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十(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十(含答案解析),共5页。
2020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十1.陕西省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悠久,西安(古称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图1为陕西局部地区示意图,图2为某野外考察组绘制的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的北坡出现多个三角形的山崖(如图),试说明其形成过程。(2)秦岭山脉对气流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分析其对南北两侧气候的影响。(3)郑国渠兴修于公元前206年,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穿行于渭北高原脚下,灌溉了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据图说明郑国渠选线的优越性。 2.如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如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4)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4.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甲、图乙(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材料二 温升值与吸收率的关系。材料三 温升值与风速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值的影响及原因。(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 5.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是陕西榆林地区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唐五代以来,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流量不定、深浅不定、清浊无常,故有无定河之名。全长491.0 km,流域面积30 260 km2,陕西境内河长442.8 km,流域面积21 049.3 km2。河道平均比降1.8‰。读无定河流域地理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近年来,无定河流域兼顾生态保护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了一批以山地苹果、河滩红枣为主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简述图示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及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意义。(2)简述无定河中上游地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资源条件,并说出当地能源对外输送的主要运输方式。(3)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很大,请为无定河中上游地区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就如何保护环境提出建议。
答案解析1.答案:(1)断层南侧地层抬升(北侧地层下陷),形成陡崖;经过流水侵蚀下切,残余部分呈三角形。(2)夏季阻挡夏季风北上,北侧气候较为干燥(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阻滞冷空气南下,南侧气温较高。(3)位于山麓地带(靠近渭河平原),居高临下,可灌溉南部更多土地;地势西高东低,可自流引水。解析:第(1)题,考查地貌的成因,一般可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因素分析,该陡崖的形成是由于南侧地层抬升,而北侧地层下陷而成,经过流水侵蚀下切,残余的部分呈三角形。第(2)题,秦岭地形对两侧气候的影响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冬季时,秦岭阻滞了冷空气南下,使得山地南侧气温高于北侧;夏季时,秦岭山地南侧为夏季风迎风坡,该山坡多地形雨,降水较多,而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郑国渠走向大致和等高线平行,沿山麓延伸,沿线地势较为平坦,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居高临下,水可自流。 2.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解析:第(1)题,冰川是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第(2)题,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于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的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第(3)题,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石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3.答案:(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2)夏季。艾比湖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其汛期出现在夏季。(3)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影响北疆地区的生态环境。(4)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解析:第(1)题,可从盐分增加、水分减少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回答。第(2)题,湖泊面积大小取决于水量多少,可从湖泊补给水源角度分析。注意材料中提及位于天山北坡,有多条河流注入,则水源来自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冰川融水量取决于气温,故夏季水量最大、湖泊面积最大。第(3)题,可从对气候、水质、生物、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第(4)题,该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水资源的短缺,故可从节水角度采取措施。 4.答案为:(1)影响: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吸收率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 (2)关系:风速与热岛强度呈负相关(风速越大,热岛强度越小)。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城市热岛效应越弱。(3)①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减少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地面;②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城区的热量散失到郊区,从而有效减轻小区“热岛效应”。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数据和材料二中曲线分析,下垫面吸收率与小区温升值呈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第(2)题,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呈负相关关系。风速越大,温升值越小,城市热岛效应越弱,反之越强。第(3)题,通过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城市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主要从地面铺装、通风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5.答案为:(1)有利的气候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产结构调整的意义: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退耕还林还草,减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2)资源条件:能源矿产丰富(或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天然气资源)。能源输送方式:煤炭主要通过铁路、公路运输;石油、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输送。(3)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建设(预防水土流失,开展土地复垦);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水平,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可知,无定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可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分析其意义。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无定河中上游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可以通过铁路、公路和管道输送能源。第(3)题,针对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提出相应的建议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一(含答案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疾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五(含答案解析),共5页。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四(含答案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热带草原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