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五(20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五(20题含答案解析),共15页。
2020年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五1.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1)~(2)题:(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O→P→M→N→O B.P→O→M→N→PC.M→N→P→O→M D.N→M→O→P→N(2)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2.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回答(1)~(3)题。(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2)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A.夏季、变冷 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 D.冬季、变暖(3)中纬度低空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其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3.读“甲、乙两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3)题:(1)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处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B.乙海域有利于渔场形成,甲海域反之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D.甲位于大洋西岸,乙位于大洋东岸(2)从洋流的性质看,图中序号表示的洋流分别是( )A.都是寒流 B.都是暖流C.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 D.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3)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通过,关于该风海流流经的位置及其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途经a处,流向自东向西②途经b处,流向自西向东③途经c处,流向自东向西④途经d处,流向自西向东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4.下面是某区域地质演变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三幅地质结构图反映的地质演变过程,按照发育早晚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甲丙(2)该区域地貌与地质演化的特点是( )A.背斜成山 B.趋向崎岖不平 C.向斜成山 D.以内力作用为主(3)若该区域准备建设高速铁路,规划人员需要考虑( )A.铁路施工过程中注意防止地震发生 B.线路最好选择在河谷地带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D.沿山脊修建,避免受山洪威胁 5.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洋流是( )A.南半球的寒流 B.南半球的暖流 C.北半球的寒流 D.北半球的暖流(2)关于图示地区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北岸冲刷严重 B.甲地盛行西南风C.湖泊含盐量较高 D.乙地高温多雨 6.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北邻秘鲁)和秘鲁等地,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到次年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沿岸地区渔业资源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下图示意某次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部分地区表层水温距平值分布。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A.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增多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升高C.秘鲁沿岸降水减少D.厄瓜多尔西部沿海洪涝减少(2)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中( )A.赤道逆流增强B.秘鲁寒流东移并减弱C.南赤道暖流增强D.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普遍升温 7.浙西南山区有许多保存着传统风貌的古村落。下图为该区域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 )A.鞍部 B.盆地 C.溪谷 D.山脊(2)北宋状元沈晦曾在松阴溪畔吟唱出这样一首诗,“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亲)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根据诗句判断,该流域古村落多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比较闭塞 B.自然景观优美 C.旅游开发落后 D.开发历史悠久 8.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000米的高空等气压差图。读图,完成第(1)~(2)题。(1)甲、乙两地近地面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分别是( )A.逆时针、顺时针 B.逆时针、逆时针C.顺时针、顺时针 D.顺时针、逆时针(2)与丙地近地面风向一致的风带是( )A.北半球盛行西风带 B.东南信风带C.北半球极地东风带 D.南半球盛行西风带 9.读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完成第(1)-(2)题。(1)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c→b→d→a→f→eB.b→a→c→d→f→eC.a→b→c→d→e→fD.d→c→b→a→f→e(2)e图中“狗头石或骆驼石”属于( )A.花岗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玄武岩 10.的的喀喀湖(图中a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该湖位于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北部,湖面海拔达3821米,湖水面积大约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但湖水终年不冻。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图中b湖,湖面海拔为3690米)通过河流相通。据此完成第(1)~(3)题。(1)的的喀喀湖水位最高的月份有(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2)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 )①湖面落差大,流动快②湖水盐度高③纬度低,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④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湖湖面南高北低 B.a湖为咸水湖,b湖为淡水湖C.b湖湖面南高北低 D.a湖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 11.研究发现,珊瑚礁形态受盛行风影响。下图示意某海域珊瑚礁群岛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影响珊瑚礁形成因素的判断,最合理的是( )A.珊瑚礁的走向大致与盛行风向接近B.珊瑚礁沿低频风向方向向两端延伸C.风浪可能扼制了珊瑚虫的生长繁殖D.珊瑚礁走向主要受地壳水平运动影响(2)根据风向判断,该珊瑚礁群岛分布的海域最可能是( )A.红海 B.加勒比海 C.黄海 D.孟加拉湾 12.下面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顺序应为( )A.a→c→b→d B.b→c→d→a C.c→b→d→a D.d→a→c→b(2)据上图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13.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1)~(3)题。(1)该考察区域( )A.位于长白山的山麓 B.西北部的海拔最低C.西南部地势起伏小 D.