成岩层堆积T2;然后受到内力作用,挤压弯曲形成T3;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最后裂开,底层盐向上流动形成T1。故A项错。岩盐是化学沉积的矿物组成的岩石,油气可能在盐丘下部聚集,C项错。砂岩、岩盐均为沉积岩,越往下形成时间越早,排除B项。
答案为:(1)C;(2)A;
解析:
第(1)题,平直河道,地转偏向力是影响泥沙淤积的重要因素。长江自西向东流,长江南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泥沙淤积少,河道深,利于航行。
第(2)题,河心附近水流急,流速快,河道深,在河心附近航行,既可节省能源,又可缩短航行时间。
答案为:(1)A;(2)C;
解析:
第(1)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其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贝加尔湖最可能是地壳断陷集水而成。
第(2)题,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说明入湖泥沙较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湖底在不断陷落。
答案为:(1)D;(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M是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南流向东北,A项错误;主要是北半球中纬度西风作用下形成的,B项错;属于暖流性质,而上升补偿流属于寒流性质,C项错;暖流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项正确。
第(2)题,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强沿岸气候的海洋性特征,使N地河流水量增大,流量趋稳。
答案为:(1)D;(2)B;
解析:
第(1)题,从材料提取信息展线作用是“减缓纵坡”。读图,从南山站至察汗诺站,坡度较陡,加上列车牵引力不足,需要采用展线方式。该铁路一期是在1958年建设,当时经济水平较低,技术落后,由于青藏高原地质条件复杂,修建长距离隧道很困难,只能延长路线,所以采取展线方式。从信息提取材料,展线是“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并不是沿山谷修建。根据材料,展线是因为坡度大、地质条件复杂设计的,与通过居民点无关。故选D。
第(2)题,关角展线群修建的历史比较长,全部废止,浪费资源,可以适当废止,恢复植被;可作为高原区修建铁路的方式进行科学研究和博物展览,同时还可以结合青藏高原区的独特自然景观,沿线设置景点,开发旅游。由于展线距离较长,所以不宜继续通车。
答案为:(1)C;(2)A
解析:
第(1)题,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基岩多为沉积岩中的石灰岩,石灰岩主要成分碳酸钙在温湿气候条件下,经漫长而复杂的化学作用形成结核,状似石蛋,C项对。贵州不是岩浆活跃区,A、B两项错;风力侵蚀成球多分布在干旱大风区域,而贵州气候湿润,D项错。
第(2)题,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岩石间风化差异,导致石蛋依靠物不稳而滑落,A项对。贵州是古海洋所在地,但“产蛋”时期没有海域,B项错;贵州的风不大,风力不能搬运这些量大体重的石蛋,C项错;产蛋岩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没有冰川,D项错。
答案为:(1)A (2)C
解析:
第(1)题,铺有毛巾的搓衣板相当于有植被的地方,无毛巾的搓衣板相当于荒地。两块搓衣板淋水后,无毛巾的摩擦力小,流速快,水流量大,蒸发量小,盆底存水较多;有毛巾的摩擦力大,流速慢,水流量小,蒸发量大,盆底存水较少。故选A。
第(2)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山地植被恢复后,大气湿度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故选C。
答案为:(1)C(2)D(3)B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石质地面增加了地面的不平整度和摩擦力,A错误;石质地面增加了下渗,B错误;增加石质地面主要是为了增强“穿堂风”,不是为了降低夜晚时庭院的温度,D错误;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C正确。
第(2)题,只留一个进风口或者减少墙面的长度等均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排除A、C;穿堂风主要是屋前屋后的温差形成的热力环流,房屋的朝向不影响穿堂风的形成,排除B;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为屋前屋后预留风的通道,在空气流通两侧的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便于穿堂风形成,D正确。
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穿堂风的风向和风力不稳定,排除C、D;空调风不是自然风,消耗电能较多,长期吹空调风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不适,而穿堂风是自然风,其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因此人们更喜欢穿堂风,B正确。
答案为:(1)C(2)D(3)B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石质地面增加了地面的不平整度和摩擦力,A错误;石质地面增加了下渗,B错误;增加石质地面主要是为了增强“穿堂风”,不是为了降低夜晚时庭院的温度,D错误;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C正确。
第(2)题,只留一个进风口或者减少墙面的长度等均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排除A、C;穿堂风主要是屋前屋后的温差形成的热力环流,房屋的朝向不影响穿堂风的形成,排除B;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为屋前屋后预留风的通道,在空气流通两侧的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便于穿堂风形成,D正确。
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穿堂风的风向和风力不稳定,排除C、D;空调风不是自然风,消耗电能较多,长期吹空调风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不适,而穿堂风是自然风,其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因此人们更喜欢穿堂风,B正确。