属于暖温带湿润区(2)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3)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 )A.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 B.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C.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 D.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 14.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②地气候(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2)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洋流 B.大气环流 C.地形 D.纬度位置 15.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下图所示。完成第(1)~(2)题。(1)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B.地面辐射、太阳辐射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2)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A.春季晚上 B.夏季午后 C.秋季早晨 D.冬季傍晚 16.图1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地25日、26日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1中甲处风向可能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2)图2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7.火山活动在时间上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玄武岩质的火山砾(渣)、火山砂、火山灰以及熔浆,颜色呈灰黑色。比较粗的部分在火山口附近降落或者停止运动,细小的火山碎屑等可以随风飘至远处降落。下图示意山西省最大盆地——大同盆地(远古时期为大同湖)局部区域地质剖面情况。据此,完成第(1)~(3)题。(1)该地地质历史上火山的活跃期有( )A.1次 B.2次 C.3次 D.4次(2)促使火山碎屑层形成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海水堆积 C.火山喷发 D.湖泊堆积(3)该地不存在的地质作用是( )A.火山活动 B.断层活动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18.读表和图,完成第(1)-(2)题。(1)表中信息显示( )A.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天气B.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C.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2)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中(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19.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 ℃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图b)。据此回答(1)~(2)题。 (1)比较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A.T甲>T乙 B.T甲<T乙 C.T甲=T乙 D.无法判断(2)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大气削弱作用强 B.甲地吸收地面辐射多C.乙地大气保温作用较弱 D.乙地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 20.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2)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答案解析1.答案为:(1)A;(2)A;解析:第(1)题,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由N上升至O。故A项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确。 2.答案为:(1)A(2)B(3)C解析:第(1)题,中纬度风带为西风带,两侧风带、气压带分别是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纬度的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明显,说明西风增强,或起阻挡作用的风力(极地东风)减弱。第(2)题,高空云是近地面大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而成的,其高度取决于大气上升的高度,夏季气温高而对流上升高度大,故夏季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由“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可知其气候效应是使气候变暖。第(3)题,由“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可知,低空云向两极移动,会使高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但同时会使中低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因中低纬度太阳高度大于高纬度,则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增加,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3.答案为:(1)B;(2)C;(3)D;解析:依据等温线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甲处①②位于赤道两侧,且均为寒流,因此均分布于大洋东岸;乙图位于北半球,③为寒流,④为暖流,为寒暖流交汇处,利于渔场形成,按照洋流模式图可知位于大洋西岸。甲图中的风海流可能为受信风影响下自东向西流的南、北赤道暖流,流经a处;乙处的风海流可能为受西风影响下自西向东流的北大西洋暖流或北太平洋暖流,流经d处。 4.答案为:(1)D;(2)C;(3)B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背斜C处河流的发育程度可以判断其先后顺序。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背斜处演化成河谷;向斜处演化成山地;地势趋向平坦;以外力作用为主。第(3)题,该区域地质结构以褶皱为主,没有发生断层,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穿山隧道造价高,无法降低成本;沿山脊修建高速铁路的工程难度较大,可行性小;山区的交通线一般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河谷地带。 5.答案为:(1)A;(2)C;解析:第(1)题,注意图中纬度。该洋流位于大陆西侧,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应属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侧的寒流。第(2)题,注意等高线数值的变化。该湖泊为内流湖,含盐量较高;该地位于南半球,河流南岸冲刷严重;甲地位于30°S~60°S,受西北风影响;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 6.答案为:(1)B(2)A解析:第(1)题,图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则大气上升运动减弱、下沉运动增强,而使印尼东部岛屿、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水减少,从而森林火险等级升高;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则大气上升运动增强,使厄瓜多尔西部沿海地区、秘鲁沿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第(2)题,正常年份,秘鲁沿岸受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表层洋流向西、向北流动;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沿岸有南移暖流出现,则说明赤道逆流增强、东南信风减弱而南赤道暖流减弱,则A正确、C错误;图示秘鲁沿岸为南移的暖流,使寒流出现在偏西位置,则B错误;图示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水温距平值为负值,说明海水降温了,则D错误。 7.答案为:(1)C;(2)A;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溪谷中,主要是因为溪谷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发展。