答案为:(1)C(2)A(3)D
解析:
第(1)题,图示西南部等温线最稀疏,则地势起伏最小。
第(2)题,水库库区气温低而气压高,P地受湖风影响而吹东北风。
第(3)题,白天山谷为谷风,此时水库周边吹湖风;水库北侧等温线稠密,说明为山地地形,此时谷风与湖风方向一致而相互叠加使风速加大;而南侧等温线稀疏,说明没有山地,则只有湖风;故北侧风速大于南侧。
答案为:(1)D;(2)B;
解析:
第(1)题,由图及孟加拉国的地理位置可知,孟加拉国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图中a季为旱季,b季为雨季,雨季降水量远大于旱季,A、B项错误;达卡旱季降水量为125~175mm,雨季降水量为1 250~1 624mm,两季降水量的差值小于1 500mm,C项错误;雨季时,孟加拉国的降水量大致由西部向东南和东北方向递增。
第(2)题,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主要受气温日较差影响,A错;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不是降水量较多的地区,C错;旱季持续时间长易使农作物脱水,进而减产甚至绝收,不利于作物成熟,D错;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进而影响农业生产,B对。
答案为:(1)B (2)A (3)D
解析:
第(1)题,从格尔木各月日均最高气温和日均最低气温分布图可知,3月份气温日较差最大,超过15 ℃;3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格尔木太阳高度逐渐变大,白昼逐渐变长,气温回升快;同时格尔木春季干旱少雨,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
第(2)题,格尔木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大陆性强,因此气温日较差大。
第(3)题,格尔木夏季高温少雨;地势较高,年均温较低,适宜高寒牧草生长,有利于高寒牧业的发展;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作物品质优良;冬季气温低,羊毛品质优良。
答案为:(1)D;(2)D;(3)C.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德安气象观测站8-19时主要吹东风,19时-次日8时吹西风;鄱阳气象观测站11-21时吹西风,21时-次日11时吹东风。故选D。
第(2)题,两地昼夜风向变化是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故选D。
第(3)题,白天,陆地增温快,近地面为低压;湖泊增温慢,湖面附近为高压,高空等压面弯曲状态与近地面相反。故选C。
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为太平洋北部,大洋西部为千岛寒流,由东北向西南流;大洋东部洋流为阿拉斯加暖流;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是寒流,比东部温度低。
第(2)题,阿留申群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多大风、雨雾天气;受海洋影响大,四季温差较小;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本题易错选B项,出错原因是审题不细,不能正确地理解题干。冷空气在经过大湖湖面时,被增温加湿,温度就高于湖泊迎风岸的冷空气,相当于暖湿气流流向冷气团,类似于暖锋的形成过程,故本题选A。
第(2)题,本题出错主要是对影响降水的因素把握不好。影响甲地积雪厚度除了与地形抬升有关外,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距湖远近等;从图上等值线可以看出,丙地位于80和100两条等值线之间,等值线数值不会是120;丁地等值线密集只能说明这个地方降雪量变化大,不能说明风力状况;乙地由于距湖远,当气流运动到此处的时候,水汽量已经很少了,故积雪厚度小;因此,本题选B。
答案为:(1)B;(2)A;
解析:图中5 100米到5 800米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海拔高处说明等压面上凸,气压较高;海拔较低处说明等压面下凹,气压较低,由图中可读出该高空水平面南部、西南部气压高,北部气压低,又因在5 000米左右的高空,摩擦力很小,故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西北风(风向大致与图中等高线平行)。
答案为:(1)D;(2)D;(3)A;
解析:第1、3题,依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若图1中下方纬度为(30-10)°,即20°,则甲地气候类型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这与图2中的降水分配特征不符,故图1中下方纬度应为(30+10)°,即40°,气候类型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D项正确。
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且图2和图3的横坐标月份的顺序相同,由此可推断①③错误;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气温年较差小,故④正确。
答案为:(1)D;(2)C;
解析:
第(1)题,读图,横轴表示一天的时间,太阳辐射只在白天存在,所以b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所以地面辐射最高值比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早。所以a是气温,c是地面辐射,D对。
第(2)题,根据图中太阳辐射出现的时间段分析,北京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昼长约15小时,且日平均气温在29℃左右,此时北半球为夏季,最可能是7月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宇宙中的地球 二(20题含答案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的行星——开普勒452b,5°E,5°E) 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一(20题含答案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五(20题含答案解析),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