第(2)题,从诗句中可知,该地交通比较闭塞,人口较少,人为破坏较小,使古村落保存完好。 8.答案为:(1)D;(2)D 解析:第(1)题,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气压差越大说明近地面气压越高。因此,甲处为高压,乙处为低压。北半球高压呈顺时针方向辐散,低压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故D项正确。第(2)题,由图中丙附近等压线数值可知,丙处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北风,故D项正确、B项错误。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北半球极地东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故A、C两项错误。 9.答案为:(1)A;(2)B解析:第(1)题,丹霞地貌的形成发育先是受外力作用后固结成岩,再受到内力作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所以A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分析狗头石或骆驼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沉积岩,所以B项正确。 10.答案为:(1)A;(2)C 5.D 解析:第(1)题,的的喀喀湖位于南半球,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1月份是夏季,气温最高,积雪融水量最大,湖泊水位最高,A项对。第(2)题,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纬度低,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③对。湖面落差很小,流动较慢,①错。该湖是淡水湖,②错。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比热容大,降温慢,④对。第5题,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湖水(盐分)有外排途径的为淡水湖。a湖水面海拔高,湖水流向b湖,则a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D项对、B项错。a湖南侧湖水外排,故水位北高南低,A项错;b湖北侧注入水源,故水位北高南低,C项错。 11.答案为:(1)A;(2)D;解析:第(1)题,结合风向频率图和珊瑚礁群岛分布特征可知,图示珊瑚礁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大致与盛行风向接近。第(2)题,图示海域盛行“东北—西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应为南亚季风区,D项符合。 12.答案为:(1)C;(2)B;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由于寒潮主要为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因此锋面首先形成于蒙古和西伯利亚,然后依次由北向南推进,故C项正确。第(2)题,图a武汉、图b天津位于冷锋锋后,其天气为大风降温;图c北京、图d杭州在冷锋锋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13.答案为:(1)C(2)A(3)D解析:第(1)题,图示西南部等温线最稀疏,则地势起伏最小。第(2)题,水库库区气温低而气压高,P地受湖风影响而吹东北风。第(3)题,白天山谷为谷风,此时水库周边吹湖风;水库北侧等温线稠密,说明为山地地形,此时谷风与湖风方向一致而相互叠加使风速加大;而南侧等温线稀疏,说明没有山地,则只有湖风;故北侧风速大于南侧。 14.答案为:(1)A;(2)C;解析:第(1)题,材料显示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则夏季为6~8月。图中显示②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则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A项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①地年降水量明显小于②地,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图示地形,可知①地位于背风坡、②地位于迎风坡,故地形是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 15.答案为:(1)B;(2)B 解析:第(1)题,塑料薄膜能透过太阳辐射而拦截棚内地面辐射,起到隔热保温作用,因而直接影响的辐射是地面辐射;夏季气温高,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目的是避免大棚内温度过高,直接影响的辐射是太阳辐射。故选B项。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黑色尼龙网是为了高温时削弱太阳辐射,故选B项。 16.答案为:(1)C;(2)A;解析:第(1)题,由图中等值线来看,甲处闭合等压线内部为一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自内向外;根据图中的风向,可以判断地转偏向力为向左,为南半球,所以甲处的风向为西南风。第(2)题,图2中,26日气温与25日相比有所降低,应当为冷锋过境导致的;图1中左侧即AB处为冷锋,A处位于冷锋锋后,25日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26日冷锋过境时,为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变小。故选A。 17.答案为:(1)D;(2)D;(3)B 解析:第(1)题,图示火山碎屑层有4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则可以判断有4次火山活跃期。第(2)题,火山碎屑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结合文字材料“随风飘至远处降落”可以判断,火山碎屑随风飘至远处,在湖泊堆积形成火山碎屑层。第(3)题,由火山熔岩可以判断该地经历了火山活动;由湖相层和上题可知,该地有流水堆积;由黄土层可以判断,该地有风力堆积;该地地质剖面并没有明显的位移,故没有断层活动。 18.答案为:(1)D;(2)C;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项错误;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项错误;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气温较高,为12℃,未降到5℃及以下,不会出现寒潮天气,C项错误;该地天气变化5月5日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D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项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项错误;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总大气辐射较强,5月6日最低温比较高,大气逆辐射较强,③增强,C项正确;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 19.答案为:(1)A(2)B解析:第(1)题,读图a可知,10 ℃等温线在落基山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图b,甲和乙两地海拔相同,但甲位于落基山内部、乙位于山脉外部,则甲气温要高于乙。第(2)题,图示甲、乙两地海拔相同,但甲距离山体(近地面)较近、乙距离山体较远,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故甲地吸收的地面辐射多于乙地,从而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20.答案为:(1)B;(2)D;解析:此题组主要考查外力作用。第(1)题,在河道的不同位置,流水的侵蚀或堆积作用不同。图中砾石的体积和质量较大,不易被流水冲到河流入海口;河流的源头以侵蚀作用为主,沉积物少;在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颗粒物易被流水冲刷带走,而在河流的凸岸,流水以堆积作用为主,导致砾石堆积。第(2)题,在弯曲河道的凸岸沉积物中,受水流速度影响,颗粒较小的物质被河水携带走,颗粒较大的物质在河道上沉积下来,根据图中“9 cm”分析,图中的砾石以9 cm左右的粒径为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宇宙中的地球 五(20题含答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B 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一(20题含答案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四(20题含答案解析